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器用類
列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醫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清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蔡氏沈曰殷盛也与五年再殷祭之殷同功宗功之
 尊显者盖功臣皆祭于大烝而勋劳之最尊显者则
 为之冠故谓之元祀周公教 成王
即命曰记功之尊
 显者以功作元祀矣又惟命之曰汝功臣受此褒赏 …… (第 3a 页)
    蕙田案疏谓周于烝祭祭功臣殷于烝尝皆
    祭功臣此亦无可考
 (郑氏锷曰王功者辅成王业勤劳王室辅幼孤以嗣/王者之绪明王道以 成王
者之治即是功而谓之勋)
 (勋有薰烝之义谓其功之大薰烝宇宙上达于王也/周公之有大勋劳是已国功者国尔忘 (第 4a 页)
 (刘氏彝曰法施于民者民赖其法成身者也以死勤/事者忠于国者弗顾其生义于君者弗惜其死祀之)
 (则忠义劝于天下矣以劳定国者夙夜劳瘁弼 成王/
业如伊尹之相汤升陑如吕望之鹰扬我武如周公)
 (之坐以待旦也能禦大灾者如洪水为灾而后土氏/能平五土怀 (第 2a 页)
 (乐祖例田祖/于理近之)
礼记郊特牲主先啬(注先啬若/神农者)
诗周颂载芟序春藉田而祈社稷也(疏载芟诗者春藉/田而祈社稷之乐)
(歌也谓 周公成王
太平之时王者于春时亲藉田以劝/农业又祈求社稷使获其年丰岁稔诗人述其丰熟之)
(事而为/此歌焉) …… (第 2a 页)
 帝社此于经无见特傅会诗序为之说

 明蒋氏德璟先农考诗载芟春藉田而祈社稷也正
 义曰 周公成王
太平之时王者亲耕藉田以劝农业
 又祈求社稷使获年丰岁稔故序本其多获所繇经
 则主说年丰不及藉社所以经 …… (第 3b 页)
 坛而已
礼记月令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
曰劳酒(注既耕而宴饮以劳群/臣也大寝路寝御侍也)
国语周语仲山父曰王治农于藉蒐于农隙耨穫亦于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冢宰藏帝藉之收于神仓祗
敬必饬(注帝藉所耕千亩也藏祭祀/之榖为神仓重粢盛之委也)

国语周语廪于藉东南种而藏之
周礼天官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
三百人(注王以孟春躬耕帝藉天子三推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庶人终于千亩庶人谓徒三百人)
 叶氏礼经会元耕藉田以教诸侯之孝周官言甸师
 帅属耕耨王藉以时入之岂特付之有司乎 成王

 于农亩无不躬亲其事诗人歌之一则曰曾孙来止
 二则曰曾孙来止 (第 15b 页)
成王
之于民田犹躬戾止况藉田
 乎甸师亦特言其职云尔案内宰王后帅六宫而生 (第 15b 页)
 周家建国自后稷以农事为务历世相传其君子则

 务稼穑之事其室家则躬织衽之勤如周公之告
 王
其见于诗有若七月皆言农桑之候也其见于书
 有曰无逸欲其知稼穑之艰难知小人之依也帝王
 相传心法之要端 (第 47b 页)
    蕙田案后王践阼临民体元居正典莫钜焉
    唐虞禅让受终告庙𩔖上帝秩百神巍乎尚
    已商书太甲元祀祗见厥祖 周成王
顾命康 …… (第 1a 页)
 乃未及改每以为憾今从朱子

纪元表己卯周武王十三年二月即天子位改祀曰年
(是年焦祝蓟陈杞齐鲁燕管蔡俱/始封 在位十九年子成王诵立) 丙戌成王元年(是/年)
(鲁公伯禽元年三年宋微子启卫康叔封元年八年蔡/仲胡元 九 唐侯叔虞元 在位三十七 子康王)
(钊/立)
书顾命
 (吕氏祖谦曰天子天下之共主也 成王
力疾临庙朝/而命之毕召受遗率诸侯而辅之所以公天位严大)
 (宝世称汉武帝拔霍光于宿卫托以幼孤为知人不 …… (第 14b 页)
 (入自端门万姓咸睹与天下共之也延入翼室为忧/居之宗示天下不可一日无统也唐穆敬文武以降)
 (阉寺执国命易主于宫掖而外庭犹不闻然后知/周家之制曲尽备豫虽一条一节亦不可废也)
 (范氏祖禹曰 成王
崩太子必在侧当是时/本在内特出而迎之所以显之于众也)
 (王氏樵曰初丧未为梁开/故以东夹室为恤宅之地 …… (第 16b 页)
    蕙田案此初即位而报告诸侯也

