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易類
孝經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史評類
詔令類
政書類
目錄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續道藏
大迂。措语失当。然其所陈之语。自有次第可考。臣意本谓推诚御物则携贰化为䜣合。设机防人则骨肉变作仇敌。 宋祖之
言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自后世而言。其防患之道固似不密。而然而当时之人。有悦服而无叛乱。帝王大度。须 …… (第 285H 页)
防。则迹虽可疑。而情未必实。祸之所救。变之所起云云者。此臣当日进言之意也。神器之重。非奸人所窃。况宋 祖之
出。实是 …… (第 285H 页)
。臣之将此语告 殿下者。亦知 圣德之已应天顺人。开万世无疆之休。而然其所以推诚信安反侧。则不害于法宋 祖之
语也。臣非病风。安敢曰一任天命而无所猷为也。 四聪俯临。寸忱自竭。岂谓登对之语传播失实。言才出口。疵 (第 285L 页)
将法。而吴下阿蒙。疑未有闻也。军法曰。三军不食。将不言饥。三军不饮。将不言渴。愿于即日遣将之际。备举 宋祖之
戒。俾勿残害吾官民。且以吴起之自律者。激动三军之心。因以渐悟亲上死长之理。三令五申。而不知行伍者。乃 (第 465H 页)
。李洪驮货于营。阃之内外。交射其利。在此日尚尔。而况于平日乎。如此之事。殿下岂能知之邪。今者虽不得如 宋祖之
一斩玉环。其不能效太宗之一黜女口乎。不然。天怒何以谢之。民愠何以解之也。 殿下自责之言。虽不一不再。 (第 39H 页)
镇服要在全才。人须文武之并。惟冀授任而谋国。反乖敏德而裕民。天实儆予。悯负商后之六责。风其吹汝。愧拥 宋祖之
重裘。彼饥寒犹痌乃身。有谋猷若出诸己。受金瓯而无缺。责莫重于我东。举玉箸而不甘。念常悬于有北。是宜宣 (第 77L 页)
。吠非其主也。尚何深罪之有。故刱业垂统之君。当革命之际。莫不严不忠之诛。重死节之赏。如汉高之戮丁公。 宋祖之
奖韩通。其为天下后世虑。不亦远乎。至如 皇朝永乐之初。方孝孺,练子宁,黄子澄,齐泰之辈。皆逆命于 太 …… (第 189H 页)
。宥建文之臣。复景泰之位。在本朝则 太宗, 成宗。褒梦周之节。宽六臣之党。至如宗亲叙用之法。则又 圣 祖之
所已行者也。考之历代。既如彼。推之当世。又如此。 殿下何惮而莫之为乎。当今承累代权奸之后。三纲不明。 (第 193L 页)
邦。而不得圣贤。宁任危亡云尔。则得人之说。反为痼病。天下之不丧其邦者几希矣。汉高之萧何。唐宗之魏徵。 宋祖之
赵普。此岂伊,傅,吕,葛之徒乎。不过取其一时之尤者耳。如使三帝。置三人而不用。必待伊,傅,吕,葛。然 (第 154H 页)
当如何。为国为民。不遑他务。惟公惟义。未暇他念。又于君臣之间。情意孚感。少无间隔。如光武之开心见诚。 宋祖之
洞开重门。都俞之际。和气洋溢。咨询之下。群策毕举。则俯仰顾眄之间。精彩立变。不烦号令。而四方风动矣。 (第 163L 页)
鸾匣里。效画文君之眉者耶。若耶溪傍。倩妆采莲之儿者耶。花砖戒李程之晚。汉池涵武皇之娥。隙过白驹。空发 宋祖之
嗟。寸重尺璧。曾垂大禹之劝。芥山河于明月。谩成好事之恨。倒金柱于落月。尝助骚人之句。皆尔幻之使然。固 (第 370H 页)
不能独成治道。顷日 圣教中有尧舜必有皋夔者。其知要矣。皋夔尚矣。如唐宗之魏徵。 宋祖之
赵普。亦能托天下之重。成一代之治。岂有手足心膂茫无所托。而臣主可与成厥功哉。元首股肱。义实相须。诚意 …… (第 396H 页)
也。宽仁之治。为宋朝二百年之家怯。虽新法之祸。毒遍海内。靖康之迁。宇县横溃。而人心不离。宁不有赖于艺 祖之
泽耶。古人以汉宣,唐宣为基衰之主。岂非刑名综核之治。纵得整顿一时。而 祖宗深厚之泽。亦由是遂斩耶。臣 (第 401L 页)
后。手足忙乱故也。伏愿 殿下。思君相相须之义。鉴今日因循之币。务得一贤相而专任以事。如汉高之于萧何。 宋祖之
