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尚书虞部郎中致仕李公墓碑嘉祐五年正月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七四、《武溪集》卷一九
公讳虚舟,字公济,赠吏部尚书讳夤之季子,工部侍郎讳虚己之介弟。
李氏之贵于天下旧矣,七世祖讳昌,始居光山
郡王氏之王闽越,其孙讳盈以族从焉,迁徙名数于建安
曾王父讳琯。
王父讳询,赠大理评事
先君尚书筮仕江左,为诸司使
时太夫人在堂,以道梗不克迎奉安舆,乃留中馈,与公同侍晨夕。
秣陵归命,例授殿前承旨,既辞冗秩不受,且以尝为王国官,不许南度。
其后数年,登进士第,授衢州理官,乃克迎侍,公时已能力学有称矣。
咸平中,举进士不第,继丁艰疚,柴毁过礼,庐于坟侧,自力封树,旦暮泣血。
六年,除丧,寻以兄任补郊社斋郎,调授福州闽清洪州靖安,咸著治声。
饶州馀干,坐不觉狱中杀人免官。
会元昆贰卿分司还第,公素笃友爱,喜于闲适,且厌夫恶直丑正,世路风波,故终日怡怡,无复仕进之意。
元昆既没,朝廷以恩授校书郎、知江州瑞昌县事,让不受署,友朋敦劝,其守益坚,杜门家居,摈去人事。
故相国临淄元献晏公天圣末三司使,修侄婿之恭,寄书叙意,蕲公一至京师,重违其言,乃具私车而往。
于时上宰许国文靖吕氏、参豫文惠陈公、简肃薛公、文康王公,咸欲畀之大邑,固辞不就。
元献知公之节不可屈也,亟言于上,得太子洗马致仕。
既而元献入谢,上与章献太后问公之年,曰:「六十二矣」。
「疾乎」?
曰:「无疾」。
上曰:「若然,真可尚也」。
名公大臣嘉其高蹈,悉赋诗以宠其归。
明道元年,迁殿中丞
俄以子宽、定登朝,援郊祠旧制,复增其秩,寻改国子博士,赐五品服。
三转虞部比部驾部员外郎
恭谢大礼,进虞部郎中
公之祖妣临颍太君陈氏、母夫人广平郡太君游氏之留乡里也,公在弱年,奉侍孝谨,出于天性。
家贫无书,而假本于人,必手自钞录,夜则讽诵,长为词章,顿出流辈。
三衢赵湘有诗名于天下,与先公友善,且爱公谨厚,以其子妻之,后封长寿县君
其令馀干也,强宗有为奸利至中人以死者,郡县莫之能禦,公至,则明示教约,无敢复犯,一境为之肃然。
其侍兄伯之疾也,躬临药膳,与子侄均其劳;
迎孀姊而事之,奉以甘脆,与妇孙同其恭。
其传政而归也,谢绝公府,未尝一言干人,宾朋至者,觞豆相欢,啸歌有节。
其或泛平湖、游别墅,轻舠小驷,初无导从,视之豁如也。
自先正尚书殿中丞纳政归养,筑室豫章东湖之阳,不出郛郭,而有林泉之趣。
及令兄以小司空分务闲居,公以郎官归休旧庐,再世三贤,相继解组,皆年未县车而勇于冲退,乡邦人士,伏其世德。
三圣宸翰,群公赠言,金石之刻,龟螭相照,恬晦之美,当代韪之。
子舍以朝列,守藩倅郡,虽越在邻邦,犬牙交壤,一欲迎至官下,公皆不许。
由是间还代出,以奉温凊。
宽初自虔州,得请为江浙等路提点铸钱坑冶,以廨舍在番阳,晨昏非便,乞居南昌就署局事,朝廷许之。
无何,迁荆湖北路提点刑狱,三上章,辞不允。
公乃敦迫使行曰:「定在此矣,无以吾故屡违命」。
既行至部,复恳辞,天子嘉其诚,故不易其职而徙之江西焉。
定之吏资当典城矣,再为佐官于洪,以便奉养,不离左右者一十二年。
宽既乘驿至自湖北,公曰:「吾君之恩厚矣,何以图报」?
