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宰相等乞封禅第一表诏大中祥符元年三月壬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二、《宋大诏令集》卷一一六
历观列辟,遐睹哲王,农轩已来,唐汉而上,非鸿勋格于穹昊,厚福浸于黎元,宪度著明,休应昭晰,则何以肃祗严祀,益厚以增高,告厥成功,封峦而禅社?
顾以眇质,嗣兹庆基,三灵之眷怀,绍二圣之休烈,夕惕若厉,旰食靡遑。
幸宇县之小康,且干弋之载戢,四时大顺,五谷荐登,斯盖祖宗之顾怀,神灵之协赞。
方思日慎,以答天休。
而公卿大夫,岳牧庶尹,将校缁黄之众,蕃夷耆艾之伦,佥以时洽治平,物无疵疠,宝符肇降,鸿贶孔昭,适当偃革之期,愿举升中之礼,备稽典故,共拜封章。
虽简册以具存,岂凉薄之能享?
披观之际,循省增惭,徒谅众诚,固难轻议。
玉真公主朝谒应□□真源宫受□□□王屋山仙人台灵坛祥应记 唐 · 蔡玮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七
皇上□□□天下之卌载也。物归混茫。
人□太璞。故我元元圣祖□服龙驾云□□□天明示真□锡以宝符灵命。
国祚嘉祥。所谓纯嘏丕业。
永昭于左契矣。明年春三月既望。
乃诏上清元都大洞三景法师玉真长公主。有事于雍都□□宫洎名山□岳亦既(阙十一字)无休也公主承天恭拜受命鬷假(阙七字)所以履虚□而昭炯戒也。
于是浮函关之紫气。望帝乡之白云。
登华□□□睢及涣驱驰百灵。悠□千里□□月届于□宫□恳宣□□诚□若□奠□圣敬之□德□皇心之在人精意□□休□□迹□先天后庙有朱文隐成太字。
垂八角之□□□□□宫有飞龙跃□重泉□□井之瑞。既而□金□河图则天地合莫。
贞明连曜。或潜虬吐液以澄映。
仙鹤萦空而鸣舞。紫霞散坛。
彩云拂树。允所谓降福穰穰。
惟休于无疆。若是其至矣者哉。
回□□旋□□太室扪日□步元州挹上清羽人焦真□于中峰绝顶。访以空同吹万之始。
丹田存一之妙。不逾月。
又将朝于王屋之天。以及仙人台
北岳洞灵宫胡先生贲□来会。先生文离其德。
骨乂其容。河眸彻照。
岳犀横偃。思□□宝声动天庭。
廿五人独守贞于恒代。卅六洞远陟降于清虚。
公主因斋心顺风。膝行避席。
请受八箓三洞紫文灵书。先生并虚已□□□□冥合遂以是月下宿甲午子夜。
象设坛宇。星陈香灯。
以金宝盟天。霜罗荐地。
时也烟霏夕霁。□罟朝彻。
林外如有灵官(阙一字)仪。法位周列。
箫管清籁。□□□发倦成希微髣髴观□□□洒万水飒然□音而坛无摇旌。
灯不□焰。公主于是官三极。
府百神。左右不戒而严。
肃如也。洎乙未丁酉。
异夕同符。皆有甘露夜零。
珠明玉润。华满庭树。
□龙人□□□台下有泉石□□□纷纶□□殆不可测。每有至人。
精思遐感。则霜韵潜鸣。
乃五月辛丑之夕。公主□□文□玉□钟声□□发深底远□□韶自暝达曙。
舂容不绝。壬寅佩五老真印杖八威神□瑞五岳灵飞六甲传豁□□□或日月交辉。
或烟霞动色。晃朗天宇。
扬光仙山。至若□阴□□□□云□郁仪结璘之录□□宴景之道则有□公□保三□□司皆降飞云□朝(阙七字)授□□冥感□□故署仙格曰玉真万华真人□有命自天。
理□□□甲辰宫功受祛□□解散□有祥烟蓬蓬。自中坛而起。
□神□羽驾归飞于太空(阙八字)徐转公主□鸣□大鼓□□□延□□之迄乎居室矣。是岁东周炎冗。
自春徂夏。人□□力野无良苗。
公主□仙□□洞府□炉□□□□□刚俾夫金龙驿传壁奠□礼(阙七字)流盈尺故当时远近。咸谓之为公主雨焉。
则知大德苞于经济者。其惠也广。
行通于神明者。其感也深。
自非降□彤庭。孕灵金格。
持受无□□为至人。则曷能静该□道□□□天祐祈诚必应。
休有明徵者哉。公主法号无上真字元元。
睿宗大圣贞皇帝之十女。今上之□□妹青□□□□□洞虚□葆□元门而祯符不一。
年十二岁。当景云之初
始受□道于括苍罗浮真人越国叶公。其时老君为亲降法坛。
□乌三刻言皆口授。旨以神融。
故□□章隐诀代莫得而闻也。今见事载青史。
辞编玉谍。西京□阳□之楼观者。
昔文始先生尹真人望气之所。山水厔盩。
苍苍古墟。峥嵘丹宫。
后圣有作。公主以□□天宝之前岁孟夏月。
佩采灵之印。混□□之心。
