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对反古修火利判(乙学修火利合土为之用人言其反古辞云皆从其朔) 唐 · 长孙宪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六
博考终古。厥惟敦庞。
大智未萌。尚质巢窟。
后圣有作。乃教炮燔。
尔来钦哉。孰谓为利。
乙或工者。举而修之。
以火化物。岂特镕金之利。
若泥在钧。斯从合土之法。
既埏埴以为用。非陶甄而谓何。
苟学非乖方。笃在守业。
得高曾之规矩。无窳滥之悔尤。
则彼有虞。以协还淳之化。
绍于上古。宁云反古之道。
朔者称其有典。薄言者则谓无稽。
五星同色赋(以天下和平君臣合德为韵) 唐 · 姚逖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四十九
至道无偏。
阴阳至理。
象纬不愆。
爰或五星同色。
四序调年。
非天莫能辅圣。
非圣奚能动天。
列位有恒。
皆向北辰为拱。
偶运则聚。
宁惟东井见传。
观天文之元吉。
由人文而化宣。
尔其岁星配春。
维德斯专。
五常仁也。
五事貌焉。
彼若仁无亏失。
貌则终日乾乾。
荧惑纪于朱夏。
礼贵知于言雅。
受制之月。
每独入于太微。
休咎之时。
则先标于分野。
发号不乖于火德。
庶绩其凝于天下。
太白出处。
众星异科。
西则阴星以夕见。
东则启明以晓过。
系金为主。
用义方多。
政洽则义当。
政失则言讹。
盖秋令之不逆。
俾金气而能和。
辰象韬精。
用晦而明。
智克存而听审。
冬令顺而水清。
或奎娄而春见
角亢而秋呈。
既度数而有准。
知乾化之升平。
中央称镇。
应土而分。
昔则各主方色。
今则同色垂文。
特感无为而理。
实彰有道之君。
稽乎汉志。
抑有前闻。
为主。
作臣。
时维尚质
俗以还淳
六气氤氲。
风不鸣于树。
三光朗丽
雨必降于旬。
岂惟七步而见祉。
盖亦四夷以来宾。
感而遂通。
休徵荐答。
谅朝廷之嘉瑞。
表君臣之道合。
岂比夫河在天而虚横。
斗建月而空匝。
宿离不忒。
实祯于国。
使七政之已齐。
何五行之相剋。
既垂象以昭泰。
可仰观而取则。
因明试而赋斯。
敬颂圣人之大德。
成均讽880年 唐末 · 司空图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闻元胎凝象。
标器府以飞芒。
曜魄谐神。
阅环天而肆会。
瑶山激响。
妙靡于跄鸾。
嶰谷搜奇。
写玲珑于嬉凤。
叶六气则生植必茂。
文八音则锦绣相宣。
既象物而省风。
乃昭功而示德。
周旋尽美。
黈益随时。
清庙严禋。
肃和鸣而侑响。
紫坛殷荐。
受繁祉以贻休。
备缉化之元机。
契穷神之妙用。
故以感动天贶
纪纲人伦。
迅羽而落丹霄。
帖惊波以澄绀海。
诱归昌于琼树。
一变标祥。
导舞佾于瑶阶。
三苗罢祲。
揄扬盛业。
粉饰元猷。
足使鹤列呈妍。
骋飞容而合绪。
龙蹲丧味。
超浩叹以违齐。
而大朴久雕。
迷风益扇。
浮音薄思。
雅曲沉英。
要平靡漫之娱。
竞袅㛐娟之奏。
金华翠羽。
逾备饰于充庭。
去雁吹蓬。
已无资于易俗。
纷葩莫辩。
流僻萌生。
司成废齿冑之文。
端委昧防民之制。
雉门灾起。
谁惩燕女之荒。
凤德日衰。
无救关雎之乱。
颓波竞爽。
诡趣繁兴。
咿注狂会于四夷。
叛衍扃和于六器。
琼楼月榭。
争漂亡国之音。
翠花红。
似惹迷魂之态。
况乃高台骋望。
团扇伤秋。
少年狭路之期。
落日哀蝉之感。
行人赠恨。
折杨柳以徘徊。
陇水分流。
度关山而幽咽。
芳树袅相思之意。
卷衣追旧宠之欢。
鸟啼则兴咏于迟迟。
子夜则如怜于脉脉。
汉殿之云娥一去。
柘馆销魂。
淮王之仙驭不归。
小山留唱。
鹍鸡辍晓。
石申壮士之悲。
宝锷雄鸣。
独禄诉分夭之愤。
鸳鸯缔思。
蛱蝶缨情。
襄阳之浓艳惊神。
邺下之无愁忘返。
江天浩丽
杳春思于龙舟。
绮阁骄频。
媲仙姿于玉树。
莫不旁罗缀赏。
分被讴谣。
芳情尽寄于弦心
巧变逾新于濮上。
悟晋臣之窃视。
其乃衰乎。
徵单子之格言。
将焉用也。
复有南邻宴衎。
北里追随。
绣轴争奔。
兰堂洞敞
斗轻盈而入玩。
逞夷冶以乘
名编协律之籍。
妙轶总章之观。
元云起唱。
绛树分行。
法婴之暂赏人间。
净婉之曾誇掌上。
翠娥低敛。
儗画扇而初疑。
凤翼旋披。
蹑染香而不印。
绿萝山畔。
徒有传名。
金谷楼中。
犹应掩嫭。
轻埃渐弭。
泛空碧之横云。
曳绪黎收。
凌波之回雪。
既而麟麛罢飨。
龙辔倾夕。
簇红艳于金擎。
滟兰英于琥珀。
瑶钗递约。
粉镜齐匀。
华藻之新装。
捧重霄之宝器。
凄锵缥缈。
轻飔渐拂于花丛。
鸳鹄和鸣。
上客潜惊于烟隥。
雕筵让促。
玉斝横飞。
堕珥颜。
牵裾屡舞。
笺霏彩笔。
递申燕婉之情。
月晓莲塘。
更乱鸡人之唱。
必使倾欢买笑。
怅归路于太行
失意沉情。
