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陈守宰仁和无倦堂二首 其二 南宋 · 陈造
 押真韵
陈侯昔为邑,鼓舞辇毂民。
尔来佐淮郡,喜诧有脚春。
例满徯志望,正繄不已纯。
帖焉受驯扰,初岂烦令申。
抚临不云倦,依然旧持循。
终始秉厚德,迩遐沐深仁。
报政已捐日,设施方日新。
群蠹继革熄,千栋成逡巡。
向来简斋仙,九德罄忱恂。
长源无涸流,盍尝究所因。
一印妙心传,千载挹圣真
此学不胜用,企公嗣前尘。
西湖杂诗 其十四 清末民国初 · 沈曾植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出处:海日楼诗卷三
湖沙眇莽月冥蒙,可有千潭一印通。
输与老夫探夜壑,飞来原在户庭中(张祠小洞,玲珑幻绝,偕石钦冥索得之,而證刚踏月未归。)
狮子园杂咏 其五 水月乾隆丙申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押虞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
千江一印悟禅徒,杨叶机锋亦识乎。
设以片云遮碧宇,水中影亦费捞摸。
首楞严经义海序 南宋 · 曾怀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二三
《大佛顶首楞严经》,是诸佛之法印,群生之心宗。
得此印者,成正觉于十方;
迷此心者,沦生死于尘劫。
是以释迦如来独佩此最上乘之法印,而出现于世。
全提直指,曲折开遮,五十年间,普印群生心地。
末后再垂洪范,重起真慈
故以阿难示遭魔娆而启发宣明,遂有首楞严王无见顶法之称。
审问心见,拣辩圆通,宣胜义中,真胜义性。
是故于中一为无量,现宝利于毫端。
无量为一,转法轮于尘里,全彰顿悟,并销权乘,发真归元,入如来藏。
以至天魔外道,咸悟心宗。
无量法门,一印印定,所谓是名无上宝印者,不虚语也。
已而般刺蜜谛持此印逾海越漠,弥伽释迦用此印译梵成华。
相国房公秉笔授而润其文,主法璿师立科条而疏其义。
自唐至宋,阅五百年,凡笺注解释者,故不可胜数,皆此印之力也。
今有闽僧咸辉上人念佛祖之嘱累,慨法道之陵夷,力于禅学之馀,综集多书,圆成大部,且以「楞严义海」为题,求檀镂板,确志流通,实有助于王化而补于宗教,以开悟后来。
若非乘曩愿力,安能及此!
华严主山之神,所得法门名出现无边大义海者,诚有在于是焉。
此因姑苏定慧长老显公特以此经远来相示。
余三复其文,究其深旨,随喜赞扬,乃援笔乐与叙其大略,书以授之。
伟乎!
义海冲深,法流弥漫,事理俱备,性相混融。
惟心法之大旨,尽于兹矣!
后世读是经者,能颖脱名相,旋复根尘,翛然游戏宝明空海,而直下取證楞严圆照三昧,岂非悟自本心而得此法印者欤?
时皇宋乾道八年十一月十五日左太中大夫参知政事鲁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赐紫金鱼袋曾怀序。
按:《虞邑遗文录》补一。又见《大佛顶首楞严经疏解众钞》(续藏经第一编第二一套第五册)。
示禅人写华严经 南宋 · 释祖先
 押阳韵
毗卢大经卷,尘识久埋藏。
上人笔端力,掇出放毫光。
笑他自城游历,自倒自起自忙。
江天月晓,梦破斜阳。
一印印定,无法商量。
上尊号第一表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二二、《苏魏公文集》卷三六
臣等伏闻道被四表,必享尊高之美名;
恩浃群生,当膺亿兆之大奉。
盖君人者,以含容为广;
而报上者,以爱戴为公。
是故延鸿轩、昊之称,睿哲圣神之号,或以配其盛德,或以昭其成功。
若古皇王以来,无废厥命;
惟我祖宗之世,咸备斯文。
属逢泰定之期,辄效推崇之举。
臣等诚恳诚切,顿首顿首。
伏惟皇帝陛下天锡勇智,日新健刚。
绍五圣之重光,不忘于钦翼;
当百年之盛际,益戒于盈成。
若乃法乾之始亨,则物蒙其美利;
象春之布德,则时播于中和。
建号纪年,协广帝安人之训;
推天校历,谨求端颁治之程。
斯可谓之奉元矣。
万几听断之间,群臣进对之际,非典训之言不道,惟治乱之本是咨。
讲论六艺之文,则日昃而匪懈;
收合诸儒之议,则躬行而弗违。
斯可谓之宪道矣。
制宏远之规模,孚温雅之号令。
经纬礼律而大备,罔罗幽逸而毕升
正朝位之仪,则九宾以肃;
躬郊丘之报,则群祀用修。
此合乎周人之文也。
憺威四方,矫正群枉。
奋神灵之独断,成天德之高明。
问罪西垂,不劳兵师而狡羌请吏;
怀徕绝域,靡待文告而属国内朝。
此类乎成汤之武也。
发敖庾之,以息转徙之艰;
罢河防之役,以宽追胥之急,访高年之人,而赐以爵命;
功臣之世,而授以秩官。
虽唐尧之仁无以过也。
三年无改于先帝之道,一日不废乎两宫之朝;
封爵以厚乎艺祖之昭,收族以正乎宗室之叙。
虽大舜之孝,有若是乎?
