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書類
四書類
詩類
春秋類
孟子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凶人既
闻命矣敢问上古之士处身行道辅世成名可述于后
者默而己乎主人曰何为其然也昔者咎繇谟虞箕子
访周 言通
帝王谋合神圣殷说梦发于传岩周望兆动
于渭滨齐宁激声于康衢汉良受书于邳垠皆俟命而
神交匪词言之所信故能 (第 24b 页)
   风俗通义序(劭撰风俗通以辩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文虽不典后世服其洽闻)
昔仲尼没而微言阙七十子丧而大义乖重遭战国约

从连横好恶殊心真伪纷争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
易有数家之传并以诸子百家之言纷然殽乱莫知所
从汉兴儒者竞复此谊会意为之章句家有五六皆析
文便辞弥以驰远缀文之士杂袭龙鳞训注说难转相
陵高积如丘山可谓繁富者矣而至于俗间行语众所
共传积非习贯莫能原察今王室大坏九州幅裂乱靡
有定生民无几私惧后进益以迷昧聊以不才举尔所
知方以类聚凡十一卷谓之风俗通义 言通
于流俗之 (第 6b 页)
   一习词章

功令以帖括取士诸生之汲汲于此亦其势也然功令
未尝专任帖括二场之表以观其骈体论以观其散体
判以观其律令之学三场之策以观其时务进而为翰
林则有馆课之诗赋以观其韵语苟能是是亦足矣诸
生倘能如掌教之 言通
明经史性理其于表论判策巳
非所难然而行文之体或尚未娴仍不出帖括家数以
应之亦非矣则八家文集及朱子文集 (第 24a 页)
乌江何处椓船而步
战而牂牁大姓又何以舍楚蜀大道纡回两粤然后入
关以致贡哉然则史记之言出溯其源也汉书之 言通
论其流也后之人既不详于本文又不明于道里是以
有此误也 (第 51a 页)
有弗合死生以之此可言义而不可谓之通曲成委就
从之弗失己违之弗敢怒此可 言通
而不可谓之容法
坤之藏准师之畜含垢掩疾不动声色纲举目清有斯
六善而后三难可行也何也尹也者卿相之次也故 (第 14a 页)
民父母
也利闻之曰朝廷遣治交趾使人人如黄尚书皆按兵
不复兴矣遣人驰往守护送至龙州三年通等至京下
廷鞫 言通
等失律丧师山寿纵贼马骐激变藩方论死
馀坐罪有差赠交趾死节诸臣武官世袭文官复其家
诛叛臣蔡福等籍其家遂 (第 11b 页)
列禦寇之学五经诸
子亦所涉猎妙于琴事以自娱而已或谓其于异书有
所得而不以传也戊戌之秋予客济上守素为予 言通
仙之所度勤亦至矣不有以记之则他日莫知所从来
吾二师者亦将湮灭而无 (第 27a 页)
  蒲庵诗稿跋
沈履德所藏蒲庵手书诗稿二帙多应世之作脱去空
寂章然作者之用心当是业儒而隐于释者隐于释将
以求无闻而竟闻之其迹愈奇名愈显此稿固其所也

此蒲庵之所以终其生也
  学诗斋卷跋
孔子谓伯鱼不学诗无以言所谓学与 言通
达志意体
切事理而自有以善于言非欲诵习其文以资辩说也
自观兴群怨之教衰而三百篇劝戒大义尽湮于声律
(第 6a 页)
  鸟兽言辩
周礼载夷隶掌与鸟言貉隶掌与兽言康成引春秋传
介葛庐闻牛鸣为注谓隶解鸟兽之言则是凡羽毛之
鸣皆可以 言通
矣夫人与物其气体固有偏全通塞之
差惟猩猩类人形鹦鹉类人舌故能学为人言虽麒麟
凤凰不能也然二物亦必学人 (第 11b 页)
门深万里焉得此 言通
时亢旱侠以本门所见流离之
民扶老携幼饥寒困苦之状呼画工列为流民图上献
(尚友/录)
侠少随父官江宁 (第 67b 页)
 亦是意乎
余襄公靖尝在契丹作胡语诗云夜筵没逻臣拜洗两

 朝厥荷情干勒微臣雅鲁祝君统圣寿铁摆俱可忒
 没逻言后盛拜洗言受赐厥荷 言通
好干勒言厚重
 铁摆言嵩高也沈存中笔谈载刁约使契丹戏为诗
 云押燕移离毕看房贺跋支践行三匹裂密赐十貔 (第 6b 页)
青史姓名高禁垣遗直看封事绝徼孤忠誓佩刀
元祐党碑藏北寺辟疆山墅记东皋归来耕石堂前梦书画平生结聚劳
言通
侯者盖稼轩用翼戴功以留守大学士封临桂伯也 (第 8b 页)
  与杨震百书
前者亡儿病中重荷师恩偕医远过诊视次日服参
稍有生机伏见长者喜动颜色至为我长揖以谢医
家珍重而别此种至谊今人所无及不幸讣闻承于
泥雨中奔赴临哭尽哀又承留驾待其饭唅经理殡
殓凭棺一哭而后去何师恩之加于小子周旋其生
死之际笃摰详切至于如此也此在今日手足骨肉
之所绝无者而独得之于大君子此儿虽死可以不
朽矣不肖弟惟有感极痛极不知所出至此儿能秉

