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四書類
易類
書類
孝經類
小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儒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華嚴部類
般若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止乎季孟之间羞论五伯终从大夫之后
固知栖遑弗已志在于求仁危逊从时义存于拯溺方
且重反淳风一匡末运是以 载贽 以适诸侯怀宝而游
列国玄览不极应物如响辨飞龟于石函验集隼于金
椟触舟既晓专车能对识罔象之在川明商羊之 (第 2b 页)
固知栖遑弗已志在于求仁危逊从时义存于拯溺方
且重反淳风一匡末运是以 载贽 以适诸侯怀宝而游
列国玄览不极应物如响辨飞龟于石函验集隼于金
椟触舟既晓专车能对识罔象之在川明商羊之 (第 2b 页)
古无真书之称后人谓之正书楷书者盖即𨽻书也但
自钟繇之后二王变体世人谓之真书执笔之际不知
即是隶法别为□体流传既久失其本原乃至日趋妩
媚恶俗之劄不可追改今观欧颜而上往往皆从𨽻古
学者但不详察耳吾衍字源七辨谓隶有秦隶汉隶灼
是至论今当以晋人真书谓之晋隶则自然易晓矣
明李贽 论古隶今隶
书家先有古文次有籀文籀文即大篆也次有小篆李
斯损大篆而为之也次有隶秦政时法令繁剧军 (第 14b 页)
自钟繇之后二王变体世人谓之真书执笔之际不知
即是隶法别为□体流传既久失其本原乃至日趋妩
媚恶俗之劄不可追改今观欧颜而上往往皆从𨽻古
学者但不详察耳吾衍字源七辨谓隶有秦隶汉隶灼
是至论今当以晋人真书谓之晋隶则自然易晓矣
明李贽 论古隶今隶
书家先有古文次有籀文籀文即大篆也次有小篆李
斯损大篆而为之也次有隶秦政时法令繁剧军 (第 14b 页)
上宾过此不能具酒赀殊愧殊愧今以一扇易得青钱
百文足下持至市上垆头试与许孟舆共醉也昭甫年
家兄侗顿首
李卓吾 客冬札(小楷书)
客冬赐俸本为刻书而书藁未定将俸盖成药师佛殿
一所朔望律僧数辈持诵药师真经以为 (第 23b 页)
百文足下持至市上垆头试与许孟舆共醉也昭甫年
家兄侗顿首
李卓吾 客冬札(小楷书)
客冬赐俸本为刻书而书藁未定将俸盖成药师佛殿
一所朔望律僧数辈持诵药师真经以为 (第 23b 页)
陈其过恶执据大辟凡此五臣支党半国其馀墨绶下
至小吏所连及者复有百馀吏托报将之怨子思复父
之耻 载贽 驰车怀粮步走交搆豪门竞流谤讟云臣私
报诸羌谢其钱货若臣以私财则家无担石如物出于
官则文簿易考就臣愚惑 (第 40a 页)
至小吏所连及者复有百馀吏托报将之怨子思复父
之耻 载贽 驰车怀粮步走交搆豪门竞流谤讟云臣私
报诸羌谢其钱货若臣以私财则家无担石如物出于
官则文簿易考就臣愚惑 (第 40a 页)
明王称论对待书
明陆深论书体
明杨慎论八分书
明杨慎论影书
明杨慎论擘窠书
明李贽 论古隶今隶
明朱谋㙔论古文奇字 …… (第 4b 页)
明杨慎论擘窠书
朱长文论字体有擘窠书今书家不解其义按颜真卿
集有云点画稍细恐不堪久臣今谨据擘窠大书王恽
玉堂嘉话云东坡洗玉池铭擘窠大字极佳又云韩魏
公书杜陵画鹘诗擘窠大字此法宋人多用之墨札之
祖也(丹铅馀录/)
明李贽 论古隶今隶 …… (第 39b 页)
楷遂自为一体矣故今之楷全无隶意则欧虞坏之也
余谓今之楷书不宜谓之楷只宜谓之今隶而汉之隶
为古隶可也 (李贽 疑耀/)
明朱谋㙔论古文奇字
