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器用類
列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醫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清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右四方坎坛
曲礼天子祭四方岁遍诸侯方祀岁遍(注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于四)
(郊也勾芒在东祝融后土在南蓐收在西玄冥在北诗/云来方禋祀来方者各祭其方之官而已 疏此经直)
(言祭四方知非祭五天帝于四方者以上云祭天地则/五帝在其中矣故知非天帝也案宗伯云副辜祭四方)
(百物知此方祀非四方百物者以此文在山川五祀之/上与大宗伯血祭社稷五祀五岳五祀在五岳之上此)
(四方亦在山川之上故知是五官之神云祝融后土在/南者郑意以为黎兼为后土土位在南方故知祝融后)
(土在南引诗云来方禋祀者是小雅大田之诗以刺幽/王之无道追论 成王 之太平时和年丰至秋报祭招来)
(四方之神禋洁祭祀引之者證四方之义也诸侯方祀/者诸侯既不得祭天地又不得 …… (第 4a 页)
(以此句兼祈报言又或谓专指秋报言皆于诗意未/合诗为闵此时不雨而言何远及前岁报赛之事乎)
小雅大田来方禋祀(笺云 成王 之来则又禋祀四方之/神祈报焉 疏此以田事为主 (第 8b 页)
成)
(王 出观民事因即祭祀故 (第 8b 页)
成王 之来则又禋祀四方/之神祈报焉对出观为文也此出观之祭则祭当在秋) (第 8b 页)
曲礼天子祭四方岁遍诸侯方祀岁遍(注祭四方谓祭/五官之神于四)
(郊也勾芒在东祝融后土在南蓐收在西玄冥在北诗/云来方禋祀来方者各祭其方之官而已 疏此经直)
(言祭四方知非祭五天帝于四方者以上云祭天地则/五帝在其中矣故知非天帝也案宗伯云副辜祭四方)
(百物知此方祀非四方百物者以此文在山川五祀之/上与大宗伯血祭社稷五祀五岳五祀在五岳之上此)
(四方亦在山川之上故知是五官之神云祝融后土在/南者郑意以为黎兼为后土土位在南方故知祝融后)
(土在南引诗云来方禋祀者是小雅大田之诗以刺幽/王之无道追论 成王 之太平时和年丰至秋报祭招来)
(四方之神禋洁祭祀引之者證四方之义也诸侯方祀/者诸侯既不得祭天地又不得 …… (第 4a 页)
(以此句兼祈报言又或谓专指秋报言皆于诗意未/合诗为闵此时不雨而言何远及前岁报赛之事乎)
小雅大田来方禋祀(笺云 成王 之来则又禋祀四方之/神祈报焉 疏此以田事为主 (第 8b 页)
成)
(王 出观民事因即祭祀故 (第 8b 页)
成王 之来则又禋祀四方/之神祈报焉对出观为文也此出观之祭则祭当在秋) (第 8b 页)
宗汤后世子孙乃以汤为受命之祖诗曰衎我烈祖
是也又其后殷有三宗祖甲曰太宗太戊曰中宗武
丁曰高宗亦有德而可宗周公作无逸举殷三宗以
戒 成王 然则三宗亦为不毁之庙也
何氏楷曰孔丛子论书篇云维高宗报上甲微定公
问曰此何谓也孔子对曰此谓亲尽庙 …… (第 26a 页)
年制礼七庙亦已有见数文王为祖武王为祢祖非
远庙也周官掌宗庙而职曰守祧周公不称祖祢为
远祧也当须逆数成然后庙得别出不可于 成王 之
代以文武逆云为迁主所藏矣
王氏应麟曰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疏有
德之王则列为祖宗虽七庙 …… (第 41b 页)
(亲庙四亲亲也亲尽而迭毁亲疏之杀示有终也周/之所以有七庙者以后稷始封文王武王受命而王)
(是以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非有后稷始封文武/受命之功者皆当亲尽而毁 成王 成二圣之业制礼)
(作乐功德茂盛庙犹不世以行为谥而已又曰/祖宗之庙世世不毁继祖而下五世而迭毁)
…… (第 44b 页)
宗变也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故于殷太
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周公为毋逸之
