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別史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史鈔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詔令類
時令類
雜史類
器用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農家類
術數類
雜家類
兵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井收勿幕其及物者见原始于伏坎为兑掩而处困而/亨其乐天者伏未尝非见则道之行者虽不在君而可) (行之道
固/即在师矣)
  右第一章(孔子杂文王之上经自下经升者艮震/损益萃升兑巽晋明夷井困十二卦钱)
   (第 38b 页)
白可举而行三千之徒并受其义(程子曰所谓大道若/性与天道之说圣人)
(岂得而去之哉若言阴阳四时七政五 行之道
亦必至/要之理非如后世之繁衍末术也固亦常道圣人所以)
(不去也或者所谓羲农之书乃后人称述当时之事失 (第 9b 页)
之中)
(上有六五之应主乎泰而得中道者也占者能包容荒/秽而果断刚决不遗遐远而不昵朋比则合乎此爻中) (行之/道
矣)附录(包荒便用冯河不遐遗/便朋亡意只如此念成)纂注(蔡氏曰荒远也/无舟渡河曰冯)
(谓勇者包荒所 …… (第 31b 页)
所见不明窥观之象)六三观我生进退(我生我之所行/也六三居下之)
(上可进可退故不观九五而独观己所 行之
通塞以为进退古者宜自审也)六四观国之光
利用宾于王(六四最近于五故有此象/其占为利于朝觐仕进也)纂 …… (第 50b 页)
(阳之体始成而来复故十有一月其卦为复以其阳既/往而复反故有亨道乃内震外坤有阳动于下而以顺)
(上 行之
象故其占又为己之出入既得无疾朋𩔖之来/亦得无咎又自五月姤卦一阴始生至此七爻而一阳)
(来复乃天运之 …… (第 58b 页)
有悔悟向善意便是复如睡到忽然醒觉/时亦是复气象又如人之沈滞道不得行到极处忽少)
(亨通虽未大行已有可 行之
兆亦是复/这道理千变万化随所在无不浑沦淳)纂注(程子曰复/为反善之)
(义失而后有复不失则何复之有唯 …… (第 59b 页)
(大阳也四阳居中过/盛故为大过上下二)
(阴不胜其重故有栋桡之象又以四阳虽过而二五/得中内巽外说有可 行之道
故利有所往而得亨也)
(问大过既栋桡是不好了又如何利有攸往曰彖辞/可见栋桡是以卦体本末弱而言卦体 …… (第 68a 页)
象以是而行必有功矣故其占如此)
(问横渠云博学于文只要得习坎心亨何也曰见得/这事理透了处断便无疑 行之
又果决便是习坎心)
(亨凡事皆如此且以看文字一节论之如到那一处见/这说又好见那说又是如此有碍如彼又不 (第 70b 页)
 国之计六四变无妄上卦为乾乾则刚健之德四居

 大臣之位以柔变刚得中 行之道
告公从如龟筮吉
 告公协从而若盘庚之三迁周成之东迁皆告公而
 行事告之从以益其志群臣不敢有所违也
(第 15a 页)
曰方行之际则明其当然之理是行之而著既行之后则识
其所以然是习矣而察初间是照管向前去后来是回顾后面看所 行之道
理如何)○孟子曰人
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赵氏曰人能耻己之无所耻是能改行从善之
人终身无复有耻辱 ……
(第 8b 页)
经历处便化所存者神是心所存
主处便神盖言其不待居之久而后见其效也经历及便字尤见其意其曰经历亦不必为经 行之
地凡其身
之所临政之所及风声德泽之所被皆谓经历也所经历处才沾著些便化雷一震而万物俱生动霜一降而
万物 …… (第 12a 页)
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言大臣之计安
社稷如小人之务悦其君眷眷于此而不忘也)
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 行之
者也(民者无位之称以其全尽天理乃天之民故谓之天民必其道可行于天下然后 (第 14a 页)
行之

