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字回文偈七首(残) 其六 北宋 · 赵炅
 押先韵
忧依述最亨(原注:忧煎之事不亨,依倚之门莫遂。劝述广利,最好凭焉。),知休以祐然(原注:任知想处之天,休言阒寂;但了凝然之理,却是固辉。群祐倾翘,以隆果證。)
留希佛背生(原注:背生老之患,赖佛医王。留慈悲之云,希垂良药。),推求比旧前(原注:推三界有漏,求六种无为。舍旧习之贪痴,弃前染之爱欲。比偕明觉,照曜双空。)
泗州僧伽大师加号普照明觉大师字公私文字不得指斥诏大中祥符六年六月壬子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五、《宋大诏令集》卷二二三
能仁阐教,敷佑于群生;
等觉储灵,流慈于应物。
顾丕功而莫大,在钦尚以攸宜。
眷彼清淮,峙兹妙塔,示圆明之惠力,存妙寂之法身,俾荐名称,用申严奉。
泗州僧伽大师宜加号曰普照明觉大师,其「」字公私文字不得指斥。
仍遣屯田员外郎孟隆说往彼致告。
真州资福禅院新铸钟铭 北宋 · 释重显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六
国朝紫微舍人赵公丙戌年出镇姑苏,裁情示空岩之客,所恨不能效善财,展转南方,以求先觉。
如别幅叙:「云岳长老僧惠敏造钟,既成,创重楼以虡之。
欲为铭记,且言当使学者有所警悟。
概也纵能道其归,禅人恶肯信;
惟师为善知识行,重名当代。
愿为此铭,因机垂化,不亦美乎」!
重显固陋,大君子外奖,敢不从命,辄复引寄。
夫形声未先,旷默奚准,器用之后,幽灵绝常,故圣人以钟为大。
惟圣人则之,袭兮忘兮,求以深矣。
其能具诸种智,对飞雄辨,但未兼极有生,权化之来,未易穷也。
《感通传》称,昔拘留孙于乾竺,造青石钟,如青玉色,可容十斛。
顶类诸天,腹陷众宝,八角四面,花光互分。
有化如来,与日偕出。
明宣秘演,或闻不闻。
王舍城中,大千界内,匪同铮铮者乎。
今岳禅老于淮甸造青铜钟,如青珠色,过百钧之用。
上旋旁植,绕兽蹲熊。
其或层城昼闲,祇园夜永,寥寥霜月,射寒影以争辉;
殷殷地雷,发虚音而交振。
师之唱险,资之继难,寅夕铿铿,主伴索索。
足使一鳞半甲,无违真化之方;
二听五观,有寄神游之域。
善存殊应,扣惟良哉!
谨为铭曰:
淮之要冲,真之会府
中列梵𢋇,居我禅祖。
参徒骈罗,慧敏千橹。
爰构鲸音,息彼轮苦。
峻横崇台,金飞碧回。
斯门屡掩,向人或开。
希兮微兮,乍延乍催。
先闻未及,后时不来。
增悲遐宣,无困天理。
带识万端,警悟齐起。
遵晦陟明,其母得子。
尘尘访谁,刹刹问己。
大缘斯成,大功不宰。
君奉,臣仰元凯。
碑勒绀园,铭寡文彩。
庶期妙峰,永耸沧海。
按:《祖英集》卷下,四部丛刊续编本。
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建雄军节度观察留后管勾步军都指挥使公事彭睿亡母河间郡太君刘氏可特追封宣城郡太君制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六、《文庄集》卷三
敕:薪槱盛节,聿成飨帝之仪;
介胄纯臣,宜重显亲之典。
具官某母承荣鼎族,率治公宫。
特生材贤,为朕心膂,敦诗书而讲艺,比金石以输忠。
宜进郡封,式昭慈范。
隆恩不朽,永贲重泉。
可。
岳阳楼诗集序 北宋 · 滕宗谅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六
东南之国富山水,惟洞庭于江湖名最大,环占五湖,均视八百里
据湖面势,惟巴陵最胜,濒岸风物,日有万态。
虽渔樵云鸟,栖隐出没,同一光影,中惟岳阳楼最绝。
古今才人钜公,登临寄傲,流叹声藻,散在编简。
或传诵于人口者,才不过一二。
惟唐相张燕公文字最著,询之耆旧,则曰:楼得名,始命于公矣。
即指导往迹,参傅其,皆略而不书。
顷罹三国,兹实战冲,镇守者间有贤杰,非尚智力,则任权术,处清境殆距炉炭,岂暇优游坐啸,摅发清蕴也哉!
六朝通三百三十七年,惟颜延年、阴子铿见于章句,馀皆寂寥无闻。
李唐恢宇,享祚甚宏远,岳去长安尤僻,在当时,名贤辈出,能至此者,率自迁谪而来,故所属篇,类多《离骚》叹惋之意,然于徘徊幽觉,未尝出盈厌之语。
殊俗移人,果如是乎?
天宝中苏源明东明,因石潴彷佛遐致,号小洞庭,芳晨良夜以为留客宴喜之地。
每冠盖盛集,酒行思绎,苏必雅吟自放,四顾赓唱,雕词丽句,传诵不泯。
粤自元和五年令狐楚节制汶上,相去方八十载,咨考故处,已茫然无得矣。
既叹而愤,乃引金石,以永好事之意。
切寻古人之旷怀高韵,缅慕天末,写千里于一局之水,使彼时风月,独异于他郡,所乐也犹如此。
后贤惜其遗音逸事,孜孜重显之,盖于赏情爱景之心无少负也。
况仆忝宰于今,旦暮为湖山主事,弗虑乎一旦众作与桡栋同沦委,则后之议我者以为何如?