戒举殷三宗以劝 成王 由是言之宗无数也然则所
以劝帝者之功德博矣或说天子五庙无见文或言 …… (第 45a 页)
为五庙而祧者藏于太祖之庙至穆王时则文王亲
尽当祧而以有功当宗故别立一庙于西北而谓之
文世室于是 成王 迁昭王祔而为六庙矣至共王时 …… (第 46a 页)
(伯禽有文德世世不毁其室故云文世室武世室者/伯禽玄孙武公有武德其庙亦不毁故云武世室案)
(记礼者之意谓周有文王世室武王世室 成王 赐鲁/以天子礼乐故鲁有伯禽及武公之庙得以象文王)
(武王不毁之庙也后儒因明堂位之文遂以为周有/文世 (第 53a 页)
是也又其后殷有三宗祖甲曰太宗太戊曰中宗武
丁曰高宗亦有德而可宗周公作无逸举殷三宗以
戒 成王 然则三宗亦为不毁之庙也
何氏楷曰孔丛子论书篇云维高宗报上甲微定公
问曰此何谓也孔子对曰此谓亲尽庙 …… (第 26a 页)
年制礼七庙亦已有见数文王为祖武王为祢祖非
远庙也周官掌宗庙而职曰守祧周公不称祖祢为
远祧也当须逆数成然后庙得别出不可于 成王 之
代以文武逆云为迁主所藏矣
王氏应麟曰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疏有
德之王则列为祖宗虽七庙 …… (第 41b 页)
(亲庙四亲亲也亲尽而迭毁亲疏之杀示有终也周/之所以有七庙者以后稷始封文王武王受命而王)
(是以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非有后稷始封文武/受命之功者皆当亲尽而毁 成王 成二圣之业制礼)
(作乐功德茂盛庙犹不世以行为谥而已又曰/祖宗之庙世世不毁继祖而下五世而迭毁)
…… (第 44b 页)
宗变也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数故于殷太
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周公为毋逸之
戒举殷三宗以劝 成王 由是言之宗无数也然则所
以劝帝者之功德博矣或说天子五庙无见文或言 …… (第 45a 页)
为五庙而祧者藏于太祖之庙至穆王时则文王亲
尽当祧而以有功当宗故别立一庙于西北而谓之
文世室于是 成王 迁昭王祔而为六庙矣至共王时 …… (第 46a 页)
(伯禽有文德世世不毁其室故云文世室武世室者/伯禽玄孙武公有武德其庙亦不毁故云武世室案)
(记礼者之意谓周有文王世室武王世室 成王 赐鲁/以天子礼乐故鲁有伯禽及武公之庙得以象文王)
(武王不毁之庙也后儒因明堂位之文遂以为周有/文世 (第 53a 页)
言之则太王亲尽去右坛而为墠王季亲尽去左祧
而为坛左右迁徙无嫌又曰显考王考庙与左祧为
昭皇考庙与右祧为穆如曰 成王 之世武王为昭文 …… (第 31a 页)
庙之有昭穆而可以各由其序而递迁也又况昭穆
之分自始封以下入庙之时便有定次后虽百世不
复移易而其尊卑则不以是而可紊也故 成王 之世
文王当穆而不害其尊于武武王为昭而不害其卑
于文非谓之昭即为王考谓之穆即为考庙也且必
如佃 …… (第 32a 页)
易但其散居本庙各自为主而不相厌则武王进居
王季之位而不嫌尊于文王及其合食于祖则王季
虽迁而武王自当与 成王 为偶未可以遽进而居王
季之处也文王之为穆亦虚其所向之谓而已则虽
北向而何害其为尊哉
朱子或问昭 …… (第 35b 页)
不闻异于文王也管蔡及邗晋而下不闻异于武王
成王 也是则身为诸侯且不与天子异昭穆之班而
如以兄终弟及之故即如父子之易世则设武王无
子立管蔡而下一人 (第 45b 页)
成王 无子立邗晋而下一人此
一人者反以天子故而昔为文之昭者今且为武之
穆昔为武之穆者今更为成之昭矣而可 …… (第 45b 页)
(史记作公/叔祖类)太王(十三/世穆)王季(十四/世昭)文王(十五/世穆)武王(十六/世昭)
成王(十七/世穆) 康王(十八/世昭)昭王(十九/世穆)穆王(二十/世昭)共王(二十/一世)
(穆/)懿王(二十二/世 …… (第 57a 页)
变矣孝王(共王弟二/十一世穆)夷王(懿王子二/十三世穆)夷王孝王之侄
孙而懿王之子也以常制论则孝王当祔于第三穆
庙之内由是共王迁于二穆昭王迁于一穆而 成王
