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書類
四書類
詩類
春秋類
孟子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后乃及于天地鬼神之变。鸟兽草木之宜。至其与门人书则曰格物有缓急先后之序。如今为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 言通
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器用之间。此为何学问耶。夫以朱子之论。若是其明且尽也。而王氏徒见其天下之物之 (第 256L 页)
曾与李省轩论此。省轩云此说诚然。观庄列之文可见。
尝于金溪论格物工夫。襄章之云有说格物要在明人伦讲圣 言通 世故。予云朱子于或问。先说心之理。要须先从源头理会。先生曰不须如此说。源头底不外日用实处。予当时心服 (第 547L 页)
尝于金溪论格物工夫。襄章之云有说格物要在明人伦讲圣 言通 世故。予云朱子于或问。先说心之理。要须先从源头理会。先生曰不须如此说。源头底不外日用实处。予当时心服 (第 547L 页)
彼山之截然而高者。非敬之容乎。水之渊然而深者。非知之象乎。居是亭者。必从事于是。以穷天理明人伦。讲圣 言通
世故。为致知之要。以整齐严肃。常惺惺不容一物。为用敬之方。则其知大而其藏愈密。其敬专而其志愈固。岳立 (第 311L 页)
湛一清虚。是未发前气象。如何物物有之。若曰物物有之。则是整庵,花潭之认气为理也。近日震泳开口。便说湛一清虚无物不在。未知如何。
湛一清虚。是气之本。而神字可以当之。故而见谓之物物皆有。则恐宜参量。无乃与整庵之理气一物。花潭之认气为理。不同耶。
震泳只言性通心局。禁言理通神局。故所以神心有辨也。
心者人之神明。则心亦可 言通。 但神至精妙。心兼精粗。此则不得无辨也。神局二字。是高明自创欤。抑有据耶。朱子论通书动静章云。神即此理 (第 279L 页)
湛一清虚。是气之本。而神字可以当之。故而见谓之物物皆有。则恐宜参量。无乃与整庵之理气一物。花潭之认气为理。不同耶。
震泳只言性通心局。禁言理通神局。故所以神心有辨也。
心者人之神明。则心亦可 言通。 但神至精妙。心兼精粗。此则不得无辨也。神局二字。是高明自创欤。抑有据耶。朱子论通书动静章云。神即此理 (第 279L 页)
可言矣。南塘集淑慝种子之论。未知其与此何如耳。○令胸次洒落。 按先生答胡季随书。(五十二卷廿五板。) 言通
透洒落。如何令得。而此书却云令胸次洒落。何也。此因有穷理功夫而云云。则虽曰令之。而实则不令之令也。○ (第 442L 页)
三代之相继损益可矣。而周之后即秦也。秦亦果损益于周乎。
秦虽损益得不善。然其因周而损益则明矣。见周之诸侯分竞。则遂罢封建而为郡县。见周之王室微弱。则遂制为尊君抑臣之仪之类是也。
八佾篇首 言通 前篇二章皆论礼乐之事。此二章并皆有礼而无乐。且 (第 516L 页)
见义不为章则非徒无乐。亦无礼之本意何也。
皆字非谓每章皆兼礼乐也。 言通 前后二十八章。皆或言礼或言乐而无他事也。逐章看则或礼或乐。而总诸章而看则皆论礼乐耳。非其鬼云云。独非 (第 517H 页)
秦虽损益得不善。然其因周而损益则明矣。见周之诸侯分竞。则遂罢封建而为郡县。见周之王室微弱。则遂制为尊君抑臣之仪之类是也。
八佾篇首 言通 前篇二章皆论礼乐之事。此二章并皆有礼而无乐。且 (第 516L 页)
见义不为章则非徒无乐。亦无礼之本意何也。
皆字非谓每章皆兼礼乐也。 言通 前后二十八章。皆或言礼或言乐而无他事也。逐章看则或礼或乐。而总诸章而看则皆论礼乐耳。非其鬼云云。独非 (第 517H 页)
。尚其照此。无孤至望。
别纸
理气主资乘载。生死先后。体用通局云云。
理气之以主资言乘载言先后 言通 局言。先儒之说无疑矣。以生死言。非谓理生而气死。言气有生死而理无生死也。以体用言。非谓理体而气用。言 (第 48L 页)
别纸
理气主资乘载。生死先后。体用通局云云。
理气之以主资言乘载言先后 言通 局言。先儒之说无疑矣。以生死言。非谓理生而气死。言气有生死而理无生死也。以体用言。非谓理体而气用。言 (第 48L 页)
自平壤还松禾记
乙未。更上练光亭。坐少顷。循城而东。历镜波楼。出长庆门。问朝天石所在。沉江不可见。世传东明王朝天时。必江波坼裂。一石露出。退去则还沈矣。不可信。访九梯宫旧址。是东明王行宫。而阶级尚有馀痕。傍凿文武井。鍊石亦存。又有青云白云二桥。皆自然天成。不假人功云。转东而入城北路。逢一僧。问麒麟窟。窟
