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器用類
列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醫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清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魏氏校曰治天下有体邦国君道也以/六典治之官府臣道也以八法治之)
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其
富三曰子以驭其幸四曰置以驭其行五曰生以驭其
福六曰夺以驭其贫七曰废以驭其罪八曰诛以驭其
(注柄所秉执以起事者也诏告也助也爵谓公侯伯/子男卿大夫士也诗云诲尔序爵言教王以贤否之)
(第次也班禄所以富臣下书曰凡厥正人既富方谷幸/谓言行偶合于善则有以赐予之以劝后也生犹养也)
(贤臣之老者王有以养之 成王
封伯禽于鲁曰生以养/周公死以为周公后是也五福一曰寿夺谓臣有大罪)
(没入家财者六极四曰贫废犹放也舜殛 …… (第 3b 页)
 (吕氏祖谦曰唐虞建官惟百而谓之稽古则官之有/百盖前于唐虞矣侯伯逮春秋犹袭以霸者之称在)
 (唐虞则必次州牧而总诸侯者也唐虞之官见于书/者犹多 成王
独举其四惟识其大故能挈其纲也)
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傅/重) …… (第 17a 页)
    文王世子正合
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注以夏周推前后之差有虞/氏官宜六十不得如此记也)
 (贾氏公彦曰虞官六十唐则未闻尧舜道同或皆六/十并属官言之则皆有百故 成王
周官曰唐虞建官)
 (惟百/也)
 (方氏悫曰书言唐虞稽古建官惟百与此不同者书/之所言者据其号记之所 …… (第 25a 页)
 (君则入为王朝之臣所以一内外也内为三公称公/外而诸侯亦称公故毕公以父师保釐东土卫侯以)
 (列国入相于周周公居东复相 成王
山甫徂齐式遄/其归或以三公居外复入为内诸侯所以出入均劳)
 (而内外之轻重不分也春秋以来郑武公入为周 (第 35a 页)
 (一掌国子之倅一掌群右之/政其职相类而各不相统也)
虎贲氏下大夫二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
八人虎士八百人(注不言徒曰虎士则虎/士徒之选有勇力者)
 (吕氏祖谦曰周公戒 成王
以虎贲与任人牧人准人/并言盖侍卫傼御朝夕亲比必得正人渐移默化故)
 (慎虎贲缀衣之选乃/养成君德详密 …… (第 6a 页)
 (高氏愈曰自戎右至驭夫共九职皆仆/车右驭车之官与夏官戎政正相属)
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
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注校之为言校也主马者必/仍校视之校人马官之长)
趣马下士皂一人徒四人(注趣马趣养马者也郑司/农说以诗曰蹶维趣马)

 (郑氏锷曰趣马以下士为之其职则养马而已周公/立政以戒 成王
与任人准人牧夫偕言之大夫之刺)
 (幽王与司徒卿士师氏内史连言之其/微如此而所系反重以其近王故也) …… (第 9b 页)
 而六卿之官亦不必备周公以三公兼冢宰召公以
 三公兼宗伯苏公以三公兼司寇毕公毛公以三公
 兼司马司空惟 成王
之季年芮伯彤伯卫侯实专领
 司徒宗伯司寇之职其馀大抵皆兼官也其大者犹
 兼而况于百官群有司乎故尝以周 …… (第 61b 页)
 太有五官有六府有六工官虽未必尽此而此亦其