当祧然天子七庙本七世商书所谓七世之庙也则 …… (第 58a 页)
同祧则庙制之极其变而仍不失其常者也夷王崩
厉王立夷王为懿王之穆当祔于第三穆庙之内由
是共孝并迁于二穆昭王迁于一穆而 成王 祧矣至 (第 58b 页)
而为坛左右迁徙无嫌又曰显考王考庙与左祧为
昭皇考庙与右祧为穆如曰 成王 之世武王为昭文 …… (第 31a 页)
庙之有昭穆而可以各由其序而递迁也又况昭穆
之分自始封以下入庙之时便有定次后虽百世不
复移易而其尊卑则不以是而可紊也故 成王 之世
文王当穆而不害其尊于武武王为昭而不害其卑
于文非谓之昭即为王考谓之穆即为考庙也且必
如佃 …… (第 32a 页)
易但其散居本庙各自为主而不相厌则武王进居
王季之位而不嫌尊于文王及其合食于祖则王季
虽迁而武王自当与 成王 为偶未可以遽进而居王
季之处也文王之为穆亦虚其所向之谓而已则虽
北向而何害其为尊哉
朱子或问昭 …… (第 35b 页)
不闻异于文王也管蔡及邗晋而下不闻异于武王
成王 也是则身为诸侯且不与天子异昭穆之班而
如以兄终弟及之故即如父子之易世则设武王无
子立管蔡而下一人 (第 45b 页)
成王 无子立邗晋而下一人此
一人者反以天子故而昔为文之昭者今且为武之
穆昔为武之穆者今更为成之昭矣而可 …… (第 45b 页)
(史记作公/叔祖类)太王(十三/世穆)王季(十四/世昭)文王(十五/世穆)武王(十六/世昭)
成王(十七/世穆) 康王(十八/世昭)昭王(十九/世穆)穆王(二十/世昭)共王(二十/一世)
(穆/)懿王(二十二/世 …… (第 57a 页)
变矣孝王(共王弟二/十一世穆)夷王(懿王子二/十三世穆)夷王孝王之侄
孙而懿王之子也以常制论则孝王当祔于第三穆
庙之内由是共王迁于二穆昭王迁于一穆而 成王
当祧然天子七庙本七世商书所谓七世之庙也则 …… (第 58a 页)
同祧则庙制之极其变而仍不失其常者也夷王崩
厉王立夷王为懿王之穆当祔于第三穆庙之内由
是共孝并迁于二穆昭王迁于一穆而 成王 祧矣至 (第 58b 页)
室陈于夹室之)
(前也案郑注周礼宗庙路寝制如明堂明堂则五室此/路寝得有东房西房者郑注张逸以此问郑答云 成王)
( 崩在镐京镐京宫室因文武更不/改作故同诸侯之制有左右房也)
蕙田案以上西房亦曰右房东房西房经有 (第 35a 页)
(前也案郑注周礼宗庙路寝制如明堂明堂则五室此/路寝得有东房西房者郑注张逸以此问郑答云 成王)
( 崩在镐京镐京宫室因文武更不/改作故同诸侯之制有左右房也)
蕙田案以上西房亦曰右房东房西房经有 (第 35a 页)
礼经虽亡缺然于觐见天子之礼于燕射聘食见诸
侯之礼馀则见大夫士之礼宫室之名制不见其有
异特其广狭降杀不可考耳案书顾命 成王 崩于路
寝其陈位也有设斧扆牖间南乡则户牖间也西序
东向东序西向则东西序也西夹南乡则夹室也东 (第 32b 页)
侯之礼馀则见大夫士之礼宫室之名制不见其有
异特其广狭降杀不可考耳案书顾命 成王 崩于路
寝其陈位也有设斧扆牖间南乡则户牖间也西序
东向东序西向则东西序也西夹南乡则夹室也东 (第 32b 页)
上大夫别行宾尸之礼)
(与此/异也)
诗小雅信南山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笺敛税/曰穑畀)
(予也 成王 以黍稷之税为酒食至祭祀斋/戒则以赐尸与宾尊尸与宾所以敬神也)
大雅既醉令终有俶公尸嘉告(传俶始也公尸 …… (第 20a 页)
蕙田案以上祭祀事尸之礼
诗大雅凫鹥序凫鹥守成也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
神祗祖考安乐之也(笺君子斥 成王 也言君子者太/平之时则皆然非 (第 23a 页)
成王 也)
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尔酒既清尔殽既馨公尸燕 …… (第 23a 页)
周公曰都懋/哉予闻古先哲王之格言以下太子发拜手稽首是其)
(君于臣稽首事洛诰云周公拜手稽首朕复子明辟 成/王 拜手稽首不敢不敬天之休者此即两相尊敬故皆)
(稽首九曰肃拜者拜曰最轻惟军中有此肃拜妇人亦/以肃拜为正 …… (第 60b 页)