在永明寺后。陵夷如沟渠。传 言通 于大同江。而东明王养麟马于此。又云。王乘马入窟。从地中而出朝天石。升天不返。马迹犹在石上。此说亦诞。 (第 325L 页)
乙未。更上练光亭。坐少顷。循城而东。历镜波楼。出长庆门。问朝天石所在。沉江不可见。世传东明王朝天时。必江波坼裂。一石露出。退去则还沈矣。不可信。访九梯宫旧址。是东明王行宫。而阶级尚有馀痕。傍凿文武井。鍊石亦存。又有青云白云二桥。皆自然天成。不假人功云。转东而入城北路。逢一僧。问麒麟窟。窟
在永明寺后。陵夷如沟渠。传 言通 于大同江。而东明王养麟马于此。又云。王乘马入窟。从地中而出朝天石。升天不返。马迹犹在石上。此说亦诞。 (第 325L 页)
臣旰食。公上疏请立自强之本。且登对进言曰。古者大有为之君所以根本治道者。不过学而已。所谓学非袭先王绪 言通
遗经训释而已。须有思辨之实。积累之渐。然后学由是进。心由是明。既知此心由学而明。当知此心非学而闇。明 (第 559L 页)
乎。○右申言不言嫡子。亦以立嫡与通上下之义异故。○以上疏通释注亦言立嫡以长之义。○此段注 言通
上下及立嫡。盖因经长子之意而释之。疏言适子太子及第一子死立第二长者。因注通上下及立嫡之意而释之。其文 (第 288H 页)
真西山曰。伊川之论格物。自一身性情之理与一草一木之理。无不讲究。知性情之理。固君子之当务也。知草木之理。亦君子之务乎。一理无间。万物同体。故草木之知。亦为致知之道乎。
君子于天下万物之理。欲其无不知。而一草一木。各有是理。故夫子论诗云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则伊川之意。岂不以此。然其格之也。须有缓急先后之序。为学而不先穷天理明人伦。讲圣 言通 世故。而反游心于一草木之间。则是失伊川之本意。
朱子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苍苍者天。亦阴阳 (第 275H 页)
君子于天下万物之理。欲其无不知。而一草一木。各有是理。故夫子论诗云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则伊川之意。岂不以此。然其格之也。须有缓急先后之序。为学而不先穷天理明人伦。讲圣 言通 世故。而反游心于一草木之间。则是失伊川之本意。
朱子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苍苍者天。亦阴阳 (第 275H 页)
辨。精深微密。毫发不差。而后来群儒。疑信相半。非直闵彦晖之听莹已矣。三渊又作智字说。阐扬农岩馀意。其 言通
达奇伟。不袭前言。愚于两先生立论。所尝笃信。无容赞一辞于其间也。
湖右群贤。为物不具五常之论者。动以 (第 582H 页)
湖右群贤。为物不具五常之论者。动以 (第 582H 页)
当。且蕴字不可作蔽晦。以是字作彼是之是。亦细弱无力。以吾观之。自参万世而接乎万物尽然。一气贯串。只是 言通
古今合物我而蕴包不分开也。
待彼之彼。乃大圣也。
亦无辩。谓不可辩也。林注误。
养生主
督。医家 (第 127L 页)
待彼之彼。乃大圣也。
亦无辩。谓不可辩也。林注误。
养生主
督。医家 (第 127L 页)
世谱。先达名公。厥有懿问。实该金石。是裒是摭。作挹薰录。掌故谣俗。凌杂謏闻。有核有讹。爰取爰舍。作野 言通
载。偪侧朝端。身蹇道屈。结情丘壑。兴怀永叹。作山家清事。凡所论撰。悉关于世教。有味其言之也。前夫人。 (第 376L 页)
东路重关外。南天大海隅。音容万里隔。书信一年疏。古堠依然在。能知行客无。
次虬渊全进士韵
相逢意气片 言通。 浮世交情醉眼中。今日文章推贾子。南方俊乂得陈公。百年知己欣生并。千里从朋为 (第 143L 页)
次虬渊全进士韵
相逢意气片 言通。 浮世交情醉眼中。今日文章推贾子。南方俊乂得陈公。百年知己欣生并。千里从朋为 (第 143L 页)
疏辞。 不许。○四月旱。与领右相联疏乞免。○五月。与领右相联劄(见集中)首陈四方灾异之不以上闻者。仍 言通
下情。开言路。恤民隐。为当今急务。请必行不已。继陈两劄。请亟行审理。○七月。劄陈怀襄之惨。甚于枯旱。 (第 565H 页)
四德完具之体用。非物之所得而并者。其于塞处。反言四德完具之体用。隐在灰土枯槁之中者。与人不异。然则其 言通
塞之大界者。徒有通塞之虚名。元无通塞之实理。安得不以不分人物之通塞为言乎。且所谓隐体用云者。既曰四德 (第 272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