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四書類
易類
書類
孝經類
小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儒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華嚴部類
般若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汪道昆(江民莹/赵鹤)桑悦 瞿景淳 卢楠 陈束 徐
渭(沈明/臣)陆师道 胡应麟 孙宜 柯维祺 汤显
祖 李贽 袁黄 袁宗道(弟宏道中道/从子彭年)焦竑 郝敬
董其昌 王思任 蔡毅中 何乔远(妻王/氏)钟 (第 86b 页)
渭(沈明/臣)陆师道 胡应麟 孙宜 柯维祺 汤显
祖 李贽 袁黄 袁宗道(弟宏道中道/从子彭年)焦竑 郝敬
董其昌 王思任 蔡毅中 何乔远(妻王/氏)钟 (第 86b 页)
然于志岂易言哉而所为不强卿以成卿之名三代以
下开创之主不闻有此一言遇精兵刑历数之学兼善
绘事貌帝炤为一时特妙 李卓吾贽 藏书称遇为名臣
第一而主论似偏然正巳物正天子诚不得而臣之者
矣 (第 5a 页)
下开创之主不闻有此一言遇精兵刑历数之学兼善
绘事貌帝炤为一时特妙 李卓吾贽 藏书称遇为名臣
第一而主论似偏然正巳物正天子诚不得而臣之者
矣 (第 5a 页)
(刘福/倡建)石泉桥(在城南十五里明崇/祯间僧普利募建)汇泉桥(在城南二/十里明洪)
(武间/建)连场桥(在城西三十里明万/历间 知府李贽 建)蜻蛉桥(在城西北/一里明弘)
(治间知府王/嘉庆重修)拱辰桥(在城北门外明万历/间署知府李敬可 (第 84a 页)
(武间/建)连场桥(在城西三十里明万/历间 知府李贽 建)蜻蛉桥(在城西北/一里明弘)
(治间知府王/嘉庆重修)拱辰桥(在城北门外明万历/间署知府李敬可 (第 84a 页)
龙江书院(在黑井/今废)
姚安府
南中书院(在府城东关明万历间/兵备道李材建久废)三台书院(在府学/右明万)
(历间 知府李/载贽 建久废)栋川书院(在府西门外明正德间知府/黄澍建久圮 本朝康熙三)
(十三年知府姚谐改建/于府署 (第 41b 页)
姚安府
南中书院(在府城东关明万历间/兵备道李材建久废)三台书院(在府学/右明万)
(历间 知府李/载贽 建久废)栋川书院(在府西门外明正德间知府/黄澍建久圮 本朝康熙三)
(十三年知府姚谐改建/于府署 (第 41b 页)
(暴涨将没庵周理趺坐不动翊午水退有龙神受戒/遂以其地建寺岁时祭龙不用血食今山顶庵犹存)
真武观(在城/北)玉皇阁(在城南/门内)光明宫(在城东关外郡/数被火灾明万)
(历间 知府李贽/ 建以祀火神)维摩庵(在城南门内明/郡人张问善建)三教庵(在城/西南)
(五/里)极乐庵(在城西/五 (第 64b 页)
真武观(在城/北)玉皇阁(在城南/门内)光明宫(在城东关外郡/数被火灾明万)
(历间 知府李贽/ 建以祀火神)维摩庵(在城南门内明/郡人张问善建)三教庵(在城/西南)
(五/里)极乐庵(在城西/五 (第 64b 页)
(授以易学至武/当不知所终)
楚雄府
明
丁大训(楚雄县人别号五楼山人隐居吕合驿万历/间姚安太守 李贽 过必访之著作散失仅遗)
(仙人骨一绝云五楼峰下紫云关鹤驭秋风/甚日还白骨不随鸡犬去只今遗蜕满空山 (第 128a 页)
楚雄府
明