昔扬子云好奇字而不释奇字许叔重释秦文而不释
古文夫字本于文文本形 (第 42a 页)
明陆深论书体
明杨慎论八分书
明杨慎论影书
明杨慎论擘窠书
明李贽 论古隶今隶
明朱谋㙔论古文奇字 …… (第 4b 页)
明杨慎论擘窠书
朱长文论字体有擘窠书今书家不解其义按颜真卿
集有云点画稍细恐不堪久臣今谨据擘窠大书王恽
玉堂嘉话云东坡洗玉池铭擘窠大字极佳又云韩魏
公书杜陵画鹘诗擘窠大字此法宋人多用之墨札之
祖也(丹铅馀录/)
明李贽 论古隶今隶 …… (第 39b 页)
楷遂自为一体矣故今之楷全无隶意则欧虞坏之也
余谓今之楷书不宜谓之楷只宜谓之今隶而汉之隶
为古隶可也 (李贽 疑耀/)
明朱谋㙔论古文奇字
昔扬子云好奇字而不释奇字许叔重释秦文而不释
古文夫字本于文文本形 (第 42a 页)
建文君
建文君讳允炆懿文太子次子高皇帝孙也(珊瑚网/)
董伦典教滇南建文在东宫怜其老且远去赐白金若
干镒及即位召拜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御书怡老堂
扁及髹几玉鸠杖各一以赐之伦上表谢略云桓荣设
几杖于太常不闻宸翰之赐晏殊题旧学于神道未见
几杖之颁 (李贽 续藏书/)
成祖
成祖讳棣太祖第四子也太祖分封诸王以燕元旧京
择可镇服者居之以封上建文四年起兵 (第 34b 页)
建文君讳允炆懿文太子次子高皇帝孙也(珊瑚网/)
董伦典教滇南建文在东宫怜其老且远去赐白金若
干镒及即位召拜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御书怡老堂
扁及髹几玉鸠杖各一以赐之伦上表谢略云桓荣设
几杖于太常不闻宸翰之赐晏殊题旧学于神道未见
几杖之颁 (李贽 续藏书/)
成祖
成祖讳棣太祖第四子也太祖分封诸王以燕元旧京
择可镇服者居之以封上建文四年起兵 (第 34b 页)
董伦
董伦字安常恩县人侨居宛平质直有文学从游者称
为贝川先生洪武十五年徵为右赞善建文即位拜礼
部侍郎兼翰林学士 (李贽 续藏书/)
董伦篆宗周左丞(书史会要/)
唐之淳
唐之淳字愚士以字行(肃/子)博闻多识为文蔚赡 (第 58b 页)
董伦字安常恩县人侨居宛平质直有文学从游者称
为贝川先生洪武十五年徵为右赞善建文即位拜礼
部侍郎兼翰林学士 (李贽 续藏书/)
董伦篆宗周左丞(书史会要/)
唐之淳
唐之淳字愚士以字行(肃/子)博闻多识为文蔚赡 (第 58b 页)
无恶心之体一语前人已力驳之至袭孟子良知
之说自谓发千古之秘然圣人中正之道宁有遗
行而独言知者其门人王畿辈益肆其说遂使儒
禅混杂 李贽 辈大为世道人心之蠹当议从祀时
陆宗伯坚持不覆陶大临曰朝廷不难以伯爵酬 (第 42a 页)
之说自谓发千古之秘然圣人中正之道宁有遗
行而独言知者其门人王畿辈益肆其说遂使儒
禅混杂 李贽 辈大为世道人心之蠹当议从祀时
陆宗伯坚持不覆陶大临曰朝廷不难以伯爵酬 (第 42a 页)
珣以归年六十有四矣又二十
年始卒原卒时亦八十有四子六人孙十五人曾孙二
十二人应霖应期皆进士李本宁维桢 李卓吾贽 皆为
之传其大略如此六世孙景祚(本名胤祚/后改今名)字迂叟顺治
丙戌进士官大理卿埏即廷尉子也
门人太 (第 6a 页)
年始卒原卒时亦八十有四子六人孙十五人曾孙二
十二人应霖应期皆进士李本宁维桢 李卓吾贽 皆为
之传其大略如此六世孙景祚(本名胤祚/后改今名)字迂叟顺治
丙戌进士官大理卿埏即廷尉子也
门人太 (第 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