于赵普。数依天章阁故事。引入内殿。询以当世之事。间赐笔札。俾陈其所欲为者而施行之。四方所奏大小时务。 …… (第 476L 页)
粗成少康之效者。史氏必记其政曰。严赃吏之法矣。而光武之于欧阳歙。虽其弟子千馀守阙求哀。而竟不免死。宋 祖之
于王全斌。虽有平蜀之功。而终不能赎其黩货之罪矣。 国朝赃法。非不严密。其在令甲者可见矣。所患者。 朝 (第 482L 页)
分天下。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呜呼其严矣。然则陈桥之事。自当时之天下言之则诚幸矣。而自 宋祖之
一身言之。则其为不幸甚矣。
 李焘云。世乱主幼。太祖以英武之资。不乘时自取。则天下之乱。何时而治乎。 …… (第 248L 页)
居尊位为非。此则恐未然。当时二帝既陷虏。中原无主。万姓无所系望。天下几不复知有赵氏。高宗即位。以续艺 祖之
嗣。正与晋元帝一般。何不可之有。若其即位之后。不能纠合义旅。北面延请。而一向偷安。则乃高宗柔懦无立之 (第 259H 页)
将法。而吴下阿蒙。疑未有闻也。军法曰。三军不食。将不言饥。三军不饮。将不言渴。愿于即日遣将之际。备举 宋祖之
戒。俾勿残害吾官民。且以吴起之自律者。激动三军之心。因以渐悟亲上死长之理。三令五申。而不知行伍者。乃 (第 316H 页)
虽有学究天人之仲舒。而终不大用。则贤良之科。徒为文具而已。岂可谓心得之推欤。至若五星聚奎。群贤迭出。 宋祖之
兴。首建学校。以敦教化。又设科举。以取人才。上有明君。以躬表率。下有师友。以切磋琢磨。故其在太祖时。 (第 343L 页)
正统。则东都之周。益州之汉。杭州之宋。以其地则未过九州之一大县。而不害为帝王之统。此犹继世之事。至于 宋祖之
有天下也。太原以北。尽为契丹之有。终宋之世。犹未统合。其可以此不许帝王之正统乎。难之者又曰。诸国对峙 (第 516L 页)
何等模样。王则无此矣。
问宋太祖得天下。是亦可谓纂乎。先生曰此分明是纂也。五季之时。习俗如此。故虽以 宋祖之
贤。亦未免焉。此则栗谷已论之。却缘他后来处置得好。是以人不知其为纂也。
问今人家有叔与侄为友婿者。侄 (第 274L 页)
语而嘉之。今此四臣之一时妄论。不过 圣上警策而教诲处也。而遽施以四凶之罪。岂体群臣慎用罚之义哉。而于 宋祖之
训何如也。未知 圣明其有激恼而发者耶。若尔则尤非圣人物各付物平心应事之道也。虽以此为振励之地。亦必举 (第 103H 页)
相悬。而曹彬得赐钱百万。乃叹曰。好官。不过多得钱耳。何必使相也。以此观之。相国一月之俸。为七十万。则 宋祖之
赐曹彬者。不满二月之俸。此何足以慰曹彬授相印之诺。而彬亦何有何必使相之语乎。况唐时人云。钱至十万。可 (第 283H 页)
可胜言。臣闻王者不赏私劳。盖王者以天下国家尽为己分。有何私人私属而为之特施恩泽哉。若汉高之戮丁公。 宋祖之
薄王溥。真可为后圣法。惟 殿下取以为法。则 社稷幸甚。
请勿受陈贺及勿遣辨诬使疏(戊午)
伏以臣伏睹 (第 405H 页)
而 圣教开示。丁宁反覆。其所以慰谕之者。无复馀蕴。辞旨之隆渥。实非贱臣所敢承当者。虽光武之推心置腹。 宋祖之
洞开重门。何以过此。非臣糜粉所能仰报。臣于此惊惶感激。不觉涕泪之自迸。臣虽有万万崩迫之私恳。有不敢更 (第 127H 页)
 臣按。戎者。国之大事。圣人之所以诛不仁救无辜。以戡祸乱定斯世者也。古之可监可戒者。固如右所载矣。窃尝因是而论之。黄帝之灭蚩尤。颛顼之诛共工。尚矣不可论。乃少康之殪寒浞。成汤之伐夏桀。武王之伐商纣。所以创大业扬武烈。固自将。成王之伐奄。宣王之伐淮夷。亦未尝以继世守文而不自将也。伯禹之征有苗。周公之征武庚也。非总六师正百工之元老大臣乎。汉高祖之定天下。由马上得之。光武之复祖烈。身在行间。唐太宗之起晋阳定关中。斩郑馘夏。枭秦主退突厥。躬擐甲冑。栉风沐雨。以至唐庄宗之灭汴梁也。决计焚族。周世宗之败北汉也。介马临阵。 宋祖之
有天下。真 (第 48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