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孟子類
論語類
春秋類
小學類
易類
經解類
詩類
別史類
地理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中觀部類
禪宗部類
經集部類
洞神部
阳之虞城,在安邑南,故曰夏虚。左传曰「太伯、虞仲,太王之昭」,则虞仲是太王之子必也。又论语称「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是仲雍称虞仲。今周章之弟亦称虞仲者,盖周章之弟字仲,始封于虞,故曰虞仲。则仲雍本字仲,而
叔齐乎!”◇【集解】郑玄曰:“言其直己之心,不入庸君之朝。”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谓“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集解】包氏曰:“放,置也。置不复言世务也。”行中清,废中权”。◇【集解】马融曰:“清,
鸟哀鸣,翔集丘木间。庐于墓侧者三年。防御使以闻,除太子掌饮丞。
隐逸
孔子称逸民伯夷、叔齐、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其立心造行之异同,各有所称谓,而柳下惠则又尝仕于当世者也。长沮、桀溺之徒,则无
隐逸
孔子称逸民伯夷、叔齐、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其立心造行之异同,各有所称谓,而柳下惠则又尝仕于当世者也。长沮、桀溺之徒,则无
四十年周流天下。未尝见此等人。老来楚南之行。连见此等高士。岂非彼流避世。特就遐僻。并游于汉南衡阳欤。夫子此行之后。亦不复出矣。一番与此辈撞着。彼此千载一会。此亦胜事。为士者须嘿想此类心事景趣而得其心。然后可免鄙夫。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
梦断周公。河不出图。杏坛斜日。坐数逸民。读者宜体念圣人心事。亦自有感发警省处 (第 176L 页)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
梦断周公。河不出图。杏坛斜日。坐数逸民。读者宜体念圣人心事。亦自有感发警省处 (第 176L 页)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释文云朱张。郑作侏张。)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释文云朱张。郑作侏张。)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
于公。下焉者仕于大夫。以之事君。以之泽民。以之为天下国家者谓之士。其遭人伦之变。如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之等隐之。馀无隐也。故素隐行怪。圣人戒之。今为性理之学者。自命曰隐。虽弈(一作奕)世卿相。义共休戚。 (第 241H 页)
〔引證〕孔子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矣。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〇镛案齐景公。兄弑而弟立。伯夷、叔齐兄让而弟逃。明隐居行义。本在让国之后。故孔子必与齐景公并称也。让国而失禄。所以饿也。
〔引證〕论语曰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身。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 (第 109H 页)
〔引證〕论语曰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身。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 (第 109H 页)
包曰作。为也。为之者凡七人。(案为者为避世之事。)谓长沮、桀溺、丈人(邢云荷蓧丈人)、石门(即晨门)、荷蒉、仪封人、楚狂接舆。〇郑曰伯夷、叔齐、虞仲避世者。荷蓧、长沮、桀溺避地者。柳下惠、少连避色者。荷蒉、楚狂按舆避言者。七当为十字