丁大训(楚雄县人别号五楼山人隐居吕合驿万历/间姚安太守 李贽 过必访之著作散失仅遗)
(仙人骨一绝云五楼峰下紫云关鹤驭秋风/甚日还白骨不随鸡犬去只今遗蜕满空山 (第 128a 页)
间路得失谁知天壤之分此古人
所以贵刀锯鼎镬学问也是故以中行为学稍一不彻
骨髓其下场不及狂狷多矣先生因 李卓吾 鼓倡狂禅
学者靡然从风故每每以实地为主苦口匡救然又拖
泥带水于佛学半信半不信终无以压 (第 2a 页)
卓吾 (第 2a 页)
卓吾
之所以恨先生者何心隐之狱唯先生与江陵厚善且
主杀心隐之李义河又先生之讲学友也斯时救之
不难先生不敢沾 …… (第 2a 页)
若有所使而不能反之本心不自安者虽欲任放敢为
若有所制而不敢是则肤浅之纲领惟求其不失本心
而已矣(与 李/卓吾) 昔大洲云只要眼明不贵践履余则曰
眼孔易开骨根难换公所取人者眼孔余所取人者全
在骨根 学悟主脑则才识 …… (第 6b 页)
先生论学不烦言说当机指点使人豁然 卓吾 好谈说
先生不发一言临别谓之曰如何是自以为是不可入
尧舜之道 (第 17b 页)
卓吾 默然天台携之见刘初泉先生云且勿
言我二人是兄弟时初泉卧病天台言吾与一医者同
来先生榻前数语初泉惊起已 …… (第 17b 页)
性之所存楚倥曰孔子为委吏而梦周公却不为二心
为妄念乎 卓吾 寓周柳塘湖上一日论学柳塘谓天
台重名教 (第 18b 页)
卓吾 识真机楚倥诮柳塘曰拆篱放犬 楚
倥早岁曾遇异人质之曰孔子问礼于老聃老聃不言
礼而直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 …… (第 18b 页)
赴壑其以理学倡
率王弇州所不如也泰昌元年卒年八十一赠谕德南
渡时补谥文端先生师事耿天台罗近溪而又笃信 卓
吾 之学以为未必是圣人可肩一狂字坐圣门第二席
故以佛学即为圣学而明道辟佛之语皆一一绌之明
道辟佛之言虽有 …… (第 22a 页)
尚宝潘雪松先生士藻
潘士藻字去华号雪松徽之婺源人万历癸未进士司
理温州入为监察御史巡视北城有二奄阑出宫门调
女妇执之群奄夺去先生移文司礼监司礼以闻上怒
曰东厂职何事而发自外廷耶命杖二奄一奄死奄人
由是恨之因火灾陈言共摘疏中语为归过卖直谪广
东照磨晋南京吏部主事改尚宝司丞升少卿卒年六
十四先生学于天台 卓吾 初至京师入讲学之会如远
方人骤听中华语错愕不知所谓得友祝延之世禄时
时为述所闻随方开释稍觉拘迫辄少宽 …… (第 30b 页)
下手用力处尝谓朋友之益但当于其精神触发
与其用意恳至处得之只此便是真性显行不在区区
同异校勘也 初谒 卓吾 质所见一切扫之他日友人
发四勿之旨 (第 31b 页)
卓吾 曰只此便是非礼之言当时心殊不
服后乃知学者非用倒藏法尽将宿闻宿见平生深闭
牢据者痛加割剥不留一些在骨 (第 31b 页)
髓里作梗殆未可与
语至学问已见头脑用过工夫依旧为我受用 卓吾 言 (第 31b 页)
所以贵刀锯鼎镬学问也是故以中行为学稍一不彻
骨髓其下场不及狂狷多矣先生因 李卓吾 鼓倡狂禅
学者靡然从风故每每以实地为主苦口匡救然又拖
泥带水于佛学半信半不信终无以压 (第 2a 页)
卓吾 (第 2a 页)
卓吾
主杀心隐之李义河又先生之讲学友也斯时救之
不难先生不敢沾 …… (第 2a 页)
若有所使而不能反之本心不自安者虽欲任放敢为
若有所制而不敢是则肤浅之纲领惟求其不失本心
而已矣(与 李/卓吾) 昔大洲云只要眼明不贵践履余则曰
眼孔易开骨根难换公所取人者眼孔余所取人者全
