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論語類
經解類
樂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法制類
詔令類
雜史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曲類
楚辭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束九事
宋史高宗本纪绍兴十七年春正月辛卯以举人多冒
贯命州县每三岁行乡饮酒礼以贡士
礼志庆元中 朱熹
以仪礼攺定主宾僎介之位其主则
州以守县以令位于东南宾以里居年高及致仕者位
于西北僎则州以倅县以丞或簿 …… (第 19a 页)
之左西乡僎从主人再拜宾介以下皆再拜退
  朱熹
行乡饮酒礼告先圣文一昨朝廷举行乡饮酒
 之礼而县之有司奉行不谨容节谬乱仪矩阙疏甚
 不足以称明天子举 (第 20a 页)
    君心之道可谓反覆详尽千古之通义也
宋史高宗本纪建炎四年八月甲戌诏侍从官日一员
轮直进故事关治体者

玉海建炎四年八月四日谢克家请讲日轮侍侍从进
前代本朝故事涉治体者三事十八日綦崇礼奏命讲
读翰林学士两省官进之九月三日令讲筵置历
绍兴二年胡安国侍读专讲春秋时讲官四人援例乞
各专一经上曰他人通经岂安国比不许
孝宗隆兴元年十一月诏学士院经筵官日以二员宿

系年录淳熙七年讲筵读三朝宝训终篇史浩奏曰陛

下双日御前后殿与宰执裁决又引臣寮班对日旰方
罢只日又御讲筵依故事读数百言恐劳圣躬上曰朕
乐闻谟训虽只日休暇亦当特坐自是讲读上必注目
倾耳率漏下十刻方罢
  朱熹
乞不以假故逐日进讲劄子臣伏见旧制每遇
 只日早晚进讲及至当日或值假故即行权罢又案
 故事将来大寒大暑 (第 36b 页)
    正周时独禁晋之用寅正乎若三代果有此
    禁则启之罪状有扈氏当云怠弃夏正不当
    云怠弃三正矣此言可以释 考亭
之疑汉书
    注称汉初所书冬十月皆史官追改顾炎武
    据以證秦汉之亦改月然朱子亦已见及之 …… (第 47a 页)
 四月哉生魄召诰惟三月丙午朏多士惟三月多方
 惟三月丁亥顾命惟四月哉生魄毕命惟十有二年
 六月庚午朏言月不言时 (朱文公
答林择之亦有/古文例不书时之说)
 他钟鼎古文多如此春秋独并举时月者以其为编
 年之史有时有月有日 (第 58a 页)
 (国不复相关自是而后称东西周君者皆谓二周君/也本纪云赧王时东西周分治非也报王特徙都西)

 (周耳当以赵/世家为正)白虎通夏曰夏邑殷曰商邑周曰京师
 (诗公刘京师之野 朱文公
曰京师高丘而众居之也/董氏曰所谓京师者起于此其后世因以所都为京)
 (师曰嫔于京依其在京则岐周之京也 (第 47b 页)
 宽之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有官守者其勉之
    蕙田案林氏论宋时常平义仓之弊最为明
    切
宋史食货志淳熙八年浙东 提举朱熹
言乾道四年民
艰食熹请于府得常平米六百石振贷夏受粟于仓冬
则加息计米以偿自后随年敛散歉蠲其息之半大饥 …… (第 57b 页)
凶年饥岁人多赖之然事久而弊或移用而无可给或
拘催无异正赋良法美意胥此焉失
玉海乾道四年戊子建人大饥 朱熹
居崇安请于郡得 …… (第 58b 页)
 本于先儒坐视其弊而不救岂先儒所望于后之人
 哉朝廷可之既又念临以官司之烦不若听从民间
 之便也又为之请于朝曰 朱文公
社仓法主于减息
 以济民王荆公青苗法亦主于减息以济民而利害
 相反者青苗行之以官司社仓主之以乡曲耳故 (第 76a 页)
文献通考淳熙七年池州言检放旱苗米四万五千馀
石其经总制钱二万六千馀贯系于苗上收趁无所从
出诏蠲之浙东 提举朱熹
言去年水旱相继朝廷命检
放秋苗蠲阁夏税缘起催在前善良畏事者多已输纳
其得减放者皆顽猾人户事件不均望诏 (第 28b 页)
 推而远之便是合有服但安排不得故推而远之若