之误。(见邢疏)〇王弼曰七人。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见邢疏)〇李曰必求其人以实之则凿矣。〇案易曰见几而作则作者七人。固皆遁世之人 (第 308H 页)
之误。(见邢疏)〇王弼曰七人。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见邢疏)〇李曰必求其人以实之则凿矣。〇案易曰见几而作则作者七人。固皆遁世之人 (第 308H 页)
朱子曰福州有国初时写本。路下有反子二字。(陈云朱子尝为福之同安簿。意必自见此写本也。)以此为子路反而夫子言之也。未知是否。〇夏九范曰丈人既行。子路尚向谁语。多是子路旋而夫子语。若出自子路口。恐无如此婉致。〇案皇本邢本。两相符合。岂于千年之后。忽有正本乎。此段全无婉致。且不合理。易曰君子遁世无闷。易曰天地闭。贤人隐。君子固有不仕之义。虞仲 夷逸。
岂皆乱伦者乎。子路仕于季氏。未尝事鲁君。仕于孔悝。未尝事卫君。其所谓君臣之义。不过如此。岂可以此反讥 …… (第 359L 页)
王观涛云以素不识面之人。岐路相逢。而卒然问子见夫子乎。子路亦戆矣。谓夫子威仪动荡。迥异常人。或不难职(一作识)。〇罗近溪云止子路宿。有示以不必奔忙意。〇案二语皆好。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 (第 360H 页)
。其斯而已矣。谓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释文云朱张。郑作侏张。)
补曰见遗曰逸。(从朱子 (第 360H 页)
之义。)不仕曰民。(朱子云民者无位之称。)七人之中。亦有得位者。通云逸民者。据其初也。〇补曰虞仲者。仲雍之孙。吴子周章之弟。武王封之于虞。〇薛曰 夷逸。 夷诡之族也。(族人夷仲年为齐大夫。夷时姑为邾大夫。)独隐居不仕。(薛方山之说。)〇王弼曰朱张字子弓。 …… (第 360H 页)
〔引證〕僖五年左传。宫之奇之言曰太伯、虞仲。大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〇毛曰此追原虞仲封国所始。以为此虞之封国。实由于太王之昭。犹之称鲁卫毛聃为文王之昭。周公不之鲁。而以封国为文昭。鲁仍是伯禽。虞仲仍是中。(句)原无误也。及读汉书地理志。引泰伯至德。虞仲、 夷逸 以为虞仲。即仲雍。而后之为系谱者注左传者。皆曰仲雍一名虞仲。〇又曰系本曰吴孰哉居藩篱。而宋衷解之谓孰 …… (第 360L 页)
顾炎武曰虞仲者。仲雍之曾孙也。殷时诸侯有虞国。诗所云虞芮质厥成者。武王时国灭而封周章之弟于其故墟。乃有虞仲之名耳。论语逸民虞仲 夷逸。 左传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即谓仲雍为虞仲。是祖孙同号。且仲雍君吴。不当言虞。古吴虞二字多通用。(史记 …… (第 360L 页)
马曰清纯洁也。遭世乱。自废弃以免患。合于权也。〇邢曰权。反常合道也。〇驳曰邢说非也。反经合道。非君子所宜言也。虞仲 夷逸 行事。不见于书傅(一作传)。不可强解。
蔡曰无可无不可。以心言也。不以事言也。心则无有可不可。若事 (第 361L 页)
王观涛云以素不识面之人。岐路相逢。而卒然问子见夫子乎。子路亦戆矣。谓夫子威仪动荡。迥异常人。或不难职(一作识)。〇罗近溪云止子路宿。有示以不必奔忙意。〇案二语皆好。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 (第 360H 页)
。其斯而已矣。谓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释文云朱张。郑作侏张。)
补曰见遗曰逸。(从朱子 (第 360H 页)
之义。)不仕曰民。(朱子云民者无位之称。)七人之中。亦有得位者。通云逸民者。据其初也。〇补曰虞仲者。仲雍之孙。吴子周章之弟。武王封之于虞。〇薛曰 夷逸。 夷诡之族也。(族人夷仲年为齐大夫。夷时姑为邾大夫。)独隐居不仕。(薛方山之说。)〇王弼曰朱张字子弓。 …… (第 360H 页)
