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詩類
政書類
地理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儒家類
藝術類
農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卷二百六十二
   凶礼十七  丧礼
    仪礼士虞礼
    (臣/)等谨案五礼通考二百六十二卷
   国朝 秦蕙田
(第 54b 页)
蕙田
(第 54b 页)
树峰
金匮人乾隆丙辰
    进士第三官至刑部尚书谥 (第 54b 页)
文恭
是书因徐
    乾学读礼通考惟详丧葬一门而周官大宗
    伯所列五礼之目古经散亡鲜能穷端竟委 …… (第 54b 页)
    仪礼经传通解于学礼载钟律诗乐又欲取

    许氏说文解字序说及九章算经为书数篇
    而未成则 蕙田
之以类纂附尚不为无据其
    他考證经史原原本本具有经纬非剽窃饾
    饤挂一漏万者可比较陈祥道 (第 55b 页)
五礼通考原序
少宗伯 秦公味经
辑五礼通考一书凡若干卷书垂成
而余入京师属为之叙余卒读作而叹曰皇哉唐哉此
数千百年来所绝无而仅有之书 (第 1a 页)
  十有八而年亦已六十矣顾以蕙田之谫陋遭遇
圣明复理旧业以期无瘝厥职而已至于朱子之规模
  遗意未知果有合焉否也是为序金匮 秦蕙田
(第 3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首第一
            刑部尚书秦蕙田

  礼经作述源流上
王氏通曰吾视千载而上圣人在上者未有若周公焉
其道则一而经制大备后之为政者有所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首第二
            刑部尚书秦蕙田

  礼经作述源流下
汉书艺文志周官经六篇(王莽时刘歆置博士师古曰/即今之周官礼也亡其冬官)
(以 …… (第 1a 页)
 为六国阴谋之书唯有郑玄遍览群经知周礼者周
 公致太平之迹括囊大典网罗众家是以周礼大行
 后王之法易曰神而化之存乎其人此之谓也
     蕙田
案元儒吴澄云周官六篇缺冬官汉艺 (第 3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首第三
            刑部尚书秦蕙田

  礼制因革上
虞书舜典修五礼 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礼佥曰
伯夷帝曰俞咨伯汝作秩宗夙夜惟寅直哉惟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首第四
           刑部尚书秦蕙田

  礼制因革下
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六年行开宝通礼
礼志太祖受周禅即位之明年因太常博士聂崇义上
重集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一
            刑部尚书秦蕙田

