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書類
詩類
易類
經解類
四書類
政書類
地理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禪宗部類
  彭氏(应龙/) (翼夫/) (集斋/)

  朱氏(祖义/) (子由/)
  王氏(充耘/) (耕野/)
  余氏(芑舒/)  (德新/
) (息斋/)
  陈氏(师凯/) (庐山/)
  王氏(希旦/) (愈明/) (葵初/)
  金 (第 13a 页)
    也甘棠以下又见由方伯能布文王之化而

    国君能脩之家以及其国也其词虽无及于
    文王者然文王 明德新
民之功至是而其所
    施者溥矣抑所谓其民皞皞而不知为之者
    与(南轩张氏曰王者之化远而大涵 (第 61a 页)
  熊氏(良辅/) (任重/) (梅边/)

  万氏(善/) (明复/)
  余氏(芭舒/)  (德新/
) (息斋/)
  龙氏(仁夫/) (观复/)
  黄氏(瑞节/) (观乐/)
  董氏(真卿/) (第 11a 页)
 (晋字上从两至今省作/□亦省作亚非□也)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
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大有明在天上其明最盛有大之义晋明出地上其
  明方新
有进之义明出地上者晋之时顺而丽乎大
 明者晋之人柔进上行者晋之主也
 胡仲虎曰康侯者安民之侯非以功名 (第 11a 页)
忍为故为自唐讫周)
(而百篇之书定自是诵习者简要而不繁举行者中正/而无弊此夫子之意也若夫一书之中其于 明德新
民)
(之纲修齐治平之目即尧典已尽其要而危微精一四/言所以开知行之端主善协一四言所以示博约之义) (第 29a 页)
   亦情所必至而礼之所当然也车辖之诗往迎

   而思其德既至而好其 德新
婚初觏无一语及
   于色者其犹有关雎之遗意乎司马迁曰高山
   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然则 (第 9b 页)
 合而来故出乎震则齐乎巽震动巽齐则无不明之
 德故相见乎离中庸之诚而明也南面而听天下非
 明不可故向明而治取诸离 明德新
民原为一事万
 物相见则必有以养之有治则有养也万物待养于
 坤坤作成物以母道养子极顾复之恩曰致役乎坤 (第 38a 页)
 (晋接/之卦)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
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火在天上其明最盛故名大有明出地上其 明方新/
故云大明顺而丽乎大明总言内外卦德柔进而上)
 (行本义作卦变看谓自观来六四之柔上行至五愚/窃按易述曰 (第 21b 页)
 全之是以存心养性以立其大本穷理处事以达其
 大用立中正之表以为民准使之皆有所取正而无
 过不及之差所谓 明德新
民而止于至善者大舜汤
 武其揆一也顾諟天之明命日新又新懋昭大德也
 孟子曰汤执中即建中于民也以义制事 (第 8a 页)
 大学之道以明德为主新民以吾之明德而明乎民
 之德也民德不明即己德之不明也至善即明德之
 至精至粹协于克一者也非 明德新
民各止于至善 …… (第 4a 页)
也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物格知至则知所止矣
意诚以下则皆得所止之序也自非知所先后奚足以
近之乎
 首节言 明德新
民后却不言欲新天下之民而云欲
 明明德于天下见得新民即明德之事也由此观之
 中庸致中和即是致中和于天 (第 6b 页)
彻所从来乃不眩惑
天地之大德曰生此是乾坤之易简处
正辞者无讼也圣人在上而民输固有不敢枉其是非
之心非 明德新
民何以有此
程子曰圣人制器不待见卦而后知象以众人由之而
不能知故因卦以示之耳
朱子曰盖取诸三言者以意 (第 14a 页)
 (蕃庶三接坤为众为文之象离配卦十有六象最美/者莫如晋大有大有明在天上其明最盛晋明出地)

 (上其 明方新
有进义明君在上下以柔顺进而承之/所谓康侯也康侯者治安之侯非以功侯也下之务)
 (进者易生事以徼宠今多 (第 17a 页)
极其规模之大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朱子曰这个须先识得外面一个
规模如此大了而内做工夫以实之凡人为学便当以 明德新
民止于至善乃明明德于天下为事不成只要
独善其身便了须是志于天下所谓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也所以大学 …… (第 7a 页)
善以理之见于事者言以明明德
对新民则明明德为主以明明德新民对止至善则止至善为重○新安吴氏曰止至善为明 明德新

