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書類
詩類
孝經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術數類
農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詔令奏議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般若部類
阿含部類
洞神部
洞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疑此只是说蓍龟若不是蓍龟如何通之定之断之
到蓍之德圆而神以下却是从源头说而未是说卜
筮盖圣人之心具此易 三德 故浑然是此道理不劳
作用一豪之私便是洗心即退藏于密所谓密者只
是他人自无可捉摸他处便是寂然不动吉 (第 45b 页)
到蓍之德圆而神以下却是从源头说而未是说卜
筮盖圣人之心具此易 三德 故浑然是此道理不劳
作用一豪之私便是洗心即退藏于密所谓密者只
是他人自无可捉摸他处便是寂然不动吉 (第 45b 页)
来便自少物欲者看来私欲是气质中一事(以上语/类二条)
问夙夜浚明有家(止/)亮采有邦古注以为可以为卿大
夫及诸侯林氏以为卿大夫诸侯用此 三德 六德之
人未知孰是曰林说恐得之犹孝经说争臣之类盖
曰如是足矣非必以是为限也(答潘子善/○文集) (第 39b 页)
问夙夜浚明有家(止/)亮采有邦古注以为可以为卿大
夫及诸侯林氏以为卿大夫诸侯用此 三德 六德之
人未知孰是曰林说恐得之犹孝经说争臣之类盖
曰如是足矣非必以是为限也(答潘子善/○文集) (第 39b 页)
位王便入胡明仲尝云近世朝礼每日拜跪乃是秦
法周人之制元不如此(师氏○以上/语类四条)
或问师氏之官以 三德 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
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何也曰至德
云者诚意正心端本清源之事道则 …… (第 21b 页)
能以自脩不实之以其行则无所持循而德不能以
自进是以既教之以 三德 而必以三行继之则虽其
至末至粗亦无不尽而德之修也不自觉矣然是三
者似皆孝德之行而已至于至德敏德则 …… (第 23a 页)
而得于心焉则进乎德而无待于勉矣况其又能即
是而充之以周于事而溯其原则孰谓至德敏德之
不可至哉或曰 三德 之教大学之学也三行之教小
学之学也乡三物之为教也亦然而已详 (第 23b 页)
(三德 说/○文集)
古者教法礼乐射御书数不可阙一就中乐之教尤亲
切夔教胄子只用乐大司徒之职也是用乐盖是教 (第 23b 页)
法周人之制元不如此(师氏○以上/语类四条)
或问师氏之官以 三德 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
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何也曰至德
云者诚意正心端本清源之事道则 …… (第 21b 页)
能以自脩不实之以其行则无所持循而德不能以
自进是以既教之以 三德 而必以三行继之则虽其
至末至粗亦无不尽而德之修也不自觉矣然是三
者似皆孝德之行而已至于至德敏德则 …… (第 23a 页)
而得于心焉则进乎德而无待于勉矣况其又能即
是而充之以周于事而溯其原则孰谓至德敏德之
不可至哉或曰 三德 之教大学之学也三行之教小
学之学也乡三物之为教也亦然而已详 (第 23b 页)
(三德 说/○文集)
古者教法礼乐射御书数不可阙一就中乐之教尤亲
切夔教胄子只用乐大司徒之职也是用乐盖是教 (第 23b 页)