  吉礼一
   圜丘祀天
     (第 1a 页)
蕙田
案礼莫重于祭祭莫大于天天为百神
    之君天子为百姓之主故惟天子岁一祭天
    周礼冬日至祀昊天 …… (第 1a 页)
 (陆氏佃曰言天无所不在以我祭于郊也故谓之/郊而已于国则己亵于野则已疏祭之郊节矣)
郊所以明天道也(注明谓则/之以示人)
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疏谢其恩谓之报/归其初谓之反)
祭义惟圣人为能享帝(注谓祭之能使/之享也帝天也)
仲尼燕居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注仁犹存也郊有/后稷 疏仁谓仁)
(恩相存念也鬼/神谓人之鬼神)
中庸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朱子章句郊祀天社祭地不言后土者省文也
     蕙田
案南郊北郊分祀天地此汎言郊似不
    专主乎天也以其对社而言故朱子以为祭
    天耳然社亦非地之 …… (第 4a 页)
 专称二后其宜也昊天不可形容故成王不敢康以
 下推本文武受命对越上天之小心以形容之颂文
 武即以颂昊天也
     蕙田
案南郊北郊天地分合祭千古聚讼考
    分祭见于周礼之圜丘方泽礼记之泰坛泰 …… (第 10a 页)
 朝定南北郊祭
天子岁必亲行破累代之陋规遵古经之正礼三代之
    盛奚以加焉
          右郊名义
     蕙田
案郑氏注礼祭天之失曰天有六曰岁
    九祭曰郊丘异丘则天皇大帝郊则感生帝 …… (第 13b 页)
 (天上帝之下更无五帝之文故分为二诗又曰皇天/天皇大帝也上帝者灵威仰五帝也 商颂长发)
 (帝立子生商郑笺帝黑帝也孔疏商是/水德黑帝之精故云黑帝谓汁光纪也)
     蕙田
案郑氏注经文天帝名目错出一天帝
    也曰北辰耀魄宝天皇大帝皇天上帝昊天 …… (第 17b 页)
 (也若冬至祭天阴气始/盛祭阴迎阳岂为理乎)
 马氏晞孟曰郊必于冬至之日所以迎长日之将至
 言其迎之有渐也说者谓建卯昼夜分而日长非矣
     蕙田
案郊正祭之日建于周礼者二皆不言用 …… (第 25b 页)
 (而耀魄宝灵威仰等名又汨之以谶纬之说则六者/又胥失之矣○马氏端临曰古者一岁郊祀凡再正)
 (月郊为祈谷十/一月郊为报本)
     蕙田
案古者天子一岁祭天有四而冬至为
    正祭春官大司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 …… (第 27a 页)
 晓然决非是常祭
 (朱氏祖义曰以物之类天者祀上天而告以陟位之/事如天之色苍则祀以苍璧天之体圜则祀以圜丘)
     蕙田
案此一条陟位告也后世新天子即位
    告祭之礼盖本诸此类之名义五经异义之
    说颇新馀诸解皆不 …… (第 29b 页)
 (方氏悫曰名山与王制所言同义告天谓之升中与/周官登中于天府同义中谓事实也事之名在外其)
 (实在中故谓之中天/府谓之治中亦此意)
     蕙田
案以上四条巡狩告祭
商书汤诰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蔡传神后/后土也) …… (第 30a 页)
 (上帝何也盖王者出征所/至以事类告天故兼言之)
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疏释天云是类是祃师祭也尔/雅多为释诗然类不皆为师祭)
(但以事类告天若以摄位事类告天谓之类以巡守/事类告天亦谓之类古尚书说非时祭天谓之类)
     蕙田
案以上七条出师告祭
周书武成越三日庚戌柴(传燔柴郊天先祖后郊自近/始 疏告天说武功成之事)
(也庚 …… (第 31b 页)
 (陈氏祥道曰武王之出师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冢土所以告其伐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所以告其)
 (成也出师而告其伐既事而告其成以明所以伐/者天与神之命其所以成者天与神之功而已)
     蕙田
案以上二条武成告祭
周书召诰丁巳用牲于郊(传用牲告立/郊位于天)
    (第 32a 页)
蕙田
案此一条建都告祭 (第 32a 页)
礼记王制天子将出类于上帝(注谓五帝之帝所祭于/南郊者 疏类乎上帝)
(祭告/天也)
 (陈氏祥道曰天子岂特将出而有是哉于其所/至未尝不类帝书曰至于岱宗类于上帝是也)
     蕙田
案此一条将出告祭
周礼春官大宗伯国有大故则旅上帝(注故谓凶灾也/旅陈也陈其祭)
(事以祈焉礼不如祀之 …… (第 32b 页)
 (时之祭以事出于一时/之变故不能如礼也)

 (方氏苞曰上帝而曰旅者遍用事于四郊所祭非/一帝也春秋传郑子产禳大祈于四鄘盖其遗制)
     蕙田
案注疏说旅义甚精训上帝为五帝则
    非是下同
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注大旅上帝/祭天 (第 33a 页)
于圜丘)
(国有大故而/祭亦曰旅)
春官司尊彝大丧存奠彝大旅亦如之(注旅者国有大/故之祭也亦存)
(其奠彝则陈/之不即彻)
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

     蕙田
案祀天正祭也旅上帝有故而祭也天
    与上帝则一而已
大祭祀大旅共其玉器而奉之
视瞭大丧廞乐器大旅 …… (第 33b 页)
 所次不以毡案皇邸所用不以金版而所奠之圭则
 两圭有邸而已先儒以旅之廞乐器为明器以皇邸
 为后版恐不然也其言旅上帝于圜丘其义或然
     蕙田
案以上十条凶灾告祭
 陈氏礼书书曰类于上帝诗曰是类是祃周礼小宗 …… (第 34b 页)
 地道之始而祀地以类求类此报本之祭也当天道
 之始而祀地于义何居周公制礼冬至祀天夏至祀
 地其义不可易矣周公岂欺我哉
     蕙田
案诗书周礼礼记言类祭者不一然不
    外陟位行师巡守诸大事盖王者事天如事
    父子之于父也出必 …… (第 38a 页)
 之黑缯命咸黑典乐为声歌作九招制六列五罃享
 上帝以中罃帝尧陶唐氏制咸池之舞而为经首之
 诗以享上帝命之曰大咸
     蕙田
案删书断自唐虞今所载皆据六经为
    首唐虞以上事迹见于诸子百家者附录于
    条末不敢信亦不敢 (第 40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二
           刑部尚书秦蕙田

