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易類
經解類
孝經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法制類
史評類
地理類
正史類
別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晢则其衰也辉则其光散矣斯穿凿之见也集传因其
说遂训晢晢为小明煇为火气天欲明而烟光相杂又
谓 吴才老 说煇字有功此特见上文夜乡晨下文言观
其旂故别为煇字立解又并晢义而易之然字训须有
本岂可臆断乎案说文晢 (第 7a 页)
说遂训晢晢为小明煇为火气天欲明而烟光相杂又
谓 吴才老 说煇字有功此特见上文夜乡晨下文言观
其旂故别为煇字立解又并晢义而易之然字训须有
本岂可臆断乎案说文晢 (第 7a 页)
字义
读书须识字读古人书尤须识古人字古今之字音形
多异义训亦殊执今世字训解古人书譬犹操蛮粤乡
音译中州华语必不合也夫字形之异则古文大小篆
犹存于说文解字及钟鼎之铭而唐李阳冰宋徐铉及
弟锴尝辨之矣字音之异则 宋吴棫 韵补一书紫阳用
以协诗而近世杨慎之古音略陈第之古音考又推演
其所未备矣至于义训一误则古人之意趣得失所 …… (第 1b 页)
后世音读日讹不与古
合必用协以通之其法不得不详也观释文所协不过
三四十字是唐初字音犹近古至宋南渡后而 吴棫 韵
补始以协韵成书晦庵用之于诗所协乃居过半可见
后世字音之不古矣非先儒皆不知古音吴独知之也
徐藏叙其 …… (第 49b 页)
如读来为梨以与思协是拘于四支十灰之韵也居音
据以协莫议音宜以协为誉音馀以协居之类是拘于
平仄之声也 吴棫 韵补有转声通用之说亦知礼部韵
难协古诗矣而犹分为四声则犹未尽
紫阳协诗虽祖吴氏韵补而其中不无小异较论 …… (第 50a 页)
蒙恒风
若史记蒙皆作雾其庶徵蒙汉书作雾(颜草/豆反)雾务皆以
矛得声音必相同索隐雾亦音蒙且云雾与蒙同 才老
协此诗盖本此但戎字古训汝义同音则与务协既非
无證又春秋内外传引此诗皆作禦侮常武篇我戎与
皇父协侮父两 …… (第 52b 页)
之当也至古音考欲改二诗戎字为武以就韵殆是妄
说 又如车攻之驰集传协徒卧反卷阿之驰集传叶
唐何反此本 才老 意也案车攻之六章猗破两字为韵
足矣不必复叶驰卷阿之末章多章移切歌居之切此
吴说之信而有徵者也与驰自叶 …… (第 53a 页)
辨此二字谓古无牡阜二音
斯言允矣但妇房诡切声如尾而陈音喜不知别有何
据 又如公刘之四章曹牢匏三字本协 才老 引仪礼
玄牢郑读如楼因转匏为蒲侯切以协之殊为穿凿集
传不用良是 又如韵补收祀字于质韵音逸职切云
毛诗 …… (第 54a 页)
又如桑柔诗亦孔之僾荓云不逮僾逮集传无叶以
二字皆队韵本同也 吴棫 从古韵僾音许既切逮音徒
带切俱入寘韵然古韵队与寘通亦吴氏说也何必改
音以就之乎集传不用叶良是 又如茆 (第 55a 页)
读书须识字读古人书尤须识古人字古今之字音形
多异义训亦殊执今世字训解古人书譬犹操蛮粤乡
音译中州华语必不合也夫字形之异则古文大小篆
犹存于说文解字及钟鼎之铭而唐李阳冰宋徐铉及
弟锴尝辨之矣字音之异则 宋吴棫 韵补一书紫阳用
以协诗而近世杨慎之古音略陈第之古音考又推演
其所未备矣至于义训一误则古人之意趣得失所 …… (第 1b 页)
后世音读日讹不与古
合必用协以通之其法不得不详也观释文所协不过
三四十字是唐初字音犹近古至宋南渡后而 吴棫 韵
补始以协韵成书晦庵用之于诗所协乃居过半可见
后世字音之不古矣非先儒皆不知古音吴独知之也
徐藏叙其 …… (第 49b 页)
如读来为梨以与思协是拘于四支十灰之韵也居音
据以协莫议音宜以协为誉音馀以协居之类是拘于
平仄之声也 吴棫 韵补有转声通用之说亦知礼部韵
难协古诗矣而犹分为四声则犹未尽
紫阳协诗虽祖吴氏韵补而其中不无小异较论 …… (第 50a 页)
蒙恒风
若史记蒙皆作雾其庶徵蒙汉书作雾(颜草/豆反)雾务皆以
矛得声音必相同索隐雾亦音蒙且云雾与蒙同 才老