所谓治定功成,冠百王而称首;
备道全美,包四大而独高。
方斯之时,有生之类,靡不游泳于德泽,鼓舞于祥风,咸欲上荐鸿名,表章茂烈。
万众俯伏而勤请者数四,陛下退托而不从者弥年。
且人谋不可以固违,而国典不可以久阙,敢缘前议,率吁群情。
臣等不胜大愿,谨昧死请上尊号曰奉元宪道文武仁孝皇帝
伏惟陛下体至公之行,察舆望之久,不以道大而薄其礼,不以谦尊而抑于人。
浚发德音,诞受徽册。
如此则群公庶尹得尽倾输之诚,百姓黎元共安归往之义。
臣等无任。
毕升2008年8月 现当代 · 傅义
七言绝句 押蒸韵
泥刻铅浇叠废兴,激光新换几云仍。
于今东壁畅游日,数典毋忘敬毕升
承祖住高台疏 南宋 · 王炎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一二、《双溪类稿》卷二七
六祖一印,不从文字传来;
老南三关,只许上根透过。
不到黄龙山中法窟,岂识赤肉团上真人。
要教漆桶生光,难得金篦刮膜。
某人山堂震之嫡子,草堂清之诸孙。
见解分明,机缘密熟,前人家风著于江右,今日道价行于湘中。
若还时节既来,自是沈埋不得。
光孝近市,既曾在十字街头;
高台傍山,正好住孤峰顶上。
不宜面壁,便可披襟。
五经萃室联句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七言排律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一
弥纶六合群言所以祖五经模范百王萃美于斯归一室粤昔乾开坤阖文明肇启夫诗书洎乎月纪年编礼教隐维于笔削顾金丝孔壁难溯漆书蝌蚪之遗即石刻鸿都谁传汉隶龙鸾之旧自镂版始长兴之世印竞麻沙迨校刊盛端拱之年功精雕造良称宋椠款题最擅荆溪名重相台藏弆久归天禄昔者珍先片羽吉光初现于麟经今兹数应骈珠象纬相联于虎观九十卷袤延分寸古香流简牍之间七八家离合异同精鉴烂云烟之迹爰因秘殿分此后楹荟厥全编都陈一几移贮依然慎俭位置自尔得宜于是旧帙鳞排新楣额焕赋诗言志类聚亦以群分记事成文即小因之见大影宋钞而雕重付好将万本流传较岳刻而扫叶无讹更予百寮宣赐况复文孙善继穆然想肯构之艰大造无私邈矣感长城之寄道原不变于焉證外王内圣之同文即在兹可以见天理人心之正乃者年逢开甲春叶先庚踵旧什以拈题宴重华而赓韵六百载运钟辰会抚五辰而岁纪龙光廿八人序协星躔应经星而祥符纬聚咨尔在公敬事无忘乎日星岁月之省成庶其相悦同声交儆于喜起明良之盛际
寿诸梨枣宋雕精,鲜睹五经茹汇征。
祗有相台曾遍刻(御制),快于秘阁观成
长兴依石工兹肇王明清挥麈录后唐明宗太学博士李锷书五经刊板于国子监监中印书之始明清家有书五经印本存焉后题长兴二年郎瑛七修类稿印板在唐时少有至五代刻五经后始盛胡应麟叶少蕴云世言雕本始自冯道此不然但监本五经始冯道耳)广顺遴儒勘用程(册府元龟敕近以编注石经雕刻印板委国学每经差专知业士儒徒五六人勘读并注今更于朝官内别差五人充详勘官太子宾客马缟太常丞陈观部员外郎太常博士段颙太常博士路航屯田员外郎田敏等朕以五经事大不同诸书虽以委国学差官勘注盖缘文字极多尚恐偶有差误马缟以下皆是硕儒各专经更令详勘贵必精研广顺三年六月田敏等献印板九经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各二部)
颖达函存镂端拱(玉海端拱元年三月司业孔维等奉𠡠校勘孔颖达五经正义百八十卷诏国子监镂板行之按是为宋板五经之始臣阿桂孔维职董集胶黉(玉海易则维等四人校勘李说等六人详勘又再校书亦如之春秋则维等二人校王炳等三人详校卲世隆再校诗则李觉等五人再校毕道升等五人详勘孔维等五人校勘礼记则胡迪等五人校勘纪自成等七人再校李至等详定咸平二年五经正义始毕)
烧泥布铁升创制(经义考江少虞曰布衣毕升为活板其法用漆泥刻字薄如钱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银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满铁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字平如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崇化麻沙闽盛行祝穆方舆胜览建宁麻沙崇化两坊产书号为图书之府
北监匪无讹脱患岳珂沿革例经本行于世多矣率以见行监本为宗而不能无讹谬脱略之患盖京师胄监经史多仍五季之旧今故家往往有之实与俗本无大相远臣三宝南州又各异同争(沿革例云绍兴初仅取刻板于江南诸州视京师承平监本又相远甚与潭抚闽蜀诸本互为异同)
芸芸畴匹余于廖,草草纷嗤杭蜀京(沿革例世所传经自监蜀京杭而下有建余氏兴国于氏二本称善廖氏又合诸本参订为最精于氏音义不列于本文下率隔数叶始一聚见不便寻索且经之与注遗脱滋多余本间不免误舛要皆不足以言善也)
流寓坊颜犹指秀宋嘉定中珂守嘉兴后寓居郡城金陀坊著有金陀稡编臣嵇璜,鉴镌塾迹遂留荆(在常州府宜兴县今分设荆溪汉书地理志虞喜曰汉初置荆国以有荆溪阳羡界为名考一统志珂父霖墓在宜兴县西盖岳氏自南渡后徙常州故家塾以荆溪名)
麇凡元本爰模仿(沿革例今以家塾所藏唐石刻本晋天福铜板本京师大字旧本绍兴初监本见行本蜀大字旧本蜀学重刊大字本中字本又中字有句读附音本潭州旧本抚州旧本建大字本俞绍卿家本又中字凡四本婺州旧本并兴国于氏建余仁仲凡二十本又以越中旧本注疏建本有音释注疏合二十三本反覆参订始命良工入梓自信以为尽善),鸠厥老生偕品评(沿革例与明经老儒分卷校勘视廖氏世䌽堂本加详焉)
字注句音例沿革(沿革例如字画如注文如音释如句读悉循其旧沿革例者珂自述其刻经之总例也凡一卷臣蔡新,江河日月道恢宏。
乾知坤作群生见,方卦圆蓍众理呈(易经)
尧舜法之为政本(御制),费秦殿也与时更(书经)
新周命只秉文德,睢在洲兮鹿食苹(诗经)