能自存真。斯焉悠处。
若然者七日。而所居精室。
卿云覆之。有二青衣玉童自云来拜。
因而动承指使。常在左右也。
□仙格之称不其□□自是□□□之□□□□□□踵息听道遗形绝粒。动无违事矣。
不□□□能周□万象遍索偫岳。得于兹山焉。
夫此山者。隐元阳小有天洞环合曾翠淩□□□□□腾赤霄□□□□□□丹□而□□□□昔王子晋举手缑岭。
息驾于斯者。诣天坛凡卌里。
傍连大行□□千□□□皆秀孤松自烟。况其呀谷攒峰。
玉林瑶草。可名言也。
公主未笄□□为采真人居□门□□□□□□丹灶□日药园长春白水□□□□卷石可以□□也主上前年挥洒宸翰。光题宝额。
平阳洞府小有仙台。又于山门别署金榜
为灵都观。公主爰游爰处将廿年。
功行已成。升仙阶近。
故凡五□真录□□植□合□移步□□□如□□□□之轻举元默天□盖□愿祝尧不能忘魏。是知无往不适。
与□道为徒者。非至德其孰能与于此焉。
有若监度保举中岳三洞鍊师□□□王玉京同法坛西岳道士敬延寿。中岳内谒者监元暹
王屋李拯。官寮道俗。
莫不咸同盛观。时东京法众元元观主王虚贞等。
□金□□灵封陪□乎绛节之前。倘佯乎碧宇之外。
□□□会□声扬言庆大君受祚于元元。大妹同符于女偊。
咏歌不足。愿纪斯文。
玮幸得奉辞瑶坛。舐札仙府。
辄敢扣冲寂。搜窅冥。
昭列元猷。□兹□□诚惭□翰或愧当仁。
时昭阳记岁蕤宾贞月。有唐天宝十二载也。
皇子某拜官制大中祥符七年三月丁未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八、《宋大诏令集》卷二六
朕受皇天之眷命,承列圣之丕图,寅奉宝符,肇开先绪,九宇祗定,大典并修。
乃稽灵心,以建元子
皇子某,上穹降祉,五纬储祥。
粹精彰象日之姿,重懿表自天之质。
既对长安之问,遂辨南阳之词。
加以为善之规,匪由于教导;
问安之礼,特发于诚明。
方庆服已成,德器是用,载遵令典,爰择嘉辰。
锡以圭璋,乃升环卫之列;
分其宝玉,乃启茅社之封。
秩视帝傅之崇,权兼宪府之重,并加徽数,式示褒扬。
噫!
固我本枝,钟兹鸿庆。
诞告之命,既表于国祥
无疆之休,盖承乎天序。
佩服彝训,汝其钦哉。
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左卫上将军上柱国庆国公、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三百户,月给俸二百千。
望云间 代州南楼 金 · 赵可
 押词韵第七部
云朔南陲,全赵幕府(《钦定词谱》作宝符,河山襟带名藩。
有朱楼缥缈,千雉回旋。
云度飞狐绝险,天围紫塞高寒。
吊兴亡遗迹,咫尺西陵,烟树苍然。

时移事改,极目伤心,不堪独倚危阑。
惟是年年飞燕(《钦定词谱》作雁),霜雪知还。
楼上四时长好,人生一世谁閒。
故人有酒,一尊高兴,不减东山
舒州山谷寺上方禅门第三祖璨大师塔铭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二
右。淮南节度观察使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张延赏状。
舒州刺史独孤及状。得僧湛然等状称。
大师迁灭。将二百年。
心法次第。天下宗仰。
秀和尚寂和尚传其遗言。先朝犹特建灵塔。
且加塔册谥。大师为圣贤衣钵。
为法门津梁。至今分骨之地。
未沾易名之礼。伏恐尊道敬教。
盛典犹阙。今因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斋忌。
伏乞准开元中追褒大照等禅师例。特加谥号。
兼赐塔额。诸寺抽大德僧一七人。
洒扫供养。冀以功德。
追福圣灵。中书门下淮南观察使
牒奉敕。宜赐谥号镜智禅师
其塔馀依。牒至准敕故牒。
大历七年四月二十二日牒。中书侍郎平章事元载
门下侍郎平章事王缙兵部尚书平章事李使司徒兼中书令使。
北岳 金 · 赵秉文
五言排律 押元韵
四大神仪一,群山太茂尊。
奠方荒冀宅,视礼配天孙。
西送虞渊暮,东瞻碣石暾。
宝符代郡,巨镇扼并门。
控赵襟形壮,包燕气象浑。
九河探禹迹,万里叫虞魂。
在昔登封始,初无羽卫烦。
