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四書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編年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時令類
載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不如声乐贱工能
尊其师著九经师授谱诋其违
晋中经晋得汲冢古文竹书诏荀勉撰次以为中经
五经通论束晢
大学石经
蔡邕少慱学好辞章术数天文妙探音律
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
讹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 …… (第 11a 页)
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大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
焉及碑始立其观视者及摹写者车乘日千馀两洛阳
记大学堂前 石经
四部
卢植尚书三礼卢植熹平四年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
时始立 (第 11b 页)
大学石经
以正五经文字植上书愿诣东观专
心研精合尚书章句考礼记失得裁定圣典刋正碑文
徐邈五经音训徐邈传汉武帝始 …… (第 11b 页)
不口传章句然开释文义标明指趣撰正五经音训学
者宗之
石经
高重为国子祭酒与郑覃刋定九经于石郑覃
文宗时为相以经籍刓缪博士浅陋不能正建言愿与
钜学共力雠刋准汉故 (第 12a 页)
   胡恢
金陵人胡恢博物强记善篆隶臧否人物坐法失官十

馀年潦倒贫困赴选集于京师是时韩魏公当国恢献
小诗自达其一联云建邺关山千里远长安风雪一家
寒魏公深怜之令篆 太学石经
因此得复官任华州推
官而卒
   魏野
蜀人魏野隐居不仕宦善为诗以诗著名卜居陜州东
门之外有陜州平陆 (第 3a 页)
 相继废毁不深可惜哉元吴莱集有答陈彦理以汉

 石经见遗诗横山先生多古玩 太学石经
分我半又
 有观秦丞相斯邹峄山刻石木本诗阳 (第 13b 页)
石经
欲𪅏
 乳楚金□匾犹躇蹈盖唐李阳冰愿刻石书六经虽
 未见施行而 (第 13b 页)
石经
字法间行于世故莱诗云尔又按
 南齐书魏虏传曰城西三里刻石写五经及其国记
 于邺取石虎文石屋基六十枚皆 (第 13b 页)
  胡恢书

南唐书今止傅陆游马令二本胡恢书久不傅惟江阴
赤岸李氏有之李即忠毅公应升之叔忘其名矣按恢
金陵人梦溪笔谈称恢博物强记善篆𨽻韩魏公当国
恢献诗云建业关山千里远长安风雪一家寒公怜之
令篆 太学石经
官华州推官而卒
  僧作制义
明时南京五大寺僧每季考校于礼部命题即法华楞
严等经其文则仿举子制义文义 (第 5a 页)
书又有孟蜀石经 南宋石经
详见通雅(余全人曰淳化/阁帖宋季南狩)
(遗于泉州已湮池中时出光怪发之即是马蹄真迹谓/银锭𣟴痕也中 (第 7a 页)
  失官十馀年潦倒贫困赴选集于京师是
  时韩魏公当国恢献小诗自达其一联曰
  建业閞山千里远长安风雪一家寒魏公
  深怜之令篆 太学石经
因此得复官任华
  州推官而卒
熙宁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 上为彻膳
  避正殿一夕微雨明日不见日蚀 (第 6a 页)
彊记工篆隶客京师久不得调上韩忠献公诗云建业
关山千里远长安风雪一人寒公深怜之使篆 太学石
因复官任华州推官卒
宋明帝借张永南苑三百年诏云期毕便申周宰相王
溥父祚以观察使致仕一卜者谀其寿可百四 (第 4b 页)
    二卷以盐官王氏所载学庸古本数种冠之

    云云今考此本已无子书经注而开卷即为
     大学石经
大学古本中庸古本三书目录之
    下各注补字是竟用其说窜改旧本盖郁文
    博所编百卷已非宗仪之 (第 2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说郛卷一上      明 陶宗仪 撰
   大学石经(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之欲明明
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
家者先修其 (第 1a 页)
 宋京兆府学石经碑跋
   太原县惠明寺碑跋 桂林府石刻元祐党籍跋
   大同府普恩寺碑跋 杭州府学 宋石经

   书拓本玉带生铭后 辽释志愿葬舍利石匣记跋
   辽云居寺二碑跋 金京兆刘处士墓碣铭跋 (第 72b 页)
   杭州府学 宋石经

宋高宗皇帝御书 (第 7a 页)
石经
绍兴十三年知临安府事张澄
摹勒上石淳熙四年诏知府赵磻老建阁于太学题曰
光尧 (第 7a 页)
石经
之阁置石其下洪迈曾惇杨冠卿叶绍翁李
心传陈骙王应麟潜说友纪之详矣宋亡学废为肃政
廉访司治所西僧杨琏真 (第 7a 页)
筮所以承先祖也)
   论五经文字书(熹平四年植以疾去九江太守/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时始立)
     (太学石经
以正五经文字植/上书后拜议郎校经东观)
臣少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
特多回冗臣前以周 (第 16b 页)
  跋水心先生石经春秋诗
嘉祐开封石经片纸只字不存人閒并不得如成都孟
蜀之本尚见于藏书之目亦异事也偶读水心诗集有

曰石经春秋一代奇宝王氏为熙丰学废不用瑞安
彬老
蜡而有之其孙体仁阁以庋焉予为名曰深明诗
曰喟昔洛门初上石未久翻遭禁书厄是所指者开封
(第 9b 页)
石经
也然予考嘉祐本当宋时流传亦寡不特春秋
水心特因荆公不解春秋而遂以此尤之其实荆公断
烂朝报之言出于人所 (第 9b 页)
附会尹和靖尝辨之矣且荆公
不解春秋而要何尝废 石经
之春秋使后世有误解水
心之诗者将复增荆公一过可不辨与盖自诸经既有
板本而 (第 9b 页)
石经
遂多不观斯亦自然之势即西 (第 9b 页)
石经

