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周必大少傅食邑实封制绍熙五年八月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二二、周纶《周益国文忠公年谱》
门下:朕祗膺骏命,寅绍丕图。
旧弼偃藩,甫遂内祠之佚;
霈恩进律,爰升亚傅之崇。
乃辑群工,用敷涣号。
少保观文殿大学士、充醴泉观使益国公食邑一万六百户、食实封三千八百户周必大道隆而德备,实茂而声闳。
自有书契以来,悉能该综;
首以词章之选,入践清华。
西掖北门,周旋累岁,高文大册,震耀四方。
逮参柄于事枢,寻进专于国柄。
谋谟经远,任社稷以不疑;
精神折冲,抚华夷而咸肃。
久辞相印,起殿师垣
退为绿野之游,自适东山之志。
眷冲人之嗣服,方歌求助之诗;
想元老以兴怀,尝下乞言之诏。
兹颁异数,就陟孤卿
夏篆通旃,班寖高于左棘;
衮衣赤舄,礼增焕于三槐。
仍衍故封,并增真食。
于戏!
叹股肱之美,庸加贰公洪化之名;
进药石之规,式究致君泽民之蕴。
尚孚明命,毋有遐心。
可特授少傅,依前观文殿大学士、充醴泉观使益国公,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贺重明节表庆元三年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二四、《攻愧集》卷一七
少暤司,适届肃霜之候;
重明丽正,欣逢绕电之辰。
庆浃三宫,欢腾四海(中贺。)
恭惟(尊号)太上皇帝陛下道隆邃古,泽润生民。
引养引恬,自得怡神之乐;
无伦无敌,尤高与子之明。
福如日以正中,年与天而同久。
千秋纪节,固知黄屋之非心;
万岁争呼,又见玉卮之为寿。
自他有耀,申锡无疆。
臣尝侍宸旒,兹游真馆。
恭陈虎拜,阻陪汉殿之仪;
遥想龙楼,徒效华封之祝。
责授衡州别驾永州安置谢表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九、《道乡集》卷一九
臣浩言:伏奉告命,责授衡州别驾永州安置,于十月初三日永州讫。
分合诛夷,曲蒙矜宥,危心甫定,感涕交流中谢。)
伏念臣顷在先朝,擢登谏省,每奉丁宁之训,俾输献纳之诚。
愚不自量,期仰酬于简拔;
妄有所发,乃上渎于威颜。
向非先帝之深仁,宁复馀生之可报?
遄逢圣作,召自炎荒。
虽圣度与其惟新,越跻禁从
而公议久之难掩,迄正典刑。
尚玷散员,获居湖外。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道隆覆载,明极照临。
谓臣本是言官,已坐狂而显黜;
知臣数更大赦,与初犯以殊科。
特缘昭示于友恭,是以必申于惩戒。
重念臣亲年滋老,弟疾未瘳,方得请于乡邦,庶少宽于私计。
岂期罪过,远取窜投。
既孤主上亭育之恩,报效莫图于万一;
又虚老母晨昏之奉,道里不啻于五千。
俛仰以思,忠孝安在?
臣浩敢不深惟训敕,力务省循?
既往之咎何追,但弥增于惕厉;
再造之身未殒,犹窃冀于哀怜。
陈莹中 宋 · 陈师锡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一、《皇朝文鉴》卷一二○
奉别累月,不敢作书为问,而倾乡之心,食顷不忘。
李君至,辱手书,伏闻谪官东去,裕如也。
继卫守急促回,又得所惠荅、喜聆起居冲胜,甚以为慰。
蒙示日录论及二编,具悉公之忠义,尊主之心,天日可鉴。
然其言数龃龉者,盖公之言未能信于人也。
未信于人者,以公之心于此事自未通彻耳,敢以所闻奉浼,傥以为然,当有禅助。
所谓尊私史而压宗庙者、公特谓曾丞相为人所卖,不当进日录以为国史之證也。
公知其为私史耳,而不知其为诬伪之书也。
公熟阅之,当尽见其诬伪者。
不知其为诋谤之书也,公精考之,当尽识其诋谤者。
昔尝见叶致远言荆公晚年自悔作此书,临终命门人焚之,卞焚他书以绐公。
公殁,卞遂纵横撰造,恣逞私意,甚者至于因事记言,为异日自便之计。
有知识者孰不欲辨明,第以人微言薄,不足以胜朋奸之凶焰,故隐忍耳。
吾友奋不顾身,挺然明此一大事,岂特怯懦之人仰叹不已,而宗庙之灵,圣考在天之愤,实有望于吾友也。
然吾友谓安石圣人也,与伊尹同侔,此何言之过也?
吾辈在学校时,应举觅官,析字谈经,务求合于有司,不得不从其说。
至于立朝行己,则是是非非,乌可私也。
《春秋》孔子之所作也,先儒断天下之事,决天下之疑者,《春秋》也。
安石废而不用。
正君臣、定名分,《春秋》之法也。
安石治平中唱道之言曰:「道隆德骏,虽天子北面而问焉,与之迭为宾主」。
夫天尊地卑,不可易也,明此南面尧之为君,明此北面舜之为臣。
自古未有君而北面者。
安石以性命道德为说,乃谓君可北面与臣迭宾主耶?
吾友谓安石神考师也,此何言之失也。
神考熙宁间两相安石,首尾不过九年。
逮元丰之亲政、安石屏弃金陵凡十载,终身不复召用,而亦何尝师之有?
