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編年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醫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案刘氏敞曰君弑臣不讨贼非臣子不复雠非子奈/何以雠在外则勿复乎若以齐强鲁弱量力不讨君)
  (子不责是复雠者行 于柔
弱而困于强禦也与公谷/不同而揆以不共戴天之义则其说未可废故附见)
  (于/此)
 
钦定春秋传说汇 (第 60b 页)
 (会楚子比事而书著履霜之戒也之汪氏克宽曰大/夫会诸侯始于单伯会齐宋卫郑 君于鄄而后公)
 (孙敖会晋侯于戚至叔仲彭生会晋郤缺于承筐则/大夫自为会矣大夫盟诸侯始 于柔
会宋公陈侯蔡)
 (叔盟于折而后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至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则大夫自 (第 22a 页)
直则不倚于刚亦不倚 于柔
一适乎中而已易曰六
二之动直以方也象曰直其正也正直则离静以动
不济之以静则其正不足以有守其直不足以有 (第 5b 页)
之所以为雅者风积之也盖正直
者能正曲为直洪范之论君德以正直为始论王道以正
直为终正直则不倚于刚亦不倚 于柔
一适乎中而已
易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象曰直其正也正直则离静
以动不济之以静则其正不足以有守其直不足以有 (第 6a 页)
疏若洁已脩身施于为政(政当正字误下疏为政不息同)



彖曰节注刚见掩 于柔
(原阙)
险以说节疏此又就二体名训以释亨德也(名训疑)
其唯君子节疏此就二五之爻释贞大人之义(此毛 (第 8a 页)
 呼吸也盖其有息者阳之动也其无息阴之静也此
 理晓然易见矣皇极观物外篇曰阳交于阴而生蹄
 角之类也阴交于阳而生羽翼之类也刚交 于柔
(第 93a 页)
 服从者不可但巳也利用侵伐之此亦君道贵刚不

 可一 于柔
之意然居上能谦何事不可为者故无不
 利要不但利用侵伐也○六五利用侵伐固以其不
 服而当伐之然亦以其能 …… (第 13b 页)
 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当用夫柔也今刚上

 文柔则是刚反主 于柔
而为柔之助矣且艮止于外
 虽不失于妄动而不足于变通是皆不能以大有为
 也故小利往○但刚上文柔虽未足取 …… (第 110a 页)
 义云又以卦德言渐进之义则属诸卦名矣
○刚柔交错

 柔来文刚柔交于刚也刚上文柔刚交 于柔
也不必
 合柔上刚下方为交也盖卦名为贲之义则是逐段
 皆有文柔来文刚固是文刚上文柔亦是文也不待
 刚 (第 111b 页)
 何也盖二虽当过之时然处得其中故能用柔以相
 济若四则以阳居阴刚柔已自得宜了不必外假他
 人之助也若更牵于初则以柔济之过 于柔
矣所谓
 隆者其不转而挠耶○又曰依九四下应初六以柔
 济之之例则阳过之始而比初阴亦可言初之阴有
 以 …… (第 78a 页)
 老妇无复生道矣故反称老妇得士夫士夫谓九五
 也○九五爻象以人事言之则是在我过刚已自失
 当了而所比者又过 于柔
胥失之矣则于事何济故
 无咎无誉○阳过之极又比过极之阴言本身是阳
 之过所比尤是阴之过如君已欠明而其 (第 79b 页)
 下则可以得民矣是谓大吉无不利

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指以阳居阴言如以阳居阳则一于刚矣以阴居阴
 则一 于柔
矣惟其以阳居阴则既不失其柔而亦不过
 于刚刚柔有节所以谓玉铉也
(震下/震上)

 一阳始生于二 (第 66a 页)
 一说承上文卦体卦德如是乃仅得小亨而又必守
 正则得吉此亦可见旅之难处而其时义为大矣一
 说主泛言旅之所以难处者盖一于刚则招祸九三
 是也一 于柔
则取辱初六是也然惟见得其难处故
 必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然后可以小
 亨又必守正然后可以得吉 …… (第 32a 页)
 讲习吾见其专于知而不得兼夫行矣为仁由已虽
 践行处朋友所着力者亦只是讲说此无难辨
初九和兑吉
 初九阳刚则不失 于柔
媚处下则不失于上求无应 …… (第 48b 页)
 三其所属之小人也商度所说四择所从之人也○
 参义曰如大臣之绝私党而忠其君学者之远损友
 而亲仁贤皆可喜也○徐氏曰一牵 于柔
则将沦胥
 而为小人之归矣岂不可畏哉商度未宁正天理人
 欲公私界限处不可不审所从也圣人以介疾有喜
  …… (第 51a 页)
 然后于理为尽也○以刚处柔过乎恭矣过乎恭如
 何是合宜盖当过之时而过于恭过之得宜者也所
 谓过而不过也○一说以刚处柔是刚不用于刚而
 用 于柔
过乎恭也合乎宜也小过之时当然也○或
 曰弗过遇之若以六二爻例则当如此说若以九三
 爻例则过遇当如过防 (第 93b 页)
 数之强弱而分主佐也其或天时物力俱阳胜天时

