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易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詔令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傳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兵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得收敛从之 诏
枢密使陈升之提举修马军司敕以权知审刑院崔台
符等言奉诏修马军司𠡠缘军政事重仁宗时命 枢密
使田况
提举乞依故事以枢臣总领故也(十年二月/壬申敕成)
丙寅皇子僩授镇安军节度使封景国公 蕃官皇城
使包顺 (第 4a 页)
千秋大鸿胪田广)
(明大司农田延年魏议郎田畴皆敬仲之苗裔也后周/田弘为大司空雁门郡公赐姓纥于氏宋世有 田况
为)
(枢/密)许氏(姜姓与齐同祖炎帝之后尧四岳伯夷之子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于许以为太岳后今许) (第 21b 页)
问一卷 广州市舶
录三卷(赵思/协撰)十七路转运司图一卷 景德会计录六
(丁谓/撰)皇祐会计录六卷 (田况/
撰)庆历会计录二卷 溉
漕新书四十卷
   右职官下(八十三部四/百四十三卷)
  凡职官二种一百四 (第 32b 页)
固言匈奴可且以为后先忧山东
盗贼莽大怒策免尤令上大司马武建伯印韨归故郡
以降符伯董忠为大司马翼平连率 田况
奏郡县訾民 …… (第 66a 页)
愈恐莫敢言贼情者亦不得擅发兵贼由是遂不制唯
翼平连率 田况
素果敢发民年十八以上四万馀人授
以库兵与刻石为约赤糜(眉也古/字通用)闻之不敢入界况自
劾奏莽让况未 …… (第 77a 页)
任臣况以二
州盗贼必平定之莽畏恶况阴为发代遣使者赐况玺
书使者至见况因代监其兵况随使者西到拜为师尉 大夫况
去齐地遂败三年正月九庙盖构成纳神主莽 …… (第 78a 页)

叹曰是为泣军太师更始合将锐士十馀万人所过放
纵东方为之语曰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
杀我卒如 田况
之言莽又多遣大夫谒者分教民煮草
木为酪酪不可食重为烦费莽于是开天下山泽之防
令民取采取山泽之物勿出税 (第 79b 页)
 荐之遂以太子中允致仕谢绝诸生著周易旨要老

 佛杂说数十篇 田况
上其书自太常丞改祠部员外
 郎晚年日菜食巾褐山水间自号虚一子长吏致问
 澹然与对略不及私嘉祐二年九月 (第 29a 页)
之郊庙稽古唐制以示诒谋则
可且依景表旧尺俟有妙达钟律之学者俾考正之以
从周汉之旧可也乃诏罢其议
宋祁 田况
荐益州进士房庶晓音祁上其乐书补亡三
卷召诣阙庶自言尝得古本汉志云度起于黄钟之长
以子榖秬黍中者一黍之 (第 34a 页)
  注首章颇有此意晁殆误记耳
刘长民易解十五卷

  晁氏曰皇朝刘牧长民撰仁宗时言数者皆宗之
  庆历初吴秘献其书于朝优诏奖之 田况
为序又
  有钩隐图三卷皆易之数也凡五十五图并遗事
  九有欧阳永叔序而其文殊不类
  陈氏曰黄黎献 (第 30a 页)
  舒以公羊显于朝又四傅至何休为经傅集话其
  书遂大傅郑玄曰公羊善于谶休之注引谶为多
石经公羊傅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 田况
皇祐初知成都日刋石国史艺
  文志云伪蜀刻五经备注傅为世所称以此言观 …… (第 13a 页)
  晁氏曰其后不载年月及所书人姓氏按文不阙

  唐及伪蜀讳而阙恒字以故知刋石当在真宗以
  后意者亦是 田况

  朱子语录问公榖如何曰据他说亦是有那道理
  但恐圣人当初无此等意如孙明复赵匡啖助陆淳
  胡 (第 14a 页)
  列为六卷一户赋二郡县三课入四岁用五禄食
  六杂记大抵取景德中一年为准
皇祐会计录六卷
  晁氏曰皇朝 田况
元钧撰况两为三司使谓夏戎
  阻命之后增兵比之景德几一倍加之吏员益繁
  经费日侈民力日疲乃约丁谓会 (第 22b 页)
  妻忿争由此惑志文潞公守太原辟司马温公为
  通判夫人生日温公献小词为都漕唐子方峻责
  欧阳永叔谢希深 田元均
尹师鲁在河南携官妓 (第 7a 页)
  能广也又选诗之尤善者凡千篇为十卷命曰清
  风集略刻版摹之命光继叙其事
田公金岩集两卷
  晁氏曰皇朝 田况
(第 23a 页)
元均
尝登学䆒进士贤良科
  终尚书左丞尝知成都听断之明以比张乖崖 (第 23a 页)
 宝寿二公主史不言所适
公主册礼嘉祐二年仪注前一日有司设册使副幕次
于内东门外又设内命妇次于公主受册印本位门外
又设公主受册印位于本位庭阶下北向又设册使位
于内东门副使及内给事于其南差退并东向北上又

