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器用類
列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醫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清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世而莫敢或违故有天下者祀以为报所以重民之
 生也以死勤事者忠于国者弗顾其生义于君者弗
 惜其死祀之则忠义劝于天下矣以劳定国者夙夜
 劳瘁弼 成王
业如伊尹之相汤升陑如吕望之鹰扬
 我武如周公之坐以待旦也能禦大灾者如鸿水为 (第 37b 页)
 如是而后为至古者能事神然后为祝神降之然后
 为巫巫祝尚欲与神明交况与祭者哉清庙之诗曰
 于穆清庙肃雍显相言助祭者率 成王
于穆之德而
 行之莫不肃雍而又至于显相其祀事则其能交神 (第 35b 页)
 铭功德亦于鼎可乎夫图神奸者所以示人而铭功
 德者亦以示人则其于鼎也宜矣
昔者周公旦有勋劳于天下周公既没 成王
康王追念
周公之所以勋劳者而欲尊鲁故赐之以重祭外祭则
郊社是也内祭则大尝禘是也夫大尝禘升歌清庙下 …… (第 26a 页)
 又用八人合而为六十四焉则重卦之象也自诸侯
 而下则取隆杀以两而已言舞大夏如此则大武可
 知康周公者康犹褒之也命之者 成王
尔而上兼言
 康王者岂 (第 28b 页)
成王
之志而康王又能继之曲礼曰外 …… (第 28b 页)
 郊社为外祭何也以天地为大故郊对社不可以内
 外言其事以神人为别故尝禘对郊社或可以内外
 言其祭焉
 山阴陆氏曰言康王嫌独 成王
之意以明周公用天
 子礼乐为宜故赐之以重祭据此成康视公与祖考
 无异公亦何嫌于彼哉大尝禘言禘在下著非 (第 29a 页)
 孔氏曰此篇子夏之问大略有二从此至施于孙子
 问民之父母之事自三王之德以下问德何以参于
 天地以终篇末此诗大雅泂酌之篇谓 成王
行乐易
 之德为民之父母也五至三无通幽达微观微知著
 豫见祸害使民免罹故为民之父母然四方有福亦
 先 (第 2a 页)
 者厚其福舜禹是也恶者厚其毒桀纣是也已德自
 能丰殖天则因而培益之无德自取倾危天则因而
 覆败之所引诗大雅嘉乐之篇美 成王
之诗嘉善也
  (第 40a 页)
成王
宪宪然有令善之德宜民谓宜养万民宜人
 谓宜官人故天乃保安佑助命为天子又申重福之
 记者引證大德必受命 (第 40a 页)
 之辨也唯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飨帝一德
 也飨亲一心也要不过乎物而已其于庆赏刑威乎
 何有故曰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
 掌乎 成王
自谓予冲子夙夜毖祀此迓衡之要道也
  又曰祭祀之义非精义不足以究其说非体道不
 足以致其义盖唯圣人为 …… (第 21b 页)
 志伐之然而志未果而终武王能仗大义诛残贼救
 涂炭之苦解倒悬之急以承文王之志岂非善继志
 者也文王有文德创王基周公能辅相 成王
制礼作
 乐以述成文王之业岂非善述人之事欤以天子之
 尊莫之与抗然上知报天之功下知报地之力中知
 事 (第 30a 页)
 有德而无位当听夫天之所为盖己之所为者性也

 天之所为者命也性之尽则居位而改作若帝王礼
 乐不相沿袭而不为妄命之听则若大舜有天子之
 荐周公相 成王
之治有所改作而不为僭斯又夫子
 言外之意
玉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
不信不信民弗从 (第 13a 页)
 君而己以是事君而得君者义也以是事君而不得
 君者则有命存焉古之人有行之者舜禹文王周公
 而已盖舜之事尧禹之事舜文王之事纣周公之事
  成王
有君民之大德又有事君之小心故也前曰庇
 民者止足以覆物君民者又足以命物若舜禹之受 (第 31b 页)
 孔氏曰自此至不胜其文更广明仁道又显尊亲之

 异并论虞夏商周质文不等引诗大雅泂酌戒 成王
 
之诗凯乐也弟易也言有仁行可为民父母也孔子
 既引诗又释凯弟之义强教谓使人自强不息弟谓
 以逊弟化民民 (第 1b 页)
 孔氏曰此一节明好贤恶恶赏罚得中则为民所信
 缁衣诗郑风美桓公武公诗巷伯刺幽王之诗渎滥
 也愿悫也末所引诗大雅文王之篇諌 成王
之诗 …… (第 4a 页)
 命命当作灵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
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岂必尽仁诗云赫赫师
尹民具尔瞻甫刑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大雅曰 成王

