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類
四書類
詩類
地理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儒家類
雜家類
類書類
別集類
瑞昌蔡氏义学记
九江瑞昌有作义学者其一人蔡季霖也季霖没其子
士仁等脩其屋室赡其供给延名师进宗族乡党而教
之如其父时不敢废来求书其事以示后来者自朱文
公讲学白鹿洞环匡庐山之麓士君子闻风而起者多
矣其在德安则有蔡元思其在瑞昌则有 周舜弼
与其
从弟亨仲孙子仿在都昌则有彭仪之皆卓然为高第
弟子而元思事文公最久辨疑答问必悟彻实践而后
已文公 …… (第 18b 页)
负圣贤而其日暴月弃亦已甚矣今也缘党庠术
序之义建学延师于其家父子兄弟相承而无废吾故
知文公之为教元思 舜弼 之流风遗俗之犹有存者岂
不盛哉虽然宫室不患不尊也像设不患不严也食饮
居处不患不足也必得师焉端其所以为 …… (第 19b 页)
人而已端之之道如何哉因夫乡之父兄若元思 舜弼
之所讲以达朱氏之学溯濂洛而求之非圣人之言不
言也非圣人之学不学也辨似是之非决义利之制断
然不为小人之 (第 20a 页)
九江瑞昌有作义学者其一人蔡季霖也季霖没其子
士仁等脩其屋室赡其供给延名师进宗族乡党而教
之如其父时不敢废来求书其事以示后来者自朱文
公讲学白鹿洞环匡庐山之麓士君子闻风而起者多
矣其在德安则有蔡
从弟亨仲孙子仿在都昌则有彭仪之皆卓然为高第
弟子而元思事文公最久辨疑答问必悟彻实践而后
已文公 …… (第 18b 页)
负圣贤而其日暴月弃亦已甚矣今也缘党庠术
序之义建学延师于其家父子兄弟相承而无废吾故
知文公之为教元思 舜弼 之流风遗俗之犹有存者岂
不盛哉虽然宫室不患不尊也像设不患不严也食饮
居处不患不足也必得师焉端其所以为 …… (第 19b 页)
人而已端之之道如何哉因夫乡之父兄若元思 舜弼
之所讲以达朱氏之学溯濂洛而求之非圣人之言不
言也非圣人之学不学也辨似是之非决义利之制断
然不为小人之 (第 20a 页)
用,无不一一于颜子身上发见也〈答张元德〉。颜子之勇只以曾子所称,数事体之于身,非大勇者,其孰能之〈答 周舜弼〉
。
曾子之为人敦厚质实,而其学专以躬行为主,故其真积力久而得以闻乎,一以贯之之妙,然其所以自守而终身
曾子之为人敦厚质实,而其学专以躬行为主,故其真积力久而得以闻乎,一以贯之之妙,然其所以自守而终身
门高尚不干。时事部牒下有司速驾,以疾固辞。正德初,御史程材王旻先后疏荐,部牒再下,又不起。久之,御史 周谟
高公韶复相继论荐,有诏起之,九年,即家拜南京通政司左参议有司敦趣上道,具疏辞抵官,谒孝陵,辄引疾归。
近思录〈仁〉
朱子全书〈仁 仁说 答张钦夫论仁说 答张敬夫 答张钦夫 答吕伯恭 答何叔京 答游诚之 答吕子约 答石子重 答林择之 答王子合 答 周舜弼 答吴晦叔 答郑子上 答陈安卿 答杨仲思 答邓卫老 答曾择之 答林德久 答欧阳希逊 答或人〉
朱子 ……,皆此意耳。
《答王子合》
仁字须是就一事上见统体之全,就统体处见一事之实,方始活泼无滞碍处。
《答 周舜弼》
须知所谓心之德者即程先生谷种之说,所谓爱之理者则正所谓仁是未发之爱,爱是已发之仁耳。只以此意推之,更
朱子全书〈仁 仁说 答张钦夫论仁说 答张敬夫 答张钦夫 答吕伯恭 答何叔京 答游诚之 答吕子约 答石子重 答林择之 答王子合 答 周舜弼 答吴晦叔 答郑子上 答陈安卿 答杨仲思 答邓卫老 答曾择之 答林德久 答欧阳希逊 答或人〉
朱子 ……,皆此意耳。
《答王子合》
仁字须是就一事上见统体之全,就统体处见一事之实,方始活泼无滞碍处。
