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別史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詞曲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又为开天台。我惭笔无挽牛力。醉墨满壁谁为裁或言龙湫更奇绝雁山高处深云埋。我方携筇往寻访未知比此何如哉 李洪
芸庵类藁游石门洞溪壑萦纡碍去舟石门雄峭未曾游云深飞瀑自成雨。洞辟双扉最上头。紫府丹台疑有路。碧岩红树
    得功善饮细酒和火酒,可饮五十斤。临阵时,以扎巾紧缚,目瞳突出;饮半酣,方入阵,所向无前。扬人云:『得功驻仪真,治兵严整。曾遣四十骑白事于史相,道经高营被劫;得功怒,卒兵驰扬,杰与战。时杰兵盛,得功被围;适弟黄蜚等至,杰兵始退。已复战,得功临阵,杰部将号黑虎子者最骁勇,出战;蜚发烟铳,黑虎子目眩,得功举鞭碎其首而死。杰惧收兵;适史相至,杰偿得功马,始罢兵』。战场在扬州城外荒地埂子上;然埂子街进城即是,非城外也。
    初,仪真举人 李洪
甲宦囊甚厚,营建壮丽。有相者曰:『此屋必出一封侯者居之』。传至于孙,适得功镇,居其宅凡九阅月;而形 (第 63 页)
先生嗜邹书。浩气为之根。著书高连屋。师道阅劫存。东溟一线阳。终破九州昏。何幸晦庵集。移贮考亭原。 (宋子大
全板)
在昔先正前。仙佛擅此山。天柱若神将。屹为一水关。长松拂面翠。灵芝照颊丹。唯彼彩云庵。栖鸽特骞 (第 420H 页)
恸焉。先生自以过房服期。或有疑于失礼者。后性潭宋文敬公来慰曰。君之服制。不无人疑。先生举 宋子大
全中礼说数条以质之。丙午二月。郑相存谦启曰。正默为斗恭四寸。请副逸。允之。盖斗恭出为夏贼之侄。连坐而 …… (第 402H 页)
命善以先生为夏材至亲。请削逸。台谏又连启。俱不允。是岁。遭长子丧。自以过房服期。或疑其失礼。先生历举 宋子大
全以答之。丙午。郑相存谦启申前请。蒙允。后筵臣奏先正臣文元公有庶弟。罪应坐而特免。今某削官。恐系法外 (第 404L 页)
  

华阳洞志引用书目
列圣御制
正宗大王御制 宋子大
全宋时烈
老峰集闵鼎重
文谷集金寿恒
晚洲集洪锡箕
寒水斋集权尚夏
农岩集金昌协
三渊集金昌翕
丈岩 …… (第 420H 页)
树木。亦宜禁伐。 上从之。遂建小屋于焕章之傍。奉安 皇笔及 肃庙御笔,华阳院额印本。名其屋曰云汉阁。 (宋子大
全年谱。)
丙午四月。礼郎高万瞻陪御跋簇子。秪安于焕章庵。复命后疏陈御笔奉安处甚苟简。请于庵傍立一小 (第 432L 页)
吏曹参判。夫人善山金氏。吏曹佐郎叔向(《容斋集》 卷10 〈赠资宪大夫礼曹判书李公贞夫人金氏墓志〉와 《宋子大
全》 卷164 〈黄海监司李公神道碑铭〉, 《国朝榜目》 등에는 '响'으로 되어 있다.)之女。合 (第 447L 页)
读。如诵己言。次及三经,宋先正书,近思录,心经,程书,朱书。亦当精读。我东前辈书。退溪集,栗谷全书, 宋子大
全。不可不看。农岩集亦好。(击蒙要诀。最当先读。)
讲礼。以仪礼,家礼为主。古今异宜者。沙翁说备焉。 (第 188L 页)
 谨按 列圣志状。 孝庙在沈阳。先遣 显宗东还。 显庙每见日出。辄祝曰愿令 父母遄返。时宝龄甫四岁。
九重春色映流霞。日午宫筵荫百花。另样妆潢新簇子。中官分与讲臣家。  宋子大
全附录。 今上在春宫时。同春市南及贱臣侍讲胄筵。一日 春宫设酌。侍座臣僚各献箴规之语。市南曰邸下待士 (第 343L 页)
三条。或可据耶。不敢质言。姑俟更考于侍养孙条。而便忙不得详细。幸入思回教如何。
与李承旨成汝
闻兄以 宋子大
全。尊阁丌上。钦仰不已。是书也多有难解处。当随所疑奉问计。而愚于十五六时。见己巳临命时训戒子孙文头词 …… (第 104H 页)
忧交攻。无一乐事。惟待腊晦而已。为之奈何。梅山集新印本。甚多误脱。近闻洪得老多有證正者。果已经览否。 宋子大
全答朴景初别纸曰。中和说。不待程朱说话。只以中庸本文观之。则始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云云。次言存养 (第 104L 页)
子澄,孙季和,曹立之等书。及张南轩,黄勉斋说。多有牴牾处。尤庵年谱。又与谷云共作此图。而其跋文。以无 宋子大
全及尤庵集。未及考矣。今便忙。姑俟后便。幸望详禀于先生前。预 …… (第 153H 页)
色地头如此。下面说致中和。方是说做工夫处。而唯圣人。为能尽之。(止此)以此观之。先师说。恐有未安。而 宋子大
全答朴景初书曰。所谓未发者。分明以君子之用工者 (第 162L 页)
过而学者。宜常常涵泳此数语。以自警省。晨岩答芝村书曰。每读诗。至此。未尝不三复感奋。辄为左右一诵之。 宋子大