服无可赦减司马执之司寇刑之者也
秋官司寇(秋义肃杀敛藏天子象之立官主/寇贼法禁治奸恶刑强暴作乱者)大司寇之
职掌建邦之三典(常行/之法)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
新国(新辟地立/君之国)用轻典(为其元未/习于教)二曰刑平国(承平守/成之国)
用中典(常行/之法)三曰刑乱国(篡弑叛/逆之国)用重典(以其化/于为恶)
(臣/)按此与洪范乂用 三德 同意新国和顺故以轻
典治之以柔克柔也乱国强梗故以重典治之以
刚克刚也平安之国则用常行之典以正 (第 5a 页)
秋官司寇(秋义肃杀敛藏天子象之立官主/寇贼法禁治奸恶刑强暴作乱者)大司寇之
职掌建邦之三典(常行/之法)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
新国(新辟地立/君之国)用轻典(为其元未/习于教)二曰刑平国(承平守/成之国)
用中典(常行/之法)三曰刑乱国(篡弑叛/逆之国)用重典(以其化/于为恶)
(臣/)按此与洪范乂用 三德 同意新国和顺故以轻
典治之以柔克柔也乱国强梗故以重典治之以
刚克刚也平安之国则用常行之典以正 (第 5a 页)
有德乃言曰载采采盖取人者不可以徒徇其虚
名而不究其实用论其人则曰斯人也有某德论
其德则曰是德也有某事某事也宣 三德 者有家
敬六德者有邦以天下之才任天下之治而民无
不安古者用人之道其详且慎也如此非如后世
(第 18b 页)
名而不究其实用论其人则曰斯人也有某德论
其德则曰是德也有某事某事也宣 三德 者有家
敬六德者有邦以天下之才任天下之治而民无
不安古者用人之道其详且慎也如此非如后世
(第 18b 页)
言弘远推之而愈以无穷测之而未可遽罄固宜
与五经四书并列讲筵者也
哲宗召王岩叟为起居舍人岩叟尝侍迩英司马康讲
洪范至乂用 三德 帝曰止 (第 8b 页)
三德 为更有德盖帝自临 (第 8b 页)
御渊默不言岩叟喜闻之因欲风谏退而上疏曰 三德
者人君之大本得之则治失之则乱不可须臾去者也
臣请别而言之夫明是非于朝廷之上判忠邪于多士
之间不以顺己 …… (第 9a 页)
惧若临渊怯若履薄此人
主之柔德也三者足以尽天下之要在陛下力行何如
耳
(臣/)按王岩叟所论人主之 三德 备矣抑(臣/)尝以诸
儒之言参考之皇极者立本者也 (第 9b 页)
三德 者趋时者
也皇极建 (第 9b 页)
三德 适时措之宜而权出于上皇极 (第 9b 页)
不建则 三德 失时措之宜而柄移于下矣此新安
陈栎之说也 (第 10a 页)
三德 者圣人之所以临机制变为皇
极之用而权其轻重也 (第 10a 页)
三德 乂用之得其宜平安
无事之世则用正直以治之强禦弗顺之世则用
刚克以治之和顺之世则用柔克以治之此 …… (第 10a 页)
正直者圣人之经而刚柔者又人君之德故洪范
又言威福玉食三者君不可以下移臣不可以上
僣所操以用夫 三德 者惟恐失之于姑息而有权
势下移纪纲紊乱之患也故庆赏刑威者一刚一
柔之道也天命有德因而命之于是 …… (第 10b 页)
而刚是亦正直也春秋自桓三年以后不书王以
见鲁桓之恶天讨所不赦不施之以残执之刑而
再三下聘失天德矣此谓太柔则废者也然而 三
德 之用时措之宜先之以教而高明沉潜者化其
气质之偏矣继之以政而彊燮者各安其分而不
至于颇僻僣忒矣 (第 11a 页)
与五经四书并列讲筵者也
哲宗召王岩叟为起居舍人岩叟尝侍迩英司马康讲
洪范至乂用 三德 帝曰止 (第 8b 页)
三德 为更有德盖帝自临 (第 8b 页)
御渊默不言岩叟喜闻之因欲风谏退而上疏曰 三德
者人君之大本得之则治失之则乱不可须臾去者也
臣请别而言之夫明是非于朝廷之上判忠邪于多士
之间不以顺己 …… (第 9a 页)
惧若临渊怯若履薄此人
主之柔德也三者足以尽天下之要在陛下力行何如
