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書類
詩類
易類
經解類
四書類
政書類
地理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禪宗部類
 

东汉节义。较以功名。则其高尚犹可以激颓起懒。晋宋清谈。视之谋利。则其气岸亦足以矫情镇物。其未知从事于圣门。而不循义理之安。张皇意气之发。以至于亡人之国。而不自知其为非也。则亦无所补于世教也较然矣。盖节义底人。其心高视天下而傲睨一世。出乎礼义之规。不屑性命之正。使天下之人皆有以自是而非人。终至于群狡并起。睥睨神器。至于清谈之类。则只是随波逐浪底人。自以为不要富贵而能忘贫贱。然而这一边虽似清高。那一边实未免招权纳货。亦使一世之慕效者相率而为矫虚浮诞。卒无以为振作恢复之策。以成其篡夺之势。盖其节义慕巢,许。清谈祖庄,老而筑底。为弊至于如此。原其所始。皆不知有 明德新
民之学。而独善于彝伦之外。不求其视听言动之理。而自逸于检防之节。是皆衰世之所尚。其得罪于圣贤中和之道 (第 354L 页)
也。至善即盛德也。此不过咨嗟不已。而不觉其重复也。与韩诗所谓安置妥贴何异也。抑经之首言以止于至善。为 明德新
民之准极。故于此复加至善字。以明圣人之能事。王道之极功止于此而已。是为盛德。是即所谓至善也云尔者欤。 (第 401H 页)
君泰然。可见百体之从令。源清流洁。天下之水皆同。心得躬行。草上之风必偃。若论齐家治国。咸本于斯。所谓 明德新
民。不过如是。谁云舍其内而治其外。盖闻有诸己而求诸人。言若无稽。臣岂多诰。伏望纳愚一得。加圣三思。立 (第 43L 页)
 
(小学之纲有三。曰立教明伦敬身也。立教之目。则胎育保傅之教也。小大终始之教也。三物四术之教也。师弟授受之教也。明伦之目。则父子之亲也。君臣之义也。夫妇之别也。长幼之序也。朋友之信也。敬身之目。则心术之要也。威仪之则也。衣服之制也。饮食之节也。大学之道。在明 明德新
民止于 (第 526L 页)
万万无恨矣。至因侍生之不肖。并疵清阴,慎斋二老。则有不然者。圣人之训。宜莫如大学。而大学之道。不过曰 明德新
民而已。不能自修。而急于时务者固不可。若一于自守而遭可为之时。长往不返者。亦非大中之道矣。彼时二老所 (第 13L 页)
 
次将章句来○章即一章二章之章。句即句绝。而此指注说为章句者何耶。
中庸序曰定著章句一篇。盖庸学二书。当初只是一片文字。至朱先生始乃分章析句。而仍附注说。其重在于分章析句。故统名之曰章句云。
 规模节目。本注朱子,陈,许之说备矣。第于语类则以 明德新
民为节目。止至善为规模。夫以标的为规模。已颇可疑。而又与或问所谓明德者。又三言之纲领者不同。不知何所 (第 400H 页)
适从耶。
以大学之全体言之。则三纲为规模。八条为节目。以

三纲言之。则止至善。又为 明德新
民之纲也。此章句或问之所以异也。语类以至善为规模者。未见其可疑。盖规模云者。造器之样子也。三纲是为学 (第 400L 页)
之样子也。至善。是 明德新
民之样子也。(小注吴氏所谓标的。亦样子之意也。)
 自是以来(止)杂出乎其间○老子,管,晏之徒。实俑 (第 400L 页)
 缉熙敬止小注。节斋蔡氏曰缉熙敬止者。所以止至善之本。○按缉熙。止至善之工夫。敬止便是止