  吉礼二
   圜丘祀天
周礼春官大司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疏言圜/丘者按)
(尔雅土之高 (第 1a 页)
者曰丘取自然之丘圜者象天圜既取/丘之自然则未必要在郊无问东西与南北方皆可)
     蕙田
案贾分丘与郊为二故云未必要在郊 …… (第 1a 页)
 天皇大帝在北极者于圜丘天皇大帝耀魄宝也五
 帝大微之帝也分郊与丘以异祀别四帝与感帝以
 异其礼王肃尝攻之矣
     蕙田
案郊丘非二地无二祭王肃谓郊即圜
    丘圜丘即郊马氏谓郊者圜丘之地圜丘者 …… (第 5a 页)
 享并非祀五帝不得配以五人帝遍及五人臣又不

 得于大享时抗五神于五帝之列而以文武并配也
     蕙田
案祭有郊有宗庙周礼大宗伯禋祀昊
    天上帝于圜丘月令天子元日祈谷于上帝
    左传郊祀后稷以祈 …… (第 20a 页)
 非古人埽地而祭之意此固君子之所不取也
 蔡氏德晋曰鲁无朝日夕月之坛故即于郊之日附
 祭日月于坛上
     蕙田
案周礼大宗伯以实柴祀日月掌次朝
    日则张大次小次典瑞圭璧以祀日月祭法 (第 25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三
            刑部尚书秦蕙田

  吉礼三
   圜丘祀天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苍璧礼天(注礼谓始告神时荐于/神坐书曰周公植璧秉)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四
            刑部尚书秦蕙田

  吉礼四
   圜丘祀天
礼记王制有虞氏皇而祭(陆德明释文作䍿/音皇本又作皇)夏后氏收
而祭殷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五
            刑部尚书秦蕙田

  吉礼五
   圜丘祀天
周礼春官鸡人大祭祀夜呼旦以嘂百官(注呼旦以警/起百官使夙)
 
巾车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六
           刑部尚书秦蕙田

 吉礼六
   圜丘祀天
史记封禅书三年一郊秦以冬十月为岁首故常以十
月上宿郊见(李奇曰宿/犹斋 (第 1a 页)
戒也)通权火(张晏曰权火烽火也状/若井桔槔其法类称故)
(谓之权欲令光明远照通祀所也/索隐曰权一作爟周礼有司爟)拜于咸阳之旁而衣

上白其用如经祠云(服虔曰/经常也)
     蕙田
案封禅书于四畤称雍而此云咸阳之
    旁四畤有春泮冻秋涸冻冬赛祠五月尝驹
    及四仲之月祠而此 …… (第 1b 页)
          右秦郊礼
汉书高祖本纪二年六月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
川以时祠之

郊祀志后四岁天下已定诏御史令长安置祠祀官女
巫其梁巫祀天地晋巫祀五帝九天巫祀九天
     蕙田
案梁巫祀天地晋巫祀五帝则天与五
    帝明有不同矣乃复有九天之祀何其谬耶
文帝本纪十四年诏曰朕获执 …… (第 2b 页)
后人上书言古者天子
三年一用太牢祠三一天一地一泰一天子许之令太
祝领祠之于忌泰一坛上如其方
     蕙田
案高帝纪祠天地四方上帝山川则祭
    天与祭上帝有别也封禅书文帝郊见五畤
    索隐注祭天祭五畤 …… (第 3b 页)
越告祷太一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
象太一三星为太一锋旗命曰灵旗为兵祷则太史奉
以指所伐国
     蕙田
案三代以上郊天仪节散见于经传秦 …… (第 9a 页)
    祀牲牢俎豆衣服祝词大概稍见于此
武帝本纪元鼎五年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立泰畤于
甘泉天子亲郊见朝日夕月诏曰朕以眇身托于王侯
之上德未能绥民民或饥寒故巡祭后土以祈丰年冀
州脽壤乃显文鼎获荐于庙渥洼水出马朕其御焉战
战兢兢惧不克任思昭天地内惟自新诗云四牡翼翼
以征不服亲省边垂用事所极望见泰一修天文䄠辛

