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易類
四書類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編年類
傳記類
別史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雜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雜家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類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钦定四库全书
 明儒学案卷五十八
           馀姚  黄宗羲 

东林学案
今天下之言东林者以其党祸与国运始终小人既
资为口实以为亡国由于东林称之为两党即有知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明儒学案卷五十九
           馀姚  黄宗羲 

东林学案二
 御史钱启新先生一本
钱一本字国端别号启新常州武进人万历癸未进士
授庐陵知县入为福建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明儒学案卷六十
           馀姚  黄宗羲 

东林学案三
 主事顾泾凡先生允成
顾允成字季时别号泾凡兄则泾阳先生也与泾阳同
游薛方山之门万历癸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明儒学案卷六十一
           馀姚  黄宗羲 

东林学案四
 忠端黄白安先生尊素
黄讳尊素字真长号白安越之馀姚人万历丙辰进士
授宁国府推官强宗敛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明儒学案卷六十二
           馀姚  黄宗羲 

蕺山学案
今日之学者大概以高刘二先生并称为大儒可以
无疑矣然当高子遗书初出之时羲侍先生于舟中
(第 1a 页)
得二十九水与六典注原数相符其考据
订补亦极精核卷首刋所据以校正者凡四
十本虽其中不免影附誇多(如所称 黄宗羲
本原无成书顾
炎武本顾祖禹本□若壉本皆所著书中引用考辨实无核本又黄仪本称其书今归新
城王氏池北书库考 (第 3b 页)
  通典以水经所载地名有东汉顺帝更名者知出顺帝
以后纂序王伯厚又因而广之下及魏晋地名疑旧唐
志作郭璞撰者近是余请一言折之曰璞注山海经引
水经者八此岂经出璞手哉即郦氏于济水引郭景纯
曰又云经言固亦判而二之近 黄太冲
撰今水经序文
竟实以璞著惜不及寄语此(尚书古今疏證)

  一清按郭璞注山海经引水经者八南山经青丘之 (第 10b 页)
  一清按中尉为明宁献王权之诸孙曰石城玉奠堵
奠堵之诸孙曰石城镇国将军宸浫中尉宸浫之曾
孙也讳谋㙔字郁仪其父奉国将军多□端谨好经
述亲课中尉经史遂贯串群籍通朝家典故诸王孙
好学敦行自周藩中尉睦㮮而外莫能及也万历二
十二年廷议增设石城宜春管理命中尉理石城王
府事典藩政三十年宗人咸就约束暇则墐户读书

著述凡百十有二部皆手自缮写病革犹与诸子说
易至夜分有星光大如斗坠里中栖鸟皆悲鸣越二
日而逝明史有傅水经注笺乃其生平力学之验后
之论者如顾亭林以为三百年来一部书(见尚书古文疏證)
而冯定远云朱郁仪号为多学者也校水经精审之
极然直以俗本为据意有不安惟小注云宋板作某
字耳何尤乎不学之小生(见钝吟杂稿) 黄太冲
云郁仪毛
举一二傅写之误无所发明(见今水经序)可谓切中其弊 …… (第 21a 页)
  一清按蔡正甫金史有傅附其父松年后云有补正
水经五篇考元遗山中州集是水经补亡四十篇也
圭斋序云三卷盖补郦注之亡卷每一篇至苏滋溪

刋行釐为三卷史云五篇误矣

   黄宗羲
今水经序曰古名儒诸家其所著书大者以治
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后世流
为词章之学始修饰字 (第 28a 页)
    旨以薛瑄为明儒之宗于陈献章则颇致不
    满虽收王守仁于正集而守仁弟子则删汰
    甚多王畿王艮咸不预焉其持论颇为谨严
    初 黄宗羲
作明儒学案采摭最详顾其学出 …… (第 1b 页)
    王门末流诸人流于猖狂恣肆者亦颇为回
    护门户之见未免尚存佳撰此录盖阴以补
    救其偏鄞县万斯大 宗羲
之弟子也平生笃
    信师说而为佳作是录序亦但微以过严为
    说而不能攻击其失盖亦心许之也学者 …… (第 2a 页)
野绪山念庵诸子皆先生友也先考履安公与吾师
太冲先生
皆及蕺山子之门余不幸背弃先训方从黄
先生读蕺山遗书以上溯先儒而颓惰自安未有以窥
其万一庄诵斯编既深向 (第 7b 页)
中灵的便是心则又歧理气而二之
也气未有不灵者气之行处皆是心不仅腔子内始是
心也即腔子内亦未始不是气耳 (黄宗羲/
学案)
 (佳/)按先生惟心无气一语固不识心黎洲气之行处
 即是心亦有病试观阴阳五行之气无处不到谓即 (第 87a 页)
粹之乃见
 (佳/)曰先生笃守朱子之学教人专从小学近思录入
 纯修实诣不杂不偏河东夫子而后一人而已 黄太冲
曰先生言治法寓兵未复且先行屯田宾兴不
行且先荐举井田之法当以田为母区画有定数以人 …… (第 38a 页)
乡人因其求诗而与之亦情理之所有便
非秽事既已受职乘轿张盖分之攸宜揽之以为话柄
则凡讲学者涕唾亦不得矣 (黄太冲/
学案)
白沙要语
道至大天地亦至大天地与道若可相侔矣然以天地 (第 86b 页)
落大𩔖尧夫而论道体乃独取横渠少负气节既乃
不欲为奇节异行涵养宏深持守坚定则又一薛敬轩
(○/) 黄太冲
学案曰某按先生著述其大者为志乐一书方 (第 52a 页)
所到故以此告人(陆树声适国/语录上同)
陆文裕嗜古玩罗列一室中闻庄渠先生至访悉为撤
(见闻/录) 黄太冲
曰先生私淑于胡敬斋其宗旨为天根之学从
人生而静培养根基若自孩提知识后起则未免夹杂
矣所谓天根即是主宰 (第 50b 页)
得人则吏治清吏治清则民生安于以化成天下不难
矣上曰卿力行以副朕命 (黄宗羲/
撰行状)
先生既总宪申饰宪纲重建白定差遣正体统覈回道
风纪大肃诸御史凛凛奉行又条为六事以上曰建道
揆 …… (第 32a 页)
 代之伟人矣
先生淡嗜欲寡言笑躬自菲薄敝衣蔬食有寒士所勿
能堪者先生处之恬然自家庭以至宗族朋友乡党施
之无不各当其节
会稽令赵士谔问疾至先生榻前见其卑陋叹曰岂意