据事直书鲁史旧(臣和珅,备言广记左邱盲春秋
养蒙详少仪曲礼,原始溯元酒太羹(礼记)
后学程朱周邵晋王弼注易在宋儒前臣梁国治,终篇彖象卦爻明(卷末附刻王弼略例有明彖明卦明爻明象四篇周易王注
隶更定出恭王鲁恭王孔子宅以广其居得所藏古文书以还孔氏蝌蚪书久废世人无能知者孔安国考注文义定其可知者为隶古定更以简写之),序发端尊先圣祊(安国书序首称先君孔子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三千之徒并受其义及秦焚书我先人用蒇其书于屋壁尚书孔传
毛较鲁齐韩独著(隋经籍志云汉初有鲁人申公受诗于浮邱伯作诂训是为鲁诗齐人辕固生亦传诗是为齐诗燕人韩婴亦传诗是为韩诗皆为之传又有赵人毛苌自云子所传作诂训传是为毛诗宋吕祖谦曰四家诗读异义亦不同以鲁齐韩之义尚可见者较之独毛诗率与经传合是毛诗之义最得其真臣刘墉,笺申诂训传缘鸣陈振孙谓郑于诸经皆注独诗言笺者郑遵毛学故称为笺或云毛公曾北海郑康成是其郡人因以为敬毛诗郑笺)
步天行水排如罫,朝魄晓星朗若晶郑樵杜预注如朝月晓星其于星躔地理如羲和之步天如禹之行水春秋杜氏集解)
王肃虽翻先辈朱子云王肃议礼必反郑臣德保考亭曾许好人名郑康成是个好人考礼名数大有功此朱子之说礼记郑注)
外王内圣胥为矩,伊古贯今此示衡。
佔毕小乎继学(张子)。(御制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胥于五经是系读经者非徒以佔毕为也向于文渊阁记曾及之),迁流阙矣应期盈(考书中收藏印记易书诗礼记曾入晋府易诗书又入陈定徐乾学家至李国寿家有易诗书礼记而无春秋季振宜家有易诗书春秋而无礼记项笃寿家则仅有春秋而无四经是此书当明时已各为部分罕得其全今逢文治始庆合并)
椭圜押尾形歧范(各卷末俱有木印镌相台岳氏刻梓荆溪家塾其形或方或圜或椭),篆楷分毫画勒琼(印字或篆或楷或𨽻)
对待宛絺背两已(木印间有亚字形乃古黻文尔雅注所谓黻文如两已字相背也臣曹秀先,茹涵想曝腹三庚
篇篇左侧都标额(每页左傍上方刻有篇识如易之乾坤卦书之尧舜典诗之关雎葛覃春秋之隐元年礼记之曲礼檀弓之类最便翻阅),句句中间为点睛(句读四声俱各发圈间有与通行本分句不同具见古本之遗)
美善再加压签轴(臣周煌,宝藏一已敌球珩。
经心鼠蠹四三久(藏礼记者四家春秋者三家),过眼风灯七八赢(易书诗同经七八家收藏)
晋邸旧藩随带砺(易书诗礼记俱有晋府书画之印敬德堂图书印及子子孙孙永宝用图章案天禄琳琅宋本书中多有此三印连用者臣福长安昆山故第伴簪缨(易书诗又有昆山徐氏家藏及乾学之印健庵三印)
李陈欲侈床连屋(易书诗礼记俱有李国寿印而书又有覃怀李氏图书疑即图寿其陈定书印及陈氏世宝印易书诗三经亦皆有之),季项几誇金满籯(春秋礼记有季振宜项笃寿万卷堂印)
经纬星咸焕东壁(臣董诰,雌雄剑必合丰城
易书同稡珠和璧,诗礼还联弟与兄。
因取春秋通校正(春秋先入内府兹复得岳珂所刻易书诗礼四种比校板式延袤分寸无不吻合)。(御制),殆呵丁甲竞传惊。
人间安得储瑶玖,什里真能叶頀韺(题五御制分经诗)
韦漆作师穷窔奥(臣曹文埴羲文出治浃埏纮(恭读神及御制题易经诗中有羲文万载萃精韦编坚矣今何在之句仰见在作君作师盛德大业具于此御题易经)
曰稽谟典皆一贯,递嬗今明总至诚惟谟御制题书经诗云五经无不帝王切已端典词我皇上心法治法同符尧舜至于今日明日念兹在兹尤见题书至诚无息与天同运御经)
言性言情斯授达(臣达椿,以南以雅讵徒声(诗本性情道政事故论语每屡言之皇上御制诗中推原布政之本由于性情之正独探用人行政之要若南雅不僣则作诗之旨学诗之法阐发独赅六义之全矣御题诗经)
稍窥笔削王纲立,或谬毫釐异说莹(麟经据事直书而大公至正义旨精深后儒私见臆度纷纷议论如明商辂等撰通鉴续编周礼为之发明张时秦复为广义矫诬纰缪几于慢骂无礼特命皇子军机大臣等详阅删改复示千古兹御亲加核定并尊王题辞简端昭题春秋句云谁识宣尼广义毫釐谬实纷振聋昭瞆经通于史矣御题春秋)
不可斯须去君子(臣金士松,如行法度逮编氓(乐记云礼乐不可斯须去身程子又谓必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恭读身之御题礼记礼乐贯乎天地人斯须不可去诸句而申之以周官法度如行者意在关雎与趾麟盖本身加民礼法即治法也御题礼记)
紫泥抑埴封检(每册前后钤宝各二曰宝又古稀天子曰乾隆御览之册首钤宝曰末曰天禄继鉴天禄琳琅),翠管孚尹露洒茎(翰冠御题五经诗并恭亲洒宸于各经之首摹镂板)
乃撤编天禄一部(春秋已编入入天禄琳琅兹撤出汇成五经全部将续四经仿照天禄琳琅之书一律装潢以还岳氏之旧臣庄存与,仍区慎俭德三楹(昭仁殿后慎俭德三楹分右一楹为五经萃室)
重题扁以揭其要,更制记而表此情。
祖有贤孙岳家幸(御制),国微良将汴基倾(祸为御制记褒岳飞之忠而被宋高宗坏长城且喜珂之能继家声)
是君是相一德格,称侄称臣半壁撑高宗信秦桧和议第中建阁赐额曰一德格天以示君臣同德旋至国势曰削称侄称臣东南半壁渐不能支忘雠御制记中责其信奸洵为诛心之论)
割地议坚谋(臣纪昀,吁天录就雪韩彭(珂作吁天辨诬录白其祖冤昭雪后又作天定录以纪之)
报施岂爽疏非漏,尤怨均蠲陂亦平。
珂尔绍闻衷款款(臣彭元瑞,迁偏抱愤语硁硁司马迁伯夷列传举颜渊盗蹠之事谓天之报施善恶或有所爽齐之死或有怨尤见天御制文尝辟其谬珂为飞孙能绍闻经训可之报施善人原自不爽而流俗怨尤之见可以胥泯兹御制记末及之树义有闻天道人心至为广大)
新毋间旧居左个(昭仁殿在书乾清宫左贮天禄琳琅新得四经不入旧目),即未全离迩北甍(春秋虽撤出汇入五经而仍贮昭仁殿后不即不离位置得宜)
便敕照刊剞氏造(臣胡高望,先勤雠对馆人令(五经上以岳珂较今殿监本为古士林䍐觏因对仿敕令武英殿书局诸臣详加雠照刊刻)
列眉写务蝇头肖,问影钞凭蝉翼轻(字体影钞命选善书馆员毋使失真)
边论双单式俱合(五经式样俱周围双线每页左上方边外有标题篇目一仍原刻之旧臣朱圭,中殊片只考宜清(每卷各系考證凡经传注中片词只字与别本互异皆细加校订以归一是)
