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法制類
器用類
列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醫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清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或己君初即位故云世告至也注正义曰周公摄王位/者摄代也以 成王
年幼周公代之居位故云摄王位然)
(周公摄位而死称薨不云崩鲁隐公摄诸侯之位而称/薨周正诸侯者郑箴膏肓云 …… (第 3a 页)
虽俱相幼君摄政与摄位异也)
(云不于宗庙辟王也者案觐礼诸侯受次于庙门外也/觐在庙今在明堂故云辟王谓辟 成王 也天子周公也)
(者以周公朝诸侯居天子位故云天子周公也故大诰/云王若曰郑云王谓周公居摄命大事则权称王 (第 3a 页)
也王)
(肃以为称 成王 命故称王与郑异也王肃以家语之文/武王崩 (第 3a 页)
成王 年十三郑康成用卫宏之说武王崩时 (第 3a 页)
成)
(王 年十岁与王肃异也云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间者释宫云牖户之间谓之扆今云斧依故知为斧文)
(屏风于户牖 …… (第 3a 页)
之)
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注以人肉为荐羞恶
之甚也音义(纣直/九反)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纣武王崩 成
王
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
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注践犹履也颁读为
班度谓丈尺高卑 (第 4a 页)
广狭也量谓豆区斗斛筐筥所容受
音义(相息亮反颁音班量徐音亮注/同区乌侯反筐音匡筥纪吕反)七年致政于 成王
(第 4b 页)
成王 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注致政以王事归授之
王功曰勋事功曰劳疏(正义云此一节明周公有勋劳/之事以殷纣乱天 (第 4b 页)
下周公相武)
(王而伐之 成王 幼不能涖阼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摄之/有大勋劳于天下所以封周公于鲁行天子之礼乐及)
(四代服器脯鬼侯者周本 …… (第 4b 页)
(声相近故有不同也武王崩 成王 幼弱者家语云武王/崩 (第 5a 页)
成王 年十三郑康成则以为武王崩 (第 5a 页)
成王 年十岁是)
(幼弱也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者周公/摄政三年天下太平六年而始制礼作乐者书传云周 …… (第 5a 页)
于新)
(邑是摄政七年冬也郑云犹用殷礼者至成王即位乃/用周礼是也其周公制礼摄政孔郑不同孔以武王崩) (成王 年十三至明年摄政管叔等流言故金縢云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时) (第 5a 页)
(成王 年十四即位摄政之元年周公东征管蔡后二年/克之故金縢云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除往年时) …… (第 5a 页)
(成王 年十六摄政之三年也故诗序云周公东征三年/而得摄政七年营洛邑封康叔而致政时 (第 5b 页)
成王 年二十)
(故孔注洛诰以时 (第 5b 页)
成王 年二十是也郑则以为武王崩 (第 5b 页)
成王 年十岁周书以武王十二月崩至 (第 5b 页)
成王 年十二十)
(二月丧毕 (第 5b 页)
成王 将即位称已小求摄周公将代之管蔡/等流言周公惧之辟居东都故金縢云武王既丧管叔)
(等流言周公乃告二公曰 (第 5b 页)
我之不辟无以告我先王既/丧谓丧服除辟谓辟居东都时 成王 年十三明年 (第 5b 页)
成王)
( 尽执拘周公属党故金縢云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罪人周公属党也时 (第 5b 页)
成王 年十四至明年秋大熟有)
(雷风之异故郑注金縢云秋大熟谓二年之后明年迎/周公而反反则居东之元年时 (第 5b 页)
成王 年十五书传所谓)
(一年救乱明年诛武庚管蔡等书传所谓二年克殷明/年自奄而还书传所谓三年践奄四年封康叔 (第 5b 页)
书传所)
(谓四年建侯卫时 成王 年十八也故康诰云孟侯书传/云天子天子十八称孟侯明年营洛邑故书传云五年) …… (第 5b 页)
