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易類
四書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編年類
傳記類
別史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雜家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按崇仁门下士敬斋白沙及娄胡谢郑六先生之
外尚有魏庄渠余讱斋夏东岩潘玉斋而甘泉东
所惺堂诸公受业于白沙之门者不在此数焉呜

呼盛矣康斋乃被同乡在朝者之谤讫不得与馀
干新会从祀庙庭殊属阙典(原跋)

   黄梨洲
曰先生所不满于当时者大抵在讼弟一
事及为石亨跋族谱称门士而已张东白闻之有
上告素王正名讨罪无得久窃虚 (第 41b 页)
终其身人以
为薛瑄之后粹然一出于正居仁一人而已卒年五
十一万历十三年从祀孔庙追谥文敬(白志)

   黄梨洲
曰敬斋以有主言静中之涵养即白沙所
谓静中养出端倪宜其同门冥契而先生必欲议
白沙为禅盖先生近于狷白沙近 (第 78b 页)
  余祐字子积鄱阳人年十九师事胡居仁居仁以女妻
之弘治进士为南京刑部员外郎以事忤刘瑾落职
瑾诛起为福州知府镇守太监市物不予直民群诉
于祐慰遣之云将列状上闻镇守惧稍戢然恚甚遣

人入京告其党曰不去余祐镇守不得自遂也然祐
素廉摭拾竟无所得未几迁山东副使父忧服阕补
徐州兵备副使中官王敬进鲜多挟商船与知州樊
准指挥王良诟良发其违禁物敬惧诣祐求解祐不
听敬诬奏准等欧已遂并逮祐谪南宁府同知稍迁
韶州知府投劾去嘉靖初历迁云南布政使以太仆
卿召未行改吏部右侍郎祐已先卒(列卿录)

   黄梨洲
曰先生之学墨守敬斋在狱中著性书三 (第 10b 页)
 恕字宗贯三原人正统进士累官吏部尚书谥端毅

   黄宗羲
曰恕家居取经书传注有所疑滞再三体
  认行不去者以意推之名曰石渠意见乃意度之
  见耳盖年八十四而著 …… (第 14b 页)
  因宗程朱之言究阴阳而得主观先天后天而有
  悟洞太极无极以研几积有成编厥名蒙引向惟
  藏之箧笥若有待于明时云书进命发刋学宫
   黄宗羲
曰清一生之力尽用之易四书蒙引茧丝
  牛毛不足喻其细也盖从训诂而窥见大体其言 (第 15b 页)
  易可也

   黄宗羲
曰楠之学以格物为穷理先知而后行所
  谓穷理只在语默作止处验之所谓知者即从闻
  见之知以通德性之知 …… (第 2a 页)
 尚书

韩邦奇易学启蒙意见五卷
 邦奇字汝节朝邑人正德进士累官南京兵部尚书
 谥恭简
   黄宗羲
曰邦奇天禀高明学问精到明于数学胸
  次洒落大类尧夫而论道体乃独取横渠少负气
  节既乃不欲为奇一味 …… (第 2b 页)
  君子乎久处困难以此自慰或有所得笔之以备
  遗忘岁月已久六十四卦之说略具矣因名曰周
  易辨录
   黄宗羲
曰初韩恭简讲学爵乘轩往拜其门恭简
  异其气岸欲勿受已叩其学诧曰宿学老儒莫能 (第 8a 页)
 已七十九不能赴官诏用陈献章例官给月米后至

 八十二岁终于家明史儒林传附载邓元锡传末
   黄宗羲
曰潢于庐陵会讲时有问学以何为宗曰
  学要明善诚身祇与人为善是已
朱睦㮮易学识遗一卷
 睦㮮字灌甫号 …… (第 1b 页)
  为序邹忠介元标亦序之

   黄宗羲
曰一本之学得之王塘南者居多惩一时
  学者喜谈本体故以工夫为主人无有不才才无
  有不善但尽其才始能 …… (第 3b 页)
 道周字幼元漳浦人天启进士累官少詹事明亡后

 为唐王聿键礼部尚书兵溃被执不屈死
  (臣/)等谨案道周于乾隆四十年
赐谥忠端
   黄宗羲
曰漳浦之学如武库无所不备而尤邃于
  易历三乘易卦为二十六万二千百四十四以授
  时配之交会闰积赢缩 …… (第 16a 页)
 蒙意见等书见前
朱朝瑛读易略记(无卷/数)
 朝瑛字美之号康流海宁人崇祯进士官旌德县知
 县
   黄宗羲
曰朝瑛略记不主邵子之说别为先天后
  天八卦等图以为诸儒之言易者详于所变而不 (第 25a 页)
  大司乐义三卷乐记解十一卷末一卷为诗乐
韩邦奇苑洛志乐二十卷
 邦奇见易类
  黄虞稷曰邦奇殚精四十年而成是书门人潼关
  张大猷为之编次刋行
   黄宗羲
曰邦奇著述之大者为乐律一书始锓之 (第 7b 页)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四
 经籍考
  子(儒家下/)

