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類
易類
孝經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史評類
詔令類
政書類
目錄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續道藏
不验者。倘于今日。得备清閒之燕。幸有以当 上心焉。则安知其不有补于重恢再造之业也。若以其丁卯所谓不如 宋祖之
万万者。而又知今日不如丁卯之万万。痛疾奋跃。以收瞑眩之效。则先生之志行。无有间于先后早晚之异。而搢绅 (第 568L 页)
肱。相须以济。是以汤以不得伊尹为忧。周以不得吕望为忧。下至桓公之于管仲。昭烈之于孔明。唐宗之于魏徵。 宋祖之
于赵普。莫不得之而成霸王之业。盖天生一时人材。足供一时之用。而又必有杰然者出于其中。只患时君不能求之 (第 388L 页)
湍金割界事宜状
臣于见职之未叨也。获奉 天语之及于故都者屡矣。克轸官民之凋残。必欲奠安而维持之。虽周后之毖殷。 宋祖之 眷西京。无以过此。臣固钦颂之不暇。及玆承命分司。而委畀之 圣意。特勤挚焉。臣于是倍 (第 657L 页)
按叶注。以顺理则裕从欲惟危。为守之于为。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为诚之于思。释疑则又以造次克念战兢自持两句。分属思与为。两说俱未知其为稳。朱夫子有曰顺理则裕。从欲惟危。是紧要处。是生死路头。若如叶氏说。则惟守之于为。为生死路头。而诚之于
思。还不是紧要处矣。其可乎。朱子又曰哲人志士。虽是两般。大抵都是顺理便安裕。从欲便危险。盖未尝有所偏属也。若造次战兢两句。则释疑之说。盖本于论语小注蔡氏陈氏之说。而上二句既不曾分属。则下二句却更分属。似非文义。愚意则此箴首四句。是分言思与为。顺理以下。则是合思与为而统论之耳。
八卷唐有天下章。大纲正。释疑曰。宋得国不正。何以曰大纲正。
按 宋祖之 兴。虽不可谓汤武之举。而亦不是狐媚以取天下之比也。且其闺门之正。伦纪之立。比之于唐。岂不是大纲正者乎 …… (第 380H 页)
寒而不暇顾廉隅者。是可忧之大者也。今此尊祀先祖者。非但出于乌鸟之情。盖将追远顾本。回淳反朴。以复我先 祖之 业。伏愿诸宗。自今以往。勤学饬行。敦亲睦族。行一事出一言。必曰无或得罪于先祖乎。处乎家居于乡。辄曰无 …… (第 386L 页)
祖为戒。则惟此追远一祠。将永有辞于来世。如其不然。而门户有分裂之患。子弟无孝谨之风。则虽享以百牢。先 祖之 灵。其肯顾右乎。如有不肖子孙。委弃祖训。恣行不义者。不可许入于先祖庙庭。此意并为知悉。幸甚。
权处士 (第 386L 页)
思。还不是紧要处矣。其可乎。朱子又曰哲人志士。虽是两般。大抵都是顺理便安裕。从欲便危险。盖未尝有所偏属也。若造次战兢两句。则释疑之说。盖本于论语小注蔡氏陈氏之说。而上二句既不曾分属。则下二句却更分属。似非文义。愚意则此箴首四句。是分言思与为。顺理以下。则是合思与为而统论之耳。
八卷唐有天下章。大纲正。释疑曰。宋得国不正。何以曰大纲正。
按 宋祖之 兴。虽不可谓汤武之举。而亦不是狐媚以取天下之比也。且其闺门之正。伦纪之立。比之于唐。岂不是大纲正者乎 …… (第 380H 页)