《答 周舜弼》
须知所谓心之德者即程先生谷种之说,所谓爱之理者则正所谓仁是未发之爱,爱是已发之仁耳。只以此意推之,更
〉
颜氏家训〈名实篇〉
周子通书〈务实〉
邵子渔樵问答〈论名实一则〉
朱子大全集〈答 周舜弼〉 性理大全〈力行〉
名实部艺文一
演连珠 晋陆机
铁垆步志 ……害生名,兴则实丧利至名,兴而无害生实丧之,患唯有德者能之天依地地附天岂。相远哉。
《朱子大全集》《答 周舜弼》
临行所说务实一事,途中曾致思否。观之今日学者不能进步病痛全,在此处但就实做,工夫自然有得未须遽责,效
颜氏家训〈名实篇〉
周子通书〈务实〉
邵子渔樵问答〈论名实一则〉
朱子大全集〈答 周舜弼〉 性理大全〈力行〉
名实部艺文一
演连珠 晋陆机
铁垆步志 ……害生名,兴则实丧利至名,兴而无害生实丧之,患唯有德者能之天依地地附天岂。相远哉。
《朱子大全集》《答 周舜弼》
临行所说务实一事,途中曾致思否。观之今日学者不能进步病痛全,在此处但就实做,工夫自然有得未须遽责,效
朱子全书〈力行 与吴茂实 答姚
〉
朱子大全集〈答 周舜弼 答汪圣可〉
性理大全〈力行〉
居业录〈续白鹿洞书院学规〉
王阳明集〈答顾东桥〉
力行部 ……要在力行其所已知,而勉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至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矣。
《朱子大全集》《答 周舜弼》
示谕为学之意大概不过如此,更在日用之閒实用。其力念念相续,勿令閒断。
《答汪圣可》
示谕读书励行之意
![](https://c.cnkgraph.com/Chars/wikipedia/commons/thumb/1/1b/GJfont.pdf/page23253-18px-GJfont.pdf.jpg)
朱子大全集〈答 周舜弼 答汪圣可〉
性理大全〈力行〉
居业录〈续白鹿洞书院学规〉
王阳明集〈答顾东桥〉
力行部 ……要在力行其所已知,而勉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至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矣。
《朱子大全集》《答 周舜弼》
示谕为学之意大概不过如此,更在日用之閒实用。其力念念相续,勿令閒断。
《答汪圣可》
示谕读书励行之意
主敬部总论二
朱子全书〈持敬 答胡广仲 答程允夫 答何叔京 答林择之 答廖子晦 答潘叔度 答吕子约 答林子玉 答程正恩 答 周舜弼 答董叔重 答胡季随 答李守约 答符舜功 答熊梦兆 答郑子上 答李次张 答徐居甫 程子养观说 答张敬夫 ……终之此可,见也苟有不从事,于学问思辨之閒但欲以静为。主而待理之自,明则亦没世穷年,而无所获矣。
《答 周舜弼》
所谕敬字工夫于,应事处用力为难,此亦常理但看圣贤说行,笃敬执事敬则敬字。本不为默然无为时设须向难,处
朱子全书〈持敬 答胡广仲 答程允夫 答何叔京 答林择之 答廖子晦 答潘叔度 答吕子约 答林子玉 答程正恩 答 周舜弼 答董叔重 答胡季随 答李守约 答符舜功 答熊梦兆 答郑子上 答李次张 答徐居甫 程子养观说 答张敬夫 ……终之此可,见也苟有不从事,于学问思辨之閒但欲以静为。主而待理之自,明则亦没世穷年,而无所获矣。
《答 周舜弼》
所谕敬字工夫于,应事处用力为难,此亦常理但看圣贤说行,笃敬执事敬则敬字。本不为默然无为时设须向难,处
新序〈杂事〉
史记〈孔子世家〉
周子通书〈颜子〉
