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別史類
史評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雜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贾琮(字孟坚聊城人举孝廉为京兆尹有政绩迁交阯刺史招不轨之民民歌曰贾父来晚使我先)
(反今见清平吏不敢饭官至度辽将军)
贾让(哀帝朝奏言治河有上中下三策通渠有三利不通有三害) 贾护(字季平黎阳人尹更始以左氏春秋授胡常常授护哀帝时待诏为郎授苍梧陈钦子佚与刘)
(歆并有闻于 (第 2a 页)
(反今见清平吏不敢饭官至度辽将军)
贾让(哀帝朝奏言治河有上中下三策通渠有三利不通有三害) 贾护(字季平黎阳人尹更始以左氏春秋授胡常常授护哀帝时待诏为郎授苍梧陈钦子佚与刘)
(歆并有闻于 (第 2a 页)
生)
(论/)
夫土之有川犹人之有口也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啼
而塞其口岂不遽止然其死可立而待也(补文选 贾/让 治河奏)
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以直针而为钓兮又
何鱼之能得(广文选东方/曼倩哀命) (第 16b 页)
(论/)
夫土之有川犹人之有口也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啼
而塞其口岂不遽止然其死可立而待也(补文选 贾/让 治河奏)
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以直针而为钓兮又
何鱼之能得(广文选东方/曼倩哀命) (第 16b 页)
匈奴益远徙则汉兵先疲极于寒苦无水草之地兵
食亦不能尽达不致人而致于人宜乎其无功也
乃更谋归汉使不降者苏武马宏等 马宏姓名赖此
传不没
明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至/)汉无所失亡
自马邑启衅以来汉之得策未有如此役者
右贤王犁污王四千骑分三队(至/)大破之 二万骑分
四队犹以势分力弱为汉所败况分四千骑为三队乎
匈奴既数困国中亦无一知兵者宜其渐为汉所臣服
也
使长其众居右地 右地疑作左地
郎中侯应论边事状 十条一字不可遗忘侯应材未
减朝错也
莽将严尤谏曰(至/)且以创艾胡虏 贾让 治河严尤禦
胡所陈三策皆百代之龟鉴五难字字洞见兵势与侯
应论边备不可罢足以匹敌合之赵充国金城留屯便 (第 16a 页)
食亦不能尽达不致人而致于人宜乎其无功也
乃更谋归汉使不降者苏武马宏等 马宏姓名赖此
传不没
明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至/)汉无所失亡
自马邑启衅以来汉之得策未有如此役者
右贤王犁污王四千骑分三队(至/)大破之 二万骑分
四队犹以势分力弱为汉所败况分四千骑为三队乎
匈奴既数困国中亦无一知兵者宜其渐为汉所臣服
也
使长其众居右地 右地疑作左地
郎中侯应论边事状 十条一字不可遗忘侯应材未
减朝错也
莽将严尤谏曰(至/)且以创艾胡虏 贾让 治河严尤禦
胡所陈三策皆百代之龟鉴五难字字洞见兵势与侯
应论边备不可罢足以匹敌合之赵充国金城留屯便 (第 16a 页)
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已为海所/)
(渐矣信横之言足以破万世之惑后之言禹贡者盍稽/)
(焉/) 贾让 谓古堤阔故游波有所纵荡汉堤狭故束迫
而为决溢初齐作堤去河二十五里水抵堤泛赵魏赵
魏亦为堤去河二十五里 (第 14a 页)
(渐矣信横之言足以破万世之惑后之言禹贡者盍稽/)
(焉/) 贾让 谓古堤阔故游波有所纵荡汉堤狭故束迫
而为决溢初齐作堤去河二十五里水抵堤泛赵魏赵
魏亦为堤去河二十五里 (第 14a 页)
遥沟岂不胜于堤乎孟子言禹治水极有次第曰掘
地而注之海所谓决九川也水由江淮河汉而行所
谓浚畎浍也若殷之迁都乃一时之权非万世之经
贾让 三策上二策只是一事非判然为两也沟洫之
制唐虞虽或有之必自禹始备故孔子云尽力沟洫 (第 14b 页)
地而注之海所谓决九川也水由江淮河汉而行所
谓浚畎浍也若殷之迁都乃一时之权非万世之经
贾让 三策上二策只是一事非判然为两也沟洫之
制唐虞虽或有之必自禹始备故孔子云尽力沟洫 (第 14b 页)
战国姚贾三
赵使姚贾约韩魏韩魏之君皆友之赵王欲逐贾以茅
举之言而止
魏使周最入齐秦王恐其通齐也怒之使姚 贾让 魏王
秦令姚贾绝四国之从贾以王之重宝交于四国韩非
谮之王怒以贾之对而止
楚庄蹻二 (第 3b 页)
赵使姚贾约韩魏韩魏之君皆友之赵王欲逐贾以茅
举之言而止
魏使周最入齐秦王恐其通齐也怒之使姚 贾让 魏王
秦令姚贾绝四国之从贾以王之重宝交于四国韩非
谮之王怒以贾之对而止
楚庄蹻二 (第 3b 页)
实少故罕成迹惟有费才力费日月以俟其自定而
已禹贡曰浚川孟子曰水由地中行此二言者古今
不可易之定理也后世之明于河事者亦有 贾让 之
三策亦有贾鲁之三法若余阙所谓中原之地平旷
夷衍无洞庭彭蠡以为之汇故河尝横溃为患斯言 (第 11b 页)
已禹贡曰浚川孟子曰水由地中行此二言者古今
不可易之定理也后世之明于河事者亦有 贾让 之
三策亦有贾鲁之三法若余阙所谓中原之地平旷