亦将恐风月仇人不浅矣。
遂用崇新基址,遍索墙堵,间及本朝诸公歌诗古赋,纪以时代,次以岁月,不以官爵贵贱为升降,俾镵石置于南北二壁中,庶几他日有闻韶忘味君子知仆之志也。
然历世寖远,必多遗难备,直以所存者笔之。
如其删繁撷英,请俟来者焉。
按:《岳阳纪胜汇编》卷四,明钞本。
耀州妙德禅院新修明觉殿记嘉祐八年六月 宋 · 雷简夫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一、《金石萃编》卷一三五
明觉禅师,唐异僧也,葬于泗而塔祠焉,称曰大圣。
泗之南有淮水东注,涉历夏秋,积雨入淮,其水大涨,波势奔激,直冲泗州之城,而城不被水害,若阴神灵应庇护使然。
天下谈释者皆曰大圣力也,岂其然哉?
耀州城中有佛庙曰妙德禅院,僧智灯者尝诣泗州,叩请于塔下,塑像以归。
于是设屋为殿,置像于中而庇覆焉,目其殿曰明觉
凡计瓦木工直,已费三百馀万,皆能致之。
殿既成,自耀来同,请文于予,曰:「耀之民久畏水灾,以明觉常有功于泗。
我教以平等为心,俾又有功于耀,使耀之民事明觉也,如泗之民。
又焉知明觉之功,止于泗而不及于耀也」?
呜呼!
耀州其城当漆、沮二水之间,每岁自初春后,民歛□增固捍堤,以禦水势,民亦劳矣;
而一岁之间常恐恐乎飘溺,又其危矣。
者恻此而有为,谓其应验决不欺,可谓其灵莫测者也。
嘉祐八年六月一日记。
明觉殿功德主沙门智灯立石。
前□正僧□□、维□僧□□、□□□、狄道李□。
明州雪窦山资圣寺第六祖明觉大师塔铭治平二年二月 宋 · 吕夏卿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明觉禅师语录、《延祐四明志》卷一七、《四明图经》卷一一、《雪窦寺志》卷六
夫真空不空,是有无證;
寂灭不灭,是往来相。
佛以权实一法,开顿渐之径,使随器而趋之,有不离道场得大智慧,有难行苦行为人天业。
日月为明矣,而盲者不见睫毛;
舟枻可济矣,而溺者沦于波浪。
人之未有恶明而忘济者,其心一也,其途异矣。
昆蚑之性,群行食啄,倦则息,触则避,求所以安乐,不待教而能也。
人之于贵贱贫富寿夭得丧,不知自然之分,爱恶悲欣,廉贫静躁,纠缠桎梏,无所解脱。
昼劳形骸,夜动梦寝,至于老死,且不知息。
彼昆蚑知所以安乐,人顾不能也。
佛之教人,推性命之际,以极天地之外,乃至观身如掌中物。
传付法宝,不寓文字,是谓禅那。
山岳之大,有时而泐,金石之刚,有时而刓,形器之用也。
我则异于是,无去无住,无取无离,不见于内,不见于外,不见中间。
自利义也,利他仁也。
是谓涅槃妙心诸佛法印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
佛以授摩诃迦叶,传僧伽梨衣,以待补处出世,为成道之符。
自是衣法相传,二十有七世香。
至王子初入中国,谥曰圆觉
圆觉传大祖大祖传鉴智,鉴智传大医,大医传大满大满传大鉴,大鉴藏衣传法而已,大慧继之,大寂承之,其后皆以所居称。
若天皇、龙潭、德山,雪峰、云门、香林、智门,其世次也。
禅师讳重显字隐之,大寂九世之孙,智门之法嗣也。
俗姓李氏,母文氏,以太平兴国五年四月八日生大师遂州
始生瞑目若寐,三日既浴,乃豁然而寤,屏去荤血,不习戏弄。
七岁,有僧过其门,挽持袈裟,喜不自胜。
闻梵呗之声,辄泣下。
父母问其故,恳请出家。
父母执不可,师不食者累日。
咸平中终父母丧,诣益州普安院仁铣师,落发为弟子。
大慈寺僧元莹,讲《定慧圆觉疏》,师执卷质问大义。
至心本是佛,由念起而漂沈,伺夜入室请益,往复数四,莹不能屈。
乃拱手称谢曰:「子非滞教者,吾闻南方有得诸佛清净法眼者,子其从之,彼待子之求也久矣」。
师于是东出襄阳,至石门聪禅师之席。
居三岁,机缘不谐,聪谕之曰:「此事非思量分别所解。
随州智门祚禅师,子之师也」。
师乃徙锡而诣之,一夕问祚曰:「古人不起一念,云何有过」?
祚招师前席,师摄衣趋进,祚以拂子击之,师未晓其旨,祚曰:「解么」?
师拟答次,祚又击之,师由是顿悟。
寻往庐山林禅师道场,问之曰:「法尔不尔,云何指南」?
林曰:「只为法尔不尔」。
师遂拂衣而退,众皆股栗。
有毁于林者,林谕众曰:「此如来广大三昧也,非汝等辈以取舍心可了别也」。
师辞往池州景德寺首座,为众解肇法师《般若论》。
知州曾公会以果子抵于地曰:「古人云,不离当处常湛然,即今在何许」?