今日得睹管幼安丁巳京察刘廷元韩浚寻怨于东林
士谔时为考功曰刘大行之清修人所不及此谔之亲
见者也乃止
先生之学从主敬入中年专用慎独工夫慎则敬敬则
诚晚年愈精微愈平实从严毅清苦之中发为光风霁
月消息动静皆步步实历而见 (黄宗羲/
撰行状)
问慎独专属之静存则动时工夫果全无用否先生曰
如树木有根方有枝叶栽培灌溉只在根上用枝叶上 (第 41a 页)
之上岂不谓尤奇耶余向
读史时尝有意为斯事忽忽未果嘉季野之克成余志
也故为叙之如此
康熙壬申岁季秋姚江 黄宗羲太冲

太史公撰史记上自黄帝至本朝又以并时异世年差
不明作十表内分为世表年表月表班氏撰汉书稍变
其体作八 (第 16a 页)
    专书郭璞所注久佚不传郦道元所注详于

    北而略于南且距今千载陵谷改移即所述
    北方诸水亦多非其旧
   国初馀姚 黄宗羲
作今水经一卷篇幅寥寥粗
    具梗概不足以资考證召南官翰林时预修
   大清一统志外藩蒙古诸部是所 (第 1b 页)
   读易大旨五卷(孙奇/逢撰)周易稗疏四卷附考异一卷
   (王夫/之撰)易酌十四卷(刁包/撰)田间易学十二卷(钱澄/之撰)
   学象数论六卷 (黄宗/羲
撰)周易象辞二十一卷附寻门
   馀论二卷图学辨惑一卷(黄宗/炎撰)周易筮述八卷(王/宏) …… (第 2b 页)
 钦定翻译四书二十九卷(乾隆二十年奉/ 命翻译)
   四书近指二十卷(孙奇/逢撰)孟子师说二卷 (黄宗/羲
撰)大学 (第 17a 页)
 钦定四库全书例以大戴记附录礼记之末
日讲礼记解义二十六卷(谨按是编为乾隆元圣祖仁皇/帝讲筵旧本 年 诏)
   (儒臣校/刋颁行)
 钦定礼记义疏八十二卷(乾隆十三年/奉 敕撰)
   深衣考一卷 (黄宗/羲
撰)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三十八卷
   (纳喇性/德撰)礼记述注二十八卷(李光/坡撰)礼记析疑四十
   (第 4b 页)
   史通训故补二十卷(黄叔/琳撰)纲鉴附评二卷(旧本题/刘善撰)
   汉史亿二卷(孙廷/铨撰)论世八编十二卷(华庆/远撰)历代甲
   子考一卷 (黄宗/羲
撰)鉴语经世编二十七卷(魏裔/介撰)读史
   吟评一卷(黄鹏/扬撰)史评辨正四卷(黄鹏/扬撰)读史 (第 10b 页)
  以上见四库全书存目
  右名人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奉 敕撰)
  明儒学案六十二卷 (黄宗/羲
撰)中州人物考八卷(孙奇/逢撰)
  东林列传二十四卷(陈鼎/撰)儒林宗派十六卷(万斯/同撰)
   …… (第 3a 页)
  志二卷(顾士/琏撰)山东全河备考四卷(叶方/恒撰)明代河渠

  考无卷数(万斯/同撰)今水经一卷 (黄宗/羲
撰)明江南治水记
  一卷(陈士/矿撰)湘湖水利志三卷(毛奇/龄撰)东南水利八卷
  (沈恺/曾撰) …… (第 13a 页)
  八卷(曹熙/衡撰)龙唐山志五卷(释性/制撰)宝华山志十卷(释/德)
  (基/撰)庐山通志十二卷(释定/皓撰)四明山志九卷 (黄宗/羲
撰)
  明山古迹记五卷(不著撰人名氏/即 (第 14a 页)
黄宗羲
稿本)西湖梦寻五卷
  (张岱/撰)穹隆山志六卷(李标/撰)百城烟水九卷(徐崧张/大纯同)
  (编 (第 1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