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論語類
經解類
樂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故事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時令類
法制類
詔令類
雜史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史鈔類
金石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天文算法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術數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曲類
楚辭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中觀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大集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周官之法度不易之言也张
横渠以为天官之职必心量宏大方能读若不大其心
以体之而欲于事上穷究凑合知其难也 朱晦庵
曰周
礼乃周公建太平之书皆从广大心中流出又为孝宗
言周礼天官冢宰一篇乃周公辅相成王垂后世之大 …… (第 16a 页)
七篇吉礼三凶礼四
宾礼三嘉礼七军礼皆亡礼器注曲礼谓今礼也即指
仪礼而仪礼疏云亦名曲礼(晋荀崧/亦云) 朱文公
从汉书臣
瓒注谓仪礼乃经礼也曲礼皆微文小节如今曲礼少
仪内则玉藻弟子职所谓威仪三千也 (第 21a 页)
解十七卷李如圭仪礼集释十七卷 朱熹
仪礼经傅通
解二十三卷
 宋中兴艺文志仪礼经傅通解凡二十三卷熹晚岁
 所定惟书数一篇缺而未补其曰仪礼 …… (第 11b 页)
 (于礼者以备其阙釐为家乡邦国王朝之目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之礼谓之仪礼经传通解然亦未及精)
 (详/)
黄干仪礼经傅续通解二十九卷(陈氏曰外府丞长乐/黄干直卿撰 晦庵
之)
(婿号勉斋始 (第 13b 页)
晦庵
著礼书丧祭二礼未及论次以属干家/续成之 杨复仪礼经傅续编序昔文公朱先生既修)
(乡学邦国王朝礼以丧 …… (第 13b 页)
以/图考书如指诸掌西山真德秀称为千古不刋之典焉)
(朱张氏萱曰仪礼经傅通解续宋淳祐间信斋杨复著 晦庵
编集仪礼经傅通解独丧祭二礼未完以属黄) (第 14b 页)
 凡四十门釐为三卷
宋史礼志孝宗继志典章文物有可称述治平日久经
学大明诸儒如王普董弅等多以礼名家当时尝续编
太常因革礼矣淳熙复有编辑之旨其后 朱熹
讲明详
备尝欲取仪礼周官二戴记为本编次朝廷公卿大夫 (第 15b 页)
配诸坛
之从祀举行不于长至而于孟春俱不应古典宜令群
臣博考诗书礼经所载郊祀之文及汉宋诸儒匡衡刘
安世 朱熹
等之定论以及太祖国初分祀之旧制陛下
称制而裁定之此中兴大业也礼科给事中王汝梅等
诋言非是帝切责之乃敕 (第 12b 页)
成王以严父之故废文王配天之祭而移于武王也后
世祀明堂者皆配以父此乃误孝经之义而违先王之
礼昔有问于 朱熹
曰周公之后当以文王配耶当以时 …… (第 23b 页)
于文王尊而祀之也此宗尊之说也
古者天子七庙刘歆曰七者正法苟有功德则宗之不
可预为设数宗不在数中宗变也 朱熹
亦以歆之说为
然陈氏礼书曰父昭子穆而有常数者礼也祖功宗德
而无定法者义也此宗无数之说礼以义起者今援据 (第 25a 页)
 神而非天
钦定书传说汇纂社于新邑谓此所以祀地也非也若
 以此社为祭地则王制所云祭天地社稷地与社岂
 重累而举之乎
 周氏世樟曰 朱文公
不信北郊之说而取胡五峰之
 言以为经文无北郊只社便是祭地然考之诸书地
 与社凿然不同山堂考索云地者后 (第 15a 页)
 于太祖之庙而已祧者不与焉则主祭者不劳而行
 之不难矣所谓大祫大禘者说者谓五年一禘三年
 一祫非古制大儒程颐有言立春祭先祖冬至祭始
 祖 朱熹
谓先祖之祭似祫始祖之祭似禘二儒之言
 虽为人臣而发然揆之于义而合推而上之似亦可
 行请于每岁立春之日 (第 35b 页)
 高宗与钦宗同为一世亦不祧由是淳熙末年太庙