怜霜锋于使客。
且秦图启霸。
先输婵媛之工。
楚剑宣铓。
宁谢优倡之拙。
龟山远蔽。
迷津则元类吹毛
鱼藻陈规。
式宴则唯思在镐。
繁华托好。
沦误忘归。
盛德何观。
风洞丧。
愉心炫目。
俱谋越礼之讥。
异轸分流。
弥会相淫之旨。
犹是史迁衔涕
愤沉湎于衰周。
荀勖披丹。
愿仪形于治古。
乃曰。
升下含微握契。
映调露之微踪。
驭道斯元。
演咸池之积润。
双龙肃驾。
爰钦九辩之神。
八凤迎祥。
再袭五英之荐。
非烟毓媚。
应玉烛以登歌。
皓质依仁。
乐神扃而畅律。
虽循机之思。
必无谢于继韶。
而制俗之规。
犹未先于放郑
夫南薰北鄙。
祸福相淫。
感物穷微。
兴亡是系。
繁声罢奏。
建武之贞范斯存。
妖玩无容。
太初之芳尘可挹。
得不翘襟酌训。
经虑防奢。
揖璇玑养命之符。
受帝女昭华之琯。
探灵测化。
累黍而无差。
思古妍幽。
将一夔而可任。
悬衡睿旨。
合契乾心。
追六代之英华。
汰百王之荡涤。
岂容苏夔席势。
胶独见以邀能。
高肇凭豪。
抑偫儒而徇已。
变唯尚质
贵在扬清
动以敷愉。
绰之仁义。
简节繁文之制。
不用于明庭。
非崇严煦育之姿。
不传于委巷。
使牛刀学制。
必笺武邑之猷。
鹭羽将持。
敢惧宛邱之刺。
然后返歌莺于海峤。
维舞骥于璜台。
鱼龙息曼衍之陈。
鞮译沮兜离之献。
掖庭弦吹
先罢赏于材人
司隶纠绳
次申严于权右。
傥莲舟帝子。
独贻招隐之诗。
绮殿台臣
别奏登封之颂。
酒唯洽礼。
遽无纵于流连。
乐则缘情。
但取优于名教。
俾春浓上苑。
空凝桃李之情。
月满西园
寂寞芙蓉之艳。
式敷围范。
交畅人情。
澄积乐于一时。
靡清风于四表。
岂复平西长史
淑丽以希恩。
司律中郎
恣哇咬而被宠。
则必三雍八佾。
休僭滥于豪门
春诵夏弦。
服祇庸于冑子。
自然调元演庆。
开瑞历而贯氛氲。
驾俗遗华。
抚鸿钧而明揖让。
臣业惭待扣。
恩谢识微。
鹿鸣传锦里之谣。
象舞阙青衿之致。
孤桐韬响。
唯均雨露之濡。
泗石含清。
未冠云韶之节。
编蓬反素。
誓击壤以亡机。
汗简潜心。
警夺朱而发愤。
实愿希风正始。
拟制旋宫。
缅推伤化之源。
克裕闲邪之范。
访徽猷于显庆
茂实于开元。
坐镇浇讹。
式清缁蠹。
是用撤书竦志。
高允贞规
企日裁成。
翁卿之谠议。
春台自煦。
舞希金奏之和。
下曲难投。
犹阻钧天之荐。
谕锦屏而托讽。
徒欲输忠。
仰魏阙以兢魂。
翻同滥窃。
请停营作疏 五代 · 薛融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
臣近睹河南留守高行周状奏修大内事。以大厦既成。
燕雀尚犹相贺。皇居是葺。
臣子岂不同欢。然则时方属于多虞。
事宜停于不急。臣闻帝尧古之圣君也。
其所居宫室。则茅茨不剪。
土阶三尺。汉文帝古之圣主也。
欲造露台。以费百金之值。
寻罢其役。莫不道光图籍。
德冠古今。为千载之美谈。
作百王之懿范。况汉文承三代之基业。
御一统之寰区。百姓富饶。
四方宁谧。金帛盈于帑藏。
溢于囷仓。尚惜其财。
不从其欲。今雒阳宫殿。
虽有先遭焚毁。其所存者。
犹且弥满于帝尧之茅茨。而又重有修营。
其所贵者。岂不倍多于汉文之台榭。
伏自陛下一临华夏。再历寒暄。
圣猷虽契于上元皇化未覃于遐徼。
复又邺城残寇。历岁逋诛。
黎民犹困于转输。将士颇劳于攻讨。
库藏虚竭。支费殷繁。
此则是陛下宵衣旰食之时。非陛下营造宫室之日。
且百姓是陛下之赤子也。陛下是百姓之慈父也。
子既有疾。父宁不忧。
今天下黎民。莫非疲弊。
天下州县。靡不凋残。
加以率敛频仍。徭役重謺。
尤宜抚恤。俾遂苏舒。
勿谓愚而可轻。勿谓贱而可弃。
古人有言。民犹水也。
君犹舟也。水所以载舟。
亦所以覆舟。可不畏乎。
兼自去年正月已来。阴阳继亏。
星曜失度。此则上天垂象。
使陛下修德节俭之戒也。固合修德以应之。
向使百姓安宁。则陛下虽当栉风沐雨。
未以为苦也。若或兆民愁苦。
则陛下虽处瑶台琼室。岂得为安乎。
伏愿陛下袭帝尧之旧风。继汉文之馀烈。
且停工役。免费资财。
使寰海之普宁。或修营之未晚。
则天下幸甚。百姓幸甚。
宋故赠大理评事柳公墓志铭 北宋 · 柳开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八、《河东先生集》卷一四
安史横逆,唐天子弗督河朔二百年。
魏近誇传罗绍威牙中盛大,文武材士出其土,必试府下诸吏以起家。
至我太祖,清夷区极,厥俗渐易。
周世宗末,开仲父讳承煦字继华,为府都孔目官,事魏王彦卿,从始迨此,三十年给事也。
长兴明宗时,诛秦王宣徽使孟汉琼驰传就邺宫,召宋王从厚
仲父为有司主笺奏也,告王元从都押衙宋令询曰:「窃闻帝疾弥亟,秦王夷戮,今一单使徵王,王即挺身往焉,未为利也。
大臣奸豪,赓相结附,但茍其身,不顾于国。
王如是至,必孤坐宫中,但能为名曰君,而实为臣于诸权也。
与公事王,复何得见王面乎?
