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蔡觉轩 宋 · 熊庆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四、《蔡氏九儒书》卷七
某昔以孤童,自山中来拜庭下,时血气寖盛,学未知方,独好为文,道古今之事,以行其直。
君既许以责善之谊矣,忧幽以来,惕然内省,窃有志于古人为己之学,读书养性,莫知端倪。
曰采《诗》,曰记《礼》,曰《大学》,实常就有道之诲。
君之盛德,不斥其懵,乃若有取,至于益友相视。
最后羲文大义,独幸示教,出处定命,亦俾得闻。
是岂非仆之爱敬者同理而不同俗,君之告语者以实而不以文,故至久而益信欤。
泰道方亨,大君有命,世方日夜望君一起,以承家学,以淑后人,仆亦将就下风以请。
今乃窅然观化,溘埃而上征,吾党将何所依赖,师说将何所推行耶!
斯文日衰,世道日隆,藐兹小子,惟有抱遗书,入山闭户而已矣。
一词寓哀,直叙情愫。
敬之至者,焉用文之。
蔡觉轩哀辞 宋 · 熊庆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四、《事文类聚翰墨大全》戊集卷五、《蔡氏九儒书》卷七、《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七
西山之阳有名儒,曰觉轩先生姓蔡氏西山隐君子之子也。
西山是为庆元之党人,紫阳朱子题其墓,尊之曰先生
乃今有孙,是似其祖,人复以先生尊之。
先生行甚高,度甚夷,所学盖自孔氏,将进而未止,隤然处顺,渊乎似道,是可谓能世其家矣。
人士敬之,府公聘之,诸公贵人又荐之。
自山中特起为命士,将典教于州郡,以觉后学。
先生辞焉,有避莫得,使者书币在门,先生惊焉。
已而得微疾,钩深探微,涵茹古今,穷昼夜益不懈,心怦怦以悸。
越数日,竟正襟危坐而逝。
呜呼!
先生者,可谓顺理安常者矣,顺受其正者矣。
山中之君子野人,皆惊呼失声甚哀。
豫章熊某,其同门婿也,是有世旧,哀有甚焉。
思昔求道未获,盖将以紫阳之敬程子者请事于左右。
先生曰:「子知言也,益友也,奚师之足云」?
顾念斯言,辅仁服义,庸非得易道之益谦也欤!
斯文日衰,吾道如线,良可哀已。
于是修其辞曰:道之大原兮在天,待夫人兮弘焉。
维圣贤之述作,斯有觉于民先
慨先觉之寥寥,传后觉兮于一编。
凛正性而不踰,妙探赜而无前。
蹇濩落而不偶,将白首于山泉。
方抱道之将进,忽随化而溘然。
岂斯世之纷庞,不可得而参肩。
抑闻道而既早,不复畀其耆年。
将定命之有终,斡旦昼而推迁。
仰高天而难问,慨神理之幽玄。
繄修名之有立,尚磅礴于八埏。
双髻(《蔡氏九儒书》卷七《觉轩公集》作蔡模诗。题作《题武夷》)1154年 南宋 · 朱熹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双髻峰
绝壑藤萝贮翠烟,水声幽咽(一作咄咄)乱峰前。
(一作时)人但说青山好,肠断云间双髻仙。
南康尉司射亭后轩尽见庐山为取东坡觉来满眼是庐山之句名曰觉轩 南宋 · 项安世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千堆白浪捲彭湖,一叶青帆映大孤。
梦里东坡魂尚魇,岸傍梅福笑相呼。
开门翠壁连天是,回首惊波一事无。
推下黄䌷见真意,的知陶令是贤乎。
蔡仲觉名字说 南宋 · 真德秀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七九、《西山文集》卷三三
仲觉之幼也,文公先生命之曰,及其长也,又训之以伊尹之觉,先生之微指果焉在耶?
某尝闻先生有言:「为学当识大要。
程夫子发出敬之一字为学者言,欲以此收敛身心,置在范中,既不走作,然后随事随物究穷其理,则心地自然光明」。
呜呼,此先生教人之要旨也!