 大略也周之 成王
仰法前代训迪厥官周官一篇晓
 畅言之顾第举其纲未及其目周礼之三百六十属
 则及其目矣夏商倍于唐虞则周 (第 67b 页)
曰同时见殷见不云年限时见曰会何必不是再朝而)
(会乎殷见曰同何必不是再会而盟乎周公制礼若无/此法岂 成王
谬言叔向妄说也计六年大集应六服俱)
(来而此文惟言五服孔以五服为侯甸男采卫盖以要/服路远外逼四夷不必 …… (第 8b 页)
者皆以彼为六服诸侯各以服数来朝与此传)
(文无由得合先达通儒未有解者古书亡灭不可备知/然则尚书周官是 成王
号令之辞尚书之言定是正法)
(左氏又与彼合言必不虚周礼又是明文未得不信盖 (第 13a 页)
成王
周公之时即自有此二法也又周礼每岁一见惟) (第 13a 页)
          右飨食之等
礼记王制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
内视元士(注给齐戒自洁清之用浴用汤沐用潘亦疏/天子元士视附庸以汤沐之邑视元士 五)
(十里以下异义公羊说诸侯朝天子天子之郊皆有朝/宿之邑从泰山之下皆有汤沐之邑左氏说诸侯有功)
(德于王室京师有朝宿之邑泰山有汤沐之邑鲁周之/后郑宣王母弟此皆有汤沐邑其馀则否许慎谨案京)
(师之地皆有朝宿邑周千八百诸侯尽京师地不能容/之不合事理之宜是许慎不从公羊之说郑无駮当从)
(许/说)
春秋隐公八年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左氏传郑伯诸

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三月郑伯
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注 成王
营王城有迁都之志/故赐周公许田以为鲁国朝)
(宿之邑后世因而立周公别庙焉郑桓公周宣王之母/弟封郑有助 (第 32b 页)
 (商慕义/来朝)
 竹书纪年周武王十三年巢伯来宾 十五年肃慎
 氏来朝 十六年箕子来朝
礼记明堂位武王崩 成王
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
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
 (陈氏浩曰六年五/服一朝盖始于此) …… (第 5b 页)
 成王十年与此不同
 竹书纪年成王七年王如东都诸侯来朝 九年肃
 慎氏来朝王使荣伯锡肃慎氏命
 书序 成王
既伐东夷肃慎来贺王俾荣伯作贿肃慎
 之命(传海东诸夷驹丽扶馀馯貊之属武王克商皆/通道焉 (第 6b 页)
成王
即政而叛王伐而服之肃慎氏来)
 (贺荣国名同姓诸侯为卿大夫王使/之为命书以币贿赐肃慎之来贺)
 竹书 (第 6b 页)
 (朱子集传此一/节言其将去也)
薄言追之左右绥之既有淫威降福孔夷
 (朱子集传此一/节言其留之也)
书序 成王
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作微子
之命
书微子之命王若曰猷殷王元子惟稽古崇德象贤统
承先王修其礼物 …… (第 11a 页)
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
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武王崩 成王
少武庚
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诛武庚以微子开代殷后国
于宋
陈杞世家陈胡公满者虞舜帝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 (第 12a 页)
 (百里者独指其出军赋之封疆也凡此者皆省文而/互见若异而相通何尝纤毫牴牾哉且先王之于诸)

 (侯岂其封疆一定而遂无所劝惩乎庆而益责而削/皆在封疆之中矣此周公之定制而 成王
广鲁以七)
 (百里则康周公云尔非周公之制所得而拘也于齐/有赐履焉于卫有封畛土略焉于韩侯有奄受北国) …… (第 6b 页)
   足而俭于百里者大都据初制而言贾公彦
    职方氏疏申郑意谓其时九州之界尚狭至
    武王崩 成王
幼周公摄政致太平制礼成武
    王之意斥大九州于是五等之爵以五等受
    地则周礼大司徒云凡建邦 …… (第 17b 页)
    非地止三百一十六里故云大国亦不是过

    史记云周封伯禽于鲁地方四百里明堂位
    则以 成王
欲广鲁于天下故封周公于曲阜
    地方七百里然其言鲁之赋则亦不过革车
    千乘而已若孟子对北宫 …… (第 18b 页)
    说与杜氏同
襄公十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杜注增立中军明疏昭/五年云舍中军 此年)
(作而彼年舍故知旧有/二军今增立中军也) 左氏传季武子将作三军(注/鲁)