无證又春秋内外传引此诗皆作禦侮常武篇我戎与
皇父协侮父两 …… (第 52b 页)
之当也至古音考欲改二诗戎字为武以就韵殆是妄
说 又如车攻之驰集传协徒卧反卷阿之驰集传叶
唐何反此本 才老 意也案车攻之六章猗破两字为韵
足矣不必复叶驰卷阿之末章多章移切歌居之切此
吴说之信而有徵者也与驰自叶 …… (第 53a 页)
辨此二字谓古无牡阜二音
斯言允矣但妇房诡切声如尾而陈音喜不知别有何
据 又如公刘之四章曹牢匏三字本协 才老 引仪礼
玄牢郑读如楼因转匏为蒲侯切以协之殊为穿凿集
传不用良是 又如韵补收祀字于质韵音逸职切云
毛诗 …… (第 54a 页)
又如桑柔诗亦孔之僾荓云不逮僾逮集传无叶以
二字皆队韵本同也 吴棫 从古韵僾音许既切逮音徒
带切俱入寘韵然古韵队与寘通亦吴氏说也何必改
音以就之乎集传不用叶良是 又如茆 (第 55a 页)
王
暵其脩矣传云脩且乾也孔疏无解案且者将然之词
上章言暵乾下章言暵湿而脩在其间故毛以将乾为
训乎又脩之本义谓脯之加姜桂者脯乃自湿而乾之
物宜取且乾为义矣刘熙释名云脩缩也乾燥而缩也
亦堪助发毛义 吴棫 韵补引传作日乾恐不如且义长
释文云脩如字本或作蓨音同案蓨字两见尔雅云蓧
蓨者彼释文音阳云苗(从由他六 (第 13a 页)
暵其脩矣传云脩且乾也孔疏无解案且者将然之词
上章言暵乾下章言暵湿而脩在其间故毛以将乾为
训乎又脩之本义谓脯之加姜桂者脯乃自湿而乾之
物宜取且乾为义矣刘熙释名云脩缩也乾燥而缩也
亦堪助发毛义 吴棫 韵补引传作日乾恐不如且义长
释文云脩如字本或作蓨音同案蓨字两见尔雅云蓧
蓨者彼释文音阳云苗(从由他六 (第 13a 页)
大禹谟
孔氏曰禹称大大其功谟谋也○许氏曰三谟皆陈于
帝舜之前乃舜典之别篇禹谟自格汝禹以下舜晚年
事以禹王天下故在皋益之前○ 吴才老 谓此书不专
为大禹而作此十七字当是后世模放二典为之皋陶
谟篇首九字亦类此朱子谓此篇稽古之下犹赞禹德 (第 1a 页)
孔氏曰禹称大大其功谟谋也○许氏曰三谟皆陈于
帝舜之前乃舜典之别篇禹谟自格汝禹以下舜晚年
事以禹王天下故在皋益之前○ 吴才老 谓此书不专
为大禹而作此十七字当是后世模放二典为之皋陶
谟篇首九字亦类此朱子谓此篇稽古之下犹赞禹德 (第 1a 页)
(五器五礼之器也五礼者乃吉凶军宾嘉之五礼凶/礼之器即是衰绖之类军礼之器即是兵戈之类吉)
(礼之器即是簠簋之类如者亦同之义言有以同之/使天下礼器皆归于一 问修五礼 吴才老 以为只)
(是五典之礼唐虞时无此因说舜典此段疑有错简/当云肆觐东后五王三帛二生一死贽协时月正日) (第 48a 页)
(礼之器即是簠簋之类如者亦同之义言有以同之/使天下礼器皆归于一 问修五礼 吴才老 以为只)
(是五典之礼唐虞时无此因说舜典此段疑有错简/当云肆觐东后五王三帛二生一死贽协时月正日) (第 48a 页)
(侯闻之以西伯能敬上而恤下也遂相率而归/之看来只这般说得平 问西伯戡黎旧说西)
(伯多指文王惟陈少南吕伯恭薛季隆以为武/王 吴才老 亦曰乘黎恐是伐纣时事按书序言)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则殷自此以前未尝恶周/也殷始有恶周之心而周文 (第 53b 页)
(伯多指文王惟陈少南吕伯恭薛季隆以为武/王 吴才老 亦曰乘黎恐是伐纣时事按书序言)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则殷自此以前未尝恶周/也殷始有恶周之心而周文 (第 53b 页)
(成王之察及成王遭风雷之变启金縢之书迎公来/返返乃摄政方斯东征所谓罪人斯得者成王得其)
(流言之罪人也陈少南 吴才老 从之而诋先儒诛辟/之说窃谓周公之诛管蔡与伊尹之放太甲皆圣人)
(之变惟二公至诚无愧正大明白故行之不 …… (第 19a 页)
(其中分明说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岂有/周公方以成王之命命康叔而遽述已意以告)
