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易類
四書類
孟子類
論語類
經解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雜史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詔令奏議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鼓钟四章章五句
楚茨(音/慈)刺幽王也政烦赋重田莱多荒(莱音来○疏曰/周礼以田易者)
(为莱若使时无苛政则所废年满亦当垦之今乃兴不/易之田并不艺种故言多荒也○李氏曰莱者废田也)
(地官遂人田百/亩莱五十亩)饥馑降丧民卒流亡(疏曰卒/尽也)祭祀不飨
故君子思古焉(疏曰信南山言曾孙田之序言不能修 成王 之业是曾孙为成王矣甫田大田)
(皆言曾孙则所陈古皆成王也此经无曾孙之言而周/之盛王致太平者莫过成王则 (第 25b 页)
楚茨(音/慈)刺幽王也政烦赋重田莱多荒(莱音来○疏曰/周礼以田易者)
(为莱若使时无苛政则所废年满亦当垦之今乃兴不/易之田并不艺种故言多荒也○李氏曰莱者废田也)
(地官遂人田百/亩莱五十亩)饥馑降丧民卒流亡(疏曰卒/尽也)祭祀不飨
故君子思古焉(疏曰信南山言曾孙田之序言不能修 成王 之业是曾孙为成王矣甫田大田)
(皆言曾孙则所陈古皆成王也此经无曾孙之言而周/之盛王致太平者莫过成王则 (第 25b 页)
(封契至汤四百馀年而十四世/稷至文王十五世其亦误矣)十二世而文
王始受天命十三世而武王遂为天子武王
崩 成王 立年幼不能涖阼(辑录郑氏曰涖视/也不能视阼阶行)
(人君/之事)周公旦以冢宰摄政乃述后稷公刘 (第 2a 页)
之
化作诗一篇以戒 成王 谓之豳风(豳不先二/南尊文王)
(也不继二南豳先岐后也不与王风相属兴/衰非其类也文王致治周公 …… (第 2a 页)
耜田器也(辑录耜起土之器易曰斲木为耜揉/木为耒盖取诸益取上入下动之义)于耜
言往修田器也举趾举足而耕也我家长(上/声)自我也
馌饷田也田畯田大夫劝农之官也○周公以 成王
未知稼穑之艰难故陈后稷公刘风化之所由使瞽
矇朝夕讽诵以教之(辑录真氏曰周家以农事开国 (第 4a 页)
成王 幼冲周公作诗使瞽矇歌)
(之庶几王知小民之依不敢/荒宁盖与无逸同一意也)此章首言七月暑退将
寒故 …… (第 4a 页)
(以此诗考之是其心无一念不在乎农也一/岁之间无一日不专乎农也一家之内无一)
(人不力乎农也近世张栻入侍经筵言周公/之告 成王 见于诗有如七月见于书有如无)
(逸欲其知稼穑之艰难与小人之依帝王所/传心法之要端在于此其论最 …… (第 17b 页)
(持/也)鸟子而食者也室鸟自名其巢也恩情爱也勤笃
厚也鬻养闵忧也○武王克商使弟管叔鲜蔡叔度
监于纣子武庚之国武王崩 成王 立周公相(去/声)之而
二叔以武庚叛且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孺子
(辑录蔡氏曰流言无根之言/如水 (第 18a 页)
之流自彼而至此也)故周公东征二年乃得
管叔武庚而诛之(此得字用书文/罪人斯得之得)而 成王 犹未知周
公之意也公乃作此诗以贻王托为鸟之爱巢者呼
鸱鸮而谓之曰鸱鸮鸱鸮尔既取我之子矣无更毁 …… (第 18a 页)
(故谓之金縢所以致其固也按朱子语录前/后不同朱子诗传鸱鸮篇亦不用郑说故今)
(世经师多从孔传盖谓 成王 幼冲周公/身任安危之寄岂可避小嫌而轻去哉)
我徂东山慆慆(叶刀/反)不归(无韵/未详)我来自东零雨其 …… (第 20b 页)
(诸本项作颈/误颈后曰项)以止语也(辑录军法止/语为相疑惑)蜎蜎动貌蠋桑
虫如蚕者也烝𤼵语声敦独处(上/声)不移之貌此则兴