遂泣下。
妇孙至,公言如初。
浃辰,公疾病,子妇苍黄,环侍而泣,公止之曰:「吾年过父兄而汝曹各能树立,瞑目无恨矣」。
复谓医工曰:「吾病革矣,无讳二子,俾集吾事」。
翌日而捐馆,时嘉祐四年秋七月二十二日也,享年八十九。
夫人长寿县赵氏,孝恭以事长,慈惠以逮下,劝俭以治内,和柔以接外,六亲称道,用为规模,先公八年即世。
子男三人:宽,司勋员外郎
定,库部员外郎
寔,秘书省正字
伯氏以吏干发闻,仲氏以词学知名,季则早夭。
女二人:长适进士刘好礼,次适乌程县主簿次道
孙二十五人,曾孙十五人,咸洁身承学,无坠训言。
自夫人之丧也,公豫为寿器,又甓双圹而虚其左,以自待也,达生者欤。
明年正月即葬,其地曰新建县桃花乡新里村之雷冈
前葬之期,司勋君伯仲走仆书,且奉遗意,不远数千里,见托铭勒。
某分义素著于公父子之间,故知公履行,尤熟公之纯孝著于稚节,虽父兄在远,而力养祖母,勤劬自立。
及其宿官,则清白无渝,益之刚正。
馀干非罪免归,即高谢世务,宰弼诸公力共敦勉,所守不回,以遂初志。
崇尚节义,门无杂宾,待人以诚。
动有仪矩,虽宴笑终日,不见惰容。
令子童孙,诜诜侍侧,朝夕训诲,莫匪礼法。
端居静默三十三年。
国家崇丘园,频繁爵命,而家庭誉处,陶然物外。
年逾八十,视听益明,亲旧书疏,皆手自裁答,字体谨洁可爱,少者殆不能及。
有疾,一日而终,同于寤寐,古之称隐君子者,无以尚之,可铭也哉!
铭曰:
李氏三贤,弈世清德。
矫矫八座,儒林之特。
辞荣归养,冥鸿奋翼。
皤皤贰卿宪台司直
厌剧就闲,伐柯攸则。
惟公之生,耽耽远识。
承家孝爱,当官强力。
何彼苍蝇,变我白黑。
冠之一免,无复弹拭。
兄弟怡怡,何丧何得。
黑绶再纡,机心已息。
友朋勉劝,宰司勤饬。
一志不回,墙东晦匿。
乃秩春宫,于归江国。
高谢世纷,不为外惑。
北窗笑傲,衡门静默。
朝韨屡加,角巾靡易。
子舍班朝,朱金满侧。
更省迭侍,仕途景式。
进退忘怀,死生非戚。
豫为寿藏,虚左自适。
古称达人,今见其迹。
清风遗后,子孙千亿。
制兵师议 北宋 · 尹洙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河南先生文集》卷二三
夫制军诘禁,有国之大事;
忘战必危,圣人之至训。
故秦人以极武而丧天下,穆宗欲销兵而失河朔
则军旅之际,系强弱之本,可不务乎!
昔在上古,井田之赋详矣;
降及唐、汉,亦调民为兵。
唐自天宝之乱,法制始紊,于是四方诸侯皆聚重兵,以自封植。
五代不经,粤有黥涅,自兹为兵者不复知农耕之事,惟坐而待食,仰给县官,因沿相袭,迄今不易。
国家诞受天命,光有万国,太平之运,垂将百年。
然而仓廪虚竭,无丰羡之畜,百姓凋弊,有愁叹之声。
究索其原,皆兵之害。
计今四方厢、禁诸军,殆至百万,其不可用者且半,则冗食耗国,固可知矣。
居常无事之际,诚难更张。
今朔方不庭,边鄙耸动,且契丹与元昊舅甥之族,壤地相制,势同辅车,义必连衡。
朝廷亦当虞北虏之变,而预为之防。
今禁御重兵,尽戍西鄙,若北虏伺隙窃发,为患不细。
方今之宜,莫若于秦、晋、赵、魏、齐、鲁之间,置土军三十万,度州县版籍丁民之数,而分其部伍;
择富强武力之人,而列为将校
每岁农隙,督之讲肄,举汉世故事,命郡将临试。
且农人勤力,率皆壮健,既隶戎籍,服于训练,不日则尽为精兵。
无事则俾之力田,有警则发之禦寇,县官无尺帛斗粟之费,而享富国强兵之利矣。
夫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
今因戎狄之衅,而制军旅之法,此其时也,在陛下施行而已。
臣料北虏之计,以为元昊之叛,若数年之间兵革不解,国家士马疲于西鄙,物力困于中原,则必恐拥众渝盟,求逞其欲。
今若按民籍而料兵,当农闲而讲事,武威震于外,财用丰于内,虽使冒顿复出,结赞载生,亦无以施其略。
若以军戎之事,重于更张,则宜分遣使臣,尽选厢军之伉健者,配隶禁旅,仍诏郡国罢募此辈,兹亦丰财节用之一术也。
前史有「制人」之谈,《孙子》著「伐谋」之说,在于此耳。
谨上。
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839年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宪宗皇帝即位八年