宋元适可證无所(易序卦今本决必有所遇岳本无所字考经解中宋曾穜大易粹言王申子大易辑说王宗传易传元吴澄易纂言余琰易集说宋元诸人说皆与岳本合),音义何须泥(去声)作亨(大有三爻公用亨于天子音义许庚反通也注疏俱同惟春秋传作享陆氏既音许庚反训亨通复云众家并香两反作亨献似亦以享字之义为长今折中定本亦作享亨通之训不足泥也易经考證)
汤誓从其义实妥(汤誓传戒誓其士众今本俱作汤字按文义其字为妥)。(御制)盘庚判汝韵相萦盘庚汝尔二字最多而易淆岳本则惟汝众自作弗靖与蔡传作尔者不同书经考證)
昊旻舛互断聚讼(昊天疾威陆德明音义作旻天孔疏以上文有浩浩昊天句明此亦作昊而以俗作旻为非岳本从孔说盖据疏以正陆氏之讹耳),云汉牵连笑倒绷(云汉天河也自此至常武六篇宣王之变大雅十八字乃陆德明音义中语故岳本以圈别之今本皆误入郑笺内诗经考證)
下订孟坚诠坐户(邲之战左传屈荡户之户字与诸本异案汉书王嘉传坐户殿门失阑杜注训止意正合臣童凤三),旁搜管子辟阑兵(脱扃注扃车上兵兰诸本并作阑然管子小匡篇入兰盾鞈革二戟注即所谓兰锜兵架也字似为有据春秋考證)
别胪兴国师酾派(乐记爱者宜歌商至五帝之遗声也错简当在肆直而慈下爱商之遗声也六字衍文注疏云然兴国本依注疏更正节录附刻于后),远引物观教洽瀛檀弓使子贡问之诸本俱作子路通志堂经解中卫湜集说陈浩集说本亦同考證中引七经考文补遗载宋板本作子贡则岳本确有可据按七经考文乃日本山井鼎所作而物观补其遗礼记考證)
殿梓比严叶扫落(皆武英殿旧刻经史有考證臣阿肃,库全最博抽萌(四库全书浩如渊海每书皆考證精博)
功深削楮劝农使(珂官淮东统领管内劝农使其诗集曰玉楮诗藁自序引宋人三年刻楮故事),业广传薪子墨卿。
书手铺云光了了(臣彭冠,劂工啄木响丁丁。
聚珍板并敷文(四库全书不下万馀种欲择其人所䍐觏而足资考镜者剞劂流传嘉惠来学而付雕不易因仿宋人活板式镌木单字计二十五万馀虽数十百种悉可取给锡名聚珍板御题诗以纪其事用工省而校雠精使海内士子得读未见之书敷文之盛千古未有),群玉府原开武英
彝训仰尊三极建刘协云三极彝训其名为经臣嵇承谦,菑畬嘉予万方耕韩愈诗经训乃菑畬)
细摹纸墨选良印(用仿宣纸刷印三覆而后成纸墨最为精好以备宫庭各处陈设),分置宫庭以暇横。
颁赐臣工公汲古(书成颁赐内外诸臣)。(御制),守贻子弟世资生。
既瞻鹭序拜焉受,兼听鸿都观者擎下士恩许刷印通行俾普天子得研经食古之益)
口沫手胝曲直几(臣吴寿昌,夏弦春诵短长檠。
馆编多辑文渊(入本朝所纂诸经不下数十部皆四库全书汇插文渊阁架),徐解重增修内营(近复通志命增补徐氏堂经解)
制协虞巡岳辑瑞甲辰新正廿一日典启跸伊迩书上六举南巡盛经臣黄轩,世跻豳颂寿称觥(是岁无疆圣寿古稀有四经万寿允符豳祝诗)
服膺轮转云天卦(超程御制云上于天解理足见传朱义所不逮易经),企踵桥圜璧水闳(国学自元明以来辟雍之典未备仪大臣董率创建本年落成用昭盛特命礼记)
斥妄属词遵孔例(申天御制续纲目发明广义题辞理人心之正大破谬妄以符孔子春秋之义为前人所未发臣论春秋季学锦,开宗行夏阐王正(正大御制书春秋元年春王正月事议论足使说经家纠纷者息其喙春秋)
吐词举足圣心契,启宴开韶春气迎。
旦会席陈惭戴夺(臣汪如洋,时几歌作伫皋赓。
昭仁(殿名)仍弗出前目(昭仁殿天禄琳琅各书初定于乾隆甲子年乙未年复命内廷翰臣等重辑书目此宋版春秋已列目中今弆于昭仁殿后之五经萃室其书目所列尚仍厥旧),养性(齐名在御花园为藏丙申以后所获之书以待续入天禄琳琅书目)从教续后旌(自乙未年纂辑天禄琳琅书目后宋元以来旧板各书续归内府复得宋板周易程传朱子周易本义周易传义大全郭雍大易粹言胡士行尚书详解毛诗大戴礼礼记二部周礼王与之周礼订义聂从义三礼图二部春秋经传张洽春秋集注蔡模孟子集疏贾昌朝群经音辨巾箱本九经裴骃史记集解二部两汉详节娄机班马字类张津乾道四明志列子扬雄法言内经素问通典详节周髀算经广韵吴棫韵补吴淑事类赋郭忠恕佩觿锦绣万花谷徐坚初学记徐陵玉台新咏昌黎先生柳先生权德舆文公诗集卢纶户部诗集秦观淮海临川徐积节孝集陆宣公奏议影宋钞娄机班马字类朱子楚辞集注六臣注文选二部辽板僧行均龙龛手鉴元板叶时礼经会元陈桎通鉴续编吴兢贞观政要金史明板六经图二部熊宇篆文楚骚吕本中童蒙训顾从义法帖释文考异二贤诗传共五十三种缥缃所萃益昭美富)
虽曰崇文非玩物,希珍欣抚愧微并(御制)
上清灵宝法总 南宋 · 金允中
 出处:全宋文卷七四六六
尝闻无极之先,混融莫测;
洪濛之始,清浊方形。
圆穹上浮,渺渺浩劫。
自然之气,宗主元纲。
乾旋坤镇而万类生,运启化兴而五文焕。
萌于天上者凝云结篆,降于人世者译而成章。
发道德之机缘,作神仙之梯级。
粤自龙汉,教以大乘,迨乎延康,授之中品。
故洞玄之绪,神化大宏,后世之见于用者,斋修章表出焉,而其科条诀法,符篆神文,散之群书。
盖洞玄之部,品目繁多,词章浩博,惟《度人》之一卷,备拯济之深枢。
内而鍊行修仙,可以登真度世;
外而立功蒇事,可以福显利幽。
隐诀灵音,悉存经内。
其如理致幽晦,世未能详,中世以降,祈请多门。
宋简寂先生陆君修静,分三洞之源,列四辅之目,述科定制,渐见端绪。
唐广成先生杜君光庭,遂按经诰,修成《黄箓斋科》四十卷,由是科条大备,典格具彰,跨古越今,以成轨范。
当其成书露刺之日,上符玄穹昭允之祥,天下后世,罔敢越此。
至如符篆文移,则非斋科所载。
行教之士,转相传授,于是纂聚《中洞诸经符咒诀目》,集以成书,而实宗于《度人》之一卷。
惟经乃法中之本,而法乃经之用。
法出于《灵宝》而隶乎洞玄,故谓之《灵宝大法》。
由是经典之内,凡可以开度亡爽、利祐生民,符书法术,莫不兼收并录,灿然联属矣。
俾嗣法之人,不劳馀力如古者斋法上品功用,则端嘿动天,存思格物,固非常人之可遽行。
其馀斋法通悃达诚,章词为首。
后世增以文檄关申,实体世法而为之,以辅章文之所不及。
既有法职,则以洞玄部之箓冠其首,法箓相应,以为阶衔。
闻奏上玄通达三界,不得不备仪式尔。