朱子全书〈论颜曾思孟 答张元德 答 周舜弼 书刘子澄所编曾子后 答王子合 读余隐之尊孟辩 答吴伯丰 答张敬夫 孔门弟子 答连嵩卿 答杨子顺 平江 ……。
《答张元德》
颜子所以发圣人之蕴,恐不可以一事言,盖圣人全体大用无不一一于颜子身上发见也。
《答 周舜弼》
颜子之勇只以曾子所称数事,体之于身非大勇者,其孰能之。
《书刘子澄所编曾子后》
曾子之为人敦厚质实,
史记〈孔子世家〉
周子通书〈颜子〉
朱子全书〈论颜曾思孟 答张元德 答 周舜弼 书刘子澄所编曾子后 答王子合 读余隐之尊孟辩 答吴伯丰 答张敬夫 孔门弟子 答连嵩卿 答杨子顺 平江 ……。
《答张元德》
颜子所以发圣人之蕴,恐不可以一事言,盖圣人全体大用无不一一于颜子身上发见也。
《答 周舜弼》
颜子之勇只以曾子所称数事,体之于身非大勇者,其孰能之。
《书刘子澄所编曾子后》
曾子之为人敦厚质实,
移府二门内。仅存其半。
岳武穆遗碑 宋绍兴中,武穆征虔师驻河埠伏魔寺。有诗亲书刻石置寺。寺僧覆以亭, 周谟 有记。后江水啮岸,寺迁碑亦随之。明嘉靖间改建名新修寺。
韩世忠碑 相传修城隍庙得之。今竖庙门左。宋高
岳武穆遗碑 宋绍兴中,武穆征虔师驻河埠伏魔寺。有诗亲书刻石置寺。寺僧覆以亭, 周谟 有记。后江水啮岸,寺迁碑亦随之。明嘉靖间改建名新修寺。
韩世忠碑 相传修城隍庙得之。今竖庙门左。宋高
建时,巡按高明以学西地窄、复拓基、增益号房。天顺元年,改建殿堂、棂星门、两庑、斋坊、馔堂、廒宇,佥事 周谟
建学门一座。成化间,作仪门、石鼓。嘉靖十年,建敬一亭,立石碑四座。万历八年,知县邓邦髦重建,二十五年
未见后葬,不可北首之意。昭穆之说,亦不可晓。祔
当如郑说。伊川恐考之未详也。但三年之后,迁主于庙,须更有礼。顷尝论之。今并录去李继善问纳主之仪。《礼经》未见,《书仪》但言迁祠版于影堂,别无祭告之礼。 周舜弼 以为昧,然归匣恐未为得。先生前书有云,诸侯三年丧毕,皆有祭。但其礼亡。而大夫以下,又不可考。然则今当 ……,遂奉祧主归于夹室,迁主新主,皆归于其庙,此似为得礼。郑氏《周礼注》,大宗伯享先王处,似亦有此意。而 舜弼 所疑,与熹所谓三年丧毕有祭者,似亦暗与之合。但既祥而撤几筵,其主且当祔于祖父之庙,俟祫毕,然后迁耳。
当如郑说。伊川恐考之未详也。但三年之后,迁主于庙,须更有礼。顷尝论之。今并录去李继善问纳主之仪。《礼经》未见,《书仪》但言迁祠版于影堂,别无祭告之礼。 周舜弼 以为昧,然归匣恐未为得。先生前书有云,诸侯三年丧毕,皆有祭。但其礼亡。而大夫以下,又不可考。然则今当 ……,遂奉祧主归于夹室,迁主新主,皆归于其庙,此似为得礼。郑氏《周礼注》,大宗伯享先王处,似亦有此意。而 舜弼 所疑,与熹所谓三年丧毕有祭者,似亦暗与之合。但既祥而撤几筵,其主且当祔于祖父之庙,俟祫毕,然后迁耳。
不法,斩于潭州。辛丑,程昌寓遣杜湛讨杨钦等,败之,杀三千馀人。癸卯,川、陕宣抚司类试陕西发解进士,得 周谟
等十三人,以便宜赐进士出身。甲辰,罢张浚宣抚处置使,仍知枢密院。以知夔州卢法原为川、陕宣抚处置副使,
。是矩也。实言絜之以矩。则均齐方正。非以均齐方正。释矩也。絜而矩。见于江德功书。即朱子已弃之说。当以 周舜弼
书为定论。赵士纯尝论矩。曲尺也。器也。不可以均齐方正释之。此说甚当。
周尹氏非有国者。而引诗而言。有 (第 489L 页)
周尹氏非有国者。而引诗而言。有 (第 489L 页)
费隐
或者以形而下者。为费。以形而上者。为隐。此不是也。形而下者。是器。非道也。费隐。皆当就形而上处说。盖形而上者。其流行昭著底是费也。其所以然而不可见闻底是隐也。故 周舜弼 以形而上下。分属道之费隐。朱子答曰。只是如此云云。及其后来定论。皆以为费与隐。俱就道上说。今其说详于 (第 227H 页)