(之乎决不解如此五峰 吴才老 皆说是武王书/只缘误以洛诰书首一段置在康诰之前故叙)
(其书于大诰微子之命之后问如此则封康叔 …… (第 45b 页)
书者优游涵泳沉潜反覆绎其文义审其语脉
一篇之中前则尊命卑之辞后则臣告君之语
盖有不可得而强合者矣(朱子曰 吴才老 辨梓/材后半截不是梓材)
(缘其中多是勉君乃臣告君之辞未尝如前一/半称王曰又称汝为上告下之辞亦 (第 84b 页)
有此理)
(又说梓材是洛诰中书甚好其他文字亦有错/乱而移易得出人意表者然无如 才老 此样处)
(恰恰好后 (第 84b 页)
吴才老 考究得梓材只前面是告戒/臣下其 都称王恐别是一篇不应王告臣下)
(不称朕予而自称王断简残编无 (第 84b 页)
(流言之罪人也陈少南 吴才老 从之而诋先儒诛辟/之说窃谓周公之诛管蔡与伊尹之放太甲皆圣人)
(之变惟二公至诚无愧正大明白故行之不 …… (第 19a 页)
(其中分明说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岂有/周公方以成王之命命康叔而遽述已意以告)
(之乎决不解如此五峰 吴才老 皆说是武王书/只缘误以洛诰书首一段置在康诰之前故叙)
(其书于大诰微子之命之后问如此则封康叔 …… (第 45b 页)
书者优游涵泳沉潜反覆绎其文义审其语脉
一篇之中前则尊命卑之辞后则臣告君之语
盖有不可得而强合者矣(朱子曰 吴才老 辨梓/材后半截不是梓材)
(缘其中多是勉君乃臣告君之辞未尝如前一/半称王曰又称汝为上告下之辞亦 (第 84b 页)
有此理)
(又说梓材是洛诰中书甚好其他文字亦有错/乱而移易得出人意表者然无如 才老 此样处)
(恰恰好后 (第 84b 页)
吴才老 考究得梓材只前面是告戒/臣下其 都称王恐别是一篇不应王告臣下)
(不称朕予而自称王断简残编无 (第 84b 页)
桃夭三章章四句
肃肃兔罝(顾炎武曰古音雎此诗上下各自为韵罝与/夫协下与城协谓之隔句韵后仿此疏兔自)
(作径路张/罝捕之)椓之丁丁(音争○尔雅樴谓之杙李巡云杙/橛也许氏曰系橛于地中张罝其)
(上丁丁连椓之/故知椓杙声)赳赳(音/纠)武夫公侯干城○肃肃兔罝施
于中逵(檡文求龟切音祈古音考音/求云 吴棫 读○逵九逵之道)赳赳武夫公侯好
仇(读渠之反音奇按逵若读求则仇字不必从集传叶/○何楷曰左传嘉耦曰妃怨 (第 14a 页)
肃肃兔罝(顾炎武曰古音雎此诗上下各自为韵罝与/夫协下与城协谓之隔句韵后仿此疏兔自)
(作径路张/罝捕之)椓之丁丁(音争○尔雅樴谓之杙李巡云杙/橛也许氏曰系橛于地中张罝其)
(上丁丁连椓之/故知椓杙声)赳赳(音/纠)武夫公侯干城○肃肃兔罝施
于中逵(檡文求龟切音祈古音考音/求云 吴棫 读○逵九逵之道)赳赳武夫公侯好
仇(读渠之反音奇按逵若读求则仇字不必从集传叶/○何楷曰左传嘉耦曰妃怨 (第 14a 页)
静女三章章四句
新台有泚(音此○李氏曰新台临河今澶州遗址/尚存刘氏曰泚者水中台影鲜明之貌)河水
㳽㳽(音/米)燕婉之求籧(音/渠)篨(音/除)不鲜(读想止反音洗古音/考同云 吴棫 读○笺) (第 32b 页)
新台有泚(音此○李氏曰新台临河今澶州遗址/尚存刘氏曰泚者水中台影鲜明之貌)河水
㳽㳽(音/米)燕婉之求籧(音/渠)篨(音/除)不鲜(读想止反音洗古音/考同云 吴棫 读○笺) (第 32b 页)
陟岵三章章六句
十亩(疏古一夫百亩今云十亩魏虽削小未必即然举/十亩以喻其狭隘耳张子曰周礼国郛之外有听)
(为场圃之地者疑家授十亩以毓草木按二说不同集/传用张说东莱云正使周制果家赋园廛十亩魏之小)
(岂容尚守古法诗所云十亩/特甚言之耳未可为定数也)之间兮桑者闲闲兮(疏田/中不)
(得有桑此言桑者民/之所便虽田亦树之)行与子还(音/旋)兮○十亩之外(读五/坠反)
(音义古音考音/意云 吴棫 读)兮桑者泄泄(音/异)兮行与子逝兮(疏还兮/相呼而)
(共归逝兮相/呼而共往) …… (第 5b 页)
有陶唐之遗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音/暮)今我不乐(音/洛)日月其除(去/声)无已