自古有天下之君,未尝不守祖宗之成宪明训,后世子孙妄为更张,鲜不召乱。
岂有扫荡我祖宗之宪之训,远取三代渺茫不可稽考之事力行之者。
之时五子作歌,则述大禹之戒曰:「皇祖有训」。
商之时,傅说之训高宗亦曰:「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周之时成王命蔡仲则曰:「率乃祖文王之彝训」。
是三代之君,亦各述其祖宗训戒如此。
安石乃尽取而变乱之,可乎?
吾友又曰:「安石有刬弊革故之功」。
此何言之陋也!
祖宗之法,行之几百年,累朝圣君贤臣不敢轻议。
道则愈久而愈通,法则积久而必弊;
因其弊而革之,虽弊不穷。
仁皇之末,适当因革之时,而神考初政有为,必有刬弊革故之臣。
茍得忠厚之人,则祖宗之法尚可因弊革故,再新无穷。
不幸遇安石,力扫痛荡,一切颠倒之。
当是之时,士知其非,民不从令。
安石乃以商鞅必行之心,立赏罚以变天下之法,横目之民,但趋赏避罚,安知长久之利害!
于今五七十年,成败可见。
风俗之醇醨于祖宗时如何?
廉耻之废立于祖宗时如何?
人才之美恶于祖宗时如何?
民力之贫富于祖宗时如何?
今则元臣耆旧彫丧殆尽,遗民父老在者几希,而上之人方且绍之述之。
愚恐更一二十年,事穷力殚,弊蛊百出,土崩瓦解之势见,而祖宗之旧制上下罔知,虽欲绍复,不可得也。
孤忠所以痛心疾首者此耳。
若谓刬弊革故之功,非敢闻也。
吾友又谓安石有讲解经义之能,有作成人才之功。
此何言之蔽也!
安石之学,本出于刑名度数,性命道德之,实其所不足。
解经奥义,皆原于郑康成孔颖达,旁取释氏,表而出之。
后学不考,其本因,受其欺耳。
吾友所论,善则善矣,而未尽也,辄以此浼闻。
此事匪易辩、更须熟考日录根本,识其真伪,乃可正此事矣。
至恳至恳,吾友方迁谪,然居善地,不足忧恼。
师锡缘编排旧疏,早晚必有行遣,决无轻恕之理。
相见无期,万万自爱。
李君遣人附此书,幸为秘之,勿重其罪也。
代贺汪舍人 南宋 · 楼钥
 出处:全宋文卷五九四四、《攻愧集》卷六三
恭审光膺宸綍,进拜词垣
󲦤绅钦稽古之荣,制诰见代言之体。
正人登用,善类依归。
恭惟某官识际天人,道隆今昔。
渊源奥学,倡诸儒以六经之文;
挺特高风,立懦夫于百世之下。
秉赤心而自许,箴丹扆以结知。
堂堂坚许国之忠,蹇蹇有爱君之节。
密居螭陛,非尧舜之道不敢陈;
进批龙鳞,虽贲育之勇不能过。
伏蒲论事,名重日边;
埋轮系奸,风生江水。
亟被赐环之宠,载归珥笔之联。
承亲擢于中宸,陟清班于西掖
阶翻红药,谢公徒诧于风流;
日对紫薇白傅漫矜于清贵。
兹惟盛德,高视古人。
首正官联,用明旧制;
大开公道,以塞倖门。
圣君深纳其忠嘉,多士想闻于风采。
究观今日谋谟之懿,可见异时经济之功。
号令一新,固已追踪于姚姒;
规模素定,便将接武于皋夔。
假守何堪,依仁有幸。
大厦成而燕雀贺,知无风雨之虞;
灵丹化而鸡犬升,自有云霄之望。
史浩 南宋 · 余天锡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一○、大德《昌国州图志》卷六
心之精神是谓圣,佛与人同此精神也。
佛虚明圆觉,即人之英灵慧智
佛庄严福德,即人之富贵利达。
故俊哲挺生,谓之一佛出世,而观音大士能现宰官身者,人与佛一而二,二而一也。
彼霞锦蜚空,云花绚目,异香芬郁于无色,幻象呈露于有朕,岂佛之精神自尔发见哉!
向非德诣乎充符,心寥乎天一,透三乘之正觉,缔五梵之殊因,未易精契神交于倏忽之顷也。
四明宝陀,环海一绝岛,乃观音大士示现威神之地。
四方来谒敬者,祈一睹瑞相而莫得,岂大士灵感固靳于人,特人之精神不足以感大士耳。
惟我太师丞相忠定越王摄事昌国,一日航苇而至,冥心作礼,顾瞻徘徊,寂无所见。
归与澜师论文殊圆通、童子入法界事,再至洞下,有比丘指之曰:「岩有窦,可以下瞰」。
王攀援而上,万象洞豁,瑞相倏现,金色玉齿,毫彩灿然。
大圆镜中,恍如悟对。
既而邂逅神僧揖而前曰:「公有结里,寇莱公也」。
言讫而退,竟失所往。
意者大士百亿化身妙耶?