之标的极尽天理绝无人欲为止至善之律令然既言事理当然之极又言天理之极者盖自散在事物
者而言则曰事理 …… (第 19a 页)
大学
之纲领也(新安陈氏曰纲以大纲言如网之有纲纲举则目张领以要领言如裘之有领领挈
而裘顺○朱子曰明明
德新
民止至善此八字已括尽一篇之意○玉溪卢氏曰明明德是下文格物致 …… (第 19a 页)
知诚意正心修身之纲领新民是下文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纲领止至善总明明 德新
民而言又八者逐
条之纲领要而言之则明明德又为三者之纲领乃大学一书之大纲领也○番昜沈氏曰大学之体在
明 …… (第 19b 页)
了安而后能虑非颜子不能之去得字地位虽甚近然只是难进挽弓到临满时分外难开○勉斋黄氏
曰大学之道在于明 德新
民明 (第 20b 页)
德新
民之功在于至善至善之理又在于必至而不迁故此一节但以止
为言曰知曰得止之两端定者知所止之验虑者得所止之 …… (第 20b 页)
胡氏曰定而
能静则事未来而此心之寂然不动者不失安而能虑则事方来而此心之感而遂通者不差○新安陈
氏曰明 德新
民所以得止于至善之由其紧要处先在知止上盖于事事物物皆知其所当止之理即物
格而知至也下文致知知至之知字 …… (第 21a 页)
  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
无不尽也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
得而正矣(勿轩熊氏曰知字就心之知觉不昧上说意字是就心之念虑方萌处说○云峰胡

氏曰章句可得二字盖谓知此理既尽然后意可得而实非谓知已至则不必加诚意之功也意既诚则
心之用可得而正非谓意巳诚则不必加正心之功也然不曰知既尽然后实其意意既实而后正其心
者盖知行二者贵于并进但略分先后非必了一节无馀然后又了一节是当会于言意之表也)

身以上(上声)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此四
句包括上一节)
物格知至则知所止矣意诚以下则皆得所
止之序也(新安陈氏曰意诚心正身脩明明德所以得止至善之次序家齐国治天下平新民
所以得止至善之次序也皆之一字包明明
德新
民而言此四句包括此一节也是二节可见三纲之统
八目而八目之𨽻三纲矣○朱子曰致知者理在物而推吾之知以知 …… (第 26a 页)
双峰饶氏曰咏叹言其词淫泆言其义淫泆者
意味溢乎言词之外也)


  右傅之三章释止于至善(双峰饶氏曰明 德新
民两章释得甚略此章所
释节目既详工夫又备可见经首三句重在此一句上节目谓仁敬孝慈等工夫谓学与自脩○玉 (第 40b 页)
溪卢氏曰此章凡五节第一节言物各有所当止之处第二节言人当知所当止之处以知止之事
而言也第三节言圣人之止无非至善以得其所止之事而言也第四节言明明德之止于至善乃
至善之体所以立第五节言新民之止于至善乃至善之用所以行○云峰胡氏曰此章释明 德新
民之止于至善兼释知止能得又兼释八者条目其中学是致知格物之事自脩是诚意正心脩身 …… (第 40b 页)
  犹人不异于人也情实也引夫子之言而言圣人能
使无实之人不敢尽其虚诞之辞盖我之明德既明
(此推本言之明明德为本乃传者言外之意)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此即
新民)
故讼不待听而自无也观于此言可以知本末之
先后矣(朱子曰圣人说听讼我也无异于人当使其无讼之可听方得圣人固不会错断了事不
是他所以无讼者却不在于善听讼在于意诚心正自然有以薰炙渐染大服民志故自无讼之可听耳
○使民无讼在我之事本也此所以听讼为末○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便是说那无讼之由然惟先有以

服其心志所以能使之不得尽其虚诞之辞○如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
子皋又何曾听讼了致然只是自然感动人处耳○双峰饶氏曰听讼末也使无讼理其本也傅者举轻
以明重然引而不发知此则见明
德新
民之相为本末矣问无情曰情与伪对情实也伪不实也论语曰
民莫敢不用情○玉溪卢氏曰有讼可听非新民之至善无讼 (第 42a 页)
可听方为新民之至善无讼则民新矣使
民无讼惟明明德者能之听讼使无讼之本末先后即明 德新
民之本末先后也经文物有本末上有知
止能得一节前章释止至善而知止能得之义已在其中经文物有本末下有终始先 …… (第 42a 页)
穷源之意即本心存亡之几决天下治乱之几正以明 德新
民皆当止于至善故也○勿轩熊氏曰指用
人而言又结以务财用必自小人始而深致严于义利之辨用君子则自有义中之 …… (第 85b 页)
数之习俟其既长而后进乎明 德新
民以止于至善
是乃次第之当然又何为而不可哉曰幼学之士以
子之言而得循序渐进以免于躐等陵节之病则诚
幸 …… (第 95b 页)
亦无以开发聪明(格致之事)进德(诚正修)脩业(齐治平)而致夫
德新
民之功也是以程子发明格物之道而必以
是为说焉(问敬字当不得小学朱子曰看来小学却未当得敬敬巳自包得小学 …… (第 96b 页)
理虽粗(上声略也)复而有不纯已虽粗克而有不尽且将
无以尽夫(音扶)脩巳治人之道故必指是而言以为明 德新
民之标的也欲明德而新民者诚能求必至是
而不容其少有过不及之差焉则其所以去(上声)人欲
而复天理者无毫 …… (第 107a 页)
朱子曰不务明
其明德而以政教法度为足以新民如管仲之徒便是自谓能明其明德而不屑于新民如佛老便是略
知明 德新
民而不求止于至善如王通便是看他于巳分上亦甚脩饰其论为治本末亦有条理甚有志
于斯世只是规模浅窄不曾就本 …… (第 108a 页)
亦何足取以为法邪○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何也
曰此推本上文之意言明 德新
民所以止于至善之
由也盖明 (第 109a 页)
德新
民固皆欲其止于至善然非先有以
知夫(音扶下同)至善之所在则不能有以得其所当止者
而止之如射者固欲其 …… (第 109a 页)
好底道理将这
个去应他此是得其所止)
○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
近道矣何也曰此结上文两节之意也明 德新
民两
物而内外相对故曰本末知止能得一事而首尾相
因故曰终始诚知先其本而后其末先其始而后其
终也则其进 …… (第 110b 页)
  或问听讼一章郑本元在止于信之后正心脩身之前
程子又进而寘之经文之下此谓知之至也之上子
不之从而寘之于此何也曰以传之结语考之则其
为释本末之义可知矣以经之本文乘之则其当属