之孚下土之式
 郑氏曰不从其令言民化行不拘于言甚者甚于君
 也民之从君如景逐表遂犹达也言百姓效禹为仁 …… (第 10b 页)
 百姓之尽仁以禹好仁故民从而仁尔赫赫师尹民
 具尔瞻者言民无恒心瞻视上之所为以为之法而
 已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者上好善则民皆蒙赖其善
 也 成王
之孚下土之式成就王道所以信于天下则
 天下莫敢不信以为法也三者引取诗书之言皆以
 證上之人所好下视之 (第 12a 页)
 由也偾犹覆败也民从之言民化君行也君若好货
 而禁民淫于财利不能止也有于己谓有仁让也无
 于己谓无贪戾也
 孔氏曰此一节覆明前经治国齐家之事 成王
戒康
 叔治民如保赤子爱之甚也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
 言爱赤子者内心精诚求赤子之嗜欲虽不能正中 …… (第 11a 页)
 善行不可得也引周南桃夭之篇夭夭少壮蓁蓁茂

 盛喻妇人也之子是子也归嫁也宜其家人宜其夫
 家之人也又引小雅蓼萧之篇言 成王
有德兄弟相
 善相宜也引曹风鸤鸠之篇忒差也言威仪不差则
 可以正四方之国
 河南程氏曰今夫赤子未能言 …… (第 12a 页)
 之君上也前谓在己之前后谓在己之后左右谓与

 已平敌或在己右或在己左举一隅馀可知也引小
 雅南山有台美 成王
之诗言以已化民从民所欲则
 可为民父母只语辞也上言恕己待民此经言己须
 戒慎引诗小雅节南山之篇节高峻 (第 26a 页)
 年左传云国君十五而生子冠而生子礼也又云一

 星终也十二年岁星一终又文王十五而生武王尚
 有兄伯邑考又金縢云王与大夫尽弁时 成王
十五
 而已著弁既己著弁则己冠矣是天子十二而冠与
 诸侯同又祭法云王下祭殇五若不早冠何因下祭
 五等 (第 1b 页)
 之也昭九年云伯父惠公又云我在伯父犹衣服之
 有冠冕以晋为州牧又为二伯也周公分陜为二伯
 诗称王曰叔父者 成王
以本亲命之也晋文侯仇为 …… (第 13b 页)
 之为二伯者是也国差小而爵差卑则以侯称之为
 九州之牧者是也因其国与爵与为伯叔之称所以
 皆称父者假以 成王
言之当时诸侯所谓文之昭也
 则其诸父也齐王舅也于周世为婚姻称父云者皆
 本其始封而言称舅云者本其婚姻 (第 15a 页)
 则在所督不敬者在所削不孝者在所绌此人臣所

 以谨常祀而无渎礼也春秋传曰不可以閒 成王

 公之命祀盖以此也
 案有举有废乃先圣王釐正祀典其去取为万不可
 易之法故不敢妄为举废两有字中有 (第 24b 页)
 上帝非巡守之所至则无造祭巡守于其将出则类
 上帝于其所至则造上帝大师于其将出亦类上帝
 于其所至特祃于所征之地而已昔武王伐纣既事
 而退柴于 上帝成王
营洛位成之后用牲于郊牛二
 此盖类礼也何则书于舜之既受命则类乎上帝汤 (第 39b 页)
 侯之国者盖方伯长于诸侯三监监方伯即所以监
 诸侯其实一也以其监方伯故其禄取之于方伯之
 地焉 王氏炎曰昔管叔蔡叔霍叔为三监于殷
 王
既杀武庚以其地付康叔兼治之谓之孟侯则为
 诸侯之长成王使之劼毖其民且曰矧惟若畴圻父
 薄违农父若保宏 (第 50b 页)
  适子然后名世子此篇主于世子之事而文王之为
  世子可为后世法故冠之于首且以名篇 王氏炎
  曰首言文王为世子之事故以武王 成王
为世子事 (第 1b 页)
  继之 成王
幼周公辅导有道故以教世子之法继之
  世子当贵亲当敬老故以待宗族养老继之而终以
  世子之记见文王之 …… (第 2a 页)
 为之辞而不究其理读记者信其说而莫之敢议也
 案注家谓文王年十五生武王而武王尚有兄伯邑
 考文王生子不太早与武王九十三乃终而 成王