至善。即缉熙之功效也。若以敬止为止至善之本。则以止为止之本。似失传文与章句之意。如何。
来说得之。其以敬止与止至善分而二之者。果似未安。然蔡氏之意。岂不以敬止者但为随事敬止。是止之零碎处也。止至善。是总指经文 明德新
民而言也。是止之全体也。故分而二之耶。
 正心章章句曰一有之而不能察章下注。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
(第 475H 页)
 他书杂说在里许○里许。即大学里许。言他书所论。其道理皆不出大学云耶。或云里许即他书里许。文意恐不顺如何。
里许即大学里面。何以致疑。其谓他书里面者。不通

文理之人之言也。
 为学首末第次
来谕所谓格致诚正等次第是也。或问序文。所谓未见其不同也。或问先有 明德新
民。是乃次第当然之语。序文先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语。今乃尽去此等。而专以大小学先后为言则恐非本意矣。 (第 483L 页)
朱子论孟子好辩之说曰。正如弑君之贼。人人得以诛之。不必士师。然则愚之今日之为。可幸无罪也否。
大学明 明德新
民。明新二字名异而实同。明明德是新己德也。新民是明民德也。此所谓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者也。
大学在新民 (第 434L 页)
  

绫州静庵赵先生谪庐遗墟碑
呜呼。此静庵赵先生谪庐。而仍为临命之遗址也。呜呼。今去己卯之岁。百四十有九年。而学士大夫慕其学。黎民胥徒怀其泽。愈久而愈不忘。皆曰。使我东偏知君臣父子之伦。免夷狄禽兽之域者。先生赐也。其过此者。无不肃然致敬。呜呼。此孰使之然哉。其秉彝之心。自然而然尔。呜呼。彼衮,贞,景舟之徒。果何人哉。盖我箕邦自殷师以后上下数千年间。道学堙晦。间有郑圃隐,金寒暄诸贤前后倡明之。然其承洛建之渊源。志唐虞之熙雍。卓然以 明德新
民。为此学之标准者。则肇自先生。不可诬也。先生讳光祖。字孝直。汉阳人。 成化壬寅生焉。 正德庚午。进 (第 577H 页)
此何等时耶。文天祥,陆秀夫。特一忠义之士也。天下事去之后。负六尺之孤于崖海一苇之中。开大学书讲之曰明 明德新
民。以为胡戒殄灭。中国恢复。我主幼冲。君临天下。不 (第 575H 页)
教万世也。
明德新
民。皆当止于至善之止字。当作至。以上文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推之。不迁。即止之意也。以至字意看。则甚 …… (第 373H 页)
至也。定当为意诚也。静当为心正也。安当为身修也。(朱子云安指身生说。)虑为齐治平。絜矩之意也。得为明 明德新
民。俱得其所止也。
处事精详之处字。似是虑字之误。经书辨疑。随时处中之处字。或曰制置之意。而郑愚伏以 (第 373L 页)
 臣对曰。皆倚于一偏一句。所以泛言三者之较中庸。反为易事。非所以说尧舜,孟子,比干之知仁勇而合于中庸者。且旧本之不必其合于中庸一句。语意未

妥。终不若今本之深。包了易彼难此之义。朱子之改以今本。诚有微意。蒙引所谓或者错认而谬改之说。亦不足为信也。
御制条问曰。可均之均。章句以平治释之。然则此章之均天下国家。即大学之治国平天下也。大学之治平则为明新之止至善。此章之均天下则不得为中庸之道者何也。岂至善与中庸。果有所不同耶。
 臣对曰。平天下均天下。自是一个道理。至善中庸。亦自是一个道理。但平天下者。必自 明德新
民上做去。如尧舜文武之盛德大业。无不为至善之治。均天下者。或有不论其当理不当理。期于能处置得天下事。 (第 248L 页)
下穷理修身之学。犹有所未至。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不得其人。教法寝备。终不及于三代之隆也。伏愿 殿下推 明德新
民之义。懋躬行心得之要。泮宫多士之课业。必以经传及洛建诸子遗篇。为旬月讲诵之资。亦须专尚文义。反覆讨 (第 287L 页)
 内则曰。二十而冠。可以衣裘帛。与孟子衣帛之训不同。何欤。
轻煖非童子时所服。而至于二十则已冠矣。已成人矣。此内则所以特许其衣裘帛。而至若孟子五十衣帛之训。则只据其非帛不煖而言耳。何尝立定界限。有五十前不得衣帛之文耶。程子曰。圣人非不欲少

