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易類
孝經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史評類
詔令類
政書類
目錄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術數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續道藏
 臣对曰邶鄘卫之义。思议多端。其一以为三监所封。而康叔之封。已在周公之时。则不得兼邶鄘也。其一以为乐音之异。而庄姜共姜通是卫宫之妇。则不得为异国之音也。其一以为采诗之地各异。而汉书地理志河淇浚泉。通入三诗。则未尝有山川之限也。其一以为作诗之人。分在三邦。而载驰之诗。作于许国。则不可谓鄘人也。其一以为存陈之义。而邶鄘之诗。并是卫事。则乌在其存亡之义也。此皆不可以解惑也。臣以为诗者乐章也。音十曰章。人十曰什。故二雅周颂以什成编。什者十也。鄘卫王秦陈。皆各十篇。周南邶郑 齐唐。
不过一二篇出入。可见其乐部旧编。本有裒益之例也。不然鸱鸮以下六篇。何预豳公之造周。而系之豳风乎。许慎 (第 393L 页)
心。不免自抗而低视。经筵之讲绝无而菫有。有亦应文备数。无感发惩刱之功。舜禹都俞尚矣。唐宗之集贤讨论。 宋祖之
迩英晋接。恐不至若是草草也。戒惧不弛于动静。谨独无替于随事。政令举措。一循天则。无一毫私伪之干。则群 (第 535L 页)
节目要诸久远。以臣周旋迩列。参闻经画。俾序其卷。臣窃惟唐宗之增卫。虑则远矣。未闻其因军制而寓仁民也。 宋祖之
亲阅。政则举矣。未闻其仍旧贯而收新效也。岂若我 圣上之不劳喣濡而士卒各得其职。无事改作而设施曲当其则 (第 148L 页)
在。上有云气示异。下有神鬼呵护者。夫人皆言之矣。然云气之异。则多出于史传。如汉高之芒砀。唐宗之奉天。 宋祖之
随州。宋宗之齐州。是也。而独神鬼之护。不著焉。范益之精于脉法。使老狐发鬼神之秘者。谓非有功于兴王之符 (第 299L 页)
 与留丞相书曰。太祖皇帝尝语侍臣。唐太宗虚心求谏。容受尽言。固人主之难事。然曷若自不为非。使人无得而谏之为愈乎。臣奭周窃惟为人君者。若必以人无得谏一句。留著胸中。则究其流弊。将必至于傲然自圣。厌闻忠谠。 宋祖之
言。恐未足以为后世法。而朱子欲以此语。日启迪于上前。何也。
(第 129L 页)
祖之
言。固未免有语病。而朱子之意。重在自不为非四字。如周诗不谏亦入之义。此等处活看为好。何必强觅疵颣于言 (第 129L 页)
 与留丞相书曰。太祖皇帝尝语侍臣。唐太宗虚心求谏。容受尽言。固人主之难事。然曷若自不为非。使人无得而谏之为愈乎。臣弘谦谨按为人主者。求谏于无过之时。然后自不至于有过。若以衮职之无阙。谓之谏书之自稀。则终必至于訑訑拒人

矣。今我殿下圣德罔愆。真如 宋祖之
谓。而翕受之量。不啻贞观之比。则宜有敢言之士以效益勉之戒。而是何白𥳑之风常寂。丹扆之箴无闻耶。宋制 (第 148L 页)
。予之初意。不在唐宋贤君。窃有希古之想。临御殆过一纪。治不徯心。反不及唐宋之小康。而唐宗之委任勿贰。 宋祖之
洞开重门。予所自方而无愧者。诸臣亦不认予意。尚亦何言。是固自反处。
备边司承教行会文字。大失其体。只 …… (第 274L 页)
赞同寅。股肱耳目。以启我无疆之业。予每念厥初。益自祇畏。罔敢或忽。而凡今廷臣。盍以乃 祖之
事先后。事予于今日也。今读是书。不但予所自警。亦有所期望于廷臣也。
义理正而后朝廷尊。朝廷尊而后四方 (第 276H 页)
 公论百世而定。史氏之笔法行焉。褒善而贬恶。春秋之义也。正统之制。纲目甚严。不容更论。而汉唐宋之得国。固可施以褒善之义。立国之始。当即接统。而纲目于唐高祖之初。与群盗分注。又于宋云本朝得太原而后可

以与正统。此等笔法。诚有所疑。
褒善自褒善。与正统何干。皆当以帝号为断。 宋祖之
始。与善背驰。柴氏一块肉。易姓而仅存。是可忍耶。与其誓碑不侔。或者有后悔耳。史家之曲笔掩覆。何可胜道 …… (第 507H 页)
 尝观南鹤鸣晦隐集。 仁祖丙子后日本国书。书其年