 幼不能涖阼武王生子不太晚与且文王十五生武
 王文王薨年武王已八十三又十三年大会孟津伐
 纣则九 …… (第 7a 页)
 地相通者正不得以荒幻之说杂之也 成王
幼不能涖阼周公相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
欲令 (第 8a 页)
成王
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也 (第 8a 页)
成王
有过则挞
伯禽所以示 (第 8a 页)
成王
世子之道也(相去声治令皆/平声长上声)
 正义郑氏康成曰践履也代 (第 8a 页)
成王
履阼阶摄王位治
 天下也抗犹举也谓举以世子之法使与成王居而
 学之以 (第 8a 页)
成王
之过挞伯禽则足以感喻焉 孔氏颖
 达曰举世子之法于伯禽欲令 (第 8a 页)
成王
观而法之使知
 父子君臣长幼之道 (第 8a 页)
成王
法效伯禽不能备具而 (第 8a 页)
 有过失则笞挞伯禽责其不能以礼教 成王
也 方
 氏悫曰于伯禽言法于 (第 8b 页)
成王
言道法下之所守道上
 之所揆 马氏睎孟曰 (第 8b 页)
成王
幼不能行人君之事则
 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礼之常也 (第 8b 页)
成王
虽有君道不
 能涖阼则犹未离乎世子故抗世子法于伯禽 (第 8b 页)

 王
知世子之道礼之权也 刘氏彝曰伯禽行世子
 事父之礼于周公以观化成王其挞伯禽用以 (第 8b 页)

 王
之愧耻也 …… (第 8b 页)
 通论许氏曰世子之道于职则子于位则臣于齿则
 幼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
 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成王
既即天子位为人
 君而为子为臣为幼之道皆未闻周公以辅相之职
 处师保之位可无术以处此乎是以抗世子法于 …… (第 9a 页)
 善而师保之职亦不劳而举矣大臣格君心之非其
 周公之谓乎
 存疑郑氏康成曰涖视也不能视阼阶行人君之事
  方氏悫曰涖言以位临之践言以足履之 成王

 也故于阼曰涖周公相之而已故于阼曰践此轻重
 之别也(案践阼者谓 (第 9b 页)
成王
不能涖阼周公相王践之/也孟子践天子位以为天子言与涖字何别) (第 9b 页)
 (方氏强/为之说)
文王之为世子也
 正义郑氏康成曰题上事
 存异孔氏颖达曰武王 成王
之为世子皆法文王故
 以文王之为世子结之陈氏浩曰见伯禽所行乃
 文王为诸侯世子之礼非王世子之礼
 案 …… (第 10a 页)
 傅之官此四辅三公之所以不必备而惟其人也或
 谓君子谓人君之子或谓君子谓能君国子民皆非
仲尼曰昔者周公摄政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所
以善 成王
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
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优为之(于依注/作迂) …… (第 40b 页)
 (于是语词迂为回/远故读于为迂) 孔氏颖达曰此以下是第四节
  刘氏彝曰以世子法教世子直道也今举世子法
 于伯禽以教 成王
则曲矣盖人臣杀身为国犹尚为
 之况不过迂曲其身之所行以成其君之德乎宜乎
 公优为之 陈氏祥道曰于曲也 …… (第 41a 页)
 (逸乐是于身有优/饶于德又广大也)
是故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
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成王
幼不能涖阼以为世
子则无为也是故抗世子法于伯禽使之与成王居欲
令成玉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义也
 正义郑 (第 41b 页)
氏康成曰使伯禽学此礼于 成王
侧 孔氏
 颖达曰凡教世子之法必须对 (第 41b 页)
成王
既无父若以 (第 41b 页)
  成王
为世子时则无为世子之处故抗世子法于伯
 禽使伯禽与成王居令 (第 42a 页)
成王
学之知父子君臣之义
 也 吴氏澄曰此引夫子之言以證上文所记之事
  朱氏申曰知事父之道则知为父之道知 …… (第 42a 页)
 存疑郑氏康成曰以为世子若为世子时也(孔疏以/实则不)

