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故事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雜史類
正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清代道教文獻
、舜虽知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 从谏
尔。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囚试劓、刖,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乃
为忧,则谁复为陛下忧。擢谏议大夫兼侍读。首言边事当增兵防扼上流。又言:求谏非难而受谏为难,受谏非难而 从谏
为难。苟闻之不以为戒,玩之不以为信,卒使危言鲠论,无益于世用,无救于时危,其与拒谏者相去一间耳。进端 ……易启,渐弗克终,仅止贞观之治。陛下嗣服十有五年,艰危之势滋甚,回视太宗治效敏速、相越乃尔。意者亲儒而 从谏,
敬畏以检身,未若贞观之超卓乎。节用以致爱,选廉以共理,未若贞观之切至乎。愿陛下益加圣心。嘉熙三年正月
。居万乘之尊而不骄,享四海之富而不溢,聪明有馀而处之若不足,俊杰并用而求之如不及,虚心以访道,屈己以 从谏,
惧若临渊,怯若履薄,此人主之柔德也。三者足以尽天下之要,在陛下力行何如耳。岩叟日侍讲,奏曰:陛下退朝
:熙宗时,内外皆得人,风雨时,年谷丰,盗贼息,百姓安,此其大概也,何必馀事。上大悦。世宗喜立事,故其 从谏
如此。大定十三年,薨。上辍朝,亲临丧,哭之恸。曰:旧臣也。赙赠加厚,葬礼悉从官给。孙吾侃朮特,大定二
实先觉变,宜有所宽假。郯等皆言不可,卒出之。郯争辨尤力。帝曰:古有碎首谏者,卿能之乎。对曰:古者君不 从谏,
则臣有碎首;今陛下受谏如流,臣何敢掠美而归过君父。帝欣纳之。夏竦倡张贵妃之功,谏官王贽遂言贼根本起于
用前史法。至于天文、地理、井田、兵法,即近验远,可以据依,绝无迂陋牵合之病。又有《艺祖宪监》、《仁皇 从谏
录》、《屯田便宜》、《历代边防》行于世。婿周南。周南字南仲,平江人。年十六,游学吴下,视时人业科举, ……林略
按《宋史本传》:略,字孔英,温州永嘉人。庆元五年,举进士。历饶州大宁监教授,辟干办四川茶马司公事。崔与之帅蜀,目之曰此台阁之瑞也,荐之。迁武学博士、国子监丞、太常寺丞。奉祠,拜宗正少卿兼崇政殿说书。迁右司谏,寻迁左司谏兼侍讲,告于帝曰:虚心以为 从谏
之本, 从谏
以为求治之本。拜殿中侍御史,升侍御史,试右谏议大夫。嘉熙二年,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以言罢,提
鸠谏曰:匮财罢民,鲁庄丹楹,刻桷匠庆。谏曰:无益于君,而替前人之令德,执艺事谏此类是也。
《伊训》 从谏
弗咈,先民时若。
〈蔡传〉 从谏
不逆,先民是顺。非诚于乐,善者不能也。
《说命》
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
〈蔡传〉朝夕纳诲者,时不进善言也。

说复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后 从谏
则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蔡传〉木从绳喻,后 从谏
明。谏之决不可不受也。〈大全〉新安陈氏曰:主圣臣直导人,使谏在德不在言。君有圣德则有 从谏
之实,虽不命亦谏能为江海。何忧百川之不归,君无圣德必无 从谏
之实。虽命之,亦不谏。如器既满水,将焉入。高宗以纳诲,辅德为命。知命相之大,本说以 从谏
克圣,复命尤知,致君之大本也。
《诗经》《小雅板章》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大全〉丰城朱氏曰:古人 ……矣。高宗求诲于相臣,其切如此。此其所以嘉靖殷邦。而为三代之令王也。欤

说复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后 从谏
则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畴,敢不祗,若王之休命。
臣按此乃傅说,答高宗纳诲之命,言之也。先儒有言, 从谏
者人君作圣之功,人臣进言之机也。高宗欲资之于人,故以纳诲责其臣傅,说使反求,诸己。故以 从谏
之道,望其君纳诲者,相臣之职, 从谏
者人君之道也。