也(物动而人不动故/用其语相呼为兴)○ 成王 既得鸱鸮之诗又感雷 …… (第 21a 页)
(下伯兮是也辅氏曰周公之诗七月述后稷/公刘衣食斯民之事以告王义则自然之道)
(也鸱鸮述已之勤劳以悟 成王 见为臣之义/也东山述归士之意以慰劳之见用民之宜)
(也三诗诚足以为万世法非周公其孰能为/之通 …… (第 26a 页)
(年德之被于民者深矣纣驱其民与武王民/幸脱于水火也及痛定而思则商为周矣殷)
(民反则何怪哉当此之时而三监武庚果得/乘隙则危殆有不可胜言者周公为冢宰 成)
(王 又幼苟无所处何以靖之管蔡之诛不免/矣是知舜为象计故得全其友爱之天周公)
(为文武天下计不得不 …… (第 29a 页)
(九罭之鱼有鳟又有鲂之子之服有衣/又有裳皆二者兼备之意故以为兴)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音/汝)信处
兴也遵循也渚小洲也女东人自相女也再宿曰信
○东人闻 成王 将迎周公又自相谓而言鸿飞则遵
渚矣公归岂无所乎(人物各有依归是皆必/然之理也故以为兴)今特于
女 …… (第 32a 页)
(章以将归为忧四章以勿归为愿辅氏曰伐/柯喜其得见九罭愿其久留东人之爱公有)
(加而无已也愚谓周公之心军士知之周公/之德东人喜之而 成王 几或不如军士东人)
(之智非鸱鸮之诗贻于前风雷之变彰于后/则王之疑终不可解公之忠卒不可白而文 …… (第 32b 页)
程元问于文中子曰敢问豳风何风也曰
变风也元曰周公之际亦有变风乎曰君
臣相诮其能正乎 成王 终疑周公则风遂
变矣非周公至诚其孰卒能正之哉元曰
居变风之末何也曰夷王以下变风不 (第 36a 页)
王始受天命十三世而武王遂为天子武王
崩 成王 立年幼不能涖阼(辑录郑氏曰涖视/也不能视阼阶行)
(人君/之事)周公旦以冢宰摄政乃述后稷公刘 (第 2a 页)
之
化作诗一篇以戒 成王 谓之豳风(豳不先二/南尊文王)
(也不继二南豳先岐后也不与王风相属兴/衰非其类也文王致治周公 …… (第 2a 页)
耜田器也(辑录耜起土之器易曰斲木为耜揉/木为耒盖取诸益取上入下动之义)于耜
言往修田器也举趾举足而耕也我家长(上/声)自我也
馌饷田也田畯田大夫劝农之官也○周公以 成王
未知稼穑之艰难故陈后稷公刘风化之所由使瞽
矇朝夕讽诵以教之(辑录真氏曰周家以农事开国 (第 4a 页)
成王 幼冲周公作诗使瞽矇歌)
(之庶几王知小民之依不敢/荒宁盖与无逸同一意也)此章首言七月暑退将
寒故 …… (第 4a 页)
(以此诗考之是其心无一念不在乎农也一/岁之间无一日不专乎农也一家之内无一)
(人不力乎农也近世张栻入侍经筵言周公/之告 成王 见于诗有如七月见于书有如无)
(逸欲其知稼穑之艰难与小人之依帝王所/传心法之要端在于此其论最 …… (第 17b 页)
(持/也)鸟子而食者也室鸟自名其巢也恩情爱也勤笃
厚也鬻养闵忧也○武王克商使弟管叔鲜蔡叔度
监于纣子武庚之国武王崩 成王 立周公相(去/声)之而
二叔以武庚叛且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孺子
(辑录蔡氏曰流言无根之言/如水 (第 18a 页)
之流自彼而至此也)故周公东征二年乃得
管叔武庚而诛之(此得字用书文/罪人斯得之得)而 成王 犹未知周
公之意也公乃作此诗以贻王托为鸟之爱巢者呼
鸱鸮而谓之曰鸱鸮鸱鸮尔既取我之子矣无更毁 …… (第 18a 页)
(故谓之金縢所以致其固也按朱子语录前/后不同朱子诗传鸱鸮篇亦不用郑说故今)
(世经师多从孔传盖谓 成王 幼冲周公/身任安危之寄岂可避小嫌而轻去哉)
我徂东山慆慆(叶刀/反)不归(无韵/未详)我来自东零雨其 …… (第 20b 页)
(诸本项作颈/误颈后曰项)以止语也(辑录军法止/语为相疑惑)蜎蜎动貌蠋桑
虫如蚕者也烝𤼵语声敦独处(上/声)不移之貌此则兴