(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于成王时 成王 年二/十一明年乃即政时年二十二也礼既是郑学故详具)
(焉注正义曰致政于王事归授之者案洛诰云朕复子/明 …… (第 6a 页)
也其
衣曰韣天子之旌旗画日月帝谓苍帝灵威仰也昊天
上帝鲁不祭疏(正义曰自此以下皆为周公有勋劳之/事故 成王 特赐鲁家用天子之礼兼四) …… (第 6b 页)
礼记注疏卷三十一
#+PROPERTY: JUAN 卷三十一考證
礼记注疏卷三十一考證
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注周公摄王位
○叶梦得曰明堂位非出吾夫子也 成王 幼周公以
冢宰摄政此礼之常摄其事非摄其位也王氏曰注
言周公摄王位又言天子即周公周公未尝为天子
…… (第 30a 页)
其所以诬周公者也而摄位称天子之说其诬尤甚
缘金縢有我之勿辟及洛诰有复子明辟之文汉儒
误解遂据以为摄位称王之證 成王 天子也则以为
称孟侯称公孙周公冢宰也则以为称王称天子冠
履倒置名义全乖上诬古圣以下启篡臣其害有不 …… (第 30b 页)
注疏鲁隐分摄诸侯之位而称薨周正诸侯者○按
周字当作同各本俱误
又疏周礼侯服岁一见以下○旧本讹虽一见今改
正
七年致政于 成王 ○刘敞曰此盖因洛诰终篇有诞保
文武受命惟七年之语遂生此论殊不知受命惟七
年者史臣叙周公留后治洛凡 …… (第 31a 页)
乘正是百里所出又左传子产对晋人曰天子之地
一圻列国一同杜注云方百里也然则古制昭然郑
注甚曲
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程子曰 成王 之
赐伯禽之受皆非也(臣召南/)按此鲁后人文饰之说
(第 31b 页)
成王 果有此赐也祭统亦然 (第 31b 页)
(周公摄位而死称薨不云崩鲁隐公摄诸侯之位而称/薨周正诸侯者郑箴膏肓云 …… (第 3a 页)
虽俱相幼君摄政与摄位异也)
(云不于宗庙辟王也者案觐礼诸侯受次于庙门外也/觐在庙今在明堂故云辟王谓辟 成王 也天子周公也)
(者以周公朝诸侯居天子位故云天子周公也故大诰/云王若曰郑云王谓周公居摄命大事则权称王 (第 3a 页)
也王)
(肃以为称 成王 命故称王与郑异也王肃以家语之文/武王崩 (第 3a 页)
成王 年十三郑康成用卫宏之说武王崩时 (第 3a 页)
成)
(王 年十岁与王肃异也云斧依为斧文屏风于户牖之/间者释宫云牖户之间谓之扆今云斧依故知为斧文)
(屏风于户牖 …… (第 3a 页)
之)
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注以人肉为荐羞恶
之甚也音义(纣直/九反)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纣武王崩 成
王
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注践犹履也颁读为
班度谓丈尺高卑 (第 4a 页)
广狭也量谓豆区斗斛筐筥所容受
音义(相息亮反颁音班量徐音亮注/同区乌侯反筐音匡筥纪吕反)七年致政于 成王
(第 4b 页)
成王 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注致政以王事归授之
王功曰勋事功曰劳疏(正义云此一节明周公有勋劳/之事以殷纣乱天 (第 4b 页)
下周公相武)
(王而伐之 成王 幼不能涖阼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摄之/有大勋劳于天下所以封周公于鲁行天子之礼乐及)
(四代服器脯鬼侯者周本 …… (第 4b 页)
(声相近故有不同也武王崩 成王 幼弱者家语云武王/崩 (第 5a 页)
成王 年十三郑康成则以为武王崩 (第 5a 页)
成王 年十岁是)
(幼弱也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者周公/摄政三年天下太平六年而始制礼作乐者书传云周 …… (第 5a 页)
于新)
(邑是摄政七年冬也郑云犹用殷礼者至成王即位乃/用周礼是也其周公制礼摄政孔郑不同孔以武王崩) (成王 年十三至明年摄政管叔等流言故金縢云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时) (第 5a 页)
(成王 年十四即位摄政之元年周公东征管蔡后二年/克之故金縢云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除往年时) …… (第 5a 页)
(成王 年十六摄政之三年也故诗序云周公东征三年/而得摄政七年营洛邑封康叔而致政时 (第 5b 页)
成王 年二十)
(故孔注洛诰以时 (第 5b 页)
成王 年二十是也郑则以为武王崩 (第 5b 页)
成王 年十岁周书以武王十二月崩至 (第 5b 页)
成王 年十二十)
(二月丧毕 (第 5b 页)
成王 将即位称已小求摄周公将代之管蔡/等流言周公惧之辟居东都故金縢云武王既丧管叔)