大(音/泰)康职思其居(陈启源曰职主也主思其所居之事/注疏解本浑成集传云顾念其职之)
(所居则职字当略断欧阳义于次章云不/废其职事而更思其外则句法尤破碎)好(去/声)乐无荒
良士瞿瞿(音/句)○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
迈(读力制/反音厉)无已大康职思其外(读如义 吴棫 读若志○/笺谓国外至四境欧阳)
(义职思其外者广周虑/也谓思虑常在事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音桂古音 (第 9b 页)
十亩(疏古一夫百亩今云十亩魏虽削小未必即然举/十亩以喻其狭隘耳张子曰周礼国郛之外有听)
(为场圃之地者疑家授十亩以毓草木按二说不同集/传用张说东莱云正使周制果家赋园廛十亩魏之小)
(岂容尚守古法诗所云十亩/特甚言之耳未可为定数也)之间兮桑者闲闲兮(疏田/中不)
(得有桑此言桑者民/之所便虽田亦树之)行与子还(音/旋)兮○十亩之外(读五/坠反)
(音义古音考音/意云 吴棫 读)兮桑者泄泄(音/异)兮行与子逝兮(疏还兮/相呼而)
(共归逝兮相/呼而共往) …… (第 5b 页)
有陶唐之遗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音/暮)今我不乐(音/洛)日月其除(去/声)无已
大(音/泰)康职思其居(陈启源曰职主也主思其所居之事/注疏解本浑成集传云顾念其职之)
(所居则职字当略断欧阳义于次章云不/废其职事而更思其外则句法尤破碎)好(去/声)乐无荒
良士瞿瞿(音/句)○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
迈(读力制/反音厉)无已大康职思其外(读如义 吴棫 读若志○/笺谓国外至四境欧阳)
(义职思其外者广周虑/也谓思虑常在事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音桂古音 (第 9b 页)
不在烬若将意思一句说尽便同嚼蜡无味
朱元晦曰看诗须并协韵读便见得他语自齐整又更
略知协韵所由来甚善或问 吴才老 之协韵何据曰
他皆有据泉州有其书每一字多者引十馀證少者
引两三證然亦有推不去者因言商颂下民有严协 …… (第 61b 页)
读楚辞天问见严字乃押从庄刚方字去乃知是叶
韵严韵作昂也又此间乡音严作户刚反天问 才老
岂不读往往偶失之古人情意温厚宽和言语自恁
地好当时协韵只是要便于讽咏而已到得后来一
向于字韵上严 …… (第 62a 页)
舜华当读作敷然后与下文佩玉琼琚洵美且都皆
叶至如何彼秾矣唐棣之华是第一韵则当依本音
读而下文王姬之车却当作尺奢反如此方是今只
从 吴才老 旧说不能又创得此例然楚辞纷余既有
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能音耐然后与下文纫秋
兰以为佩叶若能字只从 (第 62b 页)
本音则佩字遂无音如此
则又未可以头一韵为定也
陈氏桱曰 吴棫 撰毛诗补音其说以为诗韵无不叶 …… (第 62b 页)
曰礼部韵略遂至毫发勿敢违背虽中经二三大
儒且谓承袭之久不欲变更纵有患其不通者以不
出于朝廷学者亦未能尽信惟武夷 吴棫 患之尤深
乃稽易诗书而下达于近世凡五十家以为韵补新
安朱熹据其说以协三百篇之音识者犹或信之而
…… (第 64b 页)
如关雎以无射清商起调首关字后两参字是也以
无射清商毕曲首逑字次侧字末之字是也此歌诗
法也乐记所谓变成方谓之音是已
杨用修曰 吴才老 尝著诗补音楚辞释音韵二书皆古
音也余尝合而观之有当从而无疑者有当疑而阙
者有必去而无疑者如舍之音 …… (第 66a 页)
可叶泉不必改音出自北门忧心殷殷门叶眉贫切
今按门自可叶殷不必改音四牡有骄朱幩镳镳骄
叶高今按骄自可叶镳不必改音 吴才老 必欲改之
者以劳在豪韵夭在萧韵故改劳为僚以就夭泉在
