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樂類
小學類
書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地理類
職官類
別史類
時令類
雜史類
目錄類
傳記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器用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律部類
鸣。明道元年五月壬午,汉州江岸获古钟一。
《乐志》:景祐二年,燕肃等上考定乐器,帝御延福宫临阅,因问 李照
乐音高,命详陈之。照言:编钟、镈、磬无大小、轻重、厚薄、长短之差,铜锡不精,声韵失美,大者陵,小者抑 ……周景王同占,上将感心腹之疾。其后仁宗果不豫。
《乐志》:至和二年,潭州上浏阳县所得古钟,送太常。初, 李照
斥王朴乐音高,乃作新乐,下其声。太常歌工病其太浊,歌不成声,私赂铸工,使减铜齐,而声稍清,歌乃协。然照卒莫之辨。又朴所制编钟皆侧垂, 李照
、胡瑗皆非之。及照将铸钟,给铜于铸泻务,得古编钟一,工人不敢毁,乃藏于太常。钟不知何代所作,其铭云: ……钟,粤斯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五行志》:元丰三年八月,岳州永庆寺获铜钟一、铜磬二。
《邻几杂志》: 李照
讥王朴编钟不圆,后得周编钟,正与朴同议者,始知照之妄。
《东坡题跋》:黄州西北百馀里,有欧阳院,院僧
。康成之说,得非因此而遂误欤。古有大架二十四枚,同一簨簴,通十二律正倍之声,亦庶乎古也。元丰中,施用 李照
编钟,阮逸编磬,仍下王朴乐二律,以写中和之声,可谓近古矣。然补注四声,以足十六律,非先王之制也。
三十六虡设于庭,登歌两架设于殿上。望诏有司别造,仍令徐州求泗滨石以充磬材。许之。《玉海》:景祐二年, 李照
请镵石为编磬。辛卯,命工往淮阳治磬石。 李照
鍊白石以为磬,范中金以作钟。六月九日,左司谏姚仲孙,言其诡异。冯元等议以十二律各配一钟,又设黄钟至夹
:祥符六年四月,诏以太宗所制曲名,及九弦琴、五弦阮谱,字变弦法,付史馆太乐局。
《宋史》:景祐二年, 集贤校理李照
造苇籥、清管、箫管、清笛、大笙、大竽、宫琴、宫瑟、大阮、大稽,凡十一种,永备雅器。
《玉海》:皇祐二
其制,合二管以足律声,管端刻饰双凤,施两簧焉。
景祐二年二月,燕肃等上考定乐器,帝御延福宫临阅,因问 李照
乐音高,命详陈之,照乃为律管之法,以九十黍之量为四百二十星,占九秒,一黍之量得四星六秒,九十黍得四百
陈经书,行释奠礼,清歌吹籥,登降跽立,人人悦顺。
玉海景祐二年八月十八日己巳,御崇政殿召辅臣观新乐, 李照
又造苇籥等器,诏下大乐用之。
《宋史·乐志》:大观四年,帝亲制《大晟乐记》,命大中大夫刘炳编修《乐书
富春子,吹笛市中,人初不识也。然其术率验。
《玉海》:景祐二年,八月十八日,御崇政殿,召辅臣观新乐, 李照
又造苇籥、清管、箫、清笛、雅笛。
《丁晋公谈录》:河东伪相赵文度归,向朝廷便授华州节度使,时宋相公移
,姻戚以此重之。
《宋史·乐志》:太平兴国中选东西班习乐者,乐器独用银字觱篥。
《玉海》:景祐二年, 李照
自造新乐、笙竽、琵琶、筚篥等。十二种,皆不可施用,诏但存笙竽数种而已,又谓今筚篥,乃豳诗苇籥制为大管