(音蜀)于此可见矣二家之说有未安者故不得而从也
曰然则听讼无讼于明 德新
民之义何所当也曰圣
人德盛仁熟所以自明者皆极天下之至善故能大
有以畏服其民之心志而使之不敢尽其无实之 …… (第 135b 页)
反)然措
其心于文字言语之外而曰道必如此然后可以得
之则是近世佛学诐淫邪遁之尤者而欲移之以乱
古人明 德新
民之实学其亦误矣(问陆象山不取伊川格物之说以为
若随事讨论则精神易弊不若但求之心心明则无不照其说亦似
(第 155a 页)
  退以户部尚书车尔格之二世孙二等侍卫连寿
  管理连寿以足疾辞退以法喀之子萨穆哈管理
  萨穆哈告退以其伯祖鄂德之四世孙 德新
管理 (第 3a 页)
  李英(包衣李老哥佐领/以上正蓝旗二名)
康熙五十年辛卯科
  满洲
   仙保(哈岱佐领/)   德新(觉罗佛伦佐领/)

(第 21b 页)
  大龙桥(府治东梁鄱阳王萧恢建翼以石栏下有碧涧元总管常福生建海会阁于上今燬重建二庵
于左右桥甃以石)
小龙桥(与大龙桥并跨澹津梁天监间建)凤池桥(通凤池东流与澹津
合)
通贤桥(郡城内西北诸水从此入茭池)胡家桥(邑人胡闰故居在西南)王公桥
(县西隅宋知州王十朋徙知夔州民走诸司乞留不得至断其桥乃以车从间道去众葺断桥因名)胭脂
(永福寺东梁鄱阳王萧恢宫人常遗胭脂于水故名)宝胜桥(县东北关跨东湖水尾唐僧宝胜常

居此)
画桥(县永平关泄东湖水甃石与街等同 德新
永平二桥称三级浪)东湖桥(即系虎桥通荐
福寺唐僧慈济往来东湖常系虎于此)
杨玟桥(岳庙前跨湖北通清山渡 (第 56a 页)
  李中字子庸吉水人嘉靖初任提学副使守官廉
以身为教择诸生高等聚五经书院讲难不辍(旧志)

汪渊江西上饶人嘉靖间巡按广西会有猺獞之
变渊至行雕𠞰法择向道授之机宜一鼓捣桑江
十三寨巢穴尽斩其首恶馀党悉定乃谕以威信
修洛容县以治之猺獞各感泣争致材木助役人
以为得其死力擢大理寺丞后姚镆奏岑猛之捷
谓渊按广西时首发其奸又诏赐白金文绮(旧志)
黄浣字 德新
广东澄迈人嘉靖二年知北流县刚
介不避权要邑为弊政所苦民多流徙浣招徕安 (第 14b 页)
  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臣/)孙柱文渊阁大学士兼礼
  部尚书(臣/)陈元龙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臣/)尹泰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臣/) 德新(臣/)
对林吏部左侍郎 (第 7a 页)
省罪犯关系至重必当揆诸天
理人情以求至当在朕原无成见期与内阁诸臣悉心
酌定乃朕咨访之时每见学士塞楞额 德新
回奏尚有
迎合之心塞楞 (第 56a 页)
德新
皆系读书之人岂有人命至重 (第 56a 页)
工部议覆行总河及河南抚按勘议具奏谕内阁传示讲
官撰写论法讲章进览仍命拟撰重刋大学衍义补序文以昭示朝廷
德新
民图治至意补给故大同巡抚张文锦祭葬礼部言其不附逆濠及
创建五堡有功边境死于悍卒为可悯也万历三十四年丙 (第 1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