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知武子曰天子在君
稽首寡君惧矣是稽首者诸侯于天子大夫士于其
君之礼也然君于臣有所稽首书称太甲稽首于伊
尹 成王 稽首于周公是也大夫于非其君亦有所稽
首仪礼公劳宾宾再拜稽首劳介介再拜稽首是也 (第 63a 页)
(与此/异也)
诗小雅信南山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笺敛税/曰穑畀)
(予也 成王 以黍稷之税为酒食至祭祀斋/戒则以赐尸与宾尊尸与宾所以敬神也)
大雅既醉令终有俶公尸嘉告(传俶始也公尸 …… (第 20a 页)
蕙田案以上祭祀事尸之礼
诗大雅凫鹥序凫鹥守成也太平之君子能持盈守成
神祗祖考安乐之也(笺君子斥 成王 也言君子者太/平之时则皆然非 (第 23a 页)
成王 也)
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尔酒既清尔殽既馨公尸燕 …… (第 23a 页)
周公曰都懋/哉予闻古先哲王之格言以下太子发拜手稽首是其)
(君于臣稽首事洛诰云周公拜手稽首朕复子明辟 成/王 拜手稽首不敢不敬天之休者此即两相尊敬故皆)
(稽首九曰肃拜者拜曰最轻惟军中有此肃拜妇人亦/以肃拜为正 …… (第 60b 页)
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知武子曰天子在君
稽首寡君惧矣是稽首者诸侯于天子大夫士于其
君之礼也然君于臣有所稽首书称太甲稽首于伊
尹 成王 稽首于周公是也大夫于非其君亦有所稽
首仪礼公劳宾宾再拜稽首劳介介再拜稽首是也 (第 63a 页)
蕙田案以上通论祭器
周礼春官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
(注五几左右玉彫彤漆素五席莞/藻次蒲熊用位所设之席及其处)
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依前南
乡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注/于)
(依前为王设席左右有几优至尊也郑司农云纷读为/豳又读为和粉之粉谓白绣也纯读为均服之均纯缘)
(也缫读为藻率之藻次席虎皮为席书顾命曰 成王 将/崩命太保芮伯毕公等被冕服凭玉几玄谓纷如绶有)
(文而狭者缫席削蒲蒻展之编以五采若今合欢矣画/谓云 (第 8b 页)
周礼春官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辨其用与其位
(注五几左右玉彫彤漆素五席莞/藻次蒲熊用位所设之席及其处)
凡大朝觐大飨射凡封国命诸侯王位设黼依依前南
乡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加次席黼纯左右玉几(注/于)
(依前为王设席左右有几优至尊也郑司农云纷读为/豳又读为和粉之粉谓白绣也纯读为均服之均纯缘)
(也缫读为藻率之藻次席虎皮为席书顾命曰 成王 将/崩命太保芮伯毕公等被冕服凭玉几玄谓纷如绶有)
(文而狭者缫席削蒲蒻展之编以五采若今合欢矣画/谓云 (第 8b 页)
也司兵祭祀授舞者兵郑氏曰授以朱干玉戚之属
诗周颂维清序维清奏象舞也(笺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武王制焉文王造)
(此征伐之法至今用之而有成功谓伐纣克胜也征伐/之法乃周家得天下之吉祥 疏维清诗者奏象舞之)
(乐歌也谓文王时有击刺之法武王作乐象而为舞号/其乐曰象舞至 周公成王 之时用而奏之于庙诗人以)
(今太平由彼五伐睹其奏而思其本故述之而为此歌/焉象舞之乐象文王之事其大武之 (第 7a 页)
诗周颂维清序维清奏象舞也(笺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武王制焉文王造)
(此征伐之法至今用之而有成功谓伐纣克胜也征伐/之法乃周家得天下之吉祥 疏维清诗者奏象舞之)
(乐歌也谓文王时有击刺之法武王作乐象而为舞号/其乐曰象舞至 周公成王 之时用而奏之于庙诗人以)
