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孟子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別史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史鈔類
正史類
傳記類
詔令類
時令類
雜史類
器用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農家類
術數類
雜家類
兵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大集部類
本緣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是决之如决苋陆之易无所用力焉故曰苋陆夬夬
 也初之为咎三之有凶皆非知时者也九五得其时
 得其位用众刚之力有决之过无不及焉是以用中
  行之道
则无咎过则咎也然九五尊位大中居光宅
 天下之任其道岂决小人而已哉决小人臣下之事
 也虽得中道亦未光也 (第 15b 页)
 白云郭氏曰时异则事异于是乎有变唯圣人能通
 其变则民不困于事是以不倦于有行也故虽圣人
 神道设教不过宜斯民而已宜民则非甚高难 行之
 道
亦不过为舟车臼杵弧矢宫室书契之类凡可以 …… (第 14b 页)
 思咸道失矣憧憧往来心之往来也不能虚以接物
 而有所系著非行其所无事也精义入神豫而已学
 者求圣人之学以备所 行之
事今日先撰次来日所
 行必要作事如此若事在一月前则自一月前栽培 (第 27b 页)
 挨排则至是时有备言前定事前定皆在于此积累
 乃能有功天下九经自是 行之
者也惟豫而已撰次
 豫备乃择义之精若是则何患乎物至事来精义入
 神须从此去豫则事有备备则用利用利则身 (第 28a 页)
  放谓禁绝之郑声郑国之音佞人卑谄辨给之人殆
危也○程子曰问政多矣惟颜渊告之以此盖三代
之制皆因时损益及其久也不能无弊周衰圣人不
作故孔子斟酌先王之礼立万世常 行之道
发此以 (第 13b 页)
为之兆尔由是求之则馀皆可考也(语录曰兆犹言准则也非谓为
邦之道尽于此四者略说四件事做一个准则馀事皆可依效此而推
行之
耳)张子曰礼乐
治之法也放郑声远佞人法外意也一日不谨则法
坏矣虞夏君臣更相饬戒意盖如此又曰法立而能 …… (第 14a 页)
虽不得 行之
于时然其为治之法可得而见矣(语录曰三
代制作极备孔子更不可复作故告以四代礼乐只是集百王不易之大法其作 ……
(第 14b 页)
取之恶者
则诛之意亦只是如此○辅氏曰春秋大义数十皆夫子斟酌三代之礼而为万世常行不易之大法孔
颜虽不得 行之
于当时然即此而观则其为治之法可以见矣)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苏氏曰人之所履者容足之外 (第 14b 页)
任底意思在故未能与天为一而不得为圣之时若孔子则虽视天下无不可为之时在已无不可 行之
然却无伊尹这些意思曰如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多少含蓄意思此
其所以与天为一而谓之 (第 4a 页)
  著者知之明察者识之精(辅氏曰著有明意故以为知之明察有密意故以为
识之精盖著则明之而已察则又加精焉)
言方行之而不能明其所当然
既习矣而犹不识其所以然所以终身由之而不知
其道者多也(语录曰方行之际则明其当然之理是行之而著既行之后则识其所以然是

习矣而察初间是照管向前去后来是回顾后面看所
行之道
理如何○辅氏曰所当然是就事上说所
以然是就理上说凡事皆有所当然其所当然必有理也理则是其所以然人能于方 (第 11b 页)
行之
时明其事之
所当然既习之后又识其理所以然则能知夫道矣但凡人不知此理故方 (第 11b 页)
行之
时倒行逆施而不能明
其事之所当然既习之后卤莽灭裂而犹不识其理之所以然然虽不著不察而道实未尝相离所以终 (第 11b 页)
 二句是天地之所以为大(此说本可从然须知此所以字非白文所以字)
 所以为大者即在大中看出非别有一件为此件之
 所以然也 张彦陵曰道非道理之道即历家失道
 南行北 行之道 
谓并处就是不害不悖者非也天
 下岂无并育并行而相害相悖者存疑谓不是并育
 只一个育如何说得不害不是并 …… (第 105b 页)
 总不过在天地之间运行却运行接续之閒各自有
 次舍各自有躔度不相紊乱不相乖逆何相悖之有
 在并育之中自有一段不相害的妙处在并 行之

 自有一段不相悖的妙处作文须活翻乃佳 蔡虚 (第 106a 页)
 从蒙引不是 赛合注曰礼在无违夫子止末二句
 还是孟子言
居天下之广居节 管登之曰居广居立正位行大道
 不得志则独 行之道
德也得志与民由之功名也不
 淫不移不屈气节也三者不备不得谓之大丈夫功
 名气节二者从道德中出便是真丈 …… (第 5b 页)
 云尊德乐义与仪衍之恃权势相反得志五句犹云
 则可以嚣嚣矣与仪衍之俯仰从人相反 志有得
 有不得之时道无行不 行之
日故我自有道我可独
 行原不藉之人以行亦安往而不得志哉 四书脉
 曰与民由之虽说是必与斯民共居广居共 (第 6b 页)
 子平日辟杨墨放淫辞何等严峻得此章议论方见