耳
(臣/)按王岩叟所论人主之 三德 备矣抑(臣/)尝以诸
儒之言参考之皇极者立本者也 (第 9b 页)
三德 者趋时者
也皇极建 (第 9b 页)
三德 适时措之宜而权出于上皇极 (第 9b 页)
不建则 三德 失时措之宜而柄移于下矣此新安
陈栎之说也 (第 10a 页)
三德 者圣人之所以临机制变为皇
极之用而权其轻重也 (第 10a 页)
三德 乂用之得其宜平安
无事之世则用正直以治之强禦弗顺之世则用
刚克以治之和顺之世则用柔克以治之此 …… (第 10a 页)
正直者圣人之经而刚柔者又人君之德故洪范
又言威福玉食三者君不可以下移臣不可以上
僣所操以用夫 三德 者惟恐失之于姑息而有权
势下移纪纲紊乱之患也故庆赏刑威者一刚一
柔之道也天命有德因而命之于是 …… (第 10b 页)
而刚是亦正直也春秋自桓三年以后不书王以
见鲁桓之恶天讨所不赦不施之以残执之刑而
再三下聘失天德矣此谓太柔则废者也然而 三
德 之用时措之宜先之以教而高明沉潜者化其
气质之偏矣继之以政而彊燮者各安其分而不
至于颇僻僣忒矣 (第 11a 页)
(臣/)按先王论材之法即教士之法以其所以教者
取之而已矣故司徒三物教万民则曰孝友睦姻
任恤师氏 三德 三行教国子则曰孝德孝行大司
乐教乐德则曰中和祗庸孝友自始学以迄于大
成不离于是者也而其自乡而 (第 9a 页)
取之而已矣故司徒三物教万民则曰孝友睦姻
任恤师氏 三德 三行教国子则曰孝德孝行大司
乐教乐德则曰中和祗庸孝友自始学以迄于大
成不离于是者也而其自乡而 (第 9a 页)
非体道之深不足与乎此也盖天以动为体地以
静为体地统于天故静不能该动天包乎地故动
常足以该静而乾元坤元实统亨利贞 三德 故当
其静也生理中涵太和保合此时生物之心未尝
无而兆隐于不可见及其动也声希味淡阳回子 (第 72a 页)
静为体地统于天故静不能该动天包乎地故动
常足以该静而乾元坤元实统亨利贞 三德 故当
其静也生理中涵太和保合此时生物之心未尝
无而兆隐于不可见及其动也声希味淡阳回子 (第 72a 页)
天奉若与天地合其德而立彝伦之极也夫
书经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
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又用 三德
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
福威用六极
编修(臣/)蔡新 …… (第 8a 页)
以五事参五行天人合矣八政者人之所以因乎
天五纪者天之所以示乎人皇极者君之所以建
极也 三德 者治之所以应变也稽疑者以人而听
于天也庶徵者推天而验之人也福极者人感而
天应也
(臣/) …… (第 8b 页)
斯而立所谓质诸鬼神而无疑者也是圣人之本
天以前民也故三与七对而八政稽疑位焉五纪
者钦若之意后天奉天也 三德 者君师之任以人
治人也万物幽郁沉滞之气生于阴阳之愆伏而
默化于岁会之中和人心偏陂颇侧之端起于 …… (第 10b 页)
柔之互胜而无不可偕于正直之大道故五纪布
而岁功成则风雨露雷无非教也而岁月日时星
辰象𢾗莫不顺序矣 三德 敷而万民化则斧钺弓
旌无非教也而沉潜高明彊弗燮友胥受裁成矣 (第 10b 页)
是圣人之与天同功也故四与六对而 三德 五纪
位焉总之皆建极也故皇极一章言皇建其有极
即申之以锡极保极协极作极会极归极而不言
建 (第 11a 页)
极之义者八用总归一建也以五事修身以八
政理物以 三德 立中和之纪以威福持赏罚之公
天子行之则为道义庶民遵之则为道路由是经
之以五行故材不匮也叶之以 …… (第 11a 页)
躬俨恪口无易言收视返听渺虑澄心钦明温恭
之具于中光被重华之达于外惟敬之道得也洪
范于二畴即曰敬用五事此皇极之所由建而 三