师指景德长老曰:「只此长老亦不知落处」。
曾公云:「上座知也,不得无过」。
师曰:「明眼人难瞒」。
师南游杭州,住持苏州洞庭翠峰,嗣智门也。
未几,曾公出守明州,手疏请师住持雪窦资圣。
苏人固留不可,师曰:「出家人止如孤鹤翘,去若片云过顶,何彼此之有」?
雪窦本智觉禅师道场,智觉雪峰五世孙,备传琛,琛传益,益传韶,而寿继之,智觉其号也。
一法同源,而地有盈虚,师之至犹家焉。
决潢污,变清泚,掖躄偃,争迅驰,州邦远近,辐辏座下。
驸马都尉和文李公表锡紫方袍,侍中贾公又奏加明觉之号。
师住持三十一载,度僧七十八人。
先是,门弟子建寿塔于寺之西南五百馀步,一日命侍者洒扫塔亭,行至山椒,历览久之,曰:「自今过此,何日复至」?
左右皆大惊。
众迎师还,师坚指塔所,众皆号泣。
随至塔前,或曰:「师无颂辞世耶」?
曰:「吾平生患语之多矣」。
翌日出杖屦衣盂,散遗其徒。
有问疾者,留食,殷勤与之约曰:「七月七日复来相见。
其夜盥浴整衣,侧卧而灭。
时皇祐四年六月十日,俗寿七十三,僧腊五十
七月初六日入塔,如师之约。
呜呼,师得妙用善机,不敢诸法,能知去来、达性命。
故方是时升堂皇、游墙藩者,悟性相体空,顿息万缘,为大乘法器,曰义怀、在和,凡百五十人,传其法于天下。
彼遮护意根,网绊初心,背觉合尘,逐念流徙,得少为多,妄立知见,虽三诣投子,九陟洞山,师亦援手濡足,而无以救之。
是犹孔子之有宰我孟子之有盆成括,非其师之过也。
自师出世,门人惟益、文轸圆应文政、远尘、允诚、子环,相与裒记提唱语句诗颂,为《洞庭语录》、《雪窦开堂录》、《瀑泉集》、《祖英集》、《颂古集》、《拈古集》、《雪窦后录》,凡七集。
师患语之多,而其徒怆然犹以为编捃有遗,盖利他之谓也。
余得其书而读之,二十馀年,虽瞻仰高行,而录利所縻,无由亲近。
使得稽首避席,沾彼法雨,觉悟尘劳,庶几可教者,今蔑如之何。
师辞世十有三年,碑表未立,馀杭僧惠思撰《行业录》,与其徒元圭觉济大师悟朋继踵,褒文请铭。
跂慕之心,重之以门人之请之勤,抑有待耶?
愚公叩壤以移山,虽不量力,其则至矣。
谨焚香再拜,系之以铭曰:
噫惷愚,背本源。
一念,生二根。
胜与劣,驷马奔。
嗜所得,自诈谖。
失大道,南北辕。
艾至老,愉朝昏。
正遍觉,人天尊。
迷者挽,溺者掀。
朝暾出,彗霾云。
渴得浆,寒得薪。
悟报化,知非真。
趣安隐,摆客尘。
王叔生,广佛事。
破六宗,弹指。
法来东,非会际。
信衣传,只履逝。
五山,真法器。
立积雪,殊其臂。
忍非忍,得法髓。
债必偿,有裔嗣。
皖公潜,佛日翳。
翩南游,立如椔。
乞解脱,彊哉慧。
攘蜂虿,神兵卫。
破头峰,众云从。
横六气,酾二宗。
教任意,任懒融。
黄梅儿,陌上童。
阙七相,了诸空。
圣服劳,杵臼佣。
和心偈,掊争锋。
夜南骛,怀是逢。
帝稽首,晞下风。
舟复新,叶归丛。
有道得,无心通。
世有承,四众依。
灯相绩,埙应篪。
师异禀,自孩提。
斥腴隽,蹈圣梯。
慈固挋,不得施。
恭孝,终苴缞。
铣落发,莹质疑。
汉之东,得我师。
抉盲瞆,柞荒菑。
昔无有,今委蛇。
遇沾洽,发萌荑。
淫蛙鸣,钟未簴。
鱼目藏,明珠吐。
岿二山,下担负。
来万里,足茧踽。
訇春雷,披蛰户。
辩缚解,诀去住。
沃醍醐,𣂏甘露。
百五十,胄蕃庑。
穷车辙,诵句语。
瞻骨肉,轴绘素。
远胡越,近杖屦。
捐粗相,悉开悟。
山茀郁,泉咿幽。
虎迹交,鼪猱啾。
塔门閟,樛。
天南垂,海彪彪。
囊破褐,笈单裯。
来环绕,五体投。
名彊身,禄饱喉。
狃怨憎,甘鲍鱐。
睨真乘,等赘疣。
庆我生,辩蕃莸。
蕲诱掖,邈无由,瑑坚石,摅我忧。
治平二年乙巳岁二月五日
答横渠张子厚先生1058年 北宋 · 程颢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三五、《河南程氏文集》卷二、《皇朝文鉴》卷一一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八、《古文集成》卷二一、《太极图通书发明》卷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户县
承教,谕以定性未能不动,犹累于外物,此贤者虑之熟矣,尚何俟小子之言!
然尝思之矣,敢贡其说于左右。
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
茍以外物为外,牵己而从之,是以己性为有内外也。
且以性为随物于外,则当其在外时,何者为在内?
是有意于绝外诱,而不知性之无内外也。
既以内外为二本,则又乌可遽语定哉?
