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说俗1085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五、《柯山集拾遗》卷一○、《苏门六君子文粹》卷一四、《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三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天下之事,其为物也微,而为效也渐而深。
平居无事,则若缓而无能为,而国家治乱兴亡常由之者天下风俗是也
天下而后风俗美,非安而后美也,夫惟俗美,故天下安。
天下危乱而后风俗恶,非乱而后恶也,惟风俗不美,故乱由之而起。
治天下之本在正俗正俗之道在示之以所安。
夫人之情何为其有所安也
安生于所习见,所习久而心悦者,然后安之。
圣人其然,故隆仁义,明礼乐,以善天下之民,使人知其为善,家谕其道,内外上下无贤不肖,举皆习焉。
故其人一日舍是,则其心不安是以可使善而不可使为恶。
不幸天下僭叛不轨之臣,则天下共怒而力诛之,如负至难可畏之责。
闾里桀傲违教之民,则一乡悉力而共排之,如见异常可骇之物。
惟其然,故其为天下也,安平无虞,其传祚也,悠久而屡兴。
昔者三代之衰,皆有中兴子孙
而周之末世凌夷大坏
至于春秋、战国之际,其亦极矣。
然齐桓、晋文大义诸侯纷争夺攘之中,靡然无敢不从
当是时也,不能天下,不尊天子者,无令诸侯
至于逐君盗国之臣,犹不敢自肆,必有以其说借依于礼,何则
天下情由安于顺故也。
是故顺天下之情者兴,而违者不旋踵而亡。
彼秦之强,而二世遂灭者,何也?
彼教其俗使之安者,乃其所以亡者也。
秦灭六国,以诈力天下,其民之所见兵战智计,非诈谋斩伐,而又使暴刻之吏、严惨之长,日夜积察而抉剔之。
秦之父子杀人无异犬羊,视欺其上无异于绐寇仇,视纷争不宁无异床寝门闼之安。
父子兄弟日夜相教,其身习之,其心安之,其气乐之,一不为是则以其为不肖之民。
天下一乱君臣相残,郡县分裂屠杀纂弑,大乱而后已。
何则
秦之父兄于是,人莫之或非故也。
天下治乱未有能独成者也,必资天下之众。
天下之安于善,而不安一人,其势不能天下之治,何则
周之时非无小人也。
天下安于恶,而不安一人,其势不能天下之乱,何则
秦之时非无君子也。
故俗之所安,其固不可摇,俗之所厌,其间不可合,是以圣人畏之。
昔者唐之中世大盗起而为乱,其将相大臣力征尽计,不须臾而去之。
大盗既去,其馀党遗种之在河北者,皆封以为诸侯
其后僭乱叛涣无所不至,唐之君臣为之不安枕者百年,卒不能锄去其河北,而唐几与之偕亡。
何唐去河北之易而平河北之难也?
安、史之际,天下习治之俗也。
彼其民皆爱其君,服其政而恶其仇。
彼其播越危亡也,流涕痛哭而思拯之者不啻如报其父母
天下之共怒而诛其贼,故其用力不劳
河北诸镇传世一再之后,其视叛王命天子者,乃其所谓才能可喜之观,以夫忠顺而畏上者为柔懦而无振。
故田洪正效顺,自以为能变两河旧俗然不须臾而祸及之。
彼唐之君臣,乃以人之所欲而强夺其所安,故用力虽久而无成
呜呼
天下之所安,其可畏如是其甚矣乎
仁人君子不务观天下之俗,而占其国家安危存亡,而区区末事细故者,亦愚矣。
周之俗安于礼义也,故周兴
秦之俗安于诈力杀伐也,故秦亡;
河北之俗安于犯上僭逆也,故唐衰。
彼其安于礼义,以夫凡可以礼义之俗术,皆教之故也。
彼其安于诈力杀伐与夫犯上僭逆者,亦以夫凡可为二者皆见之政也。
日渐之,月摩之,则其蟠也如山,其动也如川。
入而谲其妻子者,习而后谲其君。
安于窃钩者,习而后能窃其国。
欲人之无安于恶者,无待其成,绝其渐焉,吾亦迟之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