(等流言周公乃告二公曰 (第 5b 页)
我之不辟无以告我先王既/丧谓丧服除辟谓辟居东都时 成王 年十三明年 (第 5b 页)
成王)
( 尽执拘周公属党故金縢云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罪人周公属党也时 (第 5b 页)
成王 年十四至明年秋大熟有)
(雷风之异故郑注金縢云秋大熟谓二年之后明年迎/周公而反反则居东之元年时 (第 5b 页)
成王 年十五书传所谓)
(一年救乱明年诛武庚管蔡等书传所谓二年克殷明/年自奄而还书传所谓三年践奄四年封康叔 (第 5b 页)
书传所)
(谓四年建侯卫时 成王 年十八也故康诰云孟侯书传/云天子天子十八称孟侯明年营洛邑故书传云五年) …… (第 5b 页)
(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于成王时 成王 年二/十一明年乃即政时年二十二也礼既是郑学故详具)
(焉注正义曰致政于王事归授之者案洛诰云朕复子/明 …… (第 6a 页)
也其
衣曰韣天子之旌旗画日月帝谓苍帝灵威仰也昊天
上帝鲁不祭疏(正义曰自此以下皆为周公有勋劳之/事故 成王 特赐鲁家用天子之礼兼四) …… (第 6b 页)
礼记注疏卷三十一
#+PROPERTY: JUAN 卷三十一考證
礼记注疏卷三十一考證
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注周公摄王位
○叶梦得曰明堂位非出吾夫子也 成王 幼周公以
冢宰摄政此礼之常摄其事非摄其位也王氏曰注
言周公摄王位又言天子即周公周公未尝为天子
…… (第 30a 页)
其所以诬周公者也而摄位称天子之说其诬尤甚
缘金縢有我之勿辟及洛诰有复子明辟之文汉儒
误解遂据以为摄位称王之證 成王 天子也则以为
称孟侯称公孙周公冢宰也则以为称王称天子冠
履倒置名义全乖上诬古圣以下启篡臣其害有不 …… (第 30b 页)
注疏鲁隐分摄诸侯之位而称薨周正诸侯者○按
周字当作同各本俱误
又疏周礼侯服岁一见以下○旧本讹虽一见今改
正
七年致政于 成王 ○刘敞曰此盖因洛诰终篇有诞保
文武受命惟七年之语遂生此论殊不知受命惟七
年者史臣叙周公留后治洛凡 …… (第 31a 页)
乘正是百里所出又左传子产对晋人曰天子之地
一圻列国一同杜注云方百里也然则古制昭然郑
注甚曲
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程子曰 成王 之
赐伯禽之受皆非也(臣召南/)按此鲁后人文饰之说
(第 31b 页)
成王 果有此赐也祭统亦然 (第 31b 页)
故也以其尝为天子诸/侯不可以庶人之礼待之士是爵之最卑故服其士服)
(云若微子者不必封其子者案尚书序云 成王 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是择其贤者不必封纣子)
(是也云祀其先君以礼卒者尸服天子诸侯之服者案 (第 18b 页)
(云若微子者不必封其子者案尚书序云 成王 既黜殷/命杀武庚命微子启代殷后是择其贤者不必封纣子)
(是也云祀其先君以礼卒者尸服天子诸侯之服者案 (第 18b 页)
子也云后周公更封而大之)
(者以武庚于周公居摄之时作乱被灭周公因封微子/先在于宋更封而大之者案书序云 成王 既黜殷命命)
(微子启作微子之命是封而大之其实封为五百里在/制礼之后故发墨守云六年制礼作乐封殷之后称 (第 19a 页)
(者以武庚于周公居摄之时作乱被灭周公因封微子/先在于宋更封而大之者案书序云 成王 既黜殷命命)
(微子启作微子之命是封而大之其实封为五百里在/制礼之后故发墨守云六年制礼作乐封殷之后称 (第 19a 页)
孔子閒居
孔子閒居子夏侍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
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注凯弟乐易也音义(凯本/又作)
(恺又作岂邱在反注同弟本又作/悌徒礼反注同乐音洛易以豉反)孔子曰夫民之父母
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
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矣注原犹本也
横充也败谓祸灾也音义(灾音/灾)疏(正义曰但此篇子夏/之问大略有二从此)
(至施于孙子问民之父母之事自三王之德参于天地/以下问三王之德何以参于天地以终篇末但上节问)
(民之父母以致五至而行三无子夏覆问五至三无之事/今各随文解之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者此诗大雅)
(泂酌之篇美 成王 之德凯乐也弟易也谓 (第 1b 页)
成王 行此乐/易之德为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者子夏)