出嫡女册封岐阳公主
下嫁于今工部尚书判度支杜公悰
宪宗时
宰相权德舆有婿独孤郁翰林学士
帝爱其才。
因命宰相曰。
我嫡女既笄可嫁。
德舆得婿独孤郁
我岂不得耶。
可求其比。
丞相吉甫进言曰。
前所奉诏。
臣谨搜其人。
因名我烈祖司徒岐公曰有孙儿
年始弱冠。
有德行文学
秀朗严整。
臣尝为司徒吏
熟其家事。
官族世婚。
习尚守治。
臣一皆忖度。
可以奉诏。
帝即召尚书见。
与语大悦。
殿中少监
服章金紫。
元和八年某月日。
主下嫁于杜氏。
上御正殿。
礼毕。
由西朝堂出。
节幡鼓铎。
仪物毕备。
引就昌化里赐第。
上御延喜楼驻。
止主轮。
尚书及宾侍。
酒食金帛。
奏内乐。
降嫔御送行。
赐第堂有四庑。
缋椽藻栌。
丹白其壁。
派龙首水为沼。
主外族因请愿以尚父汾阳王大通里亭沼为主别馆。
当其时。
隆贵显荣。
莫与为比。
主实宪宗皇帝嫡女。
穆宗皇帝母妹。
敬宗皇帝今天子亲姑。
尚父汾阳王子仪外曾孙。
太皇太后始以正妃事宪宗
太后太皇太后养爱三朝。
凡四十年。
德厚慈恕。
化充六宫。
主以一女之爱。
降于杜氏。
逮事舅姑。
杜氏大族。
其他宜为妇礼者。
不翅数十人。
主卑委怡顺。
奉上抚下。
终日惕惕。
屏息拜起。
一同家人。
礼度二十馀年。
人未尝以丝发间指为贵骄。
始与尚书合谋曰。
上所赐奴婢。
卒不肯穷屈。
奏请纳之。
上嘉叹许可。
因锡其直。
悉自市寒贱可制指者。
自是闭门落然。
不闻人声。
尚书读书。
考今古治乱。
主职妇事。
承奉夫族。
时岁献馈。
吉凶赙助。
必亲自经手。
池塞馆陊。
辟毬场种树。
不数十年。
搢绅间杂然称尚书有贤妇。
尚书旋出为澧州刺史
主后尚书行。
郡县闻主且至。
杀牛羊。
大为数百人供具。
主至。
从不二十人。
六七婢乘驴阘茸。
约所至不得肉食。
驿吏立门外。
舁饭食以返。
不数日间。
闻于京师
众哗说以为异事
尚书澧州三年。
主始入后出。
中间不识刺史厅屏。
尚书澧州
考治行为天下第一。
后为大司徒京兆尹凤翔节度使
朝廷屈指比数。
以为凡有中外重难。
尚书不可。
主贤益彰。
虽至宫闱贵号
亦加尊敬。
姑凉国太夫人寝疾。
比丧及葬。
主奉养蚤夜不解带。
亲自尝药。
粥饭不经心手。
一不以进。
既而哭泣哀号。
感动他人。
尚书后为忠武军节度使
所治许州创为节度府五十年。
南迫于蔡。
屋室卑庳。
主居无正堂。
处东支屋恬然。
六年许军彊雄。
且撑剧寇。
自始多用武臣治。
各出己部曲家人。
疵政弛法。
习为循常。
有司用比边障远地。
掷置不问。
民亦甘心。
尚书再治之。
老民相率两走阙下。
丞相马。
叩头乞留。
请树生祠。
及诏追去。
攀辕携扶。
哭于道路。
尚书治外。
主治内。
尚书所至必称。
崱崱为名公伟人。
主实有内助焉。
穆宗太皇太后敬主。
尤为亲信。
俯首益卑。
车服侍使。
愈自贬抑。
觐谒温凊外。
口不言他事。
穆宗朝。
人不以亲贵称。
贞元时
德宗行姑息之政。
王武俊王士真张孝忠子联为国婿。
宪宗初宠于頔
来朝以其子。
配以长女。
皆挟恩佩势。
聚少侠狗马为事。
日截驰道。
纵击平人。
豪取民物。
官不敢问。
戚里相尚。
不以为穷弱。
自主降于尚书
壁绝外之。
初怒中笑。
后皆敬畏。
累圣亦指示主德。
诫警之。
至于今。
以主尚书显重于中外。
戚里亦皆自检敛。
随短长为善。
于是旧俗灭不复有。
尚书自许奉急追诏。
主有疾小愈。
强不肯留。
曰。
去朝兴庆宫
纵死于道。
吾无恨。
开成二年十一月某日。
薨于汝州长桥驿。
享年若干。
上废朝三日。
其年十二月某日。
主丧京师
比及葬。
两宫吊问。
相继于道。
开成三年某月日。
上御正殿。
丞相嗣复摄中书令正衙宣册。
谥曰庄淑大长公主
某年某月日。
祔葬于万年县洪原乡少陵尚书先茔。
礼也。
生男二人。
长曰辅九。
年十岁。
次曰杨十。
始二岁。
女二人。
某于尚书为从父弟。
得以实铭。
铭曰。
章武皇帝
唐中兴主。
刑于正妃。
教及嫡女。
婉婉帝子。
下嫁时贤。
影逐响答。
随顺缠绵。
杜氏大族。
枝蔓蝉联。
上有舅姑。
高堂俨然。
螭绶龟章。
玉佩金轩。
养色悦意。
待后承前。
人不我贵。
我敬我虔。
始终尽礼。
大小周旋。
馀二十年。
谁兴间言。
贵不召骄。
富不期侈。
是此四者。
倏相首尾。
自古名士。
或泥于此。
孰谓帝子。
超脱摆弃。