千官骈部曲,万骑隘山樊。
卜地恒阳曲,移祠泰始元(晋移祠曲阳
荒碑刓岁月,飞石𥔀乾坤。
帝秩加黄屋,宫居象紫垣
云楣朽瑞,雨砌裂槐根。
天业恢弘大,山灵翊卫屯。
巫闾归帝制,长白发金源
九庙龙盘接,三邦蛇势吞。
云烟浮近甸,日月绕中原。
款谒天香重,封题御署存。
银镠诸产富,雷雨万灵奔。
神听羞回德,天聪纳正言
负时身九死,去国泪双痕。
日近趋天阙,生还托圣恩。
许身空稷契,无术补羲轩。
帝箓长桑洞,仙岩张果村。
卜居如可近,重整北山辕。
祀后土玉册文大中祥符四年二月辛酉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三、《宋会要辑稿》礼二五之六三(第二册第九八六页)、《宋史》卷一○四《礼志》七、《宋史新编》卷二七、乾隆《蒲州府志》卷一八、民国《荣河县志》卷二一
维大中祥符四年岁次辛亥二月乙巳朔十七日辛酉,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后土地祇:恭惟位配穹旻,化敷品汇。
瞻言汾壤,是宅景灵。
备礼亲祠,抑惟令典。
肇启皇宋,混一方舆,祖祢绍隆,承平兹久。
眇躬缵嗣,励翼靡遑,厚德资生,绵区允穆。
清宁孚祐,戴履蒙休,申锡宝符,震以珍物。
虔遵时迈,已建天封,明察礼均,有所未答。
栉沐祗事,用致其恭。
夷夏骏奔,瑄牲以荐,肃然鄈上,对越坤元。
式祈年丰,懋昭政本,兆民乐育,百福蕃滋。
介祉无疆,敢忘祗畏。
恭以琮币,牺牲、粢盛、庶品,备兹瘗礼。
皇伯考太祖皇帝、皇考太宗皇帝侑神作主。
尚飨。
(二)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六六
臣纂承鸿业,钦奉上天。
虽万务忧勤,不忘宵旰;
而八方清谧,实自鉴观。
宝符已示于殊祯,真驭复宣于景命。
内惟凉薄,弥负战兢。
但持励翼之怀,庶答高明之赐。
臣无任恳倒之至。
谨词。
河南等道副元帅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
敕。
古者分建戎号。
以张威武
必因事而制。
亦有时而戢。
以天下征伐之重。
方镇之大。
宜有总一。
则以元老抚和之。
乃者国家平定之后。
□理之始。
与其休息。
则以诸侯训缉之。
河南之南。
至于沧海。
往属难故。
久劳师徒。
连城之镇累百。
授钺之将十数。
主其经略
委在台臣
号令耳目。
以之咨禀。
服柔灭叛。
罔不肃清。
今万里无尘。
思解戎备。
况分阃之重。
各任勋贤。
悉心忧国。
所统皆理。
何必更有□属。
适重其烦。
军书取决。
又失要会。
息人罢镇。
□亦便之。
河南淮南西山南东等道副元帅宜停。
其兵马宜充东都留守兵马。
张延赏宜权知东都留守事。
常休明宜充副留守东都镇兵马使
张延赏河南尹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二
门下。域彼四海。
尹兹东郊。分其三川。
式是中宪。加以舟车之会。
转输之殷。参贰保。
责成播殖。总此庶务。
属于兼才。银青光禄大夫中书舍人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张延赏
相府馀庆。儒门济美。
德行文学。修身于四科。
忠肃恭懿。齐名于八族。
绰有纯性。澹然素怀。
凡所历职。必闻异政。
推之以诚信明恕。守之以廉能简约。
既精练于典常。亦陶融于理本。
左曹之駮。所为平当
南台之纲。斯焉振举。
自参紫垣之列。颇擅黄缣之妙。
然以素更中外。可任烦剧。
河洛凋残。其来自久。
迭用良吏。庶康疲人。
典领之重。眷求无易。
劳徕安集。往哉汝谐。
检校河南尹御史中丞东都副留守河南水陆转运使仍充诸道营田副使专知都畿营田事。散官勋封如故。
请以来岁上尊号奏 唐 · 裴冕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八
顷者逆寇乱常。悖违天纪。
六位回薄。三光失序。
上皇南巡以避狄。偫臣东没而面伪。
当此时也。勇者不及奋。
智者不及谋。则高祖太宗之业。
将坠于地矣。上皇知圣嗣在昌。
人望大启。乃付陛下以天地之事。
