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陈茂才子房 明 · 梁维栋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幽僻多奇岛,安生即妙缘。
醒为著述客,醉作活吟仙。
山鸟传心诀,梅林解渴涎。
只疑飞动处,别有一天渊。
喜晴乾隆丁卯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四十二
喜雨才过又喜晴,若无愁者喜安生
始知消息皆天理,要识随迁尽物情。
目共高空抒远兴,心同野老盻西成。
可人西北风来爽,静听催秋铜雀鸣。
述工夫 其五 固形 南宋末 · 李道纯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全真妙理不难行,惟恐随缘逐色声。
万幻不侵情自绝,一心无染安生
屏除人我全天理,把握阴阳合泰亨。
说与修丹高士道,色声无漏性圆明。
杨宽之墓志铭元符元年十二月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五
公讳恕,字宽之,本河东人
远祖某,唐末见中原乱甚,将数子官于蜀,因求便利田宅居之,一人家于普州,一人家于梓州,一人家于资州,三族皆以衣冠传其旧业。
有讳某者,以儒学有闻于,王氏欲官之,不可,遂隐约银山间,当时以为处士之秀。
处士生继安,继安生仲明仲明生翱翔,君之父也。
君为童儿,日诵千言,师以为不烦我,同舍生皆为不及。
稍长,酷爱《春秋左氏》,暇则绕楹诵之,同舍生试取本窗间按之,自初至终,不缪一字。
王由先生者,砥砺名节,以教乡闾之子弟,来学者必考其素,至君来,欣然受之,曰:「此诸生之表也」。
君于书无所不观,闻人间所未见书,必购取之。
论学取友,是是非非,终不以寒微贵势夺其名实。
其与人言行有操,治家理财皆有绳墨。
耆艾趋庭,亲年已八十馀,奉养能致其乐。
绍圣四年春正月,不幸以疾卒于牖下,享年六十有一。
疾革矣,亲友问焉,则曰:「死生之说我自知,顾大人春秋高,人子弃寝门而去,此为无穷之恨」。
娶黄氏,有子曰中师
中师之子曰绾,绾以曾大父之命来告曰:「宽之克家子,不幸而死,中师有疾,不能将命,敢使绾以进士冯仪状乞铭。
重言十九,使此子不随世磨灭,实有望于门下」。
问其亲党,曰:「宽之诚善士,冯君之言不妄」。
则许铭之。
绾大父卜以元符元年冬十二月壬午,葬于内江县安养乡西南山之下,从曾大母黄夫人之兆。
日迫矣,铭不可缓,则叙而铭之。
铭曰:
我行三巴,林谷箐深。
僵卧绝壑,楩楠十寻。
匠人营国,一购百金。
独阅岁月,异材陆沈。
用君之能,渠不富贵。
以远不收,可笑而喟。
樗栎牺象,又何足赖。
内江东流,其山颀颀。
,其其桤。
从母安宅,以慰孝思(《山谷全书·正集》卷三一。)
「四」字原脱,据丛刊本补。
中书密院覆议大乐名状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文恭集》卷八
功成而乐作,治定而礼兴。
百王之隆,道虽同贯;
六代之盛,乐皆殊名。
示沿革之匪常,明制作之逌出。
移风俗而美教化,荐上帝而配祖考,以成功而告神明,非甚盛德,孰能预于此?
往者唐失根统,倒持樽柄,荡无维御,遂至陵迟。
日寻戈兵,时悼涂炭,九土分裂于下,三光错缪于上。
鬼神失其常祀,天地发于杀机。
甲子一周,闰位五姓。
天而既弃唐德,且厌华乱,故骏命集于我宋。
伏惟太祖皇帝,英武挺出,历数攸归,属天道之与能,膺神宗之内禅。
惩艾僭暴,顾嗟溺丧。
奋耀霆断,龚行电讨。
芟除不义,勤恤有生。
经启人伦,靖一天宇。
兵赋悉还于公上,权纲不假于近习
除吏归于尺一,立法约于三章。
尊本京师,维制方夏。
陶甄独运,礼乐自出。
全安诸国之后,崇立百神之祀。
象纬宣精,人神享德。
规模宏远,基图笃厚。
开济万世,卓无与伦。
太宗皇帝天人宅衷,讴歌在圣。
嗣膺神宝,缵立武功。
薄伐晋人,遂夷并垒。
提封毕人,象译具通。
敦先儒雅之风,周咨政道之要。
时文载郁,俊民用章。
置谳刑之官,建藏书之策。
讲求世务,矜恤民隐。
赋敛蠲其重法,更徭著于轻科。
黎庶安生,刑罚几措。
真宗皇帝缵戎二后,神睿昭通
率由民彝,躬行俭约。
勤劳机政之总,慎重刑赏之施。
选举廉能,宾兴俊茂。
右文崇术,劭农恤刑
德让兴行,吏治循厚。
深恤民之爱,讲和戎之利。
戈革弗用,疆陲底宁。
瑞命宣臻,颂声翕作。
奉符而行事,乃昭姓而刻号。
诸神受记,群望咸秩。