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
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
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易》曰:「贞吉悔亡。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茍规规于外诱之除,将见灭于东而生于西也。
非惟日之不足,顾其端无穷,不可得而除也。
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适道,大率患在于自私而用智
自私则不能以有为为应迹用智则不能以明觉为自然。
今以恶外物之心,而求照无物之地,是反鉴而索照也。
《易》曰:「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
孟氏亦曰:「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
与其非外而是内,不若内外之两忘也。
两忘则澄然无事矣。
无事则定,定则明,明则尚何应物之为累哉?
圣人之喜,以物之当喜;
圣人之怒,以物之当怒。
是圣人之喜怒,不系于心而系于物也。
是则圣人岂不应于物哉?
乌得以从外者为非,而更求在内者为是也?
今以自私用智之喜怒,而视圣人喜怒之正为如何哉?
夫人之情,易发而难制者,惟怒为甚。
第能于怒时遽忘其怒,而观理之是非,亦可见外诱之不足恶,而于道亦思过半矣。
心之精微,口不能宣;
加之素拙于文辞,又吏事匆匆,未能精虑,当否伫报。
然举大要,亦当近之矣。
道近求远,古人所非,惟聪明裁之!
性说 北宋 · 王令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五、《广陵先生文集》卷一二、《宋元学案补遗》卷六
或问:「性者何谓也」?
曰:「难言也」。
曰:「古圣人亦不言欤」?
曰:「古圣人言,不得已而言。
不得已而言,是哀生民之愚也。
余业圣人者也,敢废言乎哉」!
曰:「然则性何出也」?
曰:「上而亿万世,下而亿万世,其源,吾心是也。
推吾心以通万物之心,一心也。
是则性者万物之源乎?
廓而无形像也,寂而无兆朕也。
不日不月,阴阳不能晦也,不雷不霆、气象所由应也。
天苍然禀之而上也,地隤然禀之而下也。
日星禀之,所以经纬也;
山川禀之,所以融结也。
然则人介其间,禀之粹者也。
人皆有禀之之资而不知所以禀之,是蔽之也。
蔽之来,非一日二日也。
当湛然之时,无思也,无为也,粘湛而情生,则感气而育矣。
感气而育,则溺之形质矣。
溺之形质,则事物之攻,将千驰万骤而不能反其源也。
呜呼!
物格则局之视也,声激则局之听也,事牵则局之思也,舌鼓则局之言也,乐生则欣喜集也,苦缠则悲哀来也,好恶相兵也,是非相战也,异而出于同,同而反之异。
以绳墨辨曲直也,而不知不绳不墨所以为曲直也;
以冰炭等寒暄也,而不知不冰不炭所以通寒暄也。
噫,大道昭昭,弥纶于天地间,奈何世人之不达也。
世之人所以不达者,善恶之情为之缚也。
善者曰:『吾守是。
舍吾守,何道之有也』?
恶者曰:『吾守是。
舍吾守,亦何道之有也』?
善者泥于善,恶者泥于恶,顽然封执而不知圣人之变也」。
曰:「然则善恶等欤」?
曰:「善与恶,利害则殊矣。
要其事为,皆出于情也。
今夫霜露之濡,生杀不能废,一也。
知露之能生,霜之能杀,而不知霜之所以为霜,露之所以为露,要之于润则一耳。
彼人所以执霜露云者,局之于生杀之情也。
善恶之于人,岂异此哉」?
曰:「然则善恶之情,不足辨欤?
不辨,何以为圣人也?
然则善恶之来,各缘其习也。
薄也,厚也,隐也,显也,人固有始善而终恶者,始恶而终善者,本末浑然而善者,始终浑然而恶者,有善恶参相用者,此皆何也」?
曰:「向吾所谓善恶之来皆缘其习也者,此也。
始善而终恶,是善情薄而恶情胜也;
始恶而终善,是恶情劣而善情胜也;
本末浑然于善,善善者也;
始终浑然于恶,恶恶者也。
善恶交相用,是善恶之情交相胜者也」。
曰:「然则性果无善恶欤」?
曰:「性无善恶也。
有善有恶者,皆情耳」。
曰:「善恶纷纷,何由复其性也」?
曰:「夫明觉之人,不留善也,不滞恶也。
善恶忘则好恶平,好恶平则物我等,物我等则湛然无情于其间,故能与太虚等矣」。
曰:「当是之时,与太虚等,则无复有为欤」?
曰:「是何言也!
水之正,万物之鉴也,谷之空,万物之应也。
圣人者,天下之母,肯遗天下之子哉!
天下之子,不可计也,非而悖于是者有矣,恶而忘于善者有矣。
非而悖于是,恶而忘于善,圣人未尝忘于心也。
心不安,则思有制作行于其间矣。
纪纲教化,所以敦天下之本也;
典章法度,所以开天下之诚也;
符玺㪷斛,所以公天下之平也;
刑法号令,所以检天下之奸也。
《春秋》以是为《春秋》也,《礼》、《乐》以为是《礼》、《乐》也,《易》以是为《易》也,《诗》、《书》以是为《诗》、《书》也。
噫!
古之达此道者,皆圣人也。
伊尹曰:『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
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
伊尹觉斯民之道,上而亿万世,下而亿万世,舍吾所谓性者,无可觉者矣。
噫,圣人没,典法沦丧,知吾道者,几人也?
后之世,德行不修,仁义不著,使天下之人泯泯然入顽犷之俗而不自知者,皆不知性之罪也。
有志于天下者,可不念哉」!
