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四書類
小學類
詩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目錄類
詔令類
法制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鈔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无对德为至贵其高无上物虽有万之不
 齐孰能如此盖道德超然物势之上而行
 乎形气之内而无物不有无时不然盈天
 地之间皆蒙衣被本本 元元之
所共推非
 由于谆谆之命非有假于人为之力其生
 之畜之一自然也可尊可贵亦一自然也
 然生畜形成次第虽 (第 016b 页)
   序说
人生复载间得一分灵禀五凝妙上不能回
黄抱紫翳凤骖虬次不能还雪返霜冲霄驾
景红尘帽集白日驹驰飘荡爱河流吹欲海
桑榆到眼荆𣗥濛心亦可怜也是以

虚无教主混元导师矜 元元之
本心示生生
之妙法神锋灵杖坐在立亡圣药奇方尸解
羽化俾世之学子宴坐山林精思而力学之
所谓灭度鍊尸生仙 (第 001b 页)
   驱瘟家书
具位嗣教第(几)代孙姓(某)惶惧稽首顿首再
拜上申
祖师中天枢相伏魔许真君(几前某)不避
斧诛僣陈丹恳谨据(某)词称(入意)切虑(某)
中自昔至今故作误犯罪衅深重未经忏悔

是致
上天谴责或分野兴灾 元元之
情深可哀悯
(某)代为布露赤心皈投
大道谨具家书上闻
师省特赐敷奏
上帝请降
敕旨告下三界十方所属真 …… (第 018a 页)
   牒将吏
太乙火府

 谨据(某入意)切虑(某)门中自昔至今故作
 误犯罪衅深重未经忏悔是致
 上天谴责或分野兴灾 元元之
情深可哀
 悯(某)代为布露赤心皈投
 大道求为驱斥瘟癀保安家眷事当职领
 词虔切难以抑违除己拜发家 (第 019a 页)
质道
生成之宜顽钝之资发睿明之操缘恃
至恩妄希亨变诣(臣)自诉求乞表章(臣)以才
薄不明真奥不胜所见 元元之
情理在可申
(谓见此元元祈祷者不胜激/节言无以及也元元者众也)臣谨为拜意上
(第 041a 页)
   上清道士修真谢罪章
即日奉词但某等自以冥顽下士轮转因缘
宿庆所钟遭逢
道运
上帝领籍名系
皇篇师宝甄收身参
治箓不揆短闇葵藿倾阳栖迹灵坛结志

上道玄理幽邈披盻无穷伏闻
太上宣慈
老君垂教发挥道妙启迪人天养性鍊神在
极虚而笃静利人应世务持俭以守柔先所
见闻后当开导傥不能自反则何以敷畅于
真风不植善因则何以传诚于
上界伏蒙
太上大道诸君丈人垂慈拯护不赐罪罚使
(臣)等超绝尘累得处
法门助

道化人同归
玄路而(臣)等居廛接物混俗同尘功业未闻
罪恶彰积恐延殃上世贻过三师身谢三官
风刀考谪朝夕在念不敢自宁悔过清斋投
词露请归诚稽首忏谢
道前(臣)见其 元元之
情理在可申(臣)谨为拜
章上闻
九天伏丐
太上大道众尊曲聆所奏
垂悯丹心如蒙 (第 031a 页)
之业废者将三
十年寒者不必衣饥者不必食乃不可以常
理诘之者如皇极书所言王伯而降至于为
兵为火为血为肉 元元之
厄适当斯时人情
甚不美重为风俗所移幸乱乐祸勇斗而嗜
杀其势不自相鱼肉未艾也丘公往年召对
龙庭亿兆之命 (第 011a 页)
备但法在治世故详于伦教而 元元之
理秘而未宣故我道祖
悯世降凡敷扬神奥传道德于函关授元科于玉局发先圣所
未发以为万劫度世慈航今函关一派 (第 1p004a 页)
 七气涕唾津精溺血液也七者皆阴至此精化为气气化为
 虚永无滞矣形神俱妙之意
静真明至理
 湛然常寂而静至诚无妄而真明至理贯通无极以入 元元
 之
境也 …… (第 1p150b 页)
 至有五气咸备惟玉宸道君融合为一通贯无间与道为体
 而魂魄俱化四大皆空七气旡滞湛寂真诚贯通无极妙臻
  元元之
境至老不易功至此德隆道备此帝君所以为九天
 之司命万化之主宰也大洞仙经始末俱备体用皆全单谓 (第 1p151a 页)
 无下闭为乾乾之为德其静也专无乃离中之已土中藏后
 天自然之汞到此双明两用之窍经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
 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 元元之
又元众
 妙之门圣人无两心其元言妙语未常高远万世莫能测其
 端倪必要师授之黄帝上圣若不师广成子岂能自 (第 2p019b 页)
 极说到太极上又于太极上追到无极之无极处阐发此理
 使凡人知无极又非无根之无极也
混沌太原无始之气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亿万气赤混太 元元
气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万气冥寂通玄太 (第 2p074b 页)
元之
气九万九千
九百九十万气
 此三种气都是无极之先玄之又玄时一派真气道君于讲
 无极的源头下着此三种九 …… (第 2p074b 页)
 田也故混沌太原无始之气在上丹田有九万九千九百九