 (为世/子也) 吴氏澄曰按此篇周公教 成王
可谓曲尽但
 稽之事实武王 (第 42b 页)
成王
幼管蔡流言殷人谋畔其时
 周公即出居东伯禽亦就封而征徐戎其后周公三
 年而归即相成王东征安得有伯禽同 …… (第 42b 页)
 王在时周公使伯禽与成王同学令观伯禽所学而
 效之记者误传为武王崩后事乎
 案武王而在则直行世子法于 成王
耳安用迂曲而
 抗世子法于伯禽此必武王初崩周公即用此法太 …… (第 42b 页)
 君陈与吕伋王孙牟辈与成王游处元年之冬周公
 以流言辟居东都而太公召公固为师保伯禽辈日
 在左右抗世子法原未变也明年秋感风雷变而公
 还则 成王
已悔悟矣至五年迁奄而伯禽出封于鲁
 则 (第 43a 页)
成王
德器已成吴氏所疑不为无见而于事实究
 考之未悉也
君之于世子也亲则父也尊则君也有父之亲有君之 …… (第 43a 页)
 存异陆氏佃曰此萹始曰周公相践阼而治次曰周
 公摄政践阼而治卒曰周公践阼则周公践位久愈
 益不疑(案此亦仍孔疏 成王
年十二周/公摄政年十五周公居摄之误)
 案文王之为世子为第一章当以仲尼曰昔者周公
 以下为第二章承上 (第 46a 页)
成王
幼而以仲尼言證之也凡 (第 46a 页)
 其君可也有周公之功则用郊不亦宜乎
 辨正张子曰鲁之郊禘非礼夫子已明言之杞宋则
 为其二王之后也鲁用天子礼乐必是 成王
不敢臣
 周公故以二王之后待鲁然非周公之意也以 (第 2b 页)
成王
 
尊德乐道之心则善矣伯禽不当受也其后家臣僭
 大夫三桓僭鲁鲁僭天子已启其阶 程子曰周公
 之功固大矣皆 (第 2b 页)
臣子之分所当为鲁安得独用天子

 礼乐哉 成王
之赐伯禽之受皆非礼也其因袭之弊
 遂使季氏僭八佾三家僭雍彻故仲尼讥之 林氏
 之奇曰春秋书郊先儒无得 …… (第 3a 页)
 禘郊以祖配天其义甚重鲁侯国安得有郊周成王

 时礼典未坏安得以赐鲁吕览载鲁惠公使宰请郊
 庙之礼于天子天子使史角往止之使 成王
之世而
 鲁已郊惠公奚请惠公之请殆由平王以下也圣人
 观周道而伤幽厉论郊禘而衰周公其义甚明注疏
 殊 …… (第 4a 页)
 之伤而独于僖后数数书之耶则鲁郊断非周公之

 旧夫子所以叹之
 案鲁之郊禘明堂位谓 成王
赐祭统谓 (第 4b 页)
成王
康王赐
 或曰 (第 4b 页)
成王
或曰康王则出于传闻附会可知此篇直
 指为非礼叹为周公之衰而疏反谓鲁合郊禘何其
 蔽也鲁之僭礼先儒多归 (第 4b 页)
罪于 成王
伯禽独蒋氏归
 罪惠公郝氏归罪僖公为得其实但细案之有王所
 赐者有鲁自僭者不可不辨也 (第 4b 页)
成王
之赐以康周公
 惟禘祭耳而鲁之禘亦与天子之禘不同天子之禘 …… (第 4b 页)
 以配之义则异鲁颂言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亦鲁人

 以后稷为远祖而誇之非祈谷之本义也况祈谷之
 郊诗于僖公始言之春秋于僖公始书之其非出于
  成王
之赐更为明著即禘礼祀公所用者诗言白牡
 用殷天子礼也祭统言八佾以舞大夏用夏天子乐
 也明堂位言殷之玉 …… (第 5b 页)
 朱干玉戚为僭耳馀皆惠僖以下为之也吕览言鲁
 使宰让如周请郊禘礼王使史角谕止之惠公怒执
 王使则惠公之罪甚于楚之问鼎晋之请隧矣安得
 以为 成王
伯禽罪而反失出惠与僖乎郑氏于凡周
 礼无考者悉以鲁礼实之曰鲁礼即王礼也坚执郊 …… (第 6a 页)
 服大裘不服衮之说于礼记王被衮以象天则曰此
 王鲁君也赵匡释鲁禘以周礼推之曰周禘追后稷
 所自出为帝喾鲁必追周公所自出而祭文王似此
 附会而 成王
伯禽遂为败法乱纪之首矣商沃丁八
 年伊尹薨沃丁祀以天子礼 (第 6b 页)
成王
以禘礼祀公亦犹
 行先代之道也但因此赐而僭端以开篇首称 (第 6b 页)
成王
 