(举此诗义而问夫子欲为何事得为民之父母四方有 …… (第 1b 页)
夜基命宥密无声之乐/也者此诗周颂昊天有成命之篇其诗云在上昊天有)
(成实之命二后受之谓文武二君承受之 成王 不敢康/言文武成此王功不敢康宁夙夜基命宥密者夙早也)
(夜暮也基始也命信也宥宽也密静也言文武早暮始 …… (第 4a 页)
豕而已以其祭俭而恭敬故也寔受其福寔实也言实)
(为神所加福祐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者此大雅既/醉之篇言 成王 祭祀合于礼仪既尽也言君臣上下尽)
(醉以酒至于祭之末观十伦之义尽饱以德注正义曰/东邻谓纣国中也既云东 (第 27a 页)
孔子閒居子夏侍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
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注凯弟乐易也音义(凯本/又作)
(恺又作岂邱在反注同弟本又作/悌徒礼反注同乐音洛易以豉反)孔子曰夫民之父母
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
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矣注原犹本也
横充也败谓祸灾也音义(灾音/灾)疏(正义曰但此篇子夏/之问大略有二从此)
(至施于孙子问民之父母之事自三王之德参于天地/以下问三王之德何以参于天地以终篇末但上节问)
(民之父母以致五至而行三无子夏覆问五至三无之事/今各随文解之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者此诗大雅)
(泂酌之篇美 成王 之德凯乐也弟易也谓 (第 1b 页)
成王 行此乐/易之德为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谓民之父母矣者子夏)
(举此诗义而问夫子欲为何事得为民之父母四方有 …… (第 1b 页)
夜基命宥密无声之乐/也者此诗周颂昊天有成命之篇其诗云在上昊天有)
(成实之命二后受之谓文武二君承受之 成王 不敢康/言文武成此王功不敢康宁夙夜基命宥密者夙早也)
(夜暮也基始也命信也宥宽也密静也言文武早暮始 …… (第 4a 页)
豕而已以其祭俭而恭敬故也寔受其福寔实也言实)
(为神所加福祐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者此大雅既/醉之篇言 成王 祭祀合于礼仪既尽也言君臣上下尽)
(醉以酒至于祭之末观十伦之义尽饱以德注正义曰/东邻谓纣国中也既云东 (第 27a 页)
之道其甚难乎为之不易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者言仁道为难若有仁行可以为民)
(之父母此诗大雅泂酌之萹戒 成王 之诗也凯乐也弟/易也言使民乐易之君子则得为民之父母言不易也)
(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孔子既引诗又释凯 (第 20b 页)
(之父母此诗大雅泂酌之萹戒 成王 之诗也凯乐也弟/易也言使民乐易之君子则得为民之父母言不易也)
(凯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孔子既引诗又释凯 (第 20b 页)
者此解恶恶也试用也言君恶恶如巷伯则刑措)
(而不用民皆服从大雅云仪刑文王万国作孚者此大/雅文王之篇谏 成王 之辞仪象也刑法也孚信也言 (第 2b 页)
成)
(王 但象法文王之德而行之则天下万国无不为信也/言皆信敬之故云万国作孚犹文王明德慎罚为民所)
(敬信引之者 …… (第 2b 页)
百姓效禹为仁非本性能仁遂犹达也音义(效胡/孝反)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大雅曰 成王 之孚下土之式注皆言化君也孚信也式
法也音义(赫许百反王如/字徐于况反)疏(正义曰此一节申明上文/以君 …… (第 5a 页)
后仁者禹承尧舜禅代之后其/民易化论语所称者谓承殷之后故必世乃后仁是以)
(注论语云周道至美武王伐纣至 成王 乃致太平由承/殷纣敝化之后故也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者此小)
(雅节南山之篇刺幽王之诗言幽王之时尹氏为 …… (第 5b 页)
上甫刑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者庆善也一人谓天子也天子有善行)
(民皆蒙赖之引者證上有善行赖及于下大雅曰 成王/ 之孚下土之式者是大雅下武之篇美武王之诗孚信)
(也言武王成就王道之信者故为下/土法引之者證君有善与为 …… (第 5b 页)
不于我/上以力而用我引之者證不亲其所贤也君陈曰未见)