在骨根 学悟主脑则才识 …… (第 6b 页)
先生论学不烦言说当机指点使人豁然 卓吾 好谈说
先生不发一言临别谓之曰如何是自以为是不可入
尧舜之道 (第 17b 页)
卓吾 默然天台携之见刘初泉先生云且勿
言我二人是兄弟时初泉卧病天台言吾与一医者同
来先生榻前数语初泉惊起已 …… (第 17b 页)
性之所存楚倥曰孔子为委吏而梦周公却不为二心
为妄念乎 卓吾 寓周柳塘湖上一日论学柳塘谓天
台重名教 (第 18b 页)
卓吾 识真机楚倥诮柳塘曰拆篱放犬 楚
倥早岁曾遇异人质之曰孔子问礼于老聃老聃不言
礼而直曰良贾深藏若虚君子 …… (第 18b 页)
赴壑其以理学倡
率王弇州所不如也泰昌元年卒年八十一赠谕德南
渡时补谥文端先生师事耿天台罗近溪而又笃信 卓
吾 之学以为未必是圣人可肩一狂字坐圣门第二席
故以佛学即为圣学而明道辟佛之语皆一一绌之明
道辟佛之言虽有 …… (第 22a 页)
尚宝潘雪松先生士藻
潘士藻字去华号雪松徽之婺源人万历癸未进士司
理温州入为监察御史巡视北城有二奄阑出宫门调
女妇执之群奄夺去先生移文司礼监司礼以闻上怒
曰东厂职何事而发自外廷耶命杖二奄一奄死奄人
由是恨之因火灾陈言共摘疏中语为归过卖直谪广
东照磨晋南京吏部主事改尚宝司丞升少卿卒年六
十四先生学于天台 卓吾 初至京师入讲学之会如远
方人骤听中华语错愕不知所谓得友祝延之世禄时
时为述所闻随方开释稍觉拘迫辄少宽 …… (第 30b 页)
下手用力处尝谓朋友之益但当于其精神触发
与其用意恳至处得之只此便是真性显行不在区区
同异校勘也 初谒 卓吾 质所见一切扫之他日友人
发四勿之旨 (第 31b 页)
卓吾 曰只此便是非礼之言当时心殊不
服后乃知学者非用倒藏法尽将宿闻宿见平生深闭
牢据者痛加割剥不留一些在骨 (第 31b 页)
髓里作梗殆未可与
语至学问已见头脑用过工夫依旧为我受用 卓吾 言 (第 31b 页)
已耳扬子云有言
君子思人况已乎小人欺已况人乎为今之学未有不
欺已者其原生于以本体求道而陋闻见拙践修耳 李
卓吾道人 名震湖泽之上颇闻其旨主不欺志在救时
可为独造独其人似过于方外寡渊默之思露刚狭之 (第 31a 页)
君子思人况已乎小人欺已况人乎为今之学未有不
欺已者其原生于以本体求道而陋闻见拙践修耳 李
卓吾道人 名震湖泽之上颇闻其旨主不欺志在救时
可为独造独其人似过于方外寡渊默之思露刚狭之 (第 31a 页)
在何处但问性与善是一是二曰是一非二曰如此却
说恁著不著 罗近溪以颜山农为圣人杨复所以罗
近溪为圣人 李卓吾 以何心隐为圣人 何心隐辈坐
在利欲胶漆盆中所以能鼓动人者缘他一种聪明亦自
有不可到处耿司农择家僮四人 (第 23a 页)
说恁著不著 罗近溪以颜山农为圣人杨复所以罗
近溪为圣人 李卓吾 以何心隐为圣人 何心隐辈坐
在利欲胶漆盆中所以能鼓动人者缘他一种聪明亦自
有不可到处耿司农择家僮四人 (第 23a 页)
颠沛必于是舍生
取义杀身成仁都是关头时的当下此时能不走作才
是真工夫才是真本体才是真自然才是真当下往 李
卓吾 讲心学于白门全以当下自然指点后学说个个
人都是见见成成的圣人闻有忠孝节义之人却云都
是做出来的本体原 …… (第 10b 页)
寻常之人惯苛责君子而宽贷小人非君子仇而小
人昵也君子所图者大则所遗者细世人只检点细处
故多疵耳小人所逆者理则所便者情世人只知较量
情分故多恕耳 爱人则加诸膝恶人则陨诸渊此讥