 果是鞠养于嫂恩义不可已是他心自住不得又如
 何无服得
 (黄氏干曰先师 朱文公
亲书藁本下云今案传意本/谓弟妻不得为妇兄妻不得为母故反言以诘之曰)
 (若谓弟妻为妇则是兄妻亦可谓之 …… (第 20b 页)
本服期者过后年二月不得及)
(时逆降在大功大功之末可以/嫁子则于二月得及时而嫁也)
 (黄氏干曰先师 朱文公
亲书槁本云传先解嫁者未/嫁者而后通以上文君之庶子并以妾与女君同释)
 (之乃云下言为世父母以下而以自 (第 33b 页)
 (黄氏干曰适妇大功庶妇小功兄弟子妇小功贞观/十四年侍中魏徵奏适子妇旧服大功请加为周众)
 (子妇旧服小功今请与兄弟子妇同服大功九月曰/问魏徵以兄弟子之妇同于众子妇先师 朱文公)
 (
礼经严适故仪礼适妇大功庶妇小功此固无可疑/者但兄弟子之妇则正经无文而旧制为之大功乃)
 (更重于众子 (第 27b 页)
 (者其视夫子子贡何如而遂相为服也先儒谓师不/立服不可立此说是也然则吊服加麻出入常绖者)
 (非与曰昔者 朱文公
之丧黄文肃公为其师加麻制/如深衣用冠绖何文定公之丧王文宪公服深衣加) (第 13a 页)
而求躐等而议越见闻以谈卓约后学大患也矧会礼
之家名为聚讼傥率意以去取其能息异同之辨绝将
来之讥乎近世 朱文公
著诗传多刋削前言张宣公谓 …… (第 6a 页)
     案郑氏注虽间有拘泥而简严该贯非后

     学可及孔氏正义以一时崇尚谶纬多所
     采录然记载详实未易轻议尝读 朱文公
     
中庸章句以戒谨其所不睹恐惧其所不
     闻与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为两事剖析精
     诣前所未有今 …… (第 17b 页)
   取而用之则其说不皆自己出也马
       氏陆氏皆略马氏大学解又与蓝田
       吕氏同 朱文公
或问以为吕氏今从
       之陆氏说多可取间有穿凿亦字学
       误之也 (第 27a 页)
 礼记集说卷一百二十三  宋 卫湜 撰
中庸第三十一
  中庸一篇会稽石氏集解自濂溪先生而下凡十
  家 朱文公
尝为之序已而自著章句以十家之说
  删成辑略别著或问以开晓后学今每章首录郑
  注孔疏次载辑略即继以 (第 1a 页)
 使之后世乃有尊为三公而不任以事者矜不能不
 责其来继其绝举其废治其乱持其危皆保全之以
 时不烦也厚往薄来重恩而轻利也
 建安真氏曰九经之说 朱熹
尽之矣或谓大学先言
 诚意正心而后修身中庸九经之序乃自修身始何
 邪曰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此所谓敬也敬则 (第 27a 页)
 信之任之而不可回矣故凡欲藉是以长盛其国家
 而切切焉以财用为务者必自小人始也彼为善之
 一语殊不可解 朱文公
云上下疑有阙文误字是己
 读者略其辞而会其意可也记大学者若曰世主听
 小人之言其心必善之谓真可以长国 (第 43b 页)
  张氏(栻/)  (敬夫/) (南轩/)
  吕氏(祖谦/) (伯恭/) (东莱/)
  朱子(熹/)   (元晦/) (紫阳/
) …… (第 17a 页)
 玩索之味亦益深长矣
马氏廷鸾曰记不随经注疏各为一书读者不能遽晓
 此犹易之彖象文言系辞各自为书郑康成所以欲
 省学者两读而为今易也 朱文公
于礼书之离者合
 之于易书之合者离之是亦学者所当知也 …… (第 64a 页)
 晏例各记其姓名以听览者之自择
陈氏振孙曰吕与叔撰表记冠昏乡饮酒乡射燕聘义
 丧服四制凡八篇又有曲礼上下中庸缁衣大学儒
 行深衣投壶八篇此 朱晦庵
所传本刻之临漳射垛
 书坊称芸阁吕氏即其书也方悫礼记解二十卷以 …… (第 73a 页)
 亦宗王氏朱子曰方马之解合当参考尽有说得好
 处不可以其新学而黜之也兼山中庸说一卷郭忠
 孝撰中庸集解二卷会稽石塾集凡十家之说 晦庵
 
为之序大学中庸章句或问各三卷 (第 73b 页)
晦庵
撰复取石
 子重所集解删其繁乱名以辑略曲礼学记口义各
 二卷戴溪撰中庸说项安世撰礼象十五卷陆佃撰 …… (第 73b 页)
 初学然杂以字说且多牵合大为一书之累閒有与
 长乐陈氏讲义同者马氏陆氏皆略马氏大学解义
 与蓝田吕氏同 朱文公
或问以为吕氏今从之陆氏 …… (第 75a 页)
 说多可取间有穿凿亦字学误之也庐陵胡氏铨有
 礼记传十八卷石林叶氏梦得有解礼记十九篇其
 仲子模过庭录时有论说新安 朱文公
中庸大学章
 句或问之外其他说散见于语录仪礼经传通解广
 安游氏桂为经学十二卷金华应氏镛为纂义二十 (第 75b 页)
 颜之推家训