世皆以公台之贵现兆于此,不知精契神交,吻合无二。
故王以超世證佛,已径入文殊圆通之场,而佛以应世委王,不得辞莱公结里之瞩。
事之颠末,固已留题于绍兴戊辰之寺壁矣。
绍定改元春邑令詹仁泽发扬秘奇,即道隆观东偏建宇而祠之。
鸠工虽力,翚飞未就。
,赵汝浥实来,弦歌静闲,刃硎游裕。
公馀,藏敬伏谒祠下,睨其基诚拓矣,则庳而弗崇也;
阅其图诚工矣,则龊而弗敞也。
耿光辅,尉也,林燀,知监也,左之右之,经之营之。
巍创一室,邃硕且颙,丹雘辉煇,用妥王灵。
堂列三楹,实辟实闳,可瞻可仪。
廊翼两庑,实衍实修,可群可趋。
西附羽而通车,备洒扫也;
东临积水而建阁,憩游观也。
天门峙前,新堤通道,规模壮丽,百倍于前。
向时岩窦下瞰之瑞相,传久为实录,阑干独倚之胜赏,尽萃于目前,顾不韪哉!
尝闻之:佛之为教,烁群昏而独耀,度般若而先涉,潜通而广被,密赞而显现,百千万亿河沙世界,无不普济,功亦楙奚。
及其离性离相,空想空识,欲歛万有于一无,前诠后译,非不夸诩,曾不足以扶植世教。
王以慈悲为心,虚静为性,一游兰若,精契神交,视货利如蚁培,等名爵如鸿毛,一佛再见于佛国者。
历三朝,至再相,三十六年间,相业精神,焜耀赫奕,烝从诒侑,巍然为淳熙独相。
庆泽流衍,与宋无极,三台符采,再光奕世。
嘉定更化以来,大政令、大纪纲雷霆众听,日星群目,太平成观登闳乎帝王之域,亦既增光前闻人矣。
及手扶日毂,再奠神器,殊勋伟绩,又有以申国家无疆之休。
了此一大事因缘,真有佛力所不能到,一念流通,今在在精神矣。
是佛国固有待于王,而王岂有待于佛哉!
慕容彦逢墓志铭宣和元年 宋 · 蒋瑎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七四、《摛文堂集》附录
政和七年夏五月通议大夫刑部尚书慕容公疾病,拜疏上还印绶,天子闵以职事勤公,诏以通奉大夫刑部尚书致仕。
是月壬子薨于寝,享年五十有一。
上闻震悼,制赠银青光禄大夫,赗赙加等,又以御府钱二百万赐其家。
宣和元年二月甲申葬于常州宜兴县筱岭之原。
公讳某,某字,其先曹魏时建国,为率义王,历晋、隋、唐,世有显人。
五代时开州刺史、赠太保某于公为四世祖。
太保二子,长曰某,国初以功封河南王
季曰某,为磁州刺史,生右卫将军讳某,家于滏阳,随子官宜兴,卒葬焉,故今为宜兴人
右卫少师讳某,于公为考。
少师三娶,周氏、沈氏、蒋氏,累赠崇荣、嘉国太夫人
公,沈出也。
幼卓伟不群,六岁丧母,哀毁如成人,默识彊记,读书一再过辄不忘,常有异人语。
少师曰:「是儿手有从理,足有二黑子,他日必贵」。
视之信然,初未之见也。
少长,锐志于学,痛自砥砺,穷经缀文,不少懈。
出与诸儒试,常为魁首。
弱冠登元祐三年进士第,调主池州铜陵簿。
少师捐馆舍,公承讣号绝,哀感行路。
卒丧,调主婺州金华簿,改瀛州防禦推官,知鄂崇阳县
会朝廷初设宏词科,以罗天下文学之士,公从试,中之,迁淮南节度推官越州州学教授
推所以教诸生,孜孜不倦,南方士喟然兴于学。
益缮治黉舍,刊印三史,雠校精审,遂为善书,四方士大夫购求之,鬻以养士,迨今蒙利焉。
元符元年,改宣德郎,擢主国子监簿,迁太学博士
崇宁初元,赐对便殿,敷纳明辨。
方秋试进士,公建言以为迩来学者程文,往往尚浮靡,畔经术,愿诏有司,凡选择务先理致,后文采,诡僻不醇者黜之。
诏从其请。
秘书省校书郎,未几擢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燕见一再,上益才之。
左正言,迁左司谏,章数十上,大抵以拾遗补阙、辅教化、慎命令为先。
劾按权近,无所回挠。
言执政以某事当去,上亟为罢之。
论议坚正,风望隐然。
起居舍人,踰月召试制诰,擢中书舍人,预编修哲宗皇帝御集》。
三年春,罹嘉国夫人忧。
初,夫人寝疾,公忧见颜间,扶承左右,殆废寝食。
及执丧毁瘠踰制,三年不居于内,芝草产庐次,乡里歌颂之。
服阙,荐拜中书舍人
大观元年春权翰林学士,岁中除尚书兵部侍郎,数月改吏部
建请编次差拟近比为书,以窒欺谩,下诸郡审覈圭田有无多寡之实簿正之。
又为荐举都簿,具注荐士之章,毋得隐漏典选。
凡三年,条教张设,钳柅吏奸,缙绅大悦便之。
进兼侍读,又兼议礼、武选详议官
前所论执政复登用,言官希意诬公以他事,朝论不以为然,上亦察其无他,趣令视职。
而公力请补外,遂出知汝州
布宣德意,加以廉平,民有犯法,必求所以宽之,罪疑者从轻,故下德其赐,至相约不犯公令,既去而思之不忘。
寻加集贤殿修撰
政和元年,复以吏部侍郎召,兼侍讲议礼局
二年冬,擢拜刑部尚书
公平日以文学进,法律非所习,人或难之,公曰:「三尺安出哉?