然则宁没世不见知而不悔不肯小用其道以徇于人也张子曰必功覆斯民然后出如伊吕之徒)
有大
人者正已而物 …… (第 14a 页)
必唯其所在而物无不化唯圣者能之○集疏曰问天民大人如何朱子曰大几圣矣以言说气象揣
度则达可行于天下而后 行之
与正己而物正者亦不得不异且如伊尹曰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
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岂若于吾身亲见之 (第 14b 页)
哉又曰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此可谓达
可行于天下而后 行之
矣其于舜之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如何哉又曰天民专指潜隐未得位者大人则其德
已著如乾之二五通上下而言之也此不 …… (第 14b 页)
于义利之别
其示人之意切矣学者诚能澄心静虑反观内省于其所谓閒者而致察焉凡吾一念之发果善乎果利乎善
行之
利则避之朝于斯夕于斯就其如舜者去其不如舜者是亦舜而已矣苟为不然则计较于毫发之微
而甚至于父子兄弟不相 (第 20a 页)
  一字乃一章之总要而注文略之但散漫言其汎应
曲当用各不同不知一果何谓也吾道一以贯之者

一指理而云尔盖言吾所 行之道
惟一理以贯之也
道者事物相通之道路也天下事物犹钱也道犹钱
窍也理犹钱索也理之贯道犹索之贯于钱窍也钱 (第 19a 页)
  推己及物指恕而言以恕为其施不穷可以终身行
之岂仁义其施有穷不可以终身行之邪仁包五常

义即次之仁义之功用尤大于恕夫子举终身可
之道
不言仁义专以恕言恐无此理子贡问有一言
而可以终身 (第 20b 页)
行之
者乎盖问只一言便可为终身法
则而行亦有如此之言乎分明止是以言为问本求
夫子要妙之言主意不在所言之事也 (第 20b 页)
此与一言而
可以兴邦有诸语意相类夫子所荅其恕乎者盖谓
如此之言其以恕言则有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
之谓一言可以终身 行之
之言也此乃就恕上取出 (第 20b 页)
一言终身可 行之
言以荅子贡非指恕为终身可行
也荅子贡所求之言须要一言之閒能成一事之理
试于仁义礼智孝弟忠信诸处求之皆 (第 21a 页)
如此简当
之言夫子从恕上取出此语只一言便成一个圆全
义理使人人终身 行之
虽至千万世其言无弊非圣
人孰能如此

  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注
毁者称人之恶而 …… (第 21a 页)
  此一节与上文本不可通说注文先指毁誉为称恶
损真扬善过实之私于此乃言无所私曲不枉是非
之实盖以谁毁谁誉与直道而行互相迁就必欲使
之通为一意也毁誉之说前已辨之既毁誉无损真
过实之私则谁毁谁誉与此一节无复相关此其不
可通之一也直道而行止是民之自身不为邪恶之
行循其淳善之直道而行善其善恶其恶却是剖判
他人之善恶曲直乃其在民上而治人者所为非其

为民者所 行之道
此其不可通之二也凡知为人之
理者枉人之心自不当有何必问其民之有无私曲
哉必须彼先无所私曲然后己才不得 (第 23b 页)
循他物之性也道亦自已当 行之道
非他物各有之
道也率性为道明德之事也修道为教新民之事也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注道者日 (第 6b 页)
  解费为用之广大意则是再审如何是用之广却无

明说解隐为体之微体字盖以道体为言不知指道
为何道何者为道体也其言夫妇居室者盖以夫妇
作夫妻说也夫妇之愚解为夫妻之愚凡为夫妻者
岂皆愚乎夫妇之愚夫妇之不肖二夫妇字与造端
乎夫妇之夫妇义本难同若只解为愚夫愚妇乃为
通顺又观圣人天地所不能尽之一句且论圣人不
能尽若以亦有所不知亦有所不能之经文为解犹
有可说然已几于庄子注郭象矣再论天地不能尽

若以天地之大天下莫能载之经文为解则是东南
西北至其天地尽头无天地处君子之道犹远天不
能盖尽地不能载尽也以此为用之广不知天地尽
了之外又有何人广用此道也或问又解隐字曰隐
之为言正以其非言语指陈之可及耳此说亦非君
子所 行之道
何尝有言语不可及者哉隐字本指理
之微妙难见者而言见则言语可以及矣然此章大
要先须指定道是何道乃可说也 (第 5a 页)
 (本义大阳也四阳居中过盛故为大过上下二阴不/胜其重故有栋挠之象又以四阳虽过而二五得中)