卯夜若景光十有二明易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朕甚
念年岁未咸登饬躬斋戒丁酉拜况于郊
     蕙田
案泰一天神固不足以当昊天然班史
    诸纪每幸雍曰祠五畤幸甘泉曰郊泰畤盖
    以泰畤之设其尊在 …… (第 10a 页)
    五帝庶无彼此纷乱之患而读者亦易考焉
郊祀志天子封泰山禅泰山下阯东北肃然山还坐明
堂群臣更上寿下诏改元其秋有星孛于东井后十馀
日有星孛于三能望气王朔言后独见填星如瓜食顷
复入有司皆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其来
年冬郊雍五帝还拜祝祠太乙
史记封禅书元封二年冬郊雍五帝还拜祝祠太乙赞
飨曰德星昭衍厥维休祥寿星仍出渊耀光明信星昭

见皇帝敬拜泰祝之享
     蕙田
案此年赞飨之词与元鼎元年绝不同
汉书武帝本纪五年冬南巡狩至于盛唐春三月还至
泰山增封夏四月还幸甘泉郊 …… (第 11a 页)
 申以商造兹新音永久长声气远条凤鸟鴹(鴹古/翔字)
 夕奄虞盖孔享 丞相匡衡奏罢黼绣周张更定诗
 曰肃若旧典
     蕙田
案郊祀志衡言甘泉泰畤紫坛有文章
    采镂黼黻之饰及玉女乐石坛仙人祠瘗鸾 …… (第 14b 页)
 (不安欲去也轙仆人/严驾待发之意音仪)票然逝(票匹/遥反)旗逶蛇礼乐成灵
 将归托玄德长无衰
     蕙田
案武帝祠太乙于甘泉祭后土于汾阴
    虽非古南北郊之制而其意略同孟坚作志
    总一代乐章而系之 …… (第 19b 页)
天或登于地或从四方
来集于坛上帝嘉飨海内承福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
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帛
     蕙田
案武帝后元元年郊泰畤见群鹤赦天
    下此年复赐爵及牛酒高年帛自后因之相
    沿既久至赦赉繁费 …… (第 23b 页)
之祠亦施恩泽时所过毋出田租赐百户牛酒或赐爵
赦罪人
     蕙田
案自汉初至此南北郊未立其制凡四
    变天地五畤三岁一遍祭一也立泰一祠于
    长安东南郊二也增 …… (第 25a 页)
有位馔祭祀备具诸侯所妄造王者不当长遵
及北畤未定时所立不宜复修天子皆从焉及陈宝祠
由是皆罢
     蕙田
案匡衡之议可谓精矣盖由是复睹古
    先之制焉汉时经术之效至是乃见北郊之
    文于经无有而此俱 …… (第 28b 页)
 二丈周围百二十步
成帝本纪建始二年春正月辛巳上始郊祀长安南郊
诏曰乃者徙泰畤后土于南郊北郊朕亲饬躬郊祀上
帝皇天报应神光并见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赦奉
郊县长安长陵(天郊在长安城南地郊在长安城北长/陵界中二县有奉郊之勤故一切并赦)
(之/)及中都官耐罪徒减天下赋钱算四十
     蕙田
案此西汉南北郊之始然正月上辛乃
    古祈榖之祭非圜丘正祭匡衡盖亦误认鲁 …… (第 29a 页)
 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
四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
绥和二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丙戌帝崩于未央

宫皇太后诏有司复长安南北郊
郊祀志帝崩皇太后诏有司曰皇帝即位思顺天心遵
经义定郊礼天下说憙惧未有皇孙故复甘泉泰畤汾
阴后土庶几获福皇帝恨难之卒未得其祐其复南北
郊长安如故以顺皇帝之意也
     蕙田
案此西汉再复南北郊然其忽罢忽复
    复而仍罢者或以未得皇孙或以久疾不瘳
    盖方士祸福之说中 …… (第 31a 页)
母事地今称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
     蕙田
案此西汉三复南北郊然改为合祭以
    妣配地魏晋以下皆率行之不知其皆莽礼
    也 又案莽虽复南 …… (第 35a 页)
 (下则未有配神作主而坐堂下/者也其义难晓姑录以广异闻)