炳焉之美,同风三代。
皇帝陛下体兹上圣,迪惟前宪。
临下崇于含垢,在宥本乎好生。
博爱无私,甚德而度。
绍修戎好,销戢武蜂。
事郊庙以肃祗,抚宗藩而敦睦。
肃若旧典,祠于明堂。
升侑尊先,泛泽劳下。
积累圣之忠厚,渗生民之骨髓。
物罔微而不遂,泽靡遐而弗臻。
上下相安,表里悦穆。
思欲播祖宗之洪烈,扬雅颂之正声。
光施尊名,章示后嗣。
同符韶舞,常为称首。
故深诏执事,博延识微,乃者造计秒忽,考声立均,通钟律之和,正干羽之缀。
申命近列,制名大乐。
俾援典礼,参加详实。
臣等钦惟艺祖之戡暴乱也,安天下之未安,其功大;
二宗之致太平也,安天下之既安,其德盛;
陛下之承圣业也,安祖宗之已安,其仁厚。
又享祀时至,神灵嘉乐。
故郊庙乐章,大率以安名曲。
臣等以谓国朝大乐,请如两制礼官所议,名之曰《大安》。
催生迎福道场青词(二)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一
伏以天与祈休,子同伫庆。
禖神立应,既答于美祥;
觉雄大慈,用徼于灵福。
严依香地,宏起梵筵,命霞祴之比邱,讽金文之秘典,薰燃备至,斋肃有加。
冀凭十力之仁,密护九房之嗣,安生无畏,庆诞加宜,副亿兆之欢心,协元良之系志。
按:《文恭集》卷三二,四库传抄本。
命加恩甘省被番回兵燹穷民诗以志事用四月降旨查恤施恩诗韵乾隆辛丑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八十三
何来杂种逞刁狺,竟犯州城躏市闉。
早以详查命大吏(先是命尚书和珅甘肃即令将该地方遭贼氛燹何以加思之处奏请颁旨有曰隐日艰应入告十行次第待颁纶之句),兹应实政惠穷民。
本年粮赋全蠲纳六月二十八日阿桂等奏甘省应行抚恤事宜请将兰州河州地方照乾隆三十年宁远等县地震之例办理因即降谕旨将兰州河州本年应徵钱粮加恩概行蠲免其伤毙人口每名房屋每间请各给银二两又每人先给仓粮三斗再普行加赈一月又每户赏给置办器具银一两牛马每头匹借给价银四两俾被贼焚掠贫民各安生业俱交行在户部核覆依议速仍令该地方官实力抚绥以示优恤),燹处灾伤普施(去声)仁。
小丑潢池累黎庶,自无德化愧丝纶。
吕氏家系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二、《灌园集》卷一七
开宝八年,王师加金陵
兵官樊若水至城下,晚请于帅,以燔民庐,而吾家毁焉。
曾祖王父君抢攘挟其二子,轻赍南遁至江州,遇其故人有禄者,教以宜走南丰,于是从之。
明年,复遣次子返省金陵,且谋复旧居,而舍阯券籍皆灰荡不可理辩,遂定计为南丰人
有屋于县郭之东,逐土宜为生。
居二年,曾祖王父君卒,其长子是为大父。
大父君有二子,其季先人也。
先人生于祥符戊申,是岁大父君卒,先人生才十月
家贫不能自存,大母栖以襁褓,挈而嫁南城人傅可忠。
故先人初养于傅氏,长因家焉。
嘉祐九年正月丁巳先君卒,有四子云
系曰:尝语水乎,水之行也,作于天,会于源,溢而放,蹙而悍,淙而为瀑,激而为濑,曲屈而为涧,平漫而为川,遭潴者池,被灌者渠。
熬漱浸漉,披枯突润,名势错综,已多故矣,而不离乎水。
通于此意者,其知姓氏之所继乎!
不然,牵荣而结显,务以自光,亦何异坐江海之上,而繁引絮辩,语人以此涓尝濑,此涓尝川、尝潴、尝渠,渠已尝漱,漱已尝熬,又浸又流,流之在吴者为如许湍,其在楚者又为如许湍乎?
引辩如此,亦几妄矣。
夫吕之为家,吾知其得于佐禹治水而已。
彼周之侯,汉之王,吴之将,唐之相者,吾岂知其必祖必宗哉?
吾不敢好牵结而自诬也。
详夫耳目所及,事得以徵之者,今有一人,其嗣实三。
然一人安生,一人夭化,一人浪游,则是此人嗣系。
安生者可以审定,而其夭者则绝,游者难考矣。
万一著系而傥引夭、游,则其为谬奈何!
成败存亡,其迭如毂,况乃假养易冒,兵燔饥荡,杂发于其间,谁者保其如线而不有紊绝乎?
盖帝公之胄,参附史录,君子犹有以窥秉笔人之荒,况彼臣民之微著无常者哉?
呜呼,可悲也已。
先君之死,诸孤露,懵然迷所志。
免丧之五年,始诘于南丰,得其略焉。
曾高之迹,毋得而述矣,茂惟先君,其可言之。
先君少孤,不及仕学,为人端悫易直,居游脆软之俗,克耿介无点染。
有屋西村,不能足食,然戛戛自守,非其力,不以尘芥望人。
接乡邻以忠正,有寻常悖戾,得先君一言辄为之沮辍。
好读农田书,曰:「吾所宜也」。
耕殖造葺必有法。
初教其第三子学,恳刻督励不容发。
闻人有书,必为求借,从之屈请忘倦。
常召语之:「吾家父祖学儒,汝能绍之勿坠,吾望塞矣」。
嗟乎,孰使馘集而帅亡乎!