者亦衣帛也。特以养有所不赡耳。斯言尽之矣。若必待五十然后可以衣帛。则亦将拘于七十食肉之训。而七十以前。虽有肉不得以食诸。经传之训。各有攸指。读者不以辞害义可也。
答或人大学问目
 问。至善非别件道理。只是明 明德新
民。皆当止于至善云尔。集注。以善与明新列为三纲领。何欤。
五行之土。寄旺于四时。而参之为五行。五常之 (第 41H 页)
  
大学退记
尝闻大学先要分本末。本末既分则王道定。王霸之分。只在于本末之先后。二帝三王。先本而后末。故唐虞三代之治。如彼其隆盛。桓文管商。先末而后本。故霸者功利之私。如彼其卑也。大学先王之心法。万世之大典。篇中之旨。专在于先本。故经之首节明 明德新
民对举之后。第二节言知止。又言定静安虑。又言能得知止。能得兼言明新而心为主。定静安虑亦主心。可见其先 (第 693L 页)
训至善之义。则曰事理当然之极。训明 明德新
民。皆当止于至善之义。则曰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人于随事处义。求止于至善。每有天理难尽。人 …… (第 376L 页)
工夫之当然者言之也。第二节。以功效之必然者言之也。有定而后以下。至于能得。皆知止之效也。知止之止。明 明德新
民得止于至善之止也。必以知字下之于此者。以知字乃虚灵之发而为知识之故也。虚灵体也。知识其用也。(补亡 …… (第 376L 页)
  传二章
盘铭。苟日新章句。涤去旧染之污而日新之意。则克明峻德之后。岂复有旧染之可涤而其德之日新者耶。其日新。乃是克明峻德以前顾諟天之明命时事。则其日新之德。皆是明命之理也。其下节将言新民。则当先言其推己新民之事而不言之。直言其作兴自新之民者。以见其民不待其君之推新。而见其君德日新。自能兴起感发。以明一理之相感捷于影响。其下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君德之日新。民德之自新。而上天之心。自尔格感。至于新其命而使有天下。
  传三章
止至善。明明德新民。皆当止于至善之意。则止至善。非明明德新民之外。更有止至善也。明 明德新
民之时。顾諟天之明命者。乃所以求明新之止于至善也。天之明命。亦必待明新之皆止于至善而后。其理始跃如矣 (第 379L 页)
之大典。篇中之旨。专在于先本。故经之首节。明 明德新
民对举之。后第二节。言知止。又言定静安虑。又言能得知止。能得兼言明新而心为主。定静安虑。亦主心。可见 (第 385H 页)
十二月而生。)星飞电骇。千里一瞥而。南蛮可制。北虏灭而。魂兮归来。盍揽辔(叶思吉切)而。穆穆雄雄。天 德新
而。发政献行。(献行令百官上其行治。如周礼令群吏致事。汉法令郡唱上计也。)施以仁而。显忠褒烈。丹其门 (第 17H 页)
大学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而明 明德新
民。皆当止于至善。故三纲领不为条列。而竖图之以明德新民。皆左右连画于止至善。以明三者之非有各项条件 …… (第 593H 页)
所止也。能得谓得其所止。故属之止至善。而以定静安虑列于知止能得之间。
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而明明 德新
民。皆当止于至善。故三纲领皆不为条列。而竖图之明与新。皆各左右连画于止至善。以明三者之非各项条件。 (第 594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