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正旦内中露香表 北宋 · 胡宿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二
伏以韶律回春,条风发岁,杲日行于苍陆,生气出于东方,穹厚之眷怀,底华戎之康靖
逖瞻层宙,升荐灵香,仰冀盖高之仁,弥拥维新之福。
按:《文恭集》卷三四,四库传抄本。
重修祠山庙记天圣九年九月 北宋 · 潘说
 出处:全宋文卷四○○、《祠山事要指掌集》卷九
夫生无益于事,而死被其享者,邃古之所谓文。
先克生其功,而后陨于名者,有邦之所未见。
成周垂法,因先王而设,所以莅司勋之职,俾与祭于大烝。
皇汉下诏,自百辟以降,所以颛列郡之守,得率官而行礼。
若乃致身尽力,不惮其劳,佑民阜物,能康其用,必可树聪直之嘉德,挺英灵之异禀。
列诸庙貌,一土而是凭;
奠兹牲币,四时而来顾。
矧以史牍攸载,均天子之事,而远方者各奉神祠,礼经有验明圣人之制,而非族者不在于祀典。
历代逾远,其流寖长。
是知匪称能人,安肇殊迹;
无建洪伐,宁光永世
信中之惟溥,而血食之弥众者矣。
广德军者,《禹贡》扬州之域也。
在昔秦并战国,是居鄣郡
唐有天下,乃领桃州
图牒虽存,井邑屡改,寡鱼盐之利以聚生齿,罕林泽之饶以输公上。
加之乱离相踵,草创斯甚。
好辞少信,因而复旧;
轻死易发,习以为常。
我朝开基,兹土建垒,腴地兼倍,珍物旁极。
结宇万象之宏敞,行车百廛之走集。
被服宽,尽去乎轻扬之俗;
舞蹈泰辰,中兴乎佳丽之地。
负城西出五里,有祠山庙焉,昔广德王炳灵之所也。
王生自汉季,家于霅上
树善滋德,传闻耆旧;
流光锡羡,遗逸世谱。
但以尝患,此邑不侔他邦,融川湮道于四郊,剡楫阻商于诸货。
繇是改为物异,兼济人艰,驱役乎阴兵,疏导乎圣渎。
月日未几,涛波争下。
无何民力浅而难援,天公重而莫与。
只踰跬步,治水之绩弗章;
寻辞尘世,上迁之期来偪。
奇形歘尔而他去,休烈俨然而在望。
厥后境受巨赐,家蒙多福,爱慕时作,崇向迭兴。
以谓不奂土功,无以安致荐之坐;
不严绘事,无以形如在之威。
是用灵宇落成,睟容宁处。
射者弗敢遥向,雅类共工之台;
每伏得以陈祠,更符黄石之冢。
六朝之继往,仍五代以相承,享年虽深,制位如昨。
或王师请援,潜施军旅之效;
或客子祈生,远息风波之苦。
岁罹水旱,求之则降丰穰;
人罹札瘥,祷之则臻康靖
著诚致洁,无有远近;
依德享义,不差毫釐。
故能梁代崇白璧之褒,唐家赠朱绂之宠,爵号序进,勋阶累升。
既而申上公锡衮之荣,获列土称藩之盛。
尸祝咸备,碑刻尽存。
而丁我一平,垂兹四叶,几上神迹,多隆息命。
惟王奠居南纪,克膺丰祀,然守臣屡尝于草奏,何中旨未霈于真封。
得非畏垒之稷至人,而庚桑顾逃于羽俗;
永平之图列将,而马援不预于云台
岂其命也,盖有时矣。
景德中军使著作成君悦以堂庑偪下,垣墉不完,闻事状于帝阍,出资缗于公府。
绳墨之运,速哉神化;
丹雘之饰,轮焉鼎新
俄自匠石一劳,星灰二纪,士民以之相践,风雨以之迭苦。
损而不已,又抱复惶之忧;
陋如之何,将起坏梁之叹。
今骑长汝南袁公以绫被锦帐,为郎两曹;
以铜虎牙璋,出牧千里。
条教之始,游刃立恢;
案治之馀,乱绳俱葺。
所谓高平境内,恩之犹父母;
清河门下,重之为神明。
爰及班春,曾未期月,一此瞻封,亟行修奉。
自是诚感灵应,同圆之受命;
言出响随,比洪钟之待扣。
斯为盛矣,岂可诬哉!