将天下安危未易知耳!
不若尽率府兵,步骑齐发,按甲徐行,若必迎嗣君,命礼来之,王至未晚。
彼若动非其礼,吾兵在卫,强者絷之,乱者剪之,而后遵上先旨,不为失耳」。
不纳。
王即去,仲父令询辈偕至洛。
王为帝,令询果出磁州刺史仲父归。
王之属臣,悉为冯赟朱弘昭辈远之,不复迩帝也。
后凤翔兵起,帝有祸卫州
当广顺高祖时仲父为有司主兵骑也。
外女弟刘,为留守王殷妾,视我姻家也。
及礼圆丘,诏入觐,典卫兵,权势动主,深惑去就,私问仲父以决其谋,曰:「上召吾,往可也,不往可也」?
不答。
曰:「汝不言,是吾往可也」。
即阙,高祖杀之。
仲父叹曰:「邺自唐庄宗后,历变叛非一,生民破散。
今主上英武,不类晋、汉。
将不行,必须作乱,戈甲一临,城溃族灭,非唯连我之家,其惟动国兴戎,忧挠中夏
起即止不利耳,吾岂以茍一身而反为国害乎?
所以吾不答,以安家国也」。
仲父寡言善性,夜五鼓作冠带,趋府门,恂恂无一日阙之。
退自公,奉我皇考夤恭胜父,坐必紧拱手,不问不敢语,与其夫人田一德也。
乾德三年巳月,有爱犬跃仲父前死,为发策占,主家主远丧至,仲父恶之。
午月,我皇考即世,我母与开等缞服至魏。
仲父泣曰:「我兄亡,我不生矣」。
一日召开诲曰:「汝止号焉。
人子当服学立身,远恶事,修先行,是孝也。
吾望汝耳」。
秋七月仲父病,若无疾者,但曰:「兄去其已矣」。
二十有七日夜卒。
呜呼哀哉!
属衰季,隐于吏;
避忧患,藏其志。
君子乎何称哉!
田夫人生肩吾与辟,支氏、蒋氏二女;
后夫人,今皆亡矣。
李生问。
太平兴国七年,肩吾为赞善大夫仲父大理评事,追封田夫人京兆县太君
仲父视开皇考,同母兄也,少五岁,名与太祖御名下一字同建隆初改今讳。
终天雄军都教练使
有阶勋爵邑,略不之书。
铭曰:
邺城西南二十里,村名冯杜古河涘,宫音坤艮地尤利。
元昆居右左令季,一营四穴子三是。
至道二年仲冬次,壬申直辰日长至,我之诸父藏于此。
连连珠攒列两世,河东郡姓生孝义,祈天祝地相传继。
胡旦张诲等敕咸平六年三月 北宋 · 宋真宗
 出处:全宋文卷二二○、《永乐大典》卷六七○一
朕顺风欸拜,尚质荐诚,福膺之骈臻,俾嘉惠而溥畅。
以尔等并称俊造,亟历官常,咸有公材,闻于朝著。
讲礼曲台之殿,职宜修升;
燎兵园之郊,庆赏滋洽。
允宜茂渥,以嘉休恩。
赠以阶资,书于勋籍。
祗服明命,无忘饬射,可依前件。
咸平六年三月日诰令。
乞改正祭服奏咸平五年二月 北宋 · 李坦
 出处:全宋文卷一六九、《宋会要辑稿》舆服四之一八(第二册第一八○二页)
臣闻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殖焉。
是故礼者治国之柄,饰身之仪,前代成规,后王不易。
臣昨差郊坛助祭,窃见助祭之官所服六冕衣裳画绣之等,多不依古制,又虑后来增减不同。
然按《尚书·皋陶》云:「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日、月」。
此十二章也,六章画于衣,象天也;
六章绣于裳,象地也。
、商无文,至周,三辰画于旌旂,惟九章在于衣裳之上。
周有六冕。
按《司服》云:「王祭昊天上帝,则大裘而冕,祭五帝亦如之。
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冕,祭社稷五祀则絺冕,祭群小祀玄冕」。
郑司农云:「大裘,羔裘也」。
所以知羔裘者,祭天尚质,故用之象天色也。
衮冕之旒,天子则十二旒,升龙于山,升火于宗彝。
上公则九旒,自山、龙而下九章。
