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四書類
易類
書類
孝經類
小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儒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華嚴部類
般若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可得即老泉子由亦有精采有明一代人皆无之
看归震川王道思古文拖沓说去又不明白两三行可
 了者千馀言尚不了令人气闷顾宁人说明文不如
 元果然当明季时如 李贽
之焚书藏书怪乱不经即 (第 22a 页)
 事儒者不习而顾使强武之人习之得以肆行其不
 义此天下之所以常乱而不治也
看书不可看重叠书徒费心目如唐荆川左编 李卓吾

 藏书邓元锡函史上编不过摘史中诸人分门别类
 不用更看
凡读书分类不惟有益且兼省心目如纲目等三书所 (第 16a 页)
  轼奉为(缺/)都官远忌亲写此经施僧看转以资
  (缺/)福轼谨题每分经前有李公麟白描诸佛图
  像款云佛弟子李公麟画拖尾有甘升杨载
  贽
三跋又永昌老人项元汴记语二
  宋苏轼书四十二章经一卷(次等/地二)
  素绢本楷书款识云绍圣二年十 (第 23a 页)
之根生于母子之间不行忍辱必至毁败乎某直视云
季乂谁授此说莫亦尝从 李宏甫
得来
异日刘赓穆见问昨朱季乂问数事极是关系如何不
答某云某偶有所思耳云谁某云思隽不疑韩魏公也
始元间 (第 21a 页)
对话不自觉疾之去体也后 李卓吾
亦喜高洁而肆志
不经至取怪民之祸倘以先生为师辞荣履素杜门著
书弄月吟风自有乐地奈何读孔孟书博带峨冠为 (第 18b 页)
武康程叔明送卢新庵集序
中言之最详其略谓耿天台言学楚中谓孔子素王释
氏空王合儒释而并尊之天台之作俑也 李载贽
师之 (第 22b 页)
秦始辒辌中物可笑又一郎官馈岁单有烧鸦见之愕
然徐问之乃鸭之讹耳 李贽
极称武照冯道亦犹丁谓以曹操司马懿为圣人
夏竦美李林甫相业君子小人各从其类如此
周密记德寿宫中秋赏月之 (第 15b 页)
部十
 疑耀         杂家类二(杂考之属/)
  提要
    (臣/)等谨案疑耀七卷旧本题 明李贽
撰贽有
    九正易因己著录是编前有张萱序称负笈
    数千里修谒其门乃裒一编见示属以订正
   …… (第 1a 页)
    朝人润色非其本真且与贽论相反断乎不
    出其手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云家有疑耀
    一书凡七卷乃 李贽
所著而其门人张萱序
    刻者余尝疑为萱自纂而嫁名于贽以中数 …… (第 1b 页)
   石介不能书
#+PROPERTY: JUAN 原序

疑耀原序
万历己亥岁 卓吾先生
藏书出一时士大夫翕然醉心
无论通邑大都即穷乡僻壤凡操觚染翰之流靡不争
搆殆急于水火菽粟也已既而焚书说 (第 30a 页)
  (明人/)         昆山葛万里撰
槎翁张槎溪       刘珠林
痴 史忠廷直     卧痴    靖 南
介 欧阳哲广哲       提学 顺 江
南 黎澄孟源        工书 统 (交/阯)
秃  李贽宏甫     卓吾 
太守 历 闽 (第 1a 页)
 可以附托为名自掩菲薄遂以欺人亦明自欺然其
 狂肆不检理法难容国典所裁卒伏显僇夫亦天意
 卫道殛灭其乱正之人耶(万历间有闽人 李贽
罢官/自髡为僧著书邪妄不经)
 (所行亦狂恣为言者疏其罪状下/旨捕系毁其书贽随自尽狱中)
 濂洛关闽 (第 5a 页)

李贽
名臣传列琼而泽则附见之公议安在
余少时评陈卧子(子/龙)湘真词如香车金犊流连陌阡转
令人思草头一点之 (第 2a 页)
瑁二味研水服之果立效
余家有疑耀一书凡七卷乃 李贽
所著而其门人张萱
序刻者余尝疑其为萱自纂而驾名于贽盖以中数有
校秘阁书及修玉牒等语萱尝为中书舍人纂文 (第 25a 页)
钟于周文帝顾诸丞郎曰掷摴头得卢者赏之
薛端后至掷之五木皆卢即以赐之事有相类如此而
知之者少
余素不喜 李贽
之学其藏书续藏书未尝寓目近偶观
之其最害道者莫如论狂狷一篇其言谓放勋狂而帝 (第 25a 页)
知者
多矣
一家之人各以其是非为是非则不齐推之至于天下
是非不同则风俗不一上下不和刑赏无常乱之道也 李卓吾
者乱民也不知孔子之是非而用我之是非愚
之至也孔子之是非乃千古不易之道也君君臣臣父 (第 3b 页)
  马千匹
(同/)桥姚致马千匹匹耦也古以驾车两服两骖各自
为耦故数马以匹注数说并非
  涿居
季汉书(周群/传)昭烈戏作谑语嘲张裕多须云诸毛绕涿
居乎当时语呼涿为督 (李卓吾
自叙亦云人或呼 (第 24b 页)
卓吾
(第 24b 页)
笃吾
即此音)又俗 (第 24b 页)
    第四卷亦分子部四杂言上下皆小品閒文
    楚中随笔则册封楚王时所作并足以资检
    核惟禅悦一门摭拾宗门馀唾推重 李贽

    望龄诸人殊为渐染习气然当时士大夫大 (第 2b 页)
 余亦不肯其语曰不借是夕唐袁诸君子初依法门
 未能了余此义即憨山禅师亦两存之不能商量究
 竟余谓诸公曰请记取此语异时必自有会及袁伯
 脩见 李卓吾
后自谓大彻甲午入都与余复为禅悦
 之会时袁氏兄弟萧玄圃王衷白陶周望数相过从 (第 16b 页)
 余重举前义伯脩竟犹渣滓余语也 李卓吾
与余以戊戍春初一见于都门外兰若中略披
 数语即许可莫逆以为眼前诸子惟君具正知见某
 某皆不尔也余至今 (第 17a 页)
而便欲以此破除天命气质之名则
非矣但知理气之合而不知理气之分可乎
陈迁鹤言闽中从来不染于姚江之学惟一 李贽
出仕
于外与王龙溪交遂习为横议
朱陆皆以镜喻心然一是真明镜一是含糊之镜辨学
术异同若在经书文义上辨之 (第 7b 页)
不可及也
次焉者王鹗之于阔阔萧㪺之于孛术鲁翀乎
传掌雷明书笔力颇弱以张孚敬等置佞倖传张居正
置权臣传 李贽
置异教传其识甚卓
明书张居正赞云居正祖申韩之馀习结曹王之奥援
器满而骄没身之后名臭家灭明之相本实拨于 (第 7b 页)
雅趣脍炙今古张颠之于酒也昌
黎以为有所托而逃羽亦以是夫
榖山笔尘茶自汉以前不见于书想所谓槚者即是矣 李贽
疑谓古人冬则饮汤夏则饮水未有茶也李文正
资暇录谓茶始于唐崔宁黄伯思已辨其非伯思尝见
北齐杨子华作邢子 (第 2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