德 五福咸系于此与 …… (第 17b 页)
而无一毫过不及之差思五事之何以合于五行
而雨旸燠寒胥不愆其度思八政之何以符于五
纪而天人上下胥不易其常思 三德 之何以乂而 …… (第 22b 页)
教之至也由是观之皇极者九畴之枢纽也而五
事者所以致皇极之建者也五行则其所禀受八
政则其所敷施也五纪则五行之布于四时者也
三德 则八政之成乎民风者也于是参之稽疑以
察其机验之庶徵以观其应考之福极以究其归
王者相天阴骘之意 …… (第 25a 页)
必恭恭作肃言必从从作乂视必明明作哲听必
聪聪作谋思必睿睿作圣如此则五行得其性而
八政五纪由此举 三德 由此推稽疑庶徵福极皆
由此验矣此理之实而可按者也故曰建其有极
也顾不曰敬用五事而曰敛时五福何 …… (第 27a 页)
监察御史(臣/)万年茂
(臣/)谨按洪范之数一为九始五为九枢以二继一
五行为五事之原以六继五三德为建极之实夫
三德 列于右下与五行为邻而五纪列于左上与
(第 34a 页)
三德 为 (第 34a 页)
三德 既乂则五纪以 (第 34a 页)
三德 之承皇极 …… (第 34a 页)
王心无为以守至正自一至九环而应者皆为建
极之用而所以善其建用者惟德为尤要故皇极
言其治象而 三德 详其实功也夫正直刚柔均为
乂用则体一而用三矣刚克柔克合之正直则用
五为克四矣是故平康之乂取诸 …… (第 35a 页)
观文王卦序本于洛书后天乾居西北而洛书之
三德 实宅乾位盖易之太极犹畴之皇极也太极
虚中以乾为八卦之君皇极居中 (第 36b 页)
三德 为九畴之
要圣人谓乾为天为君乾者天之德也而元亨利
贞备焉正直君之德也而刚柔四克合焉行四德
…… (第 36b 页)
用无所处而不当乂四克者人也正直者天也尽
人合天而皇极以得所以为建用也易曰大哉乾
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其即 三德 之义也夫 …… (第 37a 页)
信其无过君子处上下之交而极和会之致夫非
别有事天之功与得人之术也不过五行五事敬
用与燮理攸关八政五纪人事与天时并协 三德
乂而平康奏庶徵备而时若孚五福以敛六极以
消所谓建其有极体立而用行是以动罔不臧人
和而天应即理 (第 39b 页)
书经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
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又用 三德
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
福威用六极
编修(臣/)蔡新 …… (第 8a 页)
以五事参五行天人合矣八政者人之所以因乎
天五纪者天之所以示乎人皇极者君之所以建
极也 三德 者治之所以应变也稽疑者以人而听
于天也庶徵者推天而验之人也福极者人感而
天应也
(臣/) …… (第 8b 页)
斯而立所谓质诸鬼神而无疑者也是圣人之本
天以前民也故三与七对而八政稽疑位焉五纪
者钦若之意后天奉天也 三德 者君师之任以人
治人也万物幽郁沉滞之气生于阴阳之愆伏而
默化于岁会之中和人心偏陂颇侧之端起于 …… (第 10b 页)
柔之互胜而无不可偕于正直之大道故五纪布
而岁功成则风雨露雷无非教也而岁月日时星
辰象𢾗莫不顺序矣 三德 敷而万民化则斧钺弓
旌无非教也而沉潜高明彊弗燮友胥受裁成矣 (第 10b 页)
是圣人之与天同功也故四与六对而 三德 五纪
位焉总之皆建极也故皇极一章言皇建其有极
即申之以锡极保极协极作极会极归极而不言
建 (第 11a 页)
极之义者八用总归一建也以五事修身以八
政理物以 三德 立中和之纪以威福持赏罚之公
天子行之则为道义庶民遵之则为道路由是经
之以五行故材不匮也叶之以 …… (第 11a 页)