也(物动而人不动故/用其语相呼为兴)○ 成王 既得鸱鸮之诗又感雷 …… (第 21a 页)
(下伯兮是也辅氏曰周公之诗七月述后稷/公刘衣食斯民之事以告王义则自然之道)
(也鸱鸮述已之勤劳以悟 成王 见为臣之义/也东山述归士之意以慰劳之见用民之宜)
(也三诗诚足以为万世法非周公其孰能为/之通 …… (第 26a 页)
(年德之被于民者深矣纣驱其民与武王民/幸脱于水火也及痛定而思则商为周矣殷)
(民反则何怪哉当此之时而三监武庚果得/乘隙则危殆有不可胜言者周公为冢宰 成)
(王 又幼苟无所处何以靖之管蔡之诛不免/矣是知舜为象计故得全其友爱之天周公)
(为文武天下计不得不 …… (第 29a 页)
(九罭之鱼有鳟又有鲂之子之服有衣/又有裳皆二者兼备之意故以为兴)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音/汝)信处
兴也遵循也渚小洲也女东人自相女也再宿曰信
○东人闻 成王 将迎周公又自相谓而言鸿飞则遵
渚矣公归岂无所乎(人物各有依归是皆必/然之理也故以为兴)今特于
女 …… (第 32a 页)
(章以将归为忧四章以勿归为愿辅氏曰伐/柯喜其得见九罭愿其久留东人之爱公有)
(加而无已也愚谓周公之心军士知之周公/之德东人喜之而 成王 几或不如军士东人)
(之智非鸱鸮之诗贻于前风雷之变彰于后/则王之疑终不可解公之忠卒不可白而文 …… (第 32b 页)
程元问于文中子曰敢问豳风何风也曰
变风也元曰周公之际亦有变风乎曰君
臣相诮其能正乎 成王 终疑周公则风遂
变矣非周公至诚其孰卒能正之哉元曰
居变风之末何也曰夷王以下变风不 (第 36a 页)
国于豳之谷焉十世而大王徙居岐山之阳十
二世而文王始受天命十三世而武王遂为天
子武王崩 成王 立年幼不能涖阼(郑氏曰涖视/也不能视阼)
(阶行人/君之事)周公旦以冢宰摄政(安成刘氏 (第 1b 页)
成王/ 谅阴周公因摄其)
(政此谓不能涖阼而周公摄/政则通免丧以后而言也)乃述后稷公刘之
化作诗 (第 1b 页)
一篇以戒 成王 谓之豳风而后人又取
周公所作及凡为周公而作之诗以附焉(元城/刘氏)
(曰名之为豳实周公诗 …… (第 1b 页)
(注古者耜一金两人并发之耓他丁反/句音钩○濮氏曰耜以起土者言之)于耜言往脩
田器也举趾举足而耕也我家长自我也馌饷田也
田畯田大夫劝农之官也○周公以 成王 未知稼穑
之艰难故陈后稷公刘风化之所由使瞽矇朝夕讽
诵以教之(庐陵罗氏曰谓闇读之不依琴瑟而咏也 (第 3b 页)
○西山真氏曰周家以农事开国 成王 幼)
(冲周公作诗使瞽矇歌之庶几王知小/民之依不敢荒宁盖与无逸同一意也)此章首言七
月暑退将寒( …… (第 3b 页)
夫夫妇妇养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其祭祀也
时其燕飨也节此七月之义也(程子曰七月大/意忧思深远欲)
(成王 知先公致王业之由民之劳力趋事艰难/如此此诗多陈节物大要言岁序之迁人事当)
(及时耳○临川王氏曰 …… (第 18b 页)
(以此诗考之是其心无一念不在乎农也一岁/之间无一日不专乎农也一家之内无一人不)
(力乎农也近世张栻入侍经筵言周公之告 成/王 见于诗有如七月见于书有如无逸欲其知)
(稼穑之艰难与小人之依帝王所传/心法之要端在于此其论最为 …… (第 19b 页)
(类/也)室鸟自名其巢也恩情爱也勤笃厚也鬻养闵忧
也○武王克商使弟管叔鲜蔡叔度监于纣子武庚
之国武王崩 成王 立周公相之而二叔以武庚叛且
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潘子善问周公使/管叔监殷岂非以)
(爱兄 …… (第 20a 页)
(体今既克商使之监殷又何疑焉非是不敢疑乃是/即无可疑之事也不知他是差异周公为之奈何哉)