(今太平由彼五伐睹其奏而思其本故述之而为此歌/焉象舞之乐象文王之事其大武之 (第 7a 页)
可常数者也宗不在此数中宗变也苟有功德则宗
之不可预为设数故于殷太甲为太宗太戊曰中宗
武丁曰高宗周公为无逸之戒举殷三宗以劝 成王
由是言之宗无数也然则所以劝帝者之功德博矣
以七庙言之孝武皇帝未宜毁以所宗言之则不可
谓无功德礼记 (第 24a 页)
之不可预为设数故于殷太甲为太宗太戊曰中宗
武丁曰高宗周公为无逸之戒举殷三宗以劝 成王
由是言之宗无数也然则所以劝帝者之功德博矣
以七庙言之孝武皇帝未宜毁以所宗言之则不可
谓无功德礼记 (第 24a 页)
社稷况周武受命始都于丰成王相宅又卜
于洛烝祭岁于新邑册周公于太室故书曰戊辰王在
新邑烝祭岁王入太室祼 成王 厥后复立于丰虽成洛
邑未尝久处逮于平王始定东迁则周之丰镐皆有宗
庙明矣又案曾子问庙有二主夫子对以天无 …… (第 47b 页)
雍显相洛邑既成以率文王之祀此诗言洛之庙也书
曰 成王 既至洛烝祭岁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又曰
祼于太室康王又居丰命毕公保釐东郊岂有无庙而
可烝祭非都而设保釐 …… (第 53a 页)
也庙不可虚三也非时不造主四也合载迁主行五也
尊无二上六也六典不书七也谨案文王迁丰立庙武
王迁镐立庙 成王 迁洛立庙今东都不因迁而欲立庙
是违因迁立庙也谨案礼记曰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
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今东都太 (第 55b 页)
于洛烝祭岁于新邑册周公于太室故书曰戊辰王在
新邑烝祭岁王入太室祼 成王 厥后复立于丰虽成洛
邑未尝久处逮于平王始定东迁则周之丰镐皆有宗
庙明矣又案曾子问庙有二主夫子对以天无 …… (第 47b 页)
雍显相洛邑既成以率文王之祀此诗言洛之庙也书
曰 成王 既至洛烝祭岁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又曰
祼于太室康王又居丰命毕公保釐东郊岂有无庙而
可烝祭非都而设保釐 …… (第 53a 页)
也庙不可虚三也非时不造主四也合载迁主行五也
尊无二上六也六典不书七也谨案文王迁丰立庙武
王迁镐立庙 成王 迁洛立庙今东都不因迁而欲立庙
是违因迁立庙也谨案礼记曰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
也有其举之莫敢废也今东都太 (第 55b 页)
蕙田案王介所言颇得礼意
神宗本纪熙宁十年五月戊午诏修仁宗英宗庙
元丰元年正月戊午命详定郊庙礼仪
礼志元丰元年详定郊庙礼文所图上八庙异宫之制
以始祖居中分昭穆为左右自北而南僖祖为始祖翼
祖太祖太宗仁宗为穆在右宣祖真宗英宗为昭在左
皆南面北上陆佃言太祖之庙百世不迁三昭三穆亲
尽则迭毁如周以后稷为太祖王季为昭文王为穆武
王为昭成王为穆康王为昭昭王为穆其后穆王入庙
王季亲尽而迁则文王宜居昭位武王宜居穆位 成王
昭王宜居昭位康王穆王宜居穆位所谓父昭子穆是
也说者以昭常为昭穆常为穆则尊卑失序复图上八
庙昭穆之制以 (第 22b 页)
神宗本纪熙宁十年五月戊午诏修仁宗英宗庙
元丰元年正月戊午命详定郊庙礼仪
礼志元丰元年详定郊庙礼文所图上八庙异宫之制
以始祖居中分昭穆为左右自北而南僖祖为始祖翼
祖太祖太宗仁宗为穆在右宣祖真宗英宗为昭在左
皆南面北上陆佃言太祖之庙百世不迁三昭三穆亲
尽则迭毁如周以后稷为太祖王季为昭文王为穆武
王为昭成王为穆康王为昭昭王为穆其后穆王入庙
王季亲尽而迁则文王宜居昭位武王宜居穆位 成王
昭王宜居昭位康王穆王宜居穆位所谓父昭子穆是
也说者以昭常为昭穆常为穆则尊卑失序复图上八
庙昭穆之制以 (第 22b 页)
神可知
祝以孝告(疏孝子告神以孝为首案少牢祝曰孝孙某/敢用柔毛刚鬣嘉荐普淖用荐岁事于皇祖)
(伯某以某妃配某氏/尚飨是祝以孝告)
诗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笺清谓/元酒也)
