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春秋類
四書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地理類
別史類
史評類
正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雜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既无真土𩔖多卑薄巳非制矣且夹河束水窄
   狭尤甚是速之使决耳合无力监前弊凡堤必
   寻老土凡基必从高厚又必绎 贾让
不与争地 (第 14b 页)
为百姓可哀遣使者据业赈赡之(按前汉书据业作/处业师古曰处业)
(使安处之/得居其业)乃求能浚川者于是 贾让
言治河有三策大
旨以为土之有川犹人之有口治土而防其川犹止儿
啼而塞其口岂不遽止然其死可立而待也故善为 …… (第 22a 页)
无已数逢其害此下策也自
今观之李寻之言最为近理今所谓因其自决之势顺
其自然之性别导一川者即其说也至如 贾让
之策似
若可取熟而审之则有未然者其曰徙民放河置而不
治则泛滥东西漂泊南北日徙其民犹不足将何以安
其生 …… (第 22b 页)
上下三千七百馀载而河流三徙其渎
岂有不假人力之助而遂如斯安流耶方今明见如冯
逡材敏如王延世谋议如李寻 贾让
者岂乏其人我朝
如马和之郭若思引黄流由安山接御河相地设闸筑堤
皆能深知水性以成事功盖亦不为无人举而措 (第 23a 页)
   堤埽利病
易曰水流湿火就燥洪范曰水润下火炎上此圣人言
水火之本性也昔大禹治水导河自积石至于大陆播
为九河而归于海盖顺物性而治之也由是功施三代