群公既皆听命相揖趋出王释冕反丧服
 (苏氏轼曰 成王
崩未葬君臣皆冕服礼与曰非礼也/谓之变礼可乎曰不可礼变于不得已嫂非溺终不)
 (援也三年之丧既成服释之 (第 24b 页)
而即吉无时而可者曰 成王
顾命不可以不传既传不可以丧服受也曰何)
 (为其不可也孔子曰将冠子未及期日而有齐衰大/功之丧则因丧服 …… (第 24b 页)
 代以来此礼不讲则始终之际殊草草矣
 叶氏梦得曰康王此举必有大不得已而然者盖成
 王初即位犹有三监殷民之变微周公天下未可知
 况不及 成王
周公者乎故召公权一时之宜而遽正 …… (第 25b 页)
 诸侯以为常礼则不可以为非礼亦不可传及后世
 卒不能夺康王之所为然后知此书之录于经非孔
 子不能权于道以尽万世之变也
 吕氏祖谦曰顾命 成王
所以正其终康王之诰康王
 所以正其始也舜除尧之丧格庙而咨四 (第 26a 页)
成王
(第 26a 页)
 嗣位也又篇曰闵予小子嗣王朝庙也郑注云嗣王

 者谓 成王
也除武王之丧将始即政朝于庙也则隆
 周令典焕炳经记体嫡居正莫若 (第 5a 页)
成王
又二汉由太
 子而嗣位者西京七主东都四帝其昭成哀和顺五
 君并皆谒庙文存汉史其惠景武明章六君前史不 (第 5a 页)
          右后夫人内宫之朝(附/)
诗大雅绵乃立皋门皋门有伉(傅王之郭门曰皋门皋/笺诸侯之宫外门曰)
(门朝门曰应门内有路门天子之宫加以库雉之疏明/堂位云库门天子皋门雉门天子应门是则名 曰库)

(雉制之如皋应鲁以周公之故 成王
特褒之使之制二/兼四则其馀诸侯不然矣襄十七年传宋人称皋门之)
(晰诸侯有皋门也诸侯法有皋应太王自为诸 (第 23a 页)
 (下曾孙/曰主)
曾孙维主酒醴维醹酌以大斗以祈黄耇黄耇台背以
引以翼寿考维祺以介景福
 (诗缉严氏粲曰述既射而复燕因以乞言也为之主/者 成王
也其酒醴皆醇厚矣遂以长柄大斗从大器)
 (中酌之于樽以为礼而求于黄耇之人谓乞言也兄/弟之中有老者焉古 (第 21a 页)
者燕饮于旅也语必因以求诲)
 (于老成人不徒为燕乐也大老告 成王
以善道引导/辅翼以成其德故自天佑 (第 21a 页)
成王
得寿考吉祥助其)
 (大福/也) (第 21a 页)
 为小功则已爵也又案大夫以上本无冠礼而玉藻

 记天子诸侯始冠之冠家语载 成王
冠颂及公侯冠
 礼左传载鲁襄公冠事国语载赵文子冠事然则诸
 侯冠礼始于夏末天子冠礼始于周初大夫冠礼其 …… (第 35a 页)
 始于周之季世乎孔颖达谓此记直云诸侯不云天
 子又下云天子之元子犹与士同则天子冠礼由来
 已久但无文以明之此臆说也家语言天子冠礼而
 直以 成王
之事实之且曰此周公之制也足徵其所
 自起矣惟其先有诸侯冠礼而后有天子冠礼故大 …… (第 35a 页)
          右仪礼士冠礼
家语冠颂邾隐公既即位将冠使大夫因孟懿子问礼
于孔子子曰其礼如世子之冠冠于阼者以著代也醮
于客位加其有成三加弥尊导喻其志冠而字之敬其
名也虽天子之元子犹士也其礼无变天下无生而贵
者故也行冠事必于祖庙以祼享之礼将之以金石之
乐节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示不敢擅也懿子曰天子
未冠即位长亦冠乎孔子曰古者王世子虽幼其即位