王曰:旨哉。说乃言惟服,乃不良于言。予罔闻于行,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王 ……甘辛之忌也。夫君人者以众智为智,以众心为心。恒恐一夫不尽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访纳,惟善是求。岂但 从谏
不咈而已哉。乃至求谤言,听舆诵葑,菲不以下体而不采。故英华靡遗,刍荛不以贱品而不询。故幽隐必达晋文,
世奖拔太速,但久而勿迁,虽死是官,犹无悔也。三曰彰君过。谏争之臣,盖以司过举耳,人主听而行之,足以致 从谏
之誉,何过之能彰。至于巧者亦然,事难言则喑而不言,择其无所忤者,时一发焉,犹或不行,则退而曰吾尝论某 ……也。卒不见。哲宗即位,用刘挚荐,为监察御史。时六察尚未言事,岩叟入台之明日,即上书论社稷安危之计,在 从谏
用贤,不可以小利失民心。遂言役钱敛法大重,民力不胜,愿复差法如嘉祐时。又言河北榷盐法尚行,民受其弊, ……。居万乘之尊而不骄,享四海之富而不溢,聪明有馀而处之若不足,俊杰并用而求之如不及,虚心以访道,屈己以 从谏,
惧若临渊,怯若履薄,此人主之柔德也。三者足以尽天下之要,在陛下力行何如耳。岩叟日侍讲,奏曰:陛下退朝
裳每劝讲,必援古證今,即事明理,凡可以开导王心者,无不言也。绍熙二年,迁起居舍人。奏曰:自古人君不能 从谏
者,其蔽有三:一曰私心,二曰胜心,三曰忿心。事苟不出于公,而以己见执之,谓之私心;私心生,则以谏者为
芹迁礼部侍郎,缴奏:大全鬼蜮之资,穿窬之行,𣊻戾淫黩,引用凶恶,陷害忠良,遏塞言路,浊乱朝纲。乞尽 从谏
臣所请,追官远窜,以伸国法,以谢天下。沈炎乘上怒,攻丞相吴潜,芹独缴奏曰:方国本多虞,潜星驰赴阙,理
议,伯达曰:上始即政,当行正、信之道,今易生辰非正,以绐四方非信。且贺非其时,是轻礼重物也。因陈正名 从谏
之道。升尚书刑部郎中。上问群臣曰:方今何道使民务本业、广储蓄。伯达对曰:布德流化,必自近始。请罢畿内
,自能革奢靡,戒游佚,而心无不正矣。尧立谤木,恐人不言,所以圣;秦除谥法,恐人议己,所以亡。望陛下广 从谏
之量,旌直言之臣,则国家利弊,闾阎休戚,臣下岂敢有顾忌,不言者哉。苏子曰:平居无犯颜敢谏之臣,则临难
雄妄诉隋资,有司得,劾其伪,将论死,戴胄奏罪当徙,执之四五然后赦。谓胄曰第守法如此,不畏滥罚。此悦而 从谏
也。近皇甫德参上书言修洛阳宫,劳人也;收地租,厚敛也;俗尚高髻,宫中所化也。陛下恚曰:是子使国家不役
徐揆
按《宋史·忠义传》:揆,衢州人。游京师,入太学。靖康元年,试开封府进士,为举首,未及大比而遭国难。钦宗诣金营不归,揆帅诸生扣南薰门,以书抵二酋,请车驾还阙。其略曰:昔楚庄王入陈,欲以为县,申叔时谏,复封之。后世君子,莫不多叔时之善谏,楚子之 从谏,
千百岁之下,犹想其风采。本朝失信大国,背盟致讨,元帅之职也;郡城失守,社稷几亡而存,元帅之德也;兵不
安可不留圣虑乎。夫成汤,圣君也,仲虺不称其无过,而称其改过不吝。高宗,贤君也,傅说不告以拒谏,而告以 从谏。
则圣臣虽愚不足以方古谏者,尝念唐太宗,犹有耻君不及尧舜之臣,况直可以为尧舜,如陛下之圣,而于身亲见之
十曰《明分》,十一曰《崇儒》,十二曰《亲贤》,十三曰《去邪》,十四曰《纳诲》,十五曰《几谏》,十六曰 《从谏》
,十七曰《推恶》,十八曰《尚俭》,十九曰《戒逸》,二十曰《审官》。太子闻汉成帝不绝驰道,唐肃宗改绛纱 ……华事略》,其目曰广孝、立爱、端本、进学、择术、谨习、听政、达聪、抚军、崇儒、亲贤、去邪、纳诲、几谏、 从谏
、推恩、尚俭、戒逸、知贤、审官,凡二十篇。裕宗览之,至汉成帝不绝驰道,唐肃宗改服绛纱为朱明服,心甚喜
将赴灵州,献《体要》八章,多所规谏。德宗深纳之,乃著《君臣箴》以赐之,其辞曰:夫惟德惠人,惟辟奉天, 从谏
则圣,共理惟贤。皇立有极,骏命不易,总万几以成务,齐六合之殊致。一心不能独鉴,一目不能周视,敷求哲人
。上少沉深有大量,宽严清俭,喜怒无色。博涉经史,善属文,工草隶书,弈棋第二品。虽经纶夷险,不废素业。 从谏
察谋,以威重得众。即位后,身不御精细之物,敕中书舍人桓景真曰:主衣中似有玉介导,此制始自大明末,后泰
,诏禁岭南商税、盐、曲,如荆湖法。辛未,幸永兴军节度使吴廷祚第视疾。癸未,幸开宝寺。辛卯,南唐遣其弟 从谏
来朝贡。发厢军千人修前代陵寝之在秦者。壬辰,监察御史闾丘舜卿坐前任盗用官钱,弃市。五月乙未朔,御明德
复之。壬子,寿州防禦使完颜乃刺夺官四阶。甲寅,上谕宰臣曰:向有人言便宜事,卿等屡奏乞作中旨行之。帝王 从谏
足矣,岂可掠人之美以为己出哉。戊午,四方馆使李瘸驴以罪罢,宰臣请以散地羁縻之,上曰:此辈豪杰,正须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