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易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春秋類
書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傳記類
詔令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醫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涅槃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所宜也此其三證也又白虎通云
社稷所以有树何也尊而识之也使民望见即敬之又
所以表功也案此正解所以有树之 义了 不论有之与
无也此其四證也此云社稷所以有树何然则稷亦有
树明矣又五经通义云天子太社王社诸侯国社侯社 (第 18b 页)
社稷所以有树何也尊而识之也使民望见即敬之又
所以表功也案此正解所以有树之 义了 不论有之与
无也此其四證也此云社稷所以有树何然则稷亦有
树明矣又五经通义云天子太社王社诸侯国社侯社 (第 18b 页)
功衰裳之服也盖谓小功布衰裳之服乃兄
弟之服不可以加至尊故不用小功之服而
用齐衰之服也观传文三服字其 义了 然诸
家不得其义而纷纭妄解吾无取焉
通典晋袁准正论案礼丧服云为曾祖父母齐衰三月
自天子至于士 (第 24b 页)
弟之服不可以加至尊故不用小功之服而
用齐衰之服也观传文三服字其 义了 然诸
家不得其义而纷纭妄解吾无取焉
通典晋袁准正论案礼丧服云为曾祖父母齐衰三月
自天子至于士 (第 24b 页)
皆为韵语程可久曰于乾之姤云仁政不暴凤凰来
舍四时顺节民安其处乾之同人云子号索哺母行
求食返见空巢訾我长息与潜见之 义了 不相蒙至
泰之需云东邻好女为王妃后庄公筑馆以尊主母
归于京师季姜喜悦庄公筑馆乃王姬下嫁非妃后
(第 7b 页)
舍四时顺节民安其处乾之同人云子号索哺母行
求食返见空巢訾我长息与潜见之 义了 不相蒙至
泰之需云东邻好女为王妃后庄公筑馆以尊主母
归于京师季姜喜悦庄公筑馆乃王姬下嫁非妃后
(第 7b 页)
能以庄敬治其身和乐养其心则于礼乐之本得之矣是亦足以
立身而成德也三百篇之诗虽云难晓今诸老先生𤼵明其 义了 然可知如能反复涵泳直可以感𤼵其
性情则所谓兴于诗者亦未尝不存也)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第 50a 页)
立身而成德也三百篇之诗虽云难晓今诸老先生𤼵明其 义了 然可知如能反复涵泳直可以感𤼵其
性情则所谓兴于诗者亦未尝不存也)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第 50a 页)
裁制决断处宜字乃裁断后
事裁断当理然后得宜凡事到面前便须有剖判是可是否若可否都不能剖判便是此心顽钝无 义了) 此二句乃一章之大指(真氏曰孟子七篇以仁义为首程子有曰孔子言仁未尝
兼义独于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而孟 (第 2b 页)
事裁断当理然后得宜凡事到面前便须有剖判是可是否若可否都不能剖判便是此心顽钝无 义了) 此二句乃一章之大指(真氏曰孟子七篇以仁义为首程子有曰孔子言仁未尝
兼义独于易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而孟 (第 2b 页)
焉溥博渊泉而自不穷于时出并无两层 存疑曰
上章临容执敬别是以五德分说非小德川流乎此
章经纶立本知化是以五德合说非大德敦化乎说
得两章之 义了 然 按存疑看大德小德不分发见
存主者也似亦可兼用姑俟再定
苟不固聪明圣知节 张彦陵曰此节不重知至诚 (第 123a 页)
上章临容执敬别是以五德分说非小德川流乎此
章经纶立本知化是以五德合说非大德敦化乎说
得两章之 义了 然 按存疑看大德小德不分发见
存主者也似亦可兼用姑俟再定
苟不固聪明圣知节 张彦陵曰此节不重知至诚 (第 123a 页)
诚能以庄敬治其身和乐养其心则于礼乐之本
得之矣是亦足以立身而成德也三百篇之诗虽云难晓今诸老先生发明其 义了 然可知如能反覆涵