侯伯鷩冕七旒,自华虫而下七章。
子、男即毳冕五旒,自宗彝而下五章。
孤卿即絺冕三旒,三章,无画,皆绣。
凡奇数在衣,偶数在裳。
今具六冕祭服异同,乞行改正。
皇帝祀汾阴第十四表1011年3月 北宋 · 夏竦
 出处:全宋文卷三三七、《文庄集》卷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某等言:伏以礼盛亲祠,膺三灵之眷命;
庆成归格,顺万国之欢心。
仰日驭以非遥,望翠华而窃忭中谢。)
恭惟尊位皇帝陛下恢崇鸿业,宣畅皇猷。
尚质贵诚,已肇禋于泰折;
布德行惠,复统政于明堂。
授时之令惟新,及物之恩弥广。
尚书户部员外郎侍御史知杂事姚仲孙三司户部副使 北宋 · 宋庠
 出处:全宋文卷四一七、《宋元宪集》卷二○
敕:国版制征,民部置使
必择才彦,参主计文。
列为副介之雄,实兼授受之选。
以尔具官姚仲孙践修士检,肃给吏资。
早阶王髦,遂置朝绂。
向畴邦直之誉,且责谏言之良。
忠规可甄,舆论弥洽。
移总台属,亦既岁时。
诚存不流,文克无害。
而左户缺职,通籍类能。
差序宿官之勤,允膺迁秩之次。
往莅财算,深究事经。
勿弛勿苛,尚质最要。
可。
圜丘 北宋 · 宋祁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二、《宋景文集》卷一、《皇朝文鉴》卷三、《古赋辨体》卷八、《历代赋汇》卷四七、《汴京遗迹志》卷一九、《渊鉴类函》卷一六五、三二四
若夫天地之区,既奥而腴,王者所以作京焉;
神明之隩,匪攻而筑,上帝所以定位焉。
我朝之拥归运也,讥函、镐保界之陋,鄙周、雒渟瀯之渊,乃据梁之芒芒,侦河之浑浑,画邦畿之千里,于以宅天子之尊。
然后翼翼乾乾,作邦孚先。
禘其祖之所自出兮,遂有事乎昊天。
占国南之七里,得高丘之崛然。
自乾宇之初辟,保坤灵而不迁。
藏伟兆于遐叶,震元符于兹年。
烈祖所以裒神之对,神宗所以旅物之蠲。
真考之所陟降,丕后之所周旋。
蔼列圣以烝衎,总万灵而宾延。
翕降监之厚福,焯巍巍而亡原。
则晋考卜乎委,汉肸蚃乎甘泉。
曾不得望我之未光绝炎,况并驱而齐肩哉!
敢问圜丘之状也,其何如矣?
广矣大矣,略可详矣。
上崔嵬以郁律兮,外博敞而神丽。
溯朱鸟以高蟠兮,概瑶魁而邪峙。
休气回复乎其兮,荣泉滋渗乎其趾。
魑魅不若,泯伏于其远兮;
神明肃然,离卫乎其迩。
于是攘之辟之,其菑其翳;
修之平之,其坎其畷。
上三陔以积高,外四门而疏陛。
列道糊赪,重营界紫。
无缩版以作劳,不藉罽而昭侈。
因天质之自然,非人力之攸致。
萃兮似高山之在周邦,巀焉若隆脽之亘汾澨。
及夫涓日肇祀,于郊之宫。
陶匏尚质,金石有容。
璧奠缛以苍苍兮,鼎歊云而隆隆。
百神服食,蔓衍乎坎间兮;
有司守燎,粲烂乎壝中。
穆穆天子,相维辟公。
咸盛气以彊力,相升降兮穹崇。
披大紫之莫莫,招翠黄之雍雍。
合萧芗于钦紫,曳高烟乎璇穹。
塞天渊以隤祉,奋光明于无穷。
竣乎已事,罔有不恭。
若乃自内出者,无匹不行;
自外至者,无主不止。
故我率乎祖而推本,正乎位而升配。
使礼动乎上则神飨,乐交乎下而人喜。
毕九州以献力,罄一纯以尽意。
君子曰,观天下之物,无以称其德,所以因天事天,取至诚为贵。
则斯丘也,实国家集福之清场,事神之宝畤。
国听之所凭厚,灵心之所翔会。
驻魄宝于飙歘,贲黄图之方志。
彼草楼列仙之馆,像设梵王之庐,豚蹄种祠之托,鳞长九渊之居,皆祠官之细,祀族之馀。
尚且落成者鼓吻而极叹,乞灵者舐笔而争书。
宣父以语怪,溺丘明之好巫。
圜丘岿而遗美,宁儒者佁儗而未之思欤!