公因念任长孙之在会稽,慕延陵之风,故遣乎先馈;
钟离意之迁鲁国,治孔堂之壤,故出乃私钱。
子房号留城之侯,而宋公经涂,尝申教而修庙;
诈阳为都水之掾,而邓守居职,遂画像而崇祭。
前芳未泯,遗躅可希。
于是程工技而悉,涓辰日而皆吉,不改革于故地,就规摹于大壮。
砻石畚土,增以宏基;
斩材陶瓦,盛其业祠。
靡加扑抶,讵有泽门之讴;
善为经始,宛如灵台之乐。
戒事未久,计庸告毕。
绮疏镂槛,晴霓而上出;
重橑修梁,轶飞雨于太半。
平荡,峻其阶所,尘嚣脱去,深其门闼。
而又衣冠游集之向,仅同于清庙;
歌舞荐陈之位,相高于太一。
允谓时制,冠于列城。
先是邻国善良之家,吾乡清信之侣,乞灵徼福,日深罗于庭下;
喜舍务施,大充牣于帑中。
经此谋新,了然度费。
故鼎茵右族,罕率力锱铢;
臧获追胥,讫忘劬于蚤暮。
既能成其尽善,适足昭其全德。
重以芳林甘木结凑其间,石阜胜川回带于左。
香花馥郁,恍若仙都
烟雾纷敷,殆非人境。
宜乎镇此善地,郁为奇观。
宝势萃止,但栋干之弥坚;
馨德来思,胡威神之恐歇。
是以钟山之下,并美子文之祠,齐国之间,参名石相之社而已。
说决策西上,久困尘游;
赐告南归,方欣介处。
而袁公适因成艺,见命鄙言。
顾兹懵容,敢不祗情。
牵课而就,素异于登高之赋;
黾俛以书,大惭乎直笔之史。
他日輶轩采俗,方志录异,即目其殊胜,斯地也贯七千神灵之封;
原其初始,斯文也绍三十世家之作。
后之见者,兹无让焉。
时天圣九年九月二十七日,谨记。
再免明堂陪位表 其二 北宋 · 张方平
 出处:全宋文卷七九九、《乐全集》卷二九
合宫备礼,方蒇事于季秋
列位侍祠,尚不遗于故老。
仰恩荣之优异,循衰瘵以战兢。
伏惟太皇太后陛下聪明自天,博厚载物。
左右景命,固大济于艰难;
保育神孙,既聿跻于齐圣。
邦家康靖,朝野肃清。
颂德告功,既对天而不怍;
隆礼备乐,念报本之惟时。
当鱼丽之世,而物既盛多;
思齐之圣,而神用昭格。
拥纯禧于二圣,肆大赉于万方。
旷古上仪,于今盛典。
臣久辞屏著,退伏里闾,睹声明于垂尽之年,受德泽于惟新之政。
顾馀龄之已幸,矧温诏之见临,是宜策励造廷,齐明就列。
与其失周士在庙之敬,不若同民击壤而歌。
文物莫瞻,梦有均天之想;
精诚未已,心为魏阙之游。
内中福宁殿开启三长月祝圣寿道场青词八月二十六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二、《欧阳文忠公集》卷八五
伏以凛秋肃物,嘉岁序之成功;
吉月延祥,按仙科之旧式。
瞻彼清真之驭,敞兹禁密之廷。
荐以芬芳,通于杳默。
伏冀寿龄永固,福应来臻。
隆宝历以遐昌,均庶邦而康靖
并州新修庙学记至和元年 北宋 · 韩琦
 出处:全宋文卷八五四、《安阳集》卷二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一六、《永乐大典》卷三五八五、《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三○四、雍正《山西通志》卷二○一、乾隆《太原府志》卷五五、道光《阳曲县志》卷一五上、光绪《山西通志》卷五四、九四 创作地点:山西省太原市
三才各有主。
四时大运主乎天,万物大生主乎地,人伦大化主于夫子。
曰:于道何主?
曰:主其中者也。
然天地之主,或不能常焉;
而吾夫子之主,虽终天地而不变也。
凡为人君、为人臣、为人子者,能勉而及吾夫子之主,则其国治焉,其家保焉,其身安焉。
虽天地之主有时而戾,固无预乎吾之所及。
然则人之道孰先乎吾主哉!
有天下国家者,可不知其本乎?
先儒称夫子者多矣,独杜牧之谓自古称夫子之德,莫如孟子
称夫子之尊,莫如韩吏部
盖言莫贤其德,而社稷莫偕其尊。
诚哉!
后之学者虽欲极言而增大之,又孰加焉。
唯郡县守长得施其教者,能兴学以恢其德,崇庙以称其尊,斯可以达其本者也。
太平兴国四年太宗皇帝平伪刘,一天下,坏太原故城,徙州榆次
又三年,复迁于唐明。
当时经始者,乘用武之后,虑弗及远,不知并据都会,异日为一道之本,凡城隍官府,门户衢陌之制,一从茍简,不中程度。
视夫子之庙,尤为不急,置城之东南隅,体陋而削,仅有祠所。
景祐中康靖李公若谷首即庙建学,得赐田赡学徒,而人始乐教。
庆历初文烈明公镐建礼堂于夫子之殿北,而讲始有容。
然皆因仍故基,地偪隘。
其后生员寖广,至圬东西序所图诸弟子室而处之。
二时释奠,三献从祀,官与学生执事者,不能遍列于庭,半立庙门之外。
皇祐五年春,某忝被州寄,受署来谒,知于礼之渎,而未遑改作,始奏隰州司户参军牛景充教授,以专学职。
明年秋,大穰,民安事简。
于是驰使东鲁,得仙源庙图像冠服之实,买民庙北地,命崇仪使、并代州管内兵马钤辖张僎,右侍禁兵马监押王守恩,集工视役,彻其旧而一新之。
然后广殿耽然而雄,睟容俨然而尊。
颜氏以降诸弟子,孟氏以降诸大儒,或像而侍,或图而列,次序于堂庑之间,焕然大备。
复徙庙东州兵之居以置学,南书楼,北讲堂,东西斋舍,庙学异门。
又设射侯于庙学之间,以备男子之习。
至于起居饮食之事,必严其所,俾称是焉。
自始事底讫功,凡度材治基,逮涂茨丹雘之细,一须官用,无及民者。
夫庙学之新,其于为治之道,窃有志达其本者,而诸生其达学之本乎!
今饰公斋,萃公书,洁公食,日授经,月课文。
昧其教者茍曰:此欲吾艺之精,取进士科,富且贵而已。
噫!