将复高祖太宗之业。告成功于天。
伏惟陛下至孝恭顺。格于天地。
不敢以剪逆夷难之务。为上皇忧。
遂乃赫然龙骧。雷动朔野。
以一旅之众。康天下之迍。
躬尧之聪明。广听天下。
率禹之勤俭。以先兆人。
孝通德茂。格乎三极。
故蛮夷君长。来庭于要荒之外。
五玉宝龟。纳锡于旌门之内。
其行如云。其植如山。
莫不裂眦致命。开怀饮镞。
死而后已。实乃甘心。
是以猰狗噬胫而遇毒。奔鲸触纶而皆毙。
大风一鼓而沴气廓清。斯实再造生人之极也。
陛下以上皇未至。延俟銮舆。
清宫待幸。守而不失。
今上皇戾止。昭德报功。
广圣崇本之义。徵王者未举之礼。
百神奉职。亲受宝符
过尧迈舜。以庆天下。
以陛下有光上皇之德。经天下之文。
定祸乱之武。穷不测之圣。
通神明之孝。故命陛下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皆象德景行。自然之符。
陛下尚执谦冲。迁延若未当者。
今偫臣咸服睿谋。肃将天威。
犹各有茅土。铭勋景钟。
陛下盛德大业。终古独立。
不速即徽号。以蔚皇图。
臣恐天地神祇。勤劳仰止。
臣谨与太常礼官等佥择。请以来岁正月五日上尊号。
伏惟陛下膺天地之诚。恭上皇之命。
遂偫臣之请。满百灵之心。
延光无穷。天下幸甚。
承天皇帝哀册文 唐 · 常衮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十九
维大历十三年岁在戊午四月丁未朔六日庚子
齐王谥曰承天皇帝
兴信公主季女谥曰恭顺皇后
天宝十五载
会有国难。
王首建大议。
扈先帝于朔陲。
其年八月
薨于行在。
某年某月。
追封齐王
今上亲亲念切。
册赠大号。
大历十三年六月
迁座于咸阳
银棨传曙。
金根在驭。
出仙禁兮逶迤。
指横桥兮西去。
乃诏礼仪使工部尚书祖奠于行宫。
礼也。
圣慈友爱。
痛结天伦。
爰命作册
授之儒臣。
其词曰。
天祚我唐。
帝系其昌。
鸿明皇皇。
子孙保光。
长发其祥。
倬生贤王。
英华外扬。
五色含章。
聪敏明粹。
孝友纯至。
文丽春华。
神清颢气。
所全者德。
不有其贵。
昔在开元。
锡羡其蕃。
储后爱子。
天皇弄孙。
胜衣趋拜。
即启东藩。
山委庆赉。
云翔渥恩。
紫殿丹台兮相属。
临洞窅窅兮沈沈。
联日光以金支。
炜芳萼于瑶林。
甲观宴兮承颜数。
门侍兮钟爱深。
既闲详于占对。
亦自守于冲退。
忘外事之婴拂。
服前言之箴诲。
谓欢娱之未更。
何艰否之相会。
云雷遘屯。
洛阳
乘舆南幸。
定议北巡。
上戴君父。
协于天人。
中兴之业。
实赖经纶。
如何上元
不假之年。
丹误金鼎。
尊空玳筵。
轸于震恸。
泽漏重泉。
东负苍海。
锡其土田。
顾谋始之言博。
谓饰终之恩薄。
崇章大号。
自我天作。
梁国之旌旗。
鲁侯之礼乐。
备物宫庭。
巍巍宠灵。
宝符玉牒。
照曜青莹。
仙驾帝仪。
上升紫冥。
邦媛之妹。
妇道不踰。
辞金屋
久闭珠襦。
锡以象服。
合于鲋隅。
呜呼哀哉。
出国门兮苍山转。
辞白日兮长安
惊飙落于桂宫。
零露沾于兰坂。
建翠凤兮葳蕤。
瞻辂马兮迟迟。
寿宫闭兮与天毕。
玉座深兮无晓时。
嫔嫱俨兮侍新寝。
凫雁游兮非故池。
戢神辉之杳霭。
结吾君之眷思。
唯鸿勋之不泯。
渺然终古兮同斯。
太守谢泉州到任表 北宋 · 郑侠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七○、《西塘集》卷七
臣伏奉诰命,差知泉州军事,臣已于今月十八日到任交割讫。
湘部备员,蔑著输将之绩;
海隅忝命,更膺师帅之求。
已见吏民,诞宣条诏。
伏念臣出许下单微之族,生江南卑薄之乡,趣尚迂疏,术业空浅。
少从师学,服膺忠义之言;
晚步仕涂,妄意功名之会。
爰从疏远,早被使令。
衔朝命于朔郊,谨吏繇于怀部。
审官都水,六年服簿领之勤;
湖外关中,三任叨使华之寄。
奔走虽逾于十稔,效绩曾微于一毫。
蕞尔寒根,素乏壅培之力;
孑然孤立,傍无援助之人。
初蒙先帝之误知,更二圣之宽贷,方解漕司之印,遽分郡守之符。
维平海之大州,乃七闽之都会。
土疆差广,齿籍至繁,民业不丰,里俗喜讼,廛肆杂四方之俗,航海皆异国之商。
非得轶群之材,曷抚遐方之众?