顾患不留意尔」。
凡有参决,必本于法令,而缘饰以儒雅,故爰书论报,当于理,合人心。
建请开封府捕盗官与缉事使臣,敢捕系无罪人诣吏者,并比附政和法,县以杖笞;
及无罪人为徒以上罪,送州杖一百。
自是吏知畏惮,不敢妄捕系人。
又论命官负罪,除名为重,追官为轻。
刑部《叙法》,除名人初犯私坐,乃除一官叙,公坐尽叙旧官,而追官者皆除所追官叙,轻重不伦,愿诏有司详定。
复请下大理,取熙宁以来四方奏谳情法疑悯决事比,颁之天下,庶几远方知所遵用。
诏皆从之。
每决四方疑狱,必从轻比,多所末宥,故奏牍之上司寇者屡以罄绝,称庆于朝。
兼详定高丽入贡法。
六年,复知贡举
公自崇宁以来,五司文衡,一时俊杰,多出其门。
进兼太子宾客
上初建储贰,以重国本,东宫寮寀,极当时之选,公以宿德钜儒,与今丞相白公偕被差择,朝野称得人。
既职调护,五日一见皇太子,必力陈父子、君臣之道,如是而为孝,如是而为忠,惓惓辅道,开益居多。
岁中频摄翰林学士
自居从官,凡翰苑缺员,辄被旨兼领。
所草内制,自成一集。
公久服迩联,誉望隆洽,忠谊谋谟,上所深知,天下士指日以冀柄任,而平时盛气扬休,未尝有疾。
七年仲夏,侍祠方泽
适隆暑,礼成而退,体中觉疲勚,犹力于朝。
谒告才数日,遂不起。
病不登三事,远图弗究,岂命也夫!
将归葬,诏以季弟、开封府曹掾季通判常州,典护终事。
长弟彦许自开封府刑曹、仲弟彦傅自太常寺丞亦皆请外,同护丧而归。
从官举故事,赋歛赙送,合数十百万。
公子攀棺号恸,曰「义不伤先人名」,卒辞不受。
公孝友盖天性,非彊勉致然。
事继母尽礼,既处显矣,致养怡谨,如布衣时。
友爱三弟,所以抚育教诲之甚,至稍长,进之于学,讲习琢磨,以身率之。
其后群处太学,皆荦荦为名进士
延赏不先与子,必遍逮同气,吹嘘汲引,例被除擢,当时贵之。
其论撰集贤也,法得任子,不许及旁。
其时仲弟未命,公慨然曰:「吾子可先吾弟官乎」?
乃以至诚祈恳,朝廷多公义,特从之。
自贫约时,与诸弟饮食、衣服必均,绝甘分少,迨贵犹然。
每休沐朝直,退必相与论文义,或把酒燕衎,穷日夜无厌斁,暂不见,即惘惘若有所失。
彦许初除天府刑曹,公以职事对,因辞谢,上存慰勤至,问及兄弟之数,且曰:「卿之孝友,朕固知之」。
聚族千指,调胹辑睦,中外无间言。
京城无宅以居,僦舍卑陋,处之裕如也。
幼女与孤甥女,皆择命士之贤者归之,赍装周渥,不异己子。
居家不问有无,禄赐所得不给于用,妻子衣食,才足而已。
既殁,家无馀赀,天子亦知之,故能赉赐,特厚及葬。
状公之行治上太常太常议曰:《谥法》「德美才修曰文,能善兄弟曰友」,今其状应法,乃谥曰「文友」。
公之节惠,可以无愧矣。
为人敦大静重,启处有常,不妄笑语,虽家人子弟,不见其喜愠。
御下以宽,不与物忤,人犯之不校也。
言官诬公者既死,其犹子坐杀人,州以具狱上刑部,人为危之。
公平心论决,卒傅生议,论者伏公能损怨。
起家单平,被遇明主,列于侍从,十有五年,初无左右之助,小心兢畏,以义命自安,无所附丽。
非公事未尝请对,天子思见,公至被命,乃敢请问。
自幼嗜学问,晚节益笃,藏书数万卷,朝夕翻阅不去手,自经史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洽通。
故其所蓄,浑雄深博,发为词章,雅丽简古,无世俗气。
尤长于辞令,典严温厚,褒贬无溢言。
诏命或丛委,操笔立成,初若不经意,而轻重适当,文采粲然,每一篇出,多士口传以熟。
上尤爱公文,以为有古风,进见往往摘训辞之善者称赏之。
有文集二十卷,外制二十卷,内制十卷,奏议五卷,讲解五卷,藏于家。
公官阶自宣德郎十四迁至通奉大夫,开国自河南县至伯,食邑三百户九百户
娶葛氏,故赠少保某之女,封卫国太夫人
贤明淑贞,治家有法度。
二男:邦佐承议郎、行太府寺丞,有美才,所居官能举其职;
邦用,承事郎
三女,长归余之子宁祖,季归余之子及祖,仲适朝散郎尚书户部侍郎贾安宅
孙男九人:曰纲,承事郎
曰绍,曰绹,皆通仕郎
曰纶,曰约,曰绘,曰綖,曰绛,曰纯,皆将仕郎
孙女四人,长适文林郎贾巽,次适从政郎仲恕,馀尚幼。
既葬,邦佐以门人之状与太常之议见示,泣且言曰:「先人葬,宜有铭,愿以累公」。
余与公居同乡,进同年,仕同寮,有游从之好,有姻娅之契,知公为详,义不得辞也。
乃为之铭曰:
棘成之裔,世雄朔鄙。
魏征海邦,率义始王
国初建功,亦享王封。
乃及其胄,右卫之崇。
维祖维考,埋光弗耀。
是生河南,盛德之报。
道隆以广,学博而奥。