思无邪斋铭(并叙)1095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五、《苏文忠公全集》卷一九、《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八三、《永乐大典》卷二五三六、嘉靖《惠州志》卷一六、《东坡禅喜集》卷四、乾隆《归善县志》卷四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东坡居士问法于子由
子由报以佛语,曰:「本觉必明,无明明觉」。
居士欣然,有得于孔子之言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夫有思皆邪也,无思则土木也,吾何自得道,其惟有思而无所思乎?
于是幅巾危坐,终日不言,明目直视,而无所见,摄心正念,而无所觉。
于是得道,乃名其斋曰思无邪,而铭之曰:
大患缘有身,无身则无病。
廓然自圜明,镜镜非我镜。
如以水洗水,二水同一净。
浩然天地间,惟我独也正。
法安大师塔铭元丰七年 北宋 · 黄庭坚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三六、《山谷全书·正集》卷三二
禅师号法安,出于临川许氏。
幼谢父母,师事承天长老慕闲。
年二十诵经,通授僧服,则无守家传钵之心,求问道,不见山川寒暑。
初依止雪窦重显
显没,则依天衣义怀
虽蒙天衣印可,犹栖法席数年,同参皆推上之。
法云禅师法秀尤与之友善,以经论入微为同业,参玄入不二为同门故也。
辞天衣,又探赜钩深,靡不经历。
年三十有七,归在临川
初受请住黄山之如意院,破屋坏垣,无以蔽风雨,师住十年,大厦崇成,僧至如归。
乃谢去,下江汉,二浙,上天台四明,溯淮、汶而还。
所至接物利生,未尝失言,亦未尝失人。
白首怀道,萧然无侣。
倚杖于南昌上蓝,又受请住武宁延恩寺
延恩父子传器,贫不能守之,初以为十方,始至,草屋数楹,败床不篑,师处之超然。
县尹裴士章欲纠合豪右,为师一新之,曰:「檀法本以度人,今不发心而强之,是名作业,不名佛事」。
裴以师苦白,因止不为,师亦住十年。
安众之地,冬燠而夏凉,钟鱼而粥,钟鱼而饭,来者息焉。
元丰甲子岁七月,命弟子取方丈文书,勿复料简,商略为聚,如共住僧,数人与其一,则示微疾。
其八月辛未终于寝室,阅世六十有一年,坐四十有一夏。
弟子普观营塔于后山,距寺百步。
师平凡常谓人曰:「万事随缘,是乐法」。
师之居延恩,人视之,不堪其忧。
于是法云秀常有众千数百,说法如云雨,所居世界庄严,其威光可以为兄弟接羽翼而天飞也。
以书招云云,师发书,一笑而已。
予旧闻禅师为有道而陆沈者,每叹息其无传,晚得友道人惟清之言曰:「我初发心,实在延恩安公告戒策励,如父母师友,中心以谓凡住山者,法如是尔。
及游诸方,罕遇如安公者,以是提耳之诲,不忘于心。
安公名称利养,实不能与天下衲师争衡,然此自不满安公之一笑。
公可作石,置安公道场,使来者知住山规矩当如是」。
于是追迹行李,总其化缘起灭如此,而系之以词。
词曰:
三际十方,心田一契。
威音以来,诸佛所印。
其中种子,皆本来法。
东西相付,唯證乃知。
證得祖契,如是而住。
为万物主,是故无诤。
若有造作,无印之契。
妄认界畔,如空如海。
维此契心,有无根树。
问其所在,则伏冒佃。
由初不知,自本自根。
怀藏伪契,算其丘角。
一九非九,谓传密记。
目盲为幻,医穷子眼。
披如来衣,作大妄语。
见地不真,与万物讼。
见境峥嵘,故多诤论。
土牛耕石,终不得
堂堂安公,是大田主。
绝学无为,终日修行。
出入生死,无作无造。
法住法位,无有争地。
布慈悲云,雨一味法,飞蝗蔽天,赤旱千里。
而我境界,万物有年。
凿井耕田,不帝力。
安公法尔,一切亦尔。
安公道场,来者敬礼。
圆通禅师行状1082年9月 北宋 · 秦观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八八、《淮海集》卷三六、《金山志》卷二○、《雪窦寺志》卷六、雍正《浙江通志》卷二○一 创作地点:江苏省镇江市金山寺
师讳怀贤,字潜道俗姓何氏温州永嘉人也。
在襁褓中,能合掌僧坐,父母异之。
时郡之西山有僧嗣仁,修西方白莲净观,行甚高,众归之勤,号嗣仁社主
乃以师从社主出家。
天禧二年普度天下僧,遂落发受具戒,时年四岁也。
师既得法器,又幼得高僧为之依归,艺行日进,同辈无与比者。
有讲肄辄往听,未几尽传其学。
及长,慨然有游方之志,即辞社主去,遍参知识。
所至处,延居上游。
最后见达观禅师昙颖润之因圣,遂得其法。
皇祐初,润守王公琪雅闻师名,乃具礼请传法于甘露,而太平繁昌亦以隐静召师。
以甘露近城邑而隐静僻在深山中,遂从太平繁昌之请,开堂于郡之瑞竹院。
初,师从瑞新禅师游十有二年,具知宗门承袭宾主之事,自谓无以复加矣。
比至达观会中,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或杂以嵬琐谈谐之言,又尝以事斥一僧去,每升堂,辄追骂至累日犹不已。
师心陋之,乃潜诣丈室,谓达观曰:「为人天师,当只说法,奈何预以世俗间事?
且僧有过,斥去则已矣,何足追骂至累日乎」?
