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易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詔令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傳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兵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曰赵鼎记此可为戒(中兴圣政/臣留正等)
(曰唐李吉甫始部录元和国计著为成书本朝因之丁/谓著景德会计录 田况
著皇祐会计录蔡襄著治平会)
(计录苏辙著元祐会计录皆所以总括国计杜失谩制/丰耗量入为出也太上皇帝因谏 (第 21a 页)
 (众与莽兵乱乃皆朱眉以相识别由是号曰赤眉匡/丹合将锐士十馀万人所过放纵东方为之语曰宁)
 (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卒如 田况
之言)集览(偿创创初庄反伤/也识别识与志同)
 (记也别/异也) (第 58a 页)
 地右转乾坤上下自然相交而成六子则夫数策之
 义也
 晁公武曰皇朝刘牧长民撰仁宗时言数者皆宗之
 庆历初吴秘献其书于朝优诏奖之 田况
为序又有
 钩𨼆图三卷皆易之数也凡四十八图并遗事九有
 欧阳永叔序而文殊不类
 陈振孙曰黄黎献为之 …… (第 15b 页)
 陈振孙曰坦不知何人国史志及中兴书目皆不著
代氏(渊/)周易指要

  宋志二十卷
   佚
 隆平集代渊字仲颜永康军人天圣二年登进士第
 累迁至太常丞知益州 田况
表其所著周易指要二
 十卷朝廷特授祠部员外郎
 长编皇祐四年五月太常丞致仕代渊为祠部员外
 郎渊𨗳 (第 23b 页)
江人举进士甲科得清水主簿叹曰禄不及
 亲何所为耶还家教授著周易指要 翰林学士田况

 
上其书诏优加两官渊晚年日菜食巾褐山水间自
 号虚一子
陆氏(秉/)周易意学
  宋志十卷
   佚 (第 23b 页)
 长编至和元年十二月以益州布衣章察为本州助

 教察通经术尤深于太玄著发隐三篇讲疏四十五
 卷 田况
上其发隐特录之察辞不拜嘉祐四年十一
 月赐号冲退处士
 玉海皇祐五年闰七月章察上太玄经发隐三篇又
  (第 9b 页)
  唐志三十卷
   佚
房氏(庶/)补亡乐书
  宋志三卷
   佚
 曹学佺曰益州进士房庶晓音律宋祁 田况
荐之上
 其乐书召诣阙试秘书省挍郎 (第 20a 页)
 朝讳而缺祥字当是孟知祥僭位后刋石也公羊传

 十二卷皇朝 田况
皇祐初知成都日刋石国史艺文
 志云伪蜀刻五经备注传为世所称以此言观之不
 应无公榖岂初有之后散毁耶榖 (第 4b 页)
梁传十二卷其后
 不载年月及所书人姓氏按文不缺唐及伪蜀讳而
 缺恒字以故知刋石当在真宗以后意者是 田况

 论语十卷伪蜀张德钊书缺唐讳立石当在孟知祥
 未叛之前其文脱两字误一字又述而第七举一隅
 下有而 …… (第 4b 页)
 世太学之传独此二本尔按赵清献公成都记伪
 蜀相毋昭裔捐俸取九经琢石于学宫而或又云毌
 丘裔依太和旧本令张德钊书皇祐中 田元均
补刻
 公羊榖梁二传然后十二经始全至宣和间席升献 …… (第 5a 页)
 州军兵甲巡检贼盗公事上骑都尉京兆郡开国侯

 食邑一千户赐紫金鱼袋 田况
 曾宏父曰古文尚书三册三卷盖唐天宝未废古书
 前传本中汲郡吕大防得之宋次道王仲至家乃元
 丰五年壬戌 (第 10b 页)
不进帝命辅臣诘之恕曰天子富于
春秋若知府库充美恐生侈心故不敢进也帝闻而善