 (内巽外说有可 行之道/
故利有所往而得亨也)
 (程传阴弱而阳强君子盛而/小人衰故利有攸往而亨也)
  (谨按大过阳过也阳大 …… (第 19a 页)
  (明治蜀时当用严过而非过也又二柔上主兑兑/说也下主巽巽顺也巽而说下加一行字谓行其)
  (过行其中也所谓义以为质而礼以 行之
逊以出/之也过不可行中则行矣中而巽说行无不宜矣) …… (第 19a 页)
  (信也此卦辞所谓有孚也维心亨紧承有孚占者/维有是孚信之心则亨通而行有尚也彖传乃以)
  (刚中总释有孚心亨末节极赞险道之大亦见 行/之
有尚也险曰设险之用也刚中有孚者其本也)
  (以阳刚中正之德发而为整齐严肃之行论语所/谓内忠信而外厚 (第 23a 页)
天道下济
者物不得天覆则无以生非空空冒盖而已

大哉圣人之道章

发育万物峻极于天此谓阴阳五行化育流 行之道

圣人之所为也待其人而后行乃是圣人之事参赞位
育是也三百三千固是圣人之制然亦是言此道细入
无间见于 (第 23a 页)
 邪则诚自存无斁亦保之心也诚之纯粹者善善世

 而不伐不有其善也善之普被者德德博而化正已
 而物正也究之庸言庸 行之道
本当如此而非作意
 于其间虽非君位君之德也释大人之为九二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 (第 9a 页)
  学而无觉则亦何以学为也哉此程子晓人至切处(道夫)
○人知乌喙之杀人不可食断然终不食是真知之也
知不善而犹或为之是特未能真知也所以未能真知
者缘于道理上只就外面理会里面却未理会得十分
莹净所以有此一点墨这不是外面理会不得只是里
面骨子有些见未破所以大学之教使人即事即物就
外面看教周匝又须里面理会体验教十分精切也(贺孙)

○见道理分晓便处事不错此与偶合者天渊不同如
私欲气禀之累若这边分明了那边自然容著他不得
盖观理分明便胜得他(明作)○大学之道必以格物致知
为先而于天下之理天下之书无不博学审问慎思明
辨以求造其义理之极然后因吾日用之间常 行之道
省察践履笃志力行而所谓孝弟之至通乎神明忠恕
之道一以贯之乃可言耳盖其所谓孝弟忠恕虽只是
此一事然须见 (第 2b 页)
  夫子言仁多矣而记者谓夫子罕言何也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以生者是以仁者人之所
以为人之道故于日用常 行之道
最为切至然鲁论自
门弟子问荅之外圣人之言仁者无几此门人所以记
其罕言也昔紫阳夫子之门亦尝议及此矣谓夫 (第 7b 页)
  邦无道谷之可耻与夫富且贵焉之耻者盖皆道不得
行而苟夫禄者也邦有道谷之为耻者盖指不能有为
而徒徇乎禄也邦有道而贫贱之为耻者盖指无道可
行而不得乎禄也宪问篇于此两莭皆专指谷而言泰
伯篇此两莭又指富贵贫贱而言似皆重在于禄而其
大意实以道之行不行为轻重论者但求之朱子集注
可知已释宪问篇者曰邦有道不能有为邦无道不能

独善而但知食禄皆可耻也释泰伯篇者曰世治而无
行之道
世乱而无能守之莭碌碌庸人不足以为士
矣可耻之甚也合此二说而论则邦无道不能独善是
即世乱而无能守之莭者 (第 20a 页)
固已邦有道不能有为其与
世治而无可 行之道
虽有得禄不得禄之殊其为庸碌
则一耳夫以邦无道之时得榖而富贵固以不能行道
之可耻邦有道之时不能有为而徒 …… (第 20a 页)
  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又曰邦有道榖耻也
何也