如是,则吾学乃教人窃禄之地,非有望于诸生也。
夫精艺而求仕,末也;
得仕而行道,本也。
然不由其末,则不得施其本。
故由末而仕,其末不可用而本或不存焉,非窃禄何哉?
且晋之俗,陶唐氏之俗也;
吾夫子之道,二帝三王之道也。
岂习俗之易,而习道之难哉!
盖习俗易者,其法传;
习道难者,其学废。
今学兴矣,处吾学者,其务外勤于艺,而内志于道,一旦由兹而仕也,则思以其道为陶唐氏之臣,心陶唐乎其君,心陶唐乎其民。
能如是,吾始谓之达其本。
至和元年月日记。
蔡州为淮康军诏景祐二年十一月己丑 北宋 · 宋仁宗
 出处:全宋文卷九五八、《宋大诏令集》卷一五九
王者督师之地,立节制之名,所以启公侯之封,崇屏翰之望,宝大土宇,卫于京师
乃眷汝南之墟,旧惟豫州之域,控带淮渎,密迩浚都。
城邑旁连,允为剧郡;
赋舆错出,实异庶邦。
矧气候本于中和,风俗底于康靖
宜升建牙之号,式厉经武之方。
蔡州宜升为淮康军。
陈州富相公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六、《古灵先生文集》卷一○
久尘近侍,方不职之斯虞;
出守辅蕃,实冒恩之为愧。
涖官之始,德有归。
斯盖留府司空侍中,不世真儒,佐时元老,忠义贯于金石,学问际乎天人。
辅圣三朝,茂昭于贤业;
抚绥一道,行奏于肤公。
顾惟谫微,素被提奖,忝兹明命,实出鸿钧。
私欲不违,幸致旨甘之养;
官守无事,惟图康靖之风。
上酬主眷之隆,次答知己之赐。
赵大资再任成都府诗序 北宋 · 文同
 出处:全宋文卷一一○三、《丹渊集》卷二六、《成都文类》卷二二、《永乐大典》卷一○九九五、《全蜀艺文志》卷三二、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卷一二
上五年秋七月丞相成都守臣当更,其所以宜往者名氏陈于上前,曰:「是其职序才业,皆可以称其任,惟上之所择者」。
上凝神久之,且曰:「今海内之蕃域,号为至重者,举莫若吾之全蜀。
壤土衍沃,民俗丰夥。
外之则八国种落赖之以绥辑,内之则四道郡邑倚之以康靖
得人而重,固异他所。
须智略沈辩,威惠肃给,厌舆论之所与,慰遐氓之所欲者,始为其人矣。
我有耆哲,宛在东土,是尝屡以仁爱明恕抚吾西南之民,其民怀服其信厚,逮今未闻有辄敢一日忘去者。
此将烦之再涖于彼,其谓往制,无或循袭」。
丞相奉被上旨,乃曰:「圣虑所及,度越常议。
选委良帅,以遗井络,远人蒙庆,不胜至幸」。
于是以资政殿大学士召公营丘
大旆过国,诏趣见上。
众悉谓公辅臣,必以远解。
既对便坐,独奉天语,雍容启问,移漏累刻。
惟以愿得亟装出都门,并驿临治,以副上之所以待下之意,讫不以私请自免,以图便安。
遂行,上褒嘉之,驰使劳谕,眷委之厚,无与为较。
先是,公二纪之中四临于
人既闻公来,男謼于道,女欢于灶,皆曰:「我之匕箸安于食,而枕笫乐于寝者,不图今日复因于我公矣」。
公既至,简条目,去苛暴,刷涤梗垢,磨荡昏瞀,群疑革而冰消,大扰息而波澄。
未逾月,而梁岷之下晏然已为乐国矣。
同昔者尝闻之于公曰:「夫感物患乎有心,有心则接于物也泥而不博;
临理贵乎无欲,无欲则烛于理也明而不闇。
泯诸妄虑,照以正见,则天下之治,安有所谓龃龉而难致者哉」!
公素事于此,以为身术,故入居嵓庙,出殿巨屏,曾不以内外曰轻重,而一以于其所无事者为政治之本。
凡取知于君,而获爱于民者,其将繇此者欤。
同常欲有所论撰,以纪公之休懿。
会赴官兴元,道出门下,公因授以送行诗一篇,俾同为之序。
同乃述上之所以复用公于蜀,与公之所以得蜀人之欢心者,题其篇首。
诗自韩魏公而下,凡若干章云。
熙宁六年上元日谨序。
秀州真如院法堂记皇祐四年四月 北宋 · 司马光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二三、《司马公文集》卷六六、《至元嘉禾志》卷二二、万历《秀水县志》卷九、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九九、二二八、《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一一五、光绪《嘉兴府志》卷一八
壬辰岁夏四月,有僧清辨踵门来告曰:「清辨,秀州真如草堂僧也。
真如故有堂,庳狭不足以庥学者。
清辨与同术惠宗治而新之,今高显矣。
愿得子之文刻诸石,以谂来者」。
光谢曰:「光文不足以辱石刻,加平生不习佛书,不知所以云者,师其请诸他人」。
曰:「他人清辨所不敢请也,故维子之归,而子又何辞」?
光固辞不获,乃言曰:「师之为是堂也,其志何如」?