初,曾祖王父君之次孙既南丰,忽被中旨趋京师,到阙得官,属三司院。
而其兄尚留白舍之河源,月割俸以资之。
又以书归,戒令尽室北来。
未及行而三司卒,故其系不得详。
河源有五子:曰骧、渭、沔、晏、颜者是也。
西村四子:伯欢、仲旻、季南公,其叔留也。
曾祖王父君讳大亮,大父君讳戬,三司讳渊,河源讳务本,先君讳文宝,其后系具别谱。
达佣述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七二、《灌园集》卷一八
淮西达佣,传者逸其名氏。
佣不习书,未尝知仁义礼乐之说,翳茨为居,与物无竞,力能以所工日致百钱,以给炊烹。
或时得羡于常,则尽推赢易酒肉以归,夜同妇子宴语。
又自知吹钟管,间辄以度曲助嬉笑,其声隐然以为常。
其篱后居有富翁者,或夜寝不熟,厌闻之。
一日召佣来前,语之曰:「吾宅室层复,京窖棋峙,一岁之息,计簿至积案。
吾生可谓优馀矣,而夕夕笑乐有不暇焉。
汝草茅之子,宛转不越丈尺地,日仰手眼者,奈何资以尔乐也」?
佣以实告,翁曰:「然尔裁足致百钱,遂得尔安。
必加得焉,乐宜亦多者。
今吾貤汝以百千,恣汝所营,如月献息而已」。
佣然之,取赀以去。
自是稍不闻管乐声,既而笑语亦稍贬,旬月以往,声如窒矣。
富翁初怪之,未及问,而佣来,有蹙容。
以状问之,则曰:「不主多财,偶学之,而虑所营失其方,故甚忧。
已营之,又苦其或亡,故多劳。
忧劳之兴,始吾一己尝之,是以管不暇吹。
继而家共患焉,笑乐并失矣。
顷与妇子计,以为求利于外则甚难,苟得优游以终老焉,人生至乐也。
幸彼未可知之外营,而废吾难得之内乐,宜不可为。
然请遂归所貤,以保吾乐」。
于是妇子相与负赀至,归讫欢呼而去。
东平吕某曰:生非财不养,然知养生而不知达生,其为蔽害深矣!
不灵之夫,厚藏广掊。
譬为奴者,彼亦岂能纡金褐而咽珠饭哉?
通之饱暖而已矣。
及其墓以丰而见抇,子弟以侈纵而鲜若人,倾败遂基,罪戾或陷,而家破世辱矣,凡以不用达故也。
诚知聚不足益而害有以根,于以安生而率教,则何破辱之有?
乃惑一身,而复畀其后以鲜若人,不祥莫甚焉。
达生知道至矣!
闻古有羲、黄氏之民者,其人化之而千载不作。
其后有列、庄氏之书者,其言尽之,而知者不以行。
孰意淮西之佣而得此也?
世指不知书辈为愚夫,岂果然哉?
余在桐乡,客有道佣者,因志之,是为《达佣述》。
刘稹843年5月13日 唐 · 李德裕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九十七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
定天下者。
致风俗于大同。
安生人者。
齐法度于画一。
虽晋之栾赵。
家有旧勋。
汉之韩黥。
身为佐命。
至于干纪乱律。
罔不枭夷。
禁暴除残。
古今大义。
昭义节度刘悟
顷居海岱。
尝列爪牙。
属师道阻兵。
王师问罪。
三面开网。
一境离心。
乘此危机。
遂能归命。
宪宗嘉其诚款。
授以南燕
穆宗待以腹心。
委之上党
招致死士。
固护一方。
逮于末年。
已亏臣节。
刘从谏生禀戾气。
幼习乱风。
因跋扈之资。
以专封壤。
恃纪纲之律。
以袭兵符。
暂展执圭之仪。
终无上绶之请。
隙驹为喻。
魏豹始务于绝河。
井蛙自居。
孙述颇闻于恃崄。
诱受亡命。
妄作妖言。
中伺朝廷。
潜图左道。
接壤戎帅。
屡奏阴谋。
顾苕卵之可矜。
岂泉鱼之自察。
暨乎沉痼。
曾靡哀鸣。
犹驻将尽之魂。
恣行邪僻之志。
罔惑旧校。
树立狡童。
中使挟医。
莫睹其朝服。
近臣衔命。
不入于垒门。
逆节甚明。
人神共弃。
其赠官及先所授官爵。
刘稹在身官爵。
并宜削夺。
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
魏博节度使何宏敬。
或姻连王室。
或任重藩维。
恳陈一志之诚。
愿扬九伐之命。
吴汉任职。
受诏而初无办严。
卜式朴忠。
未战而义形于色。
况成德军尝以骁骑横冲。
首破朱滔
士气方酣。
再回鲁阳之日。
鼓音不息。
三周不注之山。
魏博军亦以大旆涉河。
竟歼师道。
建十二州之旗鼓。
以列降人。
削六十年之厉阶。
尽归王化。
士贾馀勇。
军有雄心。
必能禀酂侯之指纵。
成葛亮之心伐。
咨汝二帅。
朕尤注怀。
成德军节度镇冀深赵等州观察处置等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驸马都尉云骑尉元逵宜守本官充北面招讨泽潞使。
馀如故。
魏博等州节度观察处置等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户部尚书镇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上柱国何宏敬守本官充东面招讨泽潞使。
馀如故。
潞府曩者烈祖在藩。
先天启圣。
符瑞昭晰。
䌽缋焕于泗亭。
銮辂巡游。
金石刻于代邸。
实为可封之俗。
久为仁寿之乡。
艰难以来。
颇著诚节。
必非同恶。
咸许自新。
昭义军旧将士及百姓等。
如保初心。