刺语其实爱恶之道无如此大学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好好色之心何啻加膝乎恶恶臭之心何啻陨渊乎圣
贤只在好恶前讨分晓不在好恶时持两端如虑好恶
未必的当好不敢到十分好恶不敢到十分恶则子莫
之中乡愿之善耳 与君子交者君子也小人交者小
人也君子可交小人亦可交者乡人也乡人之好君子
也不甚其恶小人也亦不甚其用情在好恶之间故其
立身也亦在君子小人之间天下君子少小人亦少而
乡人最多小人害在一身乡人害在风俗 李卓吾 曰
有利于己而欲时时嘱托公事则称引万物一体之说
有害于己而欲远怨避嫌则称引明哲保身之说使君
相烛其奸 (第 16b 页)
取义杀身成仁都是关头时的当下此时能不走作才
是真工夫才是真本体才是真自然才是真当下往 李
卓吾 讲心学于白门全以当下自然指点后学说个个
人都是见见成成的圣人闻有忠孝节义之人却云都
是做出来的本体原 …… (第 10b 页)
寻常之人惯苛责君子而宽贷小人非君子仇而小
人昵也君子所图者大则所遗者细世人只检点细处
故多疵耳小人所逆者理则所便者情世人只知较量
情分故多恕耳 爱人则加诸膝恶人则陨诸渊此讥
刺语其实爱恶之道无如此大学如好好色如恶恶臭
好好色之心何啻加膝乎恶恶臭之心何啻陨渊乎圣
贤只在好恶前讨分晓不在好恶时持两端如虑好恶
未必的当好不敢到十分好恶不敢到十分恶则子莫
之中乡愿之善耳 与君子交者君子也小人交者小
人也君子可交小人亦可交者乡人也乡人之好君子
也不甚其恶小人也亦不甚其用情在好恶之间故其
立身也亦在君子小人之间天下君子少小人亦少而
乡人最多小人害在一身乡人害在风俗 李卓吾 曰
有利于己而欲时时嘱托公事则称引万物一体之说
有害于己而欲远怨避嫌则称引明哲保身之说使君
相烛其奸 (第 16b 页)
林允德先生鸿儒
林鸿儒字允德安溪人温恭孝友博学能文精治尚书
有书经日录行世何氏镜山撰先生传略曰吾乡先辈
林先生居驷马山中沈精极思博畅旁会为尚书日录
一书大抵如宋季夏僎解书之意每篇撮其大义冠于
讲首中则采用诸家参以己意没既有年尚未出于人
间有窃其说者已先大行于世今而后士之习举子业
者知为先生说也吾乡涉尚书显者多本先生则有林
公云程 李公载贽 纪公廷誉皆其门下知名士云(何司/徒撰)
(本传/) (安溪邑志/)
郡守林登卿先生云程
林云程 (第 12a 页)
林鸿儒字允德安溪人温恭孝友博学能文精治尚书
有书经日录行世何氏镜山撰先生传略曰吾乡先辈
林先生居驷马山中沈精极思博畅旁会为尚书日录
一书大抵如宋季夏僎解书之意每篇撮其大义冠于
讲首中则采用诸家参以己意没既有年尚未出于人
间有窃其说者已先大行于世今而后士之习举子业
者知为先生说也吾乡涉尚书显者多本先生则有林
公云程 李公载贽 纪公廷誉皆其门下知名士云(何司/徒撰)
(本传/) (安溪邑志/)
郡守林登卿先生云程
林云程 (第 12a 页)
逾年遂良卒年
六十三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来济江都人
论曰褚遂良忠谏名臣也或疑其谮死刘洎唐书亦
病之 李贽 藏书至列于艺学之流悲夫高宗昏庸牝
晨穿鼻彼佞如绩固不足道虽以无忌之贤亦且弗
能强谏遂良激切廷争窜 (第 13a 页)
六十三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来济江都人
论曰褚遂良忠谏名臣也或疑其谮死刘洎唐书亦
病之 李贽 藏书至列于艺学之流悲夫高宗昏庸牝
晨穿鼻彼佞如绩固不足道虽以无忌之贤亦且弗