其所以名仲觉与所以训仲觉者,其皆以是与。
盖为学之大本,敬与致知而已矣。
伊洛君子既以此开示后学,使知表里交进之方,文公先生推明其说,不一而足。
传《中庸》也,既曰「非存心无以致知,而存心者又不可以不致知」,其释《大学》,又欲学者存此心于端庄静一之,以为穷理之要,穷众理于学问思辨之际,以致尽心之功。
凡此皆学者所共闻。
至于亲笔以命其名,援古以勉其学,则惟仲觉得之,而它人不与也。
然则仲觉将何以称此哉?
必也主敬以立其本,敛然不踰于法度之,穷理以致其知,超然有得于见闻之表。
既以自觉,又以觉人,庶乎不负先生付授之意矣。
仲觉之诸父皆以明道自任者也,归而求之,当有以启子之未悟者,顾某何足以辱,姑诵所闻以塞其请云。
蔡觉轩 其一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三、《铁庵集》卷二○
某前月朔一出,兼旬乃还,丝粟亡补。
所自喜者,将至东阳,识令季令君,至考亭又辱聘君访焉,温乎有道者之容,文公之所付者不苟矣。
至后山已晚,客舍立谈匆匆甚,明晨造谢,庭宇雅洁,顾瞻久之。
西山翁与节斋九峰先生之居,今聘君、令君继之。
昔贤偶在一处讲论终日,犹曰不知旧日曾有何人于此讲此事。
今环堵之室而天地万物之情、图书象数之妙,凡群圣贤用心处靡不究,以至阵图用世之学靡不周。
盖三世百年矣,而潜心益苦,用工益深,他处有此否?
他家有此否?
昔者诸老先生皆尝造门,固有越千馀里至者。
某也何幸,见贤昆仲于此,徘徊若不欲去者久之。
还司甫尔,又沐赐书,皆味言也。
《欧集》酒果之贶甚珍,何必尔?
贤者之惠不敢辞,感荷感荷!
微物匪报,惶恐。
蔡觉轩 其二 南宋 · 方大琮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八三、《铁庵集》卷二○
某家居时则知王潜斋建安书院,将至建得其书,则曰长斯堂者非觉轩不可。
某固尝援范公西监事以请,而觉轩不之许。
今琴声之成有日,而贱迹远去,何其特不逢邪?
犹幸今夏一出,得谒西山先生之居,与贤昆仲语移时。
还司甚欲奉邀以致朝夕考德问业之益,且闻觉轩亦有意焉,而卒不遂,何其重不逢邪?
文公之徒凋零殆尽,近其居而亲炙者觉轩与庄仲也。
若夫行成道尊,自勤苦著书外无他嗜,遂为四方学子所共归向,觉轩一人而已。
文公之所嘱付者岂偶哉?
可为吾道贺。
三帖归还,辄书数语其后,亦僭矣。
某将指罔功,叨恩易镇,更数日即行,欲走介语别,来翰尤拳拳,亦足见交相与之至情。
窃聆从吉之期在夏初诸生引领以望,其必惠然以毋孤潜斋之祝。
盖欠整顿处甚多,中间子与徐兄所以责诸生之不立志者诚然,如彼不受何?
所以须烦觉轩一来,使义理与纲纪俱明,其心服则事事行矣。
子与甚朴茂,尝与赵广文言之。
昨信夫真兄携觉轩所畀书相示,所以讶之者过矣,使朋友能听其言,觉轩所举何负于书院耶?
广文计日以待名儒之临,惜某不及预其间耳。
近荐三教官,一三山之吴,二皆大族。
若樵泮之贤得于夏间一见,而友士亲仁之美,则实于觉轩得之,感感。
比蒙示教,以《困卦》之义「君子岂终困」,盖深为潜斋致意。
潜斋岂交结者哉?