 吕中曰皇祐之录不上于 田况
则所出多于所入其
 谁知之元祐之录不作于苏辙则一岁之入不足偿 (第 14b 页)
 相规相正之风泯矣
右司谏韩琦言李照所造乐不合古法今亲祀南郊不
可以荐请复用太常旧乐宋绶晏殊同两制详定以闻
绶等言新乐比旧乐下三律众论以为无所考据愿
如琦请诏从之 壬戊御崇政殿策试贤良方正能直
言极谏著作佐郎信都 田况
大理评事张方平茂才异 (第 7a 页)
公置旌节于资善堂命端明殿学士李淑典其书奏
八月乙酉以 太常丞田况
为陜西经略安抚司判官试
校书郎胡瑗为丹州军事推官经略安抚司勾当公事
况从夏竦瑗从范仲淹所辟也 乙未以 (第 12b 页)
兵大为奔突之计乞早差近上臣僚监
督鄜延一路进兵同入贼界免致落贼奸便诏以竦奏
示仲淹 陜西佥书经略安抚 判官田况
言昨夏竦等
为累奉诏以老师费财虑生他变今早为经画以期平
定故韩琦等入奏画攻守二策以禀圣算其守策最备 …… (第 8b 页)
严设兵备若更
有侵掠即出兵邀击以摧贼势如复怯懦容贼杀掠当
以军法从事如此则全威制胜有功而无患矣(考异 田/况
新传)
(云于是罢出师/今但从实录) 先是朝廷欲发泾原鄜延两路兵讨
贼议未决诏环庆副部署任福乘驿诣泾 …… (第 9a 页)
敦教训子弟不修艺业俾之从政徒以害民欲乞今后
约束人数定其久制以为万世之法沔累奏皆与大臣
牾又荐 田况
欧阳修张方平曾公亮蔡襄王素可任諌
官自代甲子沔罢为工部员外郎提点两浙路刑狱
出内藏库缗钱一百万助三司 …… (第 20a 页)
幼入保本寨官为给食即不入寨本家罚羊二全族
不至者质其首领诸羌受命悦服自是始为汉用 佥
书陜西经略安抚 判官田况
上兵策十四事帝嘉纳之
 六月壬辰诏陜西诸路部署司自今西贼犯塞方得
出兵掩击诸族以牵其势自馀毋得擅行侵 (第 21b 页)
掠始用
言也 己亥陜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言四路沿边
所守地界约二千馀里屯兵二十万鄜延六万八千环 (第 21b 页)
庶下情可通而士乐为用也 命通判同州蒋偕与环
庆都监王怀端同招抚蕃落始用 田况
议也 壬戌置
万胜军凡二十指挥 甲子诏将来南郊群臣毋得请
加上尊号 乙亥中书枢密院言陜西沿边蕃部归降 (第 2b 页)
者多在蕃官帐下请令部署司察其向背者徙家内地
给閒田以处之奏可亦从 田况
议也 是月元昊寇麟
府二州(考异东都事略作/八月今从长编)折继闵败之八月戊寅诏鄜
延部署许怀德等以兵 (第 2b 页)
安寨悉复贼所据故地筑清水
等十一堡 甲午徙知澶州王德用为真定府定州路
都部署仍降诏谕以选任之意 丙申 右正言田况

朝廷择任将帅以备北边乃用杨崇勋夏守赟高化等
中外物情深未允协恐误机事诏各选通判幕职官往
佐助之知 (第 11b 页)
终日朝论甚喧参知政事王举正言二府体均判名太
重不可不避也 右正言田况
复以为言夷简亦不敢当
丙午改兼枢密使 陜西转运司言近添就粮兵士七
万人粮赐几三百万缗乞加详议诏三司擘 (第 8b 页)
摇动将臣忧恐解体之际突出兵马谁肯为朝廷用命
又闻 田况
在庆州目见宗谅别无大罪并燕度生事张
皇累具奏状并不蒙朝廷报答又遍作书告在朝大臣
意欲传达于圣听大臣各 …… (第 5b 页)
伏望速令结绝仍令告谕边臣以不枝蔓勾
追之意兼令今后用钱但不入已外任从便宜不须畏
避庶使安心用命立功其 田况
累次奏状并与大臣等 …… (第 5b 页)
都事略作四年正月丁亥)
(事非是按宋史是年十一/月丁亥更荫补法今从之) 庚寅诏陜西安抚使韩𤦺
副使 田况
赴阙谏官欧阳修言议和未决西人再来方
有邀请在于事体必难便从边上机宜正须处置臣谓
琦等在彼抚遏则朝廷之 (第 12b 页)
得象上新修国朝会要一百五十卷 壬子判国子监
王拱辰 田况
王洙余靖等言首善当自京师汉太学二
百四十房千八百馀室生徒三万人唐学舍亦千二百
间今取才养士之法盛矣而 (第 14a 页)
咫尺必将悚动安虑其窥乎惟陛下特发睿断而行之
 戊戍诏入内供奉官刘保信往视保州兵乱 庚子
右正言田况
度视保州仍听便宜行事 壬寅降敕
榜招安保州叛军仍诏知雄州王德基牒报北界恐缘
边人户惊扰也 甲寅朝议以 (第 6a 页)
诸道兵集保州城下未
有统辖因诏宣抚使富弼促行往节制之再降敕榜招
安仍令 田况
等且退兵选人赍敕入城若遂开门即一
切抚存之如尚拒命则益兵进攻其在营同居骨肉无 …… (第 6a 页)
帝王有道之术社稷无穷之福也 九月辛酉 田况