并赦而不问。
昭义军大将等。
如能舍逆效顺。
以州郡兵众归降者。
必厚加封赏。
如能擒送刘稹者。
别受土地。
以振勋庸。
其村乡百姓。
如所在团结归顺者。
亦加爵赏。
刘悟郓州将校子孙及刘从谏近招致将士等。
喻以善道。
宜听朕言。
秉义立名。
须明大顺。
未有忠于所奉。
上悖君亲。
郤至有言。
受君之禄。
是以聚党。
有党而争命。
罪孰大焉。
田横能得士心。
人多致命。
伏于海岛。
莫敢猖狂。
汉高召之。
奔走向阙。
岂尝违拒汉使。
留止田横
唯慕殉以成仁。
不相挺而作乱。
故得其主殁延殊宠。
光显令名。
尔等既有义心。
宜思改悔。
如能感喻刘稹
束身归朝。
必当待之如初。
特与洗雪
尔等旧校。
亦并甄酬。
仍委陈夷行刘沔王茂元各务进兵。
同力攻讨。
其诸道进军。
并不得焚烧庐舍。
发掘丘墓。
擒执百姓。
以为俘囚。
麻田苗。
皆许本户为主。
罪止元恶。
安生灵。
于戏。
藩维大臣抗疏于外。
髦俊旧老昌言于朝。
戒朕以祖宗之法。
不可私一族。
刑赏之柄。
所以正万邦。
宜用甲兵。
陈于原野。
虽朕以恩不听。
偫臣以义固争。
询自佥谋。
谅非获已。
布告中外。
明体朕怀。
主者施行。
自咏 明 · 南孝温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秋江先生文集卷之三
安生已去知音断(应世),洪子南归吾道穷(裕孙)
纵有大猷趋向苦金宏弼,胸怀说与陇西公
赋得人日不阴 明 · 林弼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雨雪常年苦晦冥,乾坤此日喜晴明。
宫梅落后馀寒尽,野菜香时新暖生。
方朔占书应有验,杜陵诗句谩多情。
从今部户安生遂,重捧椒觞颂太平。
安南国王陈日煚淳祐十二年历日敕书1251年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八八、《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五三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安南王陈日煚:朕运璿玑而布政,敬授人时;
铜柱之画疆,莫非王土。
其广历书之赐,以昭文轨之同。
明诏驿驰,遐方户晓。
既燠寒之顺序,亦耕凿之安生
卢守勤致仕制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欧阳文忠公集》卷八一
敕具官卢守勤:少也陈其力,病而养其衰,非惟安生乐寿,人之所欲;
而朝廷待劳能之臣,厚始终之意,考之典礼,亦有彝章。
尔之事予,既勤且久。
今其病矣,可以息焉。
尚有恩荣,以为尔宠。
夫劳无不报,既享爵禄之丰;
身孰与亲,宜专辅养之理。
可。
余安远令师夔书 南宋 · 刘克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五六三、《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三三
某衰朽杜门,乡国故旧、江浙交游散在四方,一笔勾断,都无只字往来。
皂吏有持双缄至者,初疑缄题之误,徐审其然,剥读以还,良仞高谊。
名家美材,俯就瘴邑,切闻溪峒向化,田里安生,可见琴调和平所致。
所欠合颖,必有欣然任责者。
瑞金明府接踵通籍,为此邑盛事,不亦仕宦之一快乎!
某年事高,世味薄,已决意挂神武衣冠,它无可言。
别笺谆谕,尤切不鄙。
向来瑞金合颖,果是宵人有力。
今某使云竹吏部顷临吾邦,某在寓士中最与之厚,亦犹前臬使赵丈也,曩既与瑞金推毂,今岂于门下不尽情邪!
已就染一书,及此曲折。
度新太守未便至,某书至幸即投之臬使,及秋剡未上,早图之为佳。
书语别纸录呈。
文密学(一) 北宋 · 张俞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成都文类》卷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二五
八月日,郡人张俞再拜上书府主密学阁下:俞观春秋列国以来,游客谈士始用书历干王侯,皆因势利而起,故其文词钩键险谲,变挫于事,以著安危。
当时列国嗜利之君,必售其说以图世变。
故其言易合,其利易动,则时势然也。
今天下之政皆出朝廷,生民之命皆本天子,有司分其职,公卿守其位,内外一统,上下一法,若天刚而平,地柔而成,何有于事哉?
假今之人有若古之谋士,能通先正百家之言,明治乱之变,审当世之务,有安生民之心,欲持此安归乎?
言之而孰听乎?
虽强言之,世不谓之狂,则将被之刑矣。
由此而言,古之士也易为功,今之士也难为贤,则时势亦然也。
又尝观乐毅《与燕惠王书》,李斯《上秦王书》,邹阳《上梁孝王书》,未尝不感慨流涕也。
何谓?
彼三人者皆以羁旅游士历干强国,观变审虑,纳说时君,谋行计从,志树功业,兹亦遭其用矣。
一旦时变世易,谗邪交构,为亡臣,为逐客,为囚隶,堙阨怨愤,发于文词,名败身辱,仅能免死,可不悲哉!