 仁义并 行之道
然辟之卫道也受之则与之共任斯
 道也总一为道之心而已故此章当与好辨章参看

又曰许 (第 36b 页)
行之
说墨子之教也孟子辟许行正以辟

 杨墨 管登之曰杨墨微孟子之排亦将不久自熄
 何者世方决性命之情以饕 …… (第 36b 页)
 可专主在上位者言失孟子自任之意 按存疑专
 主在上者言似稍偏似再详 张彦陵曰经即上文
 所谓德尧舜孔子所传之中道也此道在宇宙为常
  行之道
在人心为真是之理反经只在人心上发明
 复此真是的道理则是非晓然趋向归正而邪慝自 (第 63a 页)
  放谓禁绝之郑声郑国之音佞人卑谄辩给之人殆

危也(叶少蕴曰舜命伯夷典礼夔典乐犹曰谗说殄行震惊朕师佞人之能乱礼乐如此○通曰集
注前训佞字但谓其辨给此则先之以卑谄盖辨给在口其佞也人犹易知卑谄在心其佞也人所难测
此所谓巧言令色壬者也可不畏哉)
 ○程子曰问政多矣惟颜渊告
之以此盖三代之制皆因时损益及其久也不能无
弊周衰圣人不作故孔子斟酌先王之礼立万世常 行之道
发此以为之兆尔由是求之则馀皆可考也
(通曰须看斟酌二字以三代正朔斟酌之不如夏之时得其正辂至周而过侈斟 …… (第 12b 页)
乐之尽善尽美夫子姑举此四者以例其馀皆当如此斟酌而 行之
也)张子曰礼乐治
之法也放郑声远佞人法外意也一日不谨则法坏
矣虞夏君臣更相饬戒意盖如此又曰法立而能守 …… (第 13a 页)
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
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即此意也○通曰此所谓法斟酌先王之礼而 行之
其法犹 …… (第 13a 页)
意者自古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之道莫切于此矣)尹氏曰此所
谓百王不易之大法孔子之作春秋盖此意也孔颜
虽不得 行之
于时然其为治之法可得而见矣(饶氏曰诸侯干
王制者则诛之所以尊周也春秋书王正月是以十一月为春此是夫子微
(第 13b 页)
  本义九二以刚居柔在下之中上有六五之应主
  乎泰而得中道者也占者能包容荒秽而果断刚
  决不遗遐远而不眤朋比则合乎此爻中 行之道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传象举包荒一句而通解四者之义言如此则能 (第 50a 页)
  配合中 行之
德而其道光明显大也
   朱氏附录问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以九
   二刚中有光大之德乃能包荒邪为是 (第 50b 页)
  本义大阳也四阳居中过盛故为大过上下二阴
  不胜其重故有栋桡之象又以四阳虽过而二五
  得中内巽外说有可 行之道
故利冇攸往而得亨
  也
   朱氏附录问栋桡是不好了又如何利有攸往
   曰看彖辞可见栋桡是以卦体 …… (第 18a 页)
  物然用之可甚重以之藉荐则为重慎之道是用
  之重也人之过于敬慎为之非难而可以保其安
  而无过苟能慎(一冇/思字)斯道推而 行之
于事其无所
  失矣
  本义当大过之时以阴柔居巽下过于畏慎而无
  咎者也故其象占如此白茅物之洁者 …… (第 21a 页)
  孚心亨之象以是而行必有功矣故其占如此
   朱氏附录问横渠谓博学于文只要得习坎心
   亨何也曰见得这事理透了处断了便无疑
   之
又果决便是习坎心亨凡事皆如此且以看
   文字一节论之如到那一处见这说又好见那
   说又是如此有碍 (第 29b 页)
自辅嗣以下并如是解未知何故
(存疑)山阳王氏曰处三之上而用谦焉则是自上下下之
义也承五而用谦顺则是上 行之道
也尽乎奉上
下下之道故无不利指撝皆谦不违则也
伊川程子曰四居上体切近君位六五之君又以谦
柔自处九三又 …… (第 12a 页)
同人文明以健重在文明字此卦顺以动重在顺字
其或以下一字为重者则又变其文法如复卦动而
以顺 行之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
祖考
(正义)北海郑氏曰奋动也雷动于地上万物乃豫也人 (第 21b 页)
反皆
中此节之所以亨也
(馀论)石涧俞氏曰凡物过节则苦味之过正形之过劳心
之过思皆谓之苦节而苦则非通 行之道
故曰其
道穷也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 (第 12a 页)
度所以节于外议德行所以节于内也为国
为家至于一身其内外制节皆一也
(馀论)紫岩张氏曰数度之制因乎人德 行之
议自于己记
曰君子议道自己而置法以民盖己之所不能行
与其所不可行而强于人谁其从之一言尽节之
道中而已 (第 13a 页)
 酢无非性之本有而不参以人为之私所谓道也然
 性道虽人所同得而气禀有清浊厚薄之异是以私
 意人欲或生其间而不能尽率其性者有矣惟圣人
 因其当 行之道
而为之品节防范以为法于天下节
 之以礼和之以乐齐之以政禁之以刑使贤者可俯
 而就不肖者可企而及以复其 …… (第 2a 页)
 所以为人又安问其所以为道乎亦惑之甚也