曰:「清辨之为是堂也,属堂中之人而告之曰:二三子茍能究明吾佛之书,为人讲解者,吾且南乡坐而师之。
审或不能,则将取于四方之能者。
皆伏谢不能,然后相率抵精严寺,迎沙门道欢而师之。
又属其徒而告之曰:凡我二三子,肇自今以及于后,相与协力同志,堂圮则扶之,师缺则补之,以至于金石可弊,山渊可平,而讲肄之声不可绝也」。
曰:「师之志则美矣,抑光虽不习佛书,亦尝剽闻佛之为人矣。
夫佛盖西域之贤者。
其为人也,清俭而寡欲,慈惠而爱物,故服弊补之衣,食蔬粝之食,岩居壄处,斥妻屏子,所以自奉甚约而惮于烦人也。
虽草木虫鱼,不敢妄杀,盖欲与物并生而不相害也。
凡此之道,皆以涓洁其身,不为物累。
盖中国于陵子仲焦先之徒近之矣。
夫圣人之德周,贤者之德偏。
周者无不覆,而末流之人犹不免弃本而背原,况其偏者乎?
故后世之为佛书者,日远而日讹,莫不侈大其师之言而附益之,以淫怪诬罔之辞,以骇俗人而取世资,厚自丰殖,不知厌极。
故一衣之费或百金,不若绮纨之为愈;
一饭之直或万钱,不若脍炙之为省也。
高堂钜室,以自奉养,佛之志岂如是哉?
天下事佛者莫不然,而吴人为甚。
师之为是堂,将以明佛之道也。
是必深思于本原而勿放荡于末流,则治斯堂之为益也,岂其细哉」!
祭张公龙王庙祈雪文 北宋 · 苏颂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五四、《苏魏公文集》卷七一
祭于张公龙王之神。
伏以应龙之德,神化无方。
静而渊潜,则其用莫见;
动而天飞,则其利尤博。
故大《易》之所赞,三圣之所述,其至德盛美,岂虚也哉!
颍之近境,地有灵泉
神物所蟠,庙貌斯在。
风俗向信,州邑报祈。
岁无饥凶,实赖神贶。
今亢阳为沴,雨雪不时。
嘉种将枯,民用咨怨。
某受天子之命,作吏于兹。
惟民疾苦之是忧,惟时灾眚之是恤。
所以夙夜惶惧,将祈于神。
案俗旧仪,挹彼源液,惟神昔尝应化于是邦,今则血食于一境。
必能奋起利用,阴运化工,驱风召云,洒润流泽,使千里浃洽,五稼滋茂。
时格和平,人叶康靖,非独守吏蒙其福釐,抑所以延神休于无穷,岂不伟欤!
云顶山 北宋 · 吕陶
 押词韵第十一部
崎岖上层山,十里到巍顶。
天形露空阔,物态蓄深静。
群峰峙其旁,俨若挈裘领。
广野辟于下,谁为画庐井。
殿阁耸盛观,松桧富清景。
萧然古佛界,邈矣真仙境。
枯株吐芽蘖,晴云发祥庆。
尽手矜妙逸,诗毫事奔骋。
乘高纵閒目,幽意适遐迥。
班班见彷佛,历历可穷省。
兹山介两蜀,镇压犹巨屏。
南连三峨巅,北距双剑岭。
东西数万里,高下几千顷。
地产号充盈,天时与康靖
民间丰岁乐,事外化日永。
揽辔一登临,兹焉聊赋咏。
应制举上诸公书 其一 1070年 北宋 · 吕陶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四、《净德集》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陶闻之,圣人之所谓道者,以简易为宗,以该天下之理;
以仁义为用,以成天下之务。
非幽远而难明,阔疏而难施,汗漫而不可考信。
自微言既息,章句之学,随流而兴,百家异骛,众说殊骋,各习其师,忘失统要。
故为《易》者不穷天地之本始、变化之至神,以推迹于人事,而务言上下无二经之异,《系辞》非仲尼之作。
为《诗》者不究风俗之代变,王道之初终,以参验于治体,而好议《商》、《鲁》二颂之不同,毛、郑两解之小异。
为《春秋》者不考赏刑之大原,权制善否,一归皇极,而争辨日月之为例,五始七等之成文。
为《书》者不取君臣上下、都俞告戒之义,号令施设之体要,而竞论《武成》之不可尽信,《秦》、《费》二誓之不当作。
有释数字之文至数十万言而是非无所处正,求以援世率民、乂天下国家之大略,盖阙如也。
昔者之盛,崇冠百王,而《书》称其德乃曰:「顺考古道而行」。
傅说戒于商宗,则亦曰:「师古以克永世」。
孟轲皇皇战国,开说诸侯,然非二帝三王仁义之语,未尝辄道。
摭此而论,则君臣之际,舍斯文要道,安所稽法,以全适治之具哉?