躬俨恪口无易言收视返听渺虑澄心钦明温恭
之具于中光被重华之达于外惟敬之道得也洪
范于二畴即曰敬用五事此皇极之所由建而 三
德 五福咸系于此与 …… (第 17b 页)
而无一毫过不及之差思五事之何以合于五行
而雨旸燠寒胥不愆其度思八政之何以符于五
纪而天人上下胥不易其常思 三德 之何以乂而 …… (第 22b 页)
教之至也由是观之皇极者九畴之枢纽也而五
事者所以致皇极之建者也五行则其所禀受八
政则其所敷施也五纪则五行之布于四时者也
三德 则八政之成乎民风者也于是参之稽疑以
察其机验之庶徵以观其应考之福极以究其归
王者相天阴骘之意 …… (第 25a 页)
必恭恭作肃言必从从作乂视必明明作哲听必
聪聪作谋思必睿睿作圣如此则五行得其性而
八政五纪由此举 三德 由此推稽疑庶徵福极皆
由此验矣此理之实而可按者也故曰建其有极
也顾不曰敬用五事而曰敛时五福何 …… (第 27a 页)
监察御史(臣/)万年茂
(臣/)谨按洪范之数一为九始五为九枢以二继一
五行为五事之原以六继五三德为建极之实夫
三德 列于右下与五行为邻而五纪列于左上与
(第 34a 页)
三德 为 (第 34a 页)
三德 既乂则五纪以 (第 34a 页)
三德 之承皇极 …… (第 34a 页)
王心无为以守至正自一至九环而应者皆为建
极之用而所以善其建用者惟德为尤要故皇极
言其治象而 三德 详其实功也夫正直刚柔均为
乂用则体一而用三矣刚克柔克合之正直则用
五为克四矣是故平康之乂取诸 …… (第 35a 页)
观文王卦序本于洛书后天乾居西北而洛书之
三德 实宅乾位盖易之太极犹畴之皇极也太极
虚中以乾为八卦之君皇极居中 (第 36b 页)
三德 为九畴之
要圣人谓乾为天为君乾者天之德也而元亨利
贞备焉正直君之德也而刚柔四克合焉行四德
…… (第 36b 页)
用无所处而不当乂四克者人也正直者天也尽
人合天而皇极以得所以为建用也易曰大哉乾
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其即 三德 之义也夫 …… (第 37a 页)
信其无过君子处上下之交而极和会之致夫非
别有事天之功与得人之术也不过五行五事敬
用与燮理攸关八政五纪人事与天时并协 三德
乂而平康奏庶徵备而时若孚五福以敛六极以
消所谓建其有极体立而用行是以动罔不臧人
和而天应即理 (第 39b 页)
云咸中有庆先王用刑之意无非折之以中也而
刑之能中实本于德始言德威德明继言祗德又
言惟克天德以成 三德 先王制刑之意无非引之
于德也而中与德之所由总归此心之敬始言敬
忌继言惟敬五刑又言何敬非刑朕敬 (第 88b 页)
刑之能中实本于德始言德威德明继言祗德又
言惟克天德以成 三德 先王制刑之意无非引之
于德也而中与德之所由总归此心之敬始言敬
忌继言惟敬五刑又言何敬非刑朕敬 (第 88b 页)
变移其心志耶然而圣人不以一身之德为德而
必使天下之人材得所成就则 三德 六德合之皆
足以见圣德此作人之所以歌文德也今夫天上
有云汉积气在箕斗二星之间而天文以昭圣人 (第 1b 页)
必使天下之人材得所成就则 三德 六德合之皆
足以见圣德此作人之所以歌文德也今夫天上
有云汉积气在箕斗二星之间而天文以昭圣人 (第 1b 页)
学者示之的云(臣/)尝考其制而论之周礼大司乐
职掌夫成均大司成论说在东序保氏有六艺之
教师氏有 三德 三行之司造士之法夐乎上矣降
及后世良法代新而各重其典教之寄汉兴未遑
庠序之事武帝立赵绾王臧首 (第 45b 页)
职掌夫成均大司成论说在东序保氏有六艺之
教师氏有 三德 三行之司造士之法夐乎上矣降
及后世良法代新而各重其典教之寄汉兴未遑
庠序之事武帝立赵绾王臧首 (第 4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