号。边臣却之。倭人曰大明既亡。贵国事胡则不可书既亡之明号。又不可书犬羊之年号。不书我国年号而何争之甚力。边臣以闻。崔相鸣吉叹曰事已至此奈何。遂依其言云。不记本文而大槩如此。见此不觉气短。前在京司时。有承文郎见访。见其所持公文。乃倭国书。而书云宽延三年。盖倭皇年号也。关白虽存。亦倭皇之臣也。而我国乃与关白抗礼则其辱甚矣。日本之法。倭皇便同寄生。无可为之势。然天下之事变无定形。蛮夷之兴衰无常数。万一倭皇有若宇文邕者。初虽韬晦。末乃总揽权纲。或关白自为皇帝。而以其臣为关白。欲因其前日之谬习则必起争端矣。
姜沆睡隐集。四百年前。天皇犹不失威福。关白之名始于丽 祖之
际。中间源平二姓互夺不一。其国中只称御所。国书往来称国王。则迈迈不受。有天皇故也。后世或天皇神武。威 …… (第 510H 页)
 

祖之
礼。古礼升降皆由西阶。家礼只云祠堂前。无东西之别者何耶。语类朝祖时。祖亦合有奠。此意尽好。而古礼只有 (第 514H 页)
 

泰封诸将。推戴王建。请行殷周之事。建曰。予实不德。敢效殷周之事乎。恐后世以予为口实。
按太祖之见推。与 宋祖之
回军。皆见迫于群下。而当时周帝幼冲。弓裔残虐。丽祖所处之地。稍有辞矣。然易地则皆然。未可以优劣言也。 …… (第 150L 页)
 柳问津,朱瑄劼争列。太祖曰。让为礼宗。敬为德本。二人争列。岂敬慎者。并徙边。
按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于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丽 祖之
言及此。可谓明远矣。而时无真儒导迪之。使丽之治止此。惜夫。
 太祖初立。即设八关会。明年。迁都松岳。 …… (第 151H 页)
 庾黔弼以谮见流。

按孔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以丽 祖之
明达。黔弼之忠勋。而不免于谮而见流。而况于庸材之主。孤贱之臣乎。孔子曰。佞人殆。其可畏哉可畏哉。
  …… (第 151L 页)
 新罗李匆言守碧珍。群盗竞起。而碧珍为匆言所保。民赖以安。丽祖使人诱之。匆言喜乃降。
按匆言能捍寇保彊。差可人意。而以堂堂王室之臣。投降邻邦。以图富贵。失匪躬之节矣。罗季名节扫地。垂亡之际。无一人抗节励义。如景顺王子者。而若匆言者滔滔皆是。国欲无危得乎。丽 祖之
初并百济。首 …… (第 152H 页)
 仁宗即位。议李资谦班次。两府两制。皆以为资谦太后之父。不宜称臣。不参庭贺。上答拜为是。金富轼独上疏。引郑玄,徐椫等议。驳正其非。资谦屈服。又册资谦朝鲜国公。开府曰崇德。宫曰懿亲。朴升中又建议请以竹册封其祖考。告坟赐乐。富轼又以为不可。升中又欲号资谦生日为仁寿节。富轼又以为不可。金若温曰。侍郎议至当。吾无间然。资

谦仁宗之外祖也。
按李资谦藉外 祖之
势。专权自恣。阴蓄不臣之心。王莽,梁冀复生于丽朝矣。郑克永,崔濡,朴升中等建议。不称臣不称卿。不名答 …… (第 159L 页)
 李资谦罪止窜逐。
按李资谦躬为叛逆。穷凶极恶。前古所罕有。而罪止窜逐。妻子党亲。得保首领。又加存恤。丽朝可谓无刑章矣。权臣世执国命。视国君不如奕棋。无怪矣。
又按资谦罪均莽,卓。而仁宗以外 祖之
亲。不忍加诛。 (第 159L 页)
耳面命。若小儿然。后世安有如此盛事耶。此智愚圣狂所以分也。
吴丕承缵基言宋祖贤于武王。其言甚可笑。盖 宋祖之
让。只是私意。与子哙底事。不甚相远。其祸亦颇相类。烛下斧影之弑。光美德昭德芳之死。皆由于此。若乃武王 (第 180L 页)
  [王者当益懋正大光明之体]
宋太祖皇帝躬御正殿。洞开重门。顾谓侍臣曰。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见之。朱子赞之曰。太祖皇帝不为文字语言之学。而其方寸之间。正大光明。真与尧舜之心。如合符节。此其所以肇造区夏而垂裕无疆也。臣窃谓王者之心。当如天垂象日丽辉。以示万物。万物咸睹其正大光明之体。不啻重门之洞开而已。而 宋祖之
言。特借此自喻耳。噫。宋祖虽不可与论于三代精一之传。而天资近道。心地正大。其发言之际。洒落光明。有如 …… (第 495H 页)
况昨日之举。言足听闻。事光简策。而 殿下反有欲讳之意何也。 殿下平日以尧舜自期。而今日之 教。反出宋 祖之
下。或恐 殿下于诚意工夫。有些未尽而然也。伏望 殿下以尧舜之心为心。益懋正大光明之体。而收回昨夕之  (第 495L 页)
。祥膺泰阶。化畅比屋。金科玉律。监前宪而恪遵。青阳朱明。顺时序而端拱。汉帝之露台不起。惜民力于百金。 宋祖之
重门洞开。契心法于千圣。方抚昌炽之运。遽警郁攸之灾。扶持全安。恭识天心之仁爱。经营缔造。敢忘 先业之 (第 258L 页)