其馀钩诬斥逐,古今相望于天下矣。
由此观之,士不患道之不修,患无其时;
有其时,患无其主;
有其主,患用之不尽;
用之尽,患信之不固。
茍乃主信而固,用才而尽,功立名著,保身而退,兹谓为士之义尽矣。
虽然,古亦罕闻其人焉,况后之人乎?
凡今之所为士者则著焉,谓能记诵典章,采饰言语文字,观揖让进退之士也,非若古之所谓特立之士也。
古之曰士者志于道也,今之曰士者志于利也。
士之名则一,而有利、道之殊焉。
,乃今之士也。
早岁善诵文史,习章句之学,府郡屡荐,曾不得下等之名。
自念亲老贫甚,决志西归,不干荐试。
乃尽锄去旧学,始复穷玩古书。
见天地之运,与人通理
圣贤道德,在乎治物。
后之学者皆忘失原本,务刻浮文,欲致其用,失圣贤之道甚远。
由是潜心考古,庶见性命变化之致。
虽处穷厄顿挫,未尝一日而忘也,亦未尝一日而言也。
故将以此乐其身而安其亲,岂谓求闻达而后能为哉?
去年秋天子有命,再召赴阙,惟念贫不能行,遂游三峡丐贷,八月而后返。
伏闻阁下受命作镇,张立法度,明刑布德,抚宁西土,西土之人咸被其泽。
唯贱生流落不偶,速戾久矣。
阁下上惟君令之厚,下恤穷士之困,顾瞻方面之表,不加大罪,尚能以礼寻访,欲俾万人有所仰劝,则阁下志量渊远,非小子所敢知也。
但受恩德,不知感报,谨诣府门伏谒,庶免乎为狂为囚,不胜大幸。
乞差礼官往淮浙等路祷祈奏皇祐三年十二月 北宋 · 邵亢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三、《太常因革礼》卷八一
臣谨案《周官》太祝,掌六祈之礼,所以祈禳凶厉、迎善祥而与民求福也。
淮、浙等路,仍岁饥疫,殍殣相望,动以千计。
承前郡县祷祈,类不如礼,仪物罕备,诚恪不修。
人之罹灾,无所除禬。
伏惟陛下天覆之仁,备于振恤,欲乞特降指挥,差礼官分往诸路,遍祀山川祠庙之在旧典者。
所冀达圣主忧人之心,兴明神观德之福,蠢兹民庶,实系安生
陈规绍兴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六九
陈规:卿体国尽忠,守藩称治。
当中原之未定,念南亩之多荒,兵食弗充,农收盖寡。
乃别营屯之制,用兴稼穑之功。
军民不杂而无争畔之词,官吏不增而无加廪之费。
鲁侯之重谷,同汉将之留田。
东作西成,居有安生之利;
缓耕急战,人怀赴敌之心。
条理不烦,施设可法。
载观绩效,深用叹嘉。
故兹奖谕,想宜知悉。
按:《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八八(第七册第六○三○页)。又见同书食货二之九(第五册第四八二九页)。
七届 南宋 · 薛季宣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七六、《浪语集》卷一四
无然先生居崆峒之山,巢乔松之下,不设藩篱,不为庭户,引水以通其流,耕田以糊其口,语默不常,无能知其极者。
冠服者七人,同行于野,闻其事于野人,豫然询其居处,谋从而师尊之。
进趣乎先生之所,溯风而前,承风而语,以请于先生曰:「窃闻天高而物覆焉,地厚而物载焉;
圣人德配天地,而民取制焉;
小人无似而各有志也,迄未知终之所届。
夫子之道,廓如无外,灏如无际,寂然不动,而变适不穷,曷知始而知终,无乎不在,无乎不通,固已合德二仪,同成岁功矣,中庸其有择焉。
不识蹇蹇之志,可言于前乎」?
先生曰:「可哉」!
微生者,位六人之后,撅然而进曰:「有鸟有鸟,巢林之颠。
有鱼有鱼,则潜于渊。
百岁之日在大化,为嚊呬之间。
行乐须及时,日月为我延。
我有高堂金玉,成之琼室;
椒房珠玑,荣之华阁。
曾楼接汉,淩烟浮庑。
修廊凝虚,回环后耸。
崇台间以流泉,彫楹刻桷。
楣,深湛海阔。
岌嶪天齐,悬壁珰虊。
绣栭宛曲,槛俨玄墀。
甍云连而鳞比,檐轩翥而鸾飞。
星居焕其错落,粲神光之陆离。
列姬姜之婵娟,皆红妆而翠眉。
发鬒如云,粉光如土。
丽质天成,清标振古。
冠芙蓉之嵯峨,曳霓裳之楚楚。
众乐合奏,八音具举。
吹洞箫,鸣建鼓,霭登歌,纷屡舞,奠金罍,酌清酤。
罗珍羞之百味,具凤卵与龙肝。
文豹之胎,玄熊之蹯,丙穴之鱼,槎头之鳊,红脍丝琼而并荐,晔果肴其丽鲜。
方丈绮错,五齐浓渊,燕乐嘉宾,以毕岁年。
耳热酒后,醉歌狂颠。
歌曰:『乌菟川逝兮不我迟,宁知昔是兮今非?