  圣人之教学者无往非以得时行道之为心也苟有其
道不得其时是固无足责者时既得矣而在我无可
之道
不足以致夫禄固为可耻又或徒知苟禄而不能
有为以行其道岂不尤可耻哉 (第 20b 页)
  二者皆以邦有道言盖皆可谓得其时者矣然当是时
而贫且贱焉是盖在我无可 行之道
不足以致夫禄为
可耻也邦有道谷者徒知苟禄而不能有为以行其道
亦可耻矣大抵邦有道之时在我不足以致夫禄与 (第 21a 页)

徒知苟禄之为心斯人也均之无道之可行可耻一也
故圣人立言之要无非勉学者既得其时必行其道此
旨一而已矣虽然贫且贱焉之耻犹为庶几邦有道谷
之耻深可责焉何则贫且贱焉之耻此不过既得其时

而在我无可 行之道
不足以致夫禄甘于贫且贱焉而
已矣至于邦有道谷之耻是乃既得其时而徒以苟禄
为心不能有为以行其道身计得矣 …… (第 21b 页)
  夫子有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又曰君子忧道不忧贫此
二语盖深戒学者当以行道为务而不当以求禄为心
大抵道为重而禄为轻也


  邦有道而为贫贱之耻也盖世治而无可 行之道
故为
可耻之甚是耻也非忧贫也忧无道之可行也邦有道
谷而亦以为可耻者盖邦有道不能有为而但知食禄
故可耻 (第 22a 页)
  贤圣之辟异端先去其甚者耳何则圣贤君子之卫道
莫先于恶似而非者也杨朱墨翟之害窃吾道之仁义
以自名最易于惑人之耳目而坏人之心术焉向使杨
墨自为一家人皆知为异端则于吾道乎奚病惟夫
杨氏之为我似义而非义墨氏之兼爱似仁而非仁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墨
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杨
墨之言夫程子尝论杨氏为我疑于义墨氏兼爱疑于
仁故孟子只辟杨墨为其惑世之甚也即此而论则当
时异端为吾道害固不止于杨墨而未有如杨墨之甚
者孟子特举其距杨墨以承三圣者固宜不宁惟是他
日孟子辟陈相从许 行之道
亦举鲁颂膺惩之说而言
周公之事盖孟子卫道之功无往不以承三圣自任也 (第 18b 页)
    三章
迷乱于政谓施于事者眩惑而无统也颠覆厥德谓见
于行者颠倒而不常也所以然者以其荒湛于酒故也
汝独不念汝所承之绪乎则当广求先王所 行之道

共其明法可也
    四章
夙兴夜寐修身之事也洒埽庭内齐家之事也身者民 (第 47a 页)
 无馀矣万物之形形色色愈出愈新亦得天地恒久
 之理也所谓天下无性外之物而性无不在者也雷
 风有恒之象君子立不易方则恒在我矣方者其所
 当 行之道
也随其所遇道无不在君子立之而不以 (第 7a 页)
 卦体阴多于阳小者过也小人得时行志事可亨通

 然其恶未出害未及人犹可以为善故戒其利于正
 正乃小过之时所当 行之道
也不正则非道而断乎
 其不可行矣圣人变恶为善转移世道之心于此可
 见卦之二五皆以柔而得中柔有得为之位 …… (第 49b 页)
 出处之宜者矣何咎之有六二有文明中正之德本
 可以益世者也九五居既济之时知有崇高富贵之
 尊而不能下贤以行六二之道故二有可 行之
道而 (第 55a 页)
 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以二典之言简邃如此其上
 可知所谓大道虽性与天道之说固圣人所不可得
 而去也如言阴阳四时七政五 行之道
亦必至之要 …… (第 1a 页)
 当上安其所处也下安得其理也谓其所为放勋之

 事皆安于义理之安(王介甫云理之所可/安者圣人安而 行之)
序言尧德故云聪明文思此言其立事故云钦明文思
 施各有所宜也立事则钦慎为大举德则聪明为先
 各因其宜 …… (第 5a 页)
 雨之迷错也风无时之物故必言烈乃见迷若雷雨

 必顺时若当旸而降冬发夏不震则不必迅暴然后
 为迷所以独风言烈也
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询谋汝所 行之
事以考汝之前
 言皆可致功实也闻其言则尧知其圣矣见于事至
 于三年而后天下知其圣也
在璿玑玉衡以齐七 (第 1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