既立阶位,又列文移,于是印篆不可无也。
及夫得道登升,自有上天真职。
许旌阳为都仙太史刘宽为童初上帅,正一天师得老君玉印,费长房受壶公符箓:此乃天畀神授,所谓仙职真印是也。
今应世行科,佩箓嗣法,不过师传。
启修真之渐门,开立功之要路,固不在乎印篆之繁,职位之高也。
灵宝大法》近者编述多门,有百二十卷者,似乎过详,未免三洞经典通取以入其中。
福唐升卿编作二十卷,颇为适中,然多应世之科,亦分列曹局,及有预修之斋,颇无经据,似此等不无大醇而小疵。
又有只编二十卷者,深为简当,而初授科法之士,多患不知根源。
旧有随经编法者,乃依经中之仪,制而为用,乃是宗本,而世又指为度人大法,或称《灵宝经》中别为异途。
凡世之流传者多门,未可尽睹。
虽未能悉契灵旨大纲,亦粗可按行耳。
绍兴之后,浙江以东多宗天台四十九品,不究前辈编集之本意。
首于序中直云《灵宝大法》者,三十六部尊经之首、九品仙真神灵之根,指法中编集之辞俱是上帝口宣之语。
殊不知符檄斋修醮设、书禁驱治、祈请镇禳,悉是中古之后因事立仪,随时定制,辅翊元化,赞助灵风,非以为法出于后世而不可行。
乃其采诸经之要妙,搜众典之符章,亦有遇异人之付传,亦有蒙神仙之授受,凡可以立功宏化者,集为中乘之法,却非上古之世,天帝之言。
而每叙事之条,见其间称玄师曰,遂将上帝品排。
谓救苦天尊为玄师,彼盖将以为一言一论悉出于天尊,其不加详审,类多如此。
惟本源之既失,故体格之益讹,是致于符章也欲其异,于印篆也欲其多,于法职也极其崇,于行用也肆其诈。
及其授受之际,捧一编之书转相沿袭,师弟子略不深究博询,问辩考證,迷以传迷,自神其说。
且夫玄元始三气,为万化之根宗,自三气肇而奠二仪,二仪定而生万物。
人禀中和之全气,故像天地之大体,及其气血运动,密契阴阳,是人身法天地而生成,非以此身其为天地也。
修鍊之旨,有存三守一之门,即章文遣驭之所宗。
以气合气,以神感神,觊天人交通于恍惚之间,其事非稍知道者,不足与闻。
法中略露其微意,台山书中不同其旨,乃取他处飞玄三气印编入法中,以发奏牍。
使其印有所出,亦与洞玄之箓,灵宝之法,了不相属,又不知气可飞玄,则将升神矣。
况三气之妙,非可刻之印间。
近来行其法者,又自相矛盾,印名同而篆文异者尤众。
甚至以经中之字合而为印者,不可备数。
夫印者,信也,文移申发,以示记识。
如世之张官置吏,有一官则一印,上而君父,下而士民,莫不认以为表志也。
如行天心正法,则以驱邪院印为记,是行正法之科条,备驱邪院之属吏
故此印发文移也如箓。
进洞玄之品法,以灵宝为职。
旧仪只称三天门南曹,又以灵宝法司为曹局,故以其印而发文移,是本局之信记也。
今又益以太上三天之印,既曰三天,又曰太上,非箓之阶,又非法之职。
此特摘其碍理之甚者。
此外纷纷碌碌,不知其几印,可惜谬用其心也。
迩来博古之人,亦尝有著述仪范科条者矣,乃复取天台法中之符文印篆杂入其中,玉石混淆,邪正交错。
至于职位,世人既未际真授,未免佩箓于宗坛,求法于师友,以箓为阶,以法为职,亦行教者不得不用耳。
天台法中乃称领教嗣师,或自称宗师,复立玉陛仙卿、太极真宰,取以系衔,大可惊畏。
且人之为物,禀受冲粹,成兹一灵,迨夫卑形,不过父母气血,结为胚胎,及其长也,百谷众物,养其躯体,自微至著,无非土滓。
故《云房》三十九章诗中,有云:「四大一身都属阴,不知何物是阳精」?
盖言人之五体百骸、血津骨肉,莫非阴类。
上士能修元鍊本,阴尽阳淳,如天之清,乃仙之品,犹未免受书洞府,效职仙曹。
及其飞升轻举,尚须考證功过,量校数目,方遂高步云烟,腾翔霄汉,仙真等级,诚为不轻。
季世凡夫,地行浊质,佩箓传法,则地界行教之司而已。
五气三云,未彻修存之妙理;
九还七返,莫全冶鍊之深功。
衮衮尘途,前期匪测;
滔滔俗浪,宿命难知。
升举之期,可谓远矣。
而乃遽称大位,自处仙真,用以为衔,渎天罔道。
仙卿真宰,岂地界治官之可当哉!
如醮告斗,以伸祈禳,则灵宝大法中之一事也。
在二十四等之中,只名北斗除灾醮而已。
天台之行灵宝者,欲别立门户,以传于人。
因见宣和间有璇玑之箓,故集诸家之说以为璇玑之法,别立玄灵璇玑府印,编末却历言所本,如《北斗经》、《傍通图》诸书,皆列其后。
虽法中言辞出于众书,而立为此印,又谁为之耶?
衔位称主管璇玑府事,于生人则称太上宫察访使,是何说也?
使有璇玑之府,亦斗星之宫尔,人而主管之,已与斗星同列矣。
察访之官,汉魏尚未有之,后世朝廷廉使之任,非道法之阶,殊不知受正一之箓,行天心正法,则通达诚祈,誊词醮斗,有何不可。
以致迁入洞玄法箓,则北斗醮乃法中之一事,又待别立一衔,方可主行哉!
傥每一等斋则易一职,一品醮则更一衔,如此,则古科二十七品之斋,四十二等之醮,当补数十等职位,乃可奉行,不期纷纷耶?
使其职位之合典格,凡主行斋醮,进章拜表,祷雨祈晴,济死度生,无所不通,又何必多立名称,广易衔位?
大抵法箓阶位,所以备仪式;
符章印篆,所以是表志。
今以印篆阶职一至于此,其有不存于编而用行矫伪者。
如建斋醮之初,高功大书,揭示称已于某日默朝上帝,启告斋事,可谓不经。
且留形住世之术,惟金丹一法最为正理,修仙之事,所当究心。
自此之外,如鍊气餐霞、服丹饵药、收光吐纳、熊经鸟伸,其类不一,而未可径得。
铅凝汞结,内就金丹,故谓之三千六百傍门小法,默朝上帝,是其一也。
盖于身中升降运用,极于泥丸,成者可以却疾延年,失者未免动神损志。
然专修此法,近来成就者亦希,非可以通天彻地而成真者也。
若夫火枣内荣,阴魔外绝,与道为一,身外生身,神而面朝九清,洞视而遐观万汇,此则灵宝中见玉清圣境之时,形神俱妙,隔绝嚣尘,徯数待期,径登金阙,得至此者,必不行科应世。
身入斋坛,既能躬觌天真,则章表文移,折旋音韵,一切不用。
此又非默朝上帝例矣。
今方崇坛广席,设像陈仪,牍盈编,誊章表,是斋修之品格,却称默朝上帝,谓能面陈意于天,且人可罔也,天可欺乎?