(圣若己弗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者此尚书君陈篇 成王 戒君陈之辞也言凡人未见圣道之时如似己不)
(能见既见圣道亦不能用之也注正义曰言近以见远/谓言近臣亲比 …… (第 14b 页)
虑于众要略而行之此皆谓闻见虽多执守简要也君)
(陈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者自由也师众也虞度也/庶众也 成王 戒君陈云言出入政教当由女众人共知)
(谋度若众言皆同乃行之言政教当由一也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也者此曹 (第 21b 页)
(而不用民皆服从大雅云仪刑文王万国作孚者此大/雅文王之篇谏 成王 之辞仪象也刑法也孚信也言 (第 2b 页)
成)
(王 但象法文王之德而行之则天下万国无不为信也/言皆信敬之故云万国作孚犹文王明德慎罚为民所)
(敬信引之者 …… (第 2b 页)
百姓效禹为仁非本性能仁遂犹达也音义(效胡/孝反)
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大雅曰 成王 之孚下土之式注皆言化君也孚信也式
法也音义(赫许百反王如/字徐于况反)疏(正义曰此一节申明上文/以君 …… (第 5a 页)
后仁者禹承尧舜禅代之后其/民易化论语所称者谓承殷之后故必世乃后仁是以)
(注论语云周道至美武王伐纣至 成王 乃致太平由承/殷纣敝化之后故也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者此小)
(雅节南山之篇刺幽王之诗言幽王之时尹氏为 …… (第 5b 页)
上甫刑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者庆善也一人谓天子也天子有善行)
(民皆蒙赖之引者證上有善行赖及于下大雅曰 成王/ 之孚下土之式者是大雅下武之篇美武王之诗孚信)
(也言武王成就王道之信者故为下/土法引之者證君有善与为 …… (第 5b 页)
不于我/上以力而用我引之者證不亲其所贤也君陈曰未见)
(圣若己弗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者此尚书君陈篇 成王 戒君陈之辞也言凡人未见圣道之时如似己不)
(能见既见圣道亦不能用之也注正义曰言近以见远/谓言近臣亲比 …… (第 14b 页)
虑于众要略而行之此皆谓闻见虽多执守简要也君)
(陈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者自由也师众也虞度也/庶众也 成王 戒君陈云言出入政教当由女众人共知)
(谋度若众言皆同乃行之言政教当由一也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也者此曹 (第 21b 页)
日日益新又日新者言非唯日日益新又须恒常/日新皆是丁宁之辞也此谓精诚其意脩德无已也康)
(诰曰作新民者 成王 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诰言殷人化纣恶俗使之变改为新人此记之意自念)
(其德为新民也诗曰周虽旧邦 …… (第 8a 页)
(一节覆明前经治国齐家之事康诰曰如保赤子者此 成王 命康叔之辞赤子谓心所爱之子言治民之时如)
(保爱赤子爱之甚也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者言爱/此赤子内心精 …… (第 18b 页)
宜其家人之事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者言人既家得宜则可以教国人也诗云)
(宜兄宜弟者此小雅蓼萧之篇美 成王 之诗诗之本文/言 (第 19b 页)
成王 有德宜为人兄宜为人弟此记之意宜兄宜弟)
(谓自与兄弟相善相宜也既为兄弟相宜而可兄弟之/意而后可以教国 …… (第 19b 页)
只君子/民之父母此记者引之又申明絜矩之道若能以己化)
(从民所欲则可谓民之父母此小雅南山有台之篇美 成王 之诗也只辞也言能以己化民从民所欲则可为)
(民父母矣民之所好好之者谓善政恩惠是民之愿好/已亦好之以施 …… (第 20b 页)
诛讨若桀纣是也诗云殷之未丧师克)
(配上帝此一经明治国之道在贵德贱财此大雅文王/之篇美文王之诗因以戒 成王 也克能也师众也言殷)
(自纣父帝乙之前未丧师众之时所行政教皆能配上/天而行也仪监于殷峻命不易者仪宜也 (第 21a 页)
监视也今 成)
(王 宜监视于殷之存亡峻大也奉此天之大命诚为不/易言其难也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者道犹言也)
(诗所云者言 (第 21a 页)
(诰曰作新民者 成王 既伐管叔蔡叔以殷馀民封康叔/诰言殷人化纣恶俗使之变改为新人此记之意自念)