全沙溪先生行状曰。先生学已至于高明。而勉勉乎如未及见。德已臻于纯茂。而谦谦然如未有得。年已踰于八耋。 (第 220L 页)
极精微难言者也。然众人未发有无之说。曾所承教于老洲吴先生者。求诸语类,大全及或问。无一处不相合。后见 宋子大
全有疑。故又更加遍考。而今于益山之行。偶见梅山洪先生答李拱五书。论此义。正与尤翁说同。而苏友之见。又 (第 280L 页)
朱子则集而大成。又仲尼后一人也。故自经书传注。以至大全语类。爱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继得 宋子大
全而读之。又见其洛闽全体春秋大用。始终条理。实朱子后正宗。非诸儒之比也。钦崇服习。亚于朱子。盖其门路 (第 492H 页)
 宋子大全曰。 明庙丧。退溪先生始谓 仁宗王后。当为嫂叔之服。及闻奇高峰之说。即改初说。以为当为母子服。而犹曰岂有不止于期年之理乎。盖

虽是母子而非正体也。故谓当为期年。(杂著。)又曰昔文纯公李滉误定君臣服。为嫂叔之服。及闻奇大升驳正之说。瞿然而改其前见曰。若非奇某。几不免为千古罪人。(己亥服制议。)○朝野辑要。 恭懿未宁。明庙令政院考服制。退溪以为在礼。嫂叔无服。自上合无服。奇高峰曰。 仁庙君临一国。今 上有继体之义。岂援嫂叔之礼乎。退溪曰。仓卒失对。吾不免罪人。疏陈自失。梧阴曰。退溪此言。朝廷皆闻之。故丁丑。虽有一二异议。定为继体之服。上下无间。高峰之精诣。退溪之服义。一国赖之。其利博哉。(辑要此段。与 宋子大
全所载不同。姑两存之。以备参考。)
 栗谷先生经筵日记。 上十年(宣庙丁丑)十一月。 恭懿王大妃薨。 …… (第 480H 页)
后于 仁庙。今 上又后于 明庙。为人后者为之子。当自行三年。柳成龙以为当从嫡孙父没。为祖母持重服。  宋子大
全。答李择之书曰。 宣庙于 恭懿。既是继体之承重孙。则其为三年。无可疑者。 明庙于 恭懿。虽是继体。 …… (第 480L 页)
 显宗行状。 王格于 太庙。行 孝宗大王祔庙礼。祧 仁宗明宗神主于 永宁殿。盖国朝典礼。太祖世室外祀四亲。而因兄弟同昭穆之制。 仁明两庙。于今为五代。当迁故也。○ 宋子大
全。论祧庙疏曰。谨按 庙制世数。自 太祖并及四亲。已为五世。则 仁明二位。皆在数外。今日并迁。又何疑 (第 481H 页)
后及于经史。循循有序。以为朱子孔子后一人也。故自经书笺注。以至大全语类。爱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继得 宋子大
全而读之。又见其洛闽全体。春秋大用。始终条理。实朱子后正宗。钦崇服习。亚于朱子。其门路之正如此。故其 (第 19H 页)
  宋子大
全厚斋语录修养引年条。宋子曰。孔子尽得天地之元气。故颜子未得寿。此说何如。
宋子此说。厚斋恐记得少疏 (第 304L 页)
曰。先生以朱子直配仲尼。凡经传义理。一皆折衷于朱子者。果见其不我欺也。自此每语及。必称朱圣。既又间取 宋子大
全。俛首而读之。见其门路之正。心法之严。规模之大。继孔朱而当一治之实。豁然如大寐之得醒。因喟然太息曰 …… (第 179H 页)
人。必极言竭论。悉敷肾肠而不自止。其于南人,少论亦然。其言曰朱子圣人也。 宋子大
贤也。学者当以朱圣为主。欲学朱圣。当以宋子为法。道之在天下。自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以至出入起居食息 (第 179L 页)
统之传者。而朱子则集而大成。又仲尼后一人也。故自经书传注。以至大全语类。爱之如父母。敬之如神明。继得 宋子大
全而读之。又见其洛闽全体。春秋大用。始终条理。实朱子后正宗。非诸儒之比也。钦崇服习。亚于朱子。盖其门 (第 319H 页)
。 上遣承旨韩公忠。分 御厨饷师生于馆。翌日。先生与馆僚率诸生诣 阙笺谢。 上御正殿。引见讲书。(见 宋子大
全。)八月。又遣韩公。课制诸生。继遣中使 宣酝。先生又率诸生诣 阙谢。 上进诸生试讲。韩公进曰。师儒 (第 381H 页)
 更考答黄商伯书。论不容说处。尤庵劄疑。以人物未生之前释之。○答王子合书云。生字已上。又不容说。亦似以未生言。○答吴伯丰书云。以上不容说者。是指天命本体。对其禀赋在人者而言。愚按此段云云。尤更分晓。○答陈安卿书。以不容说。为未感物时者为费力。而曰不如仍旧。更思之。愚按仍旧。谓以人物未生言者也。○答杜仁仲书言云云。人生而静以上。却容说。劄疑所释。亦似以人物未生言。 (宋子大
全附录。与朴逊斋论不容说。皆以人物未生时为正。)○语类僩录。论不容说云。只说个天道。铢录云。即是人物 (第 205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