是以二汉硕儒若董仲舒儿宽公孙弘夏侯胜隽不疑伏湛侯霸鲁恭郑兴桓荣之徒,皆以经术博彊,果于适用,其辅导世主,推明治统,建大议,施远业,率有考据,不悖于三纲五常之分义,若持权衡、按绳墨,以审万物之轻重曲直,而毫忽莫敢欺也。
永惟圣人立教贻训之心则既如彼,君臣之际师经式道则又宜如此,而学不执六经之用,以酬世务之变,乃放肆纷纭,乐为衍说,而滋破碎之害,深足惜焉。
抑又闻哲人志士之所存,不以离俗为高,求全于世而已。
盖仁以为任,远而逾励,大则欲恢隆先务,以跻至治之极;
小则欲举偏补弊,以便安于一时故也。
然三代之盛时,皆出于圣人营创业之法,足以维持百世,是故井地以授民,什一以定赋,而天下之食足;
九赋以待用,九式以均节,而天下之财丰;
乡遂以为六师,农隙则教战,而天下之兵强;
自家党以上至于国都,皆立学以训导,而天下之士得其素养;
六卿率属,辅昌王治,中外之务必举,而天下之官无倖位。
凡所以用于政教者,皆可循而守之,其贤智才能之人,惟在办事,而不复有加损废置之作。
迨夫两汉,皆乘丧乱之极,三代之宏规大范,盖无存者。
其君臣之计议,多出于一时之茍简,而百度未俱,不足为后世之袭用。
及其弊生变起,则贤人君子裁量揆叙而为之策。
是以七国交峙,而外有尾大之衅,反者将起,则晁错献削地之说,以弱诸侯而彊王室。
百姓背本而趋末者众,淫侈之俗日长,而财用大蹶,则贾谊陈务农之计,欲驱游手而归之南亩,以广储积。
兼并之路不塞,而富室拥资巨万,贫弱愈困,则仲舒贡限田之议,以检过制而补不足。
牧人之吏屡见罢易,而生民不能绥静,则朱浮申苛察之戒,欲久其职,俾人服从上教。
选举失实,贤不肖混乱,而无以协宣风教,则左雄抗限年之请,以考练名实,要之得人而任。
刑烦禁密,世主以峻政为威,而元元陷于惨暴,则陈宠上蠲法之疏,愿除其溢于甫刑者,以应经中礼而济群生。
凡为是者,大概缀缉缺漏,枝柱倾邪,随形栽割,期措斯民于康靖之域而已也。
抑又闻,圣人之政,皆切致治而不能无弊;
学者之言,务好陈文而未必可以适用。
以不足适用之言,陈不能无弊之政,则华采胜,而事非根切,岂所谓有补于世哉?
昔汉文以恭俭治天下,号为隆平,朝廷无大过,边鄙无大忧,天道地化无大变异,生民无大失职。
然而献书者以为可痛哭、可流涕、可长太息、背理伤道,难遍以疏举。
岂当时之势诚尔邪?
盖亦激于忠愤,力为切直可畏之语,冀以感悟人生之意故也。
陶尝读六经,探索要归,舍章句之习,而务以简要明切为之本统。
又尝历览旧史,窃迹近事,考究古今得失盛衰、治乱安危之变,而仅有得者,乃言而笔之。
不溺于侈辞夸说,以求工于文,而庶几焉一有以资治理之用。
治平中,知者谓其可塞天子直言之诏,采而闻诸朝。
验于今日,则时异事变,而畴昔之论,多无取矣,然犹勉竭区区,欲求合于科举之式度者,盖知其指归也。
恭惟阁下德业。
文章之懿,充积于中,辉光于外。
以二帝三王之道献告吾君,讲修国具,以幸万世,博收天下之材而权乎器任,俾尽其用,安以一介为微而不见录于左右哉?
《诗》曰:「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言君子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而咏歌之矣。
又曰:「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言古之贤者谋及匹夫,而取其善也。
夫二《雅》之奥训,皆明哲之所履蹈,以完其事业。
陶固不足被长育之赐,亦庶乎先民之询者矣,惟阁下一与之进,幸甚幸甚。
朝奉大夫华州苏君墓志铭 北宋 · 范纯仁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五九、《范忠宣公集》卷一五
君讳澄,字道渊河南人也。
曾祖讳易简,事太宗皇帝礼部侍郎参知政事,赠太师尚书令中书令
其先世爵里族望,皆见于《国史》。
祖讳耆,工部郎中直集贤院、赠礼部侍郎
父讳舜宾大理评事,赠光禄卿
侍郎生三子:舜元、舜钦及光禄,俱以能文章、善草隶得名当世。
光禄不幸早亡。
母夫人韩氏,参知政事忠宪公之息女,今丞相观文殿学士南阳公之女兄也。
生君一子而嫠,见其神意爽异,曰:「此子吾可托其终也」。
遂自誓不复嫁,教养勤至,尽养母之道。
未成童,以外祖参知政事忠宪公荫,补试秘书省校书郎
参知政事康靖李公,与忠宪公之契,见君于韩氏,奇之,妻以其子邯郸公之女,后封仁寿县君
君既冠,奏为蔡州观察支使,移曹州
二州皆在钱修懿公幕下
君虽尚少,凡参决政务,人乐其平,狱讼者多愿得苏君决之,故钱修懿公屡举君于朝。
信阳军罗山
采历代为令者之美政,集为一编,目曰《令长故事》,常法而行之。
用荐者迁大理寺丞、知绛州太平县,移河南府寿安县
为教条,约束简而中理,后令罕能增损之者。
初作永昭陵,近陵之邑皆供其役,部使以为令者难其人,遂檄君摄偃师县
民免驱迫,而事不愆,素课为诸邑最,使者交荐之。
以劳加骑都尉,拜太子中舍,迁殿中丞
秩满,知同州澄城县,改国子博士
既去,而民思之,以邑与君同名,至今犹多称为比县。
通判兴元府,迁虞部员外郎,又移通判原州
未之官,丞相正献公三司使,荐君勾当京南排岸司。
会朝廷更司农常平力役之法,议欲自西都为始而推行之,君被选为通判河南府,以司其事,迁比部
事就召还,除提举司勾当公事,改三司勾当公事,未几擢为度支判官,出知绛州
赐对,上面加慰谕,改知真州,迁驾部
会岁饥,民之疲羸流冘者遍其境,君发廪赒贷,或饷以糜粥,存活者不可胜计。