(酒郁鬯五齐三酒也与疏此章言正祭之事古者 成王/ 为祭之时祭神以清 酒清谓元酒也酒谓郁鬯与五)
(齐三酒也先以郁鬯灌而降神乃随从于后以骍牡之/牲迎而 (第 41b 页)
祝以孝告(疏孝子告神以孝为首案少牢祝曰孝孙某/敢用柔毛刚鬣嘉荐普淖用荐岁事于皇祖)
(伯某以某妃配某氏/尚飨是祝以孝告)
诗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笺清谓/元酒也)
(酒郁鬯五齐三酒也与疏此章言正祭之事古者 成王/ 为祭之时祭神以清 酒清谓元酒也酒谓郁鬯与五)
(齐三酒也先以郁鬯灌而降神乃随从于后以骍牡之/牲迎而 (第 41b 页)
(外则全于臣在庙中则全乎君为其近于祖也祭之/明日不忍辄忘也是故以宾礼燕之也故曰读凫鹥)
(而益知周人仁/义之兼至矣)
诗序丝衣绎宾尸也(疏丝衣诗者绎宾尸之乐歌也/谓 周公成王 太平之时祭宗庙) (第 32a 页)
(而益知周人仁/义之兼至矣)
诗序丝衣绎宾尸也(疏丝衣诗者绎宾尸之乐歌也/谓 周公成王 太平之时祭宗庙) (第 32a 页)
蕙田案以上宋
南齐书礼志建元元年太祖亲祀太庙六室如仪拜伏
竟次至昭后室前仪注应倚立上以为疑欲使庙僚行
事又欲以诸王代祝令于昭后室前执爵以问彭城丞
刘瓛瓛对谓若都不至昭后坐前窃以为薄庙僚即是
代上执爵馈奠耳祝令位卑恐诸王无容代之旧庙仪
诸王得兼三公亲事谓此为便从之
通典丧废祭议齐高帝建元四年武帝在谅闇尚书令
王俭奏曰权典既行丧礼斯夺事兴汉代源由甚远殷
宗谅闇非有服之称周王即吉惟宴乐为讥春秋之义
嗣君踰年则会聘左氏云凡君即位卿出并聘践修旧
好谋事补阙礼之大者自斯而谈朝聘烝尝之典卒哭
而备行婚禘蒐乐之事三载而后举通塞兴废各有由
然案礼称武王崩明年六月既葬周公冠 成王 而朝于 (第 43a 页)
南齐书礼志建元元年太祖亲祀太庙六室如仪拜伏
竟次至昭后室前仪注应倚立上以为疑欲使庙僚行
事又欲以诸王代祝令于昭后室前执爵以问彭城丞
刘瓛瓛对谓若都不至昭后坐前窃以为薄庙僚即是
代上执爵馈奠耳祝令位卑恐诸王无容代之旧庙仪
诸王得兼三公亲事谓此为便从之
通典丧废祭议齐高帝建元四年武帝在谅闇尚书令
王俭奏曰权典既行丧礼斯夺事兴汉代源由甚远殷
宗谅闇非有服之称周王即吉惟宴乐为讥春秋之义
嗣君踰年则会聘左氏云凡君即位卿出并聘践修旧
好谋事补阙礼之大者自斯而谈朝聘烝尝之典卒哭
而备行婚禘蒐乐之事三载而后举通塞兴废各有由
然案礼称武王崩明年六月既葬周公冠 成王 而朝于 (第 43a 页)
(胡氏寅曰禘祫皆合食也故君子曰禘其所自出之/帝为东向之尊其馀合食于前此之谓禘诸侯无所)
(自出之帝则于太祖庙合群庙之主而食此之谓祫/天子禘诸侯祫上下之杀也鲁诸侯何以得禘 成王)
( 追念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赐鲁以天子礼乐使用/诸太庙上祀周公于是乎有禘所以春秋言禘不言)
(祫也孔子曰 …… (第 23a 页)
会理可见也而郑元不达其意故注郊特牲云禘当
为礿祭义与郊特牲同郑遂不注祭统及王制则云
此夏殷时礼也且祭统篇末云 成王 追念周公赐之
重祭郊社尝禘是也何得云夏殷礼哉遂都不注问
者曰王制所云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烝烝则 …… (第 33a 页)
诗周颂雍序曰禘太祖也(笺禘大祭也大于四时而/小于祫太祖谓文王 疏)
(雍者禘太祖之乐歌也谓周公 成王 太平之时禘祭/太祖之庙诗人以今之太平由此太祖故因其祭述)
(其事而为/此歌焉)
朱子诗序辨周人禘 …… (第 39b 页)
大事欲以顺祀取媚辛卯十月二/日不于太庙者顺祀之义当退僖公惧于)
(僖神故于僖/庙行顺祀)
礼记明堂位 成王 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命鲁公世世 …… (第 49a 页)
太)
(庙如天子明堂也此文承上禘祀/周公之下知周公之德宜享此也)
祭统昔者周公旦有勋劳于天下周公既没 成王 康王
追念周公之所以勋劳者而欲尊鲁故赐之以重祭外
祭则郊社是也内祭则大尝禘是也夫大尝禘升歌清
庙下而 …… (第 50a 页)