逢时之休,横厉远趠。
骞于禁密,以职华要。
笔舌之峻,调护之尊。
岂曰不贵,公志未伸。
胡弗寿考,俾秉国均。
维皇是悼,丧我良臣。
有蕴弗摅,亦焘后昆。
谥以易名,万世是信。
筱岭峨峨,荆水沄沄。
既固既安,曰公之坟。
宋故朱君夫人范氏墓志(并序崇宁元年三月 北宋 · 林贶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二二、民国《江苏通志稿》金石一○、民国《江阴县志》卷二一
夫人范氏,世为常之晋陵人,天性敏悟孝谨,动止有法。
幼失母,事继母如所生。
年十九,归进士舜举
朱氏内外族大,承上御下,无不得宜,移所以事父母者事舅姑,推所以遇姑姊妹者遇娣姒。
越二年,其配亡,服除,其亲将议改适,闻命涕泗,迫之,即曰:「宁死耳,此不忍为也」。
方是时,孤童幼女,皆在襁褓,终身俱无足赖者,然其志有在,竟莫能夺。
平居和易端饬,不妄笑语,左右终日而未尝见惰容。
乐周急,致诚以为善。
于财无馀蓄,于声玩无嗜好,唯女工妇事,勉勉不倦。
姑亡,遂专内治,区处有序,疑事多从决之,家人自以为不及也。
卒以元符二年十一月初四日,享年四十二,葬以崇宁元年三月初一日丙辰,墓在江阴县来春乡青山之原,从其夫之兆。
生子男一人,曰棠;
女一人,适进士吴昭远。
呜呼!
俗之不厚久矣,学士大夫,渐渍薰灼,鲜有完行。
至于闺门妇人女子,非有学问师友之助也,而植节蹈义,不污流俗,其贤斯可尚矣,是以为铭。
铭曰:
世习滋弊,士则浸隳。
猗欤妇德,不学而知。
植节厉行,是训是仪
植节伊何,死而后已。
厉行伊何,慎终如始。
铭待孔昭,后维有祉。
道隆刊。
按:国家图书馆藏拓片·墓志三七九九。
代贺夏祭德音赦表 宋 · 廖刚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九三、《高峰文集》卷四
祀正坤仪,举百王之废典;
恩敷涣号,洽四表之欢心。
暖然与物以为春,洒若配天而施泽。
臣某诚欢诚忭,顿首顿首。
窃以尊天尊地,奉事岂容或偏;
曰阴曰阳,相类固当有别。
俗儒习乎闻见,世主乐于因循。
谓复古为迂谈,以合祭为令典。
共遵一辙,何啻千年!
西京汾阴之祠时则得,而方泽适非其所;
若东汉城北之兆位则正,而季春适乖其宜。
世将道隆,礼自圣作。
恭惟皇帝陛下体天立极,稽古阐猷。
新一代之章程,卒累圣之功绪。
于是郊丘判于南北,时日顺于夏冬。
坛制再成,登降初瞻于天步;
地祇皆出,精纯允塞于渊衷。
矧景象之旁臻,若祥光之下烛。
百神受职,万国倾心。
宜迅发于德音,以加惠于庶狱。
臣某叨守符竹,获奉札书。
咸与惟新,敢怠承宣之责;
求膺多福,益祈持载之休。
题隆道人僧宝传1120年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石门文字禅》卷二六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南台寺
古之学者,非有大过人者,惟能博观约取,知宗而用妙耳。
唐沙门道宣通兼三藏,而精于持律。
持律,小乘之学也,而不许人呼,以为大乘师长者,力弘佛乘,而未尝一语及单传心要。
方是时,曹溪之说信于天下,非教乘之论所当杂。
宣公甘以小乘自居,止以教乘自志,竟能为百世师者,知宗用妙而已。
禅宗学者,自元丰以来,师法大坏。
诸方以拨去文字为禅,以口耳受授为妙。
耆年凋丧,晚辈猬毛而起。
服纨绮,饭精妙,施施然以处华屋为荣,高尻罄折王臣为能,以狙诈羁縻学者之貌而腹非之,上下交相欺诳。
视其设心,虽侩牛履狶之徒所耻为,而其人以为得计。
于是佛祖之微言,宗师之规范,扫地而尽也。
予未尝不中夜而起,喟然而流涕,以谓列祖纲宗至于陵夷者,非学者之罪,乃师之罪也。
以苟认意识为智證,为师者之门望,见以轻慢之心萌矣。
非特然也,又执己是而去取诸方,贱目睹而尊信传说,故不见至道之大全,古人之大体。
因编五宗之训言,诸老之行事为之传,必书其悟法之由,必载其临终之异,以讥口耳授受之徒,谓之《禅林僧宝传》。
书成,而九嶷道人道隆阅之,一月而𡵻𡵻上口,两月而娓娓成诵,三月而能为末学者举纽领。
于云盖,闭门寝饭之外,口诵而录之,非诚著于学,志存于道,何能臻是哉?
然其为人不甘为哑羊苾刍混处,疾之甚至于诟骂。
喜与有识博闻者游,意所合则不问道俗,千里从之。
呜呼,丛林博闻者,既不可人求之,而哑羊苾刍,动成阡陌。
虽口受吾文,抱吾所集以游诸方,亦安能忘诟骂之喙乎?