 祀九世十二室及阜陵复土赵子直为政遂祧僖宣
 二祖而祔孝宗时 朱元晦
在经筵独以九庙为正子
 直不从 (第 11b 页)
元晦
议遂格及光宗祔庙复不祧今又祀九
 世矣
高宗本纪绍兴三十二年正月丙子祧翼祖主于夹室
礼志礼部太常寺言 …… (第 11b 页)
之时 朱熹
在讲筵独入议状条其不可者四大略云准
尚书吏部牒集议四祖祧主宜有所归今详群议虽多
而皆有可疑若曰藏之夹 …… (第 13b 页)
异宜举行之诏两省
侍从台谏集议以闻
礼志绍定四年九月丙戌京师大火延及太庙太常少
卿度正言伏见近世大儒 侍讲朱熹
详考古礼尚论宗
庙之制画而为图其说甚备然其为制务效于古而颇
更本朝之制故学士大夫皆有异论遂不能行今天 …… (第 33b 页)
有负谨为二说以献其一纯用 朱熹
之说谓本朝庙制
未合于古因画为图谓僖祖如周后稷当为本朝始祖
夫尊僖以为始祖是乃顺太祖皇帝之孝心也始祖 …… (第 34a 页)
尽善举而行之祖宗在天之灵必歆享于此而垂祐于
无穷也其一说则因本朝之制而参以 朱熹
之说盖本
朝庙制神宗尝命礼官陆佃讨论欲复古制未及施行
渡江以来稽古礼文之事多所未暇今欲骤行更革恐
未 …… (第 34b 页)
展此三间后有藏祧主之所前有祖宗合
食之地于本朝之制初无大段更革而颇已得三年大
祫之义今来朝廷若能举行 朱熹
前议固无以加如其
不然姑从后说亦为允当不失礼意然宗庙之礼傥无
其故何敢妄议今因大火之后若加损益亦惟其 (第 35a 页)
遗诏无起寝庙但藏其主于光武庙中更衣别室其
后章帝又复如之后世遂不敢加而公私之庙皆用同
堂异室之制先儒 朱熹
以谓至使太祖之位下同孙子
而更僻处于一隅无以见为七庙之尊群庙之神则又
上厌祖考不得自为一庙之主以人情 (第 10b 页)
用赵汝愚郑侨楼钥陈傅良诸臣之议并祧僖宣二祖
别建四庙殿以奉祧主时唯一 朱熹
争之不胜于是太
祖始居第一室而祫祭东向之位终宋世不迁无复议
矣此则凡号太祖而配之者必居尊位而百世不迁 …… (第 12b 页)
于四祖殿而远隔别享伸孙之尊废祖之祭也亦
何嫌哉今之议者率谓德祖犹宋之僖祖王安石尝议
尊僖祖为始祖其后 朱熹
庙议实取之今尚敢有异议
乎臣以为不然安石谓僖祖有庙与稷契疑无以异熹
亦谓莫若以僖祖为稷契而祭于太庙之 …… (第 14a 页)
 守我皇上复四郊以祀天地日月正百礼以祭神祗
 帝王独宗庙之制有不能自安者诚有以见圣人之
 大孝天子之大礼有圣人在天子之位如之何其弗
 可行也 朱熹
曰天下有二件极大事一是天地合祭
 一是太祖不立特庙与诸祖同一庙太祖高皇帝有 …… (第 23b 页)
 万世不朽之功者宜享万世不迁之报而今不获特
 庙以全南面之尊端居宗祧以统列庙之主尊卑长
 幼并列于一堂笾豆鼎俎分罗于一隅信有如 朱熹
 