朝廷擢为江东提点刑狱公事,兼常平农田水利差役盐事。
部占大江,公私舟船,苦于风涛,覆溺而莫知避免。
君奏并江凿小河数十,以纾其患,人皆赖之。
还朝,出知单州
会更官制,改朝请郎
又请知华州,迁朝奉大夫
时朝廷兴师西讨,州当诸路之冲,调发供亿,名数浩繁,期会促急。
君施为应接,皆得其宜,故先事而边用毕集,然君亦积劳成疾矣。
元丰五年三月二十七日卒于位,年五十有二,华民为之罢市。
讣至都,君之叔舅、今枢密韩公,因奏事语及君之才,不幸早卒,而老母在堂,上为之嗟悼。
君事韩夫人笃于孝谨,非公事宾客,未尝去左右。
承颜养志,曲尽其方,庭闱之间,怡怡如也。
或太夫人辞气小异,则不敢寝食,至复常,乃安。
晚喜禅学,深悟理性,虽家人不见其喜愠之色。
临终,神意不乱。
君为人温厚寡言,事朋友尽诚,久而益恭。
接物有仪检,见者皆嗟爱之。
其家世姻戚虽多,公相贵盛,而任官升进,未尝藉以为资,皆自以才选。
所至学校以教养士类,为风化之本。
有文集三卷、奏议二卷。
男三人:长曰之纯,婺州观察推官
次曰之才,孟州司法参军
次曰之武,早卒。
女二人,未嫁。
孙男一人,孙女三人,尚幼。
其孤以某年某月某日,葬君于河南府河南县太尉乡尹樊村万安山之原。
以予与君葭莩之末,知君内行为详,来请铭其墓。
铭曰:
猗嗟道渊,公侯之胄。
学由少成,如性故有。
进匪世资,以才自取。
处躬以约,持心以厚。
五县三州,课优绩茂。
位不配能,劳而损寿。
孜孜孝诚,养弗克究。
命也难谌,名则不朽。
刻辞幽堂,以告永久。
贺南郊赦表 北宋 · 曾布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三四、《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一下
继体守文,既日跻于圣敬;
报本反始,式昭示于昊穹。
翕受百神之釐,敷为四海之泽。
涣号扬于中外,湛恩洽于幅员。
臣某(中贺。)窃以洪覆难谌,惟圣人为能飨;
齐明以祀,示天子必有尊。
用陶匏藁秸,以称其诚;
备銮辂衮龙,以致其美。
紫坛八觚而天位定,黄钟六变而神贶交。
盖发祥隤祉,所以为民,故赦过宥罪,与之均福。
矧丕承于宝祚,方躬见于圜丘
肇禋有成,时肆大赉
至于广蠲金谷之负,深恤里(阙。)昭天漏泉,汪洋乎其无间;
垂髫戴白,鼓舞乎所未闻。
欢声(阙。)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宅心寅畏,凝命穆清,率祖考以思王业之艰难,惠宗工以奉孙谋之燕翼。
乐休成于熙事,推庆施于函生。
假守边藩,亲逢盛际,莫陪多士奉璋之列,实同斯民击壤之歌。
程正辅(二九)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五四
某近因宜兴回人卓契顺者奉状,想达视览。
即日起居佳胜,老嫂诸侄各计康靖
某与幼子亦如昨。
迁居已八日,坐享安便,知愧知愧!
非兄巨庇,何以得此。
未由面谢,临纸怅仰。
乍暄,万万为国自重。
不宣。
彭学士手简 其五 北宋 · 李之仪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一二、《姑溪居士文集》卷二一、《永乐大典》卷一一三六九
孤苦待尽,久不得君子之教。
虽馀喘不复自理,然向往之私,惟日比咏。
递至,忽辱手笔,蔼然风义,未忘罪罚。
而迁官之庆,有愧为问之独缓。
比日复不审履贶何似?
恭惟庭闱康靖,眷聚均福。
书成,尚在改岁。
常格所拘,稍滞雄奋。
古者治定功成之际,玩心神明,而沉敏之材,多后于躐等。
良务宽大,以伫类求。
贺皇太后 北宋 · 孔武仲
 出处:全宋文卷二一八六、《宗伯集》卷九
上严孝治,追本于慈闱;
国谋礼经,致隆于显号。
庆行宫掖,喜浃寰区中谢。)
恭维皇太后坤配执柔,母临修顺。
统纪中宫之政,挥发天下之仪。
笃生睿明,熙复康靖
极四海以为养,尽万舞以著功。
欲播昌晖,又增美称。
周京之纯备,极汉典之尊崇。
臣越守外司,获闻盛事。
其为抃蹈。
实万等夷。
宋故朝散大夫尚书虞部郎中护军司勋郎中太原王公墓志铭 北宋 · 段绎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五四、《千唐志斋藏志》下册第一二七六页
公讳珣瑜,字唐辅
王父燕公,事太祖皇帝,以丞相封为祁国公
曾祖祚,宿州防禦使,累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晋国公
曾祖母严氏,追封兖国太夫人
祖溥,太子太师,累赠尚书令、兼中书令追封燕国公谥文献
祖母常氏,追封魏国太夫人
父贻矩,尚书司封员外郎,累赠吏部侍郎
母潘氏,长乐县追封永宁县太君
王氏居太原之祁盖数世,名人大官不乏,至丞相遂大于其乡。
种德之厚,既远愈光。
燕公而下,子孙又为开封府祥符近善里人。
公用从兄康靖公荫,初命将作监主簿
仁宗即位,迁太常寺奉礼郎,再授廷尉平,又丞卫尉大理,佐洛都留守判官,陟太子赞善大夫,出宰缑氏
殿中丞国子博士
用荐者言,督河、汴漕运。
得对筵和便座,敷纳详允,赐五品服,入尚书虞部员外郎
通判西京留守,改比部
祀明堂,升驾部
复入虞部郎中,出守汝州,代还,再领阆州
嘉祐元年十二月二日,以疾终于京师明德坊之私第,年五十有二。
熙宁郊祀,赠司勋郎中
始公为留守判官太傅张邓公居守,卒有铸印为过所离屯省亲,法当斩。
公曰:「是可死也,何以劝天下之为人子者」?