妇职是勤。
夫言是指。
池荒馆陊。
屏外不履。
淑德柔风。
天下倾耳。
宜乎寿考。
妇女婚子。
不锡全祉。
孰提神纪。
幽石有志。
显笔有史。
流于千祀。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御史大夫浙江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吏部尚书崔公行状836年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六 创作地点: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
公曾祖综。皇任醴泉县
祖佶。皇任太子中允
右散骑常侍。父陲。
皇任检校吏部郎中御史中丞袁州刺史。赠太师
公讳郾。字广略
威仪秀伟。神气深厚。
即之如鉴。望之如
既冠。识者知不容于风尘矣。
贞元十二年中第。十六年平判入等。
集贤殿校书郎。陜虢观察使崔公琮愿公为宾。
而不乐之。挈辞载币。
使者数返。公徐为起之。
且曰。不关上闻。
摄职可也。受署为观察巡官
后转京兆府鄠县。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刑部员外
丁邠国太夫人忧。杖而能起。
人有闻焉。外除拜吏部员外郎
判南曹事。千人百族。
必应进而进。公亲自挟格。
肖法必留。戾程必黜。
每悬榜举牍。富室权家。
汗而仰视。不敢出口。
宿吏逡巡。缚手系舌。
愿措一奸。不能得之。
凡二年。迁左司郎中吏部郎中
朝散大夫。旋拜谏议大夫知匦使
穆宗皇帝春秋富盛。稍以畋游声色为事。
公晨朝正殿。挥同列进而言曰。
十一圣之功德。四海之大。
万国之众。之治之乱。
悬于陛下。自山以东。
百城千里。昨日得之。
今日失之。西望戎垒。
距宗庙十舍。百姓憔悴。
蓄积无有。愿陛下稍亲政事。
天下幸甚。诚至气直。
天子为之动容敛袖。慰而谢之。
给事中敬宗皇帝始即位。
旁求师臣。今相国奇章公上言曰。
非公不可。遂以本官充翰林侍讲学士
命服金紫。旋拜中书舍人
仍兼旧职。侍郊天。
银青光禄大夫高承简罢郑滑节度使
滑人叩阙。乞为承简树德政碑。
内官进曰。翰林故事。
职由掌诏学士。上曰。
承简功臣允也。治吾咽喉地。
克有善政。罢而请纪。
入人深矣。吾以师臣之辞。
且宠异焉。居数月。
魏博节度使史宪诚拜章为故帅田季安树神道碑。内官执请亦如前辞。
上曰。魏北燕赵。
南控成皋。天下形胜地也。
吾以师臣之辞。且慰安焉。
居数月。陈许节度使王沛拜章乞为亡父树神道碑。
内官执请亦如前辞。上曰。
许昌天下精兵处也。俗忠风厚。
能抚之。吾视如臂。
吾以师臣之辞。而彰其忠孝焉。
是三者皆御札命公。令刻其辞。
恩礼亲重。无与为比。
历岁。愿出守本官。
辞恳而礼部缺侍郎。上曰。
公可也。遂以命之。
二年选士七十馀人。大扺后浮华。
先材实。转兵部侍郎
今上即位四年。公亟请于丞相閤曰。
愿得一方疲人而治之。除陜虢观察使御史大夫
先是陜之官人。人必月尅俸钱五千。
助输贡于京师者。岁至八十万。
公曰。官人不能赡私。
安能恤民。吾不能独治。
安可自封。即以常给廉使杂费。
下至于盐酪膏薪之品。十去其九。
可得八十万。岁为代之。
官人感悦。随治短长。
不忍为欺。万国西走。
陜实其冲。复有江淮梁徐许蔡之戍兵。
北出朔方上郡回中陇间。践更往来。
不虚一时。民之供亿。
吏须必应。生活之具。
至于瓶缶匕匙。常碎于四方之手。
公曰。此犹束炬以焚民也。
于是节宴赏。截浮费。
凡金漆陶木丝枲之用。悉为具之。
可飨数千人。民一不知。
复有诏旨支税粟输大仓者。岁数万斛。
始敛民也。远远近近。
就积佛寺。终输于河。
复籍民而载之。民之巨牛大车。
半顿于路。前政咸知之。
计不能出。公曰。
管仲曰。行五百里。
民有饥色。斯言重物也。
不可推迁。民受其毙。
况今迂直之计。有不翅习试五百里乎。
公乃大索有无。亲执筹而计之。
北临黄河。树仓四十间。
穴仓为漕。下注于舟。
因隙赏直。不败时务。
自此壮者斛。幼者斗。
负挈橐裹。委仓而去。
不知有输。他境之民。
越逸奔走。軿轸争斗。
愿为陜民。政成化行。
上国下国。更口赞颂。
凡二年。改岳鄂安黄蕲申等州观察使
囊山带江。三十馀城。
缭绕数千里。洞庭百越巴蜀荆汉而会注焉。