所云者今之议以为弗可行者其说有四一曰地势
 窄隘二曰礼节繁难三曰成宪宜遵四曰劳费当惜
 臣请解其惑夫 (第 24a 页)
 者德祖也今陛下定大祫之祭而统群庙之主者又
 德祖也然则主禘之祭又不可尊德祖乎夫既身为
 太祖之始祖矣而为始祖之所自出恐无是理 朱熹
 
亦曰禘自始祖之庙推所自出之帝设虚位以祀之
 而以始祖配夫三代而下必欲如唐虞商周之祭禘 (第 20a 页)
 杨慎傅少师廷和子也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

 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
 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 朱熹
之说
 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馀也今陛下既超擢萼
 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安磐傅 (第 37b 页)
 (注云食人之馀曰馂礼轻故不敢祭于父不祭子夫/不祭妻之下别作一义注云祭先也从卑处家故不)
 (祭则是以夫与父不得祭其妻子也此何义也故 朱/文公先生
釐正之以为父不祭子夫不祭妻非此祭)
 (也但明其不可以馂馀而祭耳在礼生则妇可馂夫/之馀子可馂父之馀既 (第 38b 页)
 (文献通考马氏端临曰臣庶祭祀之制历代未尝立/为定法惟唐制见于开元礼者颇详近代司马温公)
 (及伊川横渠各有礼书 朱文公
作家礼又参取/三家之说酌古今之制而损益之可以通行)
初祖
 惟继始祖之宗得祭
冬至祭始祖 …… (第 18a 页)
    恐犹是常称如屈原之意非尊称也
宋史礼志嘉定十四年八月诏右丞相史弥远赐第遵
淳熙故事赐家庙命临安守臣营之礼官讨论祭器并
如侂胄之制弥远请并生母齐国夫人周氏及祔妻鲁
国夫人潘氏于生母别庙皆下有司赐器
理宗本纪绍定六年十二月戊寅史宅之缴纳赐第诏
给赐本家仍奉家庙

景定三年正月赐贾似道第宅于集芳园给缗钱百万
就建家庙
王圻续通考元世宗时中书令耶律楚材卒建祠于河
南辉县祀之
仁宗皇庆元年命河南省建故丞相阿珠祠堂 六年
晦庵先生
祠于淳安祀宋儒 (第 32b 页)
朱文公(顺帝至元六年/徽州知州宇文)
(传复建朱氏家庙以祠朱文公父子又拨田/以供祀事又婺源县建乡贤祠亦祀文公)
英宗至治元年建故太师鲁公穆呼哩祠堂于东平 (第 32b 页)
    恐犹是常称如屈原之意非尊称也
宋史礼志嘉定十四年八月诏右丞相史弥远赐第遵
淳熙故事赐家庙命临安守臣营之礼官讨论祭器并
如侂胄之制弥远请并生母齐国夫人周氏及祔妻鲁
国夫人潘氏于生母别庙皆下有司赐器
理宗本纪绍定六年十二月戊寅史宅之缴纳赐第诏
给赐本家仍奉家庙

景定三年正月赐贾似道第宅于集芳园给缗钱百万
就建家庙
王圻续通考元世宗时中书令耶律楚材卒建祠于河
南辉县祀之
仁宗皇庆元年命河南省建故丞相阿珠祠堂 六年
建晦庵先生祠于淳安祀宋儒朱文公(顺帝至元六年/徽州知州宇文)
(传复建朱氏家庙以祠 朱文公
父子又拨田/以供祀事又婺源县建乡贤祠亦祀文公)
英宗至治元年建故太师鲁公穆呼哩祠堂于东平 …… (第 32b 页)
    也不嫌重见
王圻续通考嘉靖十五年夏言疏言天下臣民冬至日
得祀始祖臣案宋儒程颐尝修六礼大略家必有庙庶
人立影堂庙必有主月朔必荐新时祭用仲月冬至祭
始祖立春祭先祖至 朱熹
纂家礼则以为为始祖之祭
近于逼上乃删去之自是士庶家无复有祭始祖者臣
愚以为三代而下礼教衰风俗敝衣冠之 (第 44a 页)
俗尚忘报本
况匹庶乎程颐为是缘情而为权宜以设教事逆而意