〔引證〕僖五年左传。宫之奇之言曰太伯、虞仲。大王之昭也。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〇毛曰此追原虞仲封国所始。以为此虞之封国。实由于太王之昭。犹之称鲁卫毛聃为文王之昭。周公不之鲁。而以封国为文昭。鲁仍是伯禽。虞仲仍是中。(句)原无误也。及读汉书地理志。引泰伯至德。虞仲、 夷逸 以为虞仲。即仲雍。而后之为系谱者注左传者。皆曰仲雍一名虞仲。〇又曰系本曰吴孰哉居藩篱。而宋衷解之谓孰 …… (第 360L 页)
顾炎武曰虞仲者。仲雍之曾孙也。殷时诸侯有虞国。诗所云虞芮质厥成者。武王时国灭而封周章之弟于其故墟。乃有虞仲之名耳。论语逸民虞仲 夷逸。 左传太伯虞仲。太王之昭也。即谓仲雍为虞仲。是祖孙同号。且仲雍君吴。不当言虞。古吴虞二字多通用。(史记 …… (第 360L 页)
马曰清纯洁也。遭世乱。自废弃以免患。合于权也。〇邢曰权。反常合道也。〇驳曰邢说非也。反经合道。非君子所宜言也。虞仲 夷逸 行事。不见于书傅(一作传)。不可强解。
蔡曰无可无不可。以心言也。不以事言也。心则无有可不可。若事 (第 361L 页)
之制行。然后始以孔子断之。奚独以伯夷,柳下惠为言耶。夫子之先论伯夷,叔齐,柳下惠。次及于少连,虞仲, 夷逸。
而虞仲, (第 586L 页)
夷逸。 言多不合于先王之法。则虽称之。非取之也。朱张,大连之不复论者。亦略之之意耳。子以其不并举。必欲求其说 (第 586L 页)
夷逸。 言多不合于先王之法。则虽称之。非取之也。朱张,大连之不复论者。亦略之之意耳。子以其不并举。必欲求其说 (第 586L 页)
知之。故其事遂不著也。南公事虽不中圣人之道。其节甚高。故余谓之以狂全节者也。孔子曰逸民。伯夷,叔齐, 夷逸,
朱张。伯夷,叔齐。见于传记。 (第 297H 页)
夷逸, 朱张。不见于史。意公其 (第 297H 页)
夷逸, 朱张之流乎。余既悲其人而悼名之不称也。遂记其像而著之于世。
景陶庵记
世之慕陶子者。徒能言其迹耳。言 (第 297H 页)
夷逸, 朱张。不见于史。意公其 (第 297H 页)
夷逸, 朱张之流乎。余既悲其人而悼名之不称也。遂记其像而著之于世。
景陶庵记
世之慕陶子者。徒能言其迹耳。言 (第 297H 页)
致祭文
八达之山。其下有宅。 宁考恩言。首阳盘谷。地以人重。人以地显。其人伊何。永矢嘉遁。若古佚民。 夷逸 朱张。岂无文献。得圣名彰。眷玆堂斧。酹尔清樽。诗以侑之。白驹衡门。
卒判尹徐有大致祭文
在唐鄂公。在 (第 263L 页)
八达之山。其下有宅。 宁考恩言。首阳盘谷。地以人重。人以地显。其人伊何。永矢嘉遁。若古佚民。 夷逸 朱张。岂无文献。得圣名彰。眷玆堂斧。酹尔清樽。诗以侑之。白驹衡门。
卒判尹徐有大致祭文
在唐鄂公。在 (第 263L 页)
在天上大有。诸公其山下之火乎。能于贲。不能于大有。是命也夫。岁己酉。予在全义县。见朴守庵行状。曰噫。 夷逸
朱张。古之贤人也。于传记。不小概见。向使孔子不言。恶乎传。不传。不贲。贲亦有所待乎。惜乎。孔子之不常 (第 134H 页)
。公与司直全公希哲。同往庆会楼。掩涕别六臣曰好事公等自处。鄙生无足为也。因与俱遁。其赞曰逸民伯夷叔齐 夷逸
朱张。夷齐见于传记。逸张不见。其意以为六臣见而二公不见也。大君子一笔。足以徵信于后世也。微斯言。公之 (第 295H 页)
清隐传
孔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夫伯夷,叔齐,虞仲。此三君子。吾固闻之矣。 (第 230H 页)
夷逸。 何人哉。虽得孔子之圣而传之。然传名不传事。此孔子所以叹阙文也。夫不传。于隐者固善。然好古尚德之士。犹 (第 230H 页)
与贫戚友。躬抱薪以煖母。母或不得肉。是日也出外遇肉不敢食。诗书所载名臣隐士悍夫贤媛。及孔子所言虞仲, 夷逸,
朱张,少连,击磬襄,鼓方叔,老彭之流。或失其名而仅传其事。或名与事俱传。而其事不过乎数言数十言。至今 (第 385L 页)
四科文学居末。何也。似当在德行之次。
学贵有用。政事言语。宜次于德行。文学则只敷演发明他三者之义而已。非别有所用故然欤。
厚葬颜渊。是门人之通财否。
想然。
逸民先言虞仲 夷逸。 后及柳下惠, 少连。而下段乃先惠连而后仲逸。有意义否。
恐只是作文开阖之体。
中清中权。是一节之圣 (第 293H 页)
学贵有用。政事言语。宜次于德行。文学则只敷演发明他三者之义而已。非别有所用故然欤。
厚葬颜渊。是门人之通财否。
想然。
逸民先言虞仲 夷逸。 后及柳下惠, 少连。而下段乃先惠连而后仲逸。有意义否。
恐只是作文开阖之体。
中清中权。是一节之圣 (第 293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