五十馀年。北有蔡盗。
于是安锁三关。鄂练万卒。
皆伧楚善战。寖有战风。
称为难治。有自来矣。
公始临之。简服伍旅。
修理械用。亲之以文。
齐之以武。大创厅事。
张威容。造蒙冲小舰。
上下千里。武士用命。
尽得偫盗。公曰。
劫于水者。以尽杀为习。
虽值童耇。而无舍焉。
比附他盗。刑不可等。
于是一死之内。必累加之。
盗相诫曰。公之未去。
勿触其境。然后黜弃奸冒。
用公法也。升陟廉能。
公举也。抚护穷约。
用公惠也。豪商大贾。
不得轻役。不得隐田。
父子兄弟。不得同贩于阖境之内。
有馀不足。自公而均。
复建立儒宫。置博士
设生徒。廪饩必具。
顽惰必迁。敬让之风。
人知家习。八年
江水涨溢。公曰安得长堤而禦之。
言讫。军士齐民。
云锸雨杵。一挥立就。
令行恩结。有如此者。
千里之内。如视堂庑。
虽僻左下里。岁腊男子必以鸡黍贺馈。
女子能以簪瑱相问遗。富乐欢康。
肩于治古。凡五年。
浙江观察使。加礼部尚书
公曰。三吴者。
国用半在焉。因高为旱。
因下为水者六岁矣。轻赋兵役。
不减于民。上田沃土。
多归豪强。荀悦所谓公家之惠。
优于三代。豪强之酷。
甚于亡秦。今其是也。
于是料民等第。籍地沃瘠。
均其征赋。一其徭役。
经费宴赏。约事裁节。
民有宿逋不可减于上供者。必代而输之。
诚祷山川。岁获大稔。
复曰。衣冠者。
民之主也。自艰难已来。
军士得以气加之。商贾得以财侮之。
不能自奋者。多栖于吴土。
遂立延宾馆以待之。苟有一善。
必接尽礼。因访里闾。
益知民之疾苦。随以治之。
才逾期岁。而民复振。
开成元年十月二十日。薨于治所。
多士相吊曰。使公相天子。
贞观开元之俗。可期而见也。
岂公不幸。实生民之不幸也。
主上痛悼。辍朝一日。
吏部尚书。公生得灵和。
自干名立朝。为公卿。
为侯伯。未尝须臾间汲汲牵率。
欲显名于合道。而仁义忠信。
明智恭俭。郁积发溢。
自然相随。不立约结而善人自亲。
不设沟垒而不肖自远。不志于荣达而官位自及。
公内外阀阅。源派清显。
拔于甲族。而复甲焉。
亲昆仲六人。皆至达官。
公与伯兄季弟。五司礼闱
再入吏部。自国朝已来。
未之有也。上至公相方伯
下及再命一命。幕府陪吏之属。
遍满内外。皆公门生。
公俯首益恭。如孤臣客卿。
惕惕而多畏也。自为重镇。
苞苴金币之货。不至权门。
亲戚故旧。周给衣食。
毕其婚丧。悉出俸钱。
不以家为。在家怡然。
未尝训勉。子弟自化。
皆为名人。居室卑庳。
不设步廊。宾至值雨。
则张盖蹑屐而就于外位。初镇于陜。
或束挺经月。不鞭一人。
至于驿马令五岁幸全。则为代之。
著为定制。曰。
致一物于必穷之地。君子不为。
其为仁爱而臻于此。及迁镇鄂渚
严峻刑法。至于诛罚。
未尝贳一等后一刻。或问于公曰。
陜鄂之政不一。俱臻于治。
何也。公曰。
陜之土塉民劳。吾抚之不暇。
尚恐其惊。鄂之土沃民剽。
杂以夷俗。非用威刑。
莫能致理。政贵知变。
盖为此也。闻者服焉。
呜呼。公之德行材器。
真哲人君子。没而不朽者也。
易名定谥。为国常典。
敢书先烈。达于执事
附于史氏云尔。谨状。
唐故尚书吏部侍郎吏部尚书沈公行状835年 唐 · 杜牧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五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公曾祖某。皇任泉州司户参军
祖某。皇任婺州武义县主簿
屯田员外郎。父某。
任尚书礼部员外郎赠太子少保
公讳某字某。明春秋。
能文攻书。未冠知名。
烈祖司徒岐公与公先少保友善。一见公喜曰。
沈氏有子。吾无恨矣。
因以冯氏表甥女妻之。贞元末进士
许公孟容给事中。权文公为礼部侍郎
时称权许进士中否。
二公未尝不相闻于其间者。其年礼部毕事。
文公诣许曰。亦有遗恨。
曰为谁。曰沈某一人耳。
许曰。谁家子。
某不之知。文公因具言先少保名字。
许曰。若如此。
我故人子。后数日径诣公。
且责不相见。公谢曰。
闻于丈人。或援致中第。
是累丈人公举矣。某孤进。
故不敢自达。许曰。
如公者。可使我急贤诣公。
不可使公因旧造我。明年中第。
文公门生七十人。时人比公为颜子。
联中制策科。授太子校书鄠县直史馆左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翰林学士