咏直可以感发其性情则所谓兴于诗者亦未尝不存也○胡氏曰程子以为今皆无之盖因世变而叹 (第 44b 页)
得之矣是亦足以立身而成德也三百篇之诗虽云难晓今诸老先生发明其 义了 然可知如能反覆涵
咏直可以感发其性情则所谓兴于诗者亦未尝不存也○胡氏曰程子以为今皆无之盖因世变而叹 (第 44b 页)
独无人心者耶故莫敢不用情用情犹云以实也谓致其诚于我也此好礼只就本身说与上好礼则民易使不同彼礼字阔兼好 义了
按礼义信五性举其三不及仁智者礼义信皆仁
者之事智则知斯三者弗去是也自上好礼至焉用稼都是前云吾不如老农 (第 82b 页)
者之事智则知斯三者弗去是也自上好礼至焉用稼都是前云吾不如老农 (第 82b 页)
独无人心者耶故莫敢不用情用情犹云以实也谓致其诚于我也此好礼只就本身说与上好礼则民易使不同彼礼字阔兼好 义了
按礼义信五性举其三不及仁智者礼义信皆仁
者之事智则知斯三者弗去是也自上好礼至焉用稼都是前云吾不如老农 (第 81b 页)
者之事智则知斯三者弗去是也自上好礼至焉用稼都是前云吾不如老农 (第 81b 页)
绝无回曲者也少男少女相感相应无知愚贤不肖悉皆然也爻中有坐作进退往来语言俱国人之事若
旧解从成从口其 义了 不可寻矣取从耳从又
耳闻之熟然后以手取之始可必得借为嫁娶之用转去声俗加女以别之许氏云捕取也周礼获者取 (第 4b 页)
旧解从成从口其 义了 不可寻矣取从耳从又
耳闻之熟然后以手取之始可必得借为嫁娶之用转去声俗加女以别之许氏云捕取也周礼获者取 (第 4b 页)
不能已也(程氏曰古之学者必先学诗则诵读其言/美恶是非劝戒有以启发故曰兴真氏曰)
(三百篇诗虽难晓今诸老先生发明其 义了 然可知/如能反覆涵泳直可以感发其性情则所谓兴于诗)
(者亦未尝/不存也)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 (第 26b 页)
(三百篇诗虽难晓今诸老先生发明其 义了 然可知/如能反覆涵泳直可以感发其性情则所谓兴于诗)
(者亦未尝/不存也)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 (第 26b 页)
不能己也(程子曰古之学者必先学诗则诵读其言/美恶是非劝戒有以启发故曰兴○西山)
(真氏曰三百篇诗虽难晓今诸老先生发明其 义了/ 然可知如能反覆涵泳真可以感发其性情则所谓)
(兴于诗者亦未尝不存也○广平游氏曰学诗者可/以感发人之 (第 22a 页)
(真氏曰三百篇诗虽难晓今诸老先生发明其 义了/ 然可知如能反覆涵泳真可以感发其性情则所谓)
(兴于诗者亦未尝不存也○广平游氏曰学诗者可/以感发人之 (第 22a 页)
本义解经有全用彖傅意者有不尽用彖傅意者此
卦彖傅柔履刚以卦体言说而应乎乾以卦德言而
不用卦体者毋亦以卦德和说以蹑刚强之后这里
就有柔之 义了 故不复用卦体尔未知是否学者详
之
以兑遇乾取卦为履意不可晓蒙引谓以至柔而履
至刚履非所履故名之 (第 68a 页)
卦彖傅柔履刚以卦体言说而应乎乾以卦德言而
不用卦体者毋亦以卦德和说以蹑刚强之后这里
就有柔之 义了 故不复用卦体尔未知是否学者详
之
以兑遇乾取卦为履意不可晓蒙引谓以至柔而履
至刚履非所履故名之 (第 68a 页)
之初制之使不愆于道则无制之之劳君焉不见非
于其臣臣焉不见猜于其君事君之 义了 无所失矣
故曰何其咎吉而象又曰其义吉也以言事君之义
莫吉于此故也孟子曰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小
(第 12a 页)
于其臣臣焉不见猜于其君事君之 义了 无所失矣
故曰何其咎吉而象又曰其义吉也以言事君之义
莫吉于此故也孟子曰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小
(第 12a 页)
(人之罪也贬溺而名去其公子何足以尽厥辜哉如/王不称天以书他事皆称天惟锡桓公命含赗会葬)
(成风不称天则不称天之 义了 然矣使内外大夫有/事叠见其称公子及有氏者或削或书则削公子削)
(氏为贬不削公子不削氏为无贬可知矣何 (第 5b 页)
(成风不称天则不称天之 义了 然矣使内外大夫有/事叠见其称公子及有氏者或削或书则削公子削)
(氏为贬不削公子不削氏为无贬可知矣何 (第 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