宋祖之
言。恐未足以为后世法。而朱夫子乃欲以此语。日启迪于上前。臣于是窃不能无疑矣。
 臣窃惟夜气之说。最是 (第 334L 页)
  
谢 赐羊裘笺(代尹㓒溪作)
国贼未除。方怀死绥之志。 天恩荐降。遽荷 赐衣之荣。抚躬难胜。拜手知感。伏念臣诗书旧业。韦布书生。蒙被 宠光。厚享温饱之乐。沐浴 圣泽。长占蹈舞之欢。蠢玆夷服之凭凌。痛矣 乘舆之播越。五月闻 命。曾饮渡泸之冰。半夜行师。更踏入蔡之雪。此身之不亡可怪。今日之苟保多惭。何图穷塞之微躯。致勤 细毡之轸念。仍忝捡察巡察。反录其犬马之劳。不问有功无功。均 锡以羔羊之革。至于数束之

官货。亦及一葛之幕僚。有何奔走之可酬。获此便蕃之异数。玆盖伏遇德则广运。明足有临。缁衣好贤。载仰周官之政。赤心推己。皆思 宋祖之
仁。遂令折绵之寒。转作狭纩之燠。敢不夷险泹背。终始矢心。弊而改为。准拟三十年安吉。服之无斁。亘祝八千 (第 110H 页)
  
刺杀宫鬟论
论曰世之传帝王之事者。于其所贤者则必创为浮浪之说。以增益其至高至奇之名。听者若不察其真伪。而好为传疑。则未必不以矫激残忍之行。加于忠厚仁贤之主。岂不重可惜哉。虽然即其人迹其事而揆之以理。则虽有说千万。吾岂惑哉。彼尝说 宋祖之
刺杀宫鬟者。不亦妄乎。夫帝何如主耶。以为帝残忍而为此乎。不可。以为帝能断而为此乎。不可。帝仁厚 (第 512L 页)
义之熟算。而实非小人之腹所可测。天下事不计难易好否。本无不可处不可入者。而所可忧者。常见识之不逮耳。 宋祖之
酬接万机。亦有开卷有益之语。閤下亦取朱文中时事出处等书。翻阅玩味。则必当资益。以今时态。对后生少辈。 (第 176H 页)
劳六龙于巴蜀。哂元和之荒诞。迎佛骨而邀福。拒山斗之疏奏。反赍怒而摈斥。后五代之纷乱。战相寻于蛮触。猗 宋祖之
神圣。应祝天而秉箓。洗累代之云烟。光一代之文明。懿仁宗之恭俭。敬持盈而守成。悼徽钦之北狩。哀宋日之将 (第 446H 页)
之下韩通之死。具官以继之。而此书亦仍之。窃谓君臣父子。天经地义。实扶持天下之栋梁。奠安生民之柱石也。 宋祖之
篡周也。周之将相群臣自范质以下。皆贩君卖国。无复人臣之道而纲常灭矣。独韩通一人。以身殉国。虽无救于周 (第 133L 页)
有军功者。一定为湖岭边将。沿边之当贼冲处。百里许每设一大镇。省内地傍县以益之。许其久任。假以便宜。始 宋祖之
任郭进于西山十二年。潘美于雁门十五年。有功则但增其秩。有罪则只削其资。虽谤书盈箧。而必待败军亡城。然 (第 96L 页)
有不验者。倘于今日或备 清闲之燕。幸有以当 上心焉。则安知其不有补于重恢再造之业也。若以丁卯所谓不如 宋祖之
万万者。而又知今日不如丁卯之万万。痛疾奋跃。以收瞑眩之效。则先生之志之行。无有间于先后早晚之异。而搢 (第 599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