尚书司门员外郎司勋兵部郎中中书舍人。命服朱紫。
穆宗皇帝任学士。时事机秘多考决。
在内必取其长。循为宰相
公密补宏多。同列每欲面陈拜章。
互来告公。必取规议。
用为进退。岁久。
当为其长者凡再。公皆逡巡不就。
上欲面授之。公奏曰。
学士院长参议大政。出为宰相
臣自知必不能为。凡宰相之任。
非能尽知天下物情。苟为之。
必致败挠。况今百姓甚困。
燕赵适乱。臣以死不敢当。
愿得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
因出称疾。特降中使刘泰伦起之。
公称益笃。故相国李公德裕与公同列友善。
亦欲公之起。辞说甚切。
公终不出。因诏以本官兼史职
出归纶阁。久处密近。
思效用于外。恳请于丞相不已。
由是出为湖南观察使御史大夫。凡二岁。
转为人困事繁。恶易滋长。
官人调授。少得防冤。
疏通蹊径。人情物理。
无不曲尽。吏欲为欺于此。
照验之端。必明于彼。
民有未伸于彼。开张之路。
必在于此。亹亹循环。
皆极根本。尤重刑罚。
杖十五至死者。每有一犯。
必具狱断刑之后。遍示幕府吏
虽十人有一人以为小未可者。必再详究。
经费游宴。约事裁节。
岁有水旱。不可减于常贡者。
必为代之。江西宣州联岁水灾。
所贷万计。公善养情性。
自居方伯生杀之任。喜怒好恶。
是四者闭覆浑然。虽终岁伺之。
不见毫发。故黠吏欲贼公之所向高下。
其事终不可得。每处一事。
未尝不从容尽理。故所至之处。
富庶欢康。理行第一
每去任。人吏泣送出境不绝。
自宣城入为吏部侍郎二年。考覈搜举。
品第伦比。时称精能
宰物之望。属于佥议。
公每愿用所长。复理于外。
及薨于位。知与不知。
莫不相吊。上悼惜。
辍朝一日。赠吏部尚书
公与先少保掌国史。撰宪宗实录未竟。
出镇河南。诏以随之。
成于理所。时论荣之。
公生得灵粹。沛然而仁。
自幼及长。未尝须臾间汲汲牵率。
欲及于道。温良恭俭。
明智忠信。内积外溢
自然相随。自布衣至于达宦
凡所交友。皆当时名公。
奖美所长。复救所不及。
三十年间。无有携间者。
公常居中。虽有重名。
每苦于饥寒。两求廉镇
时宰许之。皆先要公曰。
欲用某为从事可乎。公必拒之。
至有怒者。公曰。
诚如此。愿息所请。
故二镇幕府。皆取孤进之士。
未尝有吏一人因权势入。尝择邸吏尹伦。
戆滞阙事。寮佐皆患之。
因请易之。公曰。
某出京师。面诫伦曰。
止可阙事。不可多事。
是伦适能如此。受不虚矣。
故二镇号为富饶。凡十年间。
权势贵倖之风。不及于公耳。
苞苴宝玉之赂。亦不至于权门。
虽有怒者。亦不敢以言议公。
公然侵公。其为守道自得。
皆如此类。在家无杖笞呵责。
家人自化。兄弟甥侄。
虽绝服者入门。饮食衣服。
指使其奴婢无二等。亲戚故旧。
周给所得。皆出俸钱。
不以家为。于京师开化里致第。
价钱三百万。讫二镇牵率满之。
及在床之日。周身之饰。
易以任器。京师士人。
杂然言议。以为非今日之有。
指为异事。呜呼。
公之德行。可以称古君子矣。
牧分实通家。义推先执。
复以孱昧。叨在宾席。
幼熟懿行。长奉指教。
泣涕撰记。以备遗阙。
以附于史氏云尔。谨状。
古宫词十首 其九 1268年5月 南宋 · 刘克庄
五言绝句 押萧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莆田
八代(原作伐,据翁校改)更相禅,休文北面萧(原作林文北面箫,据冯本改)
不如文惠妾,垂泪记前朝。
将相勿争私忿早定和战之计奏 宋 · 余应求
 出处:全宋文卷三○五七、《国朝诸臣奏议》卷一四二、《三朝北盟会编》卷三二、《历代名臣奏议》卷三四七
臣尝读《六月》之诗,有曰:「文武吉甫,万邦为宪」。
又有曰:「侯谁在矣?
张仲孝友」。
宣王既使文武之将征伐于外矣,若内无孝友之臣以与王居,则谗毁之言日至,忠谋不见用,虽有吉甫,乌能成其功哉?
唐穆宗则不然。
裴度以元臣宿望出讨幽镇,乌重胤、李光颜皆一时名将,势若甚易,而元稹用事,恐有功,妨己进取,所画军事,皆从中沮坏之。
故屯守踰年,迄无成功。
夫内外之事相须如此,可不监哉!
方今强虏入寇,四郊多垒,讲和之计虽决,而金帛之数未足;
兵将之势已振,而师出之日无期。
是宜内外之臣同心一意,共议国事,以雪耻辱之时也。
而道路籍籍,皆言宰执大臣与将相异谋,朝夕諠争,未有定论。
审如是,岂诚心为国者哉?