从容疏拙,滥被选抡。
如臣者德不加修,才无可录,心虑就耗,年鬓已秋。
欸段驽骀,岂堪驰于长坂;
离披倦翼,固难强于高飞。
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握天宝符,绍国休运,图治必先于郡县,用人不间于戚疏,曾是小才,亦叨共理。
承流宣化,体朝廷无异远之人;
凿井耕田,同百姓有为生之乐。
倘未填于沟壑,庶有俟于捐糜。
张延赏中书侍郎平章事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一
两汉制理。由乎审官
多以牧宰高第。入居台辅
黄霸颍川而次迁丞相卓茂由密令而超拜三公
盖以为国本于亲人。举贤先于称职。
旌能劝善。风化大端。
今革车荐兴。赋烦人散。
匡弼寡昧。属于才臣。
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成都尹御史大夫剑南西川副大使管内度支田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魏国公张延赏。崇饬文行。
励精理道。践历中外。
所至有声。虑必周密
心无屈挠。简廉以肃吏。
慈惠以爱人。明以照奸。
和以定众。去若始至。
久而见思。秉志不渝。
课绩常最。以尔循良之化。
佐予绥兆人。以尔经纶之才。
佐予熙庶绩。仍资威重。
兼领蕃维。式慰甘棠之思。
且继缁衣之美。懋昭邦典。
勿替家声。可中书侍郎平章事
依前兼成都尹。馀如故。
乞罢营玉清昭应宫疏大中祥符二年六月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一、《皇朝文鉴》卷四三、《国朝诸臣奏议》卷一二八、《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五七、《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八、《经济类编》卷七四、《汴京遗迹志》卷一六、《清源文献》卷五、《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八一、《渊鉴类函》卷三四一
臣伏闻朝廷设谏诤之官,防政治之阙,非其官而言者盖表其忠。
况当不讳之朝,复忝非常之遇,苟进思之无补,惧窃禄以贻讥。
臣伏睹国家诞受殊祥,荐膺秘箓,祚洪图于万叶,超盛烈于百王。
陛下寅畏宝符,陟封名岳,功垂不朽,泽浸无垠,奉若之心,斯为至矣。
而清衷浚发,成命亟行,就严城之北隅,启列真之秘宇,式昭丕应,特建嘉名。
自经始已来,庀徒斯广,辇他山之石,相属于道途,伐豫章之材,远周于林麓。
累土陶甓,挥锸运斤,功极弥年,费将钜万。
掩祈年之旧制,踰槩日之前闻,命贵近以董临,假使权而领护。
如此,则国家尊奉灵文之意不为不厚矣,崇饬台观之规不为不壮矣。
然而臣之愚恳,或异于斯,既有见闻,安敢缄默!
臣以为今之兴作,有不便之事五焉。
虽鸠僝已行,未能悉罢,茍或万一采刍荛之说,省其工用,抑其制度,亦及民之大惠而忧国之远图也。
所谓五者之目,请为陛下陈之:且今来所创立宫,规模宏大,凡用材木,莫非楩楠。
窃闻天下出产之处,收市至多,般运赴宫,尤伤人力,虽云只役军匠,宁免烦扰平民!
况复军人,亦是黎庶。
此未便之事一也。
迩者方毕封崇,颇烦经费,今兹兴造,尤耗资财。
虽府库之中,货宝山积,畚筑之下,工徒子来,然而内帑则积代之蓄藏,百物尽生民之膏血,散之孔,敛之惟艰。
虽极丰盈,犹宜重惜。
此未便之事二也。
夫圣人贵于谋始,智者察于未形,祸起隐微,危生安逸。
今双阙之下,万众毕臻,暑气方隆,作劳斯甚,所役诸杂兵士,多是不逞小民,其或鼠窜郊廛、狗偷都市,有一于此,足贻圣忧。
此未便之事三也。
王者抚御寰区,顺承天地,举动必遵于时令,裁成不失于物宜,靡崇奢侈之风,罔悖阴阳之序。
臣谨按《月令》:「孟夏无发大众,无起土工,无伐大树」。
今肇基卜筑,冲冒郁蒸,俶扰厚坤,乖违前训。
矧复旱暵卒庠,雷电迅风,拔木飘瓦,温沴之气,比屋罹灾,得非失承天地之明效欤?