达观颔而不答,师因此省悟。
至是以信香嗣达观法云。
居隐静七年,王公移守金陵,复召师以清凉,辞不赴。
明年达观明州雪窦徙金山龙游,州人乃以雪窦召。
师既行,道过龙游,留一月。
达观示寂润州之衣冠缁素因以状诣郡守,请止师继焉,而龙游主者,故事当禀于朝廷,郡守白部使者上之,报可。
龙游自火灾之后,栋宇灰烬,瑞新禅师实中兴之,功未既而卒。
师至,修新公故事,大兴土木,积八年,殿堂廊庑皆具。
今宫室之盛冠绝淮海者,盖始于而成于师。
然其地当孔道,客至无虚日,师颇厌之。
熙宁元年,遂谢去,隐于金牛山,去丹阳县数十里,人迹罕至,事委其徒觉澄主之,师一切不问。
庭养猿、鹤、孔雀、鹦鹉、白鹇,皆就掌取食,号五客,各为一诗赠之。
士大夫欲相见者,就山中访焉。
三年,刘公述谪守九江,以圆通召师。
师素闻匡庐山水之富,常以未至为恨,得疏欣然从之,题诗壁间,而其卒章云:「岁晚当期返竹门」。
圆通一年,果谢去,复还金牛。
明州复以雪窦来请,固以疾辞。
史馆刁公约谓师曰:「雪窦,东南名山,明觉达观嗣居其地。
二十年间请者三至,可谓勤矣,今又不赴,无乃孤其望乎」?
师素厚刁公,心善其说,遂登舟由海道去。
北转海门,遇大风卒起,风樯摧败,夜漂至慈溪东岸,舟破,从者百馀人皆散走,师独安坐水中不动,从者还救之,乃免。
居雪窦一年,复谢去,还金牛。
元丰五年九月甲午示寂,俗寿六十七,僧腊六十三。
觉澄等即以某月丁未葬师于金牛之西垄,累坟遂塔焉。
师操行卓越,而遇人有恩意,虽对宾客,未尝与众异馔。
夜辄从众僧寝于堂中,不入丈室。
雅性乐施,所得金钱缯帛,率缘手尽,其徒以此归之。
又多才艺,工于诗,字画有法。
閒居绝口不挂事,事虽交至错出,处之晏然,无不集者。
当时贤士大夫闻其风,皆倾意愿与之游。
始用参知政事高公若讷奏,赐紫方袍,又用节度使李公端愿奏,赐号圆通大师
凡十被请,从之者四,皆天下名山巨刹。
道化方行,辄托事隐去,州郡虽欲挽而留之,不可得也。
弟子五十有五人。
所著诗、颂、文集凡五卷。
又撰次其自少至老出处之迹一篇,号《稚耄典记》,以自见云。
谨状。
智轸禅师塔记1097年 北宋 · 张耒
 出处:全宋文卷二七六七、《柯山集》卷四一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惟正法眼藏,流布震旦,涉其道者,如恒河沙
然根有利钝,知有深浅,故号老宿宗匠者,以之教人,未免或滞于一隅。
而惟云门正真大师文偃,始以其道振于岭表,诸方大士,无不敛衽,与夺可否,莫有间言。
云门之后,至雪窦重显,最盛于东南,其嗣法门人众矣,而天衣义怀号为偏得其道
自天衣之殁,其法嗣往往出现一方,四方禅学之所折中。
比丘载者,学于天衣,既得其道,而隐德晦迹,终始莫得而考,独泉南比丘智轸,问道于载而得法焉。
智轸少为儒,卓荦有奇志,忽悟世幻,遂为佛徒。
既悟道于载,人亦颇闻之。
尝往楚州寿昌涟水淳化,然师之道孤峻而行介,若其徒非似之者,莫能亲焉。
某居忧山阳时,尝从师游,其所以开警者至矣。
每劝师少出其有以为众福,而窃考其志,盖笃于己而虑于外,尊其道而不妄以及人也。
其后襄州逐其部中禅院主者,请住持,师曰:「此将有讼矣,不可」。
因拒之。
而后果兴狱,逮捕甚众,而师独免。
京师閒居天清,士大夫有欲请师说法者,师言佛化人各有分,何待说为?
卒亦不可。
此岂载之微意欤?
或议师,以为佛之道主于利物,而师深閟其有不以及人,岂佛意欤?
予曰不然。
五膳玉食,不入瓦缶;
四大海水,不灌牛迹
吾何容心哉?