先韵叹在删韵故改泉为他涓切以就泉门殷骄镳
(第 67b 页)
朱元晦曰看诗须并协韵读便见得他语自齐整又更
略知协韵所由来甚善或问 吴才老 之协韵何据曰
他皆有据泉州有其书每一字多者引十馀證少者
引两三證然亦有推不去者因言商颂下民有严协 …… (第 61b 页)
读楚辞天问见严字乃押从庄刚方字去乃知是叶
韵严韵作昂也又此间乡音严作户刚反天问 才老
岂不读往往偶失之古人情意温厚宽和言语自恁
地好当时协韵只是要便于讽咏而已到得后来一
向于字韵上严 …… (第 62a 页)
舜华当读作敷然后与下文佩玉琼琚洵美且都皆
叶至如何彼秾矣唐棣之华是第一韵则当依本音
读而下文王姬之车却当作尺奢反如此方是今只
从 吴才老 旧说不能又创得此例然楚辞纷余既有
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能音耐然后与下文纫秋
兰以为佩叶若能字只从 (第 62b 页)
本音则佩字遂无音如此
则又未可以头一韵为定也
陈氏桱曰 吴棫 撰毛诗补音其说以为诗韵无不叶 …… (第 62b 页)
曰礼部韵略遂至毫发勿敢违背虽中经二三大
儒且谓承袭之久不欲变更纵有患其不通者以不
出于朝廷学者亦未能尽信惟武夷 吴棫 患之尤深
乃稽易诗书而下达于近世凡五十家以为韵补新
安朱熹据其说以协三百篇之音识者犹或信之而
…… (第 64b 页)
如关雎以无射清商起调首关字后两参字是也以
无射清商毕曲首逑字次侧字末之字是也此歌诗
法也乐记所谓变成方谓之音是已
杨用修曰 吴才老 尝著诗补音楚辞释音韵二书皆古
音也余尝合而观之有当从而无疑者有当疑而阙
者有必去而无疑者如舍之音 …… (第 66a 页)
可叶泉不必改音出自北门忧心殷殷门叶眉贫切
今按门自可叶殷不必改音四牡有骄朱幩镳镳骄
叶高今按骄自可叶镳不必改音 吴才老 必欲改之
者以劳在豪韵夭在萧韵故改劳为僚以就夭泉在
先韵叹在删韵故改泉为他涓切以就泉门殷骄镳
(第 67b 页)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灵字不入韵韩非子扬权篇毋弛而弓一栖两雄)汉枚乘七发
(将为太子驯骐骥之马驾飞軨之舆乘牡骏之乘右夏服之劲箭左乌号之雕弓) 宋吴棫 韵补曰弓姑
(弘切春秋昭三十一年邾黑肱以滥来奔公羊传作黑弓仪礼乡射礼侯道五十弓弓二寸以为侯中注) …… (第 1b 页)
四江
古与一东二冬三钟通为一韵 (宋吴棫 韵补四江古通阳或转入东非)
江(古双切)
古音工(楚辞九章哀郢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 …… (第 8a 页)
(绛部中)
㼻
鬃
古音并同上(今此二字两收于二冬四江部中按江韵与东冬钟同用南北朝犹然唐以下始杂入)
(阳韵 宋吴棫 因之有通阳之说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乃以江阳合韵洪武正韵遂并江入阳)毛先舒曰 (第 30a 页)
(将为太子驯骐骥之马驾飞軨之舆乘牡骏之乘右夏服之劲箭左乌号之雕弓) 宋吴棫 韵补曰弓姑
(弘切春秋昭三十一年邾黑肱以滥来奔公羊传作黑弓仪礼乡射礼侯道五十弓弓二寸以为侯中注) …… (第 1b 页)
四江
古与一东二冬三钟通为一韵 (宋吴棫 韵补四江古通阳或转入东非)
江(古双切)
古音工(楚辞九章哀郢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 …… (第 8a 页)
(绛部中)
㼻
鬃
古音并同上(今此二字两收于二冬四江部中按江韵与东冬钟同用南北朝犹然唐以下始杂入)
(阳韵 宋吴棫 因之有通阳之说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乃以江阳合韵洪武正韵遂并江入阳)毛先舒曰 (第 3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