(本无中军惟上下二军皆属于公有事三卿更帅以征/伐季氏欲专其民人故假立中军因以改作 疏礼明)
(堂位云 成王
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其时必有三/军诗鲁颂閟宫颂僖公能复周公之宇云公徒三万则)
(僖公复古亦制三军盖 (第 36b 页)
 (渡泾/水也)

豳风东山序东山周公东征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
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蜎者蠋蒸在桑野敦彼
独宿亦在车下(笺周公摄政三监及淮夷叛/周公乃东伐之三年而后归)
 (何氏楷曰朱子云东山之诗言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则居东之非东征明甚盖周公居东二年 成王
因风)
 (雷之变既亲迎以归三叔怀流言之罪遂胁武庚以 (第 9b 页)
成王
命周公征之其东征往返首尾又自三年也)
 (案逸周书作雒解云师旅临卫攻殷殷大震溃降群/三叔禄父者奔管叔 (第 9b 页)
 (胡氏安国曰诸侯为天子服斩衰礼当以所闻先后/而奔丧也或谓万国至众封疆至重天王之丧不得)
 (越境而奔而脩服于国礼乎康王之诰大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此奔 成)
 (王
之丧者也安得以/为脩服于国而可乎) (第 21b 页)
 (沈氏括曰丧服但有曾祖曾孙而无高祖元孙或曰/经之所不言则不服是不然曾重也自祖而上者皆)
 (曾祖也自孙而下者皆曾孙也虽百世可也苟有相/逮者则必为服丧三月故虽 成王
之于后稷亦称曾) (第 13b 页)
 之宗子也以天地临之私亲可暂屈也诸侯之社稷
 天子之命祀也以天子临之私亲可暂屈也弁葛绖
 而葬与神交之道也而况天地社稷之重乎 成王
(第 45b 页)
 马氏曰卿老世臣家相梱外之贵者也世妇侄娣长

 妾梱内之贵者也贵臣贵妾死而缌况生而可名之
 乎书称 成王
之于周公曰公明保予康王之于毕公
 曰惟公克勤小物言天子同姓谓之伯父叔父异姓
 谓之伯舅叔舅故平王称齐 …… (第 14a 页)
 者嗣为天子之大夫也大夫士之子者嗣为诸侯之
 大夫士也记云天子未除丧曰予小子考之诗书闵
 予小子嗣王朝于庙之诗也以予小子扬文武烈洛
 诰之文在 成王
营成周之时也今予小子祗勤于德
 周官之文在 (第 17b 页)
成王
灭淮夷之后也皆非未除丧之称
 然此章所云恐非自称之文当止曰小子可也
 马氏曰诗曰嗟予小子书曰眇眇予末 …… (第 17b 页)
 之于俗可则从否则变宜从而变则为乱常宜变而

 从则为泥俗周礼本俗六以安万民 成王
封康叔启
 以商政封唐叔启以夏政以其宜从而从之也易在
 革则去故在鼎则取新五帝不同乐而治三代不同
  (第 24a 页)
 言也则非自称之词故知无予字也生死皆名之曰
 小子王不称帝不立谥未成为君也
 庐陵胡氏曰案书顾命乙丑 成王
崩癸酉康王尸天
 子位岂俟踰年也三年之内王自称不曰王尔臣下
 未尝不称曰王也王乃反丧服是也郑又云谦未 (第 44a 页)
 职而无非职此所以坐论作行皆所豫也古者之维

 邦国也不特二伯而已其下又有牧伯焉 成王
谓太
 公曰五侯九伯汝实征之诗曰邭伯劳之诗序曰卫
 侯不能修方伯连帅之职则周之牧亦谓之伯矣盖
 长人 …… (第 20a 页)
 小而爵差卑者也国大而爵尊于外曰公公固其本
 爵也国差小而爵差卑于外曰侯侯固本爵也因其
 国与爵与为伯叔之称所以皆称父者假以 成王