前贤受诬有甚于此,所恃者其自立素有以取信于世耳,夫奚伤?
闻其初见庙堂,历言天下事,尽荐当世士,几于空臆者。
某近与潜斋书,说他日自为之、自行之可也,觉轩以为何如?
某来建迟,五阅月不获与潜斋同时,又不遇觉轩于书院,岂终无相遇之时邪?
临纸怅然。
洙泗之门曾子年最少,故能衍其传于伋、轲也为最远。
今所望于觉轩亦然,愿言为道珍爱。
祭兄觉轩 南宋 · 蔡杭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一八、久轩公集
、权与兄觉轩平日以义理相琢磨,殆有如伯子叔子之在伊洛,每有疑义,必相与反覆辩析,以求至当之归。
所著《易传集解》、《大学衍说》、《论孟集疏》、《河洛探赜》诸书,皆相与讨论,以至成编,友恭之乐,埙篪应和
一日,忽闻凶讣,哀痛罔极,即乞祠以归。
庙堂方以枢掾倚重,屡请不从,以文归祭曰:
幼蒙教育,长同甘苦,手足之爱,同志之乐。
兄每不鄙庸愚,谓可与乎斯文。
对床风雨,率至夜分。
相期白首,不坠家声。
岂谓一旦遽舍而仙去乎!
昨兄之未病也,贻书拳拳,谓春间病革之时,已有遗命之属。
读之悲哽,岂料其果至于是耶?
自今以往,亦无意于人世矣。
即当乞祠以归,修身补过,以毕馀年,以无负兄之教;
诲兄之子,嫁兄之女,以无负兄之命。
庶几异日有以见兄于地下也。
呜呼!
言有尽而哀不可穷,手足之爱,从游之乐,今永诀终天。
谨远走价,敬奠一觞。
神兮有知,伏惟尚飨!
蔡模淳祐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南宋 · 范钟
 出处:全宋文卷七三○七、觉轩公集、《蔡氏九儒书》卷七
臣钟等滥沐恩光,职首揆席,若不推贤,何以致治!
切见建阳县布衣蔡模承累世之心学,有经济之大才。
居于乡则俗薰善良,出乎外则人有矜式。
臣尝见其与学者讲说,辩疑祛惑,微显幽阐,罔不奋发而兴起,今之学者皆师尊之。
考亭师友散亡之后,如者未见其比,真门孙支之秀出者。
今则不干禄仕,屏弃举业,是亦可谓尚志之士矣。
伏望圣明速赐施行,省劄下郡,津遣赴阙,处以学职,必能倡率士类,知所向方,以称朝廷用贤之意。
蔡觉轩遗像赞 南宋 · 赵汝腾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一、《庸斋集》卷六
山泽之儒,公辅之器。
禀厚体庄,养深气粹。
著书满家,有道名世。
无忝考亭,所命字义。
蔡觉轩模论语集疏序 南宋 · 赵汝腾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庸斋集》卷五
圣贤不作,而千万世得以求其心者,赖有书耳。
是以更阐互绎,不害其为愈精而愈密。
《鲁论》,师友答问书也,善待问者,是书具矣。
更秦火不亡,汉、魏诸儒训诂备至。
厥后邢炳疏之,然皆仅得于名物度数之间。
迨我朝,舂陵夫子独得道之大原,以倡二程
二程张横渠三夫子继和之,尹、谢、游、侯、吕诸人又和之。
是书各皆有训诂,义理粲如也。
紫阳朱文公《集注》出,而始集大成矣。
前有《集义》,后有《或问》,文公意未已也。
至《集注》,则暮年更定之书,盖其宗主程、张及三先生之门人,奇词奥旨,靡不毕备。
间有网罗汉、魏,旁及苏文忠昆仲、范太史及南渡以来先儒,一字一义之精,亦皆在所不遗。
嗟夫,何其粹也!