朱子集注赵伯循曰禘王者之大祭也王者既立始
祖之庙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之于始祖之庙而
以始祖配之也 成王 以周公有大勋劳赐鲁重祭故
得禘于周公之庙以文王为所出之帝而周公配之 …… (第 50b 页)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又丧服小记曰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又下云礼不王不禘与大傅
同则诸侯不得禘礼明矣然则春秋书鲁之禘何也
曰 成王 追宠周公故也祭统云 (第 51b 页)
成王 追念周公赐之
重祭郊社禘尝是也鲁之用禘盖以周公庙而上及
文王即周公之所出故也 (第 51b 页)
赵氏匡采曰或问曰春秋书鲁之禘何也答曰 成王
追宠周公故也故祭统 (第 52a 页)
成王 追念周公赐之重祭
郊社禘尝是也仲尼燕居云明郊社其义也(郊禘天/子之礼)
(社与尝诸侯所自有撰礼者 …… (第 52a 页)
及其高祖是学士大夫知尊祖而已有时祭而无祫
诸侯及其太祖而已有祫而无禘大夫有事省于其
君然后有祫则周公有大勋劳省于 成王 然后有禘
故礼记曰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则禘可施于群庙
哉春秋书吉禘于庄公不特讥吉禘也兼讥禘于庄 (第 56a 页)
(自出之帝则于太祖庙合群庙之主而食此之谓祫/天子禘诸侯祫上下之杀也鲁诸侯何以得禘 成王)
( 追念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赐鲁以天子礼乐使用/诸太庙上祀周公于是乎有禘所以春秋言禘不言)
(祫也孔子曰 …… (第 23a 页)
会理可见也而郑元不达其意故注郊特牲云禘当
为礿祭义与郊特牲同郑遂不注祭统及王制则云
此夏殷时礼也且祭统篇末云 成王 追念周公赐之
重祭郊社尝禘是也何得云夏殷礼哉遂都不注问
者曰王制所云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烝烝则 …… (第 33a 页)
诗周颂雍序曰禘太祖也(笺禘大祭也大于四时而/小于祫太祖谓文王 疏)
(雍者禘太祖之乐歌也谓周公 成王 太平之时禘祭/太祖之庙诗人以今之太平由此太祖故因其祭述)
(其事而为/此歌焉)
朱子诗序辨周人禘 …… (第 39b 页)
大事欲以顺祀取媚辛卯十月二/日不于太庙者顺祀之义当退僖公惧于)
(僖神故于僖/庙行顺祀)
礼记明堂位 成王 以周公有勋劳于天下命鲁公世世 …… (第 49a 页)
太)
(庙如天子明堂也此文承上禘祀/周公之下知周公之德宜享此也)
祭统昔者周公旦有勋劳于天下周公既没 成王 康王
追念周公之所以勋劳者而欲尊鲁故赐之以重祭外
祭则郊社是也内祭则大尝禘是也夫大尝禘升歌清
庙下而 …… (第 50a 页)
朱子集注赵伯循曰禘王者之大祭也王者既立始
祖之庙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之于始祖之庙而
以始祖配之也 成王 以周公有大勋劳赐鲁重祭故
得禘于周公之庙以文王为所出之帝而周公配之 …… (第 50b 页)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又丧服小记曰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又下云礼不王不禘与大傅
同则诸侯不得禘礼明矣然则春秋书鲁之禘何也
曰 成王 追宠周公故也祭统云 (第 51b 页)
成王 追念周公赐之
重祭郊社禘尝是也鲁之用禘盖以周公庙而上及
文王即周公之所出故也 (第 51b 页)
赵氏匡采曰或问曰春秋书鲁之禘何也答曰 成王
追宠周公故也故祭统 (第 52a 页)
成王 追念周公赐之重祭
郊社禘尝是也仲尼燕居云明郊社其义也(郊禘天/子之礼)
(社与尝诸侯所自有撰礼者 …… (第 52a 页)
及其高祖是学士大夫知尊祖而已有时祭而无祫
诸侯及其太祖而已有祫而无禘大夫有事省于其
君然后有祫则周公有大勋劳省于 成王 然后有禘