 之当时诸侯所谓文之昭也则其诸父也齐王舅也
 于周世为昏姻称父云者皆本其始封而言称舅云 (第 21a 页)
 以为义也

 庐陵胡氏曰显谓明言其恶周公谏 成王
母若殷王
 受之迷乱非显谏乎然不显谏非后世面谀腹非者
 比也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微子谏纣不听而欲逃于
  …… (第 25a 页)
 后稷为天地之主则后稷配天南郊又配地北郊则
 周人以喾配圆丘亦当配方泽也郑引来方禋祀乃
 小雅大田之诗论 成王
年丰报祭招来四方之神禋
 絜祭祀證四方之义也祭山川者周礼兆五帝于四
 郊四望四类亦如之也祭五祀者春祭 (第 39a 页)
 得其终在小人为得其死虽有君子小人之辨然皆

 学者之道也庶几者谓庶几乎学者之道也观 成王
 
之顾命则知 (第 31a 页)
成王
所以学于周公之道观曾子子张
 之言则知曾子子张所以学于孔子之道
曾子曰始死之奠其馀阁也与
 孔氏曰此 (第 31a 页)
 君则入为王朝之臣所以一内外也内为三公称公
 外而诸侯亦称公故毕公以父师为保釐东土卫侯
 以列国入相于周周公居东复相 成王
山甫徂齐式
 遄其归或以三公居外复入为内诸侯所以出入均
 劳而内外之轻重不分也春秋以来郑武公入为周 (第 5a 页)
 夫惟考于先王设方伯之意与夫春秋霸主擅权之
 故以及于汉人刺史轻重之由可以论世变矣
 眉山孙氏曰或问周召相 成王
为左右岂置诸左右
 以为近辅如阿衡之左右商王傅说之辅相高宗邪 …… (第 31a 页)
 抑为左右丞相之官如秦之斯与去疾汉之勃与平
 也曰是皆不然王制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
 右曰二伯周召相 成王
为左右则为二伯者也何以
 明之乐记说大武之乐象武王之功五成而分周公
 左召公右是举其分陜之治也二公当 (第 31b 页)
分陜之日实
 为二伯以相武王及武王崩周公摄政行天子事则
 七年之中二伯之任宜乎其缺及 成王
即政周公复
 辟仍与召公同为二伯是以孔子书之曰 (第 31b 页)
成王
(第 31b 页)
 左右盖周公为东伯而召公为西伯也所以知其然
 者毕命载毕公代周公为太师为东伯可推以见也
  成王
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而太保率西
 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夫天
 子南面向明而治太 …… (第 32a 页)
 公羊并之以为一此其说既已不通又谓二伯为相
 而一相处乎内彼徒见周召分陜之时周公处乎内
 而召公处乎外所谓召伯之教明于南国是也周召
 相 成王
为左右之时召公处乎内而周公处乎外所
 谓周公初于新邑洛用告商王士是也遂立一定之
 论而曰一相处乎内殊 (第 33a 页)
 虽周王皆世禄也裳裳者华之诗作弃贤者之类绝
 功臣之世而世禄亡矣然周之制畿内之地有功者
 与之不令世有至于畿外之地则容或世嗣矣温畿
 内之邑也 成王
尝以封苏忿生矣襄王又以赐晋文 …… (第 22a 页)
 升龙而旒则以九固自有等杀也岂曰公之服与王
 同而得纯用之无所等伦于其间哉自成王命鲁公
 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而禘祀用衮冕为鲁礼之
 常 成王
之赐伯禽之受皆非也东迁之始晋武公之
 大夫请命于周而无衣之诗作始曰无衣七兮次曰 (第 34b 页)
 田野之荒芜则有责一不朝则黜其爵再则削其地

 三则六师移之则所以行黜陟与虞异矣自武王定
 殷之后盖尝巡守而告祭柴望矣祀四岳河海矣至
  成王
非无行人掸人之官以巡邦国而周官所载抚
 万邦巡侯甸以绥兆民则知圣王勤民切至如此非
 固曰游豫而已穆王 (第 2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