遂作颂曰:屹圆坛,赫昈昈,大盘盘兮。
君之升,帝是飨,巩而安兮。
礼无违,福不回,委如山兮。
圣继圣,万斯年,长监观兮。
谥论1035年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武溪集》卷四、《圣宋文选》卷一二、《广东文徵》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迹骤五帝,德规百王者,有焉。
言常道,尼父首之于《书》;
大一统,马迁列之为《纪》。
释者云:,谥也,翼善传圣曰尧,仁圣盛明曰舜。
后之学者,罔不宗焉。
愚尝考世系之端,辨质文之变,颇疑是说,请试明之。
粤自邃古,圣人迭兴,真淳乍散,制度未备。
尊庐、赫胥以前,未有氏姓,皆以教民之事而名之,钻燧改火则曰燧人,穴处巢居则曰有巢是也。
迨及三皇,颇推五胜,乘火德者曰炎帝,应土运者曰黄帝少昊、金天,亦袭其故。
迭观兴废,渐有兵战。
颛顼以来,天下之号,则因其名,颛顼与喾,则其名也;
帝挚帝舜,亦其名也。
以国言之,则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皆以所兴之地为国号也。
帝挚改姓易代之主,故不称氏。
以名言之,则颛顼、喾、皆名也。
顼,正也;
喾,极也;
,大也;
,高也;
,华也。
古虽敦朴,知以美字为称,固不疑矣。
夫《谥法》者,著于周公
盖三代之际,世有僻王,嗜音酣酒者有之,荒禽冒色者有之,饰非愎谏者有之,剖忠害贤者有之。
欲使闻美号而知劝,见恶谥而思惧,垂易名之典,为观行之则。
周公之制也,岂以周制而逆观之世耶?
之《典》曰:「有鳏在下曰虞」。
当群臣举善之初,釐降试难之善未显,宾门纳麓之功未著,安有对万乘而不称其名,在侧陋而先定其谥哉
斯固知其不然也明矣。
释者又云:受禅成功曰禹。
受尧禅而不能成功乎?
商之王,以名为号者多矣,仲康太甲之类是也。
禹之保邦,莫非之制,而加以繁文缛礼,乌有舍诫劝而就质略哉?
若以夏道尚质,则禹非耶?
愚谓周公之著《谥法》也,特取之名以为训解,将后之下武守文者,慕其名而袭其行也。
周人以讳事神,讳其名而称其谥者,周道也。
谥兴于周,为得弥文之实。
三统论1042年 北宋 · 余靖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八、《武溪集》卷四、《圣宋文选》卷一二、《广东文徵》卷二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夫王者受命,必先改正朔、易服色者,盖示民之有初也,故三统之义于是彰焉。
然而先儒所论止及三王之世,是以之寅而黑,商之丑而白,周之子而赤,可得以述也。
至于以上,则虽仲尼之说,亦无闻焉,岂非旨深而意远乎?
郑康成之徒,则据此而逆推,以为舜与周同,尧与商同,高辛氏乃与同,正朔三而止,文质再而复,自古而然也。
非但不经,抑亦于帝王之道有所昧焉。
尝试论之:夫帝王步骤不同,文质亦异。
三皇正历,岁准摄提。
古之为君,因民而治,故唐虞已上无变易。
逮夏后之继统也,自以德衰,不及二帝,又知夫时将醨矣,必示之以制度,故其沿革,颇渐于文,是以《小正》之说、尚黑之义,于是著焉。
然而服色有所尚而正朔不必改也,但纪之于政令而已。
仲尼称述三代则曰「行之时」,盖以其合于古而得天数也。
礼因于虞而不言其所损益者,盖谓此乎。
及汤武之革命,既以兵胜,俗又寖弊,欲示民以改作,而新其耳目,俾知夫令出诸己,故有服色之变。
又以服色之制,本象于正朔,商人以建丑而易寅,新其令也;
尚白而变黑,象其朔也。
周之尚赤,而建子由是兴焉。
然三王之易服改正,必取三微之月,盖以君之出令,象岁功阳气之始也,足以垂训于百王。
文质制度于斯备矣,后王虽兴,制作不出于此也。
仲尼曰:「其或继周者,百世可知」。
其此之谓矣。
夫谓正朔三而止者,月过三微不可以垂法也。
斯亦王者之制耳,安可及于上古哉?
且五帝之书,二《典》存焉,其尧之书则曰「敬授人时」,顺历数也。
又曰:「日中星鸟,以正仲春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此则分至之候,正在四仲,契古历而符夏正也,又乌闻建丑之说乎?
舜在璿玑,以齐七政,审己之德,当天心与不尔,至于历数,亦不异于尧,又曷睹建子之言乎?
及其制服,则曰观古人之象,故出龙日月之度较然可知也,又何服色之改乎?
然则五帝之德淳,三王之俗薄,德淳则制简,俗薄则政备,故三统之义,起于三代。
而虽自太昊,或推五德之运,盖顺天之数也,正朔则无所更焉;
至三王则政有偏矣。
夫有偏则有弊,故后之兴者,必举其偏而救其弊也。
若谓文质可推于上古,是则尚忠、商尚质、周尚文,此三正者,又可行于帝王之代乎?
斯见其不然也。
自秦汉以下,服色但依于五胜,此又不可推于三王亦明矣。
康成既已失之,而杜佑孔颖达之徒复引为證,疑误后学,甚矣夫!
谢陈龙图谏议渚宫集启(代人作)1037年 北宋 · 文彦博
 出处:全宋文卷六五七、《文潞公文集》卷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伏蒙龙图谏议特赐手书,兼辱贶所著《渚宫新编》二策者。
发青泥之封,捧缃袟之卷。
得璠玙之秘宝,识愧郢人
奏《韶》《武》之大音,听惭俚耳。
仰蒙恩顾,伏积怔营。
窃以楚谣汉风,宗淡雅而尚质
魏制晋造,惭辩丽以弥文。
代祀寖更,情忘逾广。
自匪纷披盛藻,管综众流,达三变形似之言,轶七子殊轩之迹,则何以陪金闺之士,宣美于当年,俪平台之踪,贻范于来叶?