师训其平时纯孝笃行实有古人所少者今故后伏
而思之渠如此少年而欲求其一言一动之谬竟不
可得寔人所未能信然亦默孚于人人不特中外无
间言殒逝之日乡邻之知与不知俱为流涕是不特
鄙人有丧明之悲意夫子亦有丧予之恸也天乎亦
酷矣旬月以来枉吊至戚之痛悼不必 言通
家如李
文老奉老次耕诸君子无不相向而哭之失声者时
致老以病不能来先遣其郎君同敝门人叶生来吊
致老寓书 (第 22a 页)
  简史际明太常
嘉善夏璞斋志士也无论做秀才时即已成进士在泾
里读书且二年比选为令卓然有循良风不幸中道而
夭人伦共惜其乡业俨然尸祝而俎豆之其人可知矣

所遗一子能读父书去冬景逸过嘉禾曾为言诸郡伯
吴长老而未能记其名适闻考期在即欲为作书景逸
云恐此时例当戒严不若遂直道诸其邑侯徐韶阶仆
深然之但亦未敢率尔以为不若借鼎 言通
之韶阶兄
也辄此奉告幸即付数行属其优加提植并托转达吴
长老璞斋生平极自好家徒四壁所遗惟残书一箧吾
(第 20a 页)
   教谕聂大年墓志铭
大年聂氏世为抚州临川人曾祖某祖伯善皆不仕父
同文洪武中取进士为翰林侍书寻改中书舍人壬午

六月太宗皇帝至京师时盛暑以迎銮暍死大年于父
卒后五月乃生母胡孺人抚育之天资明爽颖悟绝人
比长喜读书日记数千 言通
诗书二经于诸子史无不
读尤笃意古文及晋唐人诗书法欧阳赵松雪皆臻其
妙由是名动缙绅间用荐起为仁和训导藩 (第 19b 页)
之谓也大儒程朱皆有得于圣门默识之学者伊川经
筵五疏言之不厌其详文公在朝四十六日进讲者七
奏疏无虑数万 言通
乎此者可以得默之义矣
  他斋记 (第 19a 页)
之岂但宾之云乎抑君子之处
世有所契合则忘情之情情之至也不言而言言之妙
也彼神交百世尚友千古者岂必待话 言通
肺腑然后
得其人哉或者昧于体物之义而致疑于有情无情有 (第 5b 页)
   董光宏(号阙人/古鄞)
昔人称文章大业至列之为三不朽谓其维世风砥士
习也而世恒岐求之卑者穷工极变殚才力于雕绘之

间以为是固吾道然耳乃其黠者又强推而匿诸理借圣
贤之颐颏以文其回矞伪辨之辞试覆而印其人莫肖
也嗟嗟文以人传人以文重凡厥有生灵心靡晦余观古端
人烈士片言只牍百世而后即走牧下𨽻犹能悚然而
式之其文无行者一时非不倾艳也试掩卷而思其人
几欲唾去噫是可以徵人心已我明文清薛公倡学河
津凛凛笃行尝以事左权珰系狱中怡然读易不辍所
为读书录二十卷平易简切皆自体验中来而关中斛

山杨公当世庙时上封事忤旨诏狱前后七年日有九
死从幽忧线息中深悟易理所集得之犴狴者强半其 言通
而详巽而正恳恻而不诽读之知为义烈忠厚君
子夫权珰挟至尊宠灵所叱咤令天地变容举世气夺
而文清独守正不摇 (第 4a 页)
  论说第十八
圣哲(元作世朱/按玉海改)彝训曰经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伦

理无爽则圣意不坠(无爽元作有无圣字/上无则字从御览改)昔仲尼微言
门人追记故仰其经目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
矣自论语巳前经无论字六韬二论后人追题乎详观
论体条流多品陈政则与议说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
体辨史则与赞评齐行铨文则与叙引共纪故议者宜
言说者说语传者转师注者主解赞者明意评者平理
序者次事引者胤辞八名区分一揆宗论论也者弥纶
群言而研精(元脱/朱补)一理者也是以庄周齐物以论为名

不韦春秋六论昭列至石渠论艺白虎通讲聚述圣
经论家之正体也及班彪王命严尤(元作允/朱改)三将敷
述昭情善入史体魏之初霸术兼名法傅嘏王粲校练
名理 (第 17a 页)
有得此其验也故练青濯绛必归蓝茜矫讹翻浅还宗
经诰斯斟酌乎质文之间而檃括乎雅俗之际可与
变矣夫誇张声貌则汉初巳极自兹厥后循环相因
虽轩翥出辙而终入笼内枚乘七发云通望兮东海虹
洞兮苍天相如上 (第 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