 物力俱阴胜者则男女所禀阴阳之道应不能得其
 中和如男过于刚女过 于柔
之类是也然天时物力
 所赋又冇阳中之阴阴中之阳而其道不纯者其所
 成男女则或男人女相女人男相男或不能 …… (第 27a 页)
 而取羞皆是自人事言以见本义所以为吉凶为失
 得之象悔吝为忧虞之象意正如下文所谓柔变而
 趋于刚者退极而进也刚变而趋 于柔
者进极而退
 也皆只是解贴分配其义耳○得则吉吉者得之报
 也失则凶凶者失之报也忧虞所以致悔吝取羞者 …… (第 60b 页)
 之所以为太极者然也今五上二爻既当乎天则五
 上之刚柔变化即天道之阴阳变化矣其理有二乎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柔不一 于柔
柔必变为刚刚不
 一于刚刚必化为柔此即地道之所以为太极者然 (第 65a 页)
 承上文而言吉凶悔吝生于卦爻之动以卦爻之动

 言之其始也一刚一柔各有定位是刚柔乃立本者
 也刚变而通 于柔
柔变而通于刚惟变所适而已是
 变通乃趋时者也此当依启蒙考变占例而朱子语
 录及临川吴注皆与本义合矣○ (第 12b 页)
 (象曰)莫善忿欲也三本足利本善下有损字 (初九)不敢

宴安二本足利本敢作可 (九二)柔不可全益刚不可全
削三本全上共有以字 进之于柔则凶矣三本足利
本宋板于作乎 (六三)其实乃损下三本有也字 醇作
淳三本足利本宋板同疏放此 则必疑矣二本矣作
也 (六五)天人之助也也上三本有者字 (上九)为物所归
下三本有者也二字疏则是无咎可正(四十二叶右七行)宋板
咎作过 得正旨矣(八行)正作王 言一人则可三人疑

(四十五叶左四行)疑作益 无复企子之疾(八行)子作予 利有
攸往者不制 于柔(四十七叶右七行)
不作下
补遗古本经九二利贞征凶征作往注同注(初九)故既获
无咎故作欲疏不损益之也(四十四叶左九行)(第 9a 页)
利用亨祀一本亨作享足利本宋板同注
处困而不能自通者小人也困作穷二本足利本宋板
正嘉同 (彖曰)刚则掩 于柔
也则作见二本足利本宋板 (第 4a 页)
 总论(辅氏广曰首言其能舍命不渝次言其为邦之/司直末乃以为邦之彦而结之然则为臣之道)
 (主于正直不阿而已虽孔子之在朝亦以便便訚訚/侃侃为常至 于柔
行巽入委曲以就事亦固有时而) (第 50a 页)
 侯会是礼自大夫出矣(王氏曰大夫会诸侯始于单/伯会齐宋卫郑之君于鄄而)
 (后公孙敖会晋侯于戚至叔仲彭生会晋却缺于承/筐则大夫自为会矣大夫盟诸侯始 于柔
会宋公陈)
 (侯蔡叔盟于折而后公孙敖会宋公陈侯郑伯晋士/縠盟于垂陇至公子遂会晋赵盾盟于衡雍则大夫) (第 19a 页)
 是乃圣人善用天下之权也故刚克所以禦彊弗友

 也一于刚胜柔则失之亢柔克所以御燮友也一
 柔
胜刚则失之懦亢则为过懦则为不及故虽刚克
 柔克可以济中德之不及苟其过不及而至于亢且
 懦则其违中道远 (第 3b 页)
  刘氏曰易之道穷则变变则通上六不知通其变

  使阴道已穷故至于与阳战而受伤苟能通变以
  用六而知永贞 于柔
顺之为利则无战伤矣
  林黄中曰上阴位六柔德以柔居阴永以为贞配
  乎纯乾斯为利矣
  冯当可曰乾极 (第 66a 页)
  程可久曰易以田喻用武此卦师之反也故九五
  喻王者之田
  赵氏曰此卦九五曰失前禽恐其过于刚也大有
  六五曰威如吉恐其过 于柔
也圣人以中道诏天
  下万世如此
   右明爻义
上六比之无首凶
 赞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第 34b 页)
  张舜元曰二以刚居阴在下卦之中事亲以孝不

  失 于柔
制义干蛊不失于刚刚柔相济不出乎中
  人子之道尽矣
  闾丘逢辰曰二负刚明之材于蛊之时欲治远自
   (第 3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