人生能几时,有酒不醉夫何为』!
子以为乐,不知其外优焉游焉,聊以卒岁,夫子将许而进之乎」?
先生曰:「瞽哉!
燕安枕藉,吾知其斧斤酖毒也,不知其它」。
荣生曰:「三光错行,所以成天德也;
百吏攸司,所以为民极也。
三公之位,九卿之职,既尊且荣,光辉赫奕。
莫不纡紫绶,绾金章,班彤庭,升玉堂,密勿泰阶,以从君王。
吹嘘则品物生春,叱咄则风雷改色。
无志而不信,无求而不得。
内子受小君之封,诸儿执郎官之戟。
九族恩覃,四方是则。
爵崇九命,列土苴茅。
王人致伯,治陕分郊。
谧宁方夏,纪司百辟。
宫殿蓊其屯云,九章烂其车服。
乐舞六佾,城周百雉。
有宝玉之分器,列山川之命祀。
乡明而治,南面称孤。
宗祏之享逮曾高,惠泽之溥滋万夫。
弓矢赐于周我,征伐行于诸侯。
济济盛鸳鹭之行,纠纠罗熊罴之夫。
整我卒徒,一时隶武。
既饬我车,既勒我马。
千乘辚辚,骎骎四牡。
建拂天之翠旟,载干云之丹旗。
前行雾合,后骑星罗。
击鼓其𩐨,载驱载驰。
两首蜿蜒而蛇行,八阵舒卷而云飞。
山川以之晻曀,日月以之腾晖。
于是鸣金钲,敛云霓,放卒驷,效勇力,乘高陵,蹶岩石,合围电转,逐如飙风。
潜水之苍蛟,落凌口之素禽,下飞虎于木末,执玄豹于山南。
获兽堆岑,公𤡆蔽林。
顾夕阳而旋返,翕女乐之嘉音。
舞袖歘其轻飏,纷众鼓其鸣琴。
厌厌夜饮,和乐且耽,朝宗于王,绰有加礼。
实获我心,于穆不已。
士之通达于时,至于斯而极矣,夫子将许而进之乎」?
先生曰:「彼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浮云如也,不知其它」。
诞生曰:「蚯蚓不可以语神龙之变,燕鹖不可以语鹏程之远。
知小力单,曷施曷展?
知方之士,固不与志富贵者同其蹇浅也。
彼高苍苍,有神都焉,是曰钧天,实为玉京。
粤有□灵之殿,广乐之庭,两曜二府,千官众星。
跨虹霓以为梁,驭烟霞而以乘。
䃸磹为之喊嘘,号令震其雷霆。
至人鍊形,身乃轻兮。
鹤驾龙车,迎而升兮。
绝尘叫阍,以遐征兮。
其乐无涯,不可名兮。
沧溟之东,弱水西界,壶山青葱,巨鳌首出。
金阙玉堂,银阶瑶陛。
耸高高而不极,带浮云之溶泄。
玉树扶疏以成林,琅玕参差而萦带。
朱枣若瓜而小覈,蟠桃如柈而并蒂。
馥馥香草,维
轮蠢丹芝,丛苁其砌。
凤鸟翱翔于园树,麒麟驯扰其庭际。
仙灵之人,皆寿无极。
飞鱼荐其朝飧,玉鲤为之夕食。
吞日华,咽琼液,服青霞,萦素霓。
雍雍容容,披云御风。
游倏忽其千里,歘始上而已降。
其乐非人间之类,蒙悦心而热中。
夜吸沆瀣,旦含太和。
鍊灵砂之丹火,咀玉蕊之琼华。
嗽珠浆,饮神醴,羞肉芝,尝石髓,鸣天鼓,叩贝齿。
顶郎霞之危冠,佩天枢之神玺。
缉鹤氅而为衣,蹈五云之高履。
旦旦朝元,庶乎高企。
几应之来下,将以追夫仙者。
油云为我生,青鸾为子舞。
东朝木公,西宾金母。
游神八极,寓目万县
老矣后天,寿莫知数。
是亦不徒生矣,夫子将进而许之乎」?
先生曰:「誇哉荒唐!
方士之言,圣人不道也,吾不知其它」。
庸生曰:「太上立德,其次立言,吾不敢以希上,次庶几而企焉。
仲尼之述者六经,今或亡而或存。
《易》以尽神,《春秋》凝命,《礼》、《乐》存诚,《诗》、《书》正性,《孝经》立其大本,鲁《语》会其蹊径。
其次诸儒之说,亦章章而孔明
《中庸》述于子思,《易传》成于卜商,《春秋》左氏之辞,《公羊》逮于《谷梁》。
爰及史篇,善恶是扬。
诸子则曾、王、荀、孟,贾、董、韩、扬,异端则杨、墨、孙、吴,佛、老、申、商、鬼谷之徒,其言言详。
纷竞陈而破卷,咸有正于群经。
吾将猎其菁华,簸其秕糠。
汎游览于前修,毕哦咏其辞章。
自含醇而吐醨,维舍短而趣长。
怀玉之瑜,茹之英。
赋诗篇,续《离骚》,补《官箴》,度歌谣。
舒笺染翰,吮墨含毫。
文灿群华,璀瑳琼瑶。
追逸踪于绝迹,发新意于来今。
仰不愧于先贤,中有当于人心。
神文之娓娓,哂才士之浮淫。
作自我而名家,夫岂人之臣仆,以明道之渊源,拟三光之旁烛。
用驰骋于中原,等騄骊之行陆。
摛章霏其雨散,丽藻郁其兰馥。
严冬之凛,煦煦春阳之燠。
以是为木铎而鸣之,于以赞夫化育。
夫子将许而进之乎」?