保州平壬戌诏保州官吏死乱兵而无亲属者官为殡
敛兵官被害及战殁并优赐其家民田遭蹂践者蠲其
租 河北 (第 9b 页)
疾无期亲者以其所犯闻 戊申广州
地震(考异东都事略作甲子地震乙/卯荆南岳州地震今从宋史) 八月知秦州
遭父丧辛酉诏起复况固辞又遣内侍持手诏敦谕
况不得已乞归葬阳翟托边事求见泣请终丧帝恻然
许之帅臣得终丧 (第 14b 页)
 十一月乙酉召太子中舍致仕胡瑗赴大乐所同定
钟磬制度先是亲阅大乐言者以为镈钟特磬大小与
古今制度未合诏令改作而太常言瑗素晓音律故召
之 戊子命权御史中丞郭劝知諌院包拯放天下欠

负 壬辰赐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金部员外郎
许元进士出身帝尝谓执政曰发运使总领六路八十
八州军之广其财货调用币帛谷粟岁千百万宜得其
人而久任今许元累上章求去朕思之不若奖励以尽
其才故特有是赐 戊戌权御史中丞郭劝罢为翰林
侍读学士劝初就明堂斋次帅众御史求对论群臣不
当迁官不许又上书极言之讫不从于是以老求解台
任许之 召知益州 田况
权御史中丞益州自李顺王 …… (第 14b 页)
政殿学士尚书左丞王举正兼御史中丞改命 田况

三司使是日诏后妃之家无得除二府职位庚申又加
尧佐同群牧制置使 辛酉赐贵妃张氏从弟卫尉寺
丞希甫太 (第 16a 页)
 先是河北饥三司益增江淮米以饷河北及江淮饥
有司责米数如常岁度支副使梅挚奏减之 十二月
庚辰翰林天文院新作浑仪成御撰浑仪总要十卷论

前代得失已而留中不出 戊子中书言诸房人吏稽
违案牒者自来量行罚典终未革心欲籍其名氏以轻
重为差其罚数多及情重者取旨黜逐从之 戊戌以
资政殿学士吴育知陜州始命育翰林侍读学士育辞
以疾固请便郡帝谓近臣曰育刚正可用但疾恶太过
耳宜听其便因遣中使赐以禁中良药不半岁又徙汝
州 先是包拯请除范祥权本路转运副使令擘画盐
法利害计置沿边斛㪷事归一局易为办集而 三司使

田况
亦请久任祥使专其事己亥以祥为陜西转运副
使仍赐金紫服以宠之 庚子诏文武官年七十以上
未致仕者更不考课 …… (第 11a 页)
官其有功于国有惠于民当加
赏者勿拘 以益州乡贡进士房庶为试校书郎庶成
都人宋祁尝上其所著乐书补亡二卷 田况
自蜀还亦
言其知音既召赴阙庶自言尝得古本汉志云度起于
黄钟之长以子榖秬黍中者一黍之起积一千二百黍
之 …… (第 11b 页)
两川
遗书欲起之托疾不往见杨日严知益州又荐之遂以
太子中允致仕谢绝诸生著周易旨要老佛杂说数十
篇于是 翰林学士田况
上其书诏优加两官渊晚年日
菜食巾褐山水间自号虚一子长吏岁时致问澹然与
对略不及私 庚戌诏国子监直讲自 …… (第 19b 页)
萨喇达为德祖 宣简
皇帝妣加为后复加谥太祖以下
帝后 八月丁巳以监新淦县税丘浚签书滁州判官
事初浚坐作诗刺讥时事谪官久之 (第 28a 页)
中等甚衔之沔不自安力求解职壬戌
授资政殿学士知杭州浙俗贵僧或纵妇女与交沔严
察之杖配者甚众 以三司使 礼部侍郎田况
为枢密
副使 三月枢密使彰德节度使同平章事王贻永数
以疾求罢己巳罢为景灵宫使加右仆射兼侍中仍诏 (第 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