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易類
經解類
孝經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法制類
史評類
地理類
正史類
別史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何晏景福殿赋光明熠爚文彩璘斑皇甫士安劝志青
紫之璘斑璘斑即斓斑也斓字俗书到既饷任昉杖诗

文彩既斑烂烂即俗斓字韩文公诗华烛光烂烂注亦
作平音斑烂字古体俗用斓字

  丹的

  潘岳芙蓉赋丹辉拂红飞须垂的斐披赩赫散焕熠爚
的子药切妇人以丹注面也 吴才老
解为指的非

  子山诗用韵

  庾子山喜晴诗王城水斗息洛浦河图献伏泉还习坎
阴风已回巽桐枝长旧围 (第 21a 页)
人之后妃为之不待辨而明

  羌庆同音王观国彦宾 吴棫
材老有学林及叶韵补注毛诗音二 (第 10a 页)
 (三瓦以应天犹/陈列而居之)以应之天天下有阶物不全(正义曰/言万物)
 (及日月天地皆不能/全喻龟之不全也)乃生也(生松宣切先韵 吴棫
曰/龟策傅全篇皆韵韩文) (第 13a 页)
  四学
眺氏云文字之学有三其一体制曰点画纵横也其二
训诂曰称谓古今雅俗也其三音韵曰清浊高下也殆

后篆隶变而行楷兴复有论格势诸书是谓四学
论体制者许慎说文吕忱字林李阳冰刋定徐铉集注
徐锴系传王安石字说梦英公字源张有复古编郑樵
六书略戴侗六书考杨桓六书统倪铿类释许谦假偕
论周伯琦正讹赵古则本义皆是也
论训诂者周公尔雅刘熙释名扬雄方言曹宪博雅张
楫广雅陆德明释文陆佃新义顾野王玉篇朱子十三
经注疏皆是也

论音韵者汉史正义云魏秘书孙炎始作反音眺氏谓
齐梁间西域之法始则沈约四声韵陆法言广韵吕静
韵集夏侯该杨休之杜素卿周思言李奉节僧鉴聿韵
总僧守温字母夏竦四声 吴棫
补韵及韵略韵海韵经
韵会皆是也
论格势者蔡邕笔势论卫夫人笔陈图右军笔法论卫
恒四体索靖书势李阳冰翰林 (第 5a 页)
词者都不知诚斋又有琼林雅韵全用北音又与周韵
不同诗赋古人之业自当以沈韵为主词曲用周德清
可矣 吴才老
韵补余初时不伏以为秦汉古书多韵语不应
多据唐人也后自为之三十年不成乃知 (第 13b 页)
才老
此书最
得其宜古人不可妄议如此
安阳姚逸老不知是何人其书迹似元人写一韵书凡
古字律诗不便用者尽去之前 (第 13b 页)
主如易则兼取胡瑗石介欧阳修王安
石邵雍程颐张载吕大临杨时书则兼取刘敞王安石
苏轼程颐杨时晁说之叶梦得 吴棫
薛季宣吕祖谦诗 …… (第 58a 页)
敞程颐张载吕大临春秋则啖助赵匡陆淳孙明
复刘敞程颐胡安国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则又皆有集
解等书而苏轼王雱 吴棫
胡寅等说亦可采(以上诸家/更加考订)
(增损如刘彝等/说恐亦可取)令应举人各占两家以上于家状内及
(第 58b 页)
临杨时书则兼取刘敞王安石苏轼程颐杨时晁说之叶
梦得 吴棫
薛秀宣吕祖谦诗则兼取欧阳脩苏轼程颐张
载王安石吕大临杨时吕祖谦周礼则刘敞王安石杨时
仪礼则刘敞二戴礼 (第 47a 页)
 尝究此章之指惟古注马氏得之何晏虽取其说而

 复乱以己意以故后来诸家祖习其言展转谬误失
 之愈远至近世 吴才老
胡致堂始得其说最为精当
 吴说有续解考异二书而考异中此章之说为尤详
 愿试一观或有取焉大抵此二家说其 (第 7a 页)
然亦有
不满人意处(释此说恐太/信己不信古)
问诗傅叶韵曰古人文自是有叶今泉州有诗谱绍兴
府有韵谱皆 吴才老
做陆德明释文中亦有此类甚多 (第 19a 页)
  痤(在禾/反) (襄公二十八年/) (宋公杀其世子痤/)
 礼部韵以略言人多隘之而议欲增也自元祐国子
 博士孙谔陈乞添收继其后则黄启宗有补韵 吴棫
 
有补韵补音毛晃有增韵张贵谟有韵略补遗近世
 黄子厚蒋全甫则又各有论说然疏者随韵补辑仅
 得一二详者至 (第 74b 页)
 成伯瑜诗断章 唐(缺/)(缺/)
诗别录 宋咸毛诗正纪 欧阳氏诗本义 欧阳氏
续诗谱 董氏诗考  吴棫
毛诗补音 裴氏诗集传
 横渠诗说 范太史诗解 苏黄门诗解 诗德义
 朱氏集传稿 陈少南诗解 张真父诗 …… (第 52a 页)
 夏英公古文韵 王氏续
古文韵 钟鼎千文 张有复古篇 纂注韵 𨽻续
 𨽻释 𨽻韵 韦昭辨释名  吴棫
补韵 张有重
编说谱 王元泽诸经尔雅
  正史类
川本史记 严州本史记 川本前汉书 吉州本前
汉书  …… (第 56b 页)
 文枢要录 艺文类聚 册府元龟 刘存事始
冯鉴续事始 刘冯事始 经史事始 事物纪元