则尊为人君人君治成人之事者何冠之有懿子曰然
则诸侯之冠异天子与孔子曰君薨而世子主丧是亦
冠也已人君无所殊也懿子曰今邾君之冠非礼也孔
子曰诸侯之有冠礼也夏之末造也有自来矣今无讥
焉天子冠者武王崩 成王
年十有三而嗣立周公居冢
宰摄政以治天下明年夏六月既葬冠 (第 36b 页)
成王
而朝于祖
以见诸侯示有君也周公命祝雍作颂曰祝王辞达而
勿多也祝雍辞曰使王近于民远于年啬于时惠于财 …… (第 36b 页)
 加爵弁四加玄冕五加衮冕矣郊特牲言玄冠朱组
 缨天子之冠缁布缋緌诸侯之冠郑氏皆以为始冠
 之冠家语称 成王
冠祝雍辞曰去幼志服衮职而贾
 公彦孔颖达皆言天子当加衮冕则始终之所加与
 士异也家语曰王太子之冠亦拟 …… (第 40b 页)
 (杨氏复曰仪礼所存者惟士冠礼自士以上有大夫/诸侯天子冠礼见于家语冠颂大戴公冠与礼记特)
 (牲玉藻者虽遗文断缺不全而大概亦可考如赵文/子冠则大夫礼也鲁襄公邾隐公冠则诸侯礼也 周)
 (成王
冠则天子礼也大夫无冠礼古者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礼之有其冠也则服士服行士礼而已)
 (归氏有光天子诸侯 …… (第 41a 页)
 (也所谓因丧而冠也盖世子未命于天子故不言即/位而言主丧周氏不考于礼乃谓元子世子不当用)
 (士礼而引玉藻公符左传冠颂以补之殊不知玉藻/公符左传所云皆后世之失 成王
冠颂如诚有之意)
 (者周公欲王修德故因仍夏末之礼而使祝/雍作颂以勖之尔安可取以补仪礼之逸乎)
 盛 …… (第 42b 页)
 (朝天/子非)是也有谓诸侯大夫年未五十犹服士服行士
 礼至五十乃命所以无冠礼者此记与郊特牲所云
 是也此皆论其无者之据也言天子冠者冠颂记冠
  成王
之颂公冠云天子儗焉玉藻记天子之冠是也 …… (第 43b 页)
 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礼也又云一星终也十二
 年岁星一终又文王十五而生武王尚有兄伯邑考
 又金縢云王与大夫尽弁时 成王
十五而已著弁既
 已著弁则已冠矣是天子十二而冠与诸侯同又祭 …… (第 46a 页)
 也曲礼云二十曰弱冠是也
杜佑通典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左传曰冠而生子礼也
许慎五经异义曰春秋左氏传曰说岁星为年纪十二
而一周于天天道备故人君于十二可以冠自夏殷天
子皆十二而冠谯周五经然否论云古文尚书说武王

成王
年十三推武王以庚辰岁崩周公以壬午岁出
居东癸未岁反礼公冠记周公冠成王命史作祝辞告
是除丧冠也周公未反 (第 47a 页)
成王
冠弁开金縢之书时十六
矣是 (第 47a 页)
成王
十五周公冠之而后出也许慎五经异义云
武王崩后管蔡作乱周公出居东是岁大风王与大夫
冠弁开金縢之书 (第 47a 页)
成王
年十四是丧冠也者恐失矣案
礼传天子之年近则十二远则十五必冠矣
 陈氏礼书二十而冠士礼也天子诸侯则十二 (第 47a 页)
而冠

 故春秋传曰十二年谓一终一星终也国君十五而
 生子冠而生子礼也考之经传文王十三生伯邑考
  成王
十五而弁则十二而冠可知荀卿曰天子诸侯
 十九而冠失之矣小记曰大夫冠而不为殇则大夫
 不待五十而爵者亦 (第 47b 页)
 吕范诸公入侍经筵闻伊川讲说相与叹曰真侍讲