(董叔重因问孟子所谓周公之/过不亦宜乎者正谓此也曰然)故周公东征二年乃
得管叔武庚而诛之而 成王 犹未知周公之意也公
乃作此诗以贻王托为鸟之爱巢者呼鸱鸮而谓之
曰鸱鸮鸱鸮尔既取我之子矣无更毁我之 …… (第 20b 页)
(辅氏曰言已之深爱王室先事为备以防祸乱之来/疑当时流言必以为周公平日勤劳皆是自为已谋)
(故今摄政而欲不利于孺子/耳故周公言此以晓 成王 也) …… (第 21b 页)
(周公自以王室为已之室家无所避也此又可见其/正大之情○程子曰此公之诗所以词哀而意切也)
(○安成刘氏曰上章及此周公自比其勤劳如此者/盖公以贵戚大臣宗社安危系于其身者非一日矣)
(成王 既惑于流言则夫自言其劳而不为誇谓王室/为予室而不为嫌良以哓哓之音出于忠爱之情所)
(不能已也然而 (第 23a 页)
成王 之信其勤劳王家犹有待于他/日雷风之变又以见谗说之易以入人忠言之难于)
(见信而惜 (第 23a 页)
成王 之/见不明且速也)
鸱鸮四章章五句
事见书金縢篇(金縢曰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 …… (第 23a 页)
(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蔡氏传曰流言无根/之言也商人兄弟争立者多周公摄政商人固)
(已疑之又管叔于周公为兄尤所觊觎故武庚/管蔡流言于国以危惧 成王 而动摇周公也辟)
(读为避郑氏诗传曰周公辟居东都是也周公/言我不避则于义有所不尽无以告先王于地 (第 23b 页)
)
(下也居东居国之东也郑氏谓辟居东都未知/何据孔氏以居东为东征非也方流言之起 成)
(王 未知罪人为谁二年之后王始知罪人之为/管蔡斯得者迟之之词也诮让也按东山诗言)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第 23b 页)
则居东之非东征明矣盖/周公居东二年 成王 因风雷之变既亲迎以归)
(三叔怀流言之罪遂胁武庚以叛 (第 23b 页)
成王 命周公/征之其东征往返首尾又自三年也○朱子曰)
(弗辟之说只从郑氏为是向董叔重得书亦辨/此一时 …… (第 23b 页)
(大区区嫌疑似不必避但舜避尧之子禹避舜/之子自是合如此若居尧之宫逼尧之子即为)
(篡矣或谓周公居东不幸 成王 终不悟不知周/公又如何处愚谓公亦惟尽其忠诚而已矣问)
(鸱鸮诗其词艰苦深奥不知当 (第 24a 页)
成王 如何便/理会得曰当时事变在眼前故读其诗者便知)
(其用意所在自今读之既不及见当时事所以/谓其诗 (第 24a 页)
难晓然 成王 虽得此诗亦只是未敢诮)
(公其心未必能遂无疑及至雷风之变启金縢/之书后方始释然开悟○安成刘氏曰 (第 24a 页)
集传以)
(为公遭流言即东征二年而诛管叔武庚其后/乃作此诗 成王 得诗又感风雷之变迎公以归) …… (第 24a 页)
(公乃作东山之诗此盖用孔氏书注弗辟之说/后来既与九峰辨其不然以为当从郑氏而于)
(诗传则未及追改耳盖流言之兴而公弗辟居/以待 成王 之察则其心虽无私而义有未尽故)
(曰我无以告我先王是以避居二年之后 (第 24b 页)
成王/ 既知流言之罪人而疑虑未释乃作鸱鸮以喻)
(之观其告鸱鸮以无毁我室可见其诗作于武/庚未诛之先自雷 (第 24b 页)
风之变而周公既归乃承王)
(命作大诰东征一书之中首言王苦曰继以屡/言王曰又言冲人又曰宁考皆自 成王 而言可)
(见公之东征王实命之当在王/既感悟而迎公以归之后也)
我徂东山慆慆(吐刀/反)不归( …… (第 24b 页)
桑虫如蚕者也烝发语辞敦独处不移之貌此则兴
也○ 成王 既得鸱鸮之诗又感雷风之变始悟而迎
周公于是周公东征已三年矣既归因作此诗以劳
归士(郑氏曰管蔡流言 (第 25b 页)
周公避居东都 成王 既得金/縢之书亲迎周公公摄政三监叛公乃东征之)