恭惟某官帝宫甍栋,清庙光辉。
怀器望以斡时,厉风猷而轨俗。
学臻灵匮,该冢璧以采珍;
文掞神庭,浃龟沙而流誉。
亲逢清运,登践紫阶。
蕴辑宁干翼之才,未施于柄用;
□禁密图书之职,式迩于帝晖。
所以出观陕服之风,坐镇汉阳之地。
赖恢崇于远略,永羁制于诸戎。
顷以掌命西垣建麾南郡,肃政治以多暇,因纪咏以立言。
俄及岁时,积成篇卷。
垂诸不朽,比岘山而名高;
竞以相传,致洛都之纸贵。
乃缨绅之圭臬,述作之龟枚。
岂谓猥见暗投,俾之穷览。
与尺题而狎至,并觉恩荣;
会群俊以讨论,少明宗致
奏议纳忠而款至,赞颂美德以雍容。
序引纪事以精详,风什缘情而妍丽。
贻之千载,勒成一家。
诮陆氏之蓬山,终多芜累;
张融之玉海,徒美名称。
永秘缇缃,用资禀学。
某庸虚有素,鉴局无闻,适沐圣风,偶尘官牒。
曲台而引籍,守微国以于宣。
虽务勉修,尚多于秕政;
唯虞刺举,莫遏于谣言。
岂谓龙图忘礼秩之殊,垂提奖之德。
惠之珍牍,贶以高文。
而复列上天朝,敷闻宸听。
丹雘饰,期修蟠木之容;
刻画为功,欲掩倭傀之丑。
镂肌肤而不灭,摩顶踵以难酬。
伏限城守,不果躬诣门地,卑情伏增悚感依咏、真切知归之至。
监试玉不琢不成器赋(良玉非琢,安得成器。 天圣七年1029年春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三、《欧阳文忠公集》卷七四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至宝虽美,因人乃彰。
欲成器而斯尚,由载琢以为良。
瑕玷弗施,始中含于温润;
切瑳有则,取应用于圆方。
披大礼之遗言,洞先儒之所录。
以谓玉不因琢,器莫得以自贵;
人不因学,道无由而内勖。
故我诱之于人,谕之以玉。
内含其美,虽禀质而可嘉;
外饰其形,假载雕而后足。
然以宝有可尚,世诚所希,价连城而有待,气如虹而上挥。
礼神之用斯在,磨玷之言则非。
禀尔天真,包十德而成质;
制由工巧,参六瑞以凝辉。
然则攻自他山,列乎良璞。
虽曰宝也,不能效于自用;
虽曰坚也,末有成于不琢。
美在中矣,徒内抱于英华;
砻而错诸,始外成于圭角。
岂不以玉者华于国而可重,器者用于人而克安。
规矩殊形于圭璧,短长具制于躬桓。
亦犹在镕者金,必资乎锻砺之设;
从绳者木,遂分乎曲直之端。
且夫人务其师,玉贵其德。
性虽本善,不学则弗至于道;
质虽至美,不琢则弗成其饰。
稽匪刻匪雕之说,理实异斯;
嘉如切如磋之言,义诚有得。
大圭贵乎尚质,鸣佩取乎扬声,虽效珍而并用,在设谕以非精。
曷若彰教诲而有渐,譬琢雕而可成。
是故西琥东圭,舍规模而安创;
半璋全璧,非制度以难明。
向若追琢不加,刻画非备,虽缜密以含彩,在文华而曷视?
扬子以谓玉不雕,则璠玙不作器。
论逐路取人劄子治平元年 北宋 · 欧阳修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三、《黄氏日钞》卷六一、《文献通考》卷三一《选举》四、《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五、《文编》卷一六、《古今图书集成》选举典卷七五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伏见近有臣寮上言,乞将南省考试举人各以路分糊名,于逐路每十人解一人等事。
虽已奉圣旨,送两制详定,臣亦有愚见,合具敷陈。
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
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
以谓王者无外,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为一,而惟材是择。
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
故议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
《传》曰:「无作聪明乱旧章」。
又曰:「利不百者不变法」。
今言事之臣偶见一端,即议更改,此臣所区区欲为陛下守祖宗之法也。
臣所谓偶见一端者,盖言事之人但见每次科场东南进士得多,而西北进士得少,故欲改法,使多取西北进士尔。
殊不知天下至广,四方风俗异宜,而人性各有利钝
东南之俗好文,故进士多而经学少;
西北之人尚质,故进士少而经学多。
所以科场取士,东南多进士,西北多取经学者,各因其材性所长,而各随其多少取之。
今以进士、经学合而较之,则其数均,若必论进士,则多少不等。
此臣所谓偏见之一端,其不可者一也。
国家方以官滥为患,取士数必难增,若欲多取西北之人,则却须多减东南之数。
今东南州进士取解者,二三千人处只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人,盖已痛裁抑之矣。
西北州军取解,至多处不过百人,而所解至十馀人,是十人取一人,比之东南十倍假借之矣。
若至南省,又减东南而增西北,则是已裁抑者又裁抑之,已假借者又假借之。
此其不可者二也。
东南之士于千人中解十人,其初选已精矣,故至南省,所试合格者多。
西北之士学业不及东南,当发解时又十倍优假之,盖其初选已滥矣,故至南省,所试不合格者多。
今若一例以十人取一人,则东南之人合格而落者多矣,西北之人不合格而得者多矣。
至于他路,理不可齐,偶有一路合格人多,亦限以十一落之,偶有一路合格人少,亦须充足十一之数,使合落者得,合得者落,取舍颠倒,能否混淆。
其不可者三也。
且朝廷专以较艺取人,而使有艺者屈落,无艺者滥得,不问缪滥,只要诸路数停。
此其不可者四也。
且言事者本欲多取诸路土著之人,若此法一行,则寄应者争趋而往,今开封府寄应之弊可验矣。
此所谓法出而奸生,其不可者五也。
广南东、西路进士,例各绝无举业,诸州但据数解发
其人亦自知无艺,只来一就省试而归,冀作摄官尔。
朝廷以岭外烟瘴,北人不便,须藉摄官,亦许其如此。
今若一例与诸路十人取一人,此为缪滥,又非西北之比。
此其不可者六也。
凡此六者,乃大概尔。
若旧法一坏,新议必行,则弊滥随生,何可胜数!