 温公书仪
  朱文公
家礼
 丘浚家礼仪节
 义门郑氏家仪
 冯善家礼集说
 仇氏家范
 陈献章四礼条件
 黄佐乡礼 …… (第 18b 页)
 叶梦得石林集

 胡寅斐然集
 陆九渊象山集
  朱熹晦庵

 张栻南轩集
 吕祖谦东莱集
 黄干勉斋集
 陈傅良止斋集
 叶适水心集 (第 44b 页)
 (制发前古所未发轻重损益一原至情所不容已古/今异宜人情无不自怀非大圣人乌能主张是哉高)
 (皇帝初即位礼制未备大明令并大明集礼且令暂/率 朱文公
家礼行之及是录定遂载入大明律遵述)
 (施行夫子为父母庶子为其母皆斩衰三年适子众/子为庶母皆齐衰杖期 (第 35a 页)
依本服期者过)
(后年二月不得及时逆降在大功大功之/末可以嫁子则于二月得及时而嫁也)
 (黄干曰先师 朱文公
亲书稿本云传先解嫁者未嫁/者而后通以上文君之庶子并以妾与女君同释之) …… (第 30b 页)
为之服昆弟卑/故臣之不为之服封君之孙尽臣诸父昆弟者继世至)
(孙渐为贵重/故尽臣之)
 (黄干曰先师 朱文公
亲书稿本云今案疏义有未明/者窃详始封之君所以不臣诸父昆弟者以始封君)
 (之父未尝臣之故始封之君不敢 …… (第 38b 页)
 政和礼书仪家礼明集礼会典今律文同
唐律众子妇
旧唐书礼仪志贞观十四年太宗因修礼官奏事之次
言及丧服帝曰丧礼有情重而服轻者咸许奏闻于是
侍中魏徵侍郎令狐德棻奏众子妇旧服小功今请与

兄弟子妇同为大功从之
 仪礼经传通解续问魏徵以兄弟子之妇同于众子
 妇先师 朱文公
曰礼经严适故仪礼适妇大功庶妇
 小功此固无可疑者但兄弟子之妇则正经无文而
 旧制为之大功乃更重于众子 (第 45b 页)
    王入继大统师丹引为人后之义宋宁以适

    孙代父执丧 朱熹
引父在为祖之文皆确守
    经传不可回挠至于晋武魏文高慕亮阴尤
    称卓荦爰论次其文上自殷宗下 …… (第 4b 页)
 (言不文者/谓臣下也)

檀弓子张问曰书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欢有诸(注时/人君)
(无行三年之丧礼者问有此与怪之也/欢喜悦也言乃喜悦则民臣望其长久)仲尼曰胡为其
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世子听于冢宰三年(注冢宰天/官卿贰王)
(事者三年之丧使之听朝相疏言乃欢者尚/书无逸云言乃雍雍欢字 近义得两通)
论语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
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已以听于冢宰三年
  (朱熹
集注高宗商王武丁也谅阴天子居丧之名未/详其义言君薨则诸侯亦然总己谓总摄己职冢宰)
 (太宰也百官听于 …… (第 6a 页)
 (官之长杖三日子夫人杖五日大夫世妇杖然则今/何以皆二十七日也曰固宣德始也从诸王也群臣)
 (用布四脚幞头直领布襕衫麻绖者何曰宋淳熙之/礼也军吏之贫者以白纸为冠巾者何曰 宋朱元晦)

 (
之议/始也)
 (顾清制服私议数日来闻诸公议礼区区愚闇窃有/所疑今不敢远引盛际直以春秋之世礼教残缺之 (第 63a 页)
又有第二疏今不载)
初高宗之丧孝宗为三年服及孝宗之丧有司请于易
月之外用漆纱浅黄之制盖循绍兴以前之旧 朱熹

至不以为然奏言今已往之失不及追改惟有将来启
攒𤼵引礼当复用初丧之服则其变除之节尚有可议
望明诏 …… (第 2b 页)
服亦宜稍为之制勿使肆为华靡其后诏中外百官皆
以凉衫视事盖用此也 朱熹
乞讨论丧服劄子曰臣闻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饘
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无贵贱之殊而礼经敕令子
为父适孙承重为祖 (第 3a 页)
 (不亦/误乎)
家语子游曰吾闻诸夫子丧朋友居则绖出则否丧所

尊虽绖而出可也
孟子滕文公篇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
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
场独居三年然后归
  (朱熹
集注三年古者为师心丧三年若丧/父而无服也任担也场冢上之坛场也)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 …… (第 6a 页)
 曾子之于仲尼近世吕与叔潘康仲之于张横渠是

 也
宋史文苑传张耒初在颍闻苏轼讣为举哀行服言者
以为言遂贬房州别驾安置于黄
道学传黄干受业 朱熹
熹卒讣闻干持心丧三年
 王祎拟元儒林传云何文定公基卒于咸淳戊辰金
 履祥谓治丧之礼四方所观瞻乃考案礼 …… (第 13a 页)
 (服今之为师为弟子者其视夫子子贡何如而遂相/为服也先儒谓师不立服不可立此说是也然则吊)
 (服加麻出入皆绖者非欤曰昔者 朱文公
之丧黄文/肃公为其师加麻制如深衣用冠绖何文定公之丧)
 (王文宪公服深衣加带绖冠加丝武许文正公薨蒲 (第 1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