即启邓公,得不死。
缑氏,岁旱,觋男子以圣水惑众,远近奔走,公即其所,弃水而杖男子,天即大雨。
政尚慈惠,缑山之人,至今思之。
将漕也,治所在河清。
河清军号龙骑,皆州郡夙贼,吏不能捕,乃贳之以隶其军,河清反侧不安。
范忠献公移公贰邑事,公取其黠凶置左右,奸令者,行法无贷,权以济威,遂弭以定。
忠献启公自佐,诏俾副管籥。
岁满,课法领州,于是夏文庄公继至,借公助己,公欣然为留。
文庄素贵,以才高天下士,又方龃龉于世,为文庄佐者,率难其为,由是客主多违言。
公不阿顺,不矫激,一进以诚,文庄德之,而终不能以亲疏得公意。
汝控荆襄,流人过叶,叶卒护之,虐取资橐,流人无所诉,号叶为关
公牒州郡,悉移其数,又得犯者置于法,流人感之至泣下。
盗杀人,有司执逻兵为之谳,具置不问,更命察之,果得真盗。
民艰食,发常平仓赈而后闻。
翰林杨文公大中祥符中丁晋公,出守,公于其所起居,构思贤亭,图文公之像,从事刘攽刻文于石以记。
吏部宰相子,不乐以任子进,逮康靖以诸侄尚主,犹称乡贡进士,卒取甲科,为御史,安行直道。
居府凡六年,手写经史数百卷。
公躬自牡鐍,宝惜如新。
公之恬声利,不与世驱驰,本其世风致然。
天性嗜学,大臣累荐,请贴职儒馆,使绍世绪,属康靖与当柄者忌,皆不报。
文庄之归镇也,剡奏辟士,虚姓名,托公曰:「君其丐我」。
公诺不让,远近喜河阳得人。
文庄殁后数岁,所辟士选为御史云
公尝以职事责部吏,后每言其人,则怃然有悔邑。
人或加己,不见辞气,逢其缓急,则煦煦周恤,若有恩于己者。
绎尝考公之存之为政,使公且寿,其惠于人可涯也?
君子有善恶之效,未必有阴骘者,盖公是矣。
公积阶与官等,勋累弟四品
夫人陇西李氏,封寿安县君,赠旌德县太君刑部尚书、换相州观察使维之长女,作配君子,恭勤靖淑,以嘉祐六年十月九日,殁于洛阳子肃之官舍,享年五十有六。
二子:长肃也,今为内殿承制
仲曰鉴,今为内殿崇班
一女,适尚书都官郎中、知解州东平吕希道封仁寿县君
男孙八人:审求,太庙斋郎
审交、审言、审文、审立、审奇、审方、审之。
孙女六人。
熙宁二年十一月十日,葬于河南府洛阳县宣武村,祔先茔,礼也。
绎受公之知最深,凡公之行己接物,虽其子弟有不得知者,而绎知之为详。
而肃见托铭于墓,义不当辞。
铭曰:
王氏显姓,烈烈公卿。
燕公之起,益大其闳。
惟公之德,能世其声。
正而治邑,敏而佐京。
位跻五品,寄专列城。
民熙兵肃,盗伏吏惊。
恬有所守,不极其荣。
善则报施,维后之成。
上时相书(代鲍久道作 一) 北宋 · 吕南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六、《灌园集》卷一一
相公阁下:某窃惟之,天下有慰悦不在乎分之必得,而志之益通自足,以为难逢。
盖儒学之徒,吟思文字之间,识见经纶之方,而轩然欲以有为于当世者。
古今有志之士宜其不少,然而必得有为与为而克成者,抑几何人?
顾令有为而必成,亦自天下之福耳,于有为乎何有?
要惟帝相君公获任所在,当必如是,乃为得意而已,彼夫不在其位者何哉?
然士无用不用,皆知以太平为心,则虽草茅之身,岂能无意于当世?
自昔庙堂康靖而八表晏如,势有无穷之宁,而计无一日之患,可谓盛矣。
而于此之时,人怀一不急之言,野兴一自得之歌,有沮而止之,则悒悒不快。
夫志之各通者,果天下之慰悦欤?
而分何足以言之?
某顷以布衣诸生同波仕进之业,其于世道,亦何足以当损益之毫毛,而窃有志焉。
异时名忝一官,更从趋走之事,尘劳偃蹇,固应无所复望;
而于今日若有所喜者,岂非大人君子有为于上,而下之无用,亦犹斯志欤!
天开陛下,登倚相公,于四海喁喁之际,而兴除大计,一将刷荡有源之弊,而扶殖甚大之功。
若今制兵悯农,用义正恩,以材考官,察刑书,革贡举,皆先代名臣所不尽明,或虽明而不敢为者。
相公既果为之,为之且又垂成也。
但令当今剩有可大用之人,不过敛臂称是耳。
若某之不肖,力不能效戈殳,以助扬不战之威名;
智不能精计算,以翊弼制置之权宜。
故平时所工,唯在于先王之遗经与诸子之传言。
而今也,英奇辨正之士,又纷纷而众起,则某者果不足以当毫毛之损益哉!
