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制义从妇凶也
男子亲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
其义一也
 郑氏曰先谓倡道也
 马氏曰男子亲迎而男先于女者刚先 于柔
之意也
 岂独昏姻之际如此至于天地君臣其义一也天则 (第 24b 页)
 君德以正直为始论王道以正直为终正直则不倚

 于刚亦不倚 于柔
一适乎中而已济之以静则其正
 足以有守其直足以有行廉而济之以谦则廉不失
 之隘谦不失之轻风出于德性系 (第 32b 页)
 弊以一归乎中庸之道焉矫高而使下矫枉而使直
 也夫和故无刚之失不流故无柔之失故曰君子和
 而不流强哉矫中立则处乎刚柔之閒不倚则不偏
  于柔
不偏于刚故曰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强于矫弊 (第 25b 页)
 可制告之信也
男子亲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
其义一也(迎鱼敬反/先采见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先谓倡道也 马氏睎孟曰男子
 亲迎而男先于女者刚先 于柔
之义岂独昏姻之际
 如此至于天地君臣其义一也天则造始而地则代
 终君主乎倡而臣主乎和
 通论徐氏师曾 (第 14b 页)
袭衣裳于
堂前东北藉以席西领南上幅巾一(古者死人不冠但/以帛裹其首谓之)
(掩盖以袭敛主于保护肌体贵 于柔
软紧实冠则磊块/难安况今幞头以铁为脚长三尺而帽用漆纱为之上)
(有虚檐置于棺中何由安帖莫若袭以常服上 (第 16a 页)
  白云郭氏曰臣道以顺为正得顺之至者其六二
  乎六二尽牝马之道者也尽牝马之道而言直方
  大者疑于阳德也盖不有是德则一 于柔
顺而已
  又岂能东北丧朋而行地无疆乎故象以直方为
  六二之动而文言亦以其动也刚称之然牝马顺
   (第 27a 页)
  以克家为吉包蒙纳妇刚克也子克家柔克也孟
  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其九二之谓乎刚柔接者
  谓二之刚中上接 于柔
五之巽顺下接于刚也(易/说)
  汉上朱氏曰六五柔也九二刚也五以柔接刚为
  二所包含章有美而效之君 (第 29b 页)
  汉上朱氏曰随自否来上九之初刚人之所随柔
  随人者也上九过刚而不反君子小人相绝非道
  也刚来下 于柔
柔往而随之下动而上说所以随
  也自初九言之君子之道为众所随人君屈己以
  随善者也自上六言之臣下之 (第 7b 页)
 乎在乎屈己下意巽顺将承使之身正事治而已故
 曰不可贞谓不可贞固尽其刚直之道如是乃中道
 也又安能使之为甚高之事乎若 于柔
弱之君尽诚
 竭忠致之于中道则可矣又安能使之大有为乎且
 以周公之圣辅成王成王非甚柔弱也然能成之为 …… (第 27b 页)
  常用工夫五六十年未必到得惟于六二却不可
  贞盖须识用处若用贞以干母之事则證父攘羊
  之直也传曰若 于柔
弱之君尽谋竭忠致之于中
  道则可矣又何能使之大有为乎夫责难于君谓
  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于九二却如 (第 31a 页)
  刚柔得宜而系于阴则害刚矣故可吝也(易/传)
  新安朱氏曰以阳居阴过而不过故其象隆而占
  吉然下应初六以柔济之则过 于柔
矣故又戒以
  有它则吝也(本/义)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象曰枯杨生
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 (第 25b 页)
  下者方命在上者骄亢则治与德俱退矣惟是上
  柔顺以接下下柔顺以辅上则为晋盛故柔顺二
  字最当玩味非特君臣之间为然学者欲进德修
  业亦必 于柔
顺上求若不柔顺则矜已自大德日
  益晦矣故傅说戒高宗曰惟学逊志逊之一字其 (第 9a 页)
 聪(易/说)

  蓝田吕氏曰九四刚长决柔之时以阳居阴附
  柔
闇从刚者之行则不果闻刚者之言则不信故
  其行次且闻言不信也后为三阳近迫则失所处
  故曰臀无肤前为 …… (第 24a 页)
  汉上朱氏曰一阴在上众阳争趋之九四居上卦

  之后动有伏艮为臀艮柔为肤三阳自下侵之不
  足 于柔
也故臀无肤无肤则不可以处矣四本大
  壮震震为足欲前而九五碍之又柔而少决则却
  而不前故其行次且次 (第 25a 页)
 中正大人之吉上下交说不施聪明美物方至然未
 可有为故以祭则吉以征则凶征虽或凶于义无咎
 (易/说)
  蓝田吕氏曰九二九五皆掩 于柔
而无应然皆刚 (第 14b 页)
 为之时为有咎也以二体柔而处当位体柔则其进
 缓当位则其处固变革者事之大故以此戒二得中
 而应刚未至失 于柔
也圣人因其有可戒之疑而明
 其义耳使贤才不失可为之时也 已日而革之征
 则吉而无咎者行则有嘉庆也谓可 (第 19a 页)
  也享上帝奉天道以取法象也养圣贤尊有道敬
  有德以取法象也柔上行而得中所以能奉天道
  应乎刚所以能尊有道敬有德凡鼎之义皆主

  柔
巽顺于天人而不自用此所以能元吉亨也
  白云郭氏曰井鼎皆物也彖于鼎言鼎象而于井
  不言象者盖井之象 (第 4b 页)
  过之义可过于下不可过于上可过于顺不可过

  于逆可过 于柔
不可过于刚故不及其君遇其臣
  所以为小过之无咎欤(易/说)
  汉上朱氏曰小过与中孚相易其卦四阴二 (第 6a 页)
  吝居其中间悔自凶而趋吉吝自吉而向凶也故
  圣人观卦爻之中或有此象则击之以此辞也
  柔变而趋于刚者退极而进也刚化而趋 于柔

  进极而退也既变而刚则昼而阳矣既化而柔则
  夜而阴矣六爻初二为地三四为人五上为天动
  即变 …… (第 39a 页)
  为吝过便悔不及便吝 变化者进退之象是刚
  柔之未定者刚柔者昼夜之象是变化之已成者
  盖柔变而趋于刚是退极而进刚化而趋 于柔
(第 40b 页)
 康节先生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上

 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
 象刚交 于柔
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
 矣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阴阳生而分二仪二
 仪交而生四象四象交而成 …… (第 32b 页)
  恐不得以其出于纬书而略之也(与郭冲/晦书)○邵子

  云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上交于阴阴下交于阳
  而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
  刚交 于柔
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八卦相错而
  后万物生焉此来教所引邵先生说也今子细辨
  析奉呈幸详考之方可见 …… (第 46b 页)
  三十而立不是到那三十时便立须从十五志学

  渐渐化去方到横渠去这里说做化而裁之便是
  这意柔变而趋于刚刚变而趋 于柔
与这个意思
  也只一般自阴来做阳其势寖长便觉突兀有头
  面自阳去做阴这只是渐渐消化去这变化之义 (第 89a 页)
  誉归之也四多惧者以其近于君而抑权损势也
  然柔之为道固当有所丽而不利于远若夫其要
  无咎则所贵者在其中尔此二所以远而多誉以
  其得 于柔
中故其要无咎也三与五虽俱阳也然
  三多凶者以其居下卦之上而近于贱五多功者
  以其居上卦之中而处其 (第 46b 页)
   右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
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
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
易六位而成章
 康节先生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矣阳下交于阴阴上
 交于阳四象生矣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
 象刚交 于柔
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于是八卦成
 矣八卦相错然后万物生焉是故一分为二二分为 (第 2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