(三年而/后归)盖为之述其意而言曰我之东征既久而归 …… (第 25b 页)
(先王谋也以身任天下之重也又曰东山诗曲/尽人情方其盛时则作之于上东山是也及其)
(衰世则作之于下伯兮是也○庆源辅氏曰周/公之诗七月述后稷公刘衣食斯民之事以告)
(成王 见君人之道也鸱鸮述已之勤劳以悟 (第 30a 页)
成/王 见为臣之义也东山述归士之意以慰劳之)
(见用民之宜也三诗诚足以为万世法非周公/其孰能为之○安成 …… (第 30a 页)
我遘之子则见其衮衣绣裳之服矣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音/汝)信处
兴也遵循也渚小洲也女东人自相女也再宿曰信
○东人闻 成王 将迎周公又自相谓而言鸿飞则遵
渚矣公归岂无所乎令特于女信处而已(朱子曰此/章飞归是)
(是句腰亦 …… (第 35b 页)
(司服云凡兵事韦弁服盖用赤色皮为弁与衣/而素裳白舄令东人所见者乃公之冕服则此)
(诗其作于周公避居之日 成王 将迎公归之际乎)
狼跋(蒲末/反)其胡载疐(丁四/反)其尾公孙(音/逊)硕肤赤舄(音/昔)几
几
…… (第 36b 页)
程元问于文中子曰敢问豳风何风也曰变
风也元曰周公之际亦有变风乎曰君臣相
诮其能正乎 成王 终疑周公则风遂变矣非
周公至诚其孰卒能正之哉元曰居变风之 (第 39a 页)
二世而文王始受天命十三世而武王遂为天
子武王崩 成王 立年幼不能涖阼(郑氏曰涖视/也不能视阼)
(阶行人/君之事)周公旦以冢宰摄政(安成刘氏 (第 1b 页)
成王/ 谅阴周公因摄其)
(政此谓不能涖阼而周公摄/政则通免丧以后而言也)乃述后稷公刘之
化作诗 (第 1b 页)
一篇以戒 成王 谓之豳风而后人又取
周公所作及凡为周公而作之诗以附焉(元城/刘氏)
(曰名之为豳实周公诗 …… (第 1b 页)
(注古者耜一金两人并发之耓他丁反/句音钩○濮氏曰耜以起土者言之)于耜言往脩
田器也举趾举足而耕也我家长自我也馌饷田也
田畯田大夫劝农之官也○周公以 成王 未知稼穑
之艰难故陈后稷公刘风化之所由使瞽矇朝夕讽
诵以教之(庐陵罗氏曰谓闇读之不依琴瑟而咏也 (第 3b 页)
○西山真氏曰周家以农事开国 成王 幼)
(冲周公作诗使瞽矇歌之庶几王知小/民之依不敢荒宁盖与无逸同一意也)此章首言七
月暑退将寒( …… (第 3b 页)
夫夫妇妇养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其祭祀也
时其燕飨也节此七月之义也(程子曰七月大/意忧思深远欲)
(成王 知先公致王业之由民之劳力趋事艰难/如此此诗多陈节物大要言岁序之迁人事当)
(及时耳○临川王氏曰 …… (第 18b 页)
(以此诗考之是其心无一念不在乎农也一岁/之间无一日不专乎农也一家之内无一人不)
(力乎农也近世张栻入侍经筵言周公之告 成/王 见于诗有如七月见于书有如无逸欲其知)
(稼穑之艰难与小人之依帝王所传/心法之要端在于此其论最为 …… (第 19b 页)
(类/也)室鸟自名其巢也恩情爱也勤笃厚也鬻养闵忧
也○武王克商使弟管叔鲜蔡叔度监于纣子武庚
之国武王崩 成王 立周公相之而二叔以武庚叛且
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孺子(潘子善问周公使/管叔监殷岂非以)
(爱兄 …… (第 20a 页)
(体今既克商使之监殷又何疑焉非是不敢疑乃是/即无可疑之事也不知他是差异周公为之奈何哉)
(董叔重因问孟子所谓周公之/过不亦宜乎者正谓此也曰然)故周公东征二年乃
得管叔武庚而诛之而 成王 犹未知周公之意也公
乃作此诗以贻王托为鸟之爱巢者呼鸱鸮而谓之
曰鸱鸮鸱鸮尔既取我之子矣无更毁我之 …… (第 20b 页)
(辅氏曰言已之深爱王室先事为备以防祸乱之来/疑当时流言必以为周公平日勤劳皆是自为已谋)