此未便之事四也。
臣窃聆中间符命之文,有清净育民之诫。
今所修宫阁,盖本灵篇,而乃过兴剖撅之功,广务雕锼之巧,虽屡殚于物力,恐未协于天心。
此未便之事五也。
伏望陛下思祖宗之大猷,察圣贤之深戒,迁思回虑,惩往念来,诏将作之官,息勤劳之众,辑宁群品,对越高穹。
如此,则遐迩宅心,人祇快望。
必若光昭大瑞,须建灵宫,则臣敢效愚计,亦可必行。
但能损彼规模,减其用度,止敦朴素,无取瑰奇,惟将之以诚明,仍重之以严洁,名数之际,加等是宜,实费之资,节俭为要,俾四海之内,知陛下爱重民力之意,岂不美欤!
太宗皇帝建太一、上清等宫,亦不使穷极壮丽。
臣谓陛下宜遵而行之,取为法制,以示不敢踰,即鸣谦大德光于千古矣,奈何特欲过先帝之制作乎!
并睹西京太宗影殿,东岳置会真之宫,计其工佣,亦皆不啻中人百家之产,然于尊祖礼神则盛矣,其于邦国大计则犹未足为当时之急务也。
臣料陛下必为海内承平,边隅清晏,人康俗阜,时和岁丰,纵或筑宫,无损于事,则臣复谓其不然也。
方今疆埸甫定,边陲有姑息之虞,民俗茍完,仓箱无红腐之积。
关辅之地,流亡素多,近甸之氓,农桑失望。
虽令有司安慰,亦恐未复田庐,秋冬之间,饥歉是惧。
亟经营于神馆,虑稍郁于舆情。
且往古废兴之端,前王得失之事,布在方策,足为殷鉴者,陛下览之详矣,非假愚臣一二言焉。
试观自昔人君崇尚土木,孰若清净无为者之安全乎?
愿陛下留神垂听,无忽臣言,则天下幸甚。
今虽上下之人,皆知事理如此,而人人自爱,莫敢轻渎冕旒。
至于左右大臣,则虑计之不从,致见疏之悔;
中外百执,则虑言之难达,招妄动之尤。
使忠谠之谋未行,良为此也。
惟臣出自幽介,遭遇文明,特受圣知,度越流辈,官为侍从,身服簪裳,粗识安危之机,未申补报之效,捐躯思奋,今也其时,又安敢循默茍容,不为陛下别白而论之乎?
是以辄率妄庸,轻冒宸严,感发于中,无所顾避。
陛下宽其鼎镬之罪,矜其蝼蚁之诚,深鉴古先,试垂采择,无谓创一灵宫为一细事而弗恤也。
臣以为兴役动众,尤系事机,不可不察也。
当使乡校之中,豪奸之党,无所开窃议之口,则微臣之望也,天下之幸也。
大宋中岳中天崇圣帝碑铭 北宋 · 王曾
 出处:全宋文卷三一九
登封岱宗之四年,有事于汾阴后土,亲奠黄玉,对越柔祇,乃并洪河,抵太华,经涂温洛,望秩维嵩,言旋上都,诞受丕祉。
无德不报,靡阙不思。
于是尊五岳之祠,备加等之礼,分命近列,祗荐徽称,诏遣册礼使、摄太尉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陈彭年,副使、摄司徒、光禄少卿沈继宗,奉玉书衮章,加上中岳中天崇圣王曰中天崇圣帝,申殊典也。
粤若刚柔既位,形器肇分,上则圆盖左旋,星辰为之纪;
下则黄图俯察,山岳奠其方,卑高之序以陈,翕辟之精攸托。
是故昭彰景纬,实参化育之权;
错峙崇峦,式表神明之壤。
用能妥绥厚载,磅礴无垠,宣一气以施生,降列真而主治。
事光虞典,备五载之时巡;
绩著夏王,正九州之封略。
惟中崧之绝巘,直阙塞之奥区。
京邑在其旁,经渎流其域。
万邦辐凑,霜露之所均;
二室天开,风云之所蓄。
仙馆靖冥宅其下,玉浆□溢湛其閒,赪木记其幽经,紫芝擢乎灵薮。
含珠万壑,始终乎鹑火之墟;
㟪𡾊群峰,包举乎坤元之纽。
龙辔月童之陟降,浮丘子晋之游遨。
画野逶迤,干霄挺拔。
寓彼至刚之质,洪惟不测之神。