     蕙田
案汉郊祀志载元始五年大司马王莽
    奏称孝文十六年祭泰一地祗以太祖高皇
    帝配日冬至祠泰一 …… (第 36b 页)
 汉初之迹甘泉诸畤未尝领之祠官加以尊奉而亦
 不闻其能惊动祸福以来纷纷之议则以其绝之有
 素也故曰君子以作事谋始
     蕙田
案汉书王莽传载其居摄元年祀帝南
    郊迎春东郊始建国元年郊祀黄帝以配天
    黄后配地又宗祀虞 (第 42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七
            刑部尚书秦蕙田

  吉礼七
   圜丘祀天
后汉书世祖本纪建武二年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
色尚赤
祭祀志建武二年正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八
           刑部尚书秦蕙田

  吉礼八
   圜丘祀天
齐书礼志高帝建元元年七月有司奏郊殷之礼未详
郊在何年复以何祖配郊殷复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九
           刑部尚书秦蕙田

  吉礼九
   圜丘祀天
唐书高祖本纪武德四年十一月甲申有事于南郊
     (第 1a 页)
蕙田
案此郊旧书不载疑刻本之脱
旧唐书礼仪志武德初定令每岁冬至祀昊天上帝于 …… (第 1a 页)
豆各二簠簋俎各一四时祭风
师雨师灵星司中司命司人司禄笾八豆八簋一簠一
俎一牲皆少牢席皆以筦
     蕙田
案冬至祀圜丘之礼至武德乃得其正
    开国规模邈然远矣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二年十一月辛酉有事于南郊 …… (第 2b 页)
孟夏雩于南郊季秋大享于明堂皆祀五天帝其配神
之主贞观初圜丘明堂北郊以高祖配而玄帝唯配感

     蕙田
案郊丘之论自汉以后纷然矣此志叙
    述原委简括详明至是人始知六天之谬而
    贞观礼所定冬至圜 …… (第 4a 页)
 龙旂洪歆式就介福攸归送乐有阕灵驭遄飞
唐书太宗本纪贞观十四年冬十一月甲子朔日南至
有事于圜丘 十七年十一月己卯有事于南郊
     蕙田
案此二郊新旧书并载马氏通考以十 …… (第 6a 页)
     蕙田
案自晋宋以后诸人议配帝唯此为的
    当驳郑氏极是
通典永徽二年太尉长孙无忌等奏议曰据祠令及新
礼 …… (第 8b 页)
则是明堂所祀正在配天而以为但祭星官反违
明义诏从无忌等议存祀太微五帝于南郊废郑玄六
天之义
     蕙田
案五帝非天郊丘非二所议真如拨云 …… (第 10a 页)
典瑞文义相因并事毕收藏不在燔柴之例今
新礼引同苍璧不顾圭瓒遂亦俱燔义既有乖理难因
袭诏从之
     蕙田
案祭毕燔柴牲玉同燎非礼违经至是
    乃革
旧唐书礼仪志敬宗等又议笾豆之数曰案今光禄式
祭天地日月 (第 11b 页)
岳镇海渎先蚕等笾豆各四祭宗庙笾豆
各十二祭社稷先农等笾豆各九祭风师雨师笾豆各

二寻此式文事深乖谬社稷多于天地似不贵多风雨
少于日月又不贵少且先农先蚕俱为中祭或六或四
理不可通又先农之神尊于释奠笾豆之数先农乃少
理既差舛难以因循谨案礼记郊特牲云笾豆之荐水
土之品不敢用亵味而贵多品所以交于神明之义也
此即祭祀笾豆以多为贵宗庙之数不可踰郊今请大
祀同为十二中祀同为十小祀同为八释奠准中祀自
馀从座并请依旧式诏并可之遂附于礼令