(故今摄政而欲不利于孺子/耳故周公言此以晓 成王 也) …… (第 21b 页)
(周公自以王室为已之室家无所避也此又可见其/正大之情○程子曰此公之诗所以词哀而意切也)
(○安成刘氏曰上章及此周公自比其勤劳如此者/盖公以贵戚大臣宗社安危系于其身者非一日矣)
(成王 既惑于流言则夫自言其劳而不为誇谓王室/为予室而不为嫌良以哓哓之音出于忠爱之情所)
(不能已也然而 (第 23a 页)
成王 之信其勤劳王家犹有待于他/日雷风之变又以见谗说之易以入人忠言之难于)
(见信而惜 (第 23a 页)
成王 之/见不明且速也)
鸱鸮四章章五句
事见书金縢篇(金縢曰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 …… (第 23a 页)
(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蔡氏传曰流言无根/之言也商人兄弟争立者多周公摄政商人固)
(已疑之又管叔于周公为兄尤所觊觎故武庚/管蔡流言于国以危惧 成王 而动摇周公也辟)
(读为避郑氏诗传曰周公辟居东都是也周公/言我不避则于义有所不尽无以告先王于地 (第 23b 页)
)
(下也居东居国之东也郑氏谓辟居东都未知/何据孔氏以居东为东征非也方流言之起 成)
(王 未知罪人为谁二年之后王始知罪人之为/管蔡斯得者迟之之词也诮让也按东山诗言)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第 23b 页)
则居东之非东征明矣盖/周公居东二年 成王 因风雷之变既亲迎以归)
(三叔怀流言之罪遂胁武庚以叛 (第 23b 页)
成王 命周公/征之其东征往返首尾又自三年也○朱子曰)
(弗辟之说只从郑氏为是向董叔重得书亦辨/此一时 …… (第 23b 页)
(大区区嫌疑似不必避但舜避尧之子禹避舜/之子自是合如此若居尧之宫逼尧之子即为)
(篡矣或谓周公居东不幸 成王 终不悟不知周/公又如何处愚谓公亦惟尽其忠诚而已矣问)
(鸱鸮诗其词艰苦深奥不知当 (第 24a 页)
成王 如何便/理会得曰当时事变在眼前故读其诗者便知)
(其用意所在自今读之既不及见当时事所以/谓其诗 (第 24a 页)
难晓然 成王 虽得此诗亦只是未敢诮)
(公其心未必能遂无疑及至雷风之变启金縢/之书后方始释然开悟○安成刘氏曰 (第 24a 页)
集传以)
(为公遭流言即东征二年而诛管叔武庚其后/乃作此诗 成王 得诗又感风雷之变迎公以归) …… (第 24a 页)
(公乃作东山之诗此盖用孔氏书注弗辟之说/后来既与九峰辨其不然以为当从郑氏而于)
(诗传则未及追改耳盖流言之兴而公弗辟居/以待 成王 之察则其心虽无私而义有未尽故)
(曰我无以告我先王是以避居二年之后 (第 24b 页)
成王/ 既知流言之罪人而疑虑未释乃作鸱鸮以喻)
(之观其告鸱鸮以无毁我室可见其诗作于武/庚未诛之先自雷 (第 24b 页)
风之变而周公既归乃承王)
(命作大诰东征一书之中首言王苦曰继以屡/言王曰又言冲人又曰宁考皆自 成王 而言可)
(见公之东征王实命之当在王/既感悟而迎公以归之后也)
我徂东山慆慆(吐刀/反)不归( …… (第 24b 页)
桑虫如蚕者也烝发语辞敦独处不移之貌此则兴
也○ 成王 既得鸱鸮之诗又感雷风之变始悟而迎
周公于是周公东征已三年矣既归因作此诗以劳
归士(郑氏曰管蔡流言 (第 25b 页)
周公避居东都 成王 既得金/縢之书亲迎周公公摄政三监叛公乃东征之)
(三年而/后归)盖为之述其意而言曰我之东征既久而归 …… (第 25b 页)
(先王谋也以身任天下之重也又曰东山诗曲/尽人情方其盛时则作之于上东山是也及其)
(衰世则作之于下伯兮是也○庆源辅氏曰周/公之诗七月述后稷公刘衣食斯民之事以告)