故臣以谓且遵旧制,但务择人,推朝廷至公,待四方如一,惟能是选,人自无言。
此乃当今可行之法尔。
若谓士习浮华,当先考行。
就如新议,亦须只考程试,安能必取行实之人?
议者又谓西北近虏,士要牢笼。
此甚不然之论也。
使不逞之人不能为患则已,茍可为患,则何方无之?
前世贼乱之臣起于东南者甚众,其大者如项羽萧铣之徒是已,至如黄巢王仙芝之辈,又皆起乱中州者尔,不逞之人,岂专西北?
矧贡举所设,本待材贤,牢笼不逞,当别有术,不在科场也。
惟事久不能无弊,有当留意者,然不须更改法制,止在振举纲条尔。
近年以来,举人盛行怀挟,排门大噪,免冠突入,亏损士风,伤败善类。
此由举人既多,而君子小人杂聚,所司力不能制。
虽朝廷素有禁约,条制甚严,而上下因循,不复申举。
惟此一事为科场大患,而言事者独不及之。
愿下有司议革其弊,此当今科场之患也。
臣忝贰宰司,预闻国论,茍不能为陛下守祖宗之法,而言又不足取信于人主,则厚颜尸禄,岂敢偷安而久处乎?
故犹此彊言,乞赐裁择。
欧阳修加恩制嘉祐元年九月 北宋 · 吴奎
 出处:全宋文卷九八五、欧阳文忠公年谱
敕:施厚而报丰,人之常;
诚至而礼简,事天之宜。
朕承先烈之丕基,祗畏勤绍,弗敢荒宁。
亶劳维疚,于昭降康,四海万灵,莫不底豫。
念所以报,必竭其诚。
乃即太寝之严,躬尚质之享,钦翼虔共,陶匏以荐,合祛大神,示格于祖考。
明灵降监,休应显孚,膺受福釐,均自近始。
翰林学士朝散大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判太常寺兼礼仪事、轻车都尉信都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赐紫金鱼袋欧阳某,文字复于古雅,正道迈于伦类。
辨论坚确,救时为心。
在涅不淄,湜湜自信。
倚其演润,故置诸内署
藉其才识,故付之史笔;
赖其谋用,故试之大计。
有馀地,左右咸宜。
熙事思成,相仪克允。
峻其勋等,埤厥赋封。
尚体予衷,以孚邦家于休。
可特授依前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史馆修撰、充翰林学士,加上轻车都尉进封乐安郡开国侯食邑五百户散官、勋、赐如故,差遣依旧。
乞罢郊宫无益工作奏治平二年 北宋 · 吕诲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七、《宋名臣奏议》卷八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
臣窃以国家之大事,莫重于郊祭,罄明察之心,尚质崇简,所以称天子之德也。
天神之祐,答以灵贶,享是精诚而已。
陛下纂绍之初,方修大礼,自诏下中外,灾祥屡至,霖雨之后,积阴不解,继之以雪。
民之困穷饥冻,迫切咨怨之声,喧于衢路。
且人心悦则天意顺,今民忧结不解,和气从何而生乎?
殆陛下奉天之意,有所未至,佐佑之臣,或慢其事,未尽虔恭之诚尔。
冬至俯迩,乘舆临幸之处,经雨摧坏,未修者尚多。
期限既促,督役愈急,在有司不得不然也。
岂唯冒寒,工作灭裂,枉费物料,罢癃之卒,不僵仆则自经而死,可胜其数,伤和气之尤甚。
臣以为陛下一意崇祀,经历之处,虽有颓垣坏居,何害于行礼?
尚质崇简,以副天心。
如临祭之处,土木兴作,丹雘雕饰,青城浮华之设,工作无益者,权令停罢,少宽人力,以塞怨望。
至若灾沴之际,祷祈之事,固亦有之。
虽当遣辅臣诣宫观,斋洁求晴。
然人臣未足以动天,释老何德以庇民所切者?
陛下之诚宣布于外,聊以慰都人之望。
此二事唯圣慈留念,早降指挥,祀事更在虔修以召和气,臣不胜惓惓之至。
青城劳费乞建斋宫奏熙宁元年 北宋 · 吕诲
 出处:全宋文卷一○三八、《宋名臣奏议》卷八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
臣伏睹累降诏敕,裁减浮费,有以知讲求治体,崇俭为先,中外共闻,莫不庆抃。
臣切谓裁约用度,事体至轻。
有司奉行,当有条理。
唯南郊青城所须数十万缗,劳费至广,无益奉祠之大者。
谨按《周礼》掌次之职,旅上帝,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居止于坛壝之外,盖所以示虔恭之至矣。
近世制作无度,礼意俱失,虚设梁栋,纯被绘䌽,规摹宸居,极其华丽。
甚者山亭水池虫鱼之戏,䌽花交映,禽物万状,游观之胜,无不具焉。
前期旬浃,纵士庶嬉游其间,是岂蠲洁事神之谓哉?