徐子光注蒙求 三国蒙求 本朝蒙求 唐史属辞
 叙古蒙求 小说蒙求 叶 才老
和蒙求 会史
刘昆山集类 事类赋 经史类对 海录碎事 实
宾录 陆机要览 兔园册府 采箱子 文官词林 (第 85b 页)
 一郡翕然师禹孙师点也 吴棫才老
舒州人饱经史而能文决科之后浮湛州县
 晚始得丞太常绍兴间尚须次也娶孟氏仁仲之妹
 贫往依焉仁仲自建康 (第 14b 页)
易帅浙东言者论谢上表中
 舍讥刺诏令分析仁仲辨数以谓久弃笔研实托人
 代作孟虽放罪寻亦引闲秦会之令物色知假手于
  才老
台评遂上罢其新任繇是废斥以终有毛诗叶
 韵行于世
汪明远澈任衡州教授以母忧归从吉后造朝从秦会 (第 14b 页)
 (忠恕所定欤宣和六年诏洪范复从旧文以陂为颇/然监本未尝复旧也 若璩按𨽻古定是一行科斗)
 (书一行真书孔颖达所谓就古文体而从𨽻/定之存古为可慕以𨽻为可识故曰𨽻古也) 吴才老
书裨传考异云伏氏口传与经传所引有文异
 而有益于经有文异而无益于经有文异而音同有
 文异而义同才老所 (第 5a 页)
 城阙之刺子产仅能不毁乡校而已 吴才老
诗叶韵补音序曰诗音旧有九家唐陆德明定
 为一家之学开元中修五经文字我心惨惨为懆(七/到)
 (反/) (第 41a 页)
 非缀缉所就也
赵氏孟子章指引论语曰力行近仁误以中庸为论语
 无垢孝经解误以临深履薄为卫武公之诗致堂无
 逸传误以不解于位为泂酌 (吴才老
书裨传臣辨误/以晋侯重耳为申生诚)
 (斋易传后序误以/韩宣子为季札)
文选陈孔璋为曹洪书云有子胜斐 (第 1b 页)
  甄音稽
春秋命历叙曰神农甄四海白阜脉山川白阜人名甄
注音稽锦带书云神农更王轩辕承纪甄野画疆爰封
众子佛经甄明之甄亦音稽此字集韵不收 吴才老

补亦遗之
  斗音主 (第 29a 页)
 缉所就也
赵氏孟子章指引论语曰力行近仁误以中庸为论语
 无垢孝经解误以临深履薄为卫武公之诗致堂无
 逸傅误以不懈于位为泂酌 吴才老
书禅傅臣辨误
 以晋侯重耳为申生诚斋易傅后序误以韩宣子为
 季札
文选陈孔璋为曹洪书云有子胜斐然之志 (第 26a 页)
  五杂组以丹注面曰的古天子诸侯媵妾以次进御有
月事者难以口说故注此于面以为识如射之有的也
其后遂以为两腮之饰王粲神女赋曰施华的结羽钗
傅玄镜赋点双的以发姿非为程姬之疾明矣唐王建

宫词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则亦无注的
事也潘岳芙蓉赋丹辉拂红飞须垂的王敬美早梅诗
晕落朱唇微有的则又借以咏花矣

  丹铅录潘岳芙蓉赋丹辉拂红飞须垂的斐披赩吓散
焕熠爚的子药切妇人以丹注面也 吴才老
解为指的
非傅玄镜赋曰珥明珰之双照点双的以发姿张景阳
扇赋皎质皦鲜元的点绛汉律姅变亦谓月事也

   (第 7b 页)
知头角之角篆作角下从两人本无竖下之
文竖下盖俗书也音鹿音觉自是通用广韵有圈故诗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 吴棫
韵补角音鹿又山谷竹
石牧牛诗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
残我竹正作鹿韵押毛晃增韵去其圈于角里 (第 3a 页)
  答李仁夫论转注书(明杨慎/)
远枉书札下问假借之字有限转注之法亦有限邪凡
字皆可转邪走近著转注古音一书悉之矣然远近诸
君可观省者皆以寻常韵书视之未有琢磨陶冶洗髓

伐毛至此者执事其有意于启诲之乎敢无以复盖转
注六书之变也自沈约之韵一出作诗者据以为定若
法家之玉条金科而古学遂失传矣故凡见于经传子
集与今韵殊者悉谓之古音转注也古音也一也非有
二也韩昌黎多用之方樊诸家注之曰古音也至 宋吴
才老
深䆒其本原作韵补一书程可久又为之说曰 (第 1b 页)

之说虽多不过四声互用切响通用而已朱子又因
可久而衍其说云明乎此古音虽不尽见而可以类推 …… (第 1b 页)
用心于内听
予此言能无夏虫谣冰乎尚赖一二汲古之士如执事
辈此道尚为不坠也执事又谓欲作一序见执事之得 才老
之失慎也末学岂敢望古人而亦岂敢与古人较
得失哉但私心窃 (第 4a 页)
才老
之书多杂宋人之作而于经 …… (第 4a 页)
鉴之前编其汰宋人者犹文章正宗
韩柳而下无取也一得之愚盖在于是亦使好古者勿
惑于类推之说而自取不类也其 才老
所取已备者不
复载间有复者或因其谬音误解改而正之单闻孤證 (第 4b 页)