唐书高宗本纪总章元年十二月丁卯有事于南郊
     蕙田
案此郊旧书不载疑刻本脱 又案通
    考作十一月疑误
 旧唐书高宗本纪咸亨四年十一月丙寅上制乐章 …… (第 12b 页)
 韦巨源助后掎掣帝夺政事即傅钦明议帝果用其
 言以皇后为亚献
 通典钦明又请以安乐公主为终献唐绍蒋钦绪固
 争乃止
     蕙田
案皇后助祭南郊固非典礼然其端起 …… (第 29a 页)
 旆风猷被有截声教覃无外
通典景云元年十一月十三日乙丑冬至祀圜丘时阴
阳人卢雅侯艺等奏请促冬至就十二日甲子以为吉
会右台侍御史唐绍奏曰礼所以冬至祭圜丘于南郊
夏至祭方泽于北郊者以其日行躔次极于南北之际
也日北极当晷度循半日南极当晷度环周是日一阳
爻生为天地交际之始故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即
冬至卦象也一岁之内吉莫大焉甲子但为六旬之首

一年之内隔月常遇既非大会晷运未周唯总六甲之
辰助四时而成岁今欲避圜丘以取甲子是背大吉而
就小吉也竟依绍议
     蕙田
案此郊新旧唐书本纪俱不载马氏通
    考亦不数考旧书志即叙景龙三年之下而
    十二甲子十三乙丑 …… (第 32a 页)
禘礼固宜合配天地咸秩百神
请备设皇地祇并从祀等座则礼得稽古义合缘情时
又将亲享北郊竟寝曾表
     蕙田
案此条新旧唐书详略悬殊唯通典为
    适中故存此去彼 …… (第 33a 页)
 唐书贾曾传天子亲郊有司议不设皇地祇位曾请
 合享天地如古制并从祀等座睿宗诏宰相礼官议
 皆如曾请
     蕙田
案是年正月南郊改元太极五月北郊
    又改元延和旧书作景云三年新书又作先
    天元年一年四号自 (第 33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十
           刑部尚书秦蕙田

  吉礼十
   圜丘祀天
唐书张九龄传玄宗即位未郊见九龄建言天百神之
君王者所由受命也自古继统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十一
            刑部尚书秦蕙田

  吉礼十一
   圜丘祀天
旧唐书肃宗本纪乾元元年四月甲寅上亲享九庙遂
有事于圜丘翌日御丹凤门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十三
           刑部尚书秦蕙田

  吉礼十三
   圜丘祀天
宋史英宗本纪治平二年十一月壬申有事南郊大赦
辛巳加恩百官
 宗晟传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五礼通考卷十四
            刑部尚书秦蕙田

  吉礼十四
   圜丘祀天
宋史哲宗本纪元祐七年九月戊戌诏冬至日南郊宜
依故事设皇地祇礼毕别议 …… (第 1a 页)
 应而求高厚之来享不亦难乎后竟用其议

     蕙田
案元祐再议主分祭者二十二人今可
    考其文者刘安世彭汝砺曾肇宇文昌龄四
    人其言皆质实典重 …… (第 11a 页)
 以正千载之惑不胜幸甚方送同议官签书其徒驰
 告轼曰若刘承旨议上决恐难答时苏辙为门下侍
 郎遂白辙令请降旨罢议安世议竟不得上
     蕙田
案此元祐再议也苏轼所发六议辨矣
    然衷而论之有十二失焉古者祭天特牲后
    世乃有从祀百神若 …… (第 18a 页)
然矣后黄履林希
等议请罢合祭天地自后间因大礼岁以夏至之日亲
祠北郊其亲祠北郊岁更不亲祠南郊
     蕙田
案此绍圣三议也张商英黄履之言甚
    正然人主以亲祠为难古礼亦无复可说
哲宗本纪元符元年十一月甲子 …… (第 27a 页)
 基王迹启佑后人垂裕罔极合食昭荐孝思维则
 于皇顺祖积德累祥发源深厚不耀其光基天明命
 厥厚克昌是孝是享申锡无疆
     蕙田
案建中靖国元年所制即此乐章以政
    和纪年稍长遂书政和耳
徽宗本纪崇宁三年十一月丙申祀昊天上帝于 …… (第 30b 页)
十七尺三成总二百七十有
六乾之策也为三壝壝三十六步亦乾之策也成与壝
俱三参天地之数也诏行之
     蕙田
案乾策二百一十六七为误字显然每
    成高二十七尺以下当有脱文盖每成二十
    七尺三成则八十一 (第 3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