至于辅德降祥,祝融由其兴夏;
生贤命世,申伯以之蕃周。
霈膏润于原田,殖宝藏于邦国,博大崇高而可仰,聪明正直以无私。
兹所以盛尸祝之仪,首霾沈之法。
岁时祈报,垂往载以不刊,牲币吉蠲,走殊方而胥暨者也。
遐观秘纪,博考灵踪,自书契之云兴,即等威之斯辨。
异轩冕服章之数,为山林川泽之宗。
既秩视于三公,亦礼均于四望。
汉孝武之代,爰启户封;
唐天册之年,聿遵时迈。
洪猷益茂,昭荐惟夤。
逮乎土德重熙,坤□荐委,乃特疏于王爵,用溥洽于神休。
虽事焕弥文,而名非极挚,污隆在运,消长从时。
若乃钜宋之有天下也,仗黄钺以开阶,建朱幡而统历,扫僭伪荒屯之迹,追皇王挹让之风。
烈祖以功格上旻,赫威灵于九服;
神宗以德绥群品,薄文轸于四遐。
翼子诒孙,重规叠矩,卜年有永,弈世其昌。
文广武感天尊道应真佑德上圣钦明仁孝皇帝,躬浚哲之姿,抚鸿明之运,出乎震而齐乎,就如日而望如云。
宣九德以在躬,定一戎而纂业。
恤刑典,鄙凝脂之烦苛;
布政经,同驭朽之兢畏。
绝滥巾于丘壑,宽盍澈于农桑,宫罔饰于采椽,泽必周于行苇。
万民以察,庶绩伊凝。
破觚为圜,返群情于太素;
怀远以德,笃交聘于殊邻。
按历以朝诸陵,志敦不匮;
被衮而郊上帝,神享克诚。
故得时协混同,岁臻丰楙,高穹委鉴,真驭戒期,荐锡宝符,丕昭玄历。
登岱举封崇之礼,临汾展合答之祠。
刻翠崖之郁苍,践隆堆之崛岉。
升烟瘗玉,阙察之义交修;
垂象资生,应见之祥绍至。
遂成先志,对越纯休。
洎乎五玉会朝,六飞旋轸,夤缘二陕,旷望三川。
既并走于祠官,亦周爰于上训,瞻言翠峤,增肃皇情,方饮至以策勋,益为民而储祉。
顺时行庆,大赉及于幽遐;
恭己向明,寂虑周乎冲漠。
爰稽往诰,肇易鸿名,亟下诏于司存,俾讲仪于置蕝,用伸昭报,罄达清衷。
以为在天者五精,既隆称谓;
丽地者列镇,当极推崇。
寿载之义则均,佽助之功曷爽?
登于帝箓,允契灵心。
先是东巡之年,已加崇圣之号,逮兹閒岁,愈洽徽章。
于时孟冬戒辰,輶轩饬驾,俨法坐,辟端闱,临遣以示乎必躬,信辞以申乎有恪。
公卿就列,使介奉涂。
拥翠虬之车,载温珉之册,山龙盛服,羽卫多仪,备物孔昭,归尊斯在。
戊申发轫于京阙,辛酉致飨于庙庭,四牡趋风,六樽登荐。
其始至也,凝露布濩,色晦平林;
其将升也,霁景晏温,光含邃宇。
嘉气吐蜿蜒之状,矞云呈䌽綷之姿。
及清醮之肃陈,复素霙之纷洒,纪殊祯于史牍,浃馀润于农畴。
昔者三境登晨,乃灵氛之协兆;
五车受职,亦时雪之先期。
千古同符,万邦攸仰。
矧复铺皇睿训,䌷绎微言,发为垂象之文,显述奉神之旨。
颁于著位,告厥多方,同星日之耀芒,冠典坟而擅美,启矇昏之耳目,示制作之楷模。
遂令率土承流,盈庭献议,欲刊翠琰,遍揭严祠。
众欲上通,俞音诞布,琢佗山而列跱,摅丽藻以相辉。
文籍以还,莫斯为盛。
而又壸闱之式,像设攸存,懿号未彰,群黎安仰?
举正名之典,用昭作合之崇。
象服有加,袆衣允穆。
即以其年十二月遣使致告,特尊为贞明后。
莫不义敦咸秩,曲尽于精虔;
庆洽惟新,永光于仪矩。
昊苍有成命,我实受之;
神祇有常奉,我实主之。
礼文之废坠,惟圣人修之;
典册之徽数,惟哲后行之。
然则出云播气,福善庇民,启纷沓之殊徵,保延洪之景祚,镇静坤轴,控压都畿。
纯佑之功,斯为至矣;
怀柔之道,庸可阙乎?
得不罄昭事之仪,懋夤威之志?