夷衍无洞庭彭蠡以为之汇故河尝横溃为患斯言 (第 11b 页)
虽大封未闻成康而后复畏文武之族偪而必欲夷
灭之以建置巳之子孙也汉魏而下每一易主则前
帝之子孙歼焉而运祚卒以不永 贾让 治河奏略
治河有上中下策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
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大川无防小水得入陂障卑
(第 19a 页)
灭之以建置巳之子孙也汉魏而下每一易主则前
帝之子孙歼焉而运祚卒以不永 贾让 治河奏略
治河有上中下策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
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大川无防小水得入陂障卑
(第 19a 页)
三策
周得中策 汉得下策 秦无策 (汉书/严尤)
周得上策 秦得其中 汉无策 (唐刘/贶)
上策自治 中策取魏 下策浪战 (杜牧/罪言)
治河有上中下策 (汉贾/让) 五兵
义兵(王/) 应兵(胜/) 忿兵(败/) 贪兵(破/) 骄兵(灭/) (文/子)
(用 (第 50a 页)
周得中策 汉得下策 秦无策 (汉书/严尤)
周得上策 秦得其中 汉无策 (唐刘/贶)
上策自治 中策取魏 下策浪战 (杜牧/罪言)
治河有上中下策 (汉贾/让) 五兵
义兵(王/) 应兵(胜/) 忿兵(败/) 贪兵(破/) 骄兵(灭/) (文/子)
(用 (第 50a 页)
水此即欲凿之由 贾让
奏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毁
之故凿龙门辟伊阙析底柱破碣石堕断天地之性此
即当凿之故水经注孟门即龙门之上 …… (第 35b 页)
莫如郦道元一则曰河之入海旧在碣石今川流可
导非禹渎也再则曰碣石山在临渝县南大禹凿其石
右夹而纳河余谓 贾让 治河策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
者毁之析底柱破碣石凿即破也郦注有本如此今人
不能取徵乎此复舍神圣经文而第指 …… (第 47b 页)
复播为九以趋于渤碣 贾让 策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
正指此谁谓金堤非禹作乎又谁谓河北有鲧堤而无
禹堤乎宋李垂导河形胜书推禹故道其水 (第 49a 页)
势出大伾
上阳太行之间上阳乐史谓即枉人山要东则大伾上
阳西则太行与 贾让 所奏无异治河者当识此变处
局中复有为新论者以河自直沽入海不得远至碣石
之旁后汉志不从天官书说有二一说 (第 49a 页)
之故凿龙门辟伊阙析底柱破碣石堕断天地之性此
即当凿之故水经注孟门即龙门之上 …… (第 35b 页)
莫如郦道元一则曰河之入海旧在碣石今川流可
导非禹渎也再则曰碣石山在临渝县南大禹凿其石
右夹而纳河余谓 贾让 治河策昔大禹治水山陵当路
者毁之析底柱破碣石凿即破也郦注有本如此今人
不能取徵乎此复舍神圣经文而第指 …… (第 47b 页)
复播为九以趋于渤碣 贾让 策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
正指此谁谓金堤非禹作乎又谁谓河北有鲧堤而无
禹堤乎宋李垂导河形胜书推禹故道其水 (第 49a 页)
势出大伾
上阳太行之间上阳乐史谓即枉人山要东则大伾上
阳西则太行与 贾让 所奏无异治河者当识此变处
局中复有为新论者以河自直沽入海不得远至碣石
之旁后汉志不从天官书说有二一说 (第 49a 页)
又
韩昌黎祭十二郎文十二郎韩之侄也文自称季父愈
此即所说令叔可称名之證也祭女拿女文女拿韩之
女也文自称阿爹阿八此即所说尊公不宜称名者也
岂惟父即侄孙自亦不名祭滂文曰十八翁及十八婆
卢氏卢于滂为叔祖母以异姓故别曰卢氏昌黎行十
八对女曰阿八省一十字也阚湖逸民即书中之应廷
吉字棐臣者也慈溪人天启丁卯顺天乡试举人与史
道邻同榜故称同年忍俊不住书中处处露出且匿此
帖俟石二兄阅讫问为何人手笔可以定吾两人之优
劣矣黄山谷见苏诗后骑且勿驱前山正可数曰东坡
不死百诗不死
又 贾让 上策当日不曾行行则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矣
屯氏河绝不绝不要𦂳要𦂳在北决于馆陶沟洫志两
个决于馆陶决 (第 66b 页)
韩昌黎祭十二郎文十二郎韩之侄也文自称季父愈
此即所说令叔可称名之證也祭女拿女文女拿韩之
女也文自称阿爹阿八此即所说尊公不宜称名者也
岂惟父即侄孙自亦不名祭滂文曰十八翁及十八婆
卢氏卢于滂为叔祖母以异姓故别曰卢氏昌黎行十
八对女曰阿八省一十字也阚湖逸民即书中之应廷
吉字棐臣者也慈溪人天启丁卯顺天乡试举人与史
道邻同榜故称同年忍俊不住书中处处露出且匿此
帖俟石二兄阅讫问为何人手笔可以定吾两人之优
劣矣黄山谷见苏诗后骑且勿驱前山正可数曰东坡
不死百诗不死
又 贾让 上策当日不曾行行则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矣
屯氏河绝不绝不要𦂳要𦂳在北决于馆陶沟洫志两
个决于馆陶决 (第 6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