(其德为新民也诗曰周虽旧邦 …… (第 8a 页)
(一节覆明前经治国齐家之事康诰曰如保赤子者此 成王 命康叔之辞赤子谓心所爱之子言治民之时如)
(保爱赤子爱之甚也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者言爱/此赤子内心精 …… (第 18b 页)
宜其家人之事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者言人既家得宜则可以教国人也诗云)
(宜兄宜弟者此小雅蓼萧之篇美 成王 之诗诗之本文/言 (第 19b 页)
成王 有德宜为人兄宜为人弟此记之意宜兄宜弟)
(谓自与兄弟相善相宜也既为兄弟相宜而可兄弟之/意而后可以教国 …… (第 19b 页)
只君子/民之父母此记者引之又申明絜矩之道若能以己化)
(从民所欲则可谓民之父母此小雅南山有台之篇美 成王 之诗也只辞也言能以己化民从民所欲则可为)
(民父母矣民之所好好之者谓善政恩惠是民之愿好/已亦好之以施 …… (第 20b 页)
诛讨若桀纣是也诗云殷之未丧师克)
(配上帝此一经明治国之道在贵德贱财此大雅文王/之篇美文王之诗因以戒 成王 也克能也师众也言殷)
(自纣父帝乙之前未丧师众之时所行政教皆能配上/天而行也仪监于殷峻命不易者仪宜也 (第 21a 页)
监视也今 成)
(王 宜监视于殷之存亡峻大也奉此天之大命诚为不/易言其难也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者道犹言也)
(诗所云者言 (第 21a 页)
川纠纷形势禁格之地悉周懿亲及亲子弟以镇抚
不靖翼戴王室自三监监殷而外封东虢于荥阳据
虎牢之险西虢于弘农陜县阻崤函之固太公于齐
召公于燕 成王 又封叔虞于晋四面环峙而王畿则
东西长南北短短长相覆方千里无事则都洛阳宅 (第 59a 页)
不靖翼戴王室自三监监殷而外封东虢于荥阳据
虎牢之险西虢于弘农陜县阻崤函之固太公于齐
召公于燕 成王 又封叔虞于晋四面环峙而王畿则
东西长南北短短长相覆方千里无事则都洛阳宅 (第 59a 页)
乾隆五年庚申三月上浣复初氏又识
太原府
今太原县为古唐国本尧之后裔 周成王 灭唐以封
叔虞分徙旧唐之子孙于许郢之间春秋唐惠侯
是其后在今湖广随州西北八十五里叔虞受封
…… (第 90a 页)
州之光化废为镇淮源出河南南阳府桐柏县逼
近随州之北故曰汉淮之间
又随州西北八十五里有唐城镇为春秋时唐国本
尧后旧封晋阳 周成王 以其地封叔虞而分徙其
后于许郢之间春秋时服属于楚宣十二年唐惠
侯从楚庄王败晋于邲定四年唐成公 (第 114b 页)
太原府
今太原县为古唐国本尧之后裔 周成王 灭唐以封
叔虞分徙旧唐之子孙于许郢之间春秋唐惠侯
是其后在今湖广随州西北八十五里叔虞受封
…… (第 90a 页)
州之光化废为镇淮源出河南南阳府桐柏县逼
近随州之北故曰汉淮之间
又随州西北八十五里有唐城镇为春秋时唐国本
尧后旧封晋阳 周成王 以其地封叔虞而分徙其
后于许郢之间春秋时服属于楚宣十二年唐惠
侯从楚庄王败晋于邲定四年唐成公 (第 114b 页)
(楚使庐戢梨侵庸遂灭庸/盖庄王图伯之始事也)
白水真人气郁葱舂陵帝里旧唐风晋阳本自伊耆后
肃爽成仇郢市空(六十五/)
(唐本尧后夏殷徙封晋阳 周成王 徙之于许郢之间/而以其地封叔虞春秋唐惠侯是其后定三年唐成)
(公如楚有两肃爽马子常欲之弗与止之由此 (第 40b 页)
白水真人气郁葱舂陵帝里旧唐风晋阳本自伊耆后
肃爽成仇郢市空(六十五/)
(唐本尧后夏殷徙封晋阳 周成王 徙之于许郢之间/而以其地封叔虞春秋唐惠侯是其后定三年唐成)
(公如楚有两肃爽马子常欲之弗与止之由此 (第 40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大事表卷十五
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
吉礼表
昔 成王 以周公有大勋劳赐鲁重祭其目有三曰郊
曰禘曰大雩而望亦郊之属因郊遂以有望凡郊禘
及宗庙之乐用八佾之 …… (第 1a 页)
感生帝如灵威仰之属杂于谶纬为非耳祭天之说起
于韦元 成王 者受命未有不于天者诗言惟岳降神生
甫及申况受命之主乎明祖初定祭礼以始祖无可稽
考特设一主曰皇初祖帝其 …… (第 51a 页)
周为睦分鲁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
繁弱殷民六族以昭周公之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
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成王 命鲁不过如此而已若果 …… (第 54b 页)
鲁公拜乎后夫以周公大
圣鲁公大贤岂宜过受天子之恩以自夸大启后世人
臣加九锡之渐鲁颂铺陈郊禘盛典而其言 成王 之命
叔父未尝一言及天子之赐第曰大启尔宇锡之山川 …… (第 55b 页)