故礼记曰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则禘可施于群庙
哉春秋书吉禘于庄公不特讥吉禘也兼讥禘于庄 (第 56a 页)
帝高辛唐尧虞舜夏禹成
汤周文王武王汉高帝光武唐高祖太宗各置守陵五
户岁春秋祀以太牢商中宗太戊高宗武丁 周成王 康
王汉文帝宣帝魏太祖晋武帝后周太祖隋高祖各置
三户岁一享以太牢秦始皇帝汉景帝武帝明帝章帝
魏文帝后 …… (第 21b 页)
顾大体愿绌创议之人而一切如令从之
文献通考熙宁四年诏周嵩庆懿三陵柏子户留七户
馀放归农仍命岁时加修葺
十年诏永兴军自汉以来诸陵下闲地岁收州县以其
钱修葺陵墓
宋史礼志元祐六年诏相州商王河亶甲冢载祀典先
是乾德中定先代帝王配享仪下诸州以时荐祭牲用
羊豕政和议礼局遂为定制
文献通考徽宗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仲春仲
秋享历代帝王女娲氏于晋州无配帝太昊氏于陈州
以金提勾芒配帝神农氏于衡州以祝融配帝高阳氏
于澶州以玄冥配帝高辛氏应天府无配帝陶唐氏濮
州以卨配帝有虞氏于道州以庭坚配夏王大禹于越
州以伯益配商王高宗于陈州以甘盘傅说配商王成
汤于庆成军以伊尹配商王中宗于大名府以伊陟臣
扈配周文王以鬻熊配武王以召康公配 成王 以周文 …… (第 26b 页)
祭三皇五帝四王三
月诏定前代帝王合致祭者尚书省奏三皇五帝四王
已行三年一祭之礼若夏太康殷太甲太戊武丁 周成
王 康王宣王汉高祖文景武宣光武明帝章帝唐高祖
文皇一十七君致祭为宜从之
元史祭祀志自古帝王而下祭器不同笾 …… (第 30b 页)
高辛在湖广者二酃
祀神农宁远祀虞舜在浙江者二会稽祀夏禹宋孝宗
在陜西者十五中部祀黄帝咸阳祀周文王武王 成王
康王宣王汉高帝景帝咸宁祀汉文帝兴平祀汉武帝
长安祀汉宣帝三原祀唐高祖醴泉祀唐太宗蒲城祀
唐宪宗泾阳祀 …… (第 39a 页)
羲氏商高宗孟津汉光武郑州周世宗巩宋太祖太
宗真宗仁宗酃神农氏宁远舜帝延安轩辕氏咸阳
周文王武王 成王 康王汉高祖景帝咸宁汉文帝兴
平汉武帝长安汉宣帝富平后魏文帝扶风隋高祖
三原唐高祖醴泉唐太宗蒲城唐 (第 42a 页)
汤周文王武王汉高帝光武唐高祖太宗各置守陵五
户岁春秋祀以太牢商中宗太戊高宗武丁 周成王 康
王汉文帝宣帝魏太祖晋武帝后周太祖隋高祖各置
三户岁一享以太牢秦始皇帝汉景帝武帝明帝章帝
魏文帝后 …… (第 21b 页)
顾大体愿绌创议之人而一切如令从之
文献通考熙宁四年诏周嵩庆懿三陵柏子户留七户
馀放归农仍命岁时加修葺
十年诏永兴军自汉以来诸陵下闲地岁收州县以其
钱修葺陵墓
宋史礼志元祐六年诏相州商王河亶甲冢载祀典先
是乾德中定先代帝王配享仪下诸州以时荐祭牲用
羊豕政和议礼局遂为定制
文献通考徽宗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仲春仲
秋享历代帝王女娲氏于晋州无配帝太昊氏于陈州
以金提勾芒配帝神农氏于衡州以祝融配帝高阳氏
于澶州以玄冥配帝高辛氏应天府无配帝陶唐氏濮
州以卨配帝有虞氏于道州以庭坚配夏王大禹于越
州以伯益配商王高宗于陈州以甘盘傅说配商王成
汤于庆成军以伊尹配商王中宗于大名府以伊陟臣
扈配周文王以鬻熊配武王以召康公配 成王 以周文 …… (第 26b 页)
祭三皇五帝四王三
月诏定前代帝王合致祭者尚书省奏三皇五帝四王
已行三年一祭之礼若夏太康殷太甲太戊武丁 周成
王 康王宣王汉高祖文景武宣光武明帝章帝唐高祖
文皇一十七君致祭为宜从之
元史祭祀志自古帝王而下祭器不同笾 …… (第 30b 页)
高辛在湖广者二酃
祀神农宁远祀虞舜在浙江者二会稽祀夏禹宋孝宗
在陜西者十五中部祀黄帝咸阳祀周文王武王 成王
长安祀汉宣帝三原祀唐高祖醴泉祀唐太宗蒲城祀
唐宪宗泾阳祀 …… (第 39a 页)
羲氏商高宗孟津汉光武郑州周世宗巩宋太祖太
宗真宗仁宗酃神农氏宁远舜帝延安轩辕氏咸阳
周文王武王 成王 康王汉高祖景帝咸宁汉文帝兴
平汉武帝长安汉宣帝富平后魏文帝扶风隋高祖
三原唐高祖醴泉唐太宗蒲城唐 (第 4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