先生曰:「小哉!
辞文一艺尔,君子依仁据德,而后艺可游焉。
六经不谓是也,吾不知其它」。
汲生曰:「草之繁芜,不离于腐木之披离,不逃于蠹。
均受气而成形,乃索然其如寓。
谅无德而称焉,匪他之故。
人,万物之灵也,可寘焉而无务。
且修名之不立,诚君子之所矜。
必于身而有见,将有事而足称。
孝于家,忠于国,信其言,果其行,夫然后行,而名以此成。
位乎人之庙堂,将守忠之言挺。
必致主于三王,庸括囊而循静,谏维其正。
撩虎须,逆龙鳞,而道以此信;
冒丛棘,回帝力,而后为称职。
羌自效于小官,亦昭昭如必闻。
宁直躬而陨首,无左道而逢君。
如牧民于都鄙,泽逝广而惟均。
凡小人之务剿,慎兢兢其及人。
若夫将三军,帅六师,讨不庭,诛畔夷,倚分甘而均逸,款共燠而同饥。
进螳螂于辙下,流春酒于江湄。
进遇敌于前行,毕同心而载驰。
阵云敷而雾卷,飙已往而还来。
震雷鼓之喧天,声磅砰其如破。
摧坚城而执貔貅,斩豪首而揽牙旗。
前无敌之可当,展如虎而如貔。
安人于一怒,夫岂高其勇力。
用博济而施仁,永跻民于寿域。
近悦附而忻忻,致兟兟而远来。
达乎上其如是,沈以显其清议。
体正以方我则章之,言善以当我则扬之。
行颇以僻,我则直之
道曲以畔,我则辟之。
期此道也,无时而不振,无时而不明,无时而不立,无时而不行。
以我之躯,么然之微,入鸡之群,如凤之仪,厕石之间,如玉之瑰。
夫子将进而许之乎」?
先生曰:「浅哉!
役乎名者不可与有立,悦乎外者不可与适道,吾不知其它」。
高生曰:「骊龙之飞,何罗之网?
丹凤之翔,岂为俗羁?
苟汩没于嚣尘,将鹜羊而视之。
知远引之足尚,遁世绝俗夫何疑!
式高举而深藏,于以全其天力。
惟患道之不弘,岂为人而役役?
我有良玉,蕴精于璞。
我有狐裘,反披其鞟。
资一身而有馀,夫何为乎有作?
青山幽幽,浩荡江湖,有石有泉,有云有霞。
纷佳景之不常,万象变于须臾。
孙竹粲玉,笄野花,铺锦绮。
橑橑而孤贞,泉涓涓而清泚。
鸟日夕其还往,人安閒而自喜。
筑室山阿,茅茨素朴,孰为主客
孤云野鹤,鼓丝桐以抒情,音寥寥而满壑。
时被发而行吟,窅不知其何乐。
杂幽兰与杜衡,不为人而方馨。
岌孤峰之壁耸,佩珰珰其涧声。
百草影其咸遂,倚盈前而青青。
面有涟漪,步有轻舠,恣野情之安往,匪惮涉于风涛。
水涵虚而无涯,歌肃肃其清高。
鼓兰桡,漾澄流,拨青萍,狎浮鸥。
迅短蓬,披鹭蓑,采丝莼,撷钱
穿芙蕖之芳丛,杳出没于蒹葭
慨自如其忘返,视汀岛其如家。
舟悠悠以何之,迹泛泛之轻凫。
投丝纶,引肥鲈,䱾玉脍,斗春华,荐冰盘,倒冰壶,茹新薇,饭香菰。
乐生而已,宛不知其所如。
万物不足为吾累,眇一身而安虞,于以穷年,其乐只且。
岂以我之洁清,而逐物之营营乎?
岂以我之浩浩,而从人之浮躁乎?
如斯而弗去也,夫子将进而许之乎」?
先生曰:「远哉!
独善其身可矣,以为道则未也,吾不知其它」。
安生者逡巡而退,蔑然无言。
先生曰:「而何言」?
安生曰:「予何言哉!
六子之言详矣悉矣,吾不知其极矣,予何言哉」!
先生曰:「亦各言其志也」。
安生曰:「予何志?
要归其中而已尔。
必也将有行也,将有明也,舍天地而何方哉?
夫天之高高,漠漠而苍苍,曷知其大,曷止其乡?
日入阴生,粲烂三光。
云油然其连鬈,肤寸合而还亡。
轰霆闪电,雨施风行。
生春长夏,秋收冬藏。
乾乾不息,其出无方。
绵古亘今,弗改其常。
凡此道也,固已植立乎其中,有意存焉,失得宁免于茫茫?
伊坤形之厚博,其以何而能度?
弘山海其深高,琐细及于沙石。
芚芚草木之敷荣,烟火炎而旁烁。
金从革而中刚,水至柔而润泽。
鸟之飞,兽之驰,夫岂容其私?
匪得于此,曷之为?