王守仁传习录略一卷
 守仁见史类
   黄宗羲
曰先生反求诸心而得所性之觉曰致良 …… (第 1a 页)
 敏政见史类
吕楠泾野子内篇二十七卷 周子抄释三卷 张子
抄释六卷 二程子抄释十卷 朱子抄释二卷
 楠见经类
   黄宗羲
曰关学世有渊源皆以躬行礼教为本而
  泾野实集其成观其出处言动无一不归于道而 (第 4a 页)
 此之求而以文孔之易合于一为今分于二为古矻

 矻终身卒无定论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惑之甚已
  黄宗羲
曰易者范围天地之书也广大无所不备故
 九流百家之学俱可窜入焉自九流百家借之以行
 其说而于易之本意反 (第 38a 页)
 十翼之藩而说者谓其于象太疏 又曰易者象而
 已矣而弼曰得意在忘象弼惩汉魏诸家之附会矫
 枉过直毁绳墨而尚清言习气使然不可以为训也
  黄宗羲
曰王辅嗣注易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日时岁
 月五气相推悉皆摈落顾论者谓其以老庄解易试 (第 17a 页)
 谈象数又雅不信谶纬之说惟从语言文字中求其
 有益身心者辄便疏录岁久成帙总不离经生习气
 谬题之曰玩辞困学记困则困矣学之一字我甚愧
 之
  黄宗羲
志墓曰先生讳次仲字元岵别字待轩海宁
 人天启辛酉乡荐其言易宗王程以玩辞为本
顾氏(枢/)西畴易藁
  …… (第 3b 页)
 为余乡先生余于视学两浙始得睹易学之全亟授
 之梓而志其著述之概于右
三易洞玑
  十六卷
   存
  黄宗羲
曰漳海之学如武库无所不备而尤邃于易 (第 7a 页)
 也余惟循循焉因孔子以求文王周公因文王周公

 以求伏羲虽先生复起亦必以余为知言
  黄宗羲
志墓曰先生讳朝瑛字美之姓朱氏康流其
 别号也晚又号罍庵海宁之花园里人崇祯庚辰进
 士知旌德县期年而以 (第 23a 页)
 沈蕙纕曰黄翼登字学衡晋江人著尚书述解今行
 世者禹贡注删一卷而已有朱廷旦庄奇显二序
蒋氏(之驎/)禹贡注
  一卷
   未见
  黄宗羲
曰之驎字龙友鄞县人崇祯戊寅行保举法 (第 19b 页)
 于粤走数千里迎之哭尽哀印古诗说一卷钱塘胡

 氏刻入格致丛书
李氏(经纶/)诗教考 诗经面墙解
   未见
 黄虞稷曰经纶字大经南丰诸生
  黄宗羲
曰大经以诗三百篇非夫子之旧汉儒杂取
 逸诗以足其数故无益于天德王治之粹者削之作
 诗教考
    按 (第 3b 页)
 乱遗失也
朱氏(朝瑛/)读诗略记

  二卷
   存
  黄宗羲
曰先生言小序观亡诗六篇仅存首句则首
 句作于未亡之前其下作于既亡之后明矣子由独
 取初辞颇为得之又谓 (第 6b 页)
 则或举吴氏之说或独抒己见皆持之有故言之成

 理黎洲极称许之以为不意晚年见此奇特
  黄宗羲
曰充宗生逢丧乱不为科举之学湛思诸经
 以为非通诸经不能通一经非悟传注之失则不能
 通经非以经释经则无 (第 18a 页)
 也
万氏(斯大/)学礼质疑

  二卷
   存
  黄宗羲
序曰六经皆载道之书而礼其节目也当时
 举一礼必有一义要皆官司所传历世所行人人得
 而知之非圣人所独行 (第 11b 页)
    本二句为释格物致知传自诚意以后悉仍
    朱子本
张氏(岐然/)古本大学说
  一卷
   未见
  黄宗羲
曰君讳岐然字秀初杭州人国变后寄迹僧
 寮后四年落发丛林称为仁庵禅师自荐方外尚穷
 六经其于易诗春秋皆 (第 17a 页)
 子之门必有起予之叹后此亦必辅朱子传注行于
 世
 王兆云曰文懿公博学多识五经四书时有独见不
 泥古说录为私抄凡百馀卷
  黄宗羲
曰镜川长于经术诸经皆有私抄其于先儒 (第 13b 页)
   未见

  黄宗羲
曰久庵于五经皆有原古易以先天诸图有
 图无书为伏羲易彖辞为文王易爻辞为周公易彖
 传小象传系辞传文言 (第 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