 十亿万气盘结于此赤混太 元元之
气在中丹田有九万九
 千九百九十万气盘结于此冥寂通玄太 (第 2p075a 页)
元之
气在下丹田
 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万气盘结于此此皆三丹田中父母
 未生前即有此气混凝于太虚无之中为金丹 (第 2p075a 页)
万水俱足此月彼月宁有异不此性彼性亦复如
是可知后来皆性之用非性之体守此中宫性将何丽充此微
明性岂散寄 元元之
始性根本裕求之最初返还真气以气御
神以神化气气合始青神分太素此中有性乃得本始二七同
宫一六相济道家之 …… (第 2p006a 页)
后世广无量正传皆吾道之幸觉
子勉为之得接吾宗于一线于子有厚望焉特一證之
孚佑帝君曰今日是上元日为子说 元之
义可乎元者大也始
也能知大方知始能知大始方解无始能知无始方无无始并
此无无遂获大始大者弥沦天地包蕴古 (第 2p018a 页)
佛性。曰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学人为何却无。师曰。为
汝向外求 问如何是 元元之
珠。师曰。这个不是。曰
如何是元元珠。师曰。失却也。

**** 随州双泉山梁家庵永禅师

僧问。达 (第 0538b 页)
昔光武尚能纵严陵之心。魏文容管宁之操。
折至尊之高心。遂匹夫之微志。况陛下以道御物。兼
弘三宝。愿览 元元之
情。垂旷通物之理也。又致书于
什[(丰*力)/石]二法师曰。别以数旬。每有倾想。渐暖比体泰耳。
小虏 (第 0152a 页)
议律令诏

夫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也。今律令烦多而不约,自典文者不能分明,而欲罗 元元之
不逮,斯岂刑中之意哉?其议律令可蠲除轻减者,条奏,唯在便安万姓而已。((《汉书·刑法志》:元帝初立,
事,交错道路,怀奸朋党,相为隐蔽,皆亡忠虑。群下凶凶,更相嫉妒,其咎安在?观君之治,无欲辅朕富民便安 元元之
念。间者郡国谷虽颇孰,百姓不足者尚众。前去城郭,未能尽还,夙夜未尝忘焉。朕惟往时之用,与今一也。百寮
益焉,犹仲尼之闻《韶》,日月之不可阶,非圣哲之至,孰能若兹!纲纪咸张,成在一匮,此其所以保佑圣汉,安 靖元元
之效也。今功显君薨,《礼》:「庶子为后,为其母缌。」《传》曰:「与尊者为体,不敢服其私亲也。」摄皇帝
之,以救其急。立春,遣使者循行风俗,宣布圣德,存恤孤寡,问民所苦,劳二千石,敕劝耕桑,毋夺农时,以慰 绥元元
之心,防塞大奸之隙。诸夏之乱,庶几可息。

臣闻上主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恶,下主可与为恶而不可与为善。
城郭诸国震慑响应,遂开西域,置都护。而焉耆王舜、舜子忠独谋悖逆,恃其险隘,覆没都护,并及吏士。先帝重 元元之
命,惮兵役之兴,故使军司马班超安集于寘以西。超遂愈葱领,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舜而
吏人陷于汤火之中,晨国家之人民。如此则胡、貊守关,青、徐之寇在于帷帐矣。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悬,免 元元之
急,不可书传,愿蒙引见,极陈所怀。(《后汉·范升传》)

陈元

  元,字长孙,苍梧广信人,莽
非仁恩所养、宇宙所容。臣请免权官,鸿胪削爵土,捕治罪。敢有不从,移兵进讨,以明国典好恶之常,以静三州 元元之
苦。(《吴志·吴主权传》注引《魏略》,载《魏三公奏》。案:此事在黄初三年,时三公乃华歆、贾诩、杨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