天无为而时行,地无为而物生。
人仪形于两仪,惟至命而存诚
道之妙也,下焉而卑,上焉而亢。
信之则尽乎庶物,舍之则密而退藏。
凡动静出处,语默柔刚
云为用舍,曲直员方。
故非此而无行,终亦不知其所从。
毫杪之差,忽焉而亡。
彼天地之时成,名君子之五常。
伊执方而弗通,乃形器而可量。
羌不滞于端倪,允合德而无疆。
沦出泽,履朝堂,处富贫,考兴亡,将朝夕之不违,蹇有行而曲当。
故夫得一之至,贯通万汇,变动不穷,举臻理义。
不可暨也,庸可也?
不可陈也,庸可言也?
予何言?
予何」?
先生唯然而进之曰:「庶哉,至矣当矣,平矣常矣,博厚而高明矣,吾与其行矣」!
六人者隳如若废,腼然丧气,而问诸安生曰:「夫子之道可以无乎」?
安生曰:「此非吾所识也。
虽然,也,乌知其弃置也」?
六人者擭然如瞽之决其眦也,始知安生之大,尽弃其习而学焉。
弗愆其素,弗移其外。
居无几,而咸有所届。
说俗1085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五、《柯山集拾遗》卷一○、《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一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三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天下之事,其为物也微,而为效也渐而深。
平居无事,则若缓而无能为,而国家之治乱兴亡常由之者,天下之风俗是也。
天下安而后风俗美,非安而后美也,夫惟俗美,故天下安。
天下危乱而后风俗恶,非乱而后恶也,惟风俗之不美,故乱由之而起。
治天下之本在正俗,正俗之道在示之以所安。
夫人之情何为其有所安也?
安生于所习见,所习久而心悦者,然后安之。
圣人知其然,故隆仁义,明礼乐,以善天下之民,使人知其为善,家谕其道,内外上下无贤不肖,举皆习焉。
故其人一日舍是,则其心不安,是以可使善而不可使为恶。
不幸天下有僭叛不轨之臣,则天下共怒而力诛之,如负至难可畏之责。
闾里有桀傲违教之民,则一乡悉力而共排之,如见异常可骇之物。
惟其然,故其为天下也,安平而无虞,其传祚也,悠久而屡兴。
昔者三代之衰,皆有中兴之子孙。
而周之末世,凌夷大坏。
至于春秋、战国之际,其亦极矣。
然齐桓、晋文以大义倡诸侯于纷争夺攘之中,靡然无敢不从。
当是时也,不能伯天下,不尊天子者,无令诸侯。
至于逐君盗国之臣,犹不敢自肆,必有以其说借依于礼,何则?
天下之情由安于顺故也。
是故顺天下之情者兴,而违者不旋踵而亡。
彼秦之强,而二世遂灭者,何也?
彼教其俗使之安者,乃其所以自亡者也。
秦灭六国,以诈力取天下,其民之所见非兵战则智计,非诈谋则斩伐,而又使暴刻之吏、严惨之长,日夜积察而抉剔之。
秦之父子视杀人无异乎犬羊,视欺其上无异于绐寇仇,视纷争不宁无异于床寝门闼之安。
父子兄弟日夜相教,其身习之,其心安之,其气乐之,一不为是则以其为不肖之民。
故天下一乱,君臣相残,郡县分裂,屠杀纂弑,大乱而后已。
何则?
秦之父兄安于是,人莫之或非故也。
且天下之治乱,未有能独成者也,必资天下之众。
而天下之安于善,而不安者一人,其势不能害天下之治,何则?
周之时非无小人也。
天下安于恶,而不安者一人,其势不能救天下之乱,何则?
秦之时非无君子也。
故俗之所安,其固不可摇,俗之所厌,其间不可合,是以圣人畏之。
昔者唐之中世,大盗起而为乱,其将相大臣力征尽计,不须臾而去之。
大盗既去,其馀党遗种之在河北者,皆封以为诸侯。
然其后僭乱叛涣无所不至,唐之君臣为之不安枕者百年,卒不能锄去其河北,而唐几与之偕亡。
何唐去河北之易而平河北之难也?
夫安、史之际,天下习治之俗也。
彼其民皆爱其君,服其政而恶其仇。
彼其播越而危亡也,流涕痛哭而思拯之者,不啻如报其父母。
挟天下之共怒而诛其贼,故其用力不劳。
河北之诸镇,传世一再之后,其视叛王命凌天子者,乃其所谓才能可喜之观,以夫忠顺而畏上者为柔懦而无振。
故田洪正一效顺,自以为能变两河旧俗,然不须臾而祸及之。
彼唐之君臣,乃以人之所欲而强夺其所安,故用力虽久而无成。
呜呼!
天下之所安,其可畏也如是其甚矣乎!
仁人君子不务观天下之俗,而占其国家之安危存亡,而区区于末事细故者,亦愚矣。
周之俗安于礼义也,故周兴
秦之俗安于诈力杀伐也,故秦亡;
河北之俗安于犯上僭逆也,故唐衰。
彼其安于礼义,以夫凡可以为礼义之俗术,皆教之故也。
彼其安于诈力杀伐与夫犯上僭逆者,亦以夫凡可为二者皆见之政也。
日渐之,月摩之,则其蟠也如山,其动也如川。
入而谲其妻子者,习而后谲其君。
安于窃钩者,习而后能窃其国。
欲人之无安于恶者,无待其成,绝其渐焉,吾亦迟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