顺者也故曰人家能存得此等事虽幼者可使渐知礼
义也且禘五年一举其礼最大此所谓冬至祭始祖者
乃一年一行酌不过三物不过鱼黍羊豕随力所及特
时享常礼焉耳礼不与禘同 朱熹
以为僣而废之亦过
矣迩者面奏前事伏蒙圣谕人皆有所本之祖情无不
同此礼当通于上下惟礼乐名物不可僭拟是为 …… (第 44b 页)
及士庶莫不皆然其言曰自天子至于庶人五服
皆自高祖服既如此则祭亦须如此若止祭祢是知母
而不知父非人道也 朱熹
以为得祭祀本意礼大夫有
事省于其君干祫及其高祖此可为立三庙而祭其高
祖之验由是观之则庙虽有多寡而祭皆 …… (第 46a 页)
五室
中祔五世祖旁四室祔高曾祖祢为四庙者三间五架
中为一室祔高曾左右为二室祔祖祢若当祀始祖先
祖则如 朱熹
所云临祭时作纸牌祭讫焚之然三品以
上虽得为五庙若上无应立庙之祖不得为世祀不迁
之祖惟以第五世之祖奉为 (第 46b 页)
 师尊之会王安石蔡京等曲加排抑故其道不行望
 下礼官讨论故事加之封爵载在祀典比于荀扬韩
 氏
玉海绍熙元年十月知漳州 朱熹
条上释奠礼仪数事 …… (第 35b 页)
 享只当论传道合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
    蕙田案配享之位得朱子此论始定
 文献通考绍熙间项安世为越州教授告先师文曰
  常平使者朱熹
为安世言开元礼先圣东向先师南
 向故三献官皆西向则稽古尚右也今祀典正位南 …… (第 39b 页)
 升降之因
宋史理宗本纪端平二年正月甲寅诏议胡瑗孙明复
邵雍欧阳修周惇颐司马光苏轼张载程颢程颐等十
人从祀孔子庙庭升孔伋于十哲
玉海礼部尚书李埴请子思升祀于堂列于十哲之间
宋史理宗本纪淳祐元年春正月甲辰诏朕惟孔子之
道自孟轲以后不得其传至我朝周惇颐张载程颢程

颐真见实践深探圣域千载绝学始有指归中兴以来
又得 朱熹
精思明辨表里浑融使大学论孟中庸之书
本末洞彻孔子之道益以大明于世朕每观五臣论著
启沃良多今视学有日其 …… (第 41b 页)
诸生推恩锡帛有差制道统十
三赞就赐国子监宣示诸生
礼志淳祐元年正月理宗幸太学诏以周惇颐张载程
颢程颐 朱熹
从祀
 邱氏浚曰案此周程张朱从祀之始
理宗本纪景定二年春正月丁丑命皇太子谒拜孔子
于太学 乙酉诏封张 (第 42a 页)
栻为华阳伯吕祖谦开封伯从
祀孔子庙庭

礼志景定二年皇太子诣学请以张栻吕祖谦从祀从

王圻续通考景定二年诏皇太子谒孔子于太学手诏
略曰虎闱齿胃太子事也此礼废久矣如释奠舍菜之
事我朝未尝废也然尊师敬道又不可拘旧制可令太
子谒拜焉太子既谒孔子还即上奏曰臣恭逄圣旨择
用正月十五日令臣谒拜先圣文宣王于太学臣仰体
圣心祗承严训区区愚衷因而感发焉盖先圣之道至