或者以形而下者。为费。以形而上者。为隐。此不是也。形而下者。是器。非道也。费隐。皆当就形而上处说。盖形而上者。其流行昭著底是费也。其所以然而不可见闻底是隐也。故 周舜弼 以形而上下。分属道之费隐。朱子答曰。只是如此云云。及其后来定论。皆以为费与隐。俱就道上说。今其说详于 (第 227H 页)
之父子兄弟者足法我也。记疏谓在室家之内。使父子兄弟。足可方法。
传十章
所谓(至)道也○按絜知朱子答 周舜弼 书。谓度之以矩而取其方耳。此与章句或问合。唯答江德功书。有以度物以矩为非者。然熟味传文与章句之意。则 (第 97H 页)
传十章
所谓(至)道也○按絜知朱子答 周舜弼 书。谓度之以矩而取其方耳。此与章句或问合。唯答江德功书。有以度物以矩为非者。然熟味传文与章句之意。则 (第 97H 页)
传十章○絜矩二字。以矩絜之之意。絜以矩之之意。未知何从耶。以章句之意观之。其谓度物而得其方者明甚。且絜以矩之之意。见于朱子答江德功书中。则谚解之释。何为而如是耶。
谚解之释。盖据朱子之与 周舜弼 书。而实违于本注正释之义矣。
所恶于上。(止)絜矩之道也。○此章皆以好恶二字。解释絜矩之道。而此节 (第 162H 页)
谚解之释。盖据朱子之与 周舜弼 书。而实违于本注正释之义矣。
所恶于上。(止)絜矩之道也。○此章皆以好恶二字。解释絜矩之道。而此节 (第 162H 页)
学敬对。以性情言之则曰中和。以德行言之则曰中庸。性情德行。名异而理同。因性情之自然而致中和。全德行之当然而践中庸。践中庸即所以致中和也。致中和亦可以践中庸也。大本达道之外。既无别讨中庸。则饶说之分得内外工夫者。终未知何据也。
此云君子之道费而隐。而章句释之曰费用之广。隐体之微。则费与隐。皆属道而不属气矣。故儒家相传之旨诀。有以费为所当然。隐为所以然者。有以费为率性之道。隐为天命之性者。皆以形而上言也。读者
不之深省。以费为器。以隐为道。殊不知二之则非是之义。盖由于朱子语录中鸢飞鱼跃费也。有个什么物事。使得他如此隐也之训而然矣。答范伯崇书又以圣人所不知为隐。与章句有异。是记录之误耶。初年之见耶。此不可不辨。而 周舜弼 问以形而上下分属道之费隐。朱子答曰只是如此者。果何欤。
得一对。费隐皆指形而上而言也。以费隐分道器 (第 221L 页)
。实非朱子之本意。至于语录范书及 周舜弼 问答。准以章句。若非记录之误。必是初年未定之说也。
此云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 (第 221L 页)
答吕伯恭书曰。数日来蝉声益清。臣台佐谨按蝉
之为物。蜕于土而仙于物。吸晓露之轻清。抱密树而啁哳。依然有清高疏旷底意思。求伯恭于声中。而伯恭之所以为伯恭者在焉。则李文纯之必以此一段喻之于庭草一般意思者然也。方今新秋。禁苑蝉声益清。因物求贤。深有望于殿下也。
好。
答江德功书曰。絜矩者。度物而得其方。答 周舜弼 书曰。絜矩二字。盖谓度之以矩而得其方。臣台佐窃惟由前之说。以为度物而得其方云尔。则舍我所以为方之道而 (第 100H 页)
之为物。蜕于土而仙于物。吸晓露之轻清。抱密树而啁哳。依然有清高疏旷底意思。求伯恭于声中。而伯恭之所以为伯恭者在焉。则李文纯之必以此一段喻之于庭草一般意思者然也。方今新秋。禁苑蝉声益清。因物求贤。深有望于殿下也。
好。
答江德功书曰。絜矩者。度物而得其方。答 周舜弼 书曰。絜矩二字。盖谓度之以矩而得其方。臣台佐窃惟由前之说。以为度物而得其方云尔。则舍我所以为方之道而 (第 100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