编中铺聚多乖正理,其书起自南渡之初,迄今将百载,邪说异论,几遍浙东,岁月浸深,传流渐广,后学之事,习以为常,乱败典章,靡有穷已。
太上之教,尊之而不加贵,毁之而不加卑,固不待辩是折非然之后昭显,第以其法行斋用事,违格失经,非独书罪于三官五帝之司,而天下后世岂无达诚之士,将有秦无人之讥。
欲加考正,又恐贻怒于其袭法之徒,故坐视神文之被秽,莫敢一言也。
允中每观其窒碍形神,为之震惧。
初非以理推测,己见臆度,盖戾古畔科,虽三尺之童平心以观,亦觉其谬。
允中幸免陷身于邪伪之门,终不认后人之被误。
敬遵师传之要旨,兼考诸家之成书,务合古仪,略加编集,似失退逊,而允中之管见,实谓居其职而任其事。
矧佩箓传符,久叨灵荫;
冠星披羽,粗集冲科。
虽非上天真授之班,实玷地界职司之列。
兼戴发含齿,赋性立形,一切一毫,莫非元始祖气。
皇天之贶,大道之休,顾不重耶!
是居其职而不任其事,可乎?
由是不恤谤议,粗作编联,使允中之言稍合科条,则其与同学共之。
允中之言有违典格,则冀高人正之。
是以略序其始末于卷首。
允中不敢故为险论以是己非人,不过略删其续撰,颇从旧规。
合理而有源,不厌其凡俗;
背科而无据,不贵其新奇。
盖以陆简寂分三洞四辅为别,以杜广成立经定制为宗,然后公其说以定其法,是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允中见近世编录法书,悉隐其机要,为度师者虽自无所得,而不应禁秘之,亦委曲隐落,甚至减易古书,除削旧法,欲令不全,逐时出奇,卖秘以邀求嗣法弟子。
此不独灵宝斋法,其馀法书莫不皆然。
世态浇漓,一至于此。
大抵灵机妙赜便可飞升轻举者,固不当显书广泄,如济世立功,接人利物之用,岂宜略不具载。
允中于出世之法,登升之诀,未之闻也,但世之所行,幸颇识邪正。
今成是编,深以市道为戒,不敢故行隐落。
灵宝之修存功用,救苦斋修,亦已备述,不至大段疏阙。
理当而有据者,一毫不遗;
论怪而无根者,虽详不录。
意义相续者,不分两卷;
法之相须者,不敢离析。
旧书分散,则取而序之;
事涉别书,则考而释之。
疏出条目,悉可按行所。
其法中科禁至重,自来不存简策者,亦备存条目。
成书之后,录奏上玄,告闻三界,对天立愿,广宏至教。
为学之士,宜广见闻。
况今名山福地,僻境遐方,隐迹林泉,混尘朝市,有道之士,岂无其人,患不能广参遍历,别识仙真而已。
第亦须稍知今之诸方,在家出家嗣行灵宝者多矣,而灵宝之法,今又几家?
然后考自己之所得,邪正浅深,亦不可略见。
假使专执先入之说,而非他人身坐井中而作天论,则非有心于教者矣。
学者更能平其心志,审其端绪,毋致日趋于乖真叛道之途,实允中之至愿也。
允中经籍度三师,乃中原之宗派,已叙其姓名于卷末。
允中非敢出私见以诳世人,盖以师授之旨多口传而心记,恐岁久泯没,故次序古书而略隐于其中,为教门而设也。
洞玄灵宝弟子、南曹执法典者、权童初府右翊治金允中序。
按:《上清灵宝大法》卷首,正统道藏本。
宋故赠承议郎陈公墓志铭宣和四年 宋 · 晁说之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一九、《嵩山文集》卷二○
丞相文忠陈公长子师古,尚书都官郎中,知七郡,有政绩。
生子知章大理评事,幼有大才,日诵万馀言,落笔数千字,在须臾间。
尝行役,下马道傍,读古碑二千馀言,归覆之,一字不谬
谢希深手书启事上尊府,廷评随众目在傍,胡恢乃携启本去,廷评取纸平空细字写一通如初。
夏英公雅重其诗文,数来问典故及奇字。
卒年二十有四。
殿中丞贾守文之女,参知政事之孙。
生子造,字公甫,其生四月而孤。
曾祖母邠国太夫人宋尚无恙,深怜抚之。
仁宗邠国以异礼,出入广内,称呼如家人。
既薨,上震悼之,乃特录孤曾孙以太庙斋郎
既冠,调黔州司户参军,寻罢去,复司户戎州,兼录司法参军
不以门地自慢,遇事如老于为吏者。
国朝自丞相贾公、枢密副使吴公庆历八年上《编敕》二十卷后,逮公之出仕,几二十年,不复设官编敕。
其下郡国者,虽稀简而必具起请申明若奏可本末,写成大轴,非若其后一事一印纸,日沓至,虽数纸不厌也。
以故敕令压架弥栋,尘垢莫可触,壤鼠糜烂,不能文字。
吏幸以轻重出入为利,况在戎州远徼?
公视而笑曰:「乃今可为矣」。
白郡守武侯曰:「无斧斤则失凿枘,愿以《编敕》后所降依门次第之。
上奉朝廷之命,下绝吏为民奸,幸甚」。
于是未半年书成。
居数年,是谓嘉祐七年丞相韩公上《编敕》三十卷颁之。
以勘公之私书,其异同者两条,馀如同绳墨尺寸出也。
戎人杨三尊者,黠骜自异,喜生事渔猎,其酋长亦惮畏之。
公一见嫉之,曰:「豺虺也,留之异日必贻患于人」。
无几何,三尊被轻系,公乃发其前后杀人死罪数十,立以法诛之,戎塞悦伏,以公为神明,而戎汉赖公以宁居者数十年。
州将一旦率官属登城楼,语非所宜言者,为人告之,一郡官悉就逮。
公初未尝从之楼上,乃领州事。
久之,益得尽其才。
贾夫人感疾,公帆江下三峡,谒殿中丞单骧,其劳万里。
夫人疾愈,去为扬州节度推官
王君玉侍郎扬州,以声誉老成自高,待公忘年,每与论《新唐书》牴牾,而不吏之也。
韩丞相玉汝员外郎,年甫三十馀,来知州事,风棱,人不敢喘息。
晨坐得盐贼付狱,日未午,督案具甚急,公乃故迟之,心知其非真盗也。
韩公怒,取囚由大书杖脊二十下。
未几,真盗得,而韩公为公惭焉。
自是韩公之威少霁,而多与公议事。
江都宰者,地寒而贤,后太守朱大监以私意欲罪去之,公率郡官廷辩曰:「江都宰无罪且才之」。
公在扬州四年,晚权江都,时散青苗钱之初也,公视可与者与之,不以殿最为己事,卒无一人妄请者,而刑戮赖之以省,非他县比。
三司使举监广利门,初罢使臣门官,而新城门设水扉,创格令,条禁甚密。
所谓三司使者,一时风力人也。
多从公之建明,至今人赖之以不苛。
宿州观察推官,未行,王丞相荆公用以便籴河北
丁贾夫人忧,免丧,臞然叹曰:「吾少举进士,而卒不得一第,每更一官归,当改秩,而举将之格必亏。
其尚黾俛于斯世者,吾母待养也。
今既不得终养,则吾何用禄为」?