寒而不暇顾廉隅者。是可忧之大者也。今此尊祀先祖者。非但出于乌鸟之情。盖将追远顾本。回淳反朴。以复我先 祖之 业。伏愿诸宗。自今以往。勤学饬行。敦亲睦族。行一事出一言。必曰无或得罪于先祖乎。处乎家居于乡。辄曰无 …… (第 386L 页)
祖为戒。则惟此追远一祠。将永有辞于来世。如其不然。而门户有分裂之患。子弟无孝谨之风。则虽享以百牢。先 祖之 灵。其肯顾右乎。如有不肖子孙。委弃祖训。恣行不义者。不可许入于先祖庙庭。此意并为知悉。幸甚。
权处士 (第 386L 页)
兵于清流关。欧阳脩作亭于滁州。以望清流之关而书其事。今我 圣祖之剿灭孱酋。如飙扫糠。炳赫一捷。实类于 宋祖之
当日事。至于今荡人其目。而登高而望。想像其驰骋神武之烈。自不能无感慨兴怀者。此宸翰以表章之。宝墨以亲 (第 525L 页)
兵于清流关。欧阳脩作亭于滁州。以望清流之关而书其事。今我 圣祖之剿灭孱酋。如飙扫糠。炳赫一捷。实类于 宋祖之
当日事。至于今荡人耳目。而登高而望。想像其驰骋神武之烈。自不能无感慨兴怀者。此 宸翰以表 (第 679L 页)
。一切要之。盖出一个心界上。而自作怠傲与否。决然明矣。予则曰仪之谏宋祖。是见几而语也。不亦然乎。善哉 宋祖之
闻言感激。翻然改悟。亦可推量后日之去益愈圣之一端机棙。设令宋主于斯。一时之放忽。见若寻常而迤过。来头 (第 271H 页)
赴诉于差备门外。乞得追射。其猥滥极矣。其时判书臣朴遾 启请勿许。 殿下反下未安之 教。竟从其愿。其视 宋祖之
斩川班殿直之希恩者。一何辽绝也。愚臣过虑。若此不已。大则高丽别抄之乱。小则元魏张彝之变。不日而作。不 (第 160L 页)
问。茶者。人之日用不可废者也。其名昉于何代欤。禹贡不取于土地之产。周礼不列于品物之数。其故何欤。吴王用于礼宾。晋国赐于爱士。有何重于其间欤。唐宗之增税。 宋祖之
置榷。其有关于裕国之道欤。玉川先生。至饮丘碗。江湖散人。岁取其租。抑有补于养生之术欤。永叔讥龙团之进 (第 151H 页)
忧国。发于至诚。真可谓腹心之臣。而 殿下所以尊信而委任之者。果如汉高之萧张。昭烈之孔明。唐宗之房杜。 宋祖之
赵普乎。自其爰立之初。式至今日。万手加额。朝野拭目。儿童走卒。亦知为司马。而闻其设施之绩。未 …… (第 25H 页)
此乃古昔昭穆各庙之礼。而今则同堂异室。新死者当入于其祢之龛。不当迁于祖父之室。则虽不行祔祭可也。况继 祖之 宗。当自为小宗。新死者不当入于太宗之庙。如此而必行祔祭。尤似不近云。此必因祔祭章下朱子所论为礼者犹执 …… (第 34L 页)
其微意矣。况祔祭章云丧主非宗子。与继 祖之 宗异居。则宗子为告于祖。设虚位以祭之。祭讫除之云。岂不以孙之祔祖。乃礼之大节。不可以庙有古今之殊。废 (第 35H 页)
其祔祭也邪。然则或者之说。无乃不通乎。挺立亦继祖宗也。弊门有从叔父为继曾 祖之 宗。则挺立为先考附祭时。从叔父当主此祭。而所居各异。似当设虚位祭之。但告庙有其礼而无其文。当依有事则 …… (第 35H 页)
毕。合祭而后迁。然则祥后禫前。主皆不迁。新主当祔于祖父之傍。而或云祖祢两龛之间。只隔一板。徒执以孙祔 祖之 文。而置子于父上。似甚未安。或云朱子非不知其然。而以爱礼存羊之意。不敢变其所祔位。置之他处。况妻丧别 …… (第 35L 页)
何说为得邪。然此则继曾祖以上之宗所宜讲行者也。至如挺立继祖宗。则大祥后虽行祔祭。而考主不当移入于继曾 祖之 庙。似当入于挺立家应入之庙矣。然则丧后禫前虽阙祔 (第 35L 页)