我朝盛时运际文明真儒迭起而后有以续夫孟氏之
传然其时诸说并驾未知统一迨乾淳间文公臣 朱熹
与宣公臣张栻成公臣吕祖谦志同道合切偲讲磨如
义利之辨如近思录之书择精语详开牖后学诚有功
于圣门中间邪 …… (第 43a 页)
岐阳伯贾逵扶风伯马融高密伯郑元任城伯何休偃
师伯王弼新野伯范宁汝南伯周敦颐伊阳伯程颐郿
伯张载徽国公 朱熹
开封伯吕祖谦凡五十二人并东 (第 45b 页)
 (不享非礼大风之变吾先圣岂可诬哉仁宗既不知/此李孟以平章兼领国学而致其以非礼事先圣罪)

 (盖不容/掩矣)
仁宗本纪皇庆二年六月以宋儒周敦颐程颢颢弟颐
张载邵雍司马光 朱熹
张栻吕祖谦及故中书左丞许
衡从祀孔子庙庭
 明沈氏佳辨大学衍义补元儒许鲁斋不宜从祀议
 鲁斋先生有扶 …… (第 16a 页)
 次先后从祀左丘明二十一人之间淳祐元年乃以

 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 朱熹
列于从祀景定二年又
 增张栻吕祖谦咸淳三年又增邵雍司马光及元皇
 庆二年乃以许衡继宋九儒居从祀之列所 …… (第 20b 页)
 圣人之道者韩愈司马光既列从祀则此二人固决
 在所当取者也自周敦颐接圣贤千载不传之绪而
 程颐兄弟承之道统于是有所传迨 朱熹
有作五经
 四子皆有传注论述统宗会元集圣贤大成绍程氏
 之传其中更学禁其道不行于是真德秀魏了翁并
  …… (第 23a 页)
 公仍命词臣为制书一代之典可谓备矣
至正十九年十一月江浙行省据杭州路申备本路经
历司呈准提控案牍兼照磨承发架阁胡瑜牒我朝崇
儒重道加封先圣大成之号又追崇宋儒周敦颐等封
爵然有司讨论未尽尚遗先儒杨时等五人未列从祀

惟故宋龙图阁直学士谥文靖龟山先生杨时亲得程
门道统之传排王氏经义之谬南渡后朱张吕氏之学
其原委脉络皆出于时者也故宋处士延平先生李侗
传河洛之学以授 朱熹
凡集注所引师说即其讲论之
旨也故宋中书舍人谥文定胡安国闻道伊洛志在春
秋纂为集传羽翼正经明天理而扶世 …… (第 30a 页)
赍往福建行省访问各人子孙
给付如无子孙者于其故所居乡里郡县学或书院祠
堂内安置施行二十二年十二月追谥 朱熹
父为献靖 …… (第 31a 页)
先正风莭之励垂
诸世褒崇岂间于异时不有钜儒孰膺宠数故宋文华
阁待制累赠宝谟阁直学士太师追封徽国公谥文
挺生异质蚤擢科名试用于郡县而善政孔多回翔
于馆阁而直言无隐权奸屡挫志虑不回著书立言嘉
乃简编之富爱君 …… (第 32a 页)
 以定后学之趋而不惑如宋儒罗从彦李侗者而不

 得入焉此则盛典之有待而公论之不容已者也臣
 尝溯其渊源侗宋儒 朱熹
之师也侗学于从彦从彦
 学于龟山杨时时学于河南程颢兄弟颢常送时南
 归谓人曰吾道南矣夫颢岂轻许可者而 …… (第 33a 页)
 元张颜释奠仪注序礼曰皮弁祭菜示敬道也礼书
 残缺释奠释菜名义徒存仪文无考唐开元礼彷佛
 仪礼馈食篇莭文为详 朱文公
谓政和新仪差错独 …… (第 43b 页)
 不敢亵陈之阶起与主人俱升则不严矣盖事由草
 创未之备也予典教于兹思有以正之顾不学杂服
 不能安礼而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乃取 朱文公
所考
 订自仪礼开元礼而下裒为一编命学徒肄习且与
 讲说义数使之入耳著心既知义理之安将不期改
 而自 (第 45a 页)
赤伏
胜高堂生孔安国毛苌董仲舒后苍杜子春王通韩愈
胡瑗周敦颐程颢欧阳修邵雍张载司马光程颐杨时
胡安国 朱熹
张栻陆九渊吕祖谦蔡沈真德秀许衡凡
九十一人
王圻续通考嘉靖九年釐正祀典撤去塑像至圣先师
孔子神位木主 …… (第 42a 页)
 其实是土木之灵耳孔子肯依之享之推已之心则
 知孔子之心也又至于八佾之舞十二俎豆又僣礼
 之甚也决所当正
 (日知录顾氏炎武曰理宗宝庆三年进 朱熹
淳祐元/年进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景定二年进张栻吕祖)
 (谦度宗咸淳三年进邵雍司马光以今论之惟程子/之 …… (第 46a 页)
 (意也与宋人之进荀杨韩三子/而安石封舒王配享同一道也)
明会典启圣祠嘉靖九年令两京国子监并天下学校
各建启圣公祠中祀叔梁纥题称启圣公孔氏之位以