(成王 见君人之道也鸱鸮述已之勤劳以悟 (第 30a 页)
成/王 见为臣之义也东山述归士之意以慰劳之)
(见用民之宜也三诗诚足以为万世法非周公/其孰能为之○安成 …… (第 30a 页)
我遘之子则见其衮衣绣裳之服矣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音/汝)信处
兴也遵循也渚小洲也女东人自相女也再宿曰信
○东人闻 成王 将迎周公又自相谓而言鸿飞则遵
渚矣公归岂无所乎令特于女信处而已(朱子曰此/章飞归是)
(是句腰亦 …… (第 35b 页)
(司服云凡兵事韦弁服盖用赤色皮为弁与衣/而素裳白舄令东人所见者乃公之冕服则此)
(诗其作于周公避居之日 成王 将迎公归之际乎)
狼跋(蒲末/反)其胡载疐(丁四/反)其尾公孙(音/逊)硕肤赤舄(音/昔)几
几
…… (第 36b 页)
程元问于文中子曰敢问豳风何风也曰变
风也元曰周公之际亦有变风乎曰君臣相
诮其能正乎 成王 终疑周公则风遂变矣非
周公至诚其孰卒能正之哉元曰居变风之 (第 39a 页)
愿僖公也(曹氏曰汉地理志鲁有薛县而齐孟尝君/食邑于薛则尝先当属鲁○孔氏曰桓元)
(年郑伯以璧假许田杜预注 成王 营王城故赐周公/许田以为鲁国朝宿之地其地近郑故郑易之也)
令妻令善之妻声姜也寿母寿考之母成风也(安 (第 22a 页)
(年郑伯以璧假许田杜预注 成王 营王城故赐周公/许田以为鲁国朝宿之地其地近郑故郑易之也)
令妻令善之妻声姜也寿母寿考之母成风也(安 (第 22a 页)
指以贬者过矣
虞师晋师灭下阳(下公羊榖梁作夏陆氏曰据/上阳下阳俱虢邑左氏是也)
陆氏曰虞姬姓公爵张氏曰周大王子仲雍所封其
都亦在平陆之地 晋成王 弟唐叔之后国都在太原
府杜氏曰下阳虢邑在河东大阳县张氏曰虢文王
弟虢叔之后下阳与上阳为对下阳虢之 (第 8a 页)
虞师晋师灭下阳(下公羊榖梁作夏陆氏曰据/上阳下阳俱虢邑左氏是也)
陆氏曰虞姬姓公爵张氏曰周大王子仲雍所封其
都亦在平陆之地 晋成王 弟唐叔之后国都在太原
府杜氏曰下阳虢邑在河东大阳县张氏曰虢文王
弟虢叔之后下阳与上阳为对下阳虢之 (第 8a 页)
辰哀伯之子臧文仲也大意见隐元年益师卒
夏秦伐晋
此则秦之罪也义又见隐七年戎伐凡伯
楚杀其大夫宜申
宜申子西也左氏曰初楚范巫矞似谓 成王 与子玉
子西曰三君皆将强死城濮之役王思之故使止子
玉曰母死不及止子西缢而县绝王使适至遂止之
使 (第 39a 页)
夏秦伐晋
此则秦之罪也义又见隐七年戎伐凡伯
楚杀其大夫宜申
宜申子西也左氏曰初楚范巫矞似谓 成王 与子玉
子西曰三君皆将强死城濮之役王思之故使止子
玉曰母死不及止子西缢而县绝王使适至遂止之
使 (第 39a 页)
只是一谋将若但谨厚不生事也只是一忠厚之将
彖传说能以众正可以王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是
能佐其君服天下 成王 业者此等人如何当得王者
如天地之好生其用兵出万不得已丈人是能体天
地好生之心体王者万不得已而用兵 (第 54b 页)
彖传说能以众正可以王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是
能佐其君服天下 成王 业者此等人如何当得王者
如天地之好生其用兵出万不得已丈人是能体天
地好生之心体王者万不得已而用兵 (第 54b 页)
遥反䙷得同
朱子曰冢宰一官兼领王之膳服嫔御此最是设官
之深意盖天下之事无重于此又曰冢宰一篇周公
辅道 成王 垂法后世用意最深切处欲知三代人主
正心诚意之学于此可见其实 坡谓自冢宰至此
六十三职或掌其要焉或 (第 21a 页)
朱子曰冢宰一官兼领王之膳服嫔御此最是设官
之深意盖天下之事无重于此又曰冢宰一篇周公
辅道 成王 垂法后世用意最深切处欲知三代人主