乃屏居阳翟涧上,菜饭不肉者十年,日诵佛经宴坐,间则往来嵩少,穷山水之娱。
且尝得法于天衣之门人法清
既感疾,弥年不问医,卒年四十有六,元丰五年二月一日也。
娶阮氏,自有志铭。
子五人:长恬,海内知名士也,起处士,今为奉议郎,遇郊恩赠公承议郎
次绎思、近思、惟、恺,四人皆早卒。
女三人,婿曰文林郎吴偕张文定公诸孙彦之、鞠待制之曾孙正彦。
孙男三人:昌邦、昌谔、昌裔
女二人,长适邯郸,一幼。
公骨相甚伟,能与人交,而不忘规过。
葬两叔父及其舅氏,嫁孤女数人,皆尽力。
其才识文艺,不减其父,而不自多也。
恬以建中靖国元年五月二十四日葬公于新郑世墓之次,不及铭。
后二十有一年,因祔阮夫人,乃得铭于恬之友嵩山晁说之
铭曰:
昭陵之时无穷士,何夫子之杰才骏识早声闻,而辱下僚兮。
敕令刺于私室,而虺戎诛以独见,乃未老而涧滨藜藿与嵩高兮。
相门之初必复,其难去斯世,而有觉者以超超兮。
有祖有父之风烈,而有子以景烁,则吾之幽篆昭昭兮。
答投子通和尚 北宋 · 释慧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六一、《缁门警训》卷八
某启上:比闻瓶锡赴缘投子,四方归德,翕然钦承,无有间者,则其同风异庆,又可知也。
伏承来书,以法属见呼,良难当克。
审禅师得法果嗣何人,若汾阳的派、临济正宗,何幸加焉。
从上先祖各有密传宗旨,以辨正邪,为之验人,关肘后印,三世诸佛,六代祖师,万象森罗,有情无情,以海印三昧,一印印定。
普天匝地,更无丝毫渗漏。
百丈大智禅师以下,递代相承,至于汾阳,有三种狮子句:一超宗异目,二齐眉共躅,三影响音闻。
超宗异目,见过于师,方为种草。
若齐眉共躅,减师半德,不堪传授
若影响不真,狐狼猥势,异类何分?
慈明传之,遂云:「掌上握乾坤,千差都一照」。
杨岐传之,则以金刚圈、栗棘蓬以验正邪。
铁围山可透,金刚圈不可透;
大海水可吞,栗棘蓬不可吞。
若吞得一蓬,百千万亿蓬,吞之无碍;
若透得一圈,百千万亿圈透之无碍。
自杨岐传之白云端师翁,师翁传之五祖先师,先师传之于新戒。
递代相传,若当勘辨邪正,切须子细,恐滥宗乘,有误后学。
某自授先师印可,握柄太平,据令全提,明投暗合,高低一顾,万类齐彰,邪正洞然,不敢草次。
是以千差万别,公案誵讹,不出金刚圈、栗棘蓬,一时摄尽。
若能吞一蓬、透一圈,则百千万亿蓬圈,悉皆无碍无疑。
俟容披晤,款曲勘同。
倘若符合无差,即幸甚矣。
如或未然,不敢从命。
谨此奉闻,伏希见察。
不宣。
印禅师语录序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七、《道乡集》卷二八、《四明文献考》第四二八页
雪窦古道场,住持多名人,莫盛于明觉禅师重显之时。
方衲子,争走席下,如佛出现,因以得法甚众。
天衣义怀怀传净慈宗本
本之所传,不知其几,而四明慧印实为嫡嗣。
嗣法以来,五迁大刹,盖尝即明觉之丈室而居焉。
光续祖灯绍隆胜会,纵无碍辩,谈不二门
有时截断众流,莫测其所以异;
有时随波逐浪,莫测其所以同。
声声妙在于机先,闻闻迥超于言外。
非昔雪窦,是昔雪窦;
是今雪窦,非今雪窦。
泯然三世,悉归一印
乎,文彩已彰,不可得而掩也,览者得之。
示坚道者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一
佛祖妙道径截,唯直指人心,务见性成佛尔。
但此心源本来虚静明妙,初无纤毫隔碍,而以妄想翳障于无隔碍,自生染障,背本逐末,枉受轮回。
若具大根器,更不外求,于自脚跟,脱然独證,恶觉浮翳既消,本来正见圆妙,谓之即心即佛。
从此一得永得。
如桶底子脱,豁然契合。
无一法当情,觌体纯静,受用无疑,则一了一切了。
及至闻说非心非佛,并亲临违顺好恶境界,则一印印定,何有彼我异同种种混杂知见耶?
是故古德于一机一境,一语一默,投诚入理,千门万户,了无差殊。
譬百千异流,同归大海。
自然居之既安,用之透彻,作个无为无事绝学道人去也。
二六时中,不生别心,不起异见,随时饮啖衣著,万境万缘,无不虚凝,虽千万年不移易一毫发许。
处此大定,岂非不可思议大解脱耶?
唯要长时无间断,不堕内外中间,有无染净,直下休歇去。
见佛众生,等无差殊,乃是十成安乐之地也。
今既已有趣向,只在长养令纯熟,煅来煅去,如百炼精金,方成大法器也。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终。
黄太尉钤辖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二
此道幽邃,极于天地未形,生佛未分,湛然凝寂,为万化之本。
初非有无,不落尘缘,炜炜烨烨,莫测涯际。
无真可真,无妙可妙,超然居意象之表,无物可以比伦。
是故至人独證颖脱,泯然净尽,彻此渊源,以方便力直下单提,接最上机,不立阶级,所以谓之宗乘。
教外别行,以一印印定,遂拨转关捩,不容拟议。
至于拈花微笑,投针举拂,植杖抵几,瞬目扬眉,悉出窠窟理道,语言路布。
如击石火,似闪电光,瞥然迅急,万变千化,曾无依倚,透顶透底,截断笼罗。
许俊流,不论懵底,正要具杀人不眨眼气概,一了一切了,一明一切明,然后特达,绝死出生,超凡入圣。
蕴远见高识,居常不露锋铓,等闲突出,则惊群动众。
盖深根固蒂,觑破威音王已前空劫那畔,与即今日用无异无别。
既能行持有力,堪任重致远,得大自在,促三祇,为一念,衍七日,作一劫,犹是小小作用。
况掷大千于方外,纳须弥于中,乃家常茶饭尔。
裴相国得旨于黄檗杨大年受印于广慧,维摩手搏妙喜界,庞老一口吸西江,岂难事哉!
唯直领此大因缘而已。
既有此道之基本,时中能不听人处分,略操勇猛,向应酬指呼之际著眼,运快机利智,转一切万有,回自己掌握,舒卷纵擒,则与上来大达,抱道蕴德,践履纯熟之士,岂有异耶?