学者玩索而实践之可也。
文公殁二十馀年,其门人高弟皆不敢有所发明。
厥后勉斋文肃黄公授学者于华峰之上,始著为《通释》。
建安觉轩蔡君模又著为《集疏》。
二书出,愈精愈密矣。
勉斋亲炙文公之久,教学相长,《集注》因之而更定多矣。
《通释》大抵发明文公更定之意也。
觉轩则其先大父西山与诸父九峰节斋,皆尝从文公游,而身又及事焉,渊源厚而濡染深,生虽晚而闻最多。
故《集疏》虽间以己意,然皆采文公语录与文集及《延平问答》,勉斋节斋之说。
近时真西山诸人其说茍有合于文公者,亦间取其一二。
《通释》则峻洁而笃实,《集疏》则沉潜而缜密,大抵作而未离于述也,皆所以羽翼文公《集注》之书也。
予闻觉轩学行,尝数数为上言之。
觉轩殁,其子湛然文学彬彬,访予于建阳道旁,及抱其遗书,直至三山而请序于予,《鲁论集疏》其一也。
且曰先人将瞑目,犹拳拳于「逝者如斯乎」之一章。
予曰:「是非毙而后已者乎」?
故乐为之序。
蔡模易集义序 南宋 · 赵汝腾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八○、《庸斋集》卷五
易之为言,在太极先。
羲、文作,周公孔子述,凡更四圣人矣。
其为书也广大悉备,岂直象辞变占而已哉。
《左氏》载《易》占法,特其一耳。
盖《易》可施于卜,而非专主于卜也。
善言《易》者莫邃于濂溪
善传《易》者莫精于伊川
《通书》曰:「万物资始,诚之源也。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
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
又曰:「思者圣功之本,吉凶之机也。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知几其神乎」。
又曰:「不善之动,妄也。
妄复则无妄矣,无妄则诚焉。
故《无妄》次《复》,而曰『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濂溪之旨,伊川得之,即阴阳屈伸往来阖辟之妙,衍而推之于人事,举错酬酢之间,拟议变化之际,曰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四圣人之蕴,具于是矣。
当是时,书出而门人有泄天机之语。
伊川自谓止七分,盖谦辞也。
朱文公因公用享于天子田,获三品等辞,遂有《本义》之作,曰某彖占当如是,某爻占当如是。
近世学者遂一切以卜筮视《易》,而不知文公预忧之矣。
其《原象》曰:「程演周经,言尽理得,弥亿万年,永著常式」。
其《警学篇》曰:「在昔程氏,继周绍孔,粤指宏纲,星陈极拱」。
其推程氏之《易》矣,其训学者至矣,岂专以卜筮言哉?
文公之高弟蔡西山尤通于《易》,尝授其子节斋,节斋授其犹子觉轩,今觉轩《集义》所载是也。
《集义》宗主程、朱、杨、吕,参之家学,间又附以己见,于《困》卦言小人之困君子,适足以自困;
释《艮》卦彖辞之止为闲邪,释爻辞之止为圣人之止,是皆儒先之所未发。
大抵发明义理,不专主占筮也。
鲁国男子以吾之不可,柳下惠之可。
觉轩者,可谓善学文公者。
觉轩之子湛然曰:「是书先君犹未脱藁」。
予曰:「义理其有穷乎?
天假觉轩数年,其书又不止于此矣」。
湛然将刊而传之,俾予附名篇端,不得而辞也。
蔡模墓志 南宋 · 翁合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七、《经义考》卷三五
先生讳模字仲觉九峰先生冢子。
淳祐四年丞相范钟荐,谢方叔亦乞表异之,诏补迪功郎,添差本府教授
尝辑文公所著书,为《续近思录》,及《易传集解》、《大学衍说》、《论孟集疏》、《河洛探赜》等书行世,学者称曰觉轩先生
觉轩先生过访简诗 清 · 缪思勃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老去知交会面难,留君小住共盘桓。
清和正值年光好,放旷长教心境宽。
野簌圆蔬随意办,牡丹芍药逐时看。
不然相对忘言坐,万卷图书与古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