虚无以受之,则一毫不以及物,道当然也。
师以绍圣丙子十月二十八日夜,右胁示寂于天清。
朝请郎李延世者办其终事,挈其骨葬于涟水淳化
后若干年,有盱眙杨某者,欲刻铭焉,以予尝从游而请铭。
请以此铭之,复说偈曰:
云门大开士,后世继始祖。
具佛正知见,建此妙法幢。
师灭度已久,正法讹变时。
雪窦及天衣,二大士出现。
挽佛日回照,嗣说云门法,裔盖其曾玄。
天衣有逸嗣,号曰比丘载
独此具妙法,付之智轸师。
轸真似其师,曰道本为己。
视人不我契,不施以一毫。
毋以天酥馔,而投之秽器。
是将不能受,为般若之累。
以是坐道场,俄即自谢去。
或悲后无述,谓师道不显。
稽首窣堵坡,师所在不灭。
印禅师语录序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七、《道乡集》卷二八、《四明文献考》第四二八页
雪窦古道场,住持多名人,莫盛于明觉禅师重显之时。
四方衲子,争走席下,如佛出现,因以得法甚众。
天衣义怀怀传净慈宗本
之所传,不知其几,而四明慧印实为嫡嗣。
嗣法以来,五迁大刹,盖尝即明觉之丈室而居焉。
光续祖灯绍隆胜会,纵无碍辩,谈不二门
有时截断众流,莫测其所以异;
有时随波逐浪,莫测其所以同。
声声妙在于机先,闻闻迥超于言外。
非昔雪窦,是昔雪窦;
是今雪窦,非今雪窦。
泯然三世,悉归一印
乎,文彩已彰,不可得而掩也,览者得之。
永州法华寺经藏记绍圣元年1094年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四二、《道乡集》卷二六 创作地点:湖南省永州市法华寺
○陵郡城中旧无禅刹,元丰四年郡守李杰始以太平请于朝,赐额为元丰太平禅寺。
元祐六年,权守杨宗惠又以法华请焉,诏因旧额以为禅寺。
明觉大师义霞实为法华初祖,霞既受疏,升座为潭州龙兴智传禅师焚香,举扬一大事因缘,于是彻旧宇而新之。
南为三门,北为法堂,又北为暖堂,又北为方丈。
东为五百罗汉堂,为香积厨,为库院。
西为大圣菩萨殿,为云会堂。
释迦佛殿据中,为尊禅居。
规模亦云备矣。
顾念《般若经》六百卷,《宝积经》一百二十卷,《华严经》八十卷,《般涅槃经》四十卷,于大藏中卷数特多,号四大部
寺所有者,乃后唐清泰中宁远军节度使马存之所施也。
分散多处,惧不克久,遂即西廊为殿三间,中为机轮,函经于其上,为佛菩萨以周其四面,为神龙以绕其四柱,若形若色,妙绝众巧。
岁时邦人来会,稽首作礼,藏为旋转,或三或五,至于七,人人欢踊,各满志愿。
夫世习移人旧矣,鸡鸣而起,随所好而趋焉,扰扰纷纷,奚暇有所决择?
一旦睹相虔恭,诸缘骤息,虽未足以语教外别传,然卷开而善心亦开,藏转而妄情亦转,则经之不可思议,一念皆圆矣。
纵未能造次颠沛常必于是,其为利益亦何可胜言哉。
争讼由此衰,和协由此兴,风俗由此厚,岂不能助守长承流宣化,如父如母之意乎!
岂不能助主上博恩广施,如天如地之意乎!
初,霞之图为此藏也,囊无系蚁之丝,厨绝聚蝇之糁,形孤影独,朝不谋夕。
而命工选材,反急于衣食计,人以为狂。
已而得郡人高齐倡导暨蒋嵩等欣助,为钱逾一百五十万。
绍圣元年三月肇基,至八月毕功,为日才三甲子。
孟子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霞之谓与。
惟记之久未立也,属某贬谪至此,且于循省之隙取经阅焉,以启迪昏蒙,以洗湔衅咎,以仰称仁圣矜容,使之自新之赐。
霞以故恳请记其本末,遂为之记。
临平妙湛慧禅师语录序宣和三年十月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六、《石门文字禅》卷二三 创作地点: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南台寺
《传》曰:「虽无老成,尚有典刑」。
典刑且次之,则老成盖前人所甚贵也。
又曰:「恶夫珷玞之乱玉」。
则似之而非者,又其所甚疾也。
贵老成,疾似之而非者,一人之情,千万人之情是也。
近世禅学者之弊,如珷玞之乱玉,枝词蔓说似辩博,钩章棘句似迅机,苟认意识似至要,懒惰自放似了达。
始于二浙,炽于江淮,而馀波末流,滔滔汩汩于京、洛、荆、楚之间,风俗为之一变,识者忧之。
俄有丛林老成者崭然出于东吴,说法于钱塘,诸方衲子愿见争先,川输云委于座下,法席之盛,无愧圆照大通
于是天子闻其名,驿召至京师,住大相国寺智海禅院,是谓妙湛禅师
慧公未尝贬剥,而诸方屈伏,不动声气,而万僧让雄。
彼似之而非者,不攻而自破,如郭中令之单骑见虏,孔北海之高气詟魏。
以其荷负大法,故称法窟龙象
以其搏噬邪解,故称宗门爪牙也
余与禅师游旧,且少相好,不见之二十年。
宣和三年十月初吉,有仲怀禅者过余湘上,出其示徒语为示。
莲花为聪道者作礼,曰云门儿孙犹在。
余则以手加额,望临平呼曰:岂雪窦显公复为吴人说法乎?
何其似之多也?