翠旒玉藻,饰如在之睟容;
骍犊明粢,展惟馨之洁祭。
采物于焉而大备,格思由是而可期。
赫伟观于八纮,奋景炎于亿载。
事存因革,礼浃幽明。
煌煌焉,秩秩焉,真竹素之英蕤,而帝皇之盛则者矣。
是宜发扬懿铄,篆刻丰碑,俾民听之弗迷,协山声而共永,允资丽藻,焕彼殊庭。
而臣猥以琐才,滥膺明诏。
属辞比事,虽慕于阳秋;
相质披文,惧遗于德美
旁稽旧典,以为斯铭。
其辞曰:
沈潜定位,坱圠殊形。
或结,为纪为经。
奠方作镇,含泽储灵。
生物不匮,得一以宁。
节彼崧高,峙兹中土。
帝宅开疆,仙台胥宇。
霜露所均,梯航攸聚。
四国是维,千畿式序。
奚其主治,邈矣清真。
宣功博载,授职高旻。
财成庶类,阴骘齐民。
列辟严奉,牲牷有伦。
乃视公爵,隆周集庆。
乃启王封,皇唐累盛。
奉若贞期,对扬景命。
将极推崇,聿求玄圣。
炎精抚运,苍震承基
天临赤县,风偃遐圻。
祀事肃增,祠官允釐。
勤恁大宝,交修上仪。
谒款隆脽,经涂太室。
斯慕仙馆,徘徊云跸。
何以致诚?
于焉望秩。
明诏诞敷,微言有述。
温珉载刻,羽卫斯皇。
登于帝箓,饰以衮章。
信辞郁郁,鸾车锵锵。
法座临遣,缛礼具扬。
四牡于征,殊庭戾止。
洁志旁达,灵心遄喜。
霰雪霏洒,卿云蔚起。
硕德歆馨,发祥锡祉。
昔在治古,祗惕明威。
道茍中否,神亦靡依。
赫赫我后,聿彰鸿徽。
祭则受福,先而不违。
显号克崇,丕猷允穆。
流咏琬珉,飞英筴祝。
峻𡵒盂安,高岩□矗。
等固瑶图,永绥坤轴。
大中祥符七年九月七日建。
中书省玉册官、文林郎、守高州司马御书院祗候臣王钦刻字。
按:《嵩岳文志》卷六,明刻本。又见《金石萃编》卷一三○,《嵩阳石刻集记》卷下,《金石苑》,康熙嵩山志》卷一四,《说嵩》卷二五,乾隆《河南府志》卷八四,乾隆《登封县志》卷一一。
奉和御制玉清昭应宫玉皇大殿告成(孔跋本、院抄本作上梁) 北宋 · 夏竦
七言排律 押阳韵
三圣重熙鸿业茂,百灵申锡宝符彰。
寅恭清净函无象,顾諟高明顺秉阳
法驭省巡修废坠,真宫经始报祺祥。
栋升文杏觚棱峻,殿启真琳玉瑱方。
九帐盛仪陈宴衎,六茎清奏助欢康。
开轩瑞气凝空碧,驻跸晴辉艳赭黄。
珠树移阴从帝圃,霓旌分影自仙乡。
宸游悦豫同襄野,睿藻昭回迈柏梁。
黎庶纵观争叹咏,侍臣嘉颂极游扬。
灵休锡羡淳风振,永播声名浃四荒。
奉贺御制灵应瑞石 北宋 · 夏竦
七言排律 押东韵
沉潜毓粹生嘉石,宥密开祥契上穹。
降圣远期真驭协,卜年遐祚宝符同。
夐殊延喜灵圭上,讵比昭华瑞琯中。
隐起玉文非篆隶,混成环状岂磨砻。
弥彰帝历休祺茂,永叶仙源统绪隆。
钦翼春怀敷睿藻,巍巍千祀仰惟聪。
奉和御制朝元殿朝谢玉皇大帝1012年11月3日 北宋 · 夏竦
七言排律 押东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三清右序储繁祉,万乘钦明答上穹。
圣化诞敷书轨混,仙游昭假地天通。
灵辉熠煜充丹禁,瑞雾霏微翳碧空。
积累有开鸿绪远,顾怀无际庆基隆。
精心展彩威颜肃,法曲迎真睿藻融。
象舞在庭功夐异,宝符先道古难同。
奉朝嘉服祇群后,赞帝鸿仪俨上公
神爵乍临香馥郁,矞云低映树青葱
洁粢禋荐升严陛,苍璧高蟠照晓风。
宣室受釐均大赉,洋洋春泽浃区中。
奉和御制奉安圣像礼成 北宋 · 夏竦
七言排律 押虞韵
琳宫胥宇象清都,金阁丛楹閟宝符
昭假仙游彰胄绪,范镕真像极规模。
精衷钦翼明威显,近辅恭迎茂典敷。
美应荐臻书不绝,灵期先定日无渝。
徘徊瑞羽临旌旆,夭矫飞龙上舳舻。
斋幄接神圭璧异,景舆迎圣羽仪殊。
荧煌宝座安三境,妪煦鸿恩下九衢。
深庆小臣叨奉跸,翠緌华组耀微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