世本》曰:随作笙簧,庸讵知随非女娲氏之臣乎。黄帝制律以伶伦,造钟以营援,则女娲作笙竽以随,不足疑矣。 宋朝李照
作巢笙,合二十四声以应律吕正倍之声,作和笙应笙竽,合清浊之声,又自制大笙上之太乐,亦可谓之复古制矣, ……《十七管竽》 《十九管竽》 《二十三管竽》
宋朝太乐诸工以竽巢和并为一器,率取十七管笙为之所异者,特以宫管移之左右,而不在中尔,虽名为雅乐,实夷音也,或二十三管,或十九管,二十三管则兼乎四清二变,十九管则兼乎十二律,七音要皆非古制也, 李照
虽更制大竽,然不能革旧器而兼用之,亦未为深知乐也。
《埒竽》
《乐府杂录》谓:埒竽形类小钟,以手埒之
国歌舞,一人吹瓢笙如蚊蚋声,良久,数十辈连袂宛转而舞。询其曲,则名曰《水曲》。
《乐志》:景祐二年, 李照
自造苇籥、清管、箫管、清笛、大笙、大竽、宫琴、宫瑟、大阮、大稽,凡十一种,永备雅器。诏许以大竽、大笙
位也。坤隅,右应夷则,申之位也;中鼓南吕,酉之位也;左鞞无射,戌之位也。宜随月建,依律吕之均击之。后 李照
等复以殿廷备奏,四隅既随月协均,顾无以节乐,而《周官·鼓人》以晋鼓鼓金奏,应以施用。诏依《周官》旧法 ……作乐而合乎祖者也。以应鼓为和终之乐,则县鼓其倡始之鼓欤。盖宫县设之四隅,轩县设之三隅,判县设之东西。 李照
谓:西北隅之鼓,合应钟、黄钟、大吕之声。东北隅之鼓,合太蔟、夹钟、姑洗之声。东南隅之鼓,合仲吕、蕤宾
朝会乐而有请者十:其六、宫县四隅虽有建鼓、鞞、应,相传不击。乾德中,诏四建鼓井左右鞞、应合有十二,依 李照
所奏,以月建为均,与镈钟相应。鞞、应在建鼓旁,是亦朔鼙、应鼙之类。请将作乐之时,先击鼙,后击应,然后 ……七、今乐县四隅设建鼓,不击,别施散鼓于乐县内代之。乾德中,尹拙奏宜去散鼓,诏可,而乐工积习亦不能废。 李照
议作晋鼓,以为乐节。请乐县内去散鼓,设晋鼓以鼓金奏。
《李肃之传》:肃之为宰。邑多盗,时出害人。肃之
随月用宫。
仁宗既定雅乐,并及鼓吹,且谓警严,一奏不应,再用其曲,亲制奉禋,歌以备三叠,又诏聂冠,卿 李照
造辞,以配声,下本局歌之,是年郊祀遂用焉。皇祐亲飨,明堂御制合宫歌,熙宁亲郊,导引还青城,增降仙台曲
天下大服者,以其颁器明道于天下故也。北魏斛大而尺长,新室斛小而尺短,皆不合先王度量,则礼乐可知圣朝, 李照
去累黍为龠之法,而以水校黄钟,定律斗乐,称之量。虽适一时之用,其去古远矣。
权衡
权与物钧而生衡,所 ……耗之异。与

五代王朴准尺比,汉前尺一尺二分。
本朝和岘用景表石尺,比汉前尺,一尺六分。
大府布帛尺 〈李照
尺〉比汉前尺,一尺三寸五分。阮逸胡瑗尺,横累一百黍,比大府布帛尺,七寸八分六釐,与景表尺同。
邓保信 ……,但韦昭解得无理会。杜佑通典所算分数极精。盖唐以前,乐律尚有制度可考;唐以后,都无可考。胡安定与阮逸 李照
议不合。仁宗以胡安定阮逸乐书,令天下名山藏之,意思甚好。司马公与范蜀公议又不合。司马比范又低诸公于通
始用魏晋。所弃之法遂以仲吕为黄钟,太祖皇帝患之特下一律。仁宗皇帝留意数十年,终无所得,及上仙太皇犹以 李照
胡瑗所铸铜律,置神御前然 李照
以纵黍,累尺与令太府其律又应古乐,而钟磬才中太簇是乐与律自相矛盾也。胡瑗之乐君实详知之此不复云前岁议 ……林钟而仲吕乃居黄钟子位,考之正差五律与前后言者相符。虽经鑴凿尚可补治,若以大小次之,必得其正近,又用 李照