谨于礼且有此失况不谨者哉
祝嘏莫敢易其常古是谓大假 (第 6b 页)
 则终身不得为诸侯天子乎此理之必不然者也
 徐氏师曾曰朱子谓元子世子不当用士礼引玉藻公符
 左传冠颂以补之不知玉藻公符左传所云皆后世
 之失 成王
冠颂如诚有之意者周公欲脩德故因仍 (第 7a 页)
  为周公生践天子位建不世之功殁用天子礼乐
  备历代之制故鲁以侯国而用王礼周公故也殊
  不知周公辅王以践阼未尝自践阼也鲁用郊禘
  其为 成王
所赐及后所僭者考诸经传自明此必
  周末鲁陋儒为之或以为马融所增但郑亲受业 …… (第 2a 页)
 阳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其说盖有所传然也何则
  听朔必于明堂而玉藻曰听朔于南门之外则在
  国之南可知 成王
之朝诸侯四夷之君咸列四门
  之外而朝寝之间有是制乎则在国之外可知郑
  康成谓明堂太庙路寝异实同制 …… (第 5b 页)
 存异郑氏康成曰周公摄王位以明堂之礼朝诸侯
 也不于宗庙辟王也(孔疏案觐礼诸侯受次于庙门/外觐在庙今在明堂故云辟王)
 (谓辟 成/王
也)天子周公也
 辨正陈氏祥道曰 (第 9a 页)
成王
宅忧周公位冢宰而百官总
 已以听焉及既成洛邑辅 (第 9a 页)
成王
以朝诸侯乃率以祀
 文王则朝不在庙而在明堂可知也若曰周公代之
 而受朝则误矣代之之说始于荀卿盛于汉儒 …… (第 9a 页)
 以复子明辟为还政之事以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为还政之时是皆不知书者也 吴氏澄曰考之书
 周公相 成王
伐奄而归四国多方之诸侯皆至宗庙
 周公代 (第 9b 页)
成王
诰诸侯而有多方之书盖成王之三年
 也及成王七年之三月周公制礼作乐之事备乃会
 侯甸男采卫五服之诸侯营 …… (第 9b 页)
 卑故就尊严之处以朝之 吴氏澄曰此总结上文

 因释明字之义
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是以周公相武王以
伐纣武王崩 成王
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
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相息/亮反)
 (量徐/音亮) …… (第 17a 页)
 四方之政行焉者此也

 存疑孔氏颖达曰家语云武王崩 成王
年十三郑康
 成以为年十岁 又曰周公摄政三年天下太平六
 年而始制礼作乐书传云周公将制礼作乐优游三 …… (第 18a 页)
 暇与政而乃有三年太平之说乎至营洛为立国要
 计如力役犹至说则特以是姑试民心而已不足信
 也
七年致政于 成王
(第 18b 页)
成王
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
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
周公以天子之礼乐
 正义郑氏康 …… (第 18b 页)
 (禽归鲁公羊文十三/年传曰周公不之鲁) 孔氏颖达曰自此以下皆为

 周公有勋劳之事故 成王
特赐鲁家用天子之礼兼
 四代服器 方氏悫曰诗言锡之山川土田附庸以
 其出于非常故特曰锡焉诗言俾侯于鲁 …… (第 19b 页)
 周为秋故诗曰秋而载尝而祭统亦言大尝禘也郑

 必以鲁为王礼而并改郊特牲之周为鲁已非正据
 且鲁之郊必非 成王
赐也 (第 26b 页)
成王
之赐以尊周公郊配
 以稷不配以公于尊公何与春秋隐桓庄闵无书郊
 者若果王赐何历数公不一举与诗明言庄公 …… (第 26b 页)
 之郁鬯郁人掌之天子赐诸侯以圭瓒则诸侯可用

 郁鬯宣王尝以圭瓒秬鬯二卣赐召虎周公在东都
 曰 成王
尝以秬鬯二卣命周公禋于文王武王则秬
 鬯圭瓒鲁公必受此赐无疑凡灌天子诸侯用圭瓒
 后夫人用璋瓒故郁尊 …… (第 30b 页)
 亢以其安则读康郑陆二义俱可通并存之 又案

 此以上极言周公功之大而 成王
报礼之隆然即其
 所言细覈之则周公庙所用皆前代天子之礼乐其
 与周同者皆降王礼一等则当时所僭亦微矣不 (第 4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