夫和亲征战之说,汉廷臣论之详矣。
今日之策,未可偏废。
然金币既不足,虏人必不肯退师;
三镇三关之地,向以兵力寡弱,不得不姑从之。
今诸将援师继至,而城下要盟,神弗信也。
若虏人必要金币之足与三镇三关之地,又岂得惮于用兵哉?
陛下既以兵事委李纲与诸将矣,愿诏执政大臣,以孝友张仲为心,和以济事,无争私忿,先公而后私,庶几大功可立。
如或不悛,与夫妨功害能之人,当显出之,求所谓孝友者而任之可也。
虽然,戎马在郊,城门未启,中外不通,已再旬矣。
和战之计,亦宜早定。
愿诏宰执将帅佥议于黼座之前。
使将帅出师与之对垒,然后遣辩士以利害、祸福、成败、曲直与之言。
若能休兵讲和以继好息民,策之上者。
苟贪惏而无厌,旅拒而不受,陛下虽欲勿战,得乎?
又况事直师壮,人有斗心,以宗庙社稷之灵,何忧不克?
所可虑者,穷寇远来,自居死地,困兽犹斗之时也。
愿更诏将帅持重应机,无轻接敌,以取万全之策。
不胜幸甚。
臣一介书生,不知兵谋,忠愤所激,欲默不能。
惟陛下财择。
韦处厚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九
搆大厦者。
实先梁栋之材。
济巨川者。
必资舟楫之用。
朕越自藩邸。
膺期大统
夙夜震兢。
若蹈泉谷。
况齐氓思乂。
艰步甫宁。
上奉山陵。
七月之期。
内伫吁谟。
庶政之始。
匡我眇末。
置之极枢。
将恢兴运之功。
俾协具瞻之望。
博阅名实。
获兹忠贤。
实帝赉予。
其谁与让。
正议大夫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翰林学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韦处厚
体道为徒。
见义能勇。
居易以行古。
至和而不流。
冰霜挺之姿。
贞白秉圭璋之德。
文挥风雅。
学该儒元。
器洽而保之以谦。
识明而用之以晦。
选自经艺。
侍于穆宗
擢司密命。
实赞先帝。
壹彼直操。
彰其远猷。
临危励难夺之诚。
推忠备宏益之道。
属者变生宫掖。
谋俟经纶。
首参厎定之功。
载竭忠贞之效。
雪愤横涕。
披肝贡词。
约我以罪己之勤。
博我以古今致理之要。
听必感动。
悉其条陈。
洪纤靡差。
梦卜斯协。
必能式是中外。
启兹雍熙。
俾予冲人。
克遂垂拱。
是用擢升鼎铉。
式亮帝图。
庶无愧于知人。
且用光于斯道。
于戏。
前哲有言。
良臣惟圣。
处殷忧举众之任。
济理沃心之期。
注四方倾听之勤。
在百度维新之际。
无怠于诲。
无废于身。
无旷于登庸。
无忽于询事。
慎尔初守。
固其持平。
协庙廷卿士之和衷。
贞观开元之令政。
用乂乃辟。
罔非在中。
崇易久大之规。
茂庶富阜康之绩。
勿替明戒时惟永图。
汝往钦哉。
无忝我命。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散官勋赐如故。
路随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九
绥辑万邦。实资乎元首。
弼成庶绩。允属于股肱。
将以导宣化源。崇固理本。
立我皇极。赞于时邕。
故任贤著于禹谟。纳诲彰于说命。
眷求懿德。斯惟佥谐。
中散大夫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翰林学士上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路随。性禀中庸。
气含大雅。身无择行。
学不为人。敏识周通。
宏才恢博。挺然仁者之勇。
蔚为君子之儒。祗事穆宗
侍经内殿。敷尧舜之大典。
畅周孔之遗风。雅言玉音。
奥义冰释。润色王度
发挥圣聪。出入禁闼。
践履华贯。位弥高而惟谨。
任愈重而滋恭。逮及先朝。
复参密命。雍容侍从
早巳赋于甘泉。左右便蕃。
未尝言及温树。周旋九载。
始终一心。直道匪躬。
谠言盈耳。每访谟猷之指。
用陈裨益之诚。出不忘于诡辞。
退必闻于削稿。器可经国。
忠能致君。迹其公正之方。
用升毗倚之任。于戏。
干戈未息。尔其宏智用以静寇攘。
役戍尚勤。尔其宣柔服以怀戎狄。
均国赋以安阜百姓。振朝纲以综覈群才。
退无后言。动必虑善。
贞尔百度。弼予一人。
宠以峻阶。委之极务。
往践厥位。时乃之休。
正议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勋赐如故。
萧俛乞致仕诏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二
新除太子少师萧俛
代炳台曜。
躬茂天爵。
文可以经纬邦俗。
行可以感通神祇。
夷澹粹和。
精深敏直。
以忠谠侍从宪祖
以器能弼谐于穆宗
皋陶陈九德之谋。
杨震有四知之慎。
进退由道。
周旋令名。
近以师傅之重。
畴于旧德。
俾从优礼。
冀保颐贞。
而抗疏辞疾。
勇退知止。
尝亦敦谕。
确乎难拔。
遂兹牢让。
厚我时风。
俾进秩于端僚。
仍加荣于贵绶。
叠示光宠。
式彰名臣。
于戏。
昔干木偃息。
犹藩魏君。
子房啬神。
亦扶汉嗣。
无使二哲。
专美于前。
始终懿图。
敬服休命。
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致仕。
皇太后册文 中唐 · 文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五
嗣皇帝臣言。
古先哲王之有天下也。
必以孝敬奉于上。
慈惠浃于下。
极诚意以厚人伦。
思由近以及远。
故自家而刑国。
以臣奉严慈之训。
承教抚之仁。
而长乐尚郁其鸿名。
内朝未崇于正位。
则率土臣子。
勤勤恳恳。
延颈企踵。
曷以塞其心乎。
是用特举彝章。
式遵旧典。
稽首再拜。
谨上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尊号曰皇太后
伏惟与天合德。
义申锡庆。
允釐阴教。
祗修内则。
广六宫之教。
参十乱之功。
颐神保和
宏覆万有。
大辽皇太后正旦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一
正月一日,侄孙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叔祖母大辽慈懿仁和文惠纯孝显圣昭德广爱宗天皇太后阙下,天令开端,岁阳协吉。
缅惟柔德,茂尔纯休。
爰将信币之仪,申讲善邻之好。
永言欣颂,曷究敷陈?