之乐,则不若仲吕之愈也。何则太簇商声。宋子京所谓君实寄于臣管是也,是大不可又况十二律,皆有清声,花日 ……于温饱而云乎哉。见君实议乐正如是矣,王朴之乐,君臣民事物全不相干,以仲吕为黄钟,而次比之,知其然也。 李照
之乐皆失位者,以太簇为黄钟,而次比之,知其然也。此非面陈不可持国约石淙相见,至时亦当一往以究其说。君 ……律故也。君实云示谕七条,或然,或否,不知何者为然。何者为否请一疏示当为修,改某谓太府尺为黄帝时尺,考 李照
之律,与尺而知其然。 李照
以太府尺纵黍而累之,亦牵于《隋书》之说也。然其乐比其律高三律,律是而乐非也。何以知今之尺,是黄帝时尺 ……闰月,所造之类而后可以语,此如其不然,或专求之于累黍,或专求之于周釜汉斛魏尺之属,无异刻舟而寻剑也。 李照
胡瑗房庶之说皆以黍求律者也。范蜀公力主房庶之说,以为照以纵黍累尺管。空径三分容黍千七百三十,则太长。
丁巳邵谔所进述古图砚,因以述古名堂。黄晋卿为之记。子侃字权正,亦好文。
古玩部杂录
《龙城录》:建康 李生名照,
字明叔。好古博雅,于古器凡自战国洎于萧梁之间谱,所载者十得五六,皆精制奇巧,后世莫迨。然生颇为文思涩
。民冒取之。夷庚又命禁绝。而湖始复。天圣景祐之间。民复相率请湖为田。州从事张大有。按行止之。而知州事 李照。
又言其事。报如至道诏书。照以刻之石。自此言请湖为田者始息。而康定某年。县主簿曾公望。又益治湖。至张侯
定制度兴礼乐而绛灌少文之人寔害之。故文帝有谦逊未遑之说其视周公制礼作乐于成周盛治之时者。不同矣。长乐 李照
曰。彼哉绛灌曷妨贤草具绕成𧨏已迁想是贩缯并织簿不便三百与三千是也。又问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何谓也曰九
又以祀典方釐定南北郊,复朝日夕月之祭,命词臣取洪武时旧乐歌,一切更改。礼官因请广求博访,有如宋胡瑗、 李照
者,具以名闻。授之太常,考定雅乐。给事中夏言乃以致仕甘肃行太仆寺丞张鹗应诏。命趣召之。既至,言曰: ……,故四清声皆小其围径以就之。然黄钟、太簇二声虽合,大吕、夹钟二声又非,遂使十二律、五声皆不得正。至于 李照
、范镇止用十二律,不用四清声,其合于三分损益者则和矣。夷则以降,其臣民事物,安能尊卑有辨,而不相凌犯
铜望臬石尺为新度,以定律吕,故建隆以来有和岘乐。仁宗留意音律,判太常燕肃言器久不谐,复以朴准考正。时 李照
以知音闻,谓朴准高五律,与古制殊,请依神瞽法铸编钟。既成,遂请改定雅乐,乃下三律,鍊白石为磬,范中金为钟,图三辰、五灵为器之饰,故景祐中有 李照
乐。未几,谏官、御史交论其非,竟复旧制。其后诏侍从、礼官参定声律,阮逸、胡瑗实预其事,更造钟磬,止下 ……郊庙,故元丰中有杨杰、刘几乐。范镇言其声杂郑、?,请太府铜制律造乐。哲宗嗣位,以乐来上,按试于庭,比 李照
乐下一律,故元祐中有范镇乐。杨杰复议其失,谓出于镇一家之学,卒置不用。徽宗锐意制作,以文太平,于是蔡 ……不调,愿以周王朴所造律准考按修治,?阅乐工,罢其不能者。」乃命直史馆宋祁、内侍李随同肃等典其事,又命 集贤校理李照
预焉。于是,帝御观文殿取律准阅视,亲篆之,以属太常。明年二月,肃等上考定乐器?见工人,帝御延福宫临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