能强谏遂良激切廷争窜 (第 13a 页)
徙正阳浮梁于下蔡镇(唐将林仁肇/争之不得)丁巳周徵宋
亳陈颖徐宿许蔡等州丁夫数十万以攻寿州昼夜不
息 (李贽 疑耀云宋太祖为周殿前都虞侯时率兵围寿/州常乘皮船入寿春不知皮船之制何似又寿春城)
(上发连弩射之矢大 (第 20b 页)
亳陈颖徐宿许蔡等州丁夫数十万以攻寿州昼夜不
息 (李贽 疑耀云宋太祖为周殿前都虞侯时率兵围寿/州常乘皮船入寿春不知皮船之制何似又寿春城)
(上发连弩射之矢大 (第 20b 页)
(启蒙五卷传易考二卷卜筮/考一卷万历十八年庚寅序)
张元蒙读易纂五卷(字叔正万历/壬午自序)
管志道周易六龙解一卷
又六龙剖疑一卷
张献翼读易纪闻六卷(万历十年壬/午王俸等序)
又读易韵考七卷(万历七年己/卯王世贞序)
又张氏三易七卷(约说三卷杂说/二卷臆说二卷)
苏浚易经儿说五卷
又生生篇六卷
又冥冥篇五卷
张汝霖周易因指五卷(一作/八卷) 李贽 九正易因二卷
冯时可易说五卷
沈一贯易学十二卷
吴炯周易绎旨七卷(号怀叔华亭人万历/三十二年甲辰序) (第 15a 页)
张元蒙读易纂五卷(字叔正万历/壬午自序)
管志道周易六龙解一卷
又六龙剖疑一卷
张献翼读易纪闻六卷(万历十年壬/午王俸等序)
又读易韵考七卷(万历七年己/卯王世贞序)
又张氏三易七卷(约说三卷杂说/二卷臆说二卷)
苏浚易经儿说五卷
又生生篇六卷
又冥冥篇五卷
张汝霖周易因指五卷(一作/八卷) 李贽 九正易因二卷
冯时可易说五卷
沈一贯易学十二卷
吴炯周易绎旨七卷(号怀叔华亭人万历/三十二年甲辰序) (第 15a 页)
(进士陜/西参政)
黄襄四书集说(字国著南安人嘉靖进/士山西行太仆寺卿)
黄光升四书纪闻
马森四书口义
李先芳汉注疏臆
廖纪学庸论孟管窥二册
罗汝芳四书一贯
徐献忠四书本义分节
唐枢四书问录二卷
薛应旂四书人物考四十卷
高拱四书问辨录十卷
张居正四书直解二十六卷(万历元/年进呈)
管大勋四书三说三十卷(辑蒙引存疑浅/说而加以折衷)
王樵四书绍闻编(缺/)卷
林兆忘四书正义四十卷正义续一卷 李贽李 氏说书九卷
李廷机四书臆说
杨时乔四书古今文注发九卷
郑维岳四书知新日录三十七卷(福建南安举人万历 …… (第 31a 页)
四书微言二十卷(万历丙/午辑)
华允诚四书大全纂补
张溥四书纂注大全三十七卷
张云鷟四书经正录(专辟 李贽 之说崇祯三年进呈得/旨褒嘉准作贡生字羽臣无锡人)
徐学颜四书日衷(字石松永康人太学生官楚府/左长史崇 (第 32b 页)
黄襄四书集说(字国著南安人嘉靖进/士山西行太仆寺卿)
黄光升四书纪闻
马森四书口义
李先芳汉注疏臆
廖纪学庸论孟管窥二册
罗汝芳四书一贯
徐献忠四书本义分节
唐枢四书问录二卷
薛应旂四书人物考四十卷
高拱四书问辨录十卷
张居正四书直解二十六卷(万历元/年进呈)
管大勋四书三说三十卷(辑蒙引存疑浅/说而加以折衷)
王樵四书绍闻编(缺/)卷
林兆忘四书正义四十卷正义续一卷 李贽李 氏说书九卷
李廷机四书臆说
杨时乔四书古今文注发九卷
郑维岳四书知新日录三十七卷(福建南安举人万历 …… (第 31a 页)
四书微言二十卷(万历丙/午辑)
华允诚四书大全纂补
张溥四书纂注大全三十七卷
张云鷟四书经正录(专辟 李贽 之说崇祯三年进呈得/旨褒嘉准作贡生字羽臣无锡人)
徐学颜四书日衷(字石松永康人太学生官楚府/左长史崇 (第 3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