宣和二年秋,得得自山中来,出此编为示。
予佳其好学,为书其本末,以告未知者。
无诤字序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一、《石门文字禅》卷二四
圣如孔子老聃,其言不过曰「后其身而身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偕三人必欲求师之,交四海必欲后其身,是其致德之隆,知道之奥,岂止于不与物诤而已耶?
曰始于不与物诤,故终于天下不与己诤能与?
夫自尧舜已来,未有不知之者,何特二君子为然?
虽吾教亦然。
《契经》曰:「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
祖曰忘机,则佛道隆
夫与物诤者,能忘机乎?
隆之字,于文从降从生,王文公曰:「降者隆之道,是降屈自下者,所以致也」。
彦隆宜字无诤。
无诤生于极南,志学之年则其艺已秀出流辈。
校于有司,如探怀而取之。
今未壮岁,又能访道四方,期有所竖立,以端正颓纲。
其才敏惠,如泉之稚蒙,如云之肤寸,有雨天下,达于四海之理,固吾子字之而已。
尚恐其以气自多,故为字说,因以告之,独不知是其意否乎?
会庆节贺表 南宋 · 舒邦佐
 出处:全宋文卷六○七五、《双峰猥稿》卷一
帝命无疆,甲子又新于六十;
臣心请祝,春秋争指于八千。
震动地之欢声,壮后天之难老。
恭惟陛下道隆今古,德冠帝王
厚泽深仁,无非种福;
长生久视,自格与龄。
矧虹渚之呈祥,尤乾元之介意。
十月是为良月,小春恰应长春。
尽还禹甸之山川,不老尧天之日月。
萝图增固,椿算俱高。
臣自远宸庭,滥将使节。
身驰原隰,难持于万之觞;
梦绕觚棱,惟祝呼三之岳。
己酉年冬至遥拜道君皇帝表本1129年12月22日 宋 · 汪藻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宁波市
伏以日官推三统之元,兹为终始;
王者会八能之士,以卜丰凶。
亚岁之佳辰,启后天之遐福。
恭惟太上道君皇帝陛下,道隆治古,泽在生民。
孔子之居九夷,寖忘其陋;
黄帝之从七圣,未免于迷。
既阳复于黄宫,宜庆回于丹扆。
臣违颜兹久,结恋殊深。
上汉殿万年之觞,莫谐至愿;
御穆王千里之骏,惟祝遄归。
按:《浮溪集》卷三。又见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
倅到任谢宰执 南宋 · 耿时举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五
江湖解组,甘从三径之归;
廊庙提衡,滥辱二车之选。
感恩无地,负愧如山。
伏念某才不逮人,学才为己。
一经皓首,已孤萤雪之功;
五斗折腰,徒为米盐之事。
念此浙东之胜,莫如吴下之佳。
然农桑半废于水旱饥馑之馀,财赋一空于干戈扰攘之后。
吏民深巧,民讼嚣烦。
调度急而小民嗟,不急又无以供上司之命;
赋税均而势家怨,不均又无以息群人之争。
风波旋起于平原,玉石坐焚于烈火。
故旧令尹之政,去无待于及瓜;
而众楚人之咻,喜方闻于破竹。
十手所指,三思后行。
自谓家风之贱微,安敢求违于当世;
复加天性之愚拙,几不见容于此邦。
敢期智伯之知,终弭国侨之谤。
问归艎于天际,方辞虎寺之故关;
奉新诏于日边,更作龙舒别乘
既叨苟免,仍辱误恩,皆我公造化之私,为贱吏遭逢之庆。
恭惟仆射相公道隆海岳,声振乾坤。
汉萧何关中之谋,咸推远度;
商阿衡任天下之重,终享成功。
弥坚许国之忠,每尽致君之术。
谓建非常之业,当以人物为重轻;
欲收磊落之才,必于政事观贤否。
安石之言不愧,宁愧于本宗;
魏舒之荐所知,不嫌于同姓。
顾如樗栎,何补涓埃。
聿膺谱牒之荣,亦玷簪缨之末,略其不肖,借以馀光。
敢不恪守官箴,钦承世业。
讲治源以助济川之手,问民瘼以宏国医之功,庶答洪恩,少酬微志。
山有木而工必伐,已蒙义负之收;
渊生珠而崖不枯,更赖本枝之庇。
按:清抄一百五十卷本《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七二。
吴吏侍 南宋 · 耿时举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二五、《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三
京兆均劳,被紫宸之新命;
甘泉席宠,还碧落之旧班。
时知物论之攸归,士识上心之所望。
向荣光而烛日,腾喜气以浮春。
谅惟庆慰。
恭以某官稽古道隆,佐王略茂,早践高华之妙选,蔼闻直谅之休声。
稍乘御史之骢,常落金吾之胆。
陆公仁义,未妨钱谷之知;
贾谊《治安》,才奉鬼神之对。
谓立当于要路,俄勇退于急流。
使寒谷春,制阃稽山之郡;
免邻国为壑,下车疏鉴水之波。
方兴黄谷之谣,已蒙丹凤之诏。