右第十三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
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
无入而不自得焉

 此一章书是言君子随在尽道之意子思曰凡人所
 处之位不同各有当 行之道
君子但因见在所居之
 位而尽其所当 (第 22a 页)
行之
道未尝于位之外别有所愿慕
 盖求尽于本分之内自不暇及于本分之外也所谓
 素位而行者何也人之所遇惟顺逆 (第 22a 页)
两境而皆有可
 安之处如见在富贵则行富贵所当 行之道
而不至
 于淫见在贫贱则行贫贱所当 (第 22a 页)
行之道
而不至于滥
 见在夷狄则行夷狄所 (第 22a 页)
行之道
而不改其行见在
 患难则行患难所 (第 22a 页)
行之道
而不变其守道随在而 (第 22a 页)
 可苛求有过者不可轻弃当察其心术何如耳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此一章书是孔子甚言道之不可不闻也孔子曰人
 之生也皆有日用常 行之道
如为人子即有孝之道
 为人臣即有忠之道所宜讲求体认者也若不闻此
 道则生也有愧死亦有恨故平日间用心讲 …… (第 7a 页)
 之而不为丘亦耻之而不为焉盖耻其甘心于謟媚

 也人之相交恩怨亲疏自有直 行之道
若匿怨于心
 而佯友其人既不能惩小忿以示宽大又不能执义
 概以正朋比此其人方自以为巧于报施矣然左丘 (第 45a 页)
 凡人心所用为思身所处为位思适安乎其位天理
 之公也思苟越乎其位人欲之私也是以君子即其
 见在所居之地求其日用常 行之道
如为君臣则思
 仁敬为父子则思慈孝为兄弟则思友恭貌言视听 (第 57a 页)
(之中上有六五之应主乎泰而得中道者也占者能包/容荒秽而果断刚决不遗遐远而不昵朋比则合乎此)
(爻中 行/之道
矣)附录(朱子语冯河徒涉语集注问好学论似多/头项曰伊川文字都如此多头项不恁缠)
(去其实只一意如易传 …… (第 43b 页)
(用前以进而成泰道所谓不遗遐远不昵朋比上合乎/中 行之
主者也盛矣哉 龙氏仁夫曰案泰比皆言包)
(泰之包荒包容夫在外者也否之包承包/羞包藏夫在内者也此君子 …… (第 44a 页)
在一 故曰志在外)包荒得尚于
中行以光大也集解(程子曰象举包荒一句而通解四/者之义言如此则能配合中 行之)
(
德而其道光/明显大也)附录(朱子语问包荒至大也以九二刚中/有光大之德乃能包荒邪为是包荒) (第 52a 页)
大阳/也四阳居中过盛故为大过上下二阴 胜其重故有)
(栋桡之象又以四阳虽过而二五得中内巽/外说有可 行之道
故利有所往而得亨也)附录(朱子/语问) …… (第 32a 页)
重以之藉荐)
(则为重慎之道是用之重也人之过于敬慎为之非难/而可以保其安而无过苟能慎一有思字斯道推而 行)

(之
于事其无所失矣咎朱子曰当大过之时以阴柔居/巽下过于畏慎而无 者也故其象占如此白茅物之)
(洁/者) …… (第 33a 页)
如何荅云此等不必深求其说易说问横渠谓博学于)
(文只要得习坎心亨何也曰见得这事理透了处断了/便无疑 行之
又果决便是习坎心亨凡事皆如此且以)
(看文字一节论之如到那一处见这说又好见那说又/是如此有碍如彼又不 (第 41b 页)
而夬夬之戒独见于三五者盖三与/六应五与六比当决阴之时二爻容有牵私爱昵近习)
(之心故虽以九五之尊得中 行之道
而象犹以为未光/也 丘氏曰凡阳之决阴远则不能相及唯比与应当) (第 57a 页)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见贤遍反)
君子见危授命则仕危邦者无可去之义在外则不
入可也乱邦未危而刑政纪刚紊(音问)矣故洁其身而
去之天下举一世而言无道则隐其身而不见(贤遍反)
也此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者能之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世治(去声)而无可 行之道
世乱而无能守之节碌碌(音禄)
庸人不足以为士矣可耻之甚也 晁氏曰有学有
守而去就之义洁出处之分明然后 (第 3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