然尚有言焉。
盖闻天下之治必成以岁月之久,而君子之行事,非持之以泰山不移则志不立。
唐太宗之明,而辅之以诸公,然终贞观之世犹有可恨处。
假如当时沮惑于封伦等辈之言,则安可知?
故今日之必致太平,不在乎有为之难,而在乎持以不移而俟以淹久也。
凡人之识虑多不得齐同,所以相为是非,往往未定。
汉武留心匈奴时,朱买臣、卫、霍之徒,九十其群,翕然赞之,而汲黯、公孙独知以为不韪。
及其拟议封禅,则倪宽诸人倾意称善,而卜式专以为非。
不识为当时人计者,许谁者是,且定谁者非耶?
毋亦各顺其识见所同而已矣。
晋武伐吴,吴主具舆衬,而廷臣犹有乞斩张华者。
宪宗取蔡,李愬已入元济卧内,而东方诸侯尚飞章请得罢兵。
故夫论议之异同何足据依,要当察夫事体如何而已矣。
今之天下治势垂及如此,而论者或以为言,愿相公之勿动,以就有为之福也。
且夫天地之间,五情所以不异者,唯人焉耳。
则小人臆虑,何尝出乎君子之所知?
然为某者必区区于斯言,盖亦愿通志者欤!
譬之不急之言,自得之歌,闻与不闻,曾何足道;
然而必欲者,幸上之人勿夺其慰悦而已。
伏惟赐亮。
重修南双庙记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1101年12月22日 北宋 · 蔡京
 出处:全宋文卷二三六三、《吴都文粹》卷三、道光《苏州府志》卷三二 创作地点:河北省河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定州市
今天子即位元年,爱重黎庶,慎简牧守,诏以左史吴公为直秘阁、知苏州
公至期岁,政化大洽,奸盗屏斥,牒讼疏简,民用康靖
公曰:「噫嘻!
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古之善经也。
今俗且治矣,其录境内神祠废坏者,以公帑所馀毕修之,使安定休止,无有祟厉,为吾民忧」。
吏白:「城西南隅有旧庙二,荒陊当完。
按图经暨州县版祝所称,一为永昌武大王,一为福顺贤德王
而邦人由闾阎市井及学士大夫,自昔相传,皆以为伍子胥,岁时祭享甚盛。
杂然同辞,莫可夺也。
或言,故隋将陈果仁尝以阴兵助钱氏伐淮寇有功,钱氏崇报之,请于梁朝,封福顺王,又使诸郡皆为建庙。
则福顺之号为果仁无疑。
永昌之称,杳邈不可稽考,不知为何时人。
今邦人独以子胥之故,愿众私出力,以卒营缮。
协谋齐虑,鸠工类材,填郛溢郭,奔走相属,惟恐其后,故月不更朔,而庙已告新。
或称号仍旧,殆恐无以妥子胥之灵,而失邦人所以完庙本意,敢以为请」。
公曰:「然。
昔吴濒海建国,恃水作险,内虞汎滥,外阙守禦,蛙黾之与渚,而鱼鳖之与居。
肇自子胥相土味水,筑置城郭,实仓廪,治兵库,辟门二八,以象风卦,始能启塞有时,疏导无壅,除昏垫荡析之虞,而存抱关击柝之警。
更祀几百,历载踰千,其城域门号,至今因之而不变。
子胥尝能安吾民也。
不顾小义,卒雪大耻,勇于纳谏,以至殁身,二者皆人之所难。
昔日之不死,盖以为吾父;
今日之死,盖以为吾君。
由前足以教人之为孝,由后足以教人之为忠。
忠孝之迹,昭著前史,殊尤卓绝,震暴耳目,匹夫匹妇可以与知。
及其久也,宜化焉。
后汉太守麋豹按行属城,问风俗所尚,其功曹唐景曰:『处家无不孝之子,立朝无不忠之臣。
傥非渐渍馀风,被服成俗,畴能臻此哉』!
子胥尝能教吾民也。
既能安之,又能教之,由父传子,由子传孙,绵绵联联,以至今日,厥德茂矣,宜当血食此地。
而庙貌不立于城阈,乃至斯民凭假它祠,以崇敬奉,此殆畴昔守职者之阙,吾敢不勉?
《祭法》曰:『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
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今福顺虽有功异代,事迹仅存,民弗敬慕,盖托子胥,获享不替。
而武氏名字功德,阙然堙灭,无所考證;
使子胥不忘斯民,实鉴临之,则武亦安敢正位而飨也?
礼固有以义起者,吾将请于天子,冀正英烈之号,以嘉庙额,而用丕承民志,殆或可乎」。
武林元时敏曰:「好恶靡常,莫能自克,惟民为然。
古之君子,因民所好之善而导之,反民所好之非而禁之,好恶得正,而其治成矣。
人欲祀伯有子产从而封焉;
邺人欲祭河伯,西门豹从而禁焉。
二子岂异意哉?
顾民好恶有当否也。
今吾民愿祀子胥甚勤,是知有功之不可忘,而忠孝之可劝也。
因而导之,使成于善,此所谓不严而治者,顾岂俗吏之所能为耶!
今公一举废事,而顺于民,安于神,又足为天下之劝。
三善备矣,不可不书也」。
于是乎书。
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记。
按:绍定《吴郡志》卷一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