颜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配俱称先贤某氏之位程珦
朱松蔡元定从祀俱称先儒某氏之位每岁仲春秋上
丁日遣国子监祭酒行礼南监司业行礼
 刘𦶜四贤从祀奏浙江布政使司金华府知府等官
 刘𦶜等奏昔孟轲氏殁吾道绝学周程张朱始续其
 传 朱熹
之门黄干乃其巨擘也熹临终悉以深衣幅
 巾及平生遗书付之曰吾道之托尽在子矣若然则
 继 (第 47a 页)
朱熹
者非黄干乎干为临川令婺州金华人何伯 (第 47a 页)
 慧适为县丞因命其子何基师事焉告以圣贤之学
 悚惕受命于是因黄干之言明 朱熹
之旨精义新意
 愈出不穷然则继黄干者非何基乎一传而得同郡
 王柏尽探何基之秘而师道为之再盛然则继何基 …… (第 47b 页)
 的旁搜博采以义理为折衷盖尽得何王金之蕴而
 益充之然则继履祥者许谦也是四子者皆亲接黄
 干之传以上续 朱熹
之统寥寥三百年馀未从孔门
 之祀成化间按察司佥事辛访亦尝具奏未蒙准行
 议者曰羽翼斯道莫如著述何基所 …… (第 48a 页)
洁叔
仲会公西舆如邽巽陈亢琴张步叔乘先儒左邱明公
羊高伏胜孔安国董仲舒王通周敦颐欧阳修张载程
颐胡瑗 朱熹
吕祖谦蔡沈真德秀薛瑄王守仁陈献章
胡居仁(旧冇寿张侯公伯寮新息侯秦冉考城伯戴圣/岐阳伯贾逵扶风伯马融 (第 57b 页)
死也 卲武监军刘纯死节立庙祀之赐额曰忠 赣
州府学内有八先生祠祀周濂溪程明道伊川张横渠 朱晦庵
张南轩吕东莱又增陈大中珦为八先生 福
建政和县有陈徵君祠祀陈朝老蔡季通尝睹其遗像
曰徵君骨相岩棱宜其 …… (第 44b 页)
风化允行
明史礼志孝宗时新会祀宋慈元杨后延平祀罗从彦
李侗建宁祀刘子翚乌撤祀谭渊庐陵祀文天祥婺源
朱熹
都昌祀陈浩饶州祀江万里福州祀陈文龙兴 (第 57a 页)
宁宗本纪绍熙五年七月即皇帝位冬十月丙午复以 朱熹
奏请却瑞庆节贺表
度宗本纪咸淳四年夏四月庚寅乾会节帝御紫宸殿
群臣称贺
辽史礼志皇帝生辰朝贺仪臣僚国 (第 34a 页)
东西向公主
立于西东向行四拜礼舅姑答二拜第十日驸马朝见
谢恩行五拜礼
明会典洪武元年令凡民间嫁娶并依 朱文公
家礼行
又令男女昏姻各有其时或有指腹割衫襟为亲者并
行禁止 (第 5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