但使源源相续无间断,便是长生路上快活人也。
祖师云:「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才于转变处得幽深之旨,向流动时彻见本性,超出二边,不居中道,安可更存违顺、忧喜、爱憎,令挂碍自受用哉?
以心传心,以性印性,如水入水,似金博金,乐易平常,无为无事,遇境逢缘,不消一劄。
德山行棒,临济用喝,云门、睦州,风旋电转,何远之有!
唯不徇情转,盖色骑声,超今越古,向百草颠头,快行剑刃上事。
所以道,拨开向上一窍,千圣齐立下风。
鸟窠吹布毛,俱胝一指头。
赵州三吃茶,禾山四打鼓。
云门须弥山,洞山麻三斤。
镕瓶盘钗钏为一金,搅酥酪醍醐为一味。
不出至微至奥,无上道妙矣。
严阳尊者问赵州:「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州云:「放下著」。
复徵:「既一物不将来,教某放下个什么」?
州云:「看你放不下」。
渠即大悟,岂不是灵利解?
言下返照,直截透彻,忘怀绝念,大解脱根源,蹋著本地风光,契合本来面目。
以此一句證却,则千句万句根尘俱谢。
默契心宗,便非他物。
后来便伏毒蛇,降猛虎,显不可思议灵验,岂不为殊特哉!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下始。
示谐知浴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一四
此个大法,三世诸佛同證,历代祖师共传,一印印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语句,谓之教外别行单传心印。
若涉言诠路布,立阶立梯,论量格外格内,则失却本宗,辜负先圣。
要须最初入作,便遇本分人,直截根源。
退步就己,以铁石心,将从前妄想见解,世智辩聪,彼我得失,倒底一时放却直下。
如枯木死灰,情尽见除。
到净裸裸、赤洒洒处,豁然契證,与从上诸圣不移易一丝毫许。
谛信得及,明见得彻,此始为入理之门。
更须教一念万年,万年一念,二六时中,纯一无杂。
才有纤尘起灭,则落二十五有,无出离之期。
抵死谩生咬教断,然后田地稳密。
圣凡位中收摄不得,始是如鸟出笼,自休自了处,得坐披衣,真金百炼,举动施为,等闲荡荡地。
根尘生死,境智玄妙,如汤沃雪。
遂自知时,更无分外底,名为无心道人。
以此修證,转开未悟,令如是履践,岂不为要道哉!
古人为此一段因缘,岂止忘餐废寝,至舍头目髓脑,断臂负舂,动是三二十年。
只如岩头、雪峰、钦山,虽同历涉丛林,各执一务。
效勤九度,洞山三到,投子凡所至处,未尝放过一宵一霎,必递相举较,互相切瑳,邃契新丰,豁存领旨。
德峤观其跂步体裁,可谓法门龙象。
后学之人,可以仰其陈躅,无使虚弃光阴,有忝昔贤耳。
天台韶国师少负俊才,游丛林,所至投机,已领师席。
最后抵金陵清凉大法眼禅师会下,已倦咨参,唯勉进随侍之者,抠衣筹室。
一日随众僧参,有问:「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答云:「是曹源一滴水」。
师闻之,前之證解涣若冰释,方为得大安稳。
是知学解因人所领,十言一句,一机一境,只益多闻,到究竟至实之处,须是桶底子脱始得,此事断定不在言句中。
若执著记忆,以为己见,如画饼岂可充饥?
然大达之士,超證谛实,及至投机于语句间,迥出涂辙,机境筌蹄笼罗他不住。
只如石头问药山:「你在此作什么」?
对云:「一物不为」。
头云:「如此则闲坐也」?
对云:「闲坐则为也」。
石头又问:「子道不为,不为个什么」?
对云:「千圣亦不识」。
石头乃以颂赞云:「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只么行。
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明」!
似此岂不是彻證底人语话,机量言句,何曾拘束得他。
若理地不明,胸次有物,问著如毡上拽猫儿。
是故祖师道:「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丛林兄弟参问,最初的有正因,于善知识边,自陈生死事大,己事未明。
推此所言,岂是汎汎为名为位,为我能我胜?
若始终一贯,常持此心,不忧己事不明。
及更亲近稍久,自己分上未有毫末相应处,便论量,如之若何。
彼见解长短,增长我见,觅个出头处。
他时一瓣香,不敢辜负和尚
殊不知失却元初正因,却堕在魔界去。
古人道:「设有眷属庄严,不来自至」。
既是一等蹋破草鞋,宜应了却初心,期脱透生死,最为至要。
时不待人,各宜勉力。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上终。
示灯上人 宋 · 释克勤
 出处:全宋文卷二九○四
要直截透脱,须先深信自己根脚下有此一段。
辉腾今古,迥绝知见,净裸裸,没依倚,常在目前,无毫发相,宽同太虚,明逾杲日。
天地万物有成坏,此个无变无移。
古人谓之不与万法为侣底人,亦号如来正遍知觉。
但谛实承当,使一念不生,彻透本来,元不动摇,长时无间,若行若住百种作为,初不妨碍,历历孤明,一机一境,一句一言,皆含法界,称本真如,情想计度无起灭处。
以此正印一印印定,自然随方逐圆,悉非二种。
他自古明见佛性,得道之士,运用作为,未尝不在观尘缘境界。
无尘缘可得,鞠归一真实际。
如此退步,一日之功便抵一劫。
是故南泉道:「王老师十八上便会作活计,不是揭搦强为,盖任运腾腾,宽通自在,天龙鬼神觅他起心行处不得」。
此无心人行履,直下深严。
若能休歇知见解碍,将来便有彻證之分,亦解作活计去。
要须揭志勉强,然后无行不圆,于曹溪路上,得无间力用也。
按:《佛果圆悟真觉禅师心要》卷下终。
毕升(2008.8) 当代 · 熊盛元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毕升奇技梦溪文,绝代风流迥不群。
遥想当年高丽国,柴烟粪火绕斜曛。
注: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认定韩国《白云和尚钞录佛祖直指心体要节》为世界最古老之金属活字印本。元遗山:“情知春草池塘句,不到柴烟粪火边。”
袁著作徽州 宋 · 戴栩
 押屋韵
明月峨进贤,飞霞粲朝服。
归着莱氏斑,堂前问凉燠。
肘旁一印悬,字刻新安
清时宝静恬,颓俗迷返复。
而君膝上传,剩此名节馥。
赪鲤跃天池,群鲰荡相逐。
中乃有一鳞,不洄亦不洑。
骊龙雷电威,闪光注两目。
未知豢者谁,欲使同豭鹜。
君家此二图,厥理探已熟。
翩然九门去,饫尔万家福。
风移户赋稠,雨足山苗彧。
一将芸香,尽洗筒缿牍。
手别阻齐房,心期属帆轴。
昔闻孔敬康,埋采彼深谷。
迟君膏觐车,后乘载幽独。
湖北英山县毕升诗词》索句草草承命 当代 · 陈仁德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梦溪一卷久知名,华夏千秋说发明。
但仰毕升青史上,韩人隔海自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