重修僧堂记宣和七年十月 北宋 · 释惠洪
 出处:全宋文卷三○二二、《石门文字禅》卷二一
湘南号为山水之国,故佳处多为得道者所庐。
唐贞元间马祖石头卜邻于衡岳,学者散止岩丛。
本朝康定间慈明禅师中兴于石霜,望马祖为十世嫡孙,儿孙遍天下,而长沙尤盛。
元丰元祐之间,角立杰出者,比比领名刹,诸方指以为道之所在。
今三十年,禅林下衰,以大福田之衣自标识,而号分灯嗣法者,例皆名愧其实。
盖族大口众,不肖之子乃生,固其所也。
龙图阁曾公之帅长沙,慨然惊嗟曰:「吾祖楚公雪窦显公于行间,擢置人天之上,遂为云门中兴
吾亲受大和尚圆照印可,今而坐视,非雪窦、圆照所以付祝之意」。
于是删去其甚无状者。
老病物故,惧詟而宵遁者,时或有之。
遴选诸方之名德十馀辈,所以扶其颠,整其倾,灵应方公乃其一也。
方既至,问其地利之所出,度不足以赡众,则化净檀为油麦库,以生财役力。
事众未有效劳者,则合众力建度僧之库。
越两年而告成,又化邑之贤者钟世高修僧堂五间。
鸠工于宣和六年十月明年秋九月落成之,而余适至,方偕余游观,其高深壮丽,涂金间碧,香雾为帐,秋水为簟,粥鱼斋鼓,戢戢而趋。
合爪而集,会四海而不为混,跏趺而禅,休万缘而不为灭。
余曰:「此曾公发之,而其利如是博也」。
方笑曰:「曾公发之,而成之者乃贤令尹贾公也。
自公下车,盗贼衰息,风雨时若,民以是安,吏以是畏。
风雨时若,则连岁有秋;
盗贼衰息,则夜户不闭;
岁丰时和,则民乐施,故吾堂成于谈笑。
使令尹不贤,民且离散,矧所谓沙门乞士者乎」?
余爱其言理而明,喜为之记。
十月初吉除馑,某记。
昭仪武氏进位贤妃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十七日 北宋 · 宋徽宗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四九、《宋大诏令集》卷二二
门下:朕绍开圣绪,承保天休。
遹遵先猷,肇称毖祀。
外则霈庞鸿于海县,内则昭庆善于宫庭。
眷惟邦媛之良,曩预宸闱之选。
肆朌徽号,敷告路朝。
昭仪武氏躬禀懿姿,动循彝矩。
声扬环佩,雅中步于咸韶;
梦协熊罴,早占祥于莞簟。
夙事永裕,实生贤王。
有寤寐思服之心,得警戒相成之道。
柔嘉自昔,淑慎于今。
朕惟昭考在天之灵,靡瞻匪德;
报伯氏因心之义,莫重显亲。
霜露之思无穷,兄弟之恩致美
是用超从九御,升冠六仪。
以均上帝之釐,以旌内德之茂。
于戏!
彤管有炜,进参褕翟之荣;
华萼相辉,更起珠襦之慕。
祗勤法度,懋迪龙光。
可。
跋雪窦偈后 宋 · 曹勋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三、《松隐文集》卷三三
雪窦显禅师,名冠诸方,为一代宗师。
有所书偈,流落霅上,皆元符、崇观间大臣从列及当世名流胜士题识其后。
乾道中何山,纯公偶见知旧欲以此偈糊壁,纯不以实告,亟求佳楮易得之,出以相遗。
予三复叹赏,手之不置,若元珠之再得也。
因为褾禠,笺其漫晦,复授纯,谓可送雪窦方丈,令世世传扬,为山中家风,俾真迹不没坠人间。
顾欲糊时,岂止覆酱瓿也?
纯喜,请走四明付之。
显公亦谓余不忘付祝云。
罗汉阁 宋 · 胡寅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八三、《斐然集》卷二一
邵阳西偏县曰新化,敕额禅寺是为承熙。
有大比丘智京,其号明觉承嗣普融,绍临济宗。
三返致书武夷居士,具道承乏馀十载,所行解浅薄,有愧负荷。
惟是殿堂供养诸佛,梵呗香灯,斋鱼粥板,云寮海会,来者安隐,内外四维,室居器用,罔不备具。
方丈之职,如涵月水,如应撞钟,以是因缘,心未厌满,乃建崇屋,延贮五百大阿罗汉。
信士杨茀、曾衢、刘璩、杨甫、羊㮚佥议营创,儒衣苏林全山舍材。
绍兴癸酉仲春上休鸠工,经始明年七月十有五日,百役告成,所费缗钱溢三万。
高明宏深,升以飞梁,下敞三门,翼以行庑,受任衲子,与来宾客,幽讨栖集,各有其处。
仰而瞻焉,巍巍耽耽,譬如海岸,迦陵伽,满月大树,穹然弥覆,又如毗卢,华藏庄严,僧祗莲界,所化现事,以是幻故,三磨钵提,龛屏盘陀,奇肖岩谷。
宝香所薰,结成云盖,幢幡鬘网,蔽亏空色,檐铃风铎,击触妙响。
工师众,非得定慧,特由善巧,疑于神变。
彼五百像,虽则木偶,如喜如怒,如美如丑,如恭如肆,如悲如智,如入三昧,如相谕授,如泊无思,如默有应,如语未发,如视久谛,如数十辈同作一念,如方寸地起百千想,如以所执表示法度,如得无漏过于辟支。
声闻独觉,如未涅盘,希慕三世大乘诸佛。
承上有云:「华严庄严,得住处者才以百数,岂如此间,举眼即见?
山僧老矣,形劬心耗,诚不自料,克果胜缘。
愿求證明,用语言施」。
居士辞曰:「如来尝说,我灭度后,有能尊信,兴隆像教,种种严奉,是人获福,应不可说。
达摩师讥诃梁武写经度人,造寺无算。
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非实,并无功德。
今尔所作,是佛非祖,是祖非佛,于意云何」?
明觉答曰:「如智京见,亦佛佛智,亦祖祖法。
一万万一,是大圆镜,于此镜中,无穷边际,一毛端相,现出承熙。
汉杰阁,事理真如,不相留碍。
倘遇弥勒,弹指开门,善财童子,随引而入,则此阁中乃是如来秘密藏海。
少林一派,从兹流出尔」。
居士忻然笑曰:「我异于是。
予欲无言,以请之勤,悉载来语,谓之阁记,亦云可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