祖之 仪。而势之所拘。不得不然。则是果不至于害义邪。且祫祭仪节。不见于家礼。先贤以时祭当之云。而丘琼山乃谓 (第 35L 页)
此乃古昔昭穆各庙之礼。而今则同堂异室。新死者当入于其祢之龛。不当迁于祖父之室。则虽不行祔祭可也。况继 祖之 宗。当自为小宗。新死者不当入于太宗之庙。如此而必行祔祭。尤似不近云。此必因祔祭章下朱子所论为礼者犹执 …… (第 34L 页)
其微意矣。况祔祭章云丧主非宗子。与继 祖之 宗异居。则宗子为告于祖。设虚位以祭之。祭讫除之云。岂不以孙之祔祖。乃礼之大节。不可以庙有古今之殊。废 (第 35H 页)
其祔祭也邪。然则或者之说。无乃不通乎。挺立亦继祖宗也。弊门有从叔父为继曾 祖之 宗。则挺立为先考附祭时。从叔父当主此祭。而所居各异。似当设虚位祭之。但告庙有其礼而无其文。当依有事则 …… (第 35H 页)
毕。合祭而后迁。然则祥后禫前。主皆不迁。新主当祔于祖父之傍。而或云祖祢两龛之间。只隔一板。徒执以孙祔 祖之 文。而置子于父上。似甚未安。或云朱子非不知其然。而以爱礼存羊之意。不敢变其所祔位。置之他处。况妻丧别 …… (第 35L 页)
何说为得邪。然此则继曾祖以上之宗所宜讲行者也。至如挺立继祖宗。则大祥后虽行祔祭。而考主不当移入于继曾 祖之 庙。似当入于挺立家应入之庙矣。然则丧后禫前虽阙祔 (第 35L 页)
祖之 仪。而势之所拘。不得不然。则是果不至于害义邪。且祫祭仪节。不见于家礼。先贤以时祭当之云。而丘琼山乃谓 (第 35L 页)
日。其所受知者。不翅巷遇之比。而及其宝命维新。坠履旋收。则公之晋途将万里辟矣。况且命读论语之教。盖与 宋祖之
劝学赵忠献者。异世一揆。则盖欲他日大用公也。而不幸中途 圣主宾天鼎。湖老臣。自此无意于世矣。可胜恨哉 (第 527L 页)
制耶。臣闻宋太祖时。学士陶谷之子登第。太祖疑之。遽命中书覆试。因诏自今食禄之家入格者。皆令覆试。虽以 宋祖之
宽仁。重科第防奸欺之法。有不得不然者。而殿试无黜。实昉于仁宗特悯远士沉河者始之。本非古也。今若 谒圣 (第 293L 页)
者。可谓正矣。施为政事。发为号令者。虽有重于迁都者。亦将沛然而莫御也。而况以关易洛之直易易者乎。然则 宋祖之
经营数岁。卒不能都于秦者。非其明之不远也。非其断之不果也。惟其创始之不若汉祖之正者。有以尼之也审矣。 (第 368H 页)
虽二帝三王所以悦服人心。扶持世道者。亦不外此矣。不亦休哉。其于奢靡。则殿下首先节俭。被汉文之弋绨。惜 宋祖之
一羊。御衫不厌浣濯。常膳量宜减损。而 内殿亦以马后大练自饬。以为矜式诸宫之地。至如大礼之仪服玩之美。 (第 194L 页)
问。有国家者。必有所施措然后。可能食效。三代之盛。动惟徯志。能致其治者何欤。降及后世。令出惟反。不能食效者何欤。秦之开阡陌罢封建。或以为施措之得宜。果能食其效欤。汉之征伐四夷。不可谓施措之得宜。而后世子孙能食其效者何欤。光武之不任功臣。 宋祖之
杯酒释兵。可谓施措之得宜。而或未免才格国弱之患者抑何欤。唐之府兵。可谓良制。而才经数世。其法已变。岂 (第 241L 页)
。臣以为天下虽大。万事虽众。其所以行之者一也。一之不察。虽有汉高之明达。文帝之仁默。武皇之威勇。唐宗 宋祖之
英武。天下之至治。不可复矣。是以孔子之论政。以明善诚身。为九经之本。子思之作中庸。以戒惧谨独。为天地 (第 365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