得存者亦幸也书之以遗吾友杭君堇浦使附 (第 9b 页)
石经

考异之后
  跋礼记石经月令
唐天宝中刋定月令置之四十九篇之首又增益其文
而七十二候之割裂则其分配出 (第 9b 页)
于纬书以六日七分
作五卦配一月有公有辟有侯有大夫有卿卦之居公
位者得二爻其下各得一爻爻各得一候此本割裂荒诞
之尤者而李林甫辈据之以正月令可谓不学无术者
也既颁行天下于是诏集贤院别为之注以易郑注遂
有别为之疏者以易孔疏其词卑鄙开成石经遵而用
之始成不易之书宋端拱中李至判国子监请复古文

下两制议韩伾张泌胡旦皆以为然馀人多以朝廷祭
祀仪制多依唐注请且如旧又便宣读时令大中祥符
閒孙奭又言其事时论终以改作为难而止此见宋三
朝国史志者六经奥论以为独王学士禹偁不可遂不
改者非也其后卒改从古文则在景祐初见晁氏读书

  跋孟蜀广政石经 宋时石经
不贵陜本而贵蜀本殆以陜本止正文而蜀
本有注耶其时学宫所颁行皆蜀本故徽公所引 (第 10b 页)
石经
亦皆蜀本今亡矣夫偶过赵谷林小山堂见其蜀 (第 10b 页)


毛诗自周南至卫风虽片羽乎可珍贵也其中多足
与今监本互證异同者惜不得完本读之
  跋宋嘉祐石经
宋仁宗 (第 10b 页)
  陈彦理昨以汉石经见遗今承寄诗索石鼓文答

  以此作
横山先生多古玩 太学石经
分我半魏公世藏资州本
金石录中还散乱当时爱奇巧收拾笔画昭回映云汉
流传到我乃不远虬甲凤毛真可惋自从得 (第 3a 页)
魏六朝唐五代止于宋元时代年号以次分列及汉唐 宋石经
宋元明人书画之属皆藏焉子孙之好古者守之馀则假观而
归于祠吾家自有大宗祠在常郡西赢里即明时赐第宗族之 (第 49a 页)
  恭进十三经注疏挍勘记摺子
钦惟
皇上圣德天纵
典学日新为政本乎六经教士先夫儒术此我


圣相承之极轨也(臣)幼被
治化肄业诸经校理注疏综核经义于诸本之异同
见相沿之舛误每多订正尚未成书乾隆五十六年


敕分校 太学石经
曾以唐 (第 37a 页)
石经
及各宋板悉心校勘
比之幼时所校又加详备自后出任外省复聚汉唐
宋石刻暨各宋元板本选长于校经之士详加校勘 (第 37a 页)
书。董卓废立,以抗议免归,隐上谷。袁绍据冀州,请为军师。初平三年卒。有《礼记解诂》二十卷,集二卷。
始立
太学石经上书

  臣少从通儒故南郡太守马融受古学,颇知今之《礼记》特多回冗。臣前以《周礼》诸经,
懋龄撰。学计一得二卷。邹伯奇撰。石经考》一卷。顾炎武撰。石经正误》一卷。张尔岐撰。汉魏石经考》一卷, 唐宋石
经考》一卷。万斯同撰 。石
经考异》二卷。杭世骏撰。 汉石
经残字考》一卷。翁方纲撰。魏石经毛诗残字》一卷。王昶撰。 《蜀石
经毛诗考异》二卷。陈鳣撰。 《石
经考文提要》十三卷。彭元瑞撰。魏三 体石
经残字考》二卷。孙星衍撰 。石
经仪礼校勘记四卷。阮元撰。 汉石
经残字證异》二卷。孔广牧撰。 唐石
经校》文十卷。严可均撰 。石
经补考》十二卷。冯登府撰。北宋汴学篆隶二 体石
经记一卷。丁晏撰。唐开 成石
经图考一卷。魏锡曾撰。

汉刘向五经通义》一卷,汉郑玄六艺论》一卷,郑记》一卷,不著时代雷氏五经要义 ……,晋戴逵五经大义》一卷,后魏常爽六经略注》一卷,后魏邯郸绰五经析疑》一卷,后周樊文深七经义纲》一卷, 汉石
经尚书》一卷,鲁诗》一卷,仪礼》一卷,公羊传》一卷,论语》一卷,魏三 字石
经尚书》一卷,春秋》一卷。以上均马国翰辑。汉郑玄驳五经异义一卷,补遗一卷,魏郑小同郑志三卷,补遗三卷
,调吏部,又督江西学政。

初以文学受知,历充四库全书馆、三通馆副总裁,续编石渠宝笈、秘殿珠林,校勘 太学石经。
嘉庆元年,与千叟宴,充会试知贡举。擢左都御史,授军机大臣,迁兵部尚书,历吏、户二部。四年,以老罢枢务 ……部。五十年,帝御乾清宫,赐千叟宴。士松年五十七,未得与,特命试诗,赏赉同一品。调吏部,直讲经筵,校勘 石经,
迁左都御史。嘉庆元年,再与千叟宴,迁礼部尚书。二年,调兵部,罢直书房。五年,扈跸谒裕陵,途次婴疾,遣
爰缀而录之,成书三卷,又成校异二卷。

又著七经异文释,就经、史、传、注、诸子百氏所引,以及汉、唐、 宋石经,
宋、元椠本,校其异同。或字有古今,或音近通假,或沿袭乖舛,悉据古谊而疏證之;而前儒之论说,并为蒐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