连升夕拜,进陟天官
欲田野之间无叹愁,必辇毂之下先弹压。
前赵后张之政,须左禹右皋之才。
从朱毂之两轓,聊屈勤于妙手;
黄阁之三辅,合归侍于清光。
果繇报政之功,复拜铨曹之长。
对扬天子,想班居玉笋之前;
图任旧人,看名出金瓯之下。
某早蒙英眄,方仰光躔。
属盛事之传闻,欲中宵而起舞。
驽马十驾,尚烦鞭策之加;
广厦万间,永幸帡幪之托。
贺天申节表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二一、《盘洲文集》卷四○
太阶平而玉衡正,甫临九夏之中
圣人出则里社鸣,斯庆千秋之节(中贺。)
恭惟太上皇帝陛下道隆众父,德迈三皇。
博衍优游,享尊亲之大养;
聪明光宅,授翼子以燕谋。
兹逢流渚之辰,共上呼嵩之祝。
臣获休乡闬,莫预庭绅。
想万寿之称觞,衮龙拜手;
望九陔而贡牍,蝼蚁驰情。
臣无任。
程枢密贺车驾幸秘书省 南宋 · 洪适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一八、《盘洲文集》卷三五
虎观鼎新,复仰木天之壮;
蜺旌顺动,有光金匮之藏。
事蒇崇朝,礼超前代中谢。)
臣闻编珠拱𫽄,宪东壁之经星;
群玉名山,峙西昆之策府
兴国再临于大驾,逮祐陵愈贲于上仪。
元元本本而宏达为群,巍巍煌煌乎卓绝之迹。
于赫右文之旦,聿恢下武之声。
定员虽酌于瀛洲,它直尚侨于兰若。
乃更爽垲,肇建洪规。
揭宝墨于璇题,帝中第一;
鸠瑰材于芸阁,天下无双
亲屈至尊,式昭丕训。
瞻八世宸毫之秘,玩三王彝器之存。
褚得肉,欧得骨,虞得筋,克兼众妙;
夏之琏,商之瑚,周之簋,仍获馀珍。
坐使清流,顿增荣观。
恭惟皇帝陛下道隆息马,功济兴龙。
焕乎其有文章,皇风载韪;
举而措之事业,治具毕张。
阐葱茜于一时,畅醇醲于四表。
先圣后圣,大书特书。
臣辱在奉祠,莫遑陪乘。
传置邮之命,幸此道之益高;
睹泰阶之平,与斯民而胥庆。
赠书礼部主客郎中陆公墓表后 官以子赠 明 · 邓林
君不见昔日庐陵欧阳崇国公,没时孤子方婴童。
荒坟宿草六十载,荣光忽照重泉中。
又不见道隆处士生长元之季,爵禄簪缨徒有志。
宁知身后际承平,名位一朝因子贵。
泷冈阡上多松筠,白龙潭里波粼粼。
穹碑文字泣神鬼,紫诰龙凤蟠丝纶。
世间父母谁无子,荣耀如斯能有几。
行路无情也动心,魂魄有知宁不喜。
虽得死者荣,还为生者悲。
万钟五鼎不迨养,季路空怀负米时。
百年岁月奔如马,我亦人间孤露者。
同病相怜情最真,赋就新诗泪如泻。
周侍御 南宋 · 袁说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六、《东塘集》卷一七
恭审道隆致主,志已叶于从龙;
国庆得人,任果膺于冠豸
老成在位,台纲自张;
奸邪屏谋,士气益振。
当主上励精之日,实人臣论事之秋。
侧聆御史之敢言,愿作议曹之献策。
窃谓今日急先之务,必以敌人生事为忧。
累有十万快意匈奴之心,未闻三千蹀血边庭之举。
元气不堕,冲冒有馀。
彊阳虽多,疾病殆至,不及其本,乌能有成!
方内治之未修,奚外敌之可破。
曰弊之积,请历以陈。
朝廷将大有为,而财计困以不足。
大司农昧其敛散之要,郡刺史安于掊尅之风。
求之者虽非一端,用之者不胜多务。
既乏冢宰岁杪之制,爰叹鲁国年饥之伤。
姑述其微,以伸是说。
凡隶科名之额,必先经总之全。
第知多寡之数,可證于文书;
岂谓出纳之繁,见欺于官吏。
彼有私取而私予,自然不入而不供。
裒少致多,由来者渐。
始也漏卮之失,利去害兴;
终焉画饼之讥,名存实废。
难复宇文之校籍,当思广汉之发奸。
今之圭田,法存王制。
职分劳佚,顷有等差。
固知上意之甚公,谁念弊端之已极。
斛以百计,非有寸壤之可耘;
数出一时,悉以官租而盗请。
故输纳积无穷之耗,量收务必倍之馀。
岁贡既充,羡粮犹富,可以求足,尽力而为。
居上者,本期以禄而代耕;
在官者,乃有无田而得食。
顺考上古,绰著宏规。
轲书备经界之言,开元下括实之令。
择斯二者,触类长之。
苟任长才,当得至术。
天子必得可用之将,将军要多益办之能。
毋以庸才,倖于一试。
顷岁瓜洲之败,急于图功;
曩者宿泗之行,沮于吝赏。
繄咎之执,非将而何。
惟亡祈父之爪牙,难愧楚王之面目。
纵庙堂议罪诛责,仅正于临时;
而边鄙告危委任,不移于旋踵。
岂有既废而复用,必其弃旧而谋新。
况夫昔日叛上之徒,安得一心报国之节。
韩信而具礼,由乎荐士而来;
李靖以谈兵,将欲量才而授。
其道可考,宜鉴乎兹。
仲尼先足兵之言,我艺祖大阅武之法。
且制众以少者,犹当车之臂;
以不教而战者,同血指之工。
今之多虞,过乃由此。
方其杜侵攘之兵,出关中之甲,往往有泾原单弱之忧;
及其驱召募之夫,抗敌国之师,比比尽神策奔驰之卒。
人情知可虑也,执事盍亦图之。
百人戈,千夫仰食,属县受弊,公帑以虚。
此有唐致败之由,为后世循名之戒。
粤自敌人之犯塞,即闻边垒之兴师。
屡阅战攻,岂无亡没?