民无昏垫之忧及乎战国各利其地不能复禹故迹而
务兴堤防至于汉世决溢之患作矣当是之时议复禹
迹者言甚恳至而卒不能用乃以竹楗石菑善塞为利
殊不知逆性而为利则 贾让
所谓犹止儿啼而塞其口
岂不遽止然其死可立而待也乌可为邪晋魏而下逮
乎隋唐用事者往往极言水利至于河事则 (第 2a 页)
 场江面广十四丈夫以郏氏所见之浦尚有二十五丈而都水
 所开江面才及当时之浦至本朝之开江乃十四丈则兴工造
 事以今方古日就卑微安能复见禹当时之江哉 汉贾让
论治 (第 37a 页)
之防鲧之障禹之陂所以成疏之功者益夔稷契诸圣
人论也审矣何平当以为经义治水有决河深川而无堤防壅塞之文 贾让
亦曰堤防之作起于战国无稽如此曷足道哉
 按禹之疏多在河间鲧之障开封为多相去千里假令开封浸而无
 障必 …… (第 2a 页)
 又曰以旧防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水败由孔子之言
 而观之则水之不可无防也尚矣孟子曰禹抑洪水夫抑
 裁也止也固孔门之法也
 禹有疏有防平当 贾让
不疏不防汉武防而不疏宋人
 防自防疏自疏惟汉王景有坞流法(堰当作堰周礼/作偃一作匽)(第 3a 页)
之不可不深浚者为容受之地备寻常 也堤之不得不高厚者防漫
决之患禦非常之水 兼举而始得焉或者又云昔 贾让
以缮完故堤
增卑倍薄谓之下策今奈何弃上中策而用下策乎曰用下策非得已也
势也 或问筑堤用土工板工与石工 (第 28b 页)
 平当便领河堤奏按经义治水有决河深川无堤防壅塞之文程子曰河北见
  鲧堤无禹堤鲧堙洪水故无功禹则导之而己
  贾让
言禹凿龙门辟伊阙析底柱破碣石
  水经河水南过河东北屈县(唐慈州/吉昌)西(注吕氏春秋日龙门未辟吕梁 …… (第 31a 页)
之导河既分一为九以分杀其汹涌之势复合九为一以迎合其奔放之冲
万世治水之法此其准则也后世言治河者莫备于 贾让
之三策然历代所用
者不出其下策而于上中二策盖罕用焉往往违水之性逆水之势而与水争
利其欲行也强而塞之其 …… (第 35a 页)
(臣)观宋儒朱熹有曰禹之治水只是从低处
下手下面之水尽杀则上之水渐浅(臣)因朱氏之言而求大禹之故深信 贾让
上中二策以为可行盖今日河流所以泛溢以为河南淮右无穷之害者良以
两渎之水既合为一众山之水又并以归加以连 …… (第 35b 页)
彼也普天之下何者而
非王土顾其利害之乘除孰多孰寡尔为万世计不顾一时为天下计不徇一
不为万民计不恤一人 贾让
有言濒河十郡治堤岁费万万及其大决所残无
数如出数年治河之费足以业其所徙之民大汉方制万里岂与河争咫尺之 (第 36a 页)
娄枢论曰泛言治河之道皆夲 汉贾让
上中下之三策实䆒治河
之工无出元贾鲁疏浚塞之三法让之上策中策譬如滕之井田
周之里选名甚高而实难行也鲁 …… (第 17a 页)
而为𬈑渤者未已也故今日议治河不开赵皮寨口不浚亳泗归宿旧渠
虽使大禹临河白圭为役亦不能救徐邳之害而 贾让
谷永诸公但崇空
语耳亦何为耶 治河议下 夫河北数十水而沁为最大河之南数十
水而汴为最大汴水出大周山会 (第 30a 页)
乐安观小清下流皆行地
中而慱巨坊如城水从脊领而行以灌输乐安非其地势
然耶古称治水导其下流夫慱安所导之 贾让
三策水入
陂障使秋水得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岂与水
争尺寸之地哉昔人弃官湖数十里之地以杀猝至之水 (第 22a 页)
汉兴张良以河渭漕挽为便其后番系
言漕更底柱之险败亡甚多而底柱之东可无复
漕成帝绥和二年求能浚川疏河者 待诏贾让
奏析底柱隋开皇二年沿河置仓运米以给长
安陜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运仓遣仓部侍
郎韦瓒向蒲陜募人能于洛阳运 (第 38a 页)
因地高下修堤防障之大者轮广数十里
小者十馀里谓之曰院如是百馀区其不可堤者悉弃为莱芜莱芜
之地常多于院 汉贾让
曰内黄界中有泽方数十里环之有堤民起
庐舍其中东郡白马黎阳故大堤皆数重民居其间其制颇与院同
盖自汉己然 …… (第 1b 页)
地荒秽 明兴
江汉既平民稍垦田修堤是时法禁明白人力齐壹堤防坚厚湖河
深广又院少地广水至即漫衍有所停泄 贾让
所谓大川无防小水
得入陂障卑下以为污泽使秋水多得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
不迫是也故自洪武迄成化初水患 …… (第 2a 页)
大水骤至汎滥汹涌主客之院皆为波
涛虽曰主害亦非客便也故汉书曰左堤强则右堤伤左右俱强则
下方伤其谓此欤 贾让
曰堤防之作近起战国壅防百川以自利齐
与赵魏以河为竟赵魏濒山齐地卑下作堤去河二十五里虽非其 …… (第 2b 页)
设之储
水利官虽欲求尽其职而工料不敷终难措手此议处钱粮尤为堤
防之首务也
论曰自大禹治水后则周官稻人 贾让
三策儒者至今谈之余蒿目
楚疆为之咨询乃知时异事异其迹或不能尽沿要在观变度宜善
体其法用之即禹功可冀也 …… (第 21b 页)
则必有利有不利惟审势度宜坚为
之堤以禦水之经者而又分注以漕使有所游荡股引取之则经纬
得其理水奚从孽哉 贾让
徒以当时缮堤犹筑垣而居水数逄其害
遂指为下策盖有激乎其言之非通论矣至徙民当水冲者不与争
咫尺之地而岁 …… (第 22b 页)

谓涸梁山泊可得良田万顷而王安石惧无贮水之地者也夫堤防起于
战国圩田湖田起于宋政和以来古无有也使遇 贾让
杜预则诸院尚在 (第 49a 页)
  书院(在通州旧城东南/本朝/乾隆二年建四十六年修)泉州书院(在宝坻/县/本)
(朝嘉庆/元年建)渠梁书院(在宁河县城内/本/朝乾隆二十三年建)燕平书院
(在昌平州城内/本朝乾隆/二十三年建四十五年修)白檀书院(在密云县/东南明王)
(见宾/建)云峰书院(在房山县/本/朝嘉庆八年建)益津书院(旧在霸/州南十)