土田附庸而已此尤可与祝鮀之言相发足徵郊禘非 成王 所赐而出于东迁以后之僭礼无疑也止斋为浙
东巨儒其论郊禘之事深有合于余心为表明而论著
之如此
黄楚望 (第 56a 页)
亦曰周公相成王制礼作乐为天子诸侯
不易之大法身没而王与伯禽躬为非礼以享周公
成王 贤王鲁公贤君必不至是以鲁颂白牡骍刚推
之则记礼者之过也禘者殷诸侯之盛祭至周公始 (第 56a 页)
定为不王不禘之法 成王 以周公有大勋劳故命鲁
以殷诸侯之盛礼祀周公以示不臣周公之意故牲
用白牡白牡者殷牲也辞刚者鲁公之牲 …… (第 56b 页)
反迎以入周公之庙以父就子以尊就卑礼必不然
礼之郊大雩则平王之世惠公请之是矣然郊祀苍
帝而四望阙其一犹未敢尽同于王室盖以为 成王
所赐者本明堂位及祭统以为惠公所请者出吕氏
春秋鲁郑皆有周庙晋有禘祀见左传 (第 57a 页)
春秋大事表卷十五
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
吉礼表
昔 成王 以周公有大勋劳赐鲁重祭其目有三曰郊
曰禘曰大雩而望亦郊之属因郊遂以有望凡郊禘
及宗庙之乐用八佾之 …… (第 1a 页)
感生帝如灵威仰之属杂于谶纬为非耳祭天之说起
于韦元 成王 者受命未有不于天者诗言惟岳降神生
甫及申况受命之主乎明祖初定祭礼以始祖无可稽
考特设一主曰皇初祖帝其 …… (第 51a 页)
周为睦分鲁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
繁弱殷民六族以昭周公之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
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成王 命鲁不过如此而已若果 …… (第 54b 页)
鲁公拜乎后夫以周公大
圣鲁公大贤岂宜过受天子之恩以自夸大启后世人
臣加九锡之渐鲁颂铺陈郊禘盛典而其言 成王 之命
叔父未尝一言及天子之赐第曰大启尔宇锡之山川 …… (第 55b 页)
土田附庸而已此尤可与祝鮀之言相发足徵郊禘非 成王 所赐而出于东迁以后之僭礼无疑也止斋为浙
东巨儒其论郊禘之事深有合于余心为表明而论著
之如此
黄楚望 (第 56a 页)
亦曰周公相成王制礼作乐为天子诸侯
不易之大法身没而王与伯禽躬为非礼以享周公
成王 贤王鲁公贤君必不至是以鲁颂白牡骍刚推
之则记礼者之过也禘者殷诸侯之盛祭至周公始 (第 56a 页)
定为不王不禘之法 成王 以周公有大勋劳故命鲁
以殷诸侯之盛礼祀周公以示不臣周公之意故牲
用白牡白牡者殷牲也辞刚者鲁公之牲 …… (第 56b 页)
反迎以入周公之庙以父就子以尊就卑礼必不然
礼之郊大雩则平王之世惠公请之是矣然郊祀苍
帝而四望阙其一犹未敢尽同于王室盖以为 成王
所赐者本明堂位及祭统以为惠公所请者出吕氏
春秋鲁郑皆有周庙晋有禘祀见左传 (第 57a 页)
(见书旱甚书禘以庄公之庙书致夫人书盖凡合礼/则不书也 黄楚望氏曰禘者殷诸侯之盛祭周公)
(始定为不王不禘之法 成王 以周公有大勋劳故赐/鲁以殷诸侯之盛礼郊大雩则平王之世惠公请之)
(然郊止祈榖望止三犹/未敢尽同于王 (第 20b 页)
(始定为不王不禘之法 成王 以周公有大勋劳故赐/鲁以殷诸侯之盛礼郊大雩则平王之世惠公请之)
(然郊止祈榖望止三犹/未敢尽同于王 (第 20b 页)
队音义(队直/类反)是故因其历数附其行事采周之旧以
会 成王 义音义(王如字又/于况反)垂法将来疏(上既解终麟/之意未辩始)
(隐之由故又假问以释之不言或问而直 …… (第 54a 页)
(鲁言之也其答直言隐公不云鲁者以鲁之春秋已/为韩起所说可知故也周自武王伐纣定天下恒居)
(镐地是为西都周公摄政营洛邑于土中谓之东都 成王 虽暂至洛邑还归镐京为西周平王始居东周)
(故云东周之始王也平王四十九年而隐公即位隐/公三年而平王崩 …… (第 54b 页)
(言福祚及后胤也尚书召诰云用供王能祈天永命/言用善德治民得长命也襄十年传曰而以偪阳光)
(启寡君论语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是杜所用之文/也春秋据鲁而作即是诸侯之法而云会 成王 义者)
(春秋所书尊卑尽备王使来聘锡命赗含有天子抚/邦国之义公如京师拜赐会葬有诸侯事王者之法) (第 55a 页)
(虽据鲁史为文足成王者之义也以其会 成王 义故/得垂法将来将使天子法而用之非独遗将来诸侯)
(也/)所书之王即平王也所用之历即周正也音义(正 …… (第 55a 页)
(之故谓之经传集解隐公鲁君侯爵杜君采太史公/书世本旁引传记以为世族谱略记国之兴灭谱云)
(鲁姬姓文王子周公旦之后也周公股肱周室 成王/ 封其子伯禽于曲阜为鲁侯今鲁国是也自哀以下)
(九世二百一十七年而楚灭鲁依鲁世家伯禽至隐/公凡十三君 (第 63b 页)
会 成王 义音义(王如字又/于况反)垂法将来疏(上既解终麟/之意未辩始)
(隐之由故又假问以释之不言或问而直 …… (第 54a 页)
(鲁言之也其答直言隐公不云鲁者以鲁之春秋已/为韩起所说可知故也周自武王伐纣定天下恒居)