大将小裨,以苟得者为志;
则虚籍媒利,仍旧数而不渝。
吁哉军实之未明,矣邦计之久匮。
夏启赏用命之士,真宗录战死之孤,庸示诚心,式劝来者。
考数载之内,所以攻城而略地;
则三军之众,固多碎首以捐躯。
可无殊恩,以恤其后?
方且父母饿,妻子散,纷然为乞人于白昼之间;
徒然仓廪实,府库充,不少慰游魂于黄垆之下。
将使忠愤解体,智勇灰心。
傥弗推无虐孤幼之仁,吾恐有疾视长上之患。
事若甚细,害实良多。
夫赏不踰时,士则奋力。
而乃岁月之久,靡闻毫发之颁。
逮于招怨有言,类沙上偶语之变;
则又急封媚下,同荥阳蹑足之时。
养成犯分之奸,寖起要君之态。
是当劝功欲速,诛罪惟明。
不戒履霜,终见图蔓。
加之二广要域,群盗逞奸,大者揭刃以屠民,小者椎埋而发冢。
幸徒党之已获,奈种族之未歼。
盖州多饰治之儒,曷致小人之有恐;
而壁垒无应猝之备,孰为壮士之先登。
宜令执锐之将臣,畀以剖符之重寄。
至于吏道多端而尤杂,铨曹无阙之可须。
待次家庭者何啻五六年,调官京畿者亡虑数百辈。
故祖宗立校艺之格,为󲦤绅澄入仕之源。
今则不然,亦幸而免。
方公朝仅有可喜之事,而诸生即觊无厌之恩。
跃然皆贡禹之弹冠,甚者过元舆之奏疏。
古道久弊,薄俗肆行。
国家之赋,素列常科;
郡邑之供,抑存正数。
乃创万金之贡,竞希一旦之名。
号曰羡馀,本于聚敛。
韦坚献终岁之积,遂为天宝大乱之基;
玄龄上别库之储,驯致元和晚节之祸。
此风既长,流毒自深。
不明损下之愆,祗重不仁之富。
比饬销铜之律,用严范器之防。
知法出而奸生,何有令行而禁止。
鬻于市者,官府熟视;
负于远者,关梁不呵。
孰谓雷霆之朝,靡具江河之法?
斯皆众务之蠹,藏于万机之微。
杜牧上策之陈,未臻于治;
充国先为之胜,实难其功。
惟整于内而外自平,则齐其本而末必举。
苟不察此,何以禦彊?
时惟台臣,密赞治体。
抨弹摄物,不为力小谋大之疏;
议论回天,且无位卑言高之罪。
凡天下微有得失,于笔端即与指陈。
大此休声,属我君子。
恭惟某官,以道自任,得君之专。
至刚至大,而持之以明;
嘉谋嘉猷,而发之以勇。
颙颙令望,为世豪英;
谔谔不群,有祖风烈。
好是正直,择乎中庸。
比升乌府之崇,益迩龙颜之粹。
箴规所达,开纳不忘。
秘殿谈经,王置诸其左右;
宸衷迈训,学有缉于光明。
简知厚于九重,清要爰班于七品。
邪正白矣,不埋道上之轮;
风采凛然,自落金吾之胆。
庆忠臣之当国,仰圣主之得贤。
士知直道之已行,人喜太平之可见。
凡厥庶政,系公一言。
毋使因仍,以惮改作。
绳愆纠缪,庶几罔或不臧;
去故取新,得以同归于治。
克谨内修之念,用振外攘之休。
以若所为,夫谁与敌。
此日之图回多事,既输陆贽论谏之诚;
他年之尅复中原,亟被萧何发纵之赏。
某壮无佞舌,狂有赤心。
顷窃儒科,获登墙仞,乐仪封之请见,进童子之难言。
兹承成命之传,倍积懦衷之喜。
时不可失,仓庚犹效于一鸣;
人岂无知,愚者辄摅于千虑。
虽微贱弗揣其分,谅高明所不容。
晋男子三十字之书,傥辱京兆以闻之;
长沙六太息之策,终期文帝尽用之知。
尚须芝检之继颁,敢后藤笺之嗣布。
拳拳之蕴,喋喋莫殚。
谢功赏转官表 南宋 · 邵博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四、《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上
初约信书,首预编摩之列;
载陈奏册,例叨进拟之恩。
感宸意之未忘,觉衰泪之沾落中谢。)
恭惟皇帝陛下道隆前绪,业茂中兴。
当故都金匮石室之藏已空,致先朝丰功伟绩之实未显,孰及阙文之史,殆同补亡之诗。
爰脩掌故之官,少缓武步之事,屡兴当宁之叹,思慰在天之灵。
慎选通儒,专功上宰
君子之能事既毕矣,圣人之大孝何加焉。
方偕俗吏以雁行,尝备太史之马走。
圣经绝笔,冒居游、夏之无辞;
大典成编,益叹文、武之善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