 也
 程颐论经筵第一劄子臣伏观自古人君守成而致
 盛治者莫如 周成王
(第 33b 页)
成王
之所以成德由周公之辅
 养昔者周公辅 (第 33b 页)
成王
幼而习之所见必正事所闻必
 正言左右前后皆正人故习与智长化与心成今士
 大夫家善教子弟者亦必延明德端 (第 33b 页)
 (诸子其教则大胥小胥由此观之列国之子与在周/行者同卫王宫同入成均同隶学士之版于斯取才)
 (焉而用之曾何内外之辨传言鲁公之子伯禽卫康/叔之子牟齐太公之子伋俱事 成王
而宣王欲得国)
 (子之能训导诸侯者樊穆仲以鲁侯对略可观矣犹/以为未广也则乡党有宾贤邦国有贡士是谓俊 (第 10a 页)
 (涉世十年则天道一周而/衰惫不能不异于前尔)
诗豳风七月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傅春酒冻醪也眉寿/豪眉也 笺介助也)
(穫稻酿酒助/其养老之具)
大雅行苇曾孙维主酒醴维醹酌以大斗以祈黄耇(笺/祈)
(告也 成王
有醇厚之酒醴以大斗酌而尝之而美故以/告黄耇之人徵而养之也 疏郑以此章始告老人下) (第 16b 页)
 (吕氏祖谦曰巡守之礼唐虞五载一巡守周却十二/年何故盖周时文治渐成礼文渐备所以十二年方)
 (举巡守之事此是 成/王
知时变识会通处)
    蕙田案巡守与殷国乃两事非一事盖十二
    年一巡守者其常也或十二年之期已 …… (第 7a 页)
曰同时见殷/见不云年限时见曰会何必不是再朝而会乎殷见曰)
(同何必不是再会而盟乎周公制礼/若无此法岂 成王
谬言叔向妄说也)
 (朱氏升曰案此篇与今周礼不同此言六年五服一/朝而周礼六服诸侯有一岁一见者二岁一见 …… (第 9a 页)
 八月西巡十一月北巡而崔灵恩乃以为一年巡一
 岳何所据耶古帝王之巡狩所以省方观民初非游
 适然舜之时五载仅能一行至 周成王
则又不能如
 舜至于十二年乃一行之又必止以四岳为底止之
 地盖虽一本于忧民之心而尚恐有烦民之事故出 …… (第 14b 页)
 又道于河以周四岳凡以敷天之下莫不有望于我
 故聚而朝之方岳之下以答其意耳
 (曹氏曰时迈为武王巡/守之颂则般颂 成王
矣)
    蕙田案以上巡狩柴望
周礼天官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设车宫
辕门为坛壝宫棘门为帷宫 …… (第 27b 页)
    亦见史记秦本纪今存其略不详及

 竹书纪年宣王八年巡狩东都
 朱子诗车攻集傅 周公相成王
营洛邑为东都以朝
 诸侯周室既衰久废其礼至于宣王内修政事外攘
 夷狄复文武之境土修车马备器械复会诸侯 (第 36a 页)

迁阏伯于商丘主辰(注主祀辰星/辰大火也)商人是因故辰为商
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及 成王

灭唐而封太叔焉故参为晋星
昭公十七年左氏传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其星为
大水(注卫星营室/营室水也) (第 6b 页)
 胡氏渭曰冀州为中土古轩辕陶唐有虞夏后殷人
 所都及实沈台骀孤竹之封皆在焉春秋时可考者
 晋(古实沈之虚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及 周成王/
灭之以封弟叔虞为唐侯至子燮改名曰晋)
 霍冀黎(书西伯戡黎即/此今为黎城县)扬郇(或作/荀)贾沈姒 …… (第 37b 页)
 锥指传曰东北据海西南距岱颜氏(师/古)曰岱即太山

 也渭案 成王
赐太公履曰东至于海季札闻齐音曰
 表东海者其太公乎齐湣王谓张仪曰齐僻陋隐居
 东海之上是东据海也而传 (第 50b 页)
 之使平而浮磬愈不可问矣
淮夷蠙珠暨鱼
 胡氏渭曰淮南北近海之地皆为淮夷书序曰武王
 崩三监及淮夷叛又曰 成王
东伐淮夷遂践奄费誓 (第 9a 页)
          右商九有