设册印案位于册使前南向又设内给事位于册使北
南向其日自文德殿奉册印将至内给事诣本位诸公
主服首饰褕翟册印至内东门外褥位置讫内臣引内
命妇俱入就位礼直官引册使副俱立东向位内给事
前东向躬称册使王尧臣副使 田况
奉制授公主册印
退复内给事入诣所设册印本位公主前言讫退内给
事进诣册使前面使跪以册印授内给事内给事亦 (第 39b 页)
贼由是遂不制(言不可/制也)唯翼平连率 田况
素果敢发民
年十八以上四万馀人授以库兵与刻石为约樊崇等
闻之不敢入界况自劾奏(劾户/槩翻)莽让况未赐 …… (第 27b 页)
路翻)阴为发代(为于/伪翻)遣使者赐况玺书使者至见
况因令代监其兵(监古/衔翻)遣况西诣长安拜为师尉 大夫
去齐地遂败
三年春正月九庙成纳神主(木主/也)莽谒见大驾乘六马
以五采毛为龙文衣著角长三尺(师古曰以 …… (第 29a 页)
万人(将即亮翻/下遣将同)所过放纵东方为之语曰宁逢赤眉不
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卒如 田况
之言(卒子/恤翻) 莽
又多遣大夫谒者分教民煮草木为酪(服虔曰煮木实/或曰如今饵木)
(之属也如淳曰 (第 30a 页)
  蒋贲字国华龙泉人天圣进士通判广信军有心计尝

募江南船匠造锁栿船人工物料比旧减省而可以
兴漕运之利杜侵欺之奸欧阳修奏取其法行之贲
通知利病之源与度支判 田况
议处出入之数况乃
为皇祐会计录上之后召为三司盐铁判官(林志)

  梁材字劲节龙泉人弱冠有文名尝应诏 (第 25b 页)
  者汰而弗录以避复沓焉
宋史艺文志小说家三百五十九部一千八百八十六

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
明史艺文志小说家一百二十七部三千三百七卷
田况
儒林公议二卷 (第 1b 页)
口州郡不能制 翼平 连帅田况
上言盗贼始发其原
甚微部吏伍人所能禽也咎在长吏不为意县欺其郡
郡欺朝廷实百言十实千言百朝廷忽略不辄督 (第 93a 页)
 置局于秘阁详定大乐王尧臣荐天章阁待制赵师

 民博古今愿同详定寻又诏议定乐名王尧臣䓁奏
 宜名大安从之(时 田况
宋祁荐益州乡贡进士房庶/晓音律召诣阙自言尝得古本汉志)
 (云度起于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起积 …… (第 48a 页)
 (为黄钟之长九寸加一以为尺则律定矣直秘阁范/镇是其说而胡瑗䓁制乐已定故授庶校书郎而遣)
 (之惟集贤校理司马光不以镇言为是数与论辨然/世鲜钟律之学竟不能决 田况
(第 48a 页)
元均
冀州信都)
 (人范镇字景仁华阳人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后三年知制诰王洙(字原/叔尧) …… (第 48a 页)
 度支缗钱数十百万乃画策以献遂命制置其事使
 推行之论者争言其非是遣户部使包拯驰视还言
 其便论者犹籍籍驿召祥至与三司杂议皆是祥所
 建诏从之 田况
请久任祥以专其事乃擢祥为转运
 使于是旧禁盐地一切通商听盐入蜀罢九州军入
 中刍粟令入实钱偿以盐授以 …… (第 56b 页)
 (货志祥之献策变法在庆历四年会祥以病告不果/行至八年复申前说乃以祥为陕西提点刑狱兼制)
 (置解盐事推行其法至皇祐元年侍御史知杂何郯/复言其非其明年遣包拯驰视以为便 田况
为三司)
 (使请久任祥擢祥为转运是祥法之行在庆历八年/祥之为转运亦当在是年之前续纲目及通鉴皆书) (第 57a 页)
 (于此且似盐法至此始变者殊为失实但食货志及/范祥包拯 田况
各传俱不著日月若改书在庆历八)
 (年无月可系今姑仍其/旧而加注以辨于此)
冬十月以胡瑗为国子监直讲 …… (第 57a 页)
 论由是争咎执中
京师疫

 内出犀角二令太医和药以疗民其一通天犀也左
 右请留供服御帝曰吾岂贵异物而贱百姓哉立命
 碎之
田况
为枢密副使三月王贻永罢以王德用为枢密
使
 贻永尚真宗女郑国公主自以祖宗来无外姻辅政
 者恒惧宠禄过 (第 62a 页)
 宦官有矫制者枢密院释不治昌朝竟出判许州(昌/朝)

 (在侍从中多得名誉及/执政始不为正人所与)
以韩琦同平章事宋庠 田况
为枢密使张昪为副使
 时群臣皆以建储为言帝依违不决琦既相乘閒进
 曰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祸乱之起 …… (第 9a 页)
 百人时后宫得幸者十人谓之十閤而刘氏黄氏在
 十閤中尤骄恣通请谒御史中丞韩绛密以闻帝曰
 非卿言朕不知也当审验之遂并出二人 田况

 况宽厚明敏有文武材好论天下事言甚明切以疾
 罢 (第 11b 页)
 人也熟其利害常谓两池之利甚博而不能少助边
 计者公私侵渔之害也倘一变法岁可省度支缗钱
 数十百万乃画策以献是时韩琦为枢密副使与
 制诰田况
皆请用祥策 四年诏祥驰传与陜西都 …… (第 39a 页)
 之民得安其业公私便之 皇祐元年侍御史知杂
 何郯复言改法非是明年遣三司户部副使包拯驰
 视还言行之便 田况
为三司使请久任祥俾专其事
 擢祥权陜西转运使 至和元年命转运使李恭代
 之并边复听入刍粟以当实钱而虚 (第 40a 页)
 号泣曰微使君某灭族矣知州曰推官之赐也其人
 倾家赀饭僧为若水祈福知州欲奏论其功若水固
 辞曰若此当置录事于何地耶知州叹服(名臣言/行录) 田况
字元均其先京兆人后徙居信都况从夏竦辟为 (第 1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