(镐地是为西都周公摄政营洛邑于土中谓之东都 成王 虽暂至洛邑还归镐京为西周平王始居东周)
(故云东周之始王也平王四十九年而隐公即位隐/公三年而平王崩 …… (第 54b 页)
(言福祚及后胤也尚书召诰云用供王能祈天永命/言用善德治民得长命也襄十年传曰而以偪阳光)
(启寡君论语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是杜所用之文/也春秋据鲁而作即是诸侯之法而云会 成王 义者)
(春秋所书尊卑尽备王使来聘锡命赗含有天子抚/邦国之义公如京师拜赐会葬有诸侯事王者之法) (第 55a 页)
(虽据鲁史为文足成王者之义也以其会 成王 义故/得垂法将来将使天子法而用之非独遗将来诸侯)
(也/)所书之王即平王也所用之历即周正也音义(正 …… (第 55a 页)
(之故谓之经传集解隐公鲁君侯爵杜君采太史公/书世本旁引传记以为世族谱略记国之兴灭谱云)
(鲁姬姓文王子周公旦之后也周公股肱周室 成王/ 封其子伯禽于曲阜为鲁侯今鲁国是也自哀以下)
(九世二百一十七年而楚灭鲁依鲁世家伯禽至隐/公凡十三君 (第 63b 页)
(不称义同之意也何休膏盲以为古制诸侯幼弱天/子命贤大夫辅相为政无摄代之义昔周公居摄死)
(不记崩今隐公生称侯死称薨何因得为摄者周公/摄政仍以 成王 为主直摄其政事而已所有大事禀)
(王命以行之致政之后乃死故卒称薨不称崩隐公/所摄则位亦摄之以桓为太 (第 19a 页)
(不记崩今隐公生称侯死称薨何因得为摄者周公/摄政仍以 成王 为主直摄其政事而已所有大事禀)
(王命以行之致政之后乃死故卒称薨不称崩隐公/所摄则位亦摄之以桓为太 (第 19a 页)
大子不敢居上位故当处东宫疏(正义曰齐国侯爵/谱云姜姓太公望)
(之后其先四岳佐禹有功或封于吕或封于申故太/公曰吕望也太公股肱周室 成王 封之于营丘今临)
(淄是也僖公九年鲁隐公之元年也简公四年获麟/之岁也简公弟平公十三年春秋之传终矣平 …… (第 14b 页)
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注蔡今汝南上蔡县疏(注正/义曰)
(蔡国侯爵谱云蔡姬姓文王子叔度之后也武王封/之于汝南上蔡为蔡侯作乱见诛其子蔡仲 成王 复)
(封之于蔡至平侯徙新蔡昭侯徙九江下蔡宣侯二/十八年鲁隐公之元年也昭侯子成侯十年获麟之)
( …… (第 24a 页)
翼晋旧都在平阳绛邑县东邢国在广平襄国县音
义(沃乌/毒反)疏(注正义曰晋国侯爵谱云姬姓武王子唐/叔虞之后也 成王 灭唐而封之今大原晋)
(阳县是也燮父改之曰晋燮父孙成侯徙都曲沃今/河东闻喜县是也穆侯徙都绛鄂侯二年 …… (第 36a 页)
疏(注正义曰襄十二年传曰鲁为诸姬临于周庙是/鲁立文王之庙也文王天子自然用八礼记祭统)
(曰昔者周公旦有勋劳于天下 成王 康王赐之以重/祭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乐)
(也康周公故以赐鲁明堂位曰命鲁公世世祀周 (第 40a 页)
(之后其先四岳佐禹有功或封于吕或封于申故太/公曰吕望也太公股肱周室 成王 封之于营丘今临)
(淄是也僖公九年鲁隐公之元年也简公四年获麟/之岁也简公弟平公十三年春秋之传终矣平 …… (第 14b 页)
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注蔡今汝南上蔡县疏(注正/义曰)
(蔡国侯爵谱云蔡姬姓文王子叔度之后也武王封/之于汝南上蔡为蔡侯作乱见诛其子蔡仲 成王 复)
(封之于蔡至平侯徙新蔡昭侯徙九江下蔡宣侯二/十八年鲁隐公之元年也昭侯子成侯十年获麟之)
( …… (第 24a 页)
翼晋旧都在平阳绛邑县东邢国在广平襄国县音
义(沃乌/毒反)疏(注正义曰晋国侯爵谱云姬姓武王子唐/叔虞之后也 成王 灭唐而封之今大原晋)
(阳县是也燮父改之曰晋燮父孙成侯徙都曲沃今/河东闻喜县是也穆侯徙都绛鄂侯二年 …… (第 36a 页)
疏(注正义曰襄十二年传曰鲁为诸姬临于周庙是/鲁立文王之庙也文王天子自然用八礼记祭统)
(曰昔者周公旦有勋劳于天下 成王 康王赐之以重/祭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乐)
(也康周公故以赐鲁明堂位曰命鲁公世世祀周 (第 40a 页)
(而帝纣之庶兄周武王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
(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 成王 诛武庚乃命微子代殷/之后国于宋史记之言多有错缪微子手缚于后故)
(以口衔璧又焉得牵羊把/茅也此皆马 (第 3a 页)
(武王乃释微子复其位 成王 诛武庚乃命微子代殷/之后国于宋史记之言多有错缪微子手缚于后故)
(以口衔璧又焉得牵羊把/茅也此皆马 (第 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