(里宫家庄元宫君祺建黄潜/为记明万历初改建城内)渔阳书院(在蓟州/本朝乾隆)
(五十八年建/按旧志载/京师旧有太极书院/元中书行省杨惟中建久废首善书院在宣武门)
(内明都御史邹元标副都御史冯从吾讲学之所/右壁有叶向高记董其昌书今为时宪书局諌议)
(书院在昌平州西南五里元泰定閒建今为刘谏/议祠文靖书院在房山县西南七十里元赵密 贾)
(让
建以祀其师刘因今/为刘静修祠谨附记)
 ︹户口︺(原额人丁十三万六千二百五十四今滋生男/妇大小共二百 (第 34b 页)
(在内黄县东门外南建硝河北/通卫河积雨水溢弥望无际)黄泽(在内黄县西/北汉书沟洫)
(志哀帝时 贾让
奏言内黄界中有泽方四十里环/之有堤往十馀岁太守以赋民应劭曰在县西水)
(经注内黄县右对黄泽元和志内黄 (第 46b 页)
  龙洞(在浚县东/二里许)古黄河(旧河东经延津县北又东/经故胙城县北其北岸则)
(新乡汲县又东北至浚县西南其南岸则滑县北/曰黎阳津南曰白马津书孔传河至于大伾而北)
(行黄度尚书说导河南至华阴折而东行至大伾/折而北行所谓千里而一曲也 汉贾让
言决黎阳)
(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东薄金堤势/不能远泛溢水经注河水东至酸枣县西濮水东)
(出 …… (第 41b 页)
彰德府汤阴/县界南流复入经淇县东南入卫诗淇水在右汉)
(书地理志共县北山淇水所出东至黎阳入河沟/洫志 贾让
言黎阳南七十馀里至淇水口三国魏)
(志武帝纪建安九年太祖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水经注淇水出河内隆虑县 …… (第 45a 页)
之/金堤河/汉书沟/堤使者/洫志/王世/成帝时/延塞之/河决于/河堤成)
(哀帝初待诏/西西北行至 贾让
上/西山南/言近/头乃/黎/折/阳南故/东与山/大金/东相/堤从河/属民居)
(金/堤/堤东/会东 (第 63a 页)
伊水在河南县)
(东南十八里唐书地理志龙门山东抵天津有伊/水石堰天宝十载河南尹裴迥置胡渭禹贡锥指) (贾让
言大禹凿龙门辟伊阙当时伊水为害必甚/故禹治四水以伊为先伊既入洛乃疏洛以入河)
(最后治/瀍涧)孝水( (第 67b 页)

而都水所开江面财及当时之浦至本朝之开江乃十
四丈则兴工造事以今方古日就卑微安能复见禹当
时之江哉 汉贾让
论治河欲北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
决黎阳遮害亭放河北入海当败坏城郭田庐冢墓以
万数以为大禹治水山陵当路者 (第 5b 页)
 因使其人(仪之/人)为见者啬夫(见者最与/强见王也)间见者(间以/伺候)
 (之/)因无敢伤张子(此九年仪/再相魏时)
周最入齐(魏不/善之)秦王(武/)怒令姚 贾让
魏王(最盖秦所置/以相魏者)
 魏王为之(为最盖秦亦/怒最之去魏)谓秦王曰魏之所以为王通 (第 28a 页)
犨东(汉高帝纪沛公与/南阳守齮战丨丨)
(地理志南/阳有犨县)邺东(史记索隐大/河在丨丨)三东(通鉴 贾让
奏治河三策河从河/内黎阳至魏郡昭阳东西互有)
(石堤激水使还百馀/里间河再西丨丨)发东(通鉴董承等以 (第 6a 页)
汉书武帝纪元封二年四月至/瓠子临河决塞丨丨作瓠子歌)
(又沟洫志平当以经明禹贡使行河为骑都尉领丨丨又 贾让
奏/堤防之作近起战国齐赵魏以河为境赵魏频山齐地卑下作堤)
(去河二十五里河水东抵齐堤则西汎赵魏亦为堤 …… (第 40b 页)
重堤(汉书沟洫志东郡白马故大堤数重黎阳北/尽魏界大堤亦数重此皆前世之所排也)缮堤(汉/书)
(沟洫志 贾让
奏丨完故丨增/卑培薄劳费无已此最下策)不堤(汉书沟洫志自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
( (第 41a 页)
   (五花骢马凿霜蹄/日照香尘逐马蹄) (一曲骊歌听玉蹄/新笋初尝软马蹄)
(杜奚切说文号也又/泣也或作啼又作㖒)

 韵藻儿啼(史记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丨丨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汉书沟洫志 贾让
奏治河而)
 (防其川犹止丨丨而塞其口高士传老莱子年七十取水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丨丨以悦亲杜甫诗痴丨 (第 6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