徒成侈靡,夸大一时,臣虽至愚,甚为圣朝惜之。
且大礼尚质,犹惧不称乎天德,而华观所居,恐非得以清乎?
斋戒仪卫之盛,今古不同,大次之位,岂须幄帟?
不若营建斋宫,以图永久。
臣尝观太庙斋宫,制度俭约,事神之体,得为中礼。
臣欲乞规此宪度,创建郊宫,中洁斋居,外严宿卫
非特事祀克循简易,庶几国用大省劳费。
我朝兴隆一百馀年,未暇改为。
陛下一旦经始,人心必悦,有益圣德,于事易行。
伏望留神省察,天下幸甚。
祭天用乐劄子1078年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古灵先生文集》卷一七、《历代名臣奏议》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臣谨按,《礼》:祀天以冬日至,取微阳洞开,天之始也。
兆于南郊,就阳位也。
即地上之圜丘,因天事天也。
燔燎而升烟,求阳以气也。
玉奠苍璧,牲、币如其色,肖洪覆之自然也。
乐用圜钟为宫,以其上应房、心,有天帝明堂之象也。
宫声三奏,角、徵、羽各一奏者,合阳奇之数,欲神之听之也。
祭地以夏日至,取阴德潜萌,地之始也。
坎于北郊,从阴义也。
就泽中方丘,因地事地也。
瘗埋,顺其性之含藏也。
方琮而黄币,仿形色也。
乐用函钟为宫,以其生于未之气,未,坤位也。
宫声与角、徵、羽各二奏者,合阴偶之数,所以八变,则地示出焉。
夫先王求神之意,可谓尽矣。
以为天时者,乾坤因之而阖辟,阴阳系之而消长,鬼神亦由是而利用出入者也。
故作大事必顺天时,既得其时,又择其位也。
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以至于器币乐舞,至纤至悉,无不从其类。
以此事神,则神无不飨也。
汉元始间,不原《礼》意,附会《周官》大合乐之文,谓之合祭。
复以正月三阳在下息,卦受《泰》,于是诹上辛之日,合祭天地于南郊,观其时位与夫器币乐舞之设,是徒寓地祇于啜食之列,而意不在焉。
后汉正月上丁祠南郊,礼毕次北郊。
下逮南齐,又以正月上辛祠昊天,次辛瘗后土。
虽得其位,不得其时,诚不至而礼不专,是亦主为礼天而发耳。
窃有一證焉,《记》曰:「御同于长者,虽贰不辞,偶坐不辞」。
郑氏曰:「盛馔不为已也」。
王者事父孝,故事天明;
事母孝,故事地察。
岂可以后土富媪之灵,载物无疆之德,而事之仅如偶坐之宾乎?
深恐柔祇未之享也。
臣谨再详《仪注》,合祭天地于一坛之上,其为非礼明甚,固当改正。
然古今异宜,沿革殊致,三岁一郊,汉唐成宪,祖宗以来,莫能易也。
今罢合祭,则北郊惟使有司摄事,于理未安,谓宜以亲郊之岁,用夏日至先有事于方泽
盖祭者,荐其时也。
近人而亲者无如地,取材于地,故先祭以明亲亲之仁;
远人而尊者无如天,取法于天,故后祭以正尊尊之义。
青城,若张法驾,仪物一从简易,务称尚质之意,其扈卫锡与,可于郊赏数中豫给五分之一。
或量加特赐,系自上恩,所贵奉事天地,不失礼意。
惟朝廷财幸,取进止。
详定礼文一 其六 不设黄褥绯褥 北宋 · 陈襄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二、《古灵先生文集》卷一九
臣等看详:《礼记》曰:「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
德产之致也精微,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
惟至诚为可以报之,故扫地而祭,器用陶匏,席用槁秸,因天地自然之性,贵诚尚质,不敢修其文也。
《汉旧仪》:祭天用六䌽绮席六重。
高皇帝配天用绀席。
成帝初即位丞相衡等言其非是,罢之。
东汉用莞簟。
江左用蒯。
宋郊祀正配位蒯席各二,不设茵褥。
梁南郊席用槁秸,五帝以下悉用蒲席、藁荐。
隋礼:槁秸为祭天席,蒲越为配帝席。
唐高宗诏谓:「古今典制,文质不同。
至于制度,皆随代釐革,而祭祀天地,独不改张,是乃自处于厚,奉天以薄。
其诸郊并宜改用茵褥」。
《开元礼》复用槁秸、莞席。
《开宝通礼》:「昊天上帝、皇地祇、五方帝、日月,并席以槁秸。
配帝以莞」。
景德仪注》从礼官孙奭所请,席皆加褥。
《庆历祀仪》:天神以黄,配座以绯,遂失古制。
夫先王之制礼也,或以质,或以文,惟其称而已矣。
莞簟,人情之所安者也。
而祭天以蒲越、槁秸者,尚其质也。
方将致诚尚质以交神祇,而欲徇人情之所安,盖失之矣。
莞簟,先王犹不施之郊,况茵褥乎?
伏请郊祀天地,席以槁秸,配帝席以蒲越,不设黄褥绯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