周礼天官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注建立也周/公居摄而作)
(六典之礼谓之周礼营邑于土中七年致政 成王
使居/雒邑治天下司徒职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
(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两之所会也阴阳之/所 …… (第 14a 页)
 (鄙顾詹有河粤阳雒伊母远天室营周居于雒邑而/后去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综其实不)
 (然武王营之 成王
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周书度邑曰武王问太公曰吾将因有夏之居)
 (南望过于三涂/北詹望于有 (第 45a 页)
河) 周公相成王
以酆镐偏处西方乃使
 召公卜居洛水之阳以即土中遂筑新邑营定九 …… (第 45a 页)
 (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注今洛阳也将定下都迁殷/顽民故并卜之周语灵王二十二年谷洛斗将毁王)
 (宫韦昭曰洛水在王城南谷水在王城北东入于瀍/娄敬曰 成王
营成周都洛以为天下中诸侯四方纳)
 (贡职道里钧矣吕氏曰孔子序洛诺曰周公往营成/周则成周乃东都总名河 …… (第 45b 页)
 (周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会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釐大臣所居治事之地周人朝夕受事习见既久)
 (遂独指以为成周/矣通典郏鄏陌名) 成王
既卜营洛邑建明堂朝诸侯
 复还酆鄗故书序曰还归在丰(归于/宗周)至懿王徙犬邱
 (秦谓之/废邱)今京 …… (第 46a 页)
 (不可包大苟成周信为下都之名则凡书之言洛皆/谓之成周是以下都之名而包王城其不可信一也)
 (左氏未尝有敬王自王城迁成周之明文第言子朝/既逐王入于成周而已敬王请城成周之辞亦谓 成)
 (王
合诸侯城成周以为东都则成周/者洛邑之总名明矣其不可信二也)至赧王又徙居
 西周(吕氏曰平王东迁之后所 …… (第 47a 页)
 (今西安府咸阳县东二十一里安陵城是文王迁丰/今西安府附郭长安县西北灵台乡丰水上武王徙)
 (都镐今长安县西北十八里昆明池北镐陂是郑康/成曰丰邑在丰水西镐京在丰水东相去盖二十五)
 (里 成王
营洛邑名曰东周今河南府治是至懿王徙/犬邱今西安府兴平县东南十里槐里城是平王避)
 (犬戎之难东迁/于 (第 48a 页)
 棼(庄八年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邱杜注齐地即/薄姑一名蒲姑乐安博昌县北有薄姑城周成王)
 (时薄姑与四国作乱 成王
灭之以益太公之封后/胡公徙都于此在今青州府博兴县东北十五里)
 阜(庄九年管仲诸囚鲍叔受之及堂阜而 …… (第 25a 页)
 (此/)华泉(成二年战鞍传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华/泉华不注山下之泉水也在济南府城北)
 晋都绛(今为山西平阳府之翼城县 成王
封叔虞于/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今太原府之太原县)
 (四世至成侯南徙曲沃又五世至穆侯复迁于绛亦/曰翼自 …… (第 30a 页)
 (时所都也昭元年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不相能日寻干戈帝迁实沈于大夏主)
 (参唐人是因及 成王
灭唐而封太叔故参为晋星杜/注大夏晋阳也曰大夏曰太原曰大卤曰夏墟曰唐)
 (曰晋曰鄂左传所称凡七名皆指 (第 31a 页)
  体国经野
 顾氏栋高春秋大事表宋都商丘(陶唐氏迁阏伯于/商丘即此今为河)
 (南归德府之商丘县初 成王
既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国号宋亦曰商昭八年鲁蒐于红革车千乘自)
 (根牟至于商卫释例曰商宋一地是也按 …… (第 1a 页)
 (春仍谓之郢即今江南凤阳府/之寿州又三世至负刍而亡)丹阳为楚故都(在今/湖广)
 (归州东南七里北枕大江亦曰秭归史记 周成王
封/熊绎于楚居丹阳章怀太子曰丹阳在秭归东南袁)
 (崧谓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秭归又枝/江亦名 (第 21a 页)
 海在今昌黎县西北亦是当日辟纣处去其国都不
 远通志以居北海为潍县者亦误
 毕郢毕郢曰毕原实有二处在渭水南之毕原一名
 毕郢周文王墓在焉周公薨 成王
葬于毕史称毕在
 镐东南杜中地迫终南韩愈南山诗前寻径杜墅坌 (第 4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