今差某官充正旦国信使副,有少礼物,具诸别幅,专奉书陈贺
不宣谨白。
皇帝问候大辽皇太后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三○
十二月日,侄孙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叔祖母大辽慈懿仁和文惠纯孝显圣昭德广爱宗天皇太后阙下,冬律正时,岁功就物。
夙讲善邻之好,谅绥柔履之和。
勉顺凝寒,益怀多祉。
今差某官充皇帝生辰国信使副,专驰柔幅,聊布遐悰。
不宣谨白。
皇帝问候大辽皇太后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三○
十二月日,侄孙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叔祖母大辽慈懿仁和文惠纯孝显圣昭德广爱宗天皇太后阙下,列纬回天,百嘉就岁。
缅惟柔德之履,具膺纯祉之蕃。
益冀冲绥,用符遥素。
今差某官充皇帝生辰国信使副,有少礼物,专驰柔幅,以表微诚。
不宣谨白。
大辽皇太后生辰书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三○
十二月日,侄孙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叔祖母大辽慈懿仁和文惠纯孝显圣昭德广爱宗天皇太后阙下,时纪冱寒,方谨闭藏之令
庆钟柔履,式符诞毓之祥。
爰命使轺,奉承礼聘。
践修好命,申祝寿祺。
今差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天章阁待制轻车都尉乐安县开国伯食邑七百户、赐紫金鱼袋孙永六宅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御史大夫骑都尉天水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七百户杨宗礼充生辰国信使副,有少礼物,具诸别幅,专奉书陈贺
不宣谨白。
大辽皇太后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一
四月日,侄孙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叔祖母大辽慈懿仁和文惠纯孝显圣昭德广爱宗天皇太后阙下,荐迂使指,嗣讲邻和。
形书意以弥勤,致币仪而兼腆,具承柔履,茂介纯釐,更冀绥将,用符祝咏。
林牙兴复军节度使萧禧回,专奉书陈谢。
不宣谨白。
大辽皇太后贺同天节书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一
四月日,侄孙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叔祖母大辽慈懿仁和文惠纯孝显圣昭德广爱宗天皇太后阙下,诞月纪辰,属薰飙之均燠;
睦邻修好,烦使驲之将诚,词致载惇,币仪兼腆,永惟感怿,罔喻名言。
怀化军节度使耶律晕等回,专奉书陈谢。
不宣谨白。
大辽皇太后生辰书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一
十二月,侄孙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叔祖母大辽慈懿仁和文惠纯孝显圣昭德广爱宗天皇太后阙下,栗烈凝阴,甫临于杪岁;
柔嘉毓德,爰纪于诞辰。
夙戒使轺,奉将礼币。
益固善邻之好,永绥万寿之祺。
今差某官充生辰国信使副,有少礼物,具诸别幅,专奉书陈贺
不宣谨白。
问候大辽皇太后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一
十二月日,侄孙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叔祖母大辽慈懿仁和文惠纯孝显圣昭德广爱宗天皇太后阙下,岁律将终,寒威载厉。
缅想柔嘉之德,茂绥戬谷之和。
申遣使轺,继修邻聘,更祈冲啬,用慰勤悰。
今差某官充皇帝生辰国信使副,专驰缄幅,以达诚怀。
不宣谨白。
大辽皇太后生辰书 北宋 · 宋神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五二四、《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一
十二月日,侄孙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叔祖母大辽慈懿仁和文惠纯孝显圣昭德广爱宗天皇太后阙下,时属杪冬,方涸阴之用事;
庆钟柔则,纪诞日之及期,申遣使轺,远将聘币,用谨睦邻之好,益绥介寿之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