正心诚意之学于此可见其实 坡谓自冢宰至此
六十三职或掌其要焉或 (第 21a 页)
者非一端而足或念之或受之或锡之如此其委曲
天下安有不趋于中者哉时是也是人因此之故皆
惟皇极之归矣舜之待庶顽 成王 之待商民皆以此
道也
无虐煢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
昌凡厥正人既富方榖汝弗能使有好于 (第 25b 页)
天下安有不趋于中者哉时是也是人因此之故皆
惟皇极之归矣舜之待庶顽 成王 之待商民皆以此
道也
无虐煢独而畏高明人之有能有为使羞其行而邦其
昌凡厥正人既富方榖汝弗能使有好于 (第 25b 页)
国为东夏
钦哉往敷乃训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弘乃烈
祖律乃有民永绥厥位毗予一人世世享德万邦作式
俾我有周无斁呜呼往哉惟休无替朕命
微子任诸侯之责任大责重故 成王 前既称美之此
又戒之美之者所以勉其善戒之者又使之勿自恃
其善也钦哉敬也自今以往当布其教以示民慎乃 (第 6b 页)
钦哉往敷乃训慎乃服命率由典常以蕃王室弘乃烈
祖律乃有民永绥厥位毗予一人世世享德万邦作式
俾我有周无斁呜呼往哉惟休无替朕命
微子任诸侯之责任大责重故 成王 前既称美之此
又戒之美之者所以勉其善戒之者又使之勿自恃
其善也钦哉敬也自今以往当布其教以示民慎乃 (第 6b 页)
州梁改利州又姓汉有利乾为中山相说文古作□)莅(说文临也本作䇐从立隶声今作莅或作莅亦
作位通作涖诗公刘 成王 将涖政 说文徐曰俗作涖借也又涖涖水声)○吏(良志切音与詈同说文治人者也从一从
史史亦声徐曰吏之理人心 (第 18b 页)
作位通作涖诗公刘 成王 将涖政 说文徐曰俗作涖借也又涖涖水声)○吏(良志切音与詈同说文治人者也从一从
史史亦声徐曰吏之理人心 (第 18b 页)
注恣滋味为溽溽之言欲也)缛(说文繁采色也从糸辱声增韵又细也)鄏(郏鄏河南
县直城门宫陌地从邑辱声左传 成王 定鼎于郏鄏春秋谓之王城魏晋为河南县○已上属匊字母韵)
三(觉独用)
觉(讫岳切角清音说文 (第 25b 页)
县直城门宫陌地从邑辱声左传 成王 定鼎于郏鄏春秋谓之王城魏晋为河南县○已上属匊字母韵)
三(觉独用)
觉(讫岳切角清音说文 (第 25b 页)
州尔雅霍山为南岳见
岳字注一曰国名文王子所封今平阳府霍县霍大山在东北禹贡之大岳一曰大山绕小山曰霍又姓 成王 弟霍叔之后)
攉(手反覆也摇手曰挥反手曰攉广韵盘手戏集韵或作㩁通作霍又挥霍猝遽也又选纷纭挥霍注奋迅也 (第 6a 页)
岳字注一曰国名文王子所封今平阳府霍县霍大山在东北禹贡之大岳一曰大山绕小山曰霍又姓 成王 弟霍叔之后)
攉(手反覆也摇手曰挥反手曰攉广韵盘手戏集韵或作㩁通作霍又挥霍猝遽也又选纷纭挥霍注奋迅也 (第 6a 页)
如驾大车涉大川坎轮将泊于岸济与不济只在
此一步初以刚健之力倘若努力曳而出之轮既
出矣尾虽濡何害焉周公济 成王 涉渊水卒诛管
蔡致太平虽狼疐其尾庸何伤或曰圣人作车以
行险作舟以行水此以车济何也诗曰济盈不濡 (第 4b 页)
此一步初以刚健之力倘若努力曳而出之轮既
出矣尾虽濡何害焉周公济 成王 涉渊水卒诛管
蔡致太平虽狼疐其尾庸何伤或曰圣人作车以
行险作舟以行水此以车济何也诗曰济盈不濡 (第 4b 页)
也故本义云纯一未𤼵以听于人盖真纯之天未丧
赤子之心尚存不作聪明任己见以自主事而惟虚
心以听仁贤者也故其象为童蒙如 成王 之于周公
是也太甲亦近之占者如是则德性以之而明治功
以之而成矣故吉 (第 22b 页)
赤子之心尚存不作聪明任己见以自主事而惟虚
心以听仁贤者也故其象为童蒙如 成王 